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月潭3000万年前受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影响,从海中升起来,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不仅形成台湾山脉,还造成断层陷落地带,日月潭是在玉山和阿里山间的断裂盆地中,由浊水溪支流注入盆地积水而成湖;

2、日月潭四周,点缀着许多亭台楼阁和寺庙古塔,山腰的玄奘寺内存放着唐僧玄奘的部分遗骨,当地气候四季宜人,冬季平均气温在15℃以上,夏季7月份只有22℃左右,是避暑胜地。

日月潭是如何形成的呢

日月潭由玉山和阿里山漳的断裂盆地积水而成。环潭周长35公里,平均水深30米,水域面积达900多公顷,比杭州西湖大1\3左右。日月潭中有一小岛,远望好像浮在水面上的一颗珠子,名“珠子屿”。

抗战胜利后,为庆祝台湾光复,把它改名为“光华岛”。岛的东北面湖水形圆如日,称日潭,西南面湖水形觚如月,称月潭,统称日月潭。

扩展资料

日月潭的主要特色:

日月潭是台湾地区最著名的风景区。它位于西部的南投县,是台湾地区第二大湖泊、最大的天然湖泊,卧伏在玉山和阿里山之间的山头上。湖岸周长35千米,面积7.7㎞²,水深二三十米。水面比著名湖泊——杭州西湖略大,水深却超过西湖10多倍。日月潭本来是两个单独的湖泊,后来因为发电需要,在下游筑坝,水位上升,两湖就连为一体了。

日月潭四周,点缀着许多亭台楼阁和寺庙古塔。山腰的玄奘寺内存放着唐僧玄奘的部分遗骨。当地气候四季宜人,冬季平均气温在15℃以上,夏季7月份只有22℃左右,是避暑胜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日月潭

日月潭的形成过程?

日月潭位于台湾中部,面积7.7平方公里,最深的地方有27米,台湾岛原始大海,3000万年前受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影响,从海中升起来,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不仅形成台湾山脉,还造成断层陷落地带,日月潭是在玉山和阿里山间的断裂盆地中,由浊水溪支流注入盆地积水而成湖

台湾日月潭的详细资料?

全潭面积一百多平方公里,湖面周围33公里,北半部形如日轮,南半部形如月钩,故而得名。日月潭的水源来自浊水溪上游,而浊水溪发源于合欢山,故日月潭的源头为合欢山。日月潭最美之处,即是层层山峦环抱,绿水叠着青山、挟着翠峦。这样的景致,与水库形成原因有关。

与其它水库湖泊不同的是,日月潭是在漥地中注入大量水而形成的,而不是堵水成潭。整个水域被山峦环绕着,一层叠出一层的景,远眺近观,处处是景,再加上地处760公尺的中海拔,时时有宛如泼墨山水画的氤氲之气,从清晨到日落,光线流转,也为日月潭带来万千气象。

扩展资料

历史传说

其一,相传日月潭之发现归功于一只神鹿,300年前当地有40个山胞集体出猎,一只体型巨大的白鹿窜向西北,于是尾随追踪。他们追了三天三夜,白鹿在高山富林中失去踪影。山胞们又在山中搜了三天三夜。

第四天,他们越过山林,只见千峰万岭、翠绿森林的重重围拥之中,一派澄碧湖水正在晴日下静静地闪耀着宝蓝色的光芒,就像纯洁的婴儿甜蜜地偎依在母亲怀中酣睡。山胞们又发现,碧水中有个树林茂密的圆形小岛,把大湖分为两半,一半圆如太阳,其水赤色;一半曲如新月,其水澄碧。

于是他们把大湖称为 “日月潭”,那小岛叫做“珠仔岛”。他们发现这里水足土沃,森林茂密,宜耕宜狩,于是决定全社迁居此地,带头的部落首领就是今日邵族酋长“毛王爷”毛信学的祖先。 环潭一带地方古称水沙连,分属南投县鱼池乡,是高山族邵族人的聚居地。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日月潭

请问谁知道 日月潭 传说的来由

分类: 文化/艺术
解析:

日月潭的传说(一)

日月潭的传说也是非常丰富的,台湾的很多传说都有连续性,下面说到的日月潭的传说就与前面讲到的阿里山的传说有联系。

日月潭最早叫水社湖。相传二百多年前,在阿里山中被阿巴里射伤的一对恶龙向北逃窜,来到水社村上空时,看到下面一潭清澈的碧水,就像抓住了救命的稻草,双双扎进湖中养起伤来。于是,人们就把水社村又叫龙湖。

