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的总体布局确定为分别从长江上、中、下游调水,适应西北、华北各地的发展需要,即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1、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从长江上游引水入黄河,是解决我国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干旱缺水的战略性工程。

2、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长江支流汉江上的丹江口水库引水,沿伏牛山和太行山山前平原开渠输水,终点北京。远景考虑从长江三峡水库或以下长江干流引水增加北调水量。中线工程具有水质好,覆盖面大,自流输水等优点,是解决华北水资源危机的一项重

“南水北调”怎么个调法

是指把长江流域水资源自其上游、中游、下游,结合中国疆土地域特点,分东、中、西三线抽调部分送至华北与淮海平原和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地区。

目前,中线工程、东线一期工程已经完工并向北方地区调水。西线工程截至目前,尚处于规划阶段,没有开工建设。

南水北调是把哪的水调到哪

南水北调是把南边的水调到北边去。

南水北调分为东、中、西三条线。

1、东线工程

利用江苏省已有的江水北调工程,逐步扩大调水规模并延长输水线路,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江都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并连接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在位山附近经隧洞穿过黄河;另一路向东,通过胶东地区输水干线经济南输水到烟台、威海.规划分三期实施。

2、中线工程

从加坝扩容后的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闸引水,沿规划线路开挖渠道输水,沿唐白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后,经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孤柏嘴处穿过黄河,继续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

3、西线工程

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

西线工程的供水目标主要是解决涉及青、甘、宁、内蒙古、陕、晋等6省(自治区)黄河上中游地区和渭河关中平原的缺水问题。结合兴建黄河干流上的骨干水利枢纽工程,还可以向邻近黄河流域的甘肃河西走廊地区供水,必要时也可向黄河下游补水。

工程介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即从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东岸岸边引水,经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南阳方城垭口,沿唐白河流域和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开挖渠道,在河南荥阳市王村通过隧道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自流到北京颐和园团城湖的输水工程。

中线工程可调水量按丹江口水库后期规模完建,正常蓄水位170米条件下,考虑2020年发展水平在汉江中下游适当做些补偿工程,保证调出区工农业发展、航运及环境用水后,多年平均可调出水量141.4亿立方米,一般枯水年(保证率75%),可调出水量约110亿立方米。

供水范围主要是唐白河平原和黄淮海平原的西中部,供水区总面积约15.5万平方千米,工程重点解决河南、河北、天津、北京4个省市,沿线20多座大中城市提供生活和生产用水。并兼顾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用水。中线输水干渠总长达1267公里,向天津输水干渠长154公里。

南水北调是从哪里调水

“南水北调”调水位置如下:

1、东线计划。从扬州引水经过京杭大运河和其他平行河道,进行逐级提水,分两路,一路向北过黄河,一路向东到烟台和威海。以为开工较早,已经形成输水管道。

2、中线计划。从丹江口水库开始调水,经过穿越黄河,沿京广铁路平行的西北侧水道,一直延伸到北京。

3、西线计划。从长江上游筑坝,经过输水隧道,将长江水引入黄河,从而为黄河上游的缺水省份,提供不过补充水源。

南水北调的意义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起于横跨湖北、河南两省的丹江口水库,途经河南、河北,最终流入北京和天津,总干渠长1432公里。中线的起点位于丹江口水库的陶岔渠首,终点在北京颐和园团城湖。

南水北调工程从长江下游、中游、上游,规划了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相互连接,构建起中国水资源“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总体格局。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缓解了北方的水资源短缺,让北京、天津、河北、河南沿线的百姓都喝上了长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