被改编成动画或电影的绘本有:

1、《父与女》绘本被改编成动画,由荷兰动画导演迈克尔·度德威特2000年执导这部动画短片。绘本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父亲向他年幼的女儿道别离开,时光荏苒,女儿长大成人,嫁为人妻并慢慢变老。但是她对父亲的思念却一直没有改变;

2、《神奇飞书》绘本被改编成动画,由威廉乔西执导动画片,2011年01月30日上映。绘本讲述了在一个平静的小镇,矗立在街区中心的小旅馆,头戴礼帽的男子正坐阳台上写作,他被一些并没有价值的书围在中央。突然,飓风来袭,奇怪的是,连书上的

宫西达也系列霸王龙是不是属于卡通动漫绘本

是的

根据超人气绘本大师宫西达也作品改编,由静野孔文担任总导演、监制,林珍钊导演的动画电影《你好霸王龙》即将于8月11日开启全国超前点映。

“果味少女”与“霸萌大叔”破圈联盟 全新改编为儿童“量身定制”

动画电影《你好霸王龙》讲述了甜美可爱但不会飞翔的翼龙小樱与外表冷酷、喜欢独来独往的霸王龙哈特误打误撞结为搭档,共同寻找绿洲的故事。谈起恐龙,人们会将其与凶猛、庞大、惧怕等词联系在一起。而超人气绘本大师宫西达也笔下的恐龙世界则颠覆了人们的固有认知,他用独特的画风、细腻的情感,为孩子们勾勒出一个充满暖心、治愈、美好的恐龙世界。他笔下出镜率最高的霸王龙和翼龙CP也深得小朋友的喜爱。如今,基于超人气绘本改编的电影《你好霸王龙》,即将在全国正式上映。此次改编,除了延续原著本身温暖童真气质外,增添了更多欢乐元素,这也给电影染上了一层喜剧色彩,让小朋友在趣味观影中,感受电影传递出来的满满正能量,是一次为儿童“量身定制”的改编

《鳄鱼莱莱》改编,肖恩·蒙德兹配音并献唱,这是一部什么电影?

近日由风靡全球的同名系列绘本改编的真人动画电影《鳄鱼莱莱》发布全球首支预告。《鳄鱼莱莱》原本是美国著名童书作家伯纳德韦伯原创的一系列绘本,他所创造的故事一般都比较有趣和搞笑,在平淡又正常的日常生活中穿插出一些搞笑幽默的环节,看似不合理,却能在观众错愕的同时营造出别出心裁的喜剧效果和温暖感受。此外,该绘本半个世纪以来风靡全球,曾入选纽约公共图书馆“每个人都应该知道的100本绘本”。

而电影《鳄鱼莱莱》就由该绘本改编。该剧讲述了普利姆一家以租客的身份搬入新居,却发现邻居是一只会说话还会唱歌的鳄鱼。虽然大人们为和一只动物相处而苦恼,但是孩子却欣喜有这样一只新奇的邻居,两个人相互玩耍,穿越浮华城市。在他们与鳄鱼的相处中,开启了一系列爆笑搞笑的环节。

在剧情中鳄鱼莱莱非常善解人意,经常帮助这户人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虽然他有的时候经常把事情搞得乱七八糟,但确实非常惊喜和搞笑。而且鳄鱼莱莱在和儿子乔什相处的过程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两个人不仅飞车跑酷,而且在而且互诉衷肠,成为了彼此最知心的朋友。虽然父母最终因为世俗的理念想将鳄鱼送往动物园,但是最终还是被这只鳄鱼的真情所打动,和这只鳄鱼建立了跨越种族的友情和亲情。

这部剧不仅想象力奇特,而且风格温暖治愈,此外,这部剧据说还有肖恩·蒙德兹配音并献唱。它不仅能在搞笑中教给人们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还能让孩子明白在成长的过程中如何与他人相处,是一部正能量满满的亲子主题电影。