一天傍晚,太阳正从湖边经过。龙公一见红彤彤的太阳像个大绣球,伸出爪子就把太阳抓进了湖中。过了几个时辰,月亮又从湖边经过,龙母也伸出爪子把月亮抓进了湖中。从此, 天地漆黑一团,再也分不清白天和黑夜。猎户们打不到猎物了,农夫们种不了庄稼了,渔民们捕不到鱼虾了。阿巴里听说恶龙又在作恶,发誓一定要征服它们。他在玛祖婆的指点下,点燃火把。背上弯铁弓,插上金头箭,向水社村出发了。不知走了多少天,阿巴里来到了一条清水溪边,又宽又深的溪水挡住了他的去路,正当他望着茫茫的溪水发愁的时候,突然对面出现一团明亮的火光,火光处划来一只小渔舟,一个俏丽的姑娘站在船头正向他点头微笑。姑娘叫水社妹,是奉玛祖婆的命令来接他的。于是,阿巴里跳上小船过了小溪。当他俩来到龙湖时,眼前突然出现了两个亮晶晶的东西,在湖水中忽上忽下地滚动着,这正是太阳和月亮,被两条恶龙含在口里一吞一吐地玩弄着。阿巴里从背上摘下弯铁弓,搭上金头箭,向着北边的水面上瞄了一会儿,又向南边的水面上瞄了一会儿,却不敢放箭。水社姑娘早已猜到了阿巴里的心思,知道他是怕射到恶龙以后,恶龙一疼会把太阳和月亮咬坏了。于是她急忙从怀中掏出两个亲手绣的绣球,一个扔向潭南,一个扔向潭北。两条恶龙一见那五颜六色的彩球,赶忙吐出了太阳和月亮,紧紧咬住了彩球不放。说时迟那时快,水社姑娘对着两条恶龙的眼睛,撤出了两把绣花针。恶龙被绣花针刺疼了眼,在水中直打滚。此时阿巴里拉响弓弦,两支金头箭一前一后直向两条恶龙的头上射去。两条恶龙大吼一声,驾着云雾逃到附近的一条清水溪里。这条台湾最长的清水溪,经过恶龙的翻腾,便成了浊水溪。
阿里巴和水社姑娘连忙跑到潭边,捧起红彤彤的太阳和亮晶晶的月亮,使劲往天上抛。可是,抛来抛去总是往下掉。正在这时,玛祖婆驾着祥云飞来,告诉他俩玉山顶上有两棵棕桐树,能把太阳、月亮顶上去。阿巴里和水社妹又历尽千辛万苦,从玉山顶搬来了两棵棕桐树,终于在阴历八月十五那一天,把太阳和月亮顶上了天。阿巴里和水社妹,为了防备恶九再回潭里兴妖作祟,就双双手抱大棕桐树,守候在潭两旁。天长日久,阿巴里和水社妹变成了两座大山。阿巴里变的山又高又尖,直刺云天,人们称之为大尖山。水社妹变的山弯腰俯首,深情地凝视着碧潭,人们称之为水社山。后来,人们发现龙湖北半边形状像日轮,南半边形状似上弦的新月,于是,就把龙湖改名为日月潭。

日月潭的传说(二)

古时候,大青溪边住着一对青年夫妇,男的叫大尖哥,女的叫水社妹。他们靠捕鱼为生。他们非常勤劳,织网捕鱼,做浮筒钓鱼,钻进深潭里的石岩底下摸鱼。日子过得很舒心。

有一天,太阳像往常一样在天空中照耀着,他们钻进溪水中捕鱼。忽然,轰隆一声,大地震动了,河水也震动了,在水底下看不见东西了。他们急忙浮上水面,啊!太阳不见了,天地一片漆黑。

到了晚上,月亮出来了,夫妻俩趁着月光,在大门口补鱼网。忽然又听到轰隆一声,地面上的石头和房子都跳动起来。月亮一瞬间就不见了。天地一片漆黑。从这天起,天上没有了太阳,也没有了月亮,天地间黑茫茫一片,分不清白天和黑夜。

不久,田里的禾苗变得黄白黄白的,长不起来了。山上的树木也低垂着黄白黄白的叶子,萎萎缩缩。花不开了,鸟也不叫了。虫子都在哭泣,家家户户在唉声叹气。大尖哥坐在溪边瓮声瓮气地对水社妹说:“这种日子怎么过呀?”水社妹顺手抓了一块石头抑下溪水里说:“不光我们俩口子难过,所有人的日子都难过啊!”大尖哥说:“太阳月亮一定落到地上来了,我想去寻找它们,要回我们的光亮。”水社妹说:“好啊,让我们俩一起去吧!” 小夫妻俩拿起大火把就往大山深处走去。

在路上他们看见一个妇女弓着背设精打采地在锄甘蔗地,地边烧起一堆柴火。水社妹间问:“请问,你为什么这样没精神呢?”这位妇女叹了一口气说:“没有太阳,没有月亮,种了地也是白种,什么也长不出来呀!”大尖哥说:“你在这里好好锄地,我们去把月亮找回来!”

他们又往前走看到了一个小伙子点着火把在放牛,懒懒地躺在地上不起身,还唉声叹气的。 大尖哥说:“请问,你为什么叹气呀?”小伙子看了看天说:“这还用问吗?太阳没有了,月亮没有了,牛没草吃,人也没法活了。” 水杜妹说:“你好好看牛吧,我们一定把太阳和月亮找回来。”

他们继续往前走、走过了一座座山,一条条河,走过了一丛丛的深树密林。可是就是看不到太阳、月亮的影子。火把熄了,又点上,点上又熄了。终于有一天,他们走到一座大山上,望见远远的地方亮一阵黑一阵,黑一阵又亮一阵。小夫妻看到了希望,他们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太阳和月亮一定在那里了。”他们拿着火把连跳带跑地朝着光亮的地方走去。

在路上,他们看见一个老爹坐在草屋门口抱头唉声叹气。小夫妻走到老爹身旁,和他谈了起来。

老爹爹说:‘前面不远,有个深深的大潭。潭里有两年恶龙,一条公龙,一条母龙。一天,太阳走过天空,公龙飞跃起来,一口吞食下肚。晚上,月亮走过天空,母龙也飞跃起来,一口吞食下肚。这一对恶龙,在潭里游来游去,把太阳和月亮一吐一吞,一碰一击地,像玩大珠球一样。你们看,潭里面不是一亮一黑吗?那就是它们只图自己好玩,却没想到千千万万的人没有太阳和月亮,日子过不下去呀!”大尖哥说:“老爹爹,我们打起火把,爬山过水,就是专门来夺回我们的太阳和月亮,让千千万万的人过好日子的。”老爹爹说:“恶龙凶猛得很,太阳和月亮都能吞下,你们一对小夫妻能行吗?”水社妹说:“相信我们,一定行的!您放心吧。”说完,小夫妻打起火把又朝前走去。

