鲶是以动物性饲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如螺、蚬、蚌、蜗牛等贝类以及蝇蛆、蚕蛹、蚯蚓及动物尸体及下脚料等。贝类应将壳打碎后投喂,韧性大的需打碎或绞成肉浆做成食团以提高利用率。粉状饲料(鱼粉、骨粉、虾壳粉、玉米粉、米糠、麦麸等)最好与肉掺在一起混合投喂。有条件的配制成粗蛋白含量30%以上的颗粒饲料投喂,这样既可提高饲料利用率又可加速鱼的生长。

鲶鱼喜欢吃什么饵料

鲶鱼喜欢吃蚯蚓、大青虫、小鱼、小虾、螺贝等外,水蛭(俗称蚂蝗)。

鲶鱼在自然条件下觅食是靠器官感知,换句话说是感觉身边是否有动静(它的猎物表现出的各种信息,比如水流变化)。所以,不论是用鱼、虾或昆虫作饵,骗取鲶鱼尽快上钩,一定需要用活饵。

扩展资料:

鲶鱼钓法

鲶鱼吃钩时看样子又凶又痴,实际上鲶鱼是敏感性强且刁钻的一种鱼类,它的一切动作都很灵活,如果一个沟塘里用鱼网捞过,最少要过3~5天才敢吃钩。如果发现有网捕捞过沟塘,就不要在里面下钩了。

鲶鱼咬钩时很灵活,一定要掌握时机,即是要等鲶鱼咬住钩回头跑时及时甩钩,甩钩时要掌握三要:第一要狠,第二要用力,第三速度要快。

选用钓竿也是主要的,切记不能选用过硬的竹子做钓竿。因为鲶鱼咬钩时咬住就回头跑,如果钓竿过硬没有韧劲又加上鲶鱼敏感性强,随时可吐钩,得不到收获,如果选用过软的竹子做钓竿也不行,因为鲶鱼钩尖不是特尖快,就钩不进嘴壳,也容易脱钩。

活着的蚯蚓是钓鲶鱼最好的鱼饵。

鲶鱼生活习性

鲶鱼主要生活在江河、湖泊、水库、坑塘的中下层,多在沿岸地带活动,白天多隐于草丛、石块下或深水底,夜晚觅食活动频繁。秋后居于深水或污泥中越冬,摄食程度亦减弱。

肉食性鱼类,捕食对象多为小型鱼类,如餐条、鲫鱼、鰕虎鱼、麦穗鱼、鲤鱼、泥鳅等,也吃虾类和水生昆虫。以吞食为主,牙齿的作用主要是防止食物逃脱。

属夜行性动物,白天静静地藏在河底的坑里或树根下。食量大,如多瑙河鲇的大型种类会袭击小型的水鸟或老鼠,底层凶猛性鱼类。怕光,喜欢生活在 江河近岸的石隙、深坑、树根底部的土洞或石洞里,以及流速缓慢的水域。

在水库、池塘、湖泊、水堰的静水中,多伏于阴暗的底层或成片的水浮莲、水花生、水葫芦下面。

春天开始活动,觅食。入冬后不食,潜伏在深水区或洞穴里过冬,如果没有什么东西去侵动,一般不游动。

鲶鱼眼小,视力弱,昼伏夜出,全凭嗅觉和两对触须猎食,很贪食,天气越热,食量越大,阴天和夜间活动频繁。

鲶鱼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超强,其寿命可达70余年。

性成熟早,一般一龄即成熟。产卵期长江一带为4~6月,越往南越早,越往北越晚。产卵时成群追逐,和达尔文蛙相似,雄性鲶鱼也是把雌鲶鱼产的卵含在嘴 里,以此孵出小鲶鱼。不同的是,雄鲶鱼在这段时期不能进食。幼鱼以浮游动物、软体动物为食,其中水生昆虫的幼虫和虾类是它的美味佳肴。

贪食,500克左右的幼鱼便大量吞食鲫鱼、鲤鱼等。适宜生活在水温20~25℃水域。普遍的体上没有鳞,身体表面多黏液,有扁平的头和大口,上下颌共有四根胡须,上长下短,利用此须能辨别出味道。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鲶鱼

