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浣溪沙》:

译文: 独自在西风中,谁知道我的凄凉感伤呢。不忍心面对满眼的萧萧落叶,所以关上了疏窗。我伫立在残阳中,深思往事。 因为春日酒醉,她不忍心惊动我的酣睡,我和她曾经有过赌书泼花的闺房乐趣。只是那时把与她相处的美好时光当做寻常情境。

赏析:词的开篇“西风”奠定了哀伤的基调,但字里行间没有一个哀字。明知已是“独自凉”的境地,偏要诘问是“谁念”,说明凉的并非天气,而是人的心境。上阕通过西风、黄叶、疏窗、残阳四个意象,刻画了纳兰性德孑立残阳、衣袂飘飘的孤单身影。下阕

浣溪沙纳兰性德译文及注释

浣溪沙纳兰性德译文及注释如下:

译文:

收取闲心冷处浓,舞裙犹忆柘枝红。谁家刻烛待春风。

在寒冷的除夕夜里把心里浓烈的思念收起,且看眼前那柘枝舞女的红裙,还像往年一样绚烂吗?想起自家当年在除夕夜里在蜡烛上刻出痕迹采等待新春的到来。

竹叶樽空翻采燕,九枝灯灺颤金虫。风流端合倚天公。

竹叶酒已经喝尽了,大家都在头上戴着彩绸做成的燕子来欢庆新年的到来。灯烛已经熄灭了,剩下的灯花仿佛一条条金虫在微微颤抖,如此风流快乐,全仗着天公的庇护啊。

注释:

1、刻烛:在蜡烛上刻度数,点燃时以计时间。

2、柘枝:即柘枝舞。此舞唐代由西域传入内地,初为独舞,后演化为双人舞,宋时发展为多人舞。

3、谁家:哪一家,此处指自家。

4、竹叶:指竹叶酒。

5、采燕:旧俗于立春时剪彩绸为燕子形,饰于头上。

6、九枝灯:一干九枝的烛灯。灺,熄灭。

7、金虫:比喻灯花。端:真。合:应该,应当。

赏析:

上片写年末岁尾,各家皆翘首以待新春第一个黎明的到来。“收取闲心冷处浓”,开篇第一句话就奠定了本词的感情基调:在寒冷的除夕夜里本应该抛开所有,放下一切,静心等待,但浓郁的闲情却是冷处偏浓。

下片写守岁时的场景。富贵人家的除夕夜别有一派富贵景象:“竹叶樽空翻采燕,九枝灯灺颤金虫”,竹叶酒喝尽了,头戴采燕装饰的人们欢歌笑语,兴高采烈。九枝灯即将燃尽,余光之中贵妇们头上的金虫头饰与摇曳的烛光交相辉映,熠熠生辉。这两句用酒杯、彩燕和灯几种意象来衬托除夕夜的热闹,反映出整个除夕夜的欢腾的情景。

通篇来看,这首词写的是纳兰对往年除夕的回忆,词中着力描写了柘枝舞和舞女的美妙风流,也深隐地表达了自己对往昔生活的怀念之情。全词情寓于景,清空而灵动。

纳兰性德浣溪沙的中心思想和翻译、赏析

意思是:秋风吹冷,孤独的情怀有谁惦念?看片片黄叶飞舞遮掩了疏窗,伫立夕阳下,往事追忆茫茫。酒后小睡,春日好景正长,闺中赌赛,衣襟满带茶香,昔日平常往事,已不能如愿以偿。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清代: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 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中心思想:词中感怀前尘往事。借用夫妻和美的生活为喻,描绘与亡妻往日的美满恩爱,更道出了今日的酸苦。全词生动的表达了词人对亡妻的哀思之情。

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原文及翻译赏析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原文: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翻译及注释

翻译 秋风吹冷,孤独的情怀有谁惦念?看片片黄叶飞舞遮掩了疏窗,伫立夕阳下,往事追忆茫茫。酒后小睡,春日好景正长,闺中赌赛,衣襟满带茶香,昔日平常往事,已不能如愿以偿。

注释 1谁:此处指亡妻。2萧萧:风吹叶落发出的声音。3疏窗:刻有花纹的窗户。4被酒:中酒、酒醉。5春睡:醉困沉睡,脸上如春色。6赌书:此处为李清照和赵明诚的典故。李清照《金石录后序》云:「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此句以此典为喻说明往日与亡妻有着像李清照一样的美满的夫妻生活。7消得:消受,享受。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创作背景

纳兰性德妻子卢氏多才多艺,和他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他对这位妻子有着深厚的感情,可惜的是「成婚三年后妻子亡故」。这首词就是纳兰性德为悼念亡妻卢氏所做。词中道出了今日的酸苦,即那些寻常的往事不能再现,亡妻不可复生,心灵之创痛也永无平复之日。其中有怀恋,有追悔,有悲哀,有惆怅,蕴藏了复杂的感情。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赏析

纳兰性德此词,上阕是此时此地的沉思,下阕是对往时往事的回忆;上阕是纳兰性德此时此地的孤独,下阕是纳兰性德和妻子在曾经的短短三年之中那一些短暂而无边的欢乐。

上阕写丧妻后的孤单凄凉。首句从季节变换的感受发端。西风渐紧,寒意侵人。值此秋深之际,若在往日,卢氏便会催促作者添加衣裳,以免着凉生病。但今年此时,卢氏已长眠黄土,阴阳阻隔,天壤之别,她再也不能来为作者铺床叠被,问寒问暖地关心他了。「谁念西风独自凉?」这句反问的答案尽在不言之中,混合了期待与失望的矛盾情绪。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开篇「西风」便已奠定了整首词哀伤的基调。在西风吹冷、黄叶萧萧的冬天日子里,作者紧闭着窗子,独自觉得特别寒冷,但有谁关心呢?词人明知已是「独自凉」,无人念及,却偏要生出「谁念」的诘问。仅此起首一句,便已伤人心髓,后人读来不禁与之同悲。而「凉」字描写的绝不只是天气,更是词人的心境。

