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正月十五闹元宵”,元宵节从古至今体现的就是一个“闹”字,而且是晚上的“闹”,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传说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但我倒是宁愿相信另一个传说,说元宵节起源于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
闹元宵为啥用“闹”字?
传说,古代的元宵节,叫做 “金吾不禁夜 ,星桥铁锁开” ,在这一夜,皇帝 “与民同乐” ,老百姓可以肆无忌惮地大闹特闹,前三后四,一共七天七夜,不受拘束。所以叫做 “闹元宵” 。
闹元宵是中国节日民俗活动,起源于汉代。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闹元宵”这个“闹”字,体现了百姓心中浓浓的乡情,以及家人团聚的热闹和温馨。元宵节从古至今体现的就是一个“闹”字,而且是晚上的“闹”。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
元宵节为什么要"闹"?
元宵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的节日之一,“正月十五闹元宵”,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一个“闹”字,将其鲜明的民俗特色概括出来了。
吃元宵象征着团圆之意。最初元宵叫“汤圆”,因它漂在碗里,像是一轮明月挂在天际。天上月圆,碗里汤圆,全家团圆,此情此景犹如台湾民歌《卖汤圆》中唱的:“一碗汤圆满又满,吃了汤圆好团圆。”吃汤圆,大团圆、大吉大利,后来人们便直接叫它元宵了。
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据《岁时杂记》一书说,这是因循道教的陈规。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其余则是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
最有意思的是灯节。每到正月十五这一天,民间就风行张灯观赏的习俗,因而也叫灯节。据民间传说,正月十五放灯起源于古时农家“照田蚕”的风俗。所谓照田蚕,是指元宵之夜,农家在长竹竿上挂一盏灯插在田间,观察火色以预测旱涝的情况。后来照田蚕的时候,人们将各种彩灯愈做愈精巧,照田蚕也就失去了本来的意思,演变成一种闹花灯的娱乐活动。
自从张灯之俗形成以后,历朝历代都以正月十五张灯观灯为一大盛事。由汉到隋,每年正月十五举行盛大的晚会。历经唐宋元明清,这项活动一直很兴盛。
京城为历代之都,每年的正月十五是最热闹的了。特别是闹花灯,更是别具一格。为什么呢?因为在东城有一条街叫“灯市口大街”。从名字上您就能看出来,这地方是卖灯的街市。笔者小时候就住在这灯市口附近,常听大人们讲这条街的故事。
灯市口大街,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大街。西口衔王府井大街,东口接东单北大街。往年初一到正月十五的时候,这条街就摆满了卖灯的摊位。灯的花色众多,格调各异,工巧形美。彩灯上描绘了各种图案,或舞姿翩翩,或鸟飞花放,或龙腾鱼跃。
就品种而言也很多,挂花灯、滚龙灯、迎轿灯、走马灯、放水灯、展冰灯……一应俱全。白天各色的灯笼随风飘动,晚上则是灯火一片。男女老少,熙熙攘攘,人们在那里观灯、买灯。小孩们高兴得不得了,买了灯点亮之后,拎着它在人群中穿行玩耍,可谓一大美景。
闹花灯,还伴随着猜灯谜活动。灯谜,就是将各种谜语写在花灯上。人们在观灯的时候,看谜语,猜谜语。谜语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体现着优秀的传统文化。人们在猜谜的同时,也受到了文化的熏陶。
正月十五,是个颇有特色的传统节日。在这个节日里,有许多活动贯穿其中:从自然景来说,是月圆,一轮圆月悬挂空中,人们可赏月;从人的活动来说,有吃元宵、闹花灯、猜谜语、舞龙、踩高跷等等。这些可触可摸的活动,将这个节日搞得热热闹闹。虽然现在已步入现代化的生活,但传统节日的民俗仍“活”在人们的心中。
请问正月十五闹元宵的“闹”字作何解释?
“闹”字,在这里指的是庆祝。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日又称为“上元节”。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
闹元宵是中国节日民俗活动,起源于汉代。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为何叫闹元宵,闹是什么含义?
为何叫闹元宵?“闹”是什么含义?这看似两个问题,其实重点是一个问题,那就是说:为什么人们过元宵节要叫“闹元宵节”。
至于“闹”的含义不难理解,就是“嬉闹”“热闹”之类的含义。那么,这里用“闹”字的确是妙,至于其妙处,下面会一并回答的。
先说“为何叫作闹元宵”及“闹”字之妙这个问题从两个方面说明——
一是从习俗的活动方式来看,没有一处不是显示“闹”的。不管是挂灯笼、猜灯谜,还是踩高跷、舞龙狮、扭秧歌、玩花船、跑驴,哪一项不是热热闹闹、欢天喜地,充满了闹趣!有人曾经对元宵节习俗作了这样的概括:“正月十五日,赏灯食元宵:龙滚狮翻舞,旱船踩高跷;杂要猜灯谜,锣鼓鞭炮闹。”看这其中哪一项不是在“闹”!
二是从元宵活动的场面来看,那也是一个“闹”字了得!看,人山人海,张灯结彩,真是声势浩大,热闹非凡。这场面,不用一个“闹”真的难以表达出来。
因此,可以说一个“闹”字真的是点睛之笔、神来之笔,不仅表现了元宵节活动的行为方式就是一个“闹”,在好样的场合,人们可以尽情地游玩,可以做各种与习俗有关的游戏,还可以嬉戏打闹;而且同时也表现了活动场面的“热闹”,这个“热闹”表现在人员多、声势大、范围广、时间长。
我们都知道,著名诗句“红杏枝头春意闹”,就是妙在一个“闹”字。著名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就给予很高评价,称其“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试想一下,假如换个其他的词,还能有这样的境界吗?
