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旗,在日本为庆祝五月五日男孩节,日语叫子供之日,家有男孩的,家家挂鲤鱼旗,此风俗始于江户时代,原是农历端午节的风俗,

以祈祷家中男孩早日成材,和中国鲤鱼跳龙门的故事有关,现改为阳历5月5日,2015年4月28日,日本东京,东京塔挂上了333面鲤鱼旗,以庆祝5月5日的儿童节。

日本有个关于鱼的节日是什么?

男孩节(端午节、鲤鱼节):5月5日。在这一天,有儿子的家庭门前均悬挂着祝男孩子健康成长的“鲤鱼旗”。日本以阳历5月5日作为端午节。端午节与男孩节同日,所以这天家家户户门上还摆菖蒲叶,屋内挂钟馗驱鬼图,吃去邪的糕团(称“柏饼”)或粽子。“菖蒲”和“尚武”谐音,“鲤鱼旗”表示鲤鱼跳龙门。鲤鱼旗是用布或绸做成的空心鲤鱼,分为黑、红和青蓝三种颜色,黑代表父亲、红代表母亲、青蓝代表男孩,青蓝旗的个数代表男孩人数。日本人认为鲤鱼是力量和勇气的象征,表达了父母期望子孙成为勇敢坚强的武士的愿望。根据“尊重儿童的人格,谋求儿童的幸福,同时感谢母亲”的原则,规定这一天为全国公休日。
男孩节同时也是日本的儿童节,所以不管男孩女孩,都可以在这一天享受到父母特别的祝福和关爱。

日本挂鲤鱼旗是什么意思啊

在日本,每逢男孩节这天,有儿子的人家须悬挂漂亮的鲤鱼旗,以祈祷家中男孩早日成材。商肆店铺开张之日,特意将蓄养鲤鱼的鱼缸放在门前以求“利市”、“大吉”。

鲤鱼代表着“连年有余”、“吉庆有余”、“娃娃抱鱼”、“富贵有余”等等愿景,均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扩展资料:

鲤鱼旗是用布或绸做成的空心鲤鱼,分为黑、红和青蓝三种颜色,黑代表父亲、红代表母亲、青蓝代表男孩,青蓝旗的个数代表男孩人数。

日本人认为鲤鱼是力量和勇气的象征,表达了父母期望子孙成为勇敢坚强的武士的愿望。根据“尊重儿童的人格,谋求儿童的幸福,同时感谢母亲”的原则,规定这一天为全国公休日。

悬挂鲤鱼旗时,一般旗杆顶端要有旋转球或者宝珠造型,下面安装风车,然后旗杆上最上端是五色或者描绘鲤鱼的风幡,以下根据大小依次悬挂黑鲤鱼、红鲤鱼、小鲤鱼等。不过不少公共场合也将鲤鱼旗作为装饰品成排悬挂。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鲤鱼旗

日本人为什么宁愿背负骂名,每年也要举办杀海豚节?

海豚是一种十分活泼可爱的海洋精灵,虽然说很多人可能没什么机会可以在大海中见到海豚,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对它们的喜爱。再加上历史上经常发生海豚拯救人类的案例,所以,一直以来海豚都被当作是人类的好朋友。

然而,由于受到一些人类的捕杀 ,导致如今世界上的海豚数量是越来越少了。


在中国,海豚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其中,中华白海豚更是因为面临这濒临灭绝的危险,被列为一级保护动物, 十分珍贵。

反而,在日本境内,每年却有上万只海豚被捕杀。


日本小镇每年都要举办“杀海豚节”,致无数海豚被捕杀

位于日本南部的渔村太地町,这里每年都要举办一次十分残忍的节日活动——杀海豚节。

太地町是日本唯一一个可以大规模驱猎的城镇,也正是如此,这里成为了在全世界最臭名昭著的捕鲸、残忍杀害海豚的地区。


杀海豚节是当地的一种庆祝活动,这个活动延续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每年的9月到次年的3月份,这个长达6个月的时间,都是太地町的捕海豚季,每年的这个时候,大量的海豚都难逃一死。


海豚肉又不好吃,为何日本人宁愿背负骂名,也要举办杀海豚节?