次句「萧萧黄叶」是秋天的典型景象。在秋风劲吹之下,枯黄的树叶纷纷扬扬地通过窗户飘进屋内,给作者心头更添一层秋意。于是,他便关上窗户,把那触绪神伤的黄叶挡在窗外。窗户关上了,黄叶自然不会再来叨扰,但作者因此也同外界完全隔绝,因而处境更加孤独。孤寂的感受使作者触景生情。他独立在空荡荡的屋中,任夕阳斜照在身上,把身影拖得很长很长。这时,他的整个身心全部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中。次句平接,面对萧萧黄叶,又生无限感伤,「伤心人」哪堪重负?纳兰性德或许只有一闭「疏窗」,设法逃避痛苦以求得内心短时的平静。「西风」、「黄」、「疏窗」、「残阳」、「沉思往事」的词人,到这里,词所列出的意向仿佛推向了一个定格镜头,凄凉的景物衬托著作者凄凉的回忆,长久地锲入读者的脑海,并为之深深感动。

下阕很自然地写出了词人对往事的追忆。前两句回忆妻子在时的生活的两个片断:前一句写妻子对自己无微不至的体贴和关心,自己在春天里酒喝得多了,睡梦沉沉,妻子怕扰了他的好梦,动作说话都轻轻的,不敢惊动;后一句写夫妻风雅生活的乐趣,夫妻以茶赌书,互相指出某事出在某书某页某行,谁说得准就举杯饮茶为乐,以至乐得茶泼了地,满室洋溢着茶香。这生活片断极似当年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和她的丈夫赵明诚赌书的情景,说明他们的生活充满著诗情和雅趣,十分美满和幸福。纳兰性德以赵明诚、李清照夫妇比自己与卢氏,意在表明白己对卢氏的深深爱恋以及丧失这么一位才情并茂的妻子的无限哀伤。纳兰性德是个痴情的人,已是「生死两茫茫」,阴阳相隔,而他仍割舍不下这份情感,性情中人读来不禁潸然。伤心的纳兰性德明知无法挽同一切,只有把所有的哀思与无奈化为最后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这七个字更是字字皆血泪。卢氏生前,作者沉浸在人生最大的幸福之中,但他却毫不觉察,只道理应如此,平平常常。言外之意,蕴含了作者追悔之情。

全词情景相生。由西风、黄叶,生出自己孤单寂寞和思念亡妻之情;继由思念亡妻之情,生出对亡妻在时的生活片断情景的回忆;最后则由两个生活片断,产生出无穷的遗憾。景情互相生发,互相映衬,一层紧接一层,虽是平常之景之事,却极其典型,生动地表达了作者沉重的哀伤,故能动人。

诗词作品: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诗词作者:【 清代 】 纳兰性德 诗词归类: 【悼亡】、【回忆】、【爱情】、【感伤】

纳兰性德《浣溪沙·谁道飘零不可怜》原文及翻译赏析

浣溪沙·谁道飘零不可怜原文:

谁道飘零不可怜,旧游时节好花天。断肠人去自经年。一片晕红才著雨,几丝柔绿乍和烟。倩魂销尽夕阳前。

浣溪沙·谁道飘零不可怜翻译及注释

翻译 谁说花儿凋零不令人生起怜爱之情呢?当年同游之时正是春花竞放的美好时光。而今友人已去,空余自己独身一人。眼前一片红花刚刚被春雨打湿花瓣,丝丝嫩柳在烟霭中随风摇曳。在夕阳落照前的美景令少女为之梦断魂销。

注释 飘零:飘落零散。旧游:昔日之游。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经年:一年或一年以上。晕红:形容海棠花的色泽。才:一作「疑」。著雨;春雨微著。柔绿:柔嫩的绿柳。一说嫩绿的叶子。此句一作「晚风吹掠鬓云偏。」倩魂:指少女美好的心魂。典出陈玄祐《离魂记》里倩娘离魂的故事。销尽:茫然若失。销尽;消散。

浣溪沙·谁道飘零不可怜赏析

词人在笔下着力表现其伤春惜花的意绪,同时也借花写人,「倩魂销尽夕阳前」既是惜花之凋谢,也是伤人之辞世。

「谁道飘零不可怜」起句就将人带进一个绚烂的暮春时节。繁花满天,一树树的海棠花竞相开放喧嚷嬉戏,祥宁中飘渺着生命的灵动。这凄婉的美丽令人怜爱叹息。古人论词的结构,妙在断断续续,不接而接。「谁道飘零不可怜」句,就具有如此之妙。它与下面两句,一写回忆,一写现实,看似不接,实则词意紧紧相接。一样的飘零,不一样的感觉。既突出了如今内心的悲凉,又为描写现在的情景作了铺垫。

词人一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通常写法,一开篇就道出了自己的感触「谁道飘零不可怜」,可谓别出心裁让人耳目一新,不觉眼前一亮。第二拍「旧游时节好花天」,词人随即点明这是故地重游,相似的景物自然很容易勾起人美好的回忆。但词人并没有描述当时的情景,只用了「好花天」三个字写出了相同的时令和场景。可如今物是人非,怎不叫人断肠。这里用的是隐显手法。作者只写游览的天气,而把佳人的容貌与动作,则全部隐藏起来,让读者自己去想像。这种写法,可谓绝顶高明,用「隐」来激发想像,从而拓展了「显」的意境。