走到大潭边了,看见两条大大的恶龙正在潭里吞吐太阳和月亮,碰得咚咚响。大尖哥和水社妹伏在潭边大石头上,观察两条恶龙的动静,并轻轻地商量着怎样杀死恶龙,怎样夺回太阳和月亮。恶龙的嘴巴大大的,只要舌头轻轻一伸,就可把他俩卷进嘴里。从力量上看,他们决不是恶龙的对手,怎么办呢?这时,大石岩下面冒出烟来。他们低头下望,大石岩下有个深深的岩洞,烟是从岩洞中飘出来的。大尖哥说:“这岩洞一定通到潭底恶龙住的地方,我们钻进去看看。” 洞里黑黑的,伸手不见五指,并且有霉湿的泥土气味。他们走了很久很久,越往里走,洞越宽大。忽然,发现前面有火光,再走进去一看,啊!原来是一间厨房,一个白发婆婆在灶边煮饭呢。他们看到老婆婆慈眉善目,绝不会是坏人。大尖哥走过去问道:“老婆婆你好,你在这里煮饭呢?”老婆婆这才发现有两个年青人站在她的面前,她急忙放下锅铲,过去抓住他们的手说:“啊!孩子,我许久没有见到人了!你们叫什么名字?” 大尖哥说:“我们是在溪边捉鱼的一对夫妻。她叫水社,我叫大尖。老婆婆,你为什么在这里呀?”老婆婆摸了摸满头的白发,流下了眼泪,她说:“我年轻的时候,住在山腰上,一家人过着快快乐乐的日子。有一天,我正在后山上锄甘蔗地,忽然一阵狂风吹来,只见两条粗大的恶龙在半空中用尾巴向地上一卷,就把我卷到这个深深的山洞里。从此以后,我每天要替恶龙煮饭吃,日子一天天过去了,不晓得过了多少年,只知道自己头发全变白了,圆润润的脸庞变成了一张皱睑。”老婆婆讲到这里,忽然想起了什么,说:“孩子!你们快出去吧!恶龙在潭里玩腻了,就会回洞里吃饭的,它们见到你们必然要一口吞下去。快走吧!” 大尖哥说:“恶龙吞食了太阳和月亮,地上的人们很难生活,我们特地来杀死恶龙,夺回我们的太阳和月亮。”老婆婆说:“孩子,这是好事,可是你们两个人怎能杀死恶龙呢?”水社妹说:“您好好想想,一定有办法!” 老婆婆想了想说:“我年轻时就被恶龙抓到这里为它们煮饭吃了。有一次,我曾听到过公龙和母龙在吃饭时候的谈话。母龙骄傲地说:我们是天不怕地不怕的龙啊!公龙说:我们就怕阿里山底的金斧头和金剪刀。若是有人把金斧头和金剪丢下潭里,金斧头会自动地劈开我们的脑壳,金剪刀会自动剪断我们的喉咙。那我们就完蛋了。母龙慌了起来,说:我们赶快去把它们毁掉吧!公龙说:不要紧,它们埋在深深的山底,没有人晓得。就是晓得了也没本事挖得出来呀!孩子,你们要想杀死恶龙,夺回太阳和月亮,只有到阿里山脚挖出金斧头和金剪刀才行。”

大尖哥说:“老婆婆,我们一定能挖出金斧头和金剪刀。等我们杀死恶龙,再来接你。” 老婆婆给他们一把大锅铲,一把大火叉说:‘这是龙的东西,你们拿去挖山吧,大概会比锄头好用。”他们到了阿里山脚。大尖哥用火杈凿地,水社殊用锅铲挖土。不晓得过了多少日子,在山脚底下挖出了一个深深的大洞。忽然洞里轰隆一声放出了红光,金斧头和金剪刀出现了,小夫妻好欢喜啊!

他们紧跑慢跑,一直朝恶龙住的大潭跑去。恰好公龙母龙又在潭里游来游去,把太阳和月亮吐出吞进、一碰一击的。大尖哥站在潭边大岩石上把金斧头丢下潭去。只听见“空隆。空隆”的声音,两条恶龙在潭底翻翻滚滚,浪花掀起几丈高。忽然,两条龙满头是血地伸了出来,要向天空飞去。水社妹急忙把金剪刀丢下潭去。只听见“咔嚓、咔嚓”的声音,恶龙的头沉下潭里去。一会儿,潭水平静了,一对恶龙直挺挺地躺在潭底,颈上冒着鲜血,把潭水也染红了。

太阳和月亮圆滚滚地从恶龙的口里滚了出来,在潭里一浮一沉的,好光亮啊!大尖哥、水社妹还有老婆婆站在潭边大岩石上拍手大笑。大尖哥看着浮在水面上的太阳和月亮说:“恶龙是杀死了,可是太阳和月亮还是沉在潭里也没有用呀。怎么使它们挂到天上去呢?”老婆婆想了一想说:“我听老前辈说,人吃了龙的眼珠,就会变得又高又大。你们取来吃了,把太阳月亮抛上天去吧。”大尖哥摘下公龙的两颗眼珠,一口吞下肚。水社妹摘下母龙的两颗眼珠,也一口吞下肚。忽然,他们变成又高又大的人,站在深潭里像两座高山。他们捧起太阳往天上抛。太阳在半空中飘了一会儿,又落下潭里。抛了三次,落了三次。老婆婆站在潭边大声喊:“孩子,潭边有两棵高大的棕桐树,拔来托太阳上天好啦!”两夫妻伸手到潭边,各人拔了一棵几十丈高的棕桐树。夫妻俩抬起太阳用劲抛上天空,他们急忙用棕桐树向上托着,一冲一冲的。这样,整整冲了三天,把太阳冲上天空去了。

