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粹党极力宣扬国家社会主义与反犹主义,唤起德国人对马克思主义者和犹太人的刻骨仇恨,同时竭力宣扬种族优劣论、个人独裁论和生存空间论,为其国土扩张和战争政策制造理论根据。

民族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简称纳粹党,是民族的和社会主义的两个词的德文缩写Nazi的汉语音译,是20世纪前半叶的一个德国政党。

纳粹党前身为魏玛共和国时期于1919年创立的德国工人党,于1920年4月1日更名。1921年6月29日,阿道夫·希特勒任党首,开始宣扬纳粹主义、反共产主义、反资本主义、反犹主义,在大萧条

纳粹党的历史

纳粹党极力宣扬国家社会主义与反犹主义,唤起德国人对马克思主义者和犹太人的刻骨仇恨,同时竭力宣扬种族优劣论、个人独裁论和生存空间论,为其国土扩张和战争政策制造理论根据。
纳粹党的社会成分十分复杂,既有经历过一战的退役老兵、在一战后居无定所的流浪汉,也有殷实的中上层资产阶级,还有一般店主、职员、工人和朴实的农民。纳粹党领导人除希特勒外,还有G.施特拉塞、鲁道夫.赫斯、赫尔曼.戈林,下辖组织有冲锋队、党卫队、盖世太保、外事局、希特勒青年团、德国少女联盟、劳工阵线、妇女联合会等。党报为《民族观察家》、《进攻》、《民族社会主义通讯》。纲领性的读物为希特勒的自传《我的奋斗》。党旗上有红底白圆心、中间是一个黑色卐字的图案。红底象征社会主义,白圆象征民族主义。党徽上的卐象征争取雅利安人胜利的斗争的使命。
成立
1919年秋初希特勒成为德国工人党党员。1920年2月24该党公布他与德莱克斯勒合作起草的25点纲领,后改名为德意志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1923年啤酒馆政变失败后纳粹党被取缔,1925年2月重建。重建后利用德国人民对《凡尔赛和约》的不满大肆煽动日耳曼民族主义情绪,党员人数激增,1928年为10万人,1932年达140万人。在1930~1932年的国会选举中,该党议席从12席增至230席。
1929~1932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为纳粹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土壤,愈来愈多的垄断资本家支持纳粹党。1932年11月,大资产阶级和大地主联名上书魏玛共和国总统兴登堡,要求委任希特勒为总理,并最终于次年1月30日将希特勒推上台,纳粹党成为执政党。希特勒当权后,宣扬泛日耳曼主义,打击和取缔其他政党,确立纳粹党一党专政。
纳粹党头目除希特勒外,还有G.施特拉塞、鲁道夫.赫斯、赫尔曼·戈林,下辖组织有冲锋队、党卫军、盖世太保、纳粹党外事局、希特勒青年团、德国少女联盟、劳工阵线、纳粹妇女联合会等。党报党刊为《民族观察家》、《进攻》、《民族社会主义通讯》。纲领性的读物为希特勒的《我的奋斗》。党旗上有红底白圆心、中间是一个字的图案。含义:红色象征社会主义,白色象征民族主义,党徽上亦有此图案。
发展概况
在1930年9月14日德国国会选举中,希特勒纳粹党获得选票640万张,占全部选票的18.3%,获国会席位107席。1932年7月31日国会举行选举,纳粹党选票又增加1倍,达1370万张,占全部选票的37.3%,国会席位增至230席。尽管纳粹党在1932年11月选举中失掉200万张选票,但它仍然得到1/3德国选民——1100万人的拥护,其中主要是德国的小资产阶级和一部分工人。 纳粹党历次选举结果日期选票得票率席位选举情况1928年5月20日810,1002.6%12 1930年9月14日6,409,60018.3%107爆发大萧条1932年7月31日13,745,00037.3%230希特勒成为总统候选人1932年11月6日11,737,00033.1%196 1933年3月5日17,277,18043.9%288希特勒成为总理纳粹党1919年初建立后的头10年内,一直是个微不足道的小党,1928年国会选举仅获选票2.6%,共81万张。此后两三年内,纳粹党迅速发展,1930年成为国会第二大党,1932年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背景
纳粹党运动的社会基础主要是城乡小资产阶级和部分工人。德国工人运动著名领导人蔡特金当时指出,贫困化的小资产阶级、小农和知识分子有投向法西斯阵营的趋势。她说:
“成千上万名群众拥向法西斯阵营,它成为政治上无家可归者的收容所。很显然,按照法西斯大军的社会成分,他们是社会上丧失立足之地的人、丧失生存能力的人和失望的人,其中也包括使资本主义社会极不舒服、对它相当危险的人。”
参加希特勒运动的小资产阶级分子如此之多,与德国城乡小资产阶级的数量很大有关。德国是一个小资产阶级“王国”,小资产阶级占全部人口的40%以上。据1907年统计,德国有小企业主、商人以及中小农524.7万人,职员和官吏677.5万人。