下片转入写景,「一片晕红才著雨,几丝柔绿乍和烟」用如烟绿柳衬雨后红花。晕字用得极妙,既写出了花色彩的变化,也写出了人在花丛中的独特感受。下片结「倩魂销尽夕阳前」。用拟人的手法写落花,怜惜之情溢于言表。以夕阳为背景,显得格外凄美。还照应了上片起句,使全词浑然一体、余味无穷。词意凄绝,充溢着无可奈何的情绪。这里词人以生动的比喻,进一步把 *** 著悲凉、痛苦、伤心、悔恨,交织著绝望与希望的感情,推向了 *** 。

词人虽然写的是情,但其中也渗透着人生哲理。其实销尽的又何止是花魂。花落春去,逝去的还有美妙的时光、美好的青春年华和那转瞬即逝的爱情,美好的东西总是短暂的。红尘一梦,再美的绽放也是过往,终将飘零,诗词的境界就是在刹那中见终古,在微尘中显大千,在有限中寓无限。

此篇词极婉媚空灵,恍惚迷离,令人荡气回肠。

浣溪沙·谁道飘零不可怜创作背景

这首词为纳兰性德在园中观赏海棠时,面对海棠零落的场景,有感而作。龚鼎孳在康熙十二年(1673)曾任会试主考官,词人正出其门下,是年秋,龚氏卒去;一些观点认为此词作者在总体风格上大体效仿龚氏,是为抒其悼怀龚氏之意。 诗词作品: 浣溪沙·谁道飘零不可怜 诗词作者:【 清代 】 纳兰性德 诗词归类: 【写花】、【写景】、【抒情】、【友人】、【思念】

纳兰性德《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原文及翻译赏析

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原文: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翻译及注释

翻译 残雪凝辉让温暖的画屏变得冰冷。梅花随凉风飘落,忧伤的笛声传来,已是寂寞黄昏。深夜想起了往事,月色于无人处也好像朦胧起来。我,世间哀愁的过客,身世凄凉。为何我在知道你的故事后泪流满面?痛彻心扉地哭泣,在断肠声里,因朱彝尊的遭遇而辗转难眠。

注释 1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因春秋时期人西施浣纱于若耶溪而得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浣溪纱」「小庭花」等。此调有平仄两体。全词分上下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派与豪放派多数词人所常用。2残雪:尚未化尽的雪。3画屏:绘有彩画的屏风。4落梅:古代羌族乐曲名,又名《梅花落》,以横笛吹奏。5月胧(long)明:指月色朦胧,不甚分明。6惆怅:伤感,愁闷,失意。客:过客。

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赏析

这首词采用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传统手法,是一首以抒发人生惆怅为主题的词。

词的上片整体比较平实,主要下力在于营造氛围上。「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点明了环境,包括地点是在书房,时间则是在稍有月色的残雪之夜。接着视觉转换,由视觉转移到听觉上。这句通过 「残雪」、「凝辉」、「落梅」、「三更」、「月胧明」等字句,营造出了一种既清且冷,既孤且单的意境,大有「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感,而这种感觉大抵只能给人带来痛苦和茫然。

下片在上片的情感氛围笼罩下,突然情感爆发出来。「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的问句,可谓起的妙绝。这是容若因笛曲起意,自伤身世的哀叹。这两句中似乎有相对的主体,一个是「我是人间惆怅客」的「我」,另一个是「知君何事泪纵横」的君。但从词意看来,更应该是灵犀暗生的独自感慨,而不是朋友间当面的对谈倾诉。所以说,这个「君」指的是容若自己。当一个人倦了,累了,苦了,伤了的时候,便不禁会忍不住地自言自语,自怨自艾,自问自答,何况是纳兰这样的至情至性之人。

最后一句「断肠声里忆平生」更是点睛之笔,短短七字,不禁令人潸然泪下。见惯了哀而不伤,隐而不发,反而更容易被这样痛彻心扉的凄绝之美打动。闭上眼睛仿佛依然能看到词人在那一片断肠声里,落泪伤神。这句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是联系了上片下片,将夜半笛声同忆平生结合起来;另一方面,用一个结尾来营造一个新的开始,也就是「忆平生」三个字,这三个字能引导人们联想到词人的生活,去思考更多的东西,可以说是个很好的留白。

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创作背景

康熙年间,词人在残雪之夜独自徘徊,联想到自己生活孤独凄苦,饱尝人间离愁别苦,为了表达内心的惆怅,故作下此词。 诗词作品: 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 诗词作者:【 清代 】 纳兰性德 诗词归类: 【写景】、【抒情】

纳兰性德《浣溪沙(消息谁传到拒霜)》诗词注释与评析

浣溪沙(消息谁传到拒霜)

消息谁传到拒霜。两行斜雁碧天长。晚秋风景倍凄凉。银蒜押帘人寂寂,玉钗敲竹信茫茫。黄花开也近重阳。

【注释】

《浣溪沙》:唐教坊曲。四十二字,上片三平韵,下片两平韵,过片两句多用对偶。拒霜:即木芙蓉。因木芙蓉八月始开,故名拒霜。银蒜:铸成蒜形的银块,悬在帘下压重。

【评析】

此悲秋词也。木芙蓉、雁、黄花等均为秋天常见意象。上片为动景亦为远景:木芙蓉绽放,大雁南归,释放出秋天的信息。可是此动态的景致在词人笔下并未作欢快雀跃之语,而是从歇拍“晚秋风景倍凄凉”一句转入下片的静景亦是词人眼中的近景:“银蒜押帘”、“玉钗敲竹”是景,“人寂寂”、“信茫茫”又从景中带出情,则景是凄凉秋景,情是凄凉情绪。低吟此阕,语调谐婉,情致缠绵,令人联想起北宋秦观的《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意境何其相似,只是少游词多了一分轻灵飘逸,性德词却多了一分萧瑟低沉。

