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灯是百分之七十,普通灯百分之三十,LED百分之九十。

日光灯又称荧光灯,样子细长,日光灯两端各有一根灯丝,灯管内充有微量的氩和稀薄的汞蒸气,灯管内壁上涂有荧光粉,两个灯丝之间的气体导电时发出紫外线,使荧光粉发出柔和的可见光。

灯管开始点燃时需要一个高电压,正常发光时只允许通过不大的电流,这时灯管两端的电压低于电源电压,这个高电压,就由我们平时所说的跳泡提供,接通电源时,由于启辉器的氖泡内两金属片没有接通,电源击穿氖气导电,这时我们看到氖泡发光,氖气导电时发热,引起氖泡内的

日光灯的能量转化

白炽灯是电能通过钨丝转化成热能,然后热能以辐射形式散发。其电能转化为热能的效率很高,达95%以上。可热能以辐射形式散发,其中人眼能感觉到的,即可见光线只占约7%,其它是人眼不可见的红外线。
日光灯,大部分电能通过汞原子直接转化为辐射能。其中约占65%的电能转化为波长185nm、254nm和365nm等紫外线,3%的电能直接转化为波长405nm、436nm、546nm和577nm等可见光。其余部分以热量(红外弦)的形式消耗。
然后,紫外线轰击荧光粉,转换成可见光。这步的效率,普通日光灯(卤粉)约45%,节能灯(稀土三基色荧光粉)约为70%。
普通日光灯,由电能转成可见光能的总效率约为35%。
节能灯,由电能转成可见光能的总效率约为50%
对照明来说,白炽灯是最浪费的。许多(发达)国家已经用法律形式规定,不允许用白炽灯来照明。

50瓦的灯泡把电的百分之几转化为热能,把电的百分之几转化为光能?

理论上,灯丝中消耗的电能绝大部分是以辐射的形式传递出来的,也就是说,电能都转化为光能了,只不过辐射的波长分布中只有一部分是可见光的波长.所以你说的光能应该是指可见光的能量.这就取决于灯泡的种类.
比如白炽灯,它的发光原理类似于黑体辐射,白炽灯的工作温度在3000度左右,可见光的波长在0.38微米-0.76微米之间.根据普朗克辐射定律,我查了一下表,可见光波段的能量占总辐射能的15%-16%.
荧光灯和LED的发光原理不同,这个我没有研究过.网上看来的数据分别是50%和90%.

路灯在照明过程中将电能转化成内能和什么呢

日光灯消耗的电能为:
W=UIt=220V×0.1A×10s=220J;
日光灯工作的过程是将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的过程,所以日光灯通电10s时间,有220J的电能转化成了内能和光能.
故答案为:220;光.

现在的日光灯如何将电能转化为光能

日光灯是通过灯管内的气体放电产生的射线激发萤光物质发光.
其工作原理如下:
灯管开始点燃时需要一个高电压,正常发光时只允许通过不大的电流,这时灯管两端的电压低于电源电压.这个高电压,就由我们平时所说的跳泡(启辉器)提供.接 通电源时,由于启辉器的氖泡内两金属片没有接通,电源击穿氖气导电,这时我们看到氖泡发光,氖气导电时发热,引起氖泡内的双金属片(就是我们看见弯曲的那根)受热后弯曲度降低,同时接通两个电极,通过较大的电流.达到日光灯启动时要求的高电压.之后,由于双金属片接通后氖泡中的氖气不再导电发光,温度迅速下降,双金属片恢复原状,迅速切断电源,这镇流器的电流从较大值突然变为0,产生很高的自感电动势,这个自感电压足以击穿日光灯的水银蒸气,使水银蒸气电离导电产生紫外线而激发萤光粉发光,日光灯管导电后,日光灯管两端电压下降(100V左右吧),这个电压不能再使氖泡导电(氖泡的击穿电压为150V左右)而发光,双金属片也不再接通了,这时,日光灯就能连续发光了.

节能灯能将百分之几电能转化为光能? 老师要我们查一下

节能灯是利用气体放电的原理工作,属于冷光灯.它的术名叫自镇流荧光灯,又叫紧凑型荧光灯(国外简称CFL灯).除了白色(冷光)的外,现在还有黄色(暖光)的.它具有光效高(是普通白炽灯的5倍),节能效果明显,寿命长(是普通白炽灯的8倍),体积小,使用方便等优点.普通白炽灯是利用灯芯发热再发光的,电能大部分变为热能损失掉了.一般来说,同一瓦数的节能灯比白炽灯平均节能80%,寿命长8倍,热辐射仅20%.非严格的情况下, 7瓦的节能灯光照约等于40瓦的白炽灯,9瓦的节能灯关照约等于60瓦的白炽灯.把损失的能源减少到最小就等于把电能充分转化的白炽灯为光能.

电能是如何通过灯泡转化为光能的?

物体发热就有光,白炽灯就是利用电能给灯丝加热使其发光:
首先是红外线,即红外光;温度再高点就有红光了;继续升高,到达白炽状态时(大概2000多度)就发出耀眼的“白光”了.这也是“白炽灯”名字的由来.
也正是因为灯丝温度那么高,所以白炽灯只将电能的12~18%转化成光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