造成庞大的小资产阶级队伍的主要原因是德国工业垄断的高级形式康采恩集中在重工业部门,轻工业和食品加工部门虽然也出现了垄断组织,但主要是在生产上保持独立性、由中小企业联合起来的较低级的垄断形式卡特尔。在纺织、食品加工、造纸、皮革等部门,历来存在着数量很大的中小企业,包括早期资本主义的工场手工业、传统工业、农民家庭手工业。据统计,1882—1895年间,德国食品加工业中(50人以上)的大企业由1125家增加到1826家,职工由148512人增加到246490人;中小企业(职工不超过5人为小企业)由244161家增加到268145家,职工由595369人增加到775000人。8在德国农村,由于普鲁士道路,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缓慢,在存在容克地主大庄园的同时,也存在着大量的中、小农经济。据1925年统计,经营20公顷以下土地的小农庄园有3046302个,占农业经营总面积的47.2%;经营20—100公顷土地的大农庄园有199825个,占农业经营总面积的26.4%;经营100公顷以上土地的容克地主大庄园有18671个,占农业经营总面积的20.2%。然而,城乡大量小资产阶级分子涌向纳粹运动,还是1928年以后的事。这主要是因为1929—1932年的经济危机给德国小资产者带来严重影响,这种影响被纳粹党充分地利用了。
经济危机
在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到来时,德国受到沉重打击。1923—1928年资本主义相对稳定时期,德国工业生产上升的趋势是以美国提供的短期贷款为基础的。此时,这笔约200亿马克的贷款被美国收回,由此触发了德国历史上最深刻、最持久的经济危机。
危机期间,工业生产直线下降。1929—1932年,煤产量下降32.7%,生铁产量下降70.3%,钢产量下降64.9%,机器制造业产值下降62.1%,发电量下降23.4%。工业生产总值下降约40%,生产资料生产减少53%,消费品生产下降25.3%,出口总额减少69.1%,进口总额减少70.8%,国库黄金储备锐减4/5。10与此同时,劳动时间平均削减约47%,在建筑业中劳动时数减少约66%。各行业职工人数大大减少,其中钢铁、机械和电力工业的职工减少约64%,硬煤开采业职工减少约47%。
经济危机对工人阶级的生活带来灾难性影响。失业人数迅速增加。1929年9月,失业人数为130万,一年后达到300万,1931年9月上升为435万12,1932年2月除几百万人临时做短工外,失业人数达800万。失业救济金波动于每周16.44马克(大城市)和13.14马克(小城市)之间。只有82%的失业登记者能够领取失业金。
经济危机对城乡小资产阶级的打击也相当沉重。在经济危机期间,城市小工商业者、小企业主和手工业者的经济地位动荡不定。许多工厂倒闭,中小企业大量破产。据德国官方统计,1928—1931年工厂年倒闭总数由10595家上升到19254家,几乎增长一倍。同时期内,工厂年合并总数由3147家上升到8628家,几乎增长2倍。其中,个体商贩的处境十分窘迫,1931年有6664家商店倒闭,3581家被迫合并。正当小资产阶级经济社会地位受到严重威胁,对共和制感到失望,并逐渐脱离传统资产阶级政党寻找出路,对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充满憧憬时,希特勒抓住了时机。他有针对性地对小资产阶级展开了游说,把他们拉到纳粹运动中来,成为纳粹运动的主要的社会基础。
纳粹党各级组织的积极分子在竞选运动和发展党员方面,也起了重要的作用。在很多情况下,他们通过非正规途径,在酒吧间、俱乐部和工作地点当面谈话,争取选票,吸收了很多党员。其人数和通过参加党的集会或阅读宣传品而入党的人数一样多。
掌握政权
1933年之前,纳粹党并未成为执政党,很难采取直接有利于小资产阶级的措施。但是在夺取政权的道路上,它并未忽视这方面的措施。纳粹党利用垄断资本资助的部分资金,向人们提供一些具体的物质利益。例如,为失业者、复员军人和无家可归者建立“食物施舍所”,“提供住房,发放衣服和食品”。这些行动给小资产者和失业者留下了一种印象:希特勒的纳粹党在行动中确实代表他们的利益,他们应该跟纳粹党一起为了一种共同的事业同舟共济。
由此可见,希特勒的纳粹党在危机期间之所以得到迅速发展,在于它了解民心,懂得如何迎合民众的需求。当小资产阶级深受危机的打击,面临落入无产者境地的威胁而彷徨沮丧,深感前途暗淡时,纳粹党唤醒了他们的“民族主义”思想,提出迎合他们心愿的纲领和政策,并用声势浩大的演讲、集会和游行唤起人们的热情。
巩固政权
1933年6月22日,希特勒政府采用快刀斩乱麻的方法取缔了德国社会党,将最后一个反对希特勒的大党清除出内阁。它还废除了3月选举的结果,当时社会党人的影响仅次于纳粹。
希特勒因无法控制冲锋队的街头暴力并视之为对权力的威胁,故欲除去冲锋队及其领导者恩斯特·罗姆。他还想安抚害怕及厌恶冲锋队的国防军高层,特别是当罗姆企图想把国防军纳入自己领导的冲锋队之下。1934年6月30日至7月2日,纳粹党发动“长刀之夜”行动,清算其政权的政敌,特别是忠于副总理帕彭的人马。至少有85人死于清算,不过最后的死亡人数可能达几百个。超过一千的反对者被逮捕,大部分参与行动的是党卫队及盖世太保,此次行动加强并巩固国防军对希特勒的支持。
种族问题与大屠杀
参见:犹太人大屠杀及T-4行动
纳粹政权的特点是在政治上力主要控制住全体社会的一切方面——一体化,以缩减和消除贫富差距为目标,重整德国上下,将党组织编入社会各体系,如劳动阵线(de:Deutsche Arbeitsfront)与其他从属于党组织的全国与地方社团。并且,以追求种族(雅利安人种、北欧人种)、社会和文化的“纯净化”。纳粹党透过迫害其认定为不纯的事物来达到目的,特别是针对如犹太人、吉普赛人、同性恋者和政客(如魏玛共和国、共产党等等)。
这种迫害在政权的最后几年中,达到巅峰。大约六百万犹太人、一千万斯拉夫人及各种的其他人种被有组织地杀害。此一种族灭绝的行为,在英语中称为Holocaust(意即“大屠杀”),在希伯来语中称为Shoah,而纳粹则委婉的在德语中称之为“最终解决方案”(Endlösung,一般称杀死犹太人为“最终解决”)。

