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整地。秋葵不择地力,但是大棚里的土壤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为宜。要注意,秋葵不能连作,也不能与果菜类接茬,但是可以选根菜类、叶菜类等作前茬。等前茬收获后,要及时深耕土壤,并施足基肥。

2、播种。种植秋葵一般是采用种子播种的方式,由于是在大棚内种植,只要温度合适,一年四季皆可播种。播种前将种子浸种12小时,然后放在25-30℃的环境中催芽24小时,等种子破嘴”时即可播种。将种子点播在育苗床上,先浇水,后播种,株行距10厘米,播后覆土2厘米。播后保持温度在25度左右,大约4-5天即可发芽,当幼苗长出2-3片真叶时即可定植。

3、光温。秋葵对光照尤为敏感,种植的时候要求有充足的光照,并且光照时间要长。秋葵喜欢温暖的环境,生育期适宜温度为25-30℃之间,当温度在26-28℃之间,不仅开花多,坐果率高,果实发育也快。

4、水肥。秋葵耐旱、耐湿,但不耐涝,生育期间要求较高的空气和土壤湿度,不可缺水,但也不能浇太多水。要适当的追肥,但不可偏施氮肥,尤其是出苗后、定植后、开花结果期,不可缺肥。

5、摘心。在正常条件才,秋葵的植株生长旺盛,但是不利于开花结果,因此,要适当的进行摘心。在前期,可采用扭枝法,以控制营养生长。在生育中后期,及时摘除老叶,以减少养分消耗。在采果时及时摘心,可以提高产量。

黄秋葵的大棚种植方法 黄秋葵的大棚如何种植

1、温度。气温对黄秋葵的生长十分重要,平均气温为12~15℃时,黄秋葵种子能正常发芽,黄秋葵生育期和发芽期最适温度为25~30℃,但平均气温低于17℃会对开花产生非常大的影响。黄秋葵正常生长的昼夜温差在10℃左右,开花结果时气温最好保持在26~28℃。黄秋葵耐高温,却不抗寒,因此黄秋葵适宜采用大棚种植。

2、水分。黄秋葵属于热带植物,抗旱不抗涝,但过于干旱会影响其产量和质量。种植地宜选择处于高地不容易被水涝的地方,并保持适当的水分;不能大水灌溉,否则容易使幼苗患上立枯病。

3、土壤。种植黄秋葵要选择肥沃疏松的沙壤土,种植之前使用腐熟的农家肥做基肥,添加一部分复合肥增加肥力,施肥之后要进行深耕,将肥料翻耕到土壤的底层,可以让土壤和肥料充分的混合,能杀死土壤中上一茬作物留下来的虫卵,提前预防病虫害,还能补充植物前期生长所需的养分。

4、育苗。通常情况下,黄秋葵采用大棚集中育苗,然后再进行移栽。首先,育苗之前,需要用温水浸种24h,然后放置在25~28℃的条件下进行保湿催芽。当芽长到1cm时,将其播于营养钵中,每钵2粒,再覆盖上1cm的土。通常会选择3月上中旬对黄秋葵进行育苗。床土一般是按照体积约6份园土、3份腐熟有机肥以及1份细沙混合搅拌均匀配制而成的,同时适当施加复合肥。在育苗之前需要整平苗床,按照行距10cm进行点播,然后再覆盖2cm的土。播后床土的温度保持在25℃,4~5d之后即可发芽出土。

5、3棚室管理

6、整地。冬季利用温室大棚栽培黄秋葵时一定要施足基肥,通常情况下,每667m2要施腐熟人粪尿或者鸡粪4000kg。深翻细耙,以50cm的行距进行开沟,并在沟内撒施复合肥450kg。在沟旁做成15cm的高马鞍形小高畦,最后在垄上覆盖地膜。

7、间苗和定苗。在出苗之后,需要做好苗床温度和肥水管理,选择适当时间进行炼苗,一般情况下,当苗龄为35~40d,具有3~4片叶时对黄秋葵进行定植,行株距以35cm×30cm为宜。定植后,需要将大棚内白天的温度控制在25~30℃,夜间控制在15~20℃。当黄秋葵第一片子叶展开之后,需要进行第一次间苗,主要是间去生长不良的幼苗,每穴只留下1~2株长势较好的幼苗。当黄秋葵第2~3片子叶展开之后,需要进行定苗,每穴只留下一株健壮苗,如果种植穴出现缺苗,则可以由相邻的穴留双苗代替。

8、温度控制。定植之后需要闭棚增温,促进缓苗,大棚内白天温度控制在28~32℃,夜间温度控制在18~20℃。缓苗之后需要降温,白天的温度控制在25~28℃,夜间控制在15~18℃。结果之后,白天的温度控制在25~30℃,夜间控制在13~15℃,夜间最低不能低于8℃。在棚内需要设火炉、架烟筒等进行加温。在5月下旬时需要将夜温稳定在15℃,并昼夜通风。当阴雨雪天时,需要在中午揭盖草苫,这样能够获得更多的光照,当外界的温度过低时,草苫需要晚揭早盖。