日本人杀海豚的行径,引起了世界各国人民的不满,尤其是西方的动物保护主义者,更是对于这种几乎变态的行为表示强烈抗议、谴责。

但尽管如此,日本不管是民间还是官方,都依然我行我素,并且以“捕鲸食鲸为日本国文化及饮食传统”为理由,坚持对鲸类的残忍捕杀活动。


事实上,海豚肉也不好吃,它的口感很差,基本上日本人都不吃海豚肉。

为何日本人宁愿背负骂名,这么多年也要坚持举办杀海豚节呢?

日本人捕杀海豚的目的并不在于吃海豚肉,而是为了要海豚的眼睛。


日本人在捕杀海豚的时候,会将要捕杀的海豚围困在一个地方,在海豚还活着的时候设法取出海豚的眼睛。再利用本国先进的科技对海豚之眼进行DHA提纯,这种DHA对于婴儿的智力和视力发育非常好。

日本人将提纯后的DHA再做成各种适合小朋友喝的饮料流通到市场上,以提高整个民族的记忆力与大脑发育。

但是,这种单纯只为了自己利益的行为,就能一味地不停地去残害海豚吗?

日本有一个节日门口挂著旗子

那个旗子是叫鲤鱼旗 用来庆祝日本五月五日男孩节的
五月五日这一天在日本是男孩节(鲤のぼり/こいのぼり)-祝贺男孩子茁壮成长的节日,同时又是端午节(端午の节句/たんごのせつく)。
与桃花节是女孩子的节日一样,端午节作为男孩子的节日,也非常热闹。按传统习惯,这天家家户户都在室内摆设现示出英武气概的娃娃(如歌舞伎中常出现的古代的英雄好汉),同时在室外挂鲤鱼旗(鲤帜/こいのぼり)和七色彩旗(吹き流し/ふきながし)。纸做的黑鲤鱼(真鲤/まごい)和红鲤鱼(绯鲤/ひごい)在天空迎风摆动,犹如在大海里遨游。传说鲤鱼是能够勇敢地跃上“龙门”的,所以用它来祝愿男孩子像鲤鱼般朝气蓬蓬,奋发有为。
在日本,一到男孩节这天。由七色彩旗和红黑两色的“真鲤”“绯鲤”组成的鲤鱼旗,就会在蔚蓝的天空里迎风飘动。

日本的海之日,是个什么节日?

;     海之日7月20日是海之日,这是日本最新的一个节日。作为法定假日的“海之日”,第一次出现在1996年。日本现在每年有14个法定假日。实际上,7月20日被定为大海纪念日可以追溯到1941年6月,当时是为了纪念1876年明治天皇到日本北部旅行后返回横滨港。但那时它不是法定假日,所以许多与海洋有关的组织于1991年聚在一起,想为大海定一个节日。由于这个想法得到了公众的大力支持,所以最后到1995年,在经过国会几年的争论后,7月20日被定为法定假日。直到那时,在6月、7月和8月没有假日。因此,日本人为夏季多了一天休息日而感到高兴。但最高兴的可能还是孩子们,因为他们现在可以早一天开始他们的暑假了——暑假原来是在7月21日才开始的。

为什么日本有"杀海豚节"?

