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如下:

1、介绍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或者频道的节目;

2、翻看旅游手册,再看自己的地理课本;

3、可以参加性价比较高的旅游俱乐部,了解地理知识;

4、从地理新课程教学的开始至结束,强调地理知识在日常生活、工作、经济、军事和国际交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5、精心设计新课的导入;

6、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和在其它方面的优势兴趣;

7、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体会地理学习的乐趣;

8、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保持学生地理学习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兴趣是人们对一定事物有趋向心里特征,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我任教的学生中,基础较好,但是,地理课对他们而言是一门全新的科目,培养兴趣是非常必要的。地理课的内容是最令人感兴趣的,但是宏观广大而复杂的地理环境使学生难以成功地感知,理解和记忆,从而使其成为一门较难学的课程,形成了地理课培养学习兴趣的困难点。我在多年的初中地理教学中,作了一些探索,充分挖掘地理知识的趣味性和抓住初中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等方面,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里谈一谈几点体会:

一、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展现地理教师的个人魅力。

初中生的学习往往带有强烈个人感情色彩,对任课教师的喜欢与否,在一定程度可以影响他们的学习状态,那么这就要求地理教师更要加强自身人格魅力的提升,例如:运用高超,精湛的教学技术:幽默风趣,具有号召力的语言表达:赏心悦目的板书:形象逼真,生动活泼的版图等。如果你能用几分钟的时间在黑板上画出一副形象逼真的世界地图,那么,学生肯定对你佩服得五体投地。另外,初中生的思想处在一个分水岭,他们更需要我们去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那么,我们应该用心灵去关心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经历体验,家庭等方面,成为他们生活上的良师益友,学生自然就会感激你和喜欢你,从而“爱屋及乌”而喜欢地理课程。

二、充分挖掘地理教材的趣味性,在课堂教学中力求形象直观,把兴趣培养贯穿始终。

1、采用现代教学媒体,创设情境教学

情境的创设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各种自然和人文景观,使学生能见其形,如临其境,这样有利于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例如:讲《海陆变迁》时,教师将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软盘装上计算机,模拟两亿年前到现在的大陆漂移学说过程,再如,讲《中东》时,利用课件展现由新华音像中心出版发行的《今日世界系列之八——中东》第一部分“千年争端,今日焦点”:让学生从课件中感受中东成为今日焦点的因素。这样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2、充分挖掘地理教材的趣味性,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

中学生的好奇心很强,关键在于教师的激发;引导和强化。地理课程涉及的内容很广,包含许多有趣的地理事物和现象,这就要求教师平常要有意识地积累有趣的素材,例如:“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气温的垂直变化)。“早穿棉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气温日较差大)的奇观。讲到中国的气候时可以联系起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另外,有的内容可以编成歌谣,例如:讲到我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时,编这样的歌谣:“俩湖广宁重河山,五江港澳青陕甘,云贵西四北上天,内蒙台海福吉安”。初中地理教材中的图片,本身就是很有趣味的,因此,作为地理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将地理的趣味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就不愁学生不喜欢地理,学不好地理了。

3、引用资料,补充课外知识,在兴趣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我任教的学生是全县前200名的,学生素质较好,好学。在此基础上,我适当引用一些课外知识,以满足他们对知识的渴求,更进一步提高学习兴趣。例如:讲日本的文化时,我给学生一则材料“日本的六艺之道”,又如讲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时,我补充了收集的相关资料:“世界石油危机对日本的冲击”,“石油价格上涨的原因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海湾战争”等,这样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增强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4、注重读图能力的培养,以图来增强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通过几年的地理教学,我深深地感到,地图的重要性,可以说是无图不题,地理教材中各式各样的地图,都是好的教学素材,如果学生掌握读图的要领,就能解答各式各样的地理问题,那么,学好地理就不是一件难事了,例如,讲到《季风气候显著,气候复杂多样》时,我指导学生阅读“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时,重点指导学生了解阅读等温线图的步骤和方法,学会从等温线中获取有用的地理信息,从而分析解决问题。步骤是:(1)根据图例,读数值,了解气温的递变规律,概括总结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2)观察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及突变部分,了解,分析气温空间变化趋势及影响其分布的因素,(3)根据等温线的疏密了解气温空间分布的规律或变化幅度;(4)阅读南北气温极端数值,了解气温分布的具体差异。掌握等温线图的判读,可以迁移到等降水量图的判读以及其他等值线图的判读过程中。这样,学生对地图就不会害怕了。

三、平常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问题及热点问题,体会到地理的“有用”之处,从而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

在生活中,时时处处有地理。在教学中必须密切关注国内外重要地理时事和身边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因为地理课的许多知识比较贴近生活,贴近实践,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已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例如,讲到我国的气候特征时,联系农业的发展与气候的关系极为密切,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改善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我国海南、广东、等地积温较高,生长期较长,可以种植各种瓜果,成为我国主要的果菜生产基地,素有“天然大温室”的美称;而北方地区冬季不适宜果菜的生产,过去冬季蔬菜品种非常单调,随着铁路运输的发展,南方地区的果菜可以运到北方,丰富了北方地区冬季的“菜篮子”,改变了北方地区冬季萝卜、土豆、大白菜“当家”的历史。又如,不同的气候条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如房屋建筑朝向与采光问题,人们的着装与气候的关系。这样,学生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促进学生追求知识,探索知识的奥秘:促进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因此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培养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特别到八年级,很多学生对老师已失去了开始时的新鲜感,那么,如何保持他们的兴趣更是我们教育者要努力的工作。

