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

1、根据物质离子的浓度大小判断:具有氧化性的物质浓度越大,其氧化性越强,反之则越弱。

2、根据离子化合价价态高低判断:变价元素位于最高价态时只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态时只有还原性,处于中间价态时,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一般处于最高价态时,氧化性最强,随着化合价降低,氧化性减弱还原性增强。

3、根据离子反应条件判断:当不同氧化剂分别于同一还原剂反应时,如果氧化产物价态相同,可根据反应条件的难易来判断。反应越容易,该氧化剂氧化性就强。

4

如何判断离子氧化性强弱

例如:

1、根据物质离子的浓度大小判断:具有氧化性的物质浓度越大,其氧化性越强,反之则越弱。

2、根据离子化合价价态高低判断:变价元素位于最高价态时只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态时只有还原性,处于中间价态时,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一般处于最高价态时,氧化性最强,随着化合价降低,氧化性减弱还原性增强。

3、根据离子反应条件判断:当不同氧化剂分别于同一还原剂反应时,如果氧化产物价态相同,可根据反应条件的难易来判断。反应越容易,该氧化剂氧化性就强。

4

氧化性离子强弱顺序表 判断强弱的方法

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与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无关。下面是氧化性离子强弱顺序的相关内容,供大家查阅参考。

氧化性离子强弱顺序表

常见离子还原性:S2->SO3(2-)>I->Fe2+>Br->Cl->F-

常见离子氧化性:K+<Ca2+<Na+<Mg2+<Al3+<Zn2+<Fe2+<Pb2+<H+<Cu2+<Fe3+<Ag+

判断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方法

1.从元素的价态考虑

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如Fe3+ H2SO4 KMnO4

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如金属单质 Cl- S2-

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有有还原性,如Fe2+ S等

同种元素的价态高,其氧化性较强;价态低,其还原性较强。

2.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判断

金属越活泼,金属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对应离子的氧化性越弱。

单质还原性:按金属活动顺序表的顺序依次减弱。

金属离子氧化性:按金属活动顺序表的顺序依次减弱。(铁指Fe2+)

如氧化性:Ag+ > Hg2+ > Fe3+ > Cu2+ > H+ > Fe2+

3.根据非金属的活泼型判断

非金属性越强,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对应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单质氧化性:F2 > Cl2 > Br2 > I2 > S

离子还原性:S2- > I- > Br- > Cl- > F-

4.通过化学反应比较

氧化剂 + 还原剂 → 氧化产物 + 还原产物

氧化性:氧化剂 > 氧化产物

还原剂:还原剂 > 还原产物

5.通过与同一物质反应的产物比较

如: 2Fe + 3Cl2 =(点燃) 2FeCl3

3Fe + 2O2 =(点燃) Fe3O4

可得出氧化性Cl2 > O2.

如何判断离子的氧化还原性强弱?