有趣的绘本解析分享第3天《月亮先生》❤❤❤

      《月亮先生》这本绘本是国际安徒生获奖作家汤米温格尔的经典作品。这本绘本再次展现了大师的幽默、智慧、童心和创造力。与月亮相关的绘本很多,这本绘本中的月亮有喜怒哀乐,会羡慕人类生活,也像个顽皮的孩子,也渴望着被接纳和喜爱…这些都与我们孩子的心理相契合,不仅可以打动孩子,也让我们寻味一番。绘本中还把宇航科学和月相变化等知识融入剧情,让孩子们有了别样的认知方式。

        在为孩子伴绘本时,有4点值得我们关注以及可以和孩子进行互动的 :

1.这本绘本的作者汤米·温格尔8岁时,他的故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纳粹军队占领,所以他童年中有4年是他人生中最为恐怖的4年,之后又在欧洲流浪。因此他的作品中常带有讽刺的味道,《月亮先生》反映的是不被社会接受的边缘人的处境,有点儿映射了作者的人生。这本绘本被改编成的动画电影叫做《月亮上的人》,家长可以作为绘本拓展和孩子一起观看。

2.月亮先生和窗外的月亮是同时在变化的。我们可以和现实的月亮相联系,也可以利用书籍和多媒体资源,带孩子一起探索月亮阴晴圆缺、周期变化的规律。

3.故事最后的结局有别于其他的绘本。我们无须向孩子做过多的引导,我们只要问孩子3个问题:月亮先生的地球之行快乐吗?他为什么要逃走?为什么不再来地球了?孩子的世界很纯真,但是他们的回答常常会给到我们家长惊喜,细细品味孩子的答案,说不定还能品出哲学意味,无论孩子的答案是什么,我们都不要去否定,提问的目的是引发孩子思考,给到孩子表达的机会,同时我们也能了解到孩子的想法。

4.将结局交给孩子,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创编一个不一样的结局,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博士可以搭乘宇宙飞船飞上月亮和老朋友见面呢。

        这本绘本不仅让我们的孩子们懂得接纳的意义和月亮周期的知识,更是给到了我们家长育儿启示:我们的孩子虽然不是社会边缘的人,但是渴望被认可,渴望被各个群体接纳的心是相同的。同时对于孩子的同理心的培养和学会接纳别人,也是需要我们家长引导的。引导的时候需要注意技巧,相比说教,有8个字可以帮助我们家长:旁敲侧击,感同身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多用这样的提问方式:他们这么做,你怎么看?你觉得可能会发生什么?他们为什么会这么做?这三个问题会让我们的主动觉察,并将自己代入其中,通过自己的经验做出预判,从而分别行为的对错。

同名系列绘本改编的真人动画电影《鳄鱼莱莱》即将上映,讲述了什么故事?

《鳄鱼莱莱》讲的故事是,“莱莱是一条住在浴缸里的鳄鱼。他和温暖先生一家快乐地住在纽约东区88大街上的一座房子里。莱莱乐于助人,喜欢做家务,还喜欢跟孩子们玩游戏……可是,这么乖巧可爱的莱莱,竟然一而再再而三地惹恼了邻居牢骚先生! 这都是因为,牢骚先生家的猫洛洛。她特别特别害怕莱莱。每次见到莱莱都一副魂飞魄散的样子。为此,牢骚先生老说:“迟早要收拾那条鳄鱼!”…… 莱莱和洛洛、牢骚先生之间,是否变得和谐起来

如何评价动画电影《向着明亮那方》?

你好,这部电影是七部改编于绘本的短片,每部大约十分钟左右。这些绘本我都没有读过,所以我是完全以一个电影观众的角度来完成第一次接触的。

总体而言,这些短片都没有很强的故事性(除了《哼将军和哈将军》,后面再单说)。如果我们把常规的故事电影称为“小说”的话,那么这些短片更像是“散文”,最多也只能说是“散文化小说”,整部电影就是个“散文集”。

汪曾祺说,“大概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小说有一点像山,而散文化的小说则像水。”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觉正是像缓缓流淌的水一样,没有大起大落,没有英雄旅程,只是平平静静地叙述一些平平常常的人和事,氤氲着各色童年的雾气。

关于童年的比喻,我最喜欢的也是“河流”。童年就像一条小河,无论是说它淌过我们生命的河床也好,还是说我们趟过它走向生命的大江大河也好,不管是缓慢还是湍急,回过头来都觉得:哦,是那条小河呢!长大了的我们,还常常会想起那时的一朵浪花,想起河岸的千屈菜。因为那浪花偶尔会在我们心里轻轻拍击,千屈菜掉下的那颗眼泪伴着我们流进大海。

现在,我们面前有七条小河。我觉得,又好,又不好。

好呢,是它们各有各的质地,总有你喜欢的。不同的画风,不同的方言,不同的人物,不同的故事,不同的叙述风格……具体我随后再一个个说吧!