关于德国当时纳粹的一些中英文介绍

The Nazis are a Chinese word, referring to the German Workers' Party. The party's full name "National Socialist German Workers' Party" is generally expressed as "Nazi."

The Nazi Party, formerly known as the German Workers' Party in 1919 during the Weimar Republic, was renamed on April 1, 1920.

On June 29, 1921, Adolf Hitler became the head of the party and began to promote Nazism, anti-communism, anti-capitalist, anti-Semitism.

Won the support of many fanatics during the Great Depression.

After Hitler was appointed as the German Chancellor in 1933.

he became the only ruling party of Nazi Germany through the "Congressional Arson Case" and implemented a one-party dictatorship.

In May 1945, after the defeat of Germany in the Second World War and the occupation by the Allies, the Allied Control Council Decree No.

2 dissolved and declared the Nazi Party illegal, and its leader was arrested and sentenced in the Nuremberg trial. He is guilty of crimes against humanity.

翻译:

纳粹是一个汉语词语,指德国工人党,此党全称“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中文一般表述为“纳粹”。

纳粹党前身为魏玛共和国时期于1919年创立的德国工人党,于1920年4月1日更名。

1921年6月29日,阿道夫·希特勒任党首,开始宣扬纳粹主义、反共产主义、反资本主义、反犹主义,在大萧条时期赢得了很多狂热分子的支持。

1933年希特勒被任命为德国总理后,通过”国会纵火案”而成为纳粹德国唯一执政党,实行一党专政。

1945年5月,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及由盟国占领后,盟国管制理事会第2号法令将纳粹党解散及宣布其为非法,其领导者被逮捕并在纽伦堡审判上被宣判犯有危害人类罪。

扩展资料:

1943年4月19日,海因里希·希姆莱发动了一次旨在剿灭华沙犹太人聚居区的行动。时间是精心设计的:希特勒将在第二天年满54岁,这位党卫队队长想完成彻底解决方案中的又一项目标,以作为送给元首的生日礼物。