鲶鱼养殖吃什么饲料

鲶鱼养殖吃动物性饲料,幼苗期可以提供煮熟的猪血、蚕蛹、水蚯蚓等饲料,成年后要喂食鸡肠、鱼虾、泥鳅、面包虫等饲料,而且每天要饲喂两次,单次喂食量为体重的百分之八,注意水下投喂时,要定期清理食物残渣,以免污染水质。

鲶鱼养殖吃哪些饲料

养殖鲶鱼主要提供动物性饲料,而且鲶鱼生长的不同阶段,饲料的选择不同,幼苗期时,可以为鲶鱼提供水蚯蚓、猪血、鱼粉、蚕蛹等饲料,而且猪血要煮熟后使用,而成年后可以为鲶鱼提供动物内脏、鱼虾、泥鳅等饲料。

鲶鱼如何投喂饲料

给鲶鱼投喂饲料,一般每天投喂两次,分别在早上和傍晚,而且单次的投喂量为鲶鱼总体重的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八,最好让鲶鱼在3-4小时内进食完,并且要每隔半月调整一次投喂量,避免鲶鱼出现饥饱不均的现象。

鲶鱼饲喂的注意事项

饲喂鲶鱼的过程中,可以采取水下投喂的方法,但投喂6小时后,要及时清除池塘中的食物残渣,避免污染水质,而且投喂的过程中,最好选择颗粒性饲料,不能提供难以消化的食物,以免鲶鱼患上肠胃疾病。

鲶鱼吃什么饲料

饲养鲶鱼时应合理投喂不同的饲料:

1.在鱼苗培育初期,应以动物性饲料为主,进行强化培育。动物性饲料包括如螺、蚬、蚌、蜗牛等贝类以及蝇蛆、蚕蛹、蚯蚓及动物尸体及下脚料等。贝类应将壳打碎后投喂,韧性大的需打碎或绞成肉浆做成食团以提高利用率。粉状饲料(鱼粉、骨粉、虾壳粉、玉米粉、米糠、麦麸等)最好与肉掺在一起混合投喂。有条件的可按照革胡子鲶的营养需要,配制成粗蛋白含量30%以上的颗粒饲料投喂,这样既可提高饲料利用率又可加速鱼的生长。

2.随着鱼体生长,逐步转投一些植物性饲料,做到动植物饲料相结合。可以适当施有机肥培育浮游动物,可以满足革胡子鲶的摄食需要,降低饲料系数。

鲶鱼吃什么

野生的鲶鱼主要捕食的是体型比较小的鱼类,如餐条、鲫鱼、鰕虎鱼、麦穗鱼、鲤鱼、泥鳅等。饲养鲶鱼一般吃动物性饵料,如鸡肠子、猪肺子、小杂鱼等。鲶鱼以吞食为主,牙齿的作用主要是防止食物逃脱。鲶鱼同鲇鱼,又叫土鲇,是鲇科中分布最广的鱼类。鲶鱼多为野生,但其对水质要求不高,可人工养殖。

鲶鱼嘴上共4根胡须,上长下短,体无鳞,多黏液。鲶鱼背鳍很小,无硬刺有4~6根鳍条,无脂鳍,臀鳍很长,后端连于尾鳍。鲶鱼主要生活在江河、湖泊、水库、坑塘的中下层,多在沿岸地带活动,白天多隐于草丛、石块下或深水底,夜晚觅食。秋后鲶鱼居于深水或污泥中越冬,摄食程度亦减弱。

由于喂养鲶鱼大都需要投喂动物性饲料,因此易引起水质变坏。虽然本地鲶鱼耐缺氧,在污水中仍能存活,但其生长速度显著减慢,严重时停止生长。所以,应尽量保持水质清新,每周换水1~2次,每次换掉池水的1/4~1/2,如能保持长期微流水效果会更好。

鲶鱼营养丰富,据测定,鲶鱼食用部分的每100克中,含有蛋白质14.4克,脂肪2.1克,水分64.1克,另外还含有糖类,钙、磷、铁等营养成分。鲶鱼的蛋白质中含有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是一种完全蛋白质,很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鲶鱼的脂肪含量低,含有多种微量元素,所以它是一种良好的滋补食品。鱼肉嫩、易消化,骨刺少,特别适合年老体弱者和幼儿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