9、浇水施肥。黄秋葵耐旱,当黄秋葵定植后至第1朵花开前不需要追肥浇水,结荚之后再开始。但有时为了促进植株生长,也需要根据土壤墒情进行适当的灌水。黄秋葵生长期对于空气和土壤湿度要求都比较高,因此,在播种后20d内缺水时需要早晚进行人工喷灌。黄秋葵具有较强的吸肥能力,结果期较长,所以需肥量较多。虽然黄秋葵土壤适应性较强,但为了提高产量,需要确保土壤肥沃、排灌方便、光照充足。

10、采收。通常情况下,黄秋葵从播种到采收第一嫩荚需要60~80d,在花谢后4~7d,果荚生长至7~10cm时,是最适合收摘的。12月到翌年2月,由于温度较低,植株生长缓慢,通常情况下,每隔3~4d采收为宜。结荚盛期可每隔1~2d采收一次。采收时需要使用剪刀剪断根部,这样能够有效避免劈伤植株。

黄秋葵的大棚种植方法?

黄秋葵可食用部分是果荚,分绿色和红色两种,营养价值很高,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一起来看看。

1播种与育苗:黄秋葵适宜在土层深厚,土层疏松肥沃的地块上种植。整地同时施足基肥。一般每亩施土杂粪2000公斤,饼肥100公斤。育苗一般于3月底至4月中旬在阳畦或日光温室里播种。苗床土按菜园土、腐熟有机肥和细砂6:3:1的比例配制,以10厘米见方的密度点播。因黄秋葵种壳较坚硬,所以播前应先浸种24小时,后放在25—30℃下催芽,4—5天发芽,苗龄30一40天,即幼苗3—4叶时定植。直播一般于4月上旬至5月上中旬播种,按1米宽做畦,每畦播两行,密度为50厘米见方,每穴播2—3粒种子。地膜覆盖栽培可早播4—6天。当苗长出两叶时进行间苗,每穴只留一株壮苗,4—5叶时定苗。

2田间管理:黄秋葵根系发达,吸收能力强。当株高40—50厘米时,应环株施1次肥,结合中耕培土。采收第一一二个果后每亩追尿素l0公斤。生长后期,为防止早衰,可进行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溶液,隔5—7天喷1次,连喷2—3次。 黄秋葵比较耐旱,苗期可少浇水,开花前适当中耕蹲苗,促进根系伸展。午旱时随时浇水,夏季注意保持畦面溼润,一般7—10天浇1次水。生长后期酌情浇水。雨季水多,温度高,易导致渍水烂根,要及时清沟沥水。 黄秋葵以主蔓结果为主,应及时摘除侧枝,减少养分损耗。开始采果后适当摘去基部老叶,以利通风,减少病害。雨季要注意培土,防止植株倒伏。

3病虫害防治:黄秋葵病虫害较少,偶尔有蚜虫、螟虫和地老虎危害。防治蚜虫和螟虫,可用2.5%敌杀死3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剂2500倍液喷治;防治地老虎,可在根际周围灌80%敌敌畏1500倍液,或90%敌百虫500倍液,毒杀幼虫。连阴雨季节,枝叶出现较多病斑,可在天转晴后,及时在植株基部附近撒施石灰,防止病害蔓延。

4采收:黄秋葵采收的产品是嫩果。采收过早,影响产量;过迟,纤维增多,肉质老化,降低品质,甚至失去食用价值,因此适时采收非常重要。一般花谢后7—8天,嫩果长到8一10厘米时采收,可获得最佳商品果。采收宜在傍晚进行,采收时在果柄处剪下,以免伤害枝干。采收期可从6月下旬持续到10月上旬。

黄秋葵的分类

黄秋葵按果实外形可分为圆果种和棱角种;依果实长度又可分为长果种和短果种;依株形又分矮株和高株种。矮株种高1米左右,节间短,叶片小,缺刻少,着花节位低,早熟,分枝少,抗倒伏,易采收,宜密植。高株种株高,果实浓绿,品质好。

1、五角 从日本引入,植株高度1.5~2米,分枝性强,自基部分枝3~4条,主、侧枝结果力均强。果实浓绿,高温期淡绿色,五角型,细而长,完全无刚毛。早熟,耐热,采收期可达130余天,每666.7平方米产量2500千克

左右,最适于热带地区栽培。

2、五福 从台湾省引入,植株高度1.5~2米,主枝、侧枝均可结果。果色翠绿,果面光滑,五角型,偶六角。叶片细裂。主枝第五节开始结果。每666.7平方米产量3000千克左右。

3、卡里巴黄秋葵 植株高度1.5~2米,茎圆柱形.叶片五裂绿色,长约10~20厘米,果实浓绿,五角型,以主茎结果为主,第5~7片叶腋出现第一朵花,花后6~9天果实可长到10~12厘米,加工出口优质品种,从播种到收获50~60天,采收期110~130天。