19日凌晨,一支党卫队纵队在装甲车和轻型坦克的掩护下开进犹太人聚居区,沿着沙门霍夫大街包围了居住在那儿的6万名犹太人。

希姆莱的“生日突袭行动”遭到了犹太人的还击,他的党卫队方阵遭到一支犹太人游击队的伏击,犹太人使用小型武器从门道里、小巷里、屋顶上投掷自制的手榴弹和鸡尾酒酒瓶。6个小时后,德国人只好惊恐地撤退。

第二天,党卫队又杀了回来,这次带来了一支2000多人的部队,但犹太人的抵抗仍然很顽强。原计划只需要3天的围剿行动结果花了艰难的长达一个月的时间。

聚居区的战斗人员从未接受过训练,人数上又处于一比三的劣势,因此他们知道自己最终会失败的,但是他们决心要让纳粹分子为每一寸土地付出血的代价。其中的一名幸存人员亚力山大·多纳特写道,我们之所以举行起义,“仅仅是为了死得有尊严,而并没有一点点获取最后胜利的希望。”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二战惨烈黑镜头:纳粹血腥屠杀犹太人



德国纳粹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还是历史的偶然?

纳粹党起初只是一个德国的小政党。由于德国战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巨额赔款使魏玛共和国政府无力负担,加之后来1929年全世界又发生经济大萧条,致使德国失业人口大幅增加,货币贬值及通货膨胀严重。接连不断的经济危机,使得德国的社会更为动荡不安,当时全国有近600万的失业人口以及以此衍生出的其他社会问题(如德国共产党的武装暴动),使德国隐约有一股谴责外国人与非民族主义者出卖德国的意见。他们首先指控共产党人,后来扩及指摘犹太人以及那些不支持军国主义的德国人均为罪犯。最后,认为那些参与德国共和运动、推翻帝国政府和建立魏玛共和的人士,也是罪犯。极右翼势力借此发展,使支持右翼的德国人逐渐增加,而纳粹党则属其终极右翼的一支。

纳粹的起源是什么啊

纳粹主义萌芽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魏玛共和国,是德国内外矛盾尖锐的产物,所以人们又叫它德国纳粹。当时的德国面临承担战争责任和战争赔偿,以及迁出非德意志人居住地等问题,经济上陷入困境,民族感情遭受挫折。希特勒等人正是利用了德国民众对《凡尔赛和约》的仇恨和经济危机爆发的绝佳时机,将民族主义演变为民族复仇主义,使纳粹主义得以形成。德国纳粹主义首先把矛头指向国内的犹太人,宣称北欧雅利安—日耳曼人是上苍赋予了“主宰权力”的种族,而犹太人是劣等民族,应予淘汰和灭绝。反犹主义得逞后,纳粹主义又主张世界是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丛林,各民族必须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求胜,实行对外侵略扩张,将全世界引向战争和灾难。

关于纳粹党!