纳兰性德《浣溪沙(肠断斑骓去未还)》诗词注释与评析

浣溪沙(肠断斑骓去未还)

肠断斑骓去未还。绣屏深锁凤箫寒。一春幽梦有无间。逗雨疏花浓淡改,关心芳草浅深难。不成风月转摧残。

【注释】

斑骓:杂色花纹的马匹。凤箫:排箫,其形参差,如凤之翼。不成:难道。风月:暗喻男女情爱。

【评析】

此词写春日闺思,上阕写女子落寞心境,下阕写风雨送春,景由情出,凄苦风雨映衬孤寂心情,倍增其感。起句即将当初离别之痛苦倾泻而出,此后一春所思所想,便都浸染在这种对离别的回忆之中。幽梦情景如何,不得而知,但纵然梦中“一晌贪欢”,也难掩梦醒后绣屏深锁,凤箫空寒之冷清。过片二句写对春归的无奈,对偶工整而意思丰满,既写出了风雨之下,秾艳之春花渐趋黯淡的事实,又写出了自己虽有惜春之心,却难以留春的无力之感。结句将春日风月之期盼与风雨摧花之现象对写,收束有力。从字面上看,通阕写人与自然的矛盾,其实这种矛盾都是建立在伊人未还的情境之中,故移情入景,方才生出这种种矛盾。

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该如何赏析呢?

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该如何赏析呢?

1.纳兰性德,本名容若,冷家山人,满洲正黄旗人。他是清初诗人,原名纳兰成德。他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双全,死时才三十岁。那性德的词以“真”取胜,风景生动传神。他的词风是“清丽婉约,哀婉调皮,高远深远,别具一格”。著有《童集》、《方帽子集》、《饮水词》等。

2.整个词是对亡妻的深切缅怀,充满了一种生命的失落感。悲,秋为齐,萧瑟,草落颓败。季节的变换,激起了感伤诗人的无限伤感。“谁自以为西风独凉”,西风再起,天气转冷。现在谁在乎我的冷暖?字里行间隐含着无限的往事和旧情。以前西风起的时候,有人给我准备御寒的衣服,催我换衣服。现在我不得不独自感受秋天的凉爽。“赌书“和”独自凉“,一种守寡后的孤独寂寞,一种凄凉凄凉的感觉,都在其中。

3.第一句话是诗人发出的惊喜感叹。很明显,是在看到“萧萧黄叶闭疏窗”的场景后,他才觉得无限。我和妻子住过的爱情小屋曾经是那么华丽,充满柔情。现在,是萧飒的西风,满地都是黄叶。那一瞬间,被掏空的绮窗关了,伊人已经走了,但空荡荡的房间依然存在,只留下一片荒凉。

4.“当时只道是寻常。”躺在时光里一动不动,回忆往事的时候总会想起纳兰性德的这句话。往事如烟,在我的记忆中缥缈。经历的时候并没有什么感觉,但是多年以后想起来了,就更加珍惜了。人们是不是只有在失去过去之后才意识到它的价值?于是,诞生了许多哀叹和遗憾。如果我知道这些,我们当初为什么不珍惜呢?这位“满清第一诗人”,一生如流星,璀璨地划过夜空,让人感到惋惜和悲哀。但在他的生活中,也有她同情的人,也有他回忆的事。让他怜惜的人是他早逝的妻子,让他怀念的事是他们最好的朋友。

纳兰性德《浣溪沙(一半残阳下小楼)》诗词注释与评析

浣溪沙(一半残阳下小楼)

一半残阳下小楼。珠帘斜控软金钩。倚阑无绪不能愁。有个盈盈骑马过,薄妆浅黛亦风流。见人羞涩却回头。

【注释】

无绪:无情绪。盈盈:身段柔美、风姿绰约的年轻女子。

【评析】

此词写词人无意中瞥见佳人而心底略起涟漪,虽是情景偶合,但写来情灵摇荡,得自然真率之趣。前二句写残阳下楼、珠帘挂钩,乃一日之最易触动内心之时,歇拍一句由此引出情绪,语势自然。无绪者,无聊也;“不能愁”者,不能无愁也;倚阑者,欲有所见也。按照常规写法,下阕当由此愁绪而生发,但词人却空灵其笔,只就倚阑所见写去:一个体态轻盈,几乎是素妆骑马的女子从眼前经过。词人不仅极写其天然风韵,更写出其见人羞涩的情态与回头对视的多情。这一眼神偶遇的瞬间,或许消解了原本深藏在词人心中的愁情,使词的情感从低沉转向明朗、轻松甚至活泼。其情感之转折颇有意味。此词也深得词体“要眇宜修”之致,语言轻柔、细腻而幽美,残阳是“一半”,楼是“小”,珠帘是“斜”控,金钩是“软”,骑马者“盈盈”,妆“薄”黛亦“浅”,等等。凡此衬写其隐约无端之情,才显得辞情相称。此词堪称婉约词之典范。

浣溪沙纳兰性德文言文翻译

1. 纳兰容若的《浣溪沙》翻译

翻译为:

1、《浣溪沙·十八年来堕世间》

你像仙子一样流落世间十八年,你吹花嚼蕊,多才多艺,品性高洁,尤其擅长弹奏琵琶,寄托冰清玉洁的情怀。现在你把多情的心灵托付给了“我”。

在朦胧迷离的灯影里,你头上玉钗斜横,娇美的面庞上轻施淡妆,斜倚在枕函边上。“我”只能脉脉地欣赏着你的美丽,却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2、《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秋风吹冷,孤独的情怀有谁惦念?看片片黄叶飞舞遮掩了疏窗,伫立夕阳下,往事追忆茫茫。

