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教学生了解垃圾食品及其危害,引导孩子树立强烈的健康意识。身体健康是第一位的,要理性消费,一切为了健康,远离不洁食品,不用垃圾食品;

其次,成年人要给孩子树立榜样,引导孩子形成高品位的消费习惯。孩子天生爱模仿,自己喜欢的成年人是他们心中的偶像,他们幼儿时事事跟父母学,长大了时时观察效仿老师。

再次,培养孩子健康的饮食观。成人要引导孩子明白:那花花绿绿的零食小吃大都是垃圾是糖衣炮弹,好看好吃却有毒素少营养大伤身体。

如何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

学校饮食卫生安全要从购货渠道,运输,加工过程等方面同时监督,才能更好进行控制。

对于进货方而言,学校不能贪图利益,给学生提供黑心食材,校方最好有合作的固定几个点,这样出事情的话更好追究责任。

食品储存过程中要合理保存,避免出现变质,有异味。在加工中要按卫生部的要求进行规范操作,避免交叉感染。

加强校园食品安全监督定期开展食品安全自查,如果发现问题,立即采取整改。师生可对发现的安全问题进行反映,查出相关部门的责任,要进行严惩。

因为学生是未成年人,对食品安全性警觉不高,所以要对学生开展食品安全教育培训学生的饮食观念和卫生习惯,帮助他们提高安全意识和健康素养。

总而言之饮食在学生学习中至关重要,作为校方,有义务为学生提供一个舒适,安全,可口的就餐条件。改进学校饮食卫生是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不光是自查,相关政府也应该出台相关政策,促进校园食品安全的保障。

小学生食品卫生安全教育内容

小学生食品卫生安全知识教育

一、预防食物中毒,首先要讲究个人卫生,做到勤洗澡、勤洗衣服、勤剪指甲、勤理发,勤换床单和被盖。保持教室环境的清洁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不暴饮暴食的良好习惯。其次做到“六不吃”,不吃生冷食物、不吃不洁瓜果、不吃腐败变质食物、不吃未经高温处理的饭菜、不喝生水、不吃“三无”小零食。再就是要从食品标签上注意识别食品质量,选择安全的食品是把住“病从口入”的第一关。

1、认识食物中毒特征。潜伏期短:一般食后几分钟到几个小时发病。胃肠道症状:腹泻、腹痛,有的伴随呕吐、发热。

2、提高自我救护意识。出现上述症状,应怀疑是否食物中毒,并及时到医院就诊,同时报告老师。

3、预防发生食物中毒。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特别是饭前便后勤洗手,用除菌香皂,洗手液洗手。不吃生、冷、不清洁食物,不吃变质剩饭菜,少吃、不吃冷饮。

二、目前是秋冬季肠道传染病高发时期,同学们要统一认识,提高意识,重视饮食卫生,谨防“病从口入”。肠道传染病的预防方法:

1、搞好饮食卫生,谨防病从口入,做到:洗干净你的手,水果要洗净削皮后食用,煮熟食物,尤其是水产品鱼、虾、贝类等要煮熟、煮透再吃,不喝生水。

2、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勤剪指甲勤洗手。

3、搞好环境卫生,垃圾要按时定点清倒。

4、暴露空气中的熟食一定要做好防传播疾病的媒介。

5、不要到卫生条件差的饮食店就餐,更不要光顾街边饮食摊点,特别不吃“三无”小食品。

6、如出现上述症状,尤其是剧烈的腹泻,呕吐,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就诊。 通过向全小学生及其家长宣传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提高他们的食品安全知识水平,树立安全消费的良好风尚。

中小学开学之后,应该如何加强学校周边的食品安全问题?