纳粹党
Nazi Party
德国法西斯政党。即民族社会主德意志义工人党。曾译为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简称国社党)。纳粹是德语Nationalsozialist(民族社会主义者)一词的缩写词Nazi的汉语音译。前身为1919年1月5日由A.德莱克斯勒和C.哈勒建立的德国工人党。1920年9月30日,该党用德意志民族社会主义工人联盟的名义在慕尼黑登记。1921年6月29日,A.希特勒任党的元首。1946年9月30日被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宣判为犯罪组织。
1919年希特勒成为德国工人党党员。1920年2月该党公布他与德莱克斯勒合作起草的25点纲领,后改名为德意志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1923年啤酒店暴动失败后纳粹党被取缔,1925年2月重建。重建后利用德国人民对《凡尔赛和约》的不满大肆煽动日耳曼民族主义情绪,党员人数激增,1928年为10万人,1932年达140万人。在1930~1932年的国会选举中,该党议席从12席增至230席。1929~1932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为纳粹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土壤,愈来愈多的垄断资本家支持纳粹党。纳粹党私自筹集武器,组建冲锋队.1932年11月,大资产阶级和大地主联名上书魏玛共和国总统P.von兴登堡 ,要求委任希特勒为总理,并最终于次年1月30日将希特勒推上台,纳粹党成为执政党。希特勒当权后,宣扬泛日耳曼主义,打击和取缔其他政党,确立法西斯一党专政。 在国内取消民主自由,煽起排犹运动,实行法西斯恐怖统治。对外撕毁《凡尔赛和约》,疯狂扩军备战,组织轴心国集团,实行侵略扩张政策,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给德国和世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纳粹党的理论是19~20世纪各种反动思想的混合,法西斯主义者通过狡诈的种族及社会煽动和民族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欺骗宣传,散布对民主主义、马克思主义和犹太人的刻骨仇恨。纳粹党还竭力宣扬种族优劣论、个人独裁论和生存空间论,为其侵略扩张和战争政策制造理论根据。
纳粹党的成分十分复杂,既有经历过纳粹运动早期风险的亡命之徒、种族主义空谈家,也有殷实的资产阶级,还有一般店主、职员、工人和农民。纳粹党成立伊始,便培植对领袖的崇拜,编造关于希特勒的神话,贯彻对独裁者的绝对服从。纳粹党头目除希特勒外,还有G.施特拉塞、 R.赫斯、H.戈林、P.J.戈培尔等。在州、区、乡设地方和基层组织,统归全国委员会领导。下辖组织有冲锋队、党卫军、盖世太保、纳粹党外事局、希特勒青年团、纳粹妇女联合会等。宣传喉舌为《民族观察家》、《 进攻 》、《 民族社会主义通讯》。纲领性的读物为希特勒的自传《我的奋斗》。党旗上有红底白圆心、中间是一个黑色卐字的图案。纳粹党徒声称红的象征社会主义,白的象征民族主义。党徽上亦有卐字图案。
纳粹:从字面上解释,其实是一个褒义词:“收纳精华”。不知道什么原因,前人把“Nazismus”译成了“纳粹”。而纳粹成了一个忌讳的贬义词。
不过还是有国人站出来为“纳粹”这个词做了平反。纳粹网http://www.nacui.com.cn就是其中的代表。在这网络销售良莠不齐的情况下,搜罗精品成了此网的使命。
以下是政治上关于纳粹的相关解释:
纳粹主义,是德文“Nationalsozialismus”缩写“Nazismus”的音译,意译为“民族社会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希特勒等人提出的政治主张。纳粹主义的基本理论包括:宣扬种族优秀论,认为“优等种族”有权奴役甚至消灭“劣等种族”;强调一切领域的“领袖”原则,宣称“领袖”是国家整体意志的代表,国家权力应由其一人掌握;鼓吹社会达尔文主义,力主以战争为手段夺取生存空间,建立世界霸权;反对共产主义思想体系和社会主义制度,恶毒攻击马克思主义理论。
纳粹主义萌芽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是德国内外矛盾尖锐的产物。当时的德国面临承担战争责任和战争赔偿,以及迁出非德意志人居住地等问题,经济上陷入困境,民族感情遭受挫折。希特勒等人正是利用了德国民众对《凡尔赛和约》的仇恨和经济危机爆发的绝佳时机,将民族主义演变为民族复仇主义,使纳粹主义得以形成。德国纳粹主义首先把矛头指向国内的犹太人,宣称雅利安—北欧日耳曼人是上苍赋予了“主宰权力”的种族,而犹太人是劣等民族,应予淘汰和灭绝。反犹主义得逞后,纳粹主义又主张世界是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丛林,各民族必须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求胜,实行对外侵略扩张,将全世界引向战争和灾难。