太阳红彤彤的,像以前一样,在天空行走。地上的花草树木都活了,人们也笑了。他们又抬起月亮用劲抛向天空。他们还是用棕桐树向上托着,一冲一冲的,整整冲了一天。当太阳走往西边的时候,月亮上了天空。

晚上月亮明晃晃的,照旧在天上行走。地上的人们在月光下欢快地拍手,唱歌,跳舞。

大尖哥和水社妹却爬上大潭边守着恶龙,不让它们活转过来;守着太阳和月亮,让人们过着平安祥和的日子。

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后来人们把这个潭就叫了日月潭,把日月潭两边的大山叫大尖山和水社山。们非常想念为民除害的大尖哥和水社姐。为了纪念他们,每年秋天,人们便穿起美丽的衣服,拿起竹竿和彩球来到日月潭边。他们学着大尖哥和水社妹的样子,把球抛向天空,然后用竹竿向上冲击,不让球落地。后来,这种玩法被叫做“托球舞”。

日月潭的传说(三)

古时候,日月潭没有潭水,是一片旱地。那时候,太阳和月亮是姐妹俩,住在天上的日月宫里。天神让她们在一天的时间里分开在天上走,用她们身上的光亮照亮人间大地,为人们造福。太阳是姐姐,长得大,照在地上的光亮多,看到人间的景物也非常清楚。连花草树木的颜色也看得清清楚楚,每天都很开心;而月亮是妹妹,长得小,照在地上的光亮少,看到人间景物也就非常模糊,连花草树木的颜色也看不出来,苦闷极了。所以,月亮经常偷偷摸摸地背着天神和太阳一起出来在天上行走,借着太阳身上的光亮观赏人间的景色,也开心极了。

有一天,月亮又偷偷跟着太阳在天上走,不料被天神发现了。天神责怪她们违犯了天现,一怒之下,搬起一座大山,向太阳、月亮砸去,大山落在地上,把太阳、月亮压在山底下。人间没有了太阳和月亮的光亮,人们可怎么活呀!

在台湾岛北部的一个山寨里,住着一对十分恩爱的年轻夫妻,男的叫水银,女的叫社兰。他们发现没有了太阳和月亮,心里非常着急,眼看着村寨冻死饿死了那么多人,他们决心要找回太阳和月亮。但是他们的家中还有一个卧病在床的老妈妈。为了找回太阳和月亮,水银决定拿着火铲去挖太阳和月亮,留社兰在家里照顾老妈妈。

水银走后,社兰在家精心照顾老妈妈,把家里所有能吃的东西都给老妈妈吃。可是后来,老妈妈再也受不住冻俄,还是死去了。社兰伤心地把老妈妈安葬后,她也赶到山下要和丈夫一起挖太阳月亮。可是,当她来到山上一看,山顶上挖了一个很大很大的大泥坑,水银已经累死在大泥坑里了。社兰伤心不已,她跳进大泥坑里,把水银的尸首紧紧抱在怀里放声大哭起来,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滴在大土坑里。不知哭了多长时间,渐渐地大土坑里滴满了她的泪水,形成一湾碧潭。社兰再也哭不出来了,她和水银的尸体紧紧抱在一起,静静地躺着。潭水慢慢地把这座山山肚里的岩石和泥土渗透了,有些松软了。太阳和月亮呆在山底下正透不过气来,它们用力供了一下,松软的岩石和泥土松动了。太阳的力气大,先从水银和杜兰的尸首的东北面钻了出来,升到空中,在潭里留下一个圆圆的窟窿;月亮力气小,等太阳在天上从东边走到西边,天黑下来时,才好不容易从水银和社兰的尸首的西南面钻出来,升到空中,在潭里留下了一个月芽状的窟窿。从此以后,太阳和月亮再也不敢一起在天上行走了。人间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人们又过上了丰衣足食的日子。

为了纪念水银和社兰,人们就把这湾潭水叫成水社湖,把他们变成的那座岛叫做水社岛,而这座山附近的村落就叫做水社村。这座山上的潭水慢慢渗进太阳和月亮留下的那两个不同形状的窟窿里,形成两湾不同形状潭水,这就是日月潭了。

日月潭简介

日月潭简介
[
收藏
关闭
]
所属地区:
台湾
南投县
景区介绍:


日月潭位于南投县鱼池乡,全潭面积一百多平方公里,湖面周围三十三公里,以拉鲁岛(光华岛)为界,北半部形如日轮,南半部形如月钩,故而得名。


日月潭几乎是台湾风景的代名词,四周群山环抱,林木葱笼,潭水晶莹剔透,上下天光,湖中有小岛浮现,形成“青山拥碧水,明潭抱绿珠”的美丽景观,其海拔760米的高度,造就日月潭宛如图画山水的氤氲水气及层次分明的山景变化,乘船游湖、亲近潭水,才能完全体会日月潭之晨昏美景。


