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方面:曾国藩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在家庭成员中人人孝悌的原则。孝容易理解,就是对父母、对长辈的感恩、尊敬与赡养。悌是指兄弟之间和睦友爱,也就是同辈之间的融洽与和谐。在曾国藩家书里,一般都以为他给孩子写的信最多,事实上他写给弟弟的信才是最多的,可见他对兄弟之间关系的重视。

在教育方面:在曾国藩的影响下,曾纪泽总是会亲自教孩子们学英语、数学、音乐,还教他们练书法、写诗文、讲解经史典章,不论再忙,每日总要抽出时间来陪孩子、陪家人,这就是最好的家庭教育。所以曾国藩子孙、曾孙甚至玄孙里,有很多科

如何评价《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19世纪中叶。该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尽管曾氏留传下来的著作太少,但仅就一部家书中可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曾国藩作为清代著名的理学家、文学家,对书信格式极为讲究,显示了他恭肃、严谨的作风。[1]

书    名

曾国藩家书

作    者

曾国藩

类    别

书信集

数    量

435通

如何评价曾国藩?

曾国藩作为清朝的臣子做到了忠,而将其置身在我国近代史中,他又是首批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并且积极践行者,推动了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所以曾国藩是一位忠义之士,一位具有远见的战略家。在个人修养方面,曾国藩崇尚儒学,儒家文化思想中的忠正即是他为官所遵守的前提条件,在日常生活中修身养性,严于律己,这种价值理念又形成其独特的文学观,并且最后成为湖湘文化的代表人物,所以他又是一位文学家。虽然其在晚清历史中,签订了诸多不平等条约,但他本身也无可奈何,那是一个王朝的灾难与不辛。

一、为人忠正,远见卓越。

曾国藩乃进士出身,初为穆彰阿的门生,后凭借才能多次升迁,官至两江总督。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曾国藩创建湘军,成为平定叛乱的主力军,当曾国藩攻破天京后,他身边很多人都想让他反清,包括他的弟弟曾国荃,以及胡林翼、左宗棠等人。而且当时清廷已经对曾国藩有所防范,增加兵力驻守各重要城镇,但曾国藩遵守臣子之道,后上书请求裁撤湘军两万多人以表忠心。

此外,在命运多舛的晚清历史中,曾国藩是首批“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践行者,他创办了第一家造船厂江南制造总局,第一家兵工学堂等,以曾国藩等人为首的洋务运动有力促进了我国近代史的发展,对经济、政治、军事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修身律己,教育有方。

曾国藩作为传统儒士,其思想言行是儒家文化的典型体现。不论是为人、为官,他都坚持修身律己,追求高意趣,不入俗套。如今还流传有《曾国藩家书》一书,集中体现了其为人、教育、处世、治军和从政等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所以曾国藩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理当给予尊敬。

《曾国藩家书》值得看吗?

《曾国藩家书》值得看吗?如何评价曾国藩这个人?

《曾国藩家书》非常值得一看。

《曾国藩家书》虽然旨在教育家中子弟为人处世的准则和学习的重要性,但却在继承传统家书的基础上,以丰富的内涵、广博的知识、深邃的见地自成一家之言,形成曾国藩思想的集中体现,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

家书可以帮助我们树立健康的生活态度,甚至可以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家书在充满感情的文字里,反映出为人处世的准则、良好的生活作风和强烈的爱国热情,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道德力量,因而被人广为推崇和认可。家书最突出的作用是传承家族文化的精华,蕴含传统家庭教育的光辉思想。有助于我们树立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家书的教育理念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1. 《曾国藩家书》中的一些教育观念虽然只是在书信里面阐述,但并没有停留在单纯的理论教育上。他要求孩子们用理论联系实际来处理日常生活琐事和日常事务,为平时解决和处理问题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他教导孩子们读书的目的在于运用而不是变成书本的奴隶,成为一个书呆子。

2. 曾国藩一生阅读了大量书籍,对于治学有着自己的见解。他认为读书必须要持之以恒,方能取得成就,不必惑于在精不在多之说。所以,曾国藩要求他的子弟们在看书的时候不能半途而废,而要持之以恒。

3. 端正态度,重视读书,这是曾国藩在家书中教导子弟读书的重要内容,他在字里行间透露出端正态度的重要性。曾国藩常年在外,对子弟不能亲自监督面授,但是却也在书信里对各位子弟的学习提出要求,并且要求他们每隔一段时间向自己汇报一次,对于子弟的监督时刻没有松懈。

4. 曾国藩强调读书不能带有功利和急躁之心,要潜心读书,讲究日积月累。他教导子弟读书,不能贪多,而要选择那种有益的,自己喜欢的,要有的放矢的去选择,而非随意读书。讲究读书要有选择性,在广博的基础上精读。

《曾国藩家书》中,曾国藩恪守的一些封建伦理道德,虽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现实中对教导子弟长大成人,培养为人处世原则还是有很大的帮助。

那么,如何评价曾国藩这个人呢?

在曾国藩的指导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开启近代制造业的先河;建立第一所兵工学堂,肇始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第一次翻译印刷西方书籍,不仅奠定了近代中国科技基础,而且极大地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安排第一批赴美留学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材,其中民国第一任总理唐绍仪,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清末外交部尚书(部长)梁敦彦、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唐国安等就是此中佼佼者。

中国自古就有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之说,而真正能够实现者却寥若星辰,曾国藩就是其中之一。他打败太平天国,保住了大清江山,是清朝的“救命恩人”;他“匡救时弊”、整肃政风、学习西方文化,使晚清出现了“同治中兴”;他克已唯严、崇尚气节、标榜道德、身体力行,获得上下一致的拥戴;他的学问文章兼收并蓄,博大精深,是近代儒家宗师,“其著作为任何政治家所必读”。

曾国藩作为封建社会末期的一代清臣,是非功过至今难有定论,但在教育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却一直受到大家的推崇和认可。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志向,不与其他官吏同朝合污,一生光明磊落。

曾国藩可谓修身、齐家、治国的中华千古第一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