纳粹主义是政治投机者可耻地偷换了社会主义的概念,操纵病态的民族主义,演变成的极端化、恶质化的民族主义。纳粹主义自我标榜为“社会主义”,却与社会主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本质背道而驰,主张通过对内独裁和对外侵略谋求发展,实质是极端野蛮的帝国主义、种族主义和恐怖主义,必会对人类文明造成毁灭性的灾难。
第三帝国为(1933.1--1945.5)德国纳粹政权的正式名称。1923年由德国民族主义作家布鲁克(1876-1925)在其著作《第三帝国》中首先提出,后被希特勒采用,1933年1月纳粹执政后正式命名。其含义有二
(1)表明纳粹德国继承"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既第一帝国.962-1806 )和"德意志帝国" (既第二帝国.1871-1918),系德意志民族历史上可以延续千年的最大国家
(2)因在中世纪神话传说中,"第三帝国"被视为持续千年的太平盛世社会,以此美化纳粹政权。
《二十五点纲领》
《二十五点纲领》是于1920年2月制定并公布的,为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的纲领性文件,是纳粹的行为指导!在此纲领中,只是由于迫于形势,希特勒才给纳粹党打着批判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旗帜,并在这面旗帜上图上了民族主义的色彩,以适应战后德国要求变革、要求振兴民族的愿望,从而欺骗了不少德国人。“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的两面旗帜掩盖了希特勒代表垄断资产阶级利益的本质面目。在希特勒上台后,才彻底暴露出了纳粹党的本来面目,适合垄断资产阶级利益的条文则几乎都实现了,而反映工人、小资产阶级利益的条文则抛到九霄云外了 第一条,我们要求基于民族自决的权利,联合德意志人为大德意志帝国。6 第二条,我们要求德意志民族应与其他民族享有平等的权利,废除凡尔塞条约和圣日尔曼条约。>
第三条,我们要求国土和领土(殖民地)足以养育我们的民族及移植我们的过剩人口。
第四条,只有德意志同胞,才能取得德意志公民的资格;凡属德意志民族血统,不管其职业如何,方能为德意志国民。因此犹太人不能为德意志国民。
第五条,凡在德国的非德意志公民,只能视为侨民,应受治理外国人法律的待遇。
第六条,只有德意志公民,才能决定德意志国家的领袖和法律的权利。因此,我们要求一切公职,不管何等种类,不管它是联邦的,还是各邦的,或是市区的,必须由德意志公民担任。我们反对腐败的议会制度,因为议会政治只根据党派利益,任用私人,而不顾及品德和能力。
第七条,我们要求国家应供给公民工作及生活为其首要任务。如果国家不能养育其全部人口,则应驱逐外国人(非德意志公民)出德国国境。
第八条,禁止非德意志人迁入德国。我们要求将1941年8月2日以后迁入德国的一切非德意志人应驱逐出境。)8e
第九条,一切德意志公民应享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
第十条,每个德意志公民的首要职责是从事体力劳动或脑力劳动,个人的活动不许损害全体的利益,而应受全体的制约并对所有人有利。
因此,我们要求:
第十一条,取缔不劳而获的收入,废除利息奴隶制。:
第十二条,鉴于每次战争都给人民带来生命财产方面的巨大牺牲,必须把战争横财看作对人民的犯罪。因此,我们要求完全没收一切战争利润。
第十三条,我们要求将一切托拉斯收归国有。
第十四条,我们要求分配大企业的利润。
第十五条,我们要求大规模改组养老设施。
第十六条,我们要求建立并维持一个健全的中产阶级。我们要求立即将大百货商店收归国有,廉价租赁给小工商业者,要求国家或各邦在收购货物时特别要照顾一切小工商业者。
第十七条,我们要求一种适合民族需要的土地改革制度,要求制定一项为了公益而无代价的没收土地的法令,要求废除地租,要求制止一切土地投机活动。
第十八条,我们要求严厉镇压那些危害公共利益得人;对于危险的民族犯罪、高利贷者、投机者等,不管其信仰及种族如何,必须处以死刑。
第十九条,我们要求用德国的教材代替为唯物主义世界秩序服务的罗马教权。
第二十条,为使一切有能力而又勤奋的德意志人有高等教育、并能有机会走上领导岗位的机会,我们要求改革现存的教育制度。一切教育机关的课程设置,必须适应实际生活的需求。儿童一到有理解能力时,即应启发他们的民族观念。我们要求贫寒子弟特别优秀者,不论其父母职业及社会关系如何,应享有国家免费教育。
第二十一条,国家必须保护母亲和儿童,禁止雇佣童工,制定奖励体育运动和进行体格锻炼的法律,大力支持一切增进青年体力的团体,以提高国民的身体的健康水平。
第二十二条,我们要求取缔雇佣军,建立国民军.
第二十三条,我们要求制定法律,禁止恶意的政治谣言及其在报纸上的宣传。我们要求德意志机关必须做到:-a;
1.凡德文报纸的编辑及工作人员应为德意志公民。