日月潭发源于合欢山,最早日月潭只是个小湖泊,日本人占据时代,为了发电所需,日人从浊水溪最靠近日月潭的武界处,拦砂截取浊水溪流水,修筑了一条15公里长的地下水道,穿过水社大山进到日月潭,淹没众多小山丘,形成今天的日月潭。由于日月潭是利用洼地注水而成,山峦环绕,水道蜿蜓纷岐,景观甚佳。日月潭的水,主要用于发电,一年发电量达50亿度,占台湾水力发电的56%,发电效益达125亿元。由于它是台湾岛内少见的活水库,水库的水每日透过台电抽蓄发电循环使用,宛如活水,水质透明,藻类植物不易滋生,而曲腰鱼、奇力鱼、潭虾等鱼虾繁殖非常快。
日月潭环湖一周,约33公里,过去仅有日潭公路,一九九五年九月间,月潭公路完工后,使日月潭环湖公路也随之建成,游客可开车或骑摩托车,沿湖游览各个景点。环湖公路共设有两处收费站:一在日潭,中信大饭店附近;一在月潭潭头,即日月潭的最南端点。以日潭收费站为起点,顺时针方向游览日月潭环湖上各景点,依次是文武庙、孔雀园、日月村(德化社)、玄奘寺、慈恩塔、玄光寺。
传说:相传很久以前,在这个大潭里有两条恶龙,揽下了太阳和月亮,把它们当作珠球在潭里玩耍取乐。从此,天地漆黑一团,人们无法生活了。后来,有一位名叫大尖哥的高山族青年,在划船姑娘水社妹的帮助下,来到湖里。一个用金箭重创恶龙的头部,一个用绣花针刺伤恶龙的眼睛,夺回了太阳和月亮。可是,不管他们怎样用力往天上抛,太阳和月亮就是升不起来。后来,他们俩从玉山上拔来两棵棕榈树,终于把太阳和月亮顶上了天。而大尖哥和水社妹变成了两座山,守护在大潭旁边,这就是大尖山和水社山。之后,人们发现,潭中小岛把大湖分成两半,一半状似日轮,一半形如月钩,于是就把此潭命名为“日月潭”。