氧化性:f2>cl2>br2>fe3+>i2>so2>s
高锰酸钾溶液的酸性越强,氧化性越强。
还原性:s2->so3(2-)>i->fe2+>br->cl->f-
推荐:
常见的氧化剂有:1活泼的金属单质,如x2(卤素)、o2、o3、s等
2高价金属阳离子,如cu²+,fe3+等或h+
3高价过较高价含氧化合物,如mno2、kmno4、k2cr2o7、hno3、h2so4(浓)、kclo3、hclo等
4过氧化物,如na2o2、h2o2等
常见的还原剂有
1活泼或较活泼的的金属,如k,na,mg,al,zn,fe等
2低价金属阳离子,如fe3+,sn2+等
3非金属阳离子,如cl-,b-,i-,s2-等
4某些非金属单质,如h2,c,si
在含可变化合价的化合物中,具有中间价态元素的物质(单质或化合物)即可作氧化剂,又可做还原剂,例如cl2,h2o2,fe2+,h2so3等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1)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2)根据物质活动顺序判断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
1金属活动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原子还原性逐渐减弱,对应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增强。
(金属还原性与溶液有关,如在稀盐酸,稀硫酸中al比cu活泼,但在浓硝酸中cu比al活泼
2非金属活动顺序
f
cl
br
i
s
原子(或单质)氧化性逐渐减弱,对应阳离子还原性逐渐增强。
(3)根据反应条件判断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
当不同的氧化剂作用于同一还原剂时,若氧化剂价态相同,可根据反应条件的高、低来进行判断,例如:
16hcl+2kmno4=2kcl+2mncl2+8h2o+5cl2(1)
4hcl+mno2=(加热)mncl2+2h2o+cl2(2)
4hcl+o2=(cucl2,500摄氏度)2h2o+2cl2(3)
上述三个反应中,还原剂都是浓盐酸,氧化产物都是cl2,而氧化剂分别是kmno4,mno2,o2,(1)式中kmno4常温下就可以把浓盐酸中的氯离子氧化成氯原子,(2)式中mno2需要在加热条件下才能完成,(3)式中o2不仅需要加热,而且还需要cucl2做催化剂才能完成,由此可以得出氧化性kmno4>mno2>o2
(4)根据氧化产物的价态高低判断
当变价的还原剂在相似的条件下作用于不同的氧化剂时,可根据氧化产物价态的高低来判断氧化剂氧化性的强弱,如:
2fe+3cl=(加热)2fecl3
fe+s=(加热)fs
可以判断氧化性:cl2>s.
(5)根据元素周期表判断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
1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
f
cl
br
i
非金属原子(或单质)氧化性逐渐减弱,对应阴离子还原性逐渐增强。
li
na
k
rb
cs
金属原子还原性逐渐增强,对应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减弱。
2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
na
mg
al
si
p
s
cl
单质还原性逐渐减弱,氧化性逐渐增强
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增强,阴离子还原性逐渐减弱
(6)根据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碱性的强弱判断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
例如,酸性:hclo4>h2so4>h3po4>h2co3
可判断氧化性:cl>s>p>c
(7)根据原电池、电解池的电极反应判断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
1两中不同的金属构成原电池的两极。负极金属是电子流出的极,正极金属是电子流入的极,其还原性:负极>正极。
2用惰性电极电解混合溶液时,在阴极先放电的阳离子的氧化性较强,在阳极先放电的阴离子的还原性较强。
(8)根据物质浓度的大小判断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
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的物质的浓度越大,其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反之,其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弱。如氧化性:hno3(浓)>hno3(稀),还原性:hcl(浓)>hcl(稀)

怎么判断氧化性的强弱?

元素周期表中氧化性规律是:从左到右依次减弱。即上到下依次减弱。

失电子能力越强,还原性越强,得电子能力越强,氧化性越强。周期表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同族依次增大,半径约大对核外电子吸附能力越弱,越容易失电子,半径越小则相反。越容易失电子而形成的离子则氧化性越强,反之一样的。

非金属单质氧化性:F2>Cl2>Br2>I2>S。

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K+ <Ca2+ <Na+ <Mg2+ <Al3+< Zn2+< Fe2+ < Pb2+<H+<Cu2+ <Fe3+ <Ag+

化合物的氧化性:F2>>O3>>KMnO4(H )>Cl2>K2Cr2O7(H )>MnO2>HNO3>浓H2SO4>H2O2>O2>Br2>Ag >Fe3+ >I2>Cu2 +>H+


高中化学还原性和氧化性的技巧:

元素处于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元素处于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小于氧化剂的氧化性,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小于还原剂的还原性。

金属活动顺序表中从左至右还原性逐渐减弱,氧化性逐渐增强。

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对应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弱。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氧化性

怎样判断离子的氧化性强弱

利用氧化还原反应比较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
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物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
利用化合价,比较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
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价态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规律是:元素的最高价态只具有氧化性,元素的最低价态只具有还原性,元素的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利用元素活泼性的不同,比较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
对金属而言,金属越活泼(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弱。
对非金属而言,其非金属越活泼(非金属性越强),其非金属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用同一起点反应进行的难易程度来比较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
与同一还原剂的反应越易进行,其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说明越易夺得电子)。
与同一氧化剂的反应越易进行,其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说明越易失去电子)。

氧化性强弱怎么区分?

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如下:

1、金属离子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银离子、三价铁离子、铜离子、二价铅离子、二价铁离子、二价锌离子、铝离子、镁离子、钠离子、钙离子、钾离子。

2、卤族元素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氟气、氯气、溴气、碘气。

3、常见作为氧化剂的物质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高锰酸根、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次氯酸根、亚氯酸根、高氯酸根。

还原性由强到弱顺序:二氧化硫、硫氰根、碘离子、溴离子、氯离子、氟离子。

化学还原性和氧化性的技巧:

元素处于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元素处于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小于氧化剂的氧化性,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小于还原剂的还原性。

金属活动顺序表中从左至右还原性逐渐减弱,氧化性逐渐增强。

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对应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弱。