海豚也是属于鲸鱼科的 日本人对鲸鱼的喜爱有着多年的历史,早在江户时代以前就吃鲸鱼。
在日本历史上,鲸鱼制品是盛大宴会上和节日里的美味佳肴。据了解,日本有组织的捕鲸开始于17世纪初期,那时候,善于捕鲸的男子成为姑娘们心中的英雄,他们乘坐木船出海,利用“数量上的优势”把巨鲸包围,投掷鱼叉,杀死鲸鱼后把他们拖回到岸边。20世纪初,日本的捕鲸业引进先进技术,蒸汽船、电动捕杀工具使得这个行业如虎添翼。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困难时期,鲸鱼肉大大缓解了日本的粮食危机,并为当时贫瘠的日本百姓提供了宝贵的蛋白质。
有着悠久的历史捕鲸业,自然也成了“文化”。日本捕鲸协会称“捕鲸是日本历史和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禁止商业捕鲸的做法正在掠夺日本文化和传统中的重要部分”,而日本大地鲸鱼博物馆的负责人告诉美联社记者,捕鲸不是一项职业,而是骄傲,是历史。日本捕鲸协会在2006年发布的一份调查显示,除10%的人不愿评论之外,其余接近60%的日本人认为,吃鲸肉与日本饮食文化息息相关,应该保留。
直到今天,在日本北海道的网走、东北部宫城县的鲇川、中部千叶的和田、南部歌山的太地等4个地方依然进行着捕鲸活动。各种鲸鱼博物馆、纪念碑、资料馆林立,鲸鱼在日本人心目中有着其他鱼类所不可取代的地位。
既然能够传承如此长的时间,口味应该也不会差,就“日本人为什么吃鲸鱼”这个问题询问日本朋友,得到的最简单、最直接的回答是:“好吃,没别的原因。”赵刚博士告诉记者,现在日本的年轻人大部分不爱吃鲸鱼肉。“日本坚持捕鲸,是文化固执的表现。”赵刚说。
捕杀鲸鱼的潜意识是对抗欧美
在赵刚看来,日本冒天下之大不韪坚持捕鲸,除了文化上的固执,还有其政治原因。
首先,在日本社会,农业和渔业是旗帜性的行业,代表着日本的骄傲。而对于执政的自民党来说,农民和渔民是大票仓,如果政府公开反对捕鲸会失去大批选民。赵刚博士认为,日本坚持捕鲸,潜意识里是要和欧美对抗,通过这种方式来显示自己的文化特征,日本捕鲸人士也同意这种看法。
一位日本捕鲸人士近日接受美国记者采访时说,“我觉得鲸鱼问题是种族歧视,欧美在执行双重标准”。他说,他们(欧美)完全拒绝和他们不一样的思维,他们的全球标准实际上是双重标准。
美国媒体认为,日本坚持捕鲸是“战争的遗产”。接受采访的捕鲸人士说:“战前,日本是俱乐部的一分子,然而,发生了一些事情,他们指着我们说,你们日本发动了战争。”他的话,表明日本和欧美争锋的心理,也反映了日本社会不肯承认二战日本侵略的心理状态。在日本右翼看来,二战是日本解放亚洲人民、领导亚洲和欧美殖民者对抗的“正义之举”。