日月潭怎么来的

日月潭
宝岛明珠——日月潭
关于日月潭的名字,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哩.话说很久以前,这个大潭里住着两条恶龙,有一天太阳走过天空,公龙飞跃起来,一口将太阳吞食下肚.晚上月亮走过天空,母龙也飞跃起来,一口将月亮吞下.这对恶龙在潭里游来游去,把太阳和月亮一吐一吞,一碰一击的,像玩大珠球.他们只图自己好玩,却没想到人世间没有了太阳和月亮,分不清白天和黑夜,树木枯萎了,鸟儿不叫了,稻田里快成熟的稻穗也干瘪了,家家户户的粮食吃光了,牛羊快饿死了,日子过不下去了……
这时,当地一对青年男女,聪明勇敢的大尖哥和水花姐,决心为人世间找回太阳和月亮.可是怎样才能杀死恶龙呢?大尖哥和水花姐悄悄地钻进恶龙居住的岩洞里,从恶龙的谈话中偷听到他们最怕埋在阿里山底下的金斧头和金剪刀.
大尖哥和水花姐历尽艰险,顶风冒雨,跋山涉水,终于来到阿里山下,从山底下挖出了金斧头和金剪刀.然后他们又回到大潭边,恰好两条恶龙正在潭里玩耍太阳和月亮,大尖哥跳下潭去,挥起金斧头,把恶龙砍得满头是血,遍体鳞伤,水花姐看准时机,用金剪刀剪断了恶龙的头.
两条恶龙死了,可是太阳和月亮还是沉在潭里.大尖哥摘下公龙的两颗眼珠,一口吞下肚;水花姐摘下母龙的眼珠,也一口吞下肚.他们变成了巨人,站在潭里像两座高山,大尖哥用劲把太阳抛起来,水花姐就拔起潭边的棕榈树向上托着太阳,把太阳顶上天空.接着水花姐用劲把月亮抛上了天空,大尖哥也用棕榈树把月亮顶上天空.
太阳和月亮又高挂在天上,光耀大地,万物复苏.草木活了,树上的鸟儿又歌唱了,田野里稻谷又结穗了,人们欢呼雀跃.而大尖哥和水花姐从此变成了两座雄伟的大山,永远矗立在潭边.
后来,人们就把这个大潭叫做日月潭,把这两座大山叫做大尖山和水花山.直到现在,每年秋天仍然可以看到人们穿着美丽的服装,拿起竹竿和彩球来到日月潭边玩托球舞,学着大尖哥和水花姐的样子,把彩球抛向天空,然后用竹竿顶着不让它落下来,以此来纪念大尖哥和水花姐这对青年英雄.
日月潭是台湾岛最著名的风景区.它位于西部的南投县,是台湾省最大的天然湖泊,卧伏在玉山和阿里山之间的山头上.湖岸周长35千米,面积7.7平方千米,水深二三十米.水面比中国另一个著名湖泊——杭州西湖略大,水深却超过西湖10多倍.
日月潭本来是两个单独的湖泊,后来因为发电需要,在下游筑坝,水位上升,两湖就连为一体了.潭中有一个小岛,远看好像浮在水面上的一颗珠子,故名珠仔岛,现在叫光华岛.以此岛为界,北半湖形如日轮,南半状似上弦之月,因名日月潭.旧台湾八景之一的「双潭秋月」就是由此而来.
日月潭四周青山环抱,山峦层叠,水映着山,湖面宛似一个巨大的碧玉盘.远远望去,潭中的美丽小岛——珠仔岛,却像玉盘托着的一颗珠子.珠仔岛把湖面分为南北两半:东北面的形状好像圆日,故叫日潭;西南边的如同一弯新月,故称月潭.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庆祝台湾光复,珠仔岛已改名为光复岛.
日月潭美景如画,春夏秋冬,晨昏晴雨,景色变幻无穷.尤其是秋天夜晚,湖面轻笼着薄雾,明月倒映湖中,景色更为佳丽动人.每年中秋圆月当空时,高山族的青年男女扛着又长又粗的竹竿,带着彩球,来到潭边跳起古老的民间舞蹈.他们重演着征服恶龙的民间故事,把太阳和月亮顶上天,让日月潭永远享有日月的光辉.
日月潭四周,点缀着许多亭台楼阁和寺庙古塔.山腰的玄奘寺内存放着唐僧玄奘的部分遗骨.当地气候四季宜人,冬天平均气温在15℃以上,夏季7月份只有22℃左右,是避暑胜地.
潭东的水社大山高逾二千公尺,朝霞暮霭,山峰倒影,风光旖旎.潭北山腰有一座文武庙,自庙前远眺,潭内景色,尽收眼底.南面青龙山,地势险峻,山麓中有几座寺庙,其中玄奘寺供奉唐代高僧唐玄奘的灵骨.西畔有一座孔雀园,养有数十对孔雀,能表演开屏、跳舞,使人倍添游兴.东南的邵族居民聚落,有专供旅客观赏的民族歌舞表演.泛舟游湖,在轻纱般的薄雾中飘来荡去,优雅宁静,别具一番情趣.
台湾省天然泊很少,最大和最有名的就是日月潭.
日月潭风景区位于南投县,是玉山和阿里山涧的断裂盆地积水而成.湖面海拔760米,周长35公里,水域面积9平方公里,平时水深30多米.日月潭中有一个小岛,远看好像浮在水面上的一颗珠子,所以这个小岛被叫做“珠子屿”,现在也叫光华岛.以这个岛为界,湖的北半部分圆圆的像太阳,湖的南半部分弯弯的像月牙,这就是日月潭名字的来源.
日月潭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它的四周是一座座长满绿树的山,而湖水又静静的,蓝蓝的,像一面镜子,反周围的山色倒映在湖里.另外,一年四季,早晨晚上,映在湖里的景色也不一样,变来变去,就像传说中的仙境.
日月潭四周的群山还有几处名胜古迹.其中潭北山腰有文武庙,庙中有孔子像,左右有文昌君与关羽像,从庙里看出去,日月潭左右两个湖,都看得清清楚楚.
日月潭的南边是青龙山,山中有玄光寺,从玄光寺拾级而上,就到了玄奘寺.这座寺气魄宏大,金光闪浆,寺中有一小塔,供奉着唐代著名高僧唐玄奘的一份遗骨.日月潭西边还有一座孔雀园,养有数十对经过训练能表演跳舞、开屏和敬礼的孔雀.
去日月潭游览的交通十分方便,从台中市乘汽车或从彰化乘火车都可以到达.由于日月潭是“台湾八景”中的第一名胜,所以人们把它和杭州西湖相媲美,认为这是中国的又一处“人间天堂”,一年四季游人不断.
日月潭是台湾著名的风景区,是台湾八景中的绝胜,也是台湾岛上唯一的天然湖泊,其天然风姿可于杭州西湖媲美.湖面海拔740米,面积7.73平方公里,湖周长35公里,平均水深40米.潭中有一小岛名珠仔屿,亦名珠仔山,海拔745米.以此岛为界,北半湖形状如圆日,南半湖形状如一弯新月,日月潭因此而得名.

日月潭名字的由来

日月潭位于我国台湾中部的南投县山中,为台湾著名的风景区。
日月潭的形成是玉山和阿里山间的断裂盆地积水而成湖,面积达5. 5 平方公里,海拔740米。1931年在下游山麓兴建了一坐水电站,使 湖面海拔增至760米,面积扩大至7.
7平方公里,水深40多米。故 又称“日月潭水库”。
日月潭是根据此湖的形象特点而得名的。湖中有一小岛名为光
华岛,此岛将湖水分作两部分,北部的湖似日,南部的湖似上弦月, 因而故名“日月潭”。日月潭之称即由此而来。

日月潭的历史资料

日月潭位于台湾阿里山以北、能高山之南的南投县鱼池乡水社村,旧称水沙连、龙湖、水社大湖、珠潭、双潭,亦名水里社。下面由我带领大家简单了解一下。

日月潭湖面海拔748米,常态面积为7.93㎞²(满水位时10㎞²),最大水深27米,湖周长约37千米,是台湾外来种 生物 最多的淡水湖泊之一。它以光华岛为界,北半湖形状如圆日,南半湖形状如弯月。

是八部合音中泛音的半音阶唱法,便引起了民族音乐学界瞩目,更因此列入世界人类 文化 遗产。

1544年,几个葡萄牙的冒险家们,行驶在波浪涛天的海洋中,在精疲力尽、近乎绝望的时候,忽然发现了一片苍翠美丽的岛屿,这就是台湾岛,大家忘情地欢呼起来,葡萄牙人还以为发现了新大陆,这是西方国家首次发现台湾。说到台湾,我们 自然 会想到日月谭,“高山青,涧水蓝,”没有见过它的人只能在歌声中想像它的美丽。