不好呢,是它们一条一条接连不断,你只能身不由己地跟着电影往前走,不能停下来品味。虽然都有着温暖、明亮的内核,但每部影片都是一个个独立的意境。尽管制作了优美有趣的串词和动画,但我仍然不认为串在一起是个好主意。也许有人会说,读绘本不是也会连着读好几本吗?可是,读绘本时,就算我们读完后也没停下来,但读的过程中我们一定是根据现场情况调整了快慢与翻页节奏的,有效的绘本阅读一定是确保了意境的进与出的。

并非所有的绘本都适合做成电影。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各有优长。比起绘本,电影的特点是让画面连续动起来,并且有合宜的配音和背景音乐的渲染,甚至还会有3D甚至4D……这些都是为了让观众更沉浸式地体验作品创设的意境。可是,如果刚刚沉浸到一个意境里,接着又得到另一个,接着又另一个……结果就很难受。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美和另一个美,有时还是保持点(时间)距离好。所以,我对像这样把短片——而且是散文化的短片串在一起变成大电影的方式,持保留态度。

下面,再简单说说我对每个短片的感受。纯粹是学术讨论——我也算是有一点专业知识的吧!写下这些评论的时候,我是以刘绪源老师为榜样的,即目的是促进创作的发展,有时需要努力发现“新质”,有时需要不讳言自己的意见。可惜,现在我真正开始写这些学术随笔的时候,先生已经作古,唉,真想听听他怎么说。

《小兔的问题》

水墨画风,很淡雅,很温馨。变大变小啦,转换场景啦,从一个相框跳到另一个相框啦,这些动画效果也很有意思。留白的艺术我也非常喜欢,现在的动画电影尤其是三维动画,有时候我觉得太满太实了。技术和表现手法并非越先进越好,而是看你想要表达什么,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但这部短片有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就是文本选择的问题:孩子问这些问题的年龄,大都在学龄前,正处于从家庭出去找小伙伴玩的时期。问这些问题的时候,孩子一方面是对世界充满好奇,想要去探索;另一方面呢,又想一再确认父母的爱,确认安全感。而且,爱与安全感更为重要,因为这是基础,是前提。孩子越有安全感,就越敢于出去探索。这个绘本跟另外两个著名的小兔子绘本《逃家小兔》和《猜猜我有多爱你》,都更适合作为绘本进行亲子共读,因为孩子的这些问题,想要的是自己父母回答,想要的是自己父母的拥抱,想要的是不断地在与父母的问答游戏中感受爱……孩子们经常会反反复复阅读某些绘本,就是因为他们想在心里构筑某些很重要的东西。大人们都离开家探索过世界了,也许飞得很远很远,但无论飞多远,都有妈妈手中的那根线,都会时常想起走出家门的那条小路。所以,大人们通过这部作品,会想起自己的童年,会很感动。可是,大人的“自我感动”与“儿童本位”,并不是一体的。所以,《小兔的问题》作为绘本是非常优秀的,但是做成电影我觉得并不合适。

《萤火虫女孩》

这部短片就像一篇短篇幻想小说,讲述公交车司机退休前一天,森林小动物们为他举行欢送会的故事。在如此短小的篇幅里,公交车司机善良体贴的形象就塑造起来了。人与自然的融合关系弥漫着温馨感。进出幻想世界非常自然,有点宫泽贤治、安房直子、汤汤等作家那些幻想作品的气质,也许是源于聊斋或更源远流长的东方气质吧。

同时,圆乎乎的形象,纯净透明的色彩,画风与故事相得益彰。喜欢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