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自己的一套思维体系的方法:

1、要建立一个思维脑图,确定思维轴线;

2、将自己做的事情和需要考虑的点都做成表格,随身携带,遇到问题就在表格中逐项填写,确保无遗漏;

3、熟悉自己的思维流程,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向去做事,寻找对自己最有效的方法,不盲从别人的方法;

4、发现和思考问题的遗漏点,找到解决办法,并在表格上进行标注增添;

5、思考问题用思维脑图做,按照顺序进行,逐项拆分,习惯这些思维方式之后,己进行简化,让思维方式成为一种习惯。如何建立一套自己的思维框架

构建思维框架是个非常大的话题,基础必须是先有一定的学习储备,才能逐步完善和构建自己的框架。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先学会学习后的知识提炼是非常重要的。

先以读书举例,把一本厚书读薄,获取书中的核心知识点,我称之为萃取,这个过程能有效的给大脑输入知识或信息,使学习进入第二层次。

那如何萃取呢?我觉得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先系统略读,快速通读。

就是先看序言,副标题,以及目录和前言。之后再快速通读整本书,对书籍全貌有系统的了解。

2.然后理出整本书的框架。

根据自己的理解,尝试用思维导图理出整本书的框架。

3.分析阅读

找出一本书重点要讨论的问题或传递的观点,仔细阅读重点章节,找出反复出现的关键词汇,标注出来,并理解内容。每章节可以进一步细化,做出全书的全思维导图。

最后,除了对书本身的知识体系进行整理加工,弄懂理解以外,我们还可以再度加工,把学习到的新知识点或获得的新信息,跟自己的原有知识体系进行重构。

当新信息不断刺激脑神经时,大脑会提取出已经存储过的其他相关节点,将它们跟这些新信息联结在一起。

第一遍的读书通常只是瞬时记忆,要想变成长期记忆,必须要经常复习和回顾。

我们思考的越多,提取出来的节点也越多,建立的新联结就越多,也就记得越牢。这就是学习最本质的过程,同时当新知识跟旧有知识重构时,也就是渐构建自己思维框架的过程。

作者:Carina ,纽交所上市金融集团创业教育负责人,英国托尼博赞思维导图认证管理师,罗辑思维得到脑图签约作者。微信公众号:本来时间(jiuyaoruci)

如何打造自己的系统化思维?如何建立自己的体系

系统的思维,并不高深,整个系统就是内与外,内是我们自己,外是天、地和他人

自己的体系,就是先搭建自己的内部系统,再与外部相连接搭建适合自己的外部系统。

如果说,是想了解自己和外部的关系,整个系统思维就是,我是谁,我有什么,我要什么。

转化到优势上就是,从内部看:我的优势是什么,我的优势擅长什么,我的优势组合怎么去发挥,我的资源有哪些,我可迁移的能力是什么,我的北极星在哪儿,落地路径是否能拆解

链接到外部则是:他人的优势是什么、他人的优势擅长什么、我们的优势组合怎么去发挥、我们的资源如何互补、我们的目标如何达成共识、我们如何去拆解落地。

再比如说看待某件事情,向内,就是自己的需求是什么,自己是在什么环境下需要这个诉求

向外,则是此时

【天】是个什么状态。比如规则:公司政策or地方政策

【人】是个什么状态。比如跟你相关联的其他人,他们的需求是什么

【地】是个什么状态。比如属性:办公氛围or地方人文

每个状态又可以用天地人+内外这个结构去延展思考。

最后一个重点,整个体系搭建有个核心,都是以“自己”为中心,内部是自己,外部是适合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