秋葵的种植方法

黄秋葵现在已成为众心追捧的高档营养保健蔬菜,经常吃秋葵也有宜身体健康。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秋葵的种植方法,一起来看看。

秋葵的种植方法

栽培

喜温暖,喜阳,具有一定的耐寒性。喜肥沃、深厚和排水良好的黏质壤土或钙质土。长江以北地区成宿根性,入冬地上部分枯萎,次春萌发新枝。红秋葵忌连作,其吸肥性强,不可偏施氮肥,应辅以磷、钾肥。一般用种子繁殖,9-10月采摘成熟果实,晒干脱粒、贮藏备用,于春季播种,生长期多浇水,施肥。

1.培育壮苗,适时移栽一般于3月上、中旬在冬暖大棚内播种育苗,播种前需进行种子处理,用30~35℃温水浸种

20~24小时,在28~30℃条件下催芽,48小时刚露白时,播于8厘米×8厘米营养块中,苗床保持25℃左右,4至5天可出齐苗,当幼苗长至3~4片真叶时定植,行距45~50厘米,株距40厘米。

2.加强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与培土:幼苗定植后及时中耕2次,以促进缓苗和幼苗生长。第1朵花开前,中耕并适当蹲苗。开花结果初期,每次追肥浇水后应及时中耕,防止土壤板结和杂草生长。植株封行前,结合追肥浇水,适当中耕培土,以防植株倒伏。

(2)肥水管理:红秋葵结果期较长,需肥量较多,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还要多次追肥。缓苗后进行第1次追肥,施后应及时浇水;6月中旬到结果盛期实行第2次追肥,促使植株健壮生长,配合施用磷、钾肥,促使果实早熟。红秋葵比较耐旱,水分管理应根据土壤墒情适当浇水。

(3)整枝摘叶:栽培密度较大时,在生长中后期应适当剪掉基部侧枝与老黄叶。

(4)病虫害防治:红秋葵的抗病性很强,容易发生的主要是根结线虫病。在定植前,注意用辛硫磷进行土壤消毒。

繁殖方法

4月春播,种子大用穴播,覆土2厘米,播后7-10天发芽,发芽迅速整齐。种子有自播繁衍能力。幼苗株高10厘米时可进行间苗或移苗,6月,每穴留苗1株。生长期每半月施肥1次,并保持土壤湿润。花蕾形成时、蹭施1次磷、钾肥。花期注意设支撑物,以防风吹倒伏。常见叶斑病、锈病和蚜虫、金龟子危害。病害发生前,可用等量施波尔多液喷洒预防。虫害用5%西维因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杀。

主要品种

1.五角:日本育成,株高约1m,果实呈五角形,果深绿色,有光泽,结果多,品质优良,亩产量约2000千克。

2.卡里巴:果实棱角【五角形】清晰,果形整齐,浓绿色。从低节位开始着果,连续着果性强,产品率高。收获适期:果长8-12厘米,果径1.7厘米为宜。风味好,深受欢迎。大棚及露地栽培皆宜,高温期栽培。长势旺盛,果实不褪色,采收期长,亩产量约3000千克。

3.五福:植株高度1.5~2米,主枝、侧枝均可结果。果色翠绿,果面光滑,五角型,偶六角。叶片细裂。主枝第五节开始结果。亩产量约3000千克。

田间管理

(1)播种与育苗:

秋葵适宜在土层深厚,土层疏松肥沃的地块上种植。整地同时施足基肥。一般每亩施土杂粪2000公斤,饼肥100公斤。育苗一般于3月底至4月中旬在阳畦或日光温室里播种。苗床土按菜园土、腐熟有机肥和细砂6:3:1的比例配制,以10厘米见方的密度点播。因黄秋葵种壳较坚硬,所以播前应先浸种24小时,后放在25—30℃下催芽,4—5天发芽,苗龄30一40天,即幼苗3—4叶时定植。直播一般于4月上旬至5月上中旬播种,株行距15*40厘米,每穴播2—3粒种子。地膜覆盖栽培可早播4—6天。当苗长出两叶时进行间苗,每穴只留一株壮苗,4—5叶时定苗[2]

(2)田间管理:

秋葵根系发达,吸收能力强。当株高40—50厘米时,应环株施1次肥,结合中耕培土。采收第一一二个果后每亩追尿素

l0公斤。生长后期,为防止早衰,可进行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溶液,隔5—7天喷1次,连喷2—3次。

黄秋葵比较耐旱,苗期可少浇水,开花前适当中耕蹲苗,促进根系伸展。午旱时随时浇水,夏季注意保持畦面湿润,一般7—10天浇1次水。生长后期酌情浇水。雨季水多,温度高,易导致渍水烂根,要及时清沟沥水。

黄秋葵以主蔓结果为主,应及时摘除侧枝,减少养分损耗。开始采果后适当摘去基部老叶,以利通风,减少病害。雨季要注意培土,防止植株倒伏。

(3)采收:

秋葵采收的产品是嫩果。采收过早,影响产量;过迟,纤维增多,肉质老化,降低品质,甚至失去食用价值,因此适时采收非常重要。一般花谢后7—8天,嫩果长到8一10厘米时采收,可获得最佳商品果。采收宜在傍晚进行,采收时在果柄处剪下,以免伤害枝干。采收期可从6月下旬持续到10月上旬。

病虫防治

秋葵病虫害较少,偶尔有蚜虫、螟虫和地老虎危害。连阴雨季节,枝叶出现较多病斑,可在天转晴后,及时在植株基部附近撒施石灰,防止病害蔓延。

秋葵的功效与作用

黄秋葵的营养保健价值很高,富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C,维生素A能有效地防护视网膜,确保良好的视力,防止白内障的产生,维生素C和可溶性纤维可以促进消化和美容,再加上这两者结合还对皮肤有护肤的作用。

黄秋葵低脂、低糖,可以作为减肥食品。

富含锌和硒等微量元素,可以增强人体防癌抗癌能力。

黄秋葵的特殊粘液是一种由胶原和粘多糖类物质组成的多糖、蛋白质混合物,具有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保护人体关节腔里关节膜和浆膜的润滑作用,也能保持人体消化道和呼吸道的润滑,促进胆固醇物质的排泄,减少脂类物质在动脉管壁上的沉积,保持动脉血管的弹性。

秋葵含有铁、钙及糖类等多种营养成分,有预防贫血的效果。

秋葵的禁忌

秋葵含有较多的钾元素,患有肾病的人应少用,不可过量食用。

秋葵属于性味偏于寒凉的蔬菜,胃肠虚寒、功能不佳、经常腹泻的人不可多食

秋葵可凉拌、热炒、油炸、炖食,做色拉、汤菜等。

最健康的吃法就是生炝,生炝秋葵是将秋葵洗净之后直接在沸水中焯30秒左右,捞出沥水,趁热将秋葵切成段,同时用菜籽油在锅内加热之后,拌入少量葱蒜末,翻动两下浇淋在摆好盘的秋葵上,整道菜的制作时间不超过3分钟,这样不仅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秋葵的营养,还减轻了秋葵原有的“生味”。

秋葵的种植

秋葵的种植方法

1、整地施肥。

秋葵根系发达,入土深,宜选择耕作层深厚、土质肥沃、受光良好、排灌方便的壤土或黏壤土地块整地。播种前将土地深耕20-30厘米,施足基肥,每亩施腐熟有机肥3000千克左右,磷酸二铵15-20千克,草木灰100-150千克或硫酸钾15千克。

南方多雨地区将地做成1.2米宽的高畦,畦间开40-60厘米深的排水沟,北方采用平畦或高垄两种栽培形式。南方2-9月份均可播种,北方5月上中旬播种。由于黄秋葵前期生长缓慢,到7月份才开始采收,为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可与其他生育期短的蔬菜和农作物间作。

2、播种。

播种前用20-25℃温水浸种12小时,然后擦干,于25-30℃条件下催芽48小时,待一半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在事先整好的畦内按行距80厘米、株距50厘米挖穴,先浇足底水,每穴播种2-3粒,覆土2-3厘米。每亩可栽2000穴,用种量0.5千克左右。

3、田间管理。

第1片真叶展开时进行第一次间苗,去掉病残弱苗。当有2-3片真叶展开时定苗,每穴留1株壮苗。定苗后应及时中耕,以提高地温,并起到保墒除草的作用。以后应经常中耕除草,并进行培土,防止植株倒伏。黄秋葵为耐湿性植物,植株高大,需水较多,在出苗和定苗后应各浇1次水,开花坐果期要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特别是7-8月份高温天气正值采果盛期,需水量大,更应保持水分供应。但雨水过多时,应及时排水,以免造成涝害。另外还应结合浇水在定苗、结果和盛果期分三次每亩施尿素15千克或人粪尿500-600千克,以促丰产。

秋葵的种植方法

1、整地施肥。

秋葵根系发达,入土深,宜选择耕作层深厚、土质肥沃、受光良好、排灌方便的壤土或黏壤土地块整地。播种前将土地深耕20-30厘米,施足基肥,每亩施腐熟有机肥3000千克左右,磷酸二铵15-20千克,草木灰100-150千克或硫酸钾15千克。

南方多雨地区将地做成1.2米宽的高畦,畦间开40-60厘米深的排水沟,北方采用平畦或高垄两种栽培形式。南方2-9月份均可播种,北方5月上中旬播种。

由于黄秋葵前期生长缓慢,到7月份才开始采收,为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可与其他生育期短的蔬菜和农作物间作。 2、播种。

播种前用20-25℃温水浸种12小时,然后擦干,于25-30℃条件下催芽48小时,待一半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在事先整好的畦内按行距80厘米、株距50厘米挖穴,先浇足底水,每穴播种2-3粒,覆土2-3厘米。