2.凡非德意志报纸,应经德国的特别许可,才能发行,但不许其用德文印刷。
3.凡非德意志人,而参与了德意志报纸的财政,或企图使德意志报受其影响,必须依法禁止,违犯者应关闭这类报社,并且立即驱逐与该报纸有关的非德意志人出境。违反公共利益的报纸,必须坚决取缔。
我们要求制定法律,坚决禁止对于我国人民生活有不良影响的艺术与文学,并封闭与此种要求相冲突的机关团体。
第二十四条,我们要求在不危害国家的生存,或不违背德意志民族的风俗道德的范围内,承认一切宗教、信仰的自由
本党主张积极的基督教,但不为任何宗教所约束。
本党反对国内外的犹太人的唯物主义的思想。本党深信只有以“先公后私”为原则,才能郅力于我民族的永久的复活
第二十五条,我们要求在联邦内建立强大的中央集权政府,以便实现本政党所主张的一切;中央和国会对于整个及其各种机关,应有绝对的权威;为了实施联邦所颁布的法律,应创设各种职业会议。
本党的领导者,誓为完成上述目的而奋斗,必要时,即牺牲征途,也在所不惜
纳粹主义或国家社会主义指1933年至1945年间统治德国的独裁政治,即“第三帝国”。尽管纳粹通常声明支持极权民族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形式(与马克思的马克思主义相反),但纳粹主义通常与法西斯主义有关联。
独裁者阿道夫·希特勒成为国家社会德国工人党(Nationalsozialistische Deutsche Arbeiterpartei,或缩写为NSDAP)这一政党的领袖。这一时期的德国也称为纳粹德国。纳粹主义也称为国家社会主义(德语Nationalsozialismus)。纳粹主义的信徒称为纳粹。当代德国已取缔纳粹主义,尽管有少量的残余份子仍在德国和其他国家活动,即新纳粹。一些历史修正主义者仍然散布否认和淡化大屠杀及其他纳粹行径的宣传,并努力美化纳粹政权的政策和行为。
纳粹主义,是德文“Nationalsozialismus”缩写“Nazismus”的音译,意译为“民族社会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希特勒等人提出的政治主张。纳粹主义的基本理论包括:宣扬种族优秀论,认为“优等种族”有权奴役甚至消灭“劣等种族”;强调一切领域的“领袖”原则,宣称“领袖”是国家整体意志的代表,国家权力应由其一人掌握;鼓吹社会达尔文主义,力主以战争为手段夺取生存空间,建立世界霸权;反对共产主义思想体系和社会主义制度,恶毒攻击马克思主义理论。
纳粹主义萌芽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是德国内外矛盾尖锐的产物。当时的德国面临承担战争责任和战争赔偿,以及迁出非德意志人居住地等问题,经济上陷入困境,民族感情遭受挫折。希特勒等人正是利用了德国民众对《凡尔赛和约》的仇恨和经济危机爆发的绝佳时机,将民族主义演变为民族复仇主义,使纳粹主义得以形成。德国纳粹主义首先把矛头指向国内的犹太人,宣称雅利安—北欧日耳曼人是上苍赋予了“主宰权力”的种族,而犹太人是劣等民族,应予淘汰和灭绝。反犹主义得逞后,纳粹主义又主张世界是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丛林,各民族必须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求胜,实行对外侵略扩张,将全世界引向战争和灾难。
纳粹主义是政治投机者可耻地偷换了社会主义的概念,操纵病态的民族主义,演变成的极端化、恶质化的民族主义。纳粹主义自我标榜为“社会主义”,却与社会主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本质背道而驰,主张通过对内独裁和对外侵略谋求发展,实质是极端野蛮的帝国主义、种族主义和恐怖主义,必会对人类文明造成毁灭性的灾难。
“卐”是上古时代许多部落的一种符咒,在古代印度、波斯、希腊、埃及、特洛伊等国的历史上均有出现,后来被古代的一些宗教所沿用。最初人们把它看成是
太阳或火的象征,以后普遍被作为吉祥的标志。
随着古代印度佛教的传播,“卍”字也传入中国。这个字梵文读“室利踞蹉洛刹
那”,意思是“吉祥海云相”,也就是呈现在大海云天之间的吉祥象征。它被画在佛
祖如来的胸部,被佛教徒认为是“瑞相”,能涌出宝光,“其光晃昱,有千百色”。中
国佛教对“卍”字的翻译也不尽一致,北魏时期的一部经书把它译成“万”字,唐
代玄奘等人将它译成“德”字,强调佛的功德无量,唐代女皇帝武则天又把它定为
“万”字,意思是集天下一切吉祥功德。
“卍”字有两种写法,一种是右旋,—种是左旋(“卐”)。佛家大多认
为应以右旋为准,因为佛教以右旋为吉祥,佛家举行各种佛教仪式都是右旋
进行的。这个被佛教徒视为吉祥和功德的具有神秘色彩的符号,竟被德国
法西斯头子希特勒用来做了他的党旗标志。当然这与佛教毫无关系。希特
勒亲自设计的党旗为红底白圆心,中间嵌一个黑色“卐”字。希特勒对他
们设计非常满意,认为“这是一个真正的象征”。他在《我的奋斗》一书
中说:“红色象征我们这个运动的社会意义,白色象征民族主义思想。
‘卐’字象征争取雅利安人胜利斗争的使命。”后来,希特勒还为他的冲
锋队员和党员设计了“卐”字臂章和“卐”字锦旗。