酒后小睡,春日好景正长,闺中赌赛,衣襟满带茶香,昔日平常往事,已不能如愿以偿。

3、《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

残雪凝辉让温暖的画屏变得冰冷。梅花随凉风飘落,忧伤的笛声传来,已是寂寞黄昏。深夜想起了往事,月色于无人处也好像朦胧起来。

我,世间哀愁的过客,身世凄凉。为何我在知道你的故事后泪流满面?痛彻心扉地哭泣,在断肠声里,因朱彝尊的遭遇而辗转难眠。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及思想感情:

1、《浣溪沙·十八年来堕世间》

这首词是纳兰写给妻子卢氏的。应该是纳兰与卢氏新婚之时(康熙十三年(1674年))所作。他们结婚时,卢氏正好十八岁,与词中的“十八年来堕世间”之语正好相应。

这首词主要描写的是一对夫妇的新婚画面。上片写妻子既有才又多情可爱。下片写妻子的娇美动人和与妻子相处的情景,充满了对爱妻卢氏的怜爱与赞赏。全词清灵婉丽,完美地描绘了妻子的姣美姿态。

2、《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纳兰性德的妻子卢氏亡于康熙年间。卢氏的早亡使纳兰精神上受到极大的打击,词人为了寄托对亡妻深深的哀思,故作下此词。

词中感怀前尘往事。上阕以黄叶、疏窗、残阳之秋景的勾画,描绘丧妻后的孤单凄凉;下阕写沉思中所忆起的寻常往事,借用夫妻和美的生活为喻,描绘与亡妻往日的美满恩爱,更道出了今日的酸苦。全词生动的表达了词人对亡妻的哀思之情。

3、《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

康熙年间,词人在残雪之夜独自徘徊,联想到自己生活孤独凄苦,饱尝人间离愁别苦,为了表达内心的惆怅,故作下此词。

词的上片写景来营造氛围;下片抒发了词人惆怅之情。全词景清情切,令人动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浣溪沙·十八年来堕世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

2. 纳兰性德浣溪沙的中心思想和翻译、赏析

意思是:秋风吹冷,孤独知的情怀有谁惦念?看片片黄叶飞舞遮掩了疏窗,伫立夕阳下,往事追忆茫茫。酒后小睡,春日好景正长,闺中道赌赛,衣襟满带茶香,昔日平常往事,已不能如愿以偿。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清代: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 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版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中心思想:词中感怀前尘往事。借用夫妻和美的生活为喻,描绘与亡妻往日的美满恩爱,更道出了今日的酸苦权。全词生动的表达了词人对亡妻的哀思之情。

3. 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赏析及意思

译文: 独自在西风中,谁知道我的凄凉感伤呢?不忍心面对满眼的萧萧落叶,所以关上了疏窗。我伫立在残阳中,深思往事。 (回忆当初)因为春日酒醉,她不忍心惊动我的酣睡,我和她曾经有过赌书泼花的闺房乐趣。只是那时把与她相处的美好时光当做寻常情境。

词的开篇“西风”奠定了哀伤的基调,但字里行间没有一个哀字。明知已是“独自凉”的境地,偏要诘问是“谁念”,说明凉的并非天气,而是人的心境。上阙三句,通过西风、黄叶、疏窗、残阳四个意象,为我们刻画了纳兰性德孑立残阳、衣袂飘飘的孤单身影。下阙很自然地追忆往事,一是说春日醉酒之后,卢氏生怕惊扰了他的酣睡;一是以李清照、赵明诚夫妻“赌书泼茶”的典故,说明自己跟妻子的生活也是如此诗情画意,琴瑟和谐。但是,这些以前看起来极其平常的生活场景,如今一去不复返了。最后一句,充满了当时不知珍惜、等失去时却再也无从追寻的感叹。这一句,与“人生若只如初见”(纳兰性德《木兰词》)一样,也是满含着人生的况味。

“被酒莫惊春睡重, 赌书消得泼茶香”,这是格式较为工整的对仗句。“被酒”即醉酒。春日醉酒,酣甜入眠,满是生活的情趣,而睡意正浓时最紧要的是无人打扰。“莫惊”二字正写出了卢氏不惊扰他的睡眠,对他体贴入微,关爱备至。而这样一位温柔可人的妻子不仅是纳兰生活上的伴侣,更是他文学上的红颜知己。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一文中曾追叙她婚后屏居乡里时与丈夫赌书的情景,文中说:“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既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这是文学史上的佳话,表现了他们情投意合、夫唱妇随的爱情生活。纳兰以赵、李夫妇比自己与卢氏,意在表明自己对卢氏的深深爱恋以及丧失这么一位才情并茂的妻子的无比哀伤。伤心的纳兰明知无法挽回一切,他只有把所有的哀思与无奈化为最后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大凡美好的事物,只有失去后我们才懂得珍惜,而美好的事物又往往稍纵即逝,恍若昙花一现。

历史上悼亡之作很多,如潘岳《悼亡诗》中的“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元稹《遣悲怀》中的“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苏东坡《江城子》中的“十年生死两茫茫”,贺铸《鹧鸪天》中的“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而这首《浣溪纱》在众多悼亡诗中如最亮的那颗星,醒目地跳跃,在深蓝的夜空中熠熠生辉,一直难以退出我们的思绪。

4. 浣溪沙 纳兰性德

浣溪沙 (清)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赏析: 关于纳兰性德: 一、关于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9~1685.7.1) ,清代著名词人。

