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吧兄弟》是浙江卫视制作推出的户外竞技真人秀节目,于2018年4月13日在浙江卫视播出。

节目七位固定主持是邓超、杨颖、李晨、陈赫、郑恺、王祖蓝、鹿晗。第一季固定主持迪丽热巴因档期原因退出。

节目采用主题模式,在设置上融入更具有时代感和地区意义的主线,明星分为不同的队伍进行比赛,最后获胜一方将获得称号或奖品。

作为一档户外竞技真人秀节目,新一季度采用全新的素星融合模式,为各有所长的观众们提供参与节目的机会,不局限于常见的星素切磋,更注重让素人与明星在节目中共同

你对《奔跑吧兄弟》这款综艺有哪些看法?

总的来说,《奔跑吧兄弟》前几季是一个还可以,游走在及格线附近的娱乐综艺节目。只不过它对标的韩国《Running Man》一度是亚洲第一的娱乐综艺,使得“国产”跑男对比之下显得十分不堪。其实跑男(以下提到“跑男”都指中国《奔跑吧兄弟》)从总体来说还凑活。

鉴于跑男前期在制作上几乎完全照搬Running Man几年来最精华的游戏、剧本,所以我们如果不从道德上批评它的抄袭行为,这些节目的效果应该是相当不错的,再加上对于综艺节目来说,观众对综艺人的熟悉能够大大为节目效果加分,跑男一开始的现象级爆火也并不是没有理由的。

那为什么很多因此入坑rm的观众,多年后重新回看,会觉得跑男就是垃圾呢。

直接原因是两个节目的主持人水平差距太大;根本原因是两国的娱乐圈环境的差异,以及娱乐产业体系的差别。

韩国的三大台(sbs,kbc和mbc)每年颁奖会颁发三个领域的奖项——歌手,演员,艺能(也就是我们说的综艺)。也就是说,在韩国的娱乐产业体系中,综艺和音乐、影视在某种程度上是平起平坐的(不考虑演员歌手优于搞笑艺人的鄙视链)。在年末,三大台会分别颁发演技大赏,歌手大赏和艺能大赏。也就是在韩国,综艺人有自己的饭碗,做综艺,他们是专业的,不需要演员,歌手去兼职(虽然有,但还是以专职综艺人为主),他们有专业的评审,有自己的体系,综艺不只是演员歌手“捞钱”或摆烂的地方。而且做得好的专职综艺人(gagman)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和娱乐圈的尊重,比如刘在石。

而这一点,在国内是没有的,综艺被当做一个不入流的娱乐节目种类,缺乏足够的社会认可,自然做综艺的人也不够专业。在大部分观众的心里,综艺还都只是演员歌手不潜心打磨自己的作品,跑去这里捞钱的浮躁的地方。但在我们这样想的时候,韩国已经将“搞笑”上升为了一种技能。他们会故意地在节目中造梗,之后也会有人来有抛梗接梗;他们会为了节目效果营造人设,而他们的观众也不会为了节目中的人设和现实中的真人有差距而产生欺骗感,因为大家都知道,节目里是为了效果。这有点类似于国内的相声,“台上无大小,台下立规矩。”所以你可以看到刚出道的新人忙内李光洙,在节目中对前辈大佬刘在石、池石镇大打出手;看到现实中几乎无差评的好人刘在石在节目中整蛊、搞怪、背叛、耍阴招,而即便如此,所有人见到刘在石依然十分尊重,因为所有人都知道,在综艺节目中是为了节目效果,为了观众看得开心。

然后回到跑男,正是因为这种大环境的差异,导致了我国其实很缺乏像刘在石、河东勋(HAHA)、梁世灿、池石镇这样的人,而这样的人在韩国有很多,即使受制于国家市场体量小,韩国的专职综艺人数量也是非常多的。而在国内,提到真正的专职综艺人,我目前只能想出来杨迪。跑男的所有人,无一不是演员或者歌手兼职的。

不过难道兼职就一定不好吗?也不是。歌手兼职综艺人的金钟国2020年刚拿了sbs的艺能大赏,演员兼职综艺人的李光洙并不是靠着演技而是做rm在东南亚极其高的人气被封的“亚洲王子”……所以其实并不是兼职的人不能同时做好两份工作,而是国内的很多艺人,并没有真的把拍综艺,当成一个正经的工作。因此我们会在跑男中看到很多其实应该更出彩的片段,主持人没有能合适地顶上去。大部分主持人或嘉宾,仅仅只是把它当成了一个公费游戏,所以没有尽力地为节目效果考虑。

如何评价《奔跑吧兄弟》这个节目?

《奔跑吧兄弟》是一个带给观众们快乐的一档节目。主角都是明星大腕儿,他们通过游戏的这个过程给人们带来轻松和幽默,让人在欢乐中释放压力。而且该节目不仅仅只满足了观众的娱乐需求,还在润物细无声中传递了正能量,传递着敬业与励志的精神。所以本人还是比较欣赏这个节目的。

你对奔跑吧兄弟的评价?