初识日月谭,感觉就像邻家小因般亲切可爱。雨过天睛,微风吹过,四面环山、湖水碧蓝的日月谭更是明眸皓齿、楚楚动人。日月潭的美在于它的阴柔之美,也在于它的阳刚之气。它四面环山、重峦叠峰、树木郁郁葱葱,辽阔的湖面水平如镜、波光岚影,清代诗人曾作霖曾用“山中有水水中山,山自凌空水自闲”的诗句来赞美日月潭那青山拥碧水、明谭抱绿珠的美丽景致。

其实日月潭这个名字是在清朝后期才有的,当时日月谭地处台湾水沙连地区的轴心地带,隶属南投县鱼池乡,位于台湾中央山脉的西麓,处在山地与西部平原之间,从日月潭的地形褶曲、断层及河川侵蚀,我们可以追溯到第三纪紫色砂岩层时代,由于这一带都是沉降地带,形成大。小盆地,经过长年的蓄水,便形成了山间的湖泊。

1931年,由于下游兴建水电工程,日月谭由原来的4.4平方公里,扩大至11.6平方公里,湖面水位上升了21米,使原来的天然湖泊转变成一个水库型湖泊。在碧蓝的湖中有一个树林茂密的圆形小岛,这一圆形小岛名叫光华岛,光华岛把日月潭分割成南北贯通的两部分,北面形如太阳,南面碧水弯曲如新月,于是人们叫它“日月潭”。之所以叫潭而不叫湖,也是有着很深厚的 历史 背景。在历史上这个地区是台湾的高山族人居住地。高山族有很多的分支,当他们各个族人之间、各个不同的部落之间,遇到重大的事项或者重大的问题进行商议、进行决策的时候,都是选择日月潭这个地方,所以日月潭不仅是一个符号的象征,同时它在历史上也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从地图上看,日月谭在1999年9月21日的台湾大地震中处于震中的附近,那场大地震使台湾的很多地区的建筑全部被毁‘很多地方的供电。供水全部中断,很多已经用了多年的公路都被破坏得非常严重、非常惨烈。日月谭离震中的位置并不是很远,可是很怪,它居然没有受到很大的破坏和很大的干扰,实际上是和这个地区的地质形成有关系。因为台湾这个海岛,它是太平洋板块斜括下去以后又把这个岛抬起来的,当地壳板块在抬升的过程中,一部分地块在往高处走时它的前端又有一部分往下沉,沉下来的这部分,一块一块就形成了盆地,日月谭就在它沉下的一块盆地里面。沉下的地块,它本身的性质是相近的,它的地块都结合得比较完整,而且钢性都比较硬、比较强。

日月谭流传着非常多的美丽 传说 。传说原来在这湖边住着夫妻俩,他们靠打鱼为生。有一天,忽然瞬间太阳没有了,月亮也没有了,原来是日月潭里面住着很坏的一条黑龙,这条黑龙把太阳和月亮都给吞下去了。所以天空也变暗了,早晨再也没有日出的现象了。勇敢的小夫妻俩就利用他们所能调动的一切工具与黑龙战斗,最后把黑龙打败了,夫妻俩分别利用他们所能利用的工具以及他们的身躯把太阳和月亮从潭里面抢救出来,举得很高很高。千百年之后,他们夫妻俩就变成了现在的阿里山和玉山,他们在举太阳、举月亮时流了很多汗,这汗就积累成现在不断放大的日月潭。

说到日月潭,就不能不提到阿里山,“高山青,涧水蓝”描述的就是这湖山一色之美景。

阿里山的日出、云海和晚霞闻名遐迩,是人间仙境,像世外桃源。1896年日本占领了台湾,给阿里山带来了厄运。一百多年前阿里山曾是茂密的原始森林,涵养着日月谭清美、秀丽的湖水,这里还大面积地生长着很多珍稀树种,被台湾人奉为阿里山神木的红栓巨树,便生长在这里。红桧木在台湾是非常珍贵的,在世界森林的生态系统里面也是非常昂贵的一个树种,它主要生长在海拔1500一2500米的地带这个地带的树木一般生长得比较慢,一个直径长到50厘米左右的一棵树,需要120一140年,所以其木材木质非常细腻。这种木材还会发出淡淡的香味,因此它成为造非常高级的宫殿、建筑物甚至高档家具的极好的木料。当1896年11月13日日本 登山 探险 队采集到第一份红桧木的标本送回日本后,便深得日本人的喜爱。从此日本人制定了一套开发阿里山的方针,阿里山15万株红桧木开始了长达40多年的悲惨命运。1912年11月两辆园林车抵达阿里山脚下的北门站,开始大肆砍伐山里的红桧树。大量红桧木被运回日本后建了日本一些非常重要的设施,例如,日本的神社和皇宫里面的一些重要建筑。为了把阿里山的红桧木又快又多地运回日本,日本人还修建了铁路史上被称之为“疯狂设计”的阿里山登山铁路工程。这条登山铁路建于1912年,从海拔30米的嘉宜到海拔2274米的阿里山,全长72公里,被一些人称为奇迹。而创造这一奇迹的目的却是为了把阿里山数千年的森林搬到日本。1997年7月的几场暴雨,使得阿里山中仅存的一些红桧树全部倒在了洪水中,今天阿里山的象征——阿里山神木,已经成为历史的影像。