每亩可栽2000穴,用种量0.5千克左右。 3、田间管理。

第1片真叶展开时进行第一次间苗,去掉病残弱苗。当有2-3片真叶展开时定苗,每穴留1株壮苗。

定苗后应及时中耕,以提高地温,并起到保墒除草的作用。以后应经常中耕除草,并进行培土,防止植株倒伏。

黄秋葵为耐湿性植物,植株高大,需水较多,在出苗和定苗后应各浇1次水,开花坐果期要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特别是7-8月份高温天气正值采果盛期,需水量大,更应保持水分供应。

但雨水过多时,应及时排水,以免造成涝害。另外还应结合浇水在定苗、结果和盛果期分三次每亩施尿素15千克或人粪尿500-600千克,以促丰产。

秋葵的种植技术

栽培技术编辑 栽培 喜温暖,喜阳,具有一定的耐寒性。

喜肥沃、深厚和排水良好的黏质壤土或钙质土。长江以北地区成宿根性,入冬地上部分枯萎,次春萌发新枝。

红秋葵忌连作,其吸肥性强,不可偏施氮肥,应辅以磷、钾肥。一般用种子繁殖,9-10月采摘成熟果实,晒干脱粒、贮藏备用,于春季播种,生长期多浇水,施肥。

1.培育壮苗,适时移栽一般于3月上、中旬在冬暖大棚内播种育苗,播种前需进行种子处理,用30~35℃温水浸种 20~24小时,在28~30℃条件下催芽,48小时刚露白时,播于8厘米*8厘米营养块中,苗床保持25℃左右,4至5天可出齐苗,当幼苗长至3~4片真叶时定植,行距45~50厘米,株距40厘米。 2.加强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与培土:幼苗定植后及时中耕2次,以促进缓苗和幼苗生长。

第1朵花开前,中耕并适当蹲苗。开花结果初期,每次追肥浇水后应及时中耕,防止土壤板结和杂草生长。

植株封行前,结合追肥浇水,适当中耕培土,以防植株倒伏。 (2)肥水管理:红秋葵结果期较长,需肥量较多,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还要多次追肥。

缓苗后进行第1次追肥,施后应及时浇水;6月中旬到结果盛期实行第2次追肥,促使植株健壮生长,配合施用磷、钾肥,促使果实早熟。红秋葵比较耐旱,水分管理应根据土壤墒情适当浇水。

(3)整枝摘叶:栽培密度较大时,在生长中后期应适当剪掉基部侧枝与老黄叶。 (4)病虫害防治:红秋葵的抗病性很强,容易发生的主要是根结线虫病。

在定植前,注意用辛硫磷进行土壤消毒。 繁殖方法 4月春播,种子大用穴播,覆土2厘米,播后7-10天发芽,发芽迅速整齐。

种子有自播繁衍能力。幼苗株高10厘米时可进行间苗或移苗,6月,每穴留苗1株。

生长期每半月施肥1次,并保持土壤湿润。花蕾形成时、蹭施1次磷、钾肥。

花期注意设支撑物,以防风吹倒伏。常见叶斑病、锈病和蚜虫、金龟子危害。

病害发生前,可用等量施波尔多液喷洒预防。虫害用5%西维因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杀。

主要品种 1.五角:日本育成,株高约1m,果实呈五角形,果深绿色,有光泽,结果多,品质优良,亩产量约2000千克。 2.卡里巴:果实棱角【五角形】清晰,果形整齐,浓绿色。

从低节位开始着果,连续着果性强,产品率高。收获适期:果长8-12厘米,果径1.7厘米为宜。

风味好,深受欢迎。大棚及露地栽培皆宜,高温期栽培。

长势旺盛,果实不褪色,采收期长,亩产量约3000千克。 3.五福:植株高度1.5~2米,主枝、侧枝均可结果。

果色翠绿,果面光滑,五角型,偶六角。叶片细裂。

主枝第五节开始结果。亩产量约3000千克。

田间管理 (1)播种与育苗: 秋葵适宜在土层深厚,土层疏松肥沃的地块上种植。整地同时施足基肥。

一般每亩施土杂粪2000公斤,饼肥100公斤。育苗一般于3月底至4月中旬在阳畦或日光温室里播种。

苗床土按菜园土、腐熟有机肥和细砂6:3:1的比例配制,以10厘米见方的密度点播。因黄秋葵种壳较坚硬,所以播前应先浸种24小时,后放在25—30℃下催芽,4—5天发芽,苗龄30一40天,即幼苗3—4叶时定植。

直播一般于4月上旬至5月上中旬播种,株行距15*40厘米,每穴播2—3粒种子。地膜覆盖栽培可早播4—6天。

当苗长出两叶时进行间苗,每穴只留一株壮苗,4—5叶时定苗[2] 。 (2)田间管理: 秋葵根系发达,吸收能力强。

当株高40—50厘米时,应环株施1次肥,结合中耕培土。采收第一一二个果后每亩追尿素 l0公斤。

生长后期,为防止早衰,可进行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溶液,隔5—7天喷1次,连喷2—3次。 黄秋葵比较耐旱,苗期可少浇水,开花前适当中耕蹲苗,促进根系伸展。