怎样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成功的秘诀。学生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直接受学生兴趣的制约。在地理教学中,我们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课堂教学力求形象直观,把兴趣培养贯穿始终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心理特点,在学习地理的开始就使他们产生学习兴趣。比如学生对于极昼、极夜、昼夜交替、四季交替等问题,似乎知道点,但又说不清楚。在教学中,教师可用形象、直观的三球运行仪、幻灯、模型、图片及手势等多种方法进行演示、讲解,从理论上加以说明,再适当补充一些数据、资料,把这些看得见,又看不见的抽象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具体化,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结合身边的科学现象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地理学是在前人不断探险、考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科学,既然是科学,就不是光记住矿产、山河等一些知识。对学生来说,掌握复杂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特征,弄清其发展演变规律是比较困难的,也容易由此产生不愿学的想法。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结合实际,让学生感受身边一些地理现象,从中理解一些地理原理。如:在讲气旋和反气旋、气团和锋面的活动时,教师在讲清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在民间广为流传的观云看天的谚语和天气预报及当地的天气变化,让学生自己观察、分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并得出结论,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学好地理的信心。 三、引用资料,适当补充,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都是以领会知识和掌握技能为基础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明白得越多,知识掌握得越好,学习兴趣也就越浓。在教学中,教师如果适当引用一些平时搜集的资料,就会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如:在讲生态平衡时,教师可引用三类事实资料:一类是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体数量的变化引起生态平衡失调的实例;第二类是在一定限度内,建立适合人类需要的生态平衡实例;第三类是列举一些国内外破坏生态平衡而给人类带来严重危害的事实资料。这些资料使学生能认识到环境污染对生态平衡的影响,甚至危及人类,可见保护环境势在必行,意义重大。 四、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配合课堂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观察、分析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要因势利导,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参观、实践,这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帮助。如:组织学生观察星座,开展日食、月食讲座,使学生懂得其形成原理及日食、月食形成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开展课外活动,不仅能巩固学生的知识,而且能使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作者单位:周口中英文学校)

怎样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

你学好了就感兴趣了,建议你这样做。刚开始可能比较枯燥,但后面就好了。如果是教别人的要注意多引导,多讲他们感兴趣的地理知识。

第一步,入门记忆

多看地图而且一定要记住主要的地理事物名称主要有这些:首先是看经纬网穿过的地方,山脉,河流,主要地形的(如:平原,高原,盆地,丘陵),其次是主要城市(重要国家的首都、工业、资源、特色城市,我国的资源、省会、交通要道),交通干线,矿产资源。这些主要是初中区域地理的知识,把这些地方记住之后,无论老师课堂说到哪儿都知道,为进一步学习地理奠定了基础。

第二步,记忆加理解

认真听老师讲课,学习地理理解类知识,把它们用到图或地球仪上去,通过地图理解,理解后放回图中去。主要包括地球自转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太阳辐射和活动温室效应,地球大气层,三圈环流,地球内部圈层,世界及我国的气候的记忆和理解。就是高一上期的知识。高一下期和高二的地理也是如此,理解记忆。。

第三步,练习加深记忆同时让理解更全面巩固知识

练习一定要注意方法:首先要建立信心,要相信自己肯定做得来,因为高考题一般都是理解性题目,要相信自己会做,差一点点就找到突破口了。选择题认真思考,找出对错的理由,不乱选,不猜测,选把握最大的,理由最充分的。非选择题要认真思考并写出你的答案,然后与标准答案对比,分析标准答案思路,你会发现有很多题思路是固定的。在高考中地理往往有很多读图题,有很多图不是地图,这种题平时练习一定要看懂,不要吝啬你的时间,我有时一看就是一个小时。有地图的就要要求你对地图熟悉了。

第四步,有信心了你就是高手了,多做高考题,给自己打分,不断总结自己。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

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一般是在他们地理知识不断增长,并且能运用地理知识满足他们新的探索、追求的需要时,逐渐产生的。因此,培养学生的这种兴趣,就要从注意地理知识的积累与地理知识本身的质量两个方面入手。

常常看到,初中一年级刚刚开始学习中国地理时,学生由于某种好奇心还很有兴趣,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加,又因为不得法的教学,使学生不能很好地积累地理知识,反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将地理知识不断系统化,并有意提高其趣味性,是引起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重要途径。例如,经常性的归纳总结,使地理知识条理化适当地利用直观教学方法,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等等都是很好的方法。同时,要发挥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又密切联系的特点。

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尤其重视解决那些与学生关系密切的实际问题,从中让他们体会这些知识的价值。例如,学习地图知识后,指导学生先画出自己的家庭、街道、教室或学校的平面图学习“地球上的水”后,用水文知识分析自己家乡径流特点等等,这些活动将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

强化引起学生动机的方法还有很多,本书无法一一介绍。最后想着重说明两点:

(1)由于地理教学本身存在的某些问题以及历史上的、社会上的原因,致使学生对地理学习兴趣不高,大多数学生学习目的也不甚明确,因此,引起学习动机的环节在地理教学中显得格外重要,这是地理教学的特点之一

(2)引起学习地理的动机,一方面要根据学生心理特征,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地理教学本身的优势特征,例如,地理知识内容丰富并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众多的直观教学手段等等

(3)学习地理的动机一般情况下是不能自发产生的,需要在教师指导作用下逐渐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