“纳粹党”即“民族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宣扬种族主义、复仇主义和沙文主义的法西斯政党,第三帝国的执政党。
战后,德国对纳粹进行了彻底的反醒,许多宣扬纳粹主义因此受到法律的严肃处罚。

纳粹党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

希特勒是位杰出的煽动家,他的两片嘴唇煽动起的阴风,在千千万万的德国人心中燃起鬼火,使他们心甘情愿地拜倒在他和他的纳粹的事业的脚下。“德国工人党”是个不起眼的小政党,但是它凭着希特勒不凡的组织才能和富有煽动性的演说扩大了队伍和影响,同时希特勒也渐渐地提高了自己的地位并取得了对德国工人党的领导权。

纳粹党的党徽得到了慕尼黑地方当局的默认

1920年,他在罗姆的帮助下,把党的名称改为“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根据缩写字头简称“纳粹”。纳粹党既有极端的反动性、侵略性和冒险性,又具有极大的欺骗性。

纳粹是啥 很可怕么吗?

1、纳粹

纳粹即德意志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简称纳粹党 (德语:NSDAP,英语:Nazi Party) 。此名字是“民族的”和“社会主义的”两个词的德文缩写,是20世纪前半叶的一个德国政党。

2、可怕之处

二战是人类历史上的噩梦,其战争规模席卷全球,先后有61个国家参战,20多亿的人口卷入战争。据不完全统计二战军民死伤超过9000多万,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世界战争。因为战争的残酷所以有些地方被称为人间地狱,而纳粹德国的集中营要比地狱更加可怕,人间地狱莫过于集中营。

犹太人遭到屠杀

有人进行过统计,在二战期间,总共有600万犹太人被屠杀。德国战前有二十多万犹太人,当战争结束后,仅仅只剩下了七八千号犹太人。波兰犹太人被屠杀的最多,几乎有300万人。俄罗斯第二,有100万人。排第三的是匈牙利,55万人。

以上内容参考凤凰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到纳粹德国迫害的犹太人到底有多惨?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纳粹党

纳粹党全称是什么?

纳粹党的全称是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或称国家社会主义德意志劳工党。

纳粹党前身为魏玛共和国时期于1919年创立的德国工人党,于1920年4月1日更名。

1921年6月29日,阿道夫·希特勒任党首,开始宣扬纳粹主义、反共产主义、反资本主义、反犹主义,在大萧条时期赢得了很多狂热分子的支持。

1933年希特勒被任命为德国总理后,通过”国会纵火案”而成为纳粹德国唯一执政党,实行一党专政。

1945年5月,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及由盟国占领后,盟国管制理事会第2号法令将纳粹党解散及宣布其为非法,其领导者被逮捕并在纽伦堡审判上被宣判犯有危害人类罪。

时代背景

经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于是创建了魏玛共和国,但是,由于对德国苛刻的凡尔赛条约的原因,德国不得不割地赔款,而且还要缩减其军备。

在魏玛共和国后期,1929年10月末从华尔街开始的经济恐慌迅速蔓延,导致了一场世界性经济危机。德国的经济是靠美国发展起来的,所以受害最大。企业倒闭,产销萧条,失业人数直线上升,最高时达600万。战败的德国无力赔偿。于是,德国人在失业,通货膨胀,外交屈辱的困境中,民族心理转趋极端。

从1930-1933年期间,魏玛共和国不得不由所谓的“总统内阁”来治理,经济危机更使社会各阶层的矛盾不断激化,人民群众对魏玛共和国政府极为不满,强烈要求建立一个拯救德意志民族、给社会带来安定,给人民带来幸福的新政府。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希特勒一方面为国家社会主义展开更强大的宣传,对各阶层人民不断做出符合其愿望的慷慨许诺。一方面又通过纳粹党的宣传机器;

宣称该党不是一个阶级政党,而是“大众党”,并重点向中下层的中产阶级发动讨好攻势,以争取得到他们的支持。这种宣传不能不打动处在绝望之中的德国人民,他们相信希特勒的诺言能够兑现,因而纷纷聚集在纳粹的旗帜下。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纳粹

纳粹德国是不是1939年到1945年?

历史上所称的纳粹德国,是指在以希特勒为首的德国纳粹党所统治时期的德国。时间是从1933年1月30日,德国总统兴登堡任命希特勒为总理时算起,到1945年5月23日希特勒的继承者邓尼茨解散德国政府而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