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人把中国的古代发明展转传入西亚和欧洲等地,也给中国带来了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以及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最重要的是他们改进了阿拉伯数字,并把他们传到欧洲。古代,一条条陆地和海洋商路把欧、亚、非三大洲连接起来,比如著名的丝绸之路,一些商人往来其间,交流物产,传播文化,成为不同文明之间交流的使者,促进了这些地区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阿拉伯人就是其中代表。
马可波罗向西方展示了迷人的东方文明,介绍了中国以及亚洲其他国家的富有,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和憧憬。刺激了新航路的开辟,促进
除了西方传教士,还有哪些人充当了古代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熟悉历史的人应该都知道,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岁月长河中,中国的文明并非是独立发展起来,在悠悠岁月当中,中国也曾经和其他国家的文明有过交流!当然了,充当中西文化交流媒介的,除了我们广为熟知的传教士,还有很多其他的人!他们为中西方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绝对值得我们称赞!
传教士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锋官,大概在明朝时期,中国的土地上面就出现了非常多的传教士,他们部分有官方指派到中国进行传教,也有一些是出于人道主义精神,想要“拯救”东方的人民,所以来到了中国!当然啦,他们都有一个目的,传播基督教义!但在这个过程中,反倒“无心插柳柳成荫”,促进了中西交流!
除了传教士,中国古代其实也是有“留学生”的,这些“留学生”和我们当今所说的留学生性质其实差不多,都是一个国家的学生到另外一个国家学习!但是,和现在不同的是,古代的留学生大多数都是外国人,他们都是跑来中国学习中国文化!中国古代的留学生浪潮主要发生在唐朝,因为唐朝时期比较开放!
除了以上两类文化交流,还有一些官方的来往!就比如在唐朝时期,很多外域的国家都来前来中土参拜中国皇帝,他们在参拜的过程中就带来他们各自国家的文化,而同时他们也把我们国家的文化带了回去!这些来中国朝拜的,很多都是欧洲人,这种官方的交流也就带动了中西文化的交融!
古今为促进文化交流做出贡献的人有哪些人(中国)
张骞,郑和,玄奘,张骞,昭君、蔡文姬,文成公主,徐飞鸿,鉴真,班超
张骞开辟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昭君、蔡文姬嫁到匈奴,唐玄奘西天取经,鉴真六次东渡日本,文成公主远嫁西藏,班超加强西域与中原联系,徐悲鸿先后留日、法,游历西欧诸国,观摹研究西方美术。1927年回国,先后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1933年起,先后在法国、比利时、意大利、英国、德国、苏联举办中国美术展览和个人画展。
对中外文化交流做出突出贡献的人
1 鉴真和尚东渡日本,交流了文化,鉴真留居都城奈良最著名的东大寺。由他设计和指导,在奈良建筑了唐招提寺,反映了当时唐朝建筑技术的最新成就。他还传播了雕塑艺术干漆法(即夹法,在泥塑上敷麻布,反复涂漆,漆干后去掉泥土,成像,这叫脱活干漆。在木型上涂漆造像,叫木心干漆)。他用鼻子嗅辨药物,为日本鉴定了许多草药。他在日本居留10年,对中日文化交流做出很大贡献。
2 玄奘到印度取经,并写了《大唐西域记》
3 晁衡,日本留学生!为了吸收中国的文化成果,日本选派了不少留学生入唐学习,他们被分配到长安国子监学习各种专门知识。他们在中国长期学习,与中国诗人学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其中最著名的是晁衡。留学生和学问僧在传播唐朝制度和文化中起了很大作用。
(4)崔致远12岁来到唐朝,18岁中进士,29岁返新罗。他用汉文写的《桂苑笔耕》20卷,保存了不少当时中国的史料,至今还是我们研究唐朝历史的宝贵资料。它被著录于《新唐书·艺文志》,说明在当时它已受到重视。新罗留学生回国时带回许多我国的文化典籍,在吸收传播唐文化上起了很大作用。他致力于传播儒家文化,促进了新罗的学术和文学的发展。著有诗文集《桂苑笔耕》20卷,受到中国文学界的重视。
5
利玛窦(Matteo Ricci,1552年10月6日—1610年5月11日),意大利的耶稣会传教士,学者。明朝万历年间来到中国居住。其原名中文直译为玛提欧·利奇,利玛窦是他的中文名字,号西泰,又号清泰、西江。在中国颇受士大夫的敬重,尊称为“泰西儒士”。他是天主教在中国传教的开拓者之一,也是第一位阅读中国文学并对中国典籍进行钻研的西方学者。他除传播天主教教义外,还广交中国官员和社会名流,传播西方天文、数学、地理等科学技术知识。他的著述不仅对中西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对日本和朝鲜半岛上的国家认识西方文明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外友好往来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张骞:通西域后开通丝绸之路,开辟了中西交通新纪元。从此中国文明不断传到西方。
甘英:97年受班超之派出使大秦未成功,但到达西亚波斯湾。
安敦:166年派使臣从海道来中国。这是中欧友好往来的最早记录。
鉴真:唐朝高僧,六次东渡日本最终成功,在日本居留十年,传播唐文化。
吉备真备:
玄奘:唐朝高僧,唐太宗时期取天竺研究佛经,促进中印非文化交流。
马可?波罗:意大利人,元世祖时来华,居住十几年,并流传有《马可?波罗游记》。
列班?扫马:畏兀儿族人,前往西亚和欧洲,成为我国第一位访问欧走各国的旅行家。
郑和:1405—1433年七下西洋。
利玛窦:欧洲传教士,明朝时来华,带来欧洲的科技著作。
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了什么作用
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了桥梁作用。
古代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纽带,把中国文明传到西方,又把西方文化传到中国,公元7世纪阿拉伯帝国建立,地跨欧亚非三大洲东北和唐朝的边境连在一起,当时唐朝是世界上文明程度最高,经济最发达的国家,阿拉伯帝国的最西边境和欧洲的法国相连,这样阿拉伯人把唐朝的文明文化传到欧洲,又把欧洲的一些文明传到中国,这是由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的。