午旱时随时浇水,夏季注意保持畦面湿润,一般7—10天浇1次水。生长后期酌情浇水。

雨季水多,温度高,易导致渍水烂根,要及时清沟沥水。 黄秋葵以主蔓结果为主,应及时摘除侧枝,减少养分损耗。

开始采果后适当摘去基部老叶,以利通风,减少病害。雨季要注意培土,防止植株倒伏。

(3)采收: 秋葵采收的产品是嫩果。采收过早,影响产量;过迟,纤维增多,肉质老化,降低品质,甚至失去食用价值,因此适时采收非常重要。

一般花谢后7—8天,嫩果长到8一10厘米时采收,可获得最佳商品果。采收宜在傍晚进行,采收时在果柄处剪下,以免伤害枝干。

采收期可从6月下旬持续到10月上旬。 病虫防治 秋葵病虫害较少,偶尔有蚜虫、螟虫和地老虎危害。

连阴雨季节,枝叶出现较多病斑,可在天转晴后,及时在植株基部附近撒施石灰,防止病害蔓延。

如何种植黄秋葵

常用的是播种法

1、播种,播前浸种12小时,后置于25~30℃下催芽,约24小时后种子开始出芽,待60%~70%种子"破嘴"时播种。播种以穴播为宜,每穴3株,穴深2~3厘米。各地应在终霜期过后,适时播种,先浇水,后播种,再覆土2厘米左右。

2、管理,幼苗出土后,气温较低,应连续中耕2次,提高地温,促进缓苗。第一朵花开放前加强中耕,以便适度蹲苗,以利根系发育。开花结果后,植株生长加快,每次浇水追肥后均应中耕,封垄前中耕培土,防止植株倒伏。

3、采收,黄秋葵从播种到第一嫩果形成约需55天左右。以后整个采收期长达90~120天,全生育期可达150天左右,甚至更长。黄秋葵商品性鲜果采摘标准以果长8~10厘米,果外表鲜绿色,果内种子未老化为度。如果采收不及时,肉质老化,纤维增多,商品食用价值大大降低。一般第一果采收后,初期每隔2~4天收一次,随温度升高,采收间隔缩短。8月盛果期,每天或隔天采收一次。

黄秋葵种植方法有哪些

(1)播种与育苗:黄秋葵适宜在土层深厚,土层疏松肥沃的地块上种植。整地同时施足基肥。一般每亩施土杂粪2000公斤,饼肥100公斤。育苗一般于3月底至4月中旬在阳畦或日光温室里播种。苗床土按菜园土、腐熟有机肥和细砂6:3:1的比例配制,以10厘米见方的密度点播。因黄秋葵种壳较坚硬,所以播前应先浸种24小时,后放在25—30℃下催芽,4—5天发芽,苗龄30一40天,即幼苗3—4叶时定植。直播一般于4月上旬至5月上中旬播种,按1米宽做畦,每畦播两行,密度为50厘米见方,每穴播2—3粒种子。地膜覆盖栽培可早播4—6天。当苗长出两叶时进行间苗,每穴只留一株壮苗,4—5叶时定苗。

(2)田间管理:黄秋葵根系发达,吸收能力强。当株高40—50厘米时,应环株施1次肥,结合中耕培土。采收第一一二个果后每亩追尿素l0公斤。生长后期,为防止早衰,可进行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溶液,隔5—7天喷1次,连喷2—3次。 黄秋葵比较耐旱,苗期可少浇水,开花前适当中耕蹲苗,促进根系伸展。午旱时随时浇水,夏季注意保持畦面湿润,一般7—10天浇1次水。生长后期酌情浇水。雨季水多,温度高,易导致渍水烂根,要及时清沟沥水。 黄秋葵以主蔓结果为主,应及时摘除侧枝,减少养分损耗。开始采果后适当摘去基部老叶,以利通风,减少病害。雨季要注意培土,防止植株倒伏。

(3)病虫害防治:黄秋葵病虫害较少,偶尔有蚜虫、螟虫和地老虎危害。防治蚜虫和螟虫,可用2.5%敌杀死3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剂2500倍液喷治;防治地老虎,可在根际周围灌80%敌敌畏1500倍液,或90%敌百虫500倍液,毒杀幼虫。连阴雨季节,枝叶出现较多病斑,可在天转晴后,及时在植株基部附近撒施石灰,防止病害蔓延。

(4)采收:黄秋葵采收的产品是嫩果。采收过早,影响产量;过迟,纤维增多,肉质老化,降低品质,甚至失去食用价值,因此适时采收非常重要。一般花谢后7—8天,嫩果长到8一10厘米时采收,可获得最佳商品果。采收宜在傍晚进行,采收时在果柄处剪下,以免伤害枝干。采收期可从6月下旬持续到10月上旬。