怎样判断离子的氧化性还原性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金属的还原性减弱,其阳离子氧化性就增强;非金属元素氧化性增强,其阴离子还原性就减弱。
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的还原性增强,其阳离子氧化性就减弱;非金属元素氧化性减弱,其阴离子还原性就增强。
阳离子是具有氧化性,阴离子具有还原性。因为阳离子是失去了电子之后呈正价,所以相应的,要变回原子它需要得到电子变成原子,化合价降低,作氧化剂,具有还原性。而阴离子得到电子呈负价,相应的,它需要失去电子从而形成原子,化合价要升高,坐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例如,卤族元素氟氯溴碘,氧化性依次减弱,则其阴离子还原性依次增强。
第三周其元素硅磷硫氯,氧化性依次增强,则其阴离子还原性依次减弱。

氧化性强弱怎么判断 物质氧化性判断方式介绍

1、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

氧化剂(氧化性)+还原剂(还原性)→还原产物+氧化产物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还原产物还原反应: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氧化产物氧化反应: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氧化性(得到电子的能力):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失去电子的能力):还原剂>还原产物这条规则对于任何环境下的任何ΔG<0的反应(即在该环境下可自发进行的反应)都成立,没有任何例外的情况(若氧化产物或氧化剂不止一种,则氧化剂的加权平均强于氧化产物的加权平均,还原剂亦然)。

不可根据同一个反应中的氧化剂,还原剂判断。因为自发进行的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可以弱于甚至是远弱于还原剂(中学认为氧化剂氧化性一定强于还原剂,然而这种认知实际上完全错误,氧化剂氧化性与还原剂的氧化性无任何关系)例如:过氧化氢的氧化性远强于氯气,且其将氯气氧化为高氯酸是可以自发进行的(标准电极电势差超过0.2,氧化还原反应就可以完全进行):(标准电极电势:H2O2—1.77—H2O,Cl2—1.36—Cl-,ClO4-—1.39—Cl2)然而二者的反应却是前者被氧化:H2O2+Cl2→2HCl+O2这是因为热力学可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大都存在动力学障碍。

2、根据物质活动性顺序比较。

(1)对于金属氧化剂来说,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强弱一般与金属活动性顺序相反,即越位于后面的金属,越容易得电子,氧化性越强。

(2)金属阳离子氧化性的顺序(25℃,pH=0的水溶液中)。

Li+<cs+<rb+<k+<ca2+<na+<mg2+<al3+<mn2+<zn2+<cr3+<fe2+<ni2+<sn2+<pb2+<(h)<cu2+<fe3+<hg22+<ag+<hg2+<pt2+<au3+(注意sn2+、pb2+,不是sn4+、pb4+)(hg对应的是hg22+而非hg2+)。 p=""> </cs+<rb+<k+<ca2+<na+<mg2+<al3+<mn2+<zn2+<cr3+<fe2+<ni2+<sn2+<pb2+<(h)<cu2+<fe3+<hg22+<ag+<hg2+<pt2+<au3+(注意sn2+、pb2+,不是sn4+、pb4+)(hg对应的是hg22+而非hg2+)。>

(3)金属单质的还原性与氧化性自然完全相反,对应的顺序为:K>Ca>Na>Mg>Al>Mn>Zn>Cr>Fe>Ni>Sn>Pb>(H)>Cu>Hg>Ag>Pt>Au。

(4)非金属活动性顺序(25℃,pH=14的水溶液中)。

F2>Cl2>O3>Br2>I2>O2>S8>C>Si>N2>P>H单质氧化性逐渐减弱,对应阴离子还原性增强(注意元素非金属性与单质的氧化性无必然联系,以上顺序为单质氧化性排列)。

3、根据反应条件判断。

当不同氧化剂分别与同一还原剂反应时,如果氧化产物价态相同,可根据反应条件的难易来判断。反应越容易,该氧化剂氧化性就强。

如、16HCl(浓)+2KMnO4==2KCl+2MnCl2+8H2O+5Cl2(气)。

4HCl(浓)+MnO2=加热=MnCl2+2H2O+Cl2(气)。

4HCl(g)+O2=加热,CuCl2催化剂=2H2O+2Cl2(气)。

氧化性:KMnO4>MnO2>O但也不一定正确,因为氧化性更强的物质可能因为动力学障碍导致反应反而更困难,也有可能是反应可逆程度较大导致平衡向ΔG>0的方向移动。