原名成德,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叶 赫那拉氏,满清后族。

他出身满清贵族,虽然只有短短三十一年生命,但他却是清代享有盛 名的大词人之一。在当时词坛中兴的局面下,他与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掌门朱彝尊并 称“清词三大家” 他的词清丽凄婉,特别是为悼念其早逝的妻子卢氏而写下的许多词篇,。

更是泣血之作,哀感顽艳,使他成为中国词史上一位著名的“伤心人”。 纳兰性德与他的妻子: 纳兰性德与他的妻子: 1674 年,纳兰性德二十岁时,娶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为妻,赐淑人。

是年卢氏年方十 八,“生而婉娈,性本端庄”。成婚后,二人夫妻恩爱,感情笃深,新婚美满生活激发他的诗 词创作。

但是仅三年,卢氏因难产而亡,这给纳兰性德造成极大痛苦,从此“悼亡之吟不少, 知己之恨尤深”。沉重的精神打击使他在以后的悼亡诗词中一再流露出哀惋凄楚的不尽相思 之情和怅然若失的怀念心绪。

纳兰性德的词: 纳兰性德的词: 纳兰性德词作现存 348 首(一说 342 首) ,内容涉及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 杂感等方面。尽管以作者的身份经历,他的词作数量不多,眼界也并不算开阔,但是由于诗 缘情而旖旎,而纳兰性德是极为性真的人,因而他的词作尽出佳品,倍受当时及后世好评。

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就给其极高赞扬: “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 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

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而况周颐也在《蕙风词话》 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

纳兰性德 24 岁将自己的词作结集为《侧帽》后更名为《饮水》 ,后人多称纳兰词。纵观 纳兰性德词风,清新隽秀、哀感顽艳,颇近南唐后主。

而他本人也十分欣赏李煜,他曾说: “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重,李后主兼而有其美,更饶烟水迷 离之致。 ”此外,他的词也受《花间集》和晏几道的影响。

关于《浣溪沙》 二、关于《浣溪沙》: 译文: 译文: 独自在西风中, 谁知道我的凄凉感伤呢?不忍心面对满眼的萧萧落叶, 所以关上了疏窗。 我伫立在残阳中,深思往事。

(回忆当初)因为春日酒醉,她不忍心惊动我的酣睡,我和她曾经有过赌书泼花的闺房 乐趣。只是那时把与她相处的美好时光当做寻常情境。

赏析: 赏析: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开篇“西风”便已奠定了整首词哀伤的基调。词人明知已是“独自凉” ,无人念及,却 偏要生出“谁念”的诘问。

仅此起首一句,便已伤人心髓,后人读来不禁与之同悲。 而“凉”字描写的绝不只是天气,更是词人的心境。

次句平接,面对萧萧黄叶,又生无 限感伤, “伤心人”哪堪重负? 纳兰或许只有一闭 “疏窗” ,设法逃避痛苦以求得内心短时的平静。 “西风”“黄叶”“疏窗”“残阳”“沉思往事”的词人,到这里,词所列出的意向仿、、、、佛推出了一个定格镜头,长久地锲入我们的脑海,让我们为之深深感动。

几百年后,我们似 乎依然可以看到纳兰孑立的身影,衣袂飘飘, “残阳”下,陷入无限的哀思。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被酒莫惊春睡重, 赌书消得泼茶香” ,这是格式较为工整的对仗句。

“被酒”即醉酒。 春日醉酒,酣甜入眠,满是生活的情趣,而睡意正浓时最紧要的是无人打扰。

“莫惊”二字 正写出了卢氏不惊扰他的睡眠,对他体贴入微、关爱备至。 出句写平常生活,对句更进一层。

词人在此借用了赵明诚、李清照夫妇“赌书泼茶”的 典故。 南宋女词人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夫妇俩都同样喜好读书藏书, 李清照的记忆力又强,所 以每次饭后一起烹茶的时候, 就用比赛的方式决定饮茶先后。

一人问某典故是出自哪本书哪 一卷的第几页第几行,对方答中先喝。可是赢者往往因为太过开心,反而将茶水洒了一身。

成为流传至今的千古佳话。 纳兰以赵明诚、李清照夫妇比自己与卢氏, 意在表明自己对卢氏的深深爱恋以及丧失这 么一位才情并茂的妻子的无限哀伤。

纳兰毕竟是个痴情的人,已是“生死两茫茫” ,天人相 隔,而他仍割舍不下这份情感,性情中人读来不禁潸然。 整首词写了两种不同的生活图景,一是和妻子一起的美好。

一是眼前自己的孤单,两相 对照,越发显出眼前的凄凉,越发突出对亡妻的思念。 比起纳兰,李义山算是幸运得多,当他问出“何当共剪西窗烛”时,是自知有“却话巴 山夜雨时”的;而我们这位伤心的纳兰明知无法挽回一切,他只有把所有的哀思与无奈化为 最后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 。

这七个字我们读来尚且为之心痛,何况词人自己,更是字字 皆血泪。当时只是寻常情景,在卢氏逝世后却成了纳兰。

5. 浣溪沙 纳兰性德

浣溪沙 (清)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赏析: 关于纳兰性德: 一、关于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9~1685.7.1) ,清代著名词人。

原名成德,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叶 赫那拉氏,满清后族。

他出身满清贵族,虽然只有短短三十一年生命,但他却是清代享有盛 名的大词人之一。在当时词坛中兴的局面下,他与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掌门朱彝尊并 称“清词三大家” 他的词清丽凄婉,特别是为悼念其早逝的妻子卢氏而写下的许多词篇,。

更是泣血之作,哀感顽艳,使他成为中国词史上一位著名的“伤心人”。 纳兰性德与他的妻子: 纳兰性德与他的妻子: 1674 年,纳兰性德二十岁时,娶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为妻,赐淑人。