秋葵什么时候种植最好,几月份收获

秋葵种植时间:

从4月上旬至8月下旬,均可以露地排开播种,当年都可以采收嫩果;采用大、小棚覆盖育苗,可以提早到3月上旬播种,提前采收嫩果。

北方采用平畦或高垄两种栽培形式,5月上中旬播种,到7月份才开始采收。

华北地区一般于4月中下旬至5月播种。北方寒冷地区常用日光温室、塑料大棚集中育苗,待早春晚霜过后,再定植于大田。

黄秋葵喜温暖,怕霜冻,整个生育期应安排在无霜期内,开花结果期应处于各地温暖湿润季节。

秋葵种植相关注意事项:

4月春播,种子大用穴播,覆土2厘米,播后7~10天发芽,发芽迅速整齐。种子有自播繁衍能力。幼苗株高10厘米时可进行间苗或移苗,6月,每穴留苗1株。生长期每半月施肥1次,并保持土壤湿润。花蕾形成时、蹭施1次磷、钾肥。花期注意设支撑物,以防风吹倒伏。

播种:直播,断霜后进行,每畦播2行,穴距45―50厘米,每穴播种2―3粒,出苗后一穴留一棵壮苗。为提高地温、提早出苗,早春播种可进行地膜覆盖或小拱棚覆盖。

秋葵收获时间:

当黄秋葵果荚变黄、变干,尖端出现开裂后就可以采收了。采摘一般在黄秋葵花开花并闭合后的1-2小时内采收。

秋葵采摘注意事项:

1.黄秋葵从播种到第一嫩果形成约需60天左右。黄秋葵商品性鲜果采摘标准以果长8~10厘米,果外表鲜绿色,果内种子未老化为度。

2.通常花谢后4天采收嫩果,品质最佳。每公顷产多在1500~3000千克左右。

3.黄秋葵花开只一天,每天下午4-6点采摘最合适,早则伤果,晚则蔫败。

秋葵是什么时候开始种植的?

秋葵喜温暖,喜阳,具有一定的耐寒性,一般在3月上、中旬在冬暖大棚内进行播种育苗,播种前需进行种子处理,用30-35℃温水浸种20-24小时,在28-30℃条件下催芽。

秋葵在4月进行春播,种子大用穴播,覆土2厘米,播后7-10天发芽,发芽迅速整齐。到6月是,每穴留秋葵苗1株。生长期每半月施肥1次,并保持土壤湿润。

秋葵适宜在土层深厚,土层疏松肥沃的地块上种植。育苗一般于3月底至4月中旬在阳畦或日光温室里播种。苗床土按菜园土、腐熟有机肥和细砂6:3:1的比例配制,以10厘米见方的密度点播。

秋葵采收主要嫩果,一般在花谢后7-8天,嫩果长到8-10厘米时采收,可获得最佳商品果。采收宜在傍晚进行,采收期可从6月下旬持续到10月上旬。

秋葵什么季节种植好?

秋葵的种植时间一般可以是春季或夏季。从4月上旬至8月下旬,均可以露地排开播种,当年都可以采收嫩果;采用大、小棚覆盖育苗,可以提早到3月上旬播种,提前采收嫩果。

4月春播,种子大用穴播,覆土2厘米,播后7~10天发芽,发芽迅速整齐。种子有自播繁衍能力。幼苗株高10厘米时可进行间苗或移苗,6月,每穴留苗1株。生长期每半月施肥1次,并保持土壤湿润。花蕾形成时、蹭施1次磷、钾肥。花期注意设支撑物,以防风吹倒伏。

秋葵适宜在土层深厚,土层疏松肥沃的地块上种植。整地同时施足基肥。一般每亩施土杂粪2000公斤,饼肥100公斤。育苗一般于3月底至4月中旬在阳畦或日光温室里播种。苗床土按菜园土、腐熟有机肥和细砂6:3:1的比例配制,以10厘米见方的密度点播。因黄秋葵种壳较坚硬,所以播前应先浸种24小时,后放在25~30℃下催芽,4~5天发芽,苗龄30~40天,即幼苗3~4叶时定植。直播一般于4月上旬至5月上中旬播种,株行距15*40厘米,每穴播2~3粒种子。地膜覆盖栽培可早播4~6天。当苗长出两叶时进行间苗,每穴只留一株壮苗,4~5叶时定苗。

【秋葵】学名:Abelmoschus esculentus (Linn.) Moench,中文学名咖啡黄奎,又名黄秋葵。原产于埃塞俄比亚南部,虽也多见于中国南方,但并非原产自中国。其可食用部分是果荚,分绿色和红色两种,口感脆嫩多汁,滑润不腻,香味独特,种子可榨油。并非以讹传讹的说是20世纪初才传入中国,早间南宋就有《秋葵图》可见其早就是我国物种。