4、根据氧化产物的价态高低来判断。

当含有变价元素的还原剂在相似的条件下作用于不同的氧化剂时,可根据氧化产物价态的高低来判断氧化剂氧化性强弱,如:

2Fe+3Cl2—(点燃)→2FeCl3。

Fe+S—(加热)→FeS。

氧化性:Cl2>S。

但也不一定正确,例如:F2只能将Os氧化到+6价,O2则能氧化到+8价。

5、根据元素周期表判断。

(1)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

非金属原子(或单质)氧化性逐渐减弱,对应阴离子还原性逐渐增强。

金属原子还原性逐渐增强,对应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减弱。

(2)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

单质还原性逐渐减弱,氧化性逐渐增强。

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增强,阴离子还原性逐渐减弱。

6、同周期的主族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只能从左到右,不可上下或斜向比较)。

酸性越强,对应元素氧化性越强。

碱性越强,对应元素还原性越强。

7、根据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判断。

两种不同的金属构成的原电池的两极。负极金属是电子流出的极,正极金属是电子流入的极。

其还原性:负极金属>正极金属。

8、根据物质的浓度大小判断。

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的物质浓度越大,其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反之则越弱。

9、根据元素化合价价态高低判断。

一般来说,变价元素位于最高价态时只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态时只有还原性,处于中间价态时,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一般处于最高价态时,氧化性最强,随着化合价降低,氧化性减弱还原性增强。但也存在反例,例如:酸性水溶液中,0到最高价,氯硫磷氧化性随化合价下降反而而增强。

如何判断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

判断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方法

1、根据化合价判断

对同一元素而言,价态越高,氧化性越强,如Fe< Fe2+

特例:氧化性HClO> HClO2>HClO3> HClO4

2、根据金属活泼性判断

金属的金属性越强,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对应离子为氧化性越弱。

单质还原性:按金属活动性表的顺序依次减弱。

离子氧化性:按金属活动性表的顺序依次增强(铁指Fe2+)。如氧化性:Ag+> Hg2+> Fe3+> Cu2+> H+> Fe2+

3、根据非金属的活泼性判断

非金属性越强,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对应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单质氧化性:F2>Cl2>Br2 >I2>S

离子还原性:S2IBrClF?

4、通过化学反应比较

对于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来说,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

如Cu+2FeCl3=2FeCl2+CuCl2说明铜的还原性大于亚铁离子,同时铁离子的氧化性大于铜离子。

5、通过相近的反应比较

变价金属与氧化剂反应,被氧化的价态越高,其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

如:Fe+ Cl2→FeCl3; Fe+S→FeS可得出氧化性:Cl2>S

6、由反应条件的难易比较

不同氧化剂与同一还原剂反应时,反应条件越易,氧化性越强;不同还原剂与同一氧化剂反应时,反应条件越易,还原性越强:

如:卤素单质与H2的反应,按F2、Cl2、Br2、I2的顺序反应越来越难,反应条件要求越来越高.则可得出氧化性:F2>Cl2> Br2>I2

7、影响氧化剂的氧化性和还原剂的还原性的其它因素

①温度:如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热的浓硫酸比冷的浓硫酸氧化性要强:

②浓度:如硝酸具有强氧化性,硝酸越浓其氧化性越强。

③酸碱性:如KMnO2的氧化性随溶液酸性的增强而增强(一般地,在酸性环境中,KMnO4的`还原产物Mn2+,在中性环境中,KMnO4的还原产物为MnO2,在碱性环境中,KMnO4的还原产物为K2MnO4)。

怎么判断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

1、根据反应的难易来判断。越容易反应,其氧化或还原性就越强。比如说钠跟水反应不需加热就反应剧烈,而镁就不行,冷水不怎么反应,热水也困难,证明钠的还原性强。

2、根据化学方程式两边的产物来看,产物总是没有反应物的氧化或还原性强。

3、根据元素周期表。越往下金属性(还原性)越强,越往右非金属性(氧化性)越强。

4、根据原电池和电解池的极板正负极或阴阳极来判断。

5、根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碱性来判断。比如硝酸的酸性强于磷酸,氮元素的氧化性大于磷。氢氧化钠碱性强于氢氧化镁,则钠的还原性强于镁。

6、根据同氢化合的难易程度来判断。越容易就说明氧化性越强,正如氟化氢在氢气和氟气阴暗处就剧烈反应,氯化氢要光照化合,溴化氢就要加热了,至于碘化氢很难反应生成,并且很不稳定极易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