首先,严格的监管措施。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和城管应建立健全有效的联合执法机制,严格监管学校周边的食品摊贩,依法惩处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的不良和违法行为,使生产和销售劣质食品的企业和个人不冒违法风险,确保学生放心购买、放心食用、家长放心。

建立学生安全食品店。学校周围300米范围内的区域被指定为学生食品安全保护区,由政府职能部门不时实施。如果没有商店出售不合格食品或在突击检查中有任何违法行为,可授予“学生食品安全商店”的牌匾并悬挂在适当的位置。只要任何一家商店在任何突然造访中发现问题,就会被当场取消资格。它通过最容易识别和区分的形式来引导学生的消费和保护他们的健康。普及食品安全知识。一方面,在学校开展健康消费、食品安全和卫生知识专题讲座,组织学生体验食品安全消费,加深对食品安全的理解和掌握,培养正确的饮食习惯。另一方面,要对学生家长进行饮食需求和食品安全教育,引导家长合理消费,不乱花钱,盲目消费,不攀比,引导孩子养成正确的消费习惯。

加强学生食堂管理。学生食堂的食物应质优价廉,学生的食物种类应尽可能丰富。只有当孩子们吃得好、吃得饱时,零食的购买力自然会下降,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也会降低。对校园及周边地区的食品经营者进行逐户核查,用逐项规范许可证、营业场所等内容。对注册经营者,进一步完善注册档案,认真检查许可证的有效性和一致性,检查经营场所是否符合食品经营要求,使其更加规范。

对无食品流通许可证的经营者,要严肃查处严重违法行为,并要求其立即纠正违法行为,限期申请预许可,理顺校园周边食品经营主体资格,将校园食品经营者纳入重点监管范围。取消校园大门50米范围内的流动摊点,保持摊点远离自制力差的学生,减少学生的购买机会,以保护学生的健康。

小学生饮食安全教育的内容有哪些

一、食品安全教育 现在食品安全问题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食品安全事故频频爆发,比如地沟油、染色馒头、工业处理食品、致癌食品、垃圾食品、转基因食品等,媒体大势渲染,足以让成人产生恐慌,缺乏安全感。幼儿年幼体弱,免疫力低下,身体抵抗力差,食品安全尤为重要,千万不可忽视哦。因此,家长必须教育孩子不要吃垃圾食品、不吃过期食品、不吃腐败变质食品、不常吃糖果、不乱吃药品、不混吃食物、不采摘野果吃等,以保证食品安全。二、饮品安全教育 现在市场上有一些饮料含有激素或碳酸类物质,容易导致孩子早熟或长胖,还有一些饮料含有致癌物质,因此家长不可大意,必须对孩子进行饮品安全教育,让孩子树立安全意识,时刻注意饮食安全。三、饮食习惯教育 家长除了对孩子进行食品安全教育与饮品安全教育之外,还必须加强饮食习惯安全教育,因为有时候饮食都是安全的,但是饮食习惯不对,也会引发安全问题。比如:吃饭要细嚼慢咽、热食热水要吹凉再吃喝、吃喝时不说话、水果要洗净去皮再吃等,让孩子养成安全的饮食习惯。 只要家长对孩子进行必要的饮食安全教育,让孩子学会鉴别安全的饮食,并养成安全的饮食习惯,保证孩子饮食安全是可能的。

如何加强大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

中国对于食品安全的重视前所未有,在4月份开始食品安全整顿之后,6月13日至20日,中国又举行了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目的是为了向全社会有针对性地普及食品安全法律和知识.

食品安全宣传周期间,中国各地政府部门广泛动员各方面力量,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向消费者深入宣传食品安全的科学知识,宣传食品安全法的各项规定,以及各级政府对今年食品安全工作的重点部署和企业作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应尽义务."这么大的宣传力度,就是为了让食品安全理念和道理深入人心、广泛普及,使人人关心食品安全,全社会共同维护食品安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食品安全监管司副巡视员陈谞说.

为在全国范围内深入贯彻《食品安全法》,广泛开展面向全社会的食品安全宣传,进一步普及食品安全知识,今年5月,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印发《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纲要(2011-2015年)》,确定每年6月份举办食品安全宣传周.今年6月13日至20日是第一个食品安全宣传周.

伴随食品安全周,6月13日在北京还举行了食品安全论坛,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公室、公安部、国家质检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等9个中央部委负责人齐聚论坛,共商"食品安全"大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