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方山的大学如下:

南京医科大学,学校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江苏省人民政府三方共建,是江苏省属重点建设大学;南京工程学院,学校是全国高等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全国服务特需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联盟副理事长单位;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学校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著名文化企业家、国内影视业领军人物、民办教育家蒲树霖先生创办,于2004年在江苏省南京市设立的一所非营利独立学院;中国药科大学,学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

南京晓庄学院的方山校区与莫愁校区有什么区别

1、地理位置不同

方山校区位于南京市江宁区弘景大道3601号,莫愁校区位于南京市建邺区北圩路41号。

2、基础设施不同

莫愁校区:住宿状况4人一间,4张橱柜连体床,上边为床,下面衣柜右边为书桌,桌上有书架,可以摆电脑,有网线,是学校内网,由校网络中心控制,作息时间与上课时间统一断网,一般每天中午才连网,晚上11点断,周六日全天连网还蛮宽敞的,宿舍有电视一台,风扇2个,无空调,有阳台,无厕所,每层公共厕所。

方山校区是新校区靠近市中心,住宿情况4人一间,每间有空调、厕所,全校覆盖wifi。

3、学院的专业不同

莫愁校区主要是新闻传播学院,包括广播电视学、广播电视新闻学(新闻传播方向,中韩合作办学)、广播电视编导等专业。

方山校区主要是行知学院(本三)、教师教育学院、数学与信息技术学院、人文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教科院(教育科学学院)、生物化工与环境工程学院。

江宁大学城有哪些学校

江宁大学城有南京医科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工程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金陵科技学院、南京晓庄学院、南京邮电大学、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年南京旅游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 扩展资料 江宁大学城位于南京市江宁区中部,方山脚下,距离新街口16公里。江宁大学城由江苏省教育厅与南京市江宁区政府合作、南京江宁科学园负责开发,规划面积27平方公里,由两大功能区(大学集中区和资源共享区)组成。江狭义地讲仅包括方山周围27平方公里由江宁区政府2002年规划的.江宁大学城。它在南京市的东南面方山周围。江宁大学城名校荟萃、环境优美,人文气息浓厚,适合学子学习深造。

南京晓庄学院方山校区有多少人

南京晓庄学院方山校区有10967人。

晓庄学校

学校简介

1927年10月,著名教育家蔡元培任学校董事长,并在校执教,且亲书“教学做合一”校训,著名乡村教育家赵叔愚任第一院 ( 小学师范院 ) 院长,著名教育家陈鹤琴任学校指导员及第二院(幼稚师范院)院长。1951年,经周恩来总理批准复办南京晓庄学校。1991年,促进南京市教育事业的发展,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原南京市师范专科学校与南京教育学院合并。2000年3月,为进一步实施南京市“科教兴市”战略,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南京市师范专科学校、南京教育学院、南京市晓庄师范学校组合新建南京晓庄学院,“实行省市共同建设、以市为主的办学体制,学校设置以师范教育为主,承担南京市中小学教师的培养和培训任务,并适当发展非师范教育。”实现了陶行知先生“回国三愿”中创办“晓庄学院”的意愿。

历届英才

80年的风雨历程,学校积淀了深厚的人文底蕴,凝练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南京晓庄学院是我国近代乡村教育运动的最早发源地和试验场,著名的“生活教育”理论即发轫于此,原国务委员张劲夫等一大批知名校友曾在学校就读。80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为社会培养输送了7万多名师资和各类专门人才,毕业生中涌现了上百名中小学特级教师。新时代“陶行知式”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十大师德标兵之一、南京市江浦五里行知小学校长杨瑞清,“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首批志愿者、“南京市十大杰出志愿者”、2005年“感动南京”十大人物之一胡小五是他们的突出代表。学校承担着南京市在职中小学校长和教师进修与培训任务,培养、培训了数千名中小学校长,被誉为“中小学教师的摇篮”。

师资力量

截止2007年8月31日,学校师资队伍现有603人,其中教授40人,副教授154人。教师中有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11人次,省高校“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3人,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15人。南京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教师中先后有11人获得曾宪梓教育基金奖。学校现有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10633人,成人脱产在校生186人,夜大、函授生1293人,折合在校生总数10967人。

科研成果

2000年以来,南京晓庄学院科研工作取得了显著进步。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4项,其中主持41项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全校以第一作者或独立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2998篇,其中核心刊物近500篇,近百篇学术论文被SCI、EI收录,发表在核心刊物上的论文年均增长率达40.80%。发表的论文中,属于教育教学类的论文超过论文总量的四分之一,显示了学校在教育教学研究方面厚实的研究基础。获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合作项目),二等奖1项,获省级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市、厅级科研成果奖60余项。建有省级精品课程、优秀课程(群)5门,省级以上获奖、立项教材7部,其中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优质资源”奖2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