早在阿拔斯王朝(中国古书“黑衣大食”)时期,阿拉伯人即与中国发生贸易关系,经内陆走丝绸之路。怛罗斯战役后,阿拉伯人不仅控制了中亚,还得到了造纸术。经海路到广州、泉州、扬州等地经商,并有一些阿拉伯人留居中国。在巴格达还设有专卖中国货的市场。
为打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陆路通道贡献最大的人物是谁
为打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陆路通道贡献最大的人物是【张骞】张骞(前164年―前114年),字子文,汉中郡城固(今陕西省城固县)人,中国汉代杰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险家。故里在汉中城固县城南2公里处汉江之滨的博望村。
张骞富有开拓和冒险精神,建元二年(前139年),奉汉武帝之命,由匈奴人甘父做向导,率领一百多人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赫赫有名的丝绸之路,汉武帝以军功封博望侯。
张骞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被誉为“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他将中原文明传播至西域,又从西域诸国引进了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物种到中原,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张骞病逝于长安,归葬汉中故里。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促进西方文化交流的大事记的故事名称
1.鉴真东渡:公元742年(唐天宝元年),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先后6次东渡,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754年到达日本。他留居日本10年,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多方面的文化成就。他带去了大量书籍文物。同去的人,有懂艺术的,有懂医学的。他们也把自己的所学用于日本。鉴真根据中国唐代寺院建筑的样式,为日本精心设计了唐招提寺的方案。经过两年,唐招提寺建成了,这是日本著名的佛教建筑。鉴真东渡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佛教更为广泛的传播到东亚地区,对日本的宗教和文化事业发展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增进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
2.玄奘西游天竺取经:玄奘出家后遍访佛教名师,因感各派学说纷歧,难得定论,便决心至天竺学习佛教。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玄奘从京都长安出发,经过凉州出玉门关西行,历经艰难抵达天竺。初在那烂陀寺从戒贤受学。后又游学天竺各地,并与当地学者论辩,名震五竺。经十七年,行程5万里,西行印度求取佛经,带回佛经52筐.657部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回到长安,组织译经,共译出经、论七十五部,凡一千三百三十五卷。玄奘西游加强了东西方的陆上联系,及古中国和天竺(今印度),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从那以后,佛教完整教义传入了中国,弥补了自西汉佛教传入中国教义的不完整,丰富了中国宗教文化,大大促进了佛教在中国的发展。
3.郑和下西洋:1405年7月11日(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太监郑和率领二百四十多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船员的庞大船队远航,拜访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明王朝和南海(今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史称郑和下西洋。每次都由苏州浏家港出发,一直到1433年(明宣德8年),一共远航了有七次之多。最后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里时,在船上因病过世。郑和的航行之举远远超过将近一个世纪的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航海家,如麦哲伦、哥伦布、达伽玛等人,堪称是“大航海时代”的先驱,也是唯一的东方人。他更早狄亚士57年远赴非洲。郑和下西洋推动我国古代航海事业达到顶峰,成为十五、十六世纪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先驱;促进海外贸易扩大,带动了中外经济交流与发展;传播中华文明,促进了中外文化的双向交流和共同进步;促进了世界各国之间的往来,巩固和发展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郑和下西洋那”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4.马可波罗来华:元朝时,经过两次西征,疆域辽阔,东西方贸易往来畅通无阻,十分频繁。许多西方商人往来其间,有的还受到元王朝的礼遇,马可·波罗就是其中的一位。马可·波罗的父、叔都是商人,1275年马可·波罗随父、叔到达上都,受到了忽必烈的款待。此后,马可·波罗就留在朝廷做事。在此期间,他走遍了中国的山山水水,中国的辽阔与富有让他惊呆了。他先后到过新疆、甘肃、内蒙古、山西、陕西、四川、云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以及北京等地。1298年,马可·波罗参加了威尼斯与热那亚的战争,同年9月7日不幸被俘。
在狱中,他遇到了作家鲁思梯谦,于是便有了马可·波罗口述、鲁思梯谦记录的《马可·波罗游记》。在《马可·波罗游记》中,他盛赞了中国的繁盛昌明;发达的工商业、繁华热闹的市集、华美廉价的丝绸锦缎、宏伟壮观的都城、完善方便的驿道交通、普遍流通的纸币等等。《马可·波罗游记》丰富了欧洲人的地理知识,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对以后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