是年卢氏年方十 八,“生而婉娈,性本端庄”。成婚后,二人夫妻恩爱,感情笃深,新婚美满生活激发他的诗 词创作。

但是仅三年,卢氏因难产而亡,这给纳兰性德造成极大痛苦,从此“悼亡之吟不少, 知己之恨尤深”。沉重的精神打击使他在以后的悼亡诗词中一再流露出哀惋凄楚的不尽相思 之情和怅然若失的怀念心绪。

纳兰性德的词: 纳兰性德的词: 纳兰性德词作现存 348 首(一说 342 首) ,内容涉及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 杂感等方面。尽管以作者的身份经历,他的词作数量不多,眼界也并不算开阔,但是由于诗 缘情而旖旎,而纳兰性德是极为性真的人,因而他的词作尽出佳品,倍受当时及后世好评。

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就给其极高赞扬: “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 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

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而况周颐也在《蕙风词话》 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

纳兰性德 24 岁将自己的词作结集为《侧帽》后更名为《饮水》 ,后人多称纳兰词。纵观 纳兰性德词风,清新隽秀、哀感顽艳,颇近南唐后主。

而他本人也十分欣赏李煜,他曾说: “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重,李后主兼而有其美,更饶烟水迷 离之致。 ”此外,他的词也受《花间集》和晏几道的影响。

关于《浣溪沙》 二、关于《浣溪沙》: 译文: 译文: 独自在西风中, 谁知道我的凄凉感伤呢?不忍心面对满眼的萧萧落叶, 所以关上了疏窗。 我伫立在残阳中,深思往事。

(回忆当初)因为春日酒醉,她不忍心惊动我的酣睡,我和她曾经有过赌书泼花的闺房 乐趣。只是那时把与她相处的美好时光当做寻常情境。

赏析: 赏析: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开篇“西风”便已奠定了整首词哀伤的基调。词人明知已是“独自凉” ,无人念及,却 偏要生出“谁念”的诘问。

仅此起首一句,便已伤人心髓,后人读来不禁与之同悲。 而“凉”字描写的绝不只是天气,更是词人的心境。

次句平接,面对萧萧黄叶,又生无 限感伤, “伤心人”哪堪重负? 纳兰或许只有一闭 “疏窗” ,设法逃避痛苦以求得内心短时的平静。 “西风”“黄叶”“疏窗”“残阳”“沉思往事”的词人,到这里,词所列出的意向仿、、、、佛推出了一个定格镜头,长久地锲入我们的脑海,让我们为之深深感动。

几百年后,我们似 乎依然可以看到纳兰孑立的身影,衣袂飘飘, “残阳”下,陷入无限的哀思。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被酒莫惊春睡重, 赌书消得泼茶香” ,这是格式较为工整的对仗句。

“被酒”即醉酒。 春日醉酒,酣甜入眠,满是生活的情趣,而睡意正浓时最紧要的是无人打扰。

“莫惊”二字 正写出了卢氏不惊扰他的睡眠,对他体贴入微、关爱备至。 出句写平常生活,对句更进一层。

词人在此借用了赵明诚、李清照夫妇“赌书泼茶”的 典故。 南宋女词人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夫妇俩都同样喜好读书藏书, 李清照的记忆力又强,所 以每次饭后一起烹茶的时候, 就用比赛的方式决定饮茶先后。

一人问某典故是出自哪本书哪 一卷的第几页第几行,对方答中先喝。可是赢者往往因为太过开心,反而将茶水洒了一身。

成为流传至今的千古佳话。 纳兰以赵明诚、李清照夫妇比自己与卢氏, 意在表明自己对卢氏的深深爱恋以及丧失这 么一位才情并茂的妻子的无限哀伤。

纳兰毕竟是个痴情的人,已是“生死两茫茫” ,天人相 隔,而他仍割舍不下这份情感,性情中人读来不禁潸然。 整首词写了两种不同的生活图景,一是和妻子一起的美好。

一是眼前自己的孤单,两相 对照,越发显出眼前的凄凉,越发突出对亡妻的思念。 比起纳兰,李义山算是幸运得多,当他问出“何当共剪西窗烛”时,是自知有“却话巴 山夜雨时”的;而我们这位伤心的纳兰明知无法挽回一切,他只有把所有的哀思与无奈化为 最后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 。

这七个字我们读来尚且为之心痛,何况词人自己,更是字字 皆血泪。当时只是寻常情景,在卢氏逝世后却成了纳兰。

6. 纳兰性德的《浣溪沙》 全诗的意思

浣溪沙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本词上阕写景,“西风”、“黄叶”、“疏窗”、“残阳”,笼罩着一片哀伤怀旧的气氛;下阙用典抒情,表达自己对往事,对亡妻的爱怜不舍的心境。词中用了李清照和赵明诚赌书泼茶的典故,想到自己和妻子卢氏何尝不是如此恩爱?只是如今相爱之心犹存,相爱的那个人却已然不在,曾经以为是何等平常的点点滴滴,现在却成了最宝贵的零零碎碎的记忆。

全词好似一张古朴的图画,笔不在多:一幅秋景、一份心情、一段岁月、一伤心人尔……

西风乍起,秋意渐凉,又是一年萧瑟的时节。我孤单地立在窗前,任听片片枯叶敲窗的声响,胸中几许落寞又几许惆怅。再没有人为我嘘寒问暖,再没有人为我添加衣裳,世间没有了你,这本已凄凉的深秋变得更加凄凉……