奔跑吧兄弟。刚开始播出的时候吧。感觉的确是有精神意义在里面的,体现的是一种健康阳光积极向上的节目氛围。嘉宾的各种景点互动游戏,的确是很有乐趣,挺搞笑也挺能让人开心的。但是,季度越往后,节目的性质就越变味。不是节目环节内容不丰富,我也不是抑郁症。就是网络上有传,奔跑吧兄弟里的明星,更多的是炒作自身,各种炒作。的确收视率是猛涨。 节目吸金力度强大。甚至有人说,有的明星好几百万拍一集。当然我不知道是真是假。但是,理性分析的话,在这种明星效应下,这些节目的收入,的确是有可能超越千万元级别的。至此,从这个话题开始扩散。有些人,网友也开始质疑明星本身的实力,是否值得如此收入。因为,节目中的确是有实力派的影帝级演员存在。但是,演员是演员。明星是明星。演员是有作品的。而明星,其内在更多是包装还有背后的固有资源背景做衬,华而不实。这里我想指出的是,奔跑吧兄弟,后期变成了,一个增加露脸机会的平台。类似于韩国的一些综艺,也是专门露脸,包装新人。这就有点明星制造机的意思了,而时不时的邀请一些大咖级人物,就更是如虎添翼,轻松露脸,轻松出道。 也容易误导一部分人群,就是“当上明星,就能挣大钱”的概念。

所以。所以。所以。我不是针对节目说的。而是想提醒电视机前的观众,这是个明星比毛还多的时代。追星需理智。 他们的成功,所产生的各种效应,并不一定,就是人民的幸运。 相对于明星,这一概念。我更推崇演员,这一概念。明星,这一概念,我一直感觉是韩化的,纯包装的,什么颜值,什么九头身,这几年的网络概念,什么高富帅,白富美,真的很枯燥,这些概念,并没有正能量影响着大家,而是很浮夸的,引起了各种社会阶级层化,一种不公平心态,在这个时代无声蔓延,大家没有看见,是因为,从来没有人,像我一样,把这些概念总结到一起,去细化分析,其中的因果关系。 我也不是反社会人格,不反对有人当明星,不反对有人成功。只是,我反对,太多人不切实际的想去当明星,太多的阶级层化,什么屌丝,什么高富帅,什么白富美。这些标签概念,很浮夸,没有意义。或许是我,太过敏感,思想太超前,担心过度了。不过,我想说,不要把有限的时间,花在看明星综艺节目上面,他们或许是一段时间的青春潮流,但你们不会因此而成功。我的评论里,没有感人肺腑的故事,去描述《奔跑吧兄弟》如何好。 也没有,罪大恶极的证据,证明《奔跑吧兄弟》不好。 两个字。理性,是我的概念核心。

如何评价《奔跑吧兄弟》?

我认为这是一部比较不错的综艺。

关于节目本身

节目很搞笑,第一阶段往下看,笑声的肚子抽筋,想想看,电视,原来是富人的业余文化生活的产物,原来快乐是最重要的;还有一个,很多人在网上说,现在“滥用明星”节目很受欢迎,其实这个节目中的明星们一个一个笑得很开心,在哪里骂人?我觉得很难让镜头蹲在泳池里。然而,在笑声爆发后,确实有些人和里面的内容“视觉印象深刻”。

节目传达的精神

首先要看的是综艺节目的“团队精神”。在这个程序中,所有的星星说大多数是“如何如何如何如何在我们的团队,我们的团队”

,第一个挑战是指压板程序中的一部分,有点像我们做游戏的孩子阅读,一个跑,两人在旁边走,焦虑的感觉,无法用语言表达。

最近一期运行的兄弟,angelababy面对强大的张蓝心赢得了最后的胜利,心脏的人感动了,她说:如果我是客人,我将失去你,但是我兄弟的一员,为了我们你哥哥,我死也不会输给你。有一句俗话“中国人一个人是一条龙,三个人就是一条虫。”说是团队合作关系,在节目中,明星向我们展示什么是“团队”。据说整个节目的制作团队超过200人,这是一个团队的规模,只有“合作共赢”才能让项目在正确的轨道上“向前跑”。

总结

电视节目,在最后的分析是产品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让观众可以看到微笑,笑的,睡眠后醒来,和积极的能量来面对一天的学习和生活,所以这个《奔跑吧兄弟》,我觉得可以称得上是比较好的节目。

如何评价《奔跑吧兄弟》第三季?

总体出发点绝对值得欣赏,可节目总体综艺效果有些差强人意。

第3季第1期,以城市垃圾处理为主题。我觉得这很贴合我们的实际情况,也很容易让我们有很高的体验感。

可是前期在人物介绍上面,我觉得除了朱亚文和王彦霖之外,其他的人物表现都很尴尬。

傻白甜和钢铁直男真的是让人不忍直视,而老成员之间的尬聊,更是给整个节目效果抹了一层灰色。

看第1期前半部分的时候,我真的是一点都笑不出来,后面的垃圾处理和分类环节,我倒是挺有兴趣,也学到了很多知识。

第2期的主旨是父子情,我真的看的蛮感动的,但如果你把各个活动环节都拿出来看,确实挺尴尬。

说好的父与子之间的对抗,主要的焦点还是在跑男成员身上,综艺性虽然得到了体现,但是和本期节目的核心含义有些对不上。

这一期里,我最惊讶的是沙漏举重这个环节。我真的很难想象,真有人能够用肩膀扛起几百公斤的重量。

父与子之间的对抗,让我想起了我的父亲,我们确实应该珍惜眼前人呀,这既是传承,也是亲情。

因为这段时间工作太忙,我暂时只看了两期,但从这两期就能很明显看出,本季的奔跑吧,趣味性不如以前。

节目好像是想升华所代表的精神境界,但却是卡在了半空中,不上不下的感觉,真是让人想看又不愿意看。

第3季的奔跑吧,除了主题宗旨确实不错,其他方面还是蛮让人失望,感觉既不是综艺节目,也不是情感节目,变成了一个四不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