闹元宵的“闹”也有同样的妙处,那就是达到了一种无以言表的境界。
再扩展说一下为什么在传统节日中,只有元宵节是“闹”的有人分析了几个原因,我觉得是有道理的,在此与大家分享——
一是元宵节的起源与政治有关。据说,西汉文帝在陈平、周勃等协助下,平定诸吕叛乱,恰在正月十五日。为了纪念恢复刘氏创下的基业不易,便把这天定为“元宵节”,并下令宫内张灯结彩庆祝,开了官方元宵灯会的先河。
二是与宗教典礼有关。据传,把宫廷庆祝推广为全国灯会的是东汉明帝。元宵这天,因僧侣观舍利,要燃灯敬佛,而他笃信佛教,便下令点灯敬佛。唐朝奉道教为国教,而道教把元宵称为“上元节”,是该教所奉上元天官的生辰,张灯庆典更甚。于是,唐玄宗便把元宵节扩展到“上元前后三日”,灯会也越来越闹了。
三是与商品经济及民俗文化有关。汉代把灯会推到民间,必然产生“灯市”,唐朝以后的灯会内容,除了“观花灯”,还有更热闹的“逛庙会”,在庙会上,则有舞龙狮、跑旱船、踩高跷等表演;到了宋代,又出现“猜灯谜”。加上整个庆祝期间,锣鼓齐鸣喧天、鞭炮焰火不绝。要说不“闹”也难!
四是与我国原本是农业社会有关。在过去的农业社会中,近一个月的过大年活动,全处在农闲期间。另一方面,气候逐渐回升,元宵节所处日期,与前面的“过除夕”“大拜年”“接财神”相比,更接近于开始春耕,人们需要彻底放松一下,以集中精力务农。
我很赞赏这个说法:闹元宵的“闹”,是为了把冬天的压抑“闹”出去;把春天的愉悦热热闹闹地迎进来!
那就让我们在元宵节到来之时,尽情地去闹一把吧!
正月十五闹元宵的“闹”什么意思?
闹元宵的 “闹” 意思是: 生机勃勃,旺盛,声势浩大,热火朝天。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就有了。据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 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太一:主宰宇宙一切的神),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
元宵,原意为“ 上元节的晚上”,因 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的吃汤圆赏月,后来节日名称演化为“元宵节”。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之时,只称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
隋以后称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又称上元,唐末才偶称元宵。但自宋以后也称灯夕。到了清朝,就另称灯节。在国外,元宵也以The Lantern Festival而为人所知。
正月十五为什么要闹元宵
闹元宵既是一种“放松式”的休闲活动,更是表现人们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用欢乐的笑声和喜庆的锣鼓声,在吉祥的气氛中,迎接丰收一年的来到。
“闹”就是指热热闹闹地欢乐一天的意思。因为我国是以农业生产为主,一年中比较清闲的是“冬仨月”,元宵节过后,气温逐渐变暖,万物复苏,冬闲已经过去,就要备好耕作的事宜,不能稍有休闲了,
传说,古代的元宵节叫做“金吾不禁夜 ,星桥铁锁开” 。在这一夜,皇帝 “与民同乐”,老百姓可以大闹特闹,一共七天七夜。不受拘束,所以叫做闹元宵。因为这种群众的狂欢,显然体现了这个“闹”字,传达出百姓对于来年的美好期望与热切生活的期盼,所以“闹”元宵的说法便沿袭至今。
当今的元宵节,太平盛世,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祖国各地花样“闹”元宵,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正是这种差异,体现了我国地域的文化差异和文化繁荣。
主要组成部分:
花会,在白天举行,地点主要在著名的街道上或大的寺院里,以各种娱乐活动为主,包括耍狮子、踩高跷、扭秧歌、划旱船、猜谜语及各种小吃的叫卖和民间工艺品的展卖等。其中以耍狮子的场面最热闹,所谓的耍狮子也叫“舞狮”或“狮子舞”,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同时也是一种很流行的民间体育形式。
遇有喜庆的日子,艺人们相聚在一起,舞狮、耍狮,表现欢乐喜庆的心理。特别是每逢民间的重大节日,更是热闹。小到由一两个人舞动的狮子,大到由五六个人舞动的狮子,伴着锣鼓,翩翩而舞,气氛异常活跃。
灯会,在夜间举行,一般从正月初十开始就行动起来,人人动手,家家户户扎花灯、点花灯,特别是到了元宵节的夜晚时分,更是举烛张灯,结彩为戏,供人观赏,所以元宵节又称“灯节”。
花灯的样式最为繁多,数不胜数,莲花灯、八宝灯、八角灯、高角灯、龙灯等,特别是在今天的“灯市口”一带,更是花灯荟萃,买卖花灯、放花灯、赏花灯,成了一条灯的河流,“灯市口”的地名便由此而来。
吃元宵,这是元宵节最主要的活动。古时候人们把元宵这种食品叫汤圆、汤团或团子,只因在正月十五这天食用,所以便把这一天叫成了元宵节。为什么元宵节要吃元宵呢?因为元宵节这天定在正月十五,是阴历年的第一个月圆的日子,元宵的形状是圆形,又含着一个“圆”字的同音字,象征着团圆、美满、吉祥、和睦的家庭,所以人们多取其意,要吃元宵。
元宵佳节,为什么要闹
这位知友,闹元宵是古老的汉族节日民俗活动。起源于汉代。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闹元宵文化娱乐,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千姿百态,富有特色,引人入胜。各地除传统的花灯外,还有燃放烟火、动物舞蹈、弄狮舞龙、扮涂戏、扭秧歌、广场戏、抽影戏、荡秋千、猜灯谜;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体现的就是一个闹字,所以元宵节叫闹元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