怎样种植秋葵

种植步骤

①种植时间:从4月上旬至8月下旬,均可以露地排开播种,当年都可以采收嫩果;采用大、小棚覆盖育苗,可以提早到3月上旬播种,提前采收嫩果。

②整地施肥:秋葵对土壤适应性强,但为获得高产,须选择土壤肥沃、疏松、排灌方便、光照充足的田块种植,切忌与棉花等锦葵科作物连茬。播前或定植前将土壤耕翻,1.4米连沟作畦,畦宽1米,沟宽约40厘米,深25―30厘米。在畦中央开沟 施肥,每亩施腐熟厩肥2000―3000公斤,钙镁磷25―50公斤,氮磷钾15―20公斤,并与土壤充分拌匀,然后将畦面整平。

③播种:直播,断霜后进行,每畦播2行,穴距45―50厘米,每穴播种2―3粒,出苗后一穴留一棵壮苗。为提高地温、提早出苗,早春播种可进行地膜覆盖或小拱棚覆盖。

北方采用平畦或高垄两种栽培形式,5月上中旬播种,到7月份才开始采收。

挖穴施基肥

每畦挖穴2行,畦宽70厘米的定株行距50厘米*40厘米,每亩种2600窝;畦宽100厘米的定株行距60厘米*60厘米,每亩种1700窝。每穴施干农家肥200~300克、氮磷钾复合肥30克,并与穴内土壤拌均匀(肥料不能集中在播种穴内,以防烧苗)。

播种

播种前用20℃~25℃温水浸种12小时,然后擦干,于25 ℃ ~30℃条件下催芽48小时,待一半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在事先整好地畦内按行距80厘米、株距50厘米挖穴,先浇足底水,每穴播种2~3粒,覆土2~3厘米,每亩栽2000穴左右,用种量0.5千克左右。

一般在4月底至5月初播种。每穴呈三角形播种3粒,种子间相距5厘米,深度2厘来,播完后浇透水。播种后5~7天出苗,当小苗长至10厘米高时开始间苗,每穴保苗2株。

田间管理

第一片真叶展开时进行第一次间苗,去掉病残弱苗,当第2—3片真叶展开时定苗每穴留一株壮苗,定苗后应及时进行中耕划锄。以后应经常中耕除草,并进行培土,防止植株倒伏。秋葵为耐湿性植物,植株高大,需水较多,在出苗和定苗后应各浇1次水,开花坐果期要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特别是7~8月份高温天气正值采果盛期,需水量大。另外还应结合浇水每亩在定苗、结果和盛果期分3次施尿素15千克或人粪尿500~600千克,以促丰产。

秋葵植株根系发达,生长旺盛,需肥、需水量大,特别在开花期间,如果缺水、缺肥,会导致结果不良,降低产量。定苗后追肥1次,每穴盘状施氮、磷、钾复混肥2克,如明显缺肥,以后每隔10~15天施追肥1次,施肥量因植株大小而定,每穴5~10克。在干旱季节要增加灌溉,使土壤保持湿润。

打侧枝。如水肥较足,秋葵植株下部的腋芽容易长成侧枝,侧枝不仅结果不良,且易造成植株枝叶过多,影响主茎的正常结果。因此,一旦出现侧枝后,要及时将侧枝切除,幼嫩侧枝可以炒。

如何种植秋葵

1.苗床土按菜园土、腐熟有机肥和细砂6:3:1的比例配制,以10厘米见方的密度点播。

2.黄秋葵种壳较坚硬,所以播前应先浸种24小时,后放在25—30℃下催芽,4—5天发芽,苗龄30一40天,即幼苗3—4叶时定植。

3.直播一般于4月上旬至5月上中旬播种,株行距15*40厘米,每穴播2—3粒种子。地膜覆盖栽培可早播4—6天。当苗长出两叶时进行间苗,每穴只留一株壮苗,4—5叶时定苗。

4.当株高40—50厘米时,应环株施1次肥,结合中耕培土。采收第一一二个果后每亩追尿素l0公斤。生长后期,为防止早衰,可进行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溶液,隔5—7天喷1次,连喷2—3次。

5.黄秋葵比较耐旱,苗期可少浇水,开花前适当中耕蹲苗,促进根系伸展。午旱时随时浇水,夏季注意保持畦面湿润,一般7—10天浇1次水。生长后期酌情浇水。雨季水多,温度高,易导致渍水烂根,要及时清沟沥水。

6.黄秋葵以主蔓结果为主,应及时摘除侧枝,减少养分损耗。开始采果后适当摘去基部老叶,以利通风,减少病害。

大棚能种植秋葵吗

大棚可以种植秋葵,采用保温性能较好的日光温室进行,外盖1层草苫,内部距棚膜30厘米用地膜挂"天幕",地面铺地膜,后墙张挂反光幕,以增强室内光照。在冬季最冷的月份,温室内一般夜温应维持12摄氏度到15摄氏度,白天气温应达25摄氏度到30摄氏度,日平均温度13摄氏度到20摄氏度。遇灾害性天气,需进行临时加温,以保证温室最低气温不低于8摄氏度,满足黄秋葵生长发育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