在阿里山下、日月潭边生活着高山族人,高山族是居住在阿里山的一个原住民族。高山族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一直流传至今。传说他们的祖先是邵族人的一个分支,在去打猎的时候在山上见到一只又肥又大的白鹿,他们就追逐这只白鹿,穿过丛林之后,追逐到一个低洼的地方,突然白鹿不见了,映入他们眼帘的是一汪非常清澈、碧绿的潭水,就是今天的日月潭。高山族的先民看到这么美丽的地方,看到他们生活所必需的水草,以及周围丛林的许多 动物 ,还有浸山遍野的可以采集的一些野菜、野果,精疲力尽的高山族先民就在这儿居住下来了。高山族共有雅美、阿美、泰雅、赛夏、鲁凯、排湾、卑南、曹、不农等九大族群,他们至今仍保留着古朴、自然的生存方式,传统的房舍用竹片、藤条、木材和石头垒造,衣着是蓝靛染织的相麻布衣,主食品仍是传统的竹筒米饭、生烤红薯等,台湾的原住民族大多都以 捕鱼 为生,他们崇尚祭祀,目的是为了祈求渔物丰收和家人平安。

明朝末年,台湾被荷兰人占领,台湾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1661年3月为了收复台湾岛,郑 成功 亲自率领2.5万名将士,从金门出发,驶进鹿耳门登上台湾岛,与荷兰军队持续了一年多的浴血奋战,终于于第二年收复了台湾。郑成功到达台湾后,汉人与当地的高山族和睦相处,并教他们学说汉话,这种友谊一直延续至今。

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从中原发端,并形成了融汇四方、辐射四方的文化特征,而台湾文化也源于中原文化的传播、继承和发展,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台湾 民俗 记事中,除了 春节 、 元宵 、 中秋 节等传统节以外,还有许多各具特色的祭祀活动,台湾人一般都单独供奉某神。因此,多庙宇、多信徒也是台湾的一大人文特色景观。在日月谭四周的山麓、林室间点缀着许多寺庙、古塔,比如宏伟的文武庙、古朴的玄奘寺和慈恩塔等。其中的慈恩塔就是模仿西安著名的大雁塔而建的。民间流传在天高云谈之时,站在慈恩塔上可以看见西子湖畔的六和塔塔尖。这虽然近似神话,却蕴含着台湾人民对祖国的深情。

日月潭是美丽的,美在它的深邃。日月潭又是神秘的,因为它离我们既遥远又近在咫尺,在台湾有句俗语说:“人同根,语同音。”中华灿烂文化的基因、民族的血脉,在台湾已经根深蒂固,也正是这种开放、包容与多元的文化特征,使得中华文化与台湾文化永远都有根与叶的关系。

日月潭的资料

日月潭
日月潭是台湾著名的风景区,是台湾八景中的绝胜,也是台湾岛上唯一的天然湖泊,其天然风姿可与杭州西湖媲美。湖面海拔740米,面积7.73平方公里,湖周长35公里,平均水深40米。潭中有一小岛名珠仔屿,亦名珠仔山,海拔745米。以此岛为界,北半湖形状如圆日,南半湖形状如一弯新月,日月潭因此而得名。
日月潭本来是两个单独的湖泊,后来因为发电需要,在下游筑坝,水位上升,两湖就连为一体了。潭中有一个小岛,远看好像浮在水面上的一颗珠子,故名珠仔岛,现在叫光华岛。以此岛为界,北半湖形如日轮,南半状似上弦之月,因名日月潭。旧台湾八景之一的「双潭秋月」就是由此而来。
日月潭之美在于环湖重峦叠峰,湖面辽阔,潭水澄澈;一年四季,晨昏景色各有不同。七月平均气温不高於摄氏二十二度,一月不低于摄氏十五度,夏季清爽宜人,为避暑胜地。
潭东的水社大山高逾二千公尺,朝霞暮霭,山峰倒影,风光旖旎。潭北山腰有一座文武庙,自庙前远眺,潭内景色,尽收眼底。南面青龙山,地势险峻,山麓中有几座寺庙,其中玄奘寺供奉唐代高僧唐玄奘的灵骨。西畔有一座孔雀园,养有数十对孔雀,能表演开屏、跳舞,使人倍添游兴。东南的邵族居民聚落,有专供旅客观赏的民族歌舞表演。泛舟游湖,在轻纱般的薄雾中飘来荡去,优雅宁静,别具一番情趣。

二年级日月潭课文原文拼音

日月潭的拼音是:[rì yuè tán]

日月潭位于中国台湾省阿里山以北、能高山之南的南投县鱼池乡水社村,旧称水沙连、龙湖、水社大湖、珠潭、双潭,亦名水里社。

日月潭湖面海拔748米,常态面积为7.93㎞²(满水位时10㎞²),最大水深27米,湖周长约37千米,是中国台湾外来种生物最多的淡水湖泊之一。它以光华岛为界,北半湖形状如圆日,南半湖形状如弯月。

2009年,日月潭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中国台湾最大的天然淡水湖”,在清朝时即被选为台湾八大景之一,有“海外别一洞天”之称。

形成原因:日月潭由玉山和阿里山漳的断裂盆地积水而成。环潭周长35公里,平均水深30米,水域面积达900多公顷,比杭州西湖大三分之一左右。日月潭中有一小岛,远望好象浮在水面上的一颗珠子,名“珠子屿”。

抗战胜利后,为庆祝台湾光复,把它改名为“光华岛”。岛的东北面湖水形圆如日,称日潭,西南面湖水形觚如月,称月潭,统称日月潭。

日月潭风景区,是台湾地区最著名的风景区。台湾地区天然湖泊很少,最大和最有名的就是日月潭,水域面积9㎞²,平时水深30多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