夕阳西下,沉思过往,点点滴滴又如缕如烟在心头涌上。曾几何时,我们春日饮酒醉卧雕床;曾几何时,我们饭后赌书泼尽茶香。这些当时看来平凡的小事,现在回想起来却无比怀念,无比感伤!真是后悔啊后悔,当初不曾多一分珍惜,多一分相守。时至如今,却再也无法回去那段旧时光……

7. 《浣溪沙》纳兰容若 意思

浣溪沙

纳兰性德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闻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落雪了。远远近近的白。纳兰的王府里不会有成排成阵的大白菜,江南也不会下铺天盖地的鹅毛大雪。花园啊,凉亭啊,窗子的凹角里,坡上的腊梅花上,都只是温柔和凉薄的一层。象鲁迅先生和北方的雪比较着形容的,“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南方的雪确乎如处子的温柔绰约,好比一曲“杨柳岸,晓风残月”,而北方的雪是铁板铜琶,“大江东去”,还有北风卷地白草折。

残雪凝辉,让这温柔的画屏也变得冷落了好些。这个时候,梅花也一瓣两瓣的随凉风飘落,开与落都是在寂寞黄昏。而笛声也幽幽怨怨地响起来了。夜了,静了,凉了。想起往事了。想起了往事,月色于无人处也好象越发的朦胧起来。

往事堪哀,惆怅满怀。

记得以前有个朋友问我纳兰是个什么样的人,我的回答其实是自己对他的神往和幻想。我说这是一个翩翩浊世佳公子,白衣胜雪,立马桥头,神情里总有些落寞和忧郁。我说得虽不确切也并不大错,应该算是触及了这个人灵魂深处的底色。

要按说他是不应该如此的,他的父亲是内阁大学士鼎鼎大名的纳兰明珠,他从小是其父的掌上明珠,大了是皇帝身边的贴身侍卫,从贫家的角度说这个人不愁吃不愁穿,从富家的角度说这个人独有世家子弟无边的贵,从皇亲贵胄的角度说这个人如此的儒雅风流,万般宠爱集于一身,他还有什么理由感觉孤独和落寞呢?

可是,套用现在的话来说,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也未必就能够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有的人有了钱就胡吃海塞寻欢作乐,有的人富贵加身也不动一下声色,有的人遂了心愿就趾高气扬不可一世,有的人得了天下也不会得意忘形。这是因为人和人的境界不一样,读过书和没读过书的不一样。我们关注贫家子弟的奋斗和艰苦的时候也没有权利否定一个贵族公子精神上的孤寂和苦闷并且把它斥为无病 *** 。

纳兰性德是典型的世家子弟,通身是不矫揉造作的贵族气派。他让我想起了古龙笔下的楚留香。这个人身着常服也是不俗,住得豪华也不见多么的挺胸叠肚。倒是贾府门前的看门狗和给晏子赶车的车夫才莫名的得意洋洋,不可一世。

如果把人的活法用方向来界定的话,有的人是面朝外的,终生的精力都放在了取得社会成就和得到社会承认上,向每一个缝隙延伸自己的枝叶,和每一个人攀上交情以备不时之需。而有的人是活得内敛的,眼睛看到的不是外部的风云变幻,而是内心的风起云涌。前者失败的时候会有剧烈的痛苦,并且会大声地嚎叫来发泄,后者失意的时间却是绵绵的忧伤,把这种忧伤藏在心里发酵,变得越发的浓厚和宿命般的悲凉。后者比前者更易活得孤独。这种孤独几乎是一种命定,无法逃脱。无疑的,纳兰应该是后者。

最合适最容易让人遗忘孤独的药,就是年少夫妻,举案齐眉。于是,纳兰结婚了。有了自己的美丽的妻子,有了和乐恩爱融洽的家,也就有了自己精神的家园。当他想哭的时候,可以把脸埋到妻子的胸膛里,当他胸中的温柔多得盛不下的时候,可以拈起眉笔,给妻子画眉,也可以淘胭脂,并且坐在一起,妻子绣花,自己作诗,还可以夫妻二人到花园里饮酒赏月。饮到薄醉的时候,月色也分外的妩媚和皎洁……

可是,婚后仅仅三年,妻子死掉了。自己的精神家园重新被毁。自己又站在了孤独的旷野。风吹过来吹过去,心不知道该飞向哪里。虽然后来再娶,但是一个人真爱或许只有一次,感动或许也只有一次,感情不能仿制。

一杯薄酒,落梅黄昏,流泪眼观流泪眼,失意人逢失意人。

这个时候,还用再问为什么他说自己是人间惆怅客吗?还会再问为什么他会知道因了何事君泪纵横吗?天下的失意和惆怅是一样的,天下的孤独和悲哀是一样的,天下的可怜人是一样的。敝裘和鹤氅包裹的心也是一样的。都是一样的。

那么,面对人生的大问题,穷通迥异的我们的结局也是一样的。笛声幽幽,往事纷至沓来,过去的美好都变成了不可再现的悲哀。你我相对,风吹动头发,想起过往,一样的断肠。

8. 浣溪沙纳兰性德

不是边塞诗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秋风凉,落叶纷纷,对着窗子独自冷落。

对着夕阳思念往事。喝酒睡懒觉,赌书泼茶,当时只是平常事。

孤独寂寞之情如是,借怀念往事以排遣,但愈加孤独。平常事已变成求之不得的梦想 。

纳兰明知无法挽回一切,他只有把所有的哀思与无奈化为最后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这七个字我们读来尚且为之心痛,何况词人自己,更是字字皆血泪。

当时只是寻常情景,在卢氏逝世后却成了纳兰心中美好的追忆。大凡美好的事物,只有失去它之后我们才懂得珍惜,而美好的事物又往往稍纵即逝,恍若昙花一现。

纳兰在他的另一首词《蝶恋花》中有“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长如玦”,也表达了同样的情感.“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