宗田节和本枯节有什么区别

区别:
宗田节、本节都是某种鲣节的名称。
而以本节为原材料,用枯节制法做出的鲣节称为本枯节。
干制鲣鱼早在江户时代就在鹿儿岛生产。是日本料理中不可缺少的汤汁原料。
大型鲣鱼制作的鲣节称为“本节”(一条鱼做成背节、腹节各二),小型鲣鱼制作的鲣节称为“龟节” (一条鱼做成背节、腹节各一)。以高知和鹿儿岛名产宗太鲣(也称宗田鲣)制作的鲣节称为“宗田节”。
制法上,煮熟后历经一个月多次烟熏烘焙的鲣节称为“荒节”,再削去表层焦油和修整形状的是“裸节”,然后经发霉和日晒干燥5-6次的称为“枯节”。裸节的味道鲜烈,而枯节味道相对柔和优雅。在鲣节中,品质较为上乘的是选材好且工艺复杂的“本枯节”,但本枯节的制作工艺复杂、成本高,所以手艺的传承也并不容易。
本枯节制作法
1. 捕鱼:鲣鱼是回游鱼类,在每年春夏之际乘着黑潮北上到日本近海。日本以“一本钓”或“卷网”方式捕捉鲣鱼。
2. 生切:生的鲣鱼去掉头和内脏,然后将鱼肉切成适当的大小。3.5~4公斤以下的鲣鱼就制成“龟节”,在这重量以上的就制成“本节”。龟节的切法是分割为三片(两片肉和一片骨);本节则还要把两片肉沿体侧中央的“血合”切成长条状。生切是决定完成品形状的重要作业。
3. 煮熟:把切好的鲣鱼肉小心地排列在金属笼中,然后放到大锅中,以90°C的热水煮一至两小时。经过这个程序,可以防止腐败还有让鱼肉凝固。
4. 拔刺:煮好的鱼肉放到水槽中,开始拔刺作业。在这里会剥去三分之二的皮,还有除掉皮下脂肪和杂质,然后把鱼刺拔除。完成这个阶段的半成品叫“Namari节”。
5. 焙干:把Namari节以烟熏方式加以干燥的作业。燃烧橡木、栎木等坚实的木材产生热和烟,用以烘焙Namari节,让节内的水分蒸发掉。进行一次焙干的话,就会从节的表面除去一些水分,然后让它冷却到常温放一晚,节内部的水分就会扩散到表面。如此要反覆进行6到15次,节内的水分会降到30%以下。经过这个程序,会赋予鲣节烟熏香味、防止脂肪酸化,以及防止腐败。完成这个阶段就是“荒节(Arabushi)”,荒节表面会附着一层焦油。
6. 削除:完成的荒节日晒一天后,在冷暗的地方放置数天,如此表面会含着一些湿气,就可以进行削除表面焦油的部分。这同时也是修整鲣节形状的工作,可以看出制作师傅的功力。削除完毕的鲣节就是“裸节(Hadakabushi)”,呈现棕红色。在江户时代前期,长霉制法还没开发出来之前的鲣节就是裸节。
7. 长霉:终于到了制作本枯节的最后工程。首先,将裸节日晒数天;然后把裸节放到容易长霉的房间(Muro)里,等待长出优质霉;第一次长的霉称为“一番霉”。长霉后拿出来晒两天太阳,然后擦去霉再放到房间里长霉。如此反覆进行约3~5次,水分会降到20%以下,这种长霉的状态就称为“本枯(Hongare)”。这个作业的用意是用霉分解鲣节的脂肪,提升鲣节的香味,用来做高汤的话汤汁也会比较澄澈;另外可以保存更久。
完成品的本枯节重量只剩原来那条鱼的六分之一;从生切到完全本枯节要花费半年以上的时间!是相当费时费力的工程。所以和片子里一样,这些做柴鱼的工厂数量稀少濒临灭绝也是事实,说的简单点,荒节和本枯节的区别就是:荒节不用长霉所以制作周期在半个月!本枯节需要多次长霉所以周期要半年,若长霉次数不够会有腥味。

日本节日风俗 卓别林也称赞的长良川鹈饲?


鸬鹚是一种大型的食鱼游禽,常被人驯化用于捕鱼,也就是有名的“鸬鹚捕鱼”。在我国已有千年的历史。而在日本岐阜长良川上,自古亦有渔夫用这种传统方式捕鱼,在日语中称为“鹈饲(Ukai)”,在今天提起它来,不仅是一种获得渔获的方式,更像是一种表演了,就连喜剧大师卓别林都曾称赞过。那么今天的日本节日就为你介绍,卓别林也称赞的长良川鹈饲。
因水美而闻名的日本岐阜良川河,延续着利用水鸟鸬鹚捕捉香鱼(生活在日本的小鳟鱼)的传统捕鱼方式。每年5月11日—10月15日期间,除了满月之夜和大雨天之外,每晚都可以看到身着古老服装的“鹈匠(驯养鸬鹚捕鱼的渔夫)”轻松驾驭着10—12只野生海鸬鹚,成功地将鱼(或者“小鳟鱼”)捕上船。
这种利用鸬鹚捕鱼的场景,游人可以坐在小木船里一边饮酒就餐一边观赏。而这个“长良川鹈饲”的传统技艺至今已经在日本延续了近1300年,并一直受到国家的保护。
鸬鹚捕鱼一般从晚上19:30左右开始,照明只有船上的火把。开始之后,载着鹈匠的小船慢慢划出河面,只听得鹈匠一声招呼,鸬鹚便齐头扎进水里开始捕起香鱼,观众群中顿时响起一片欢呼声。
最后,6艘船并排一起往浅滩里驱赶香鱼的场面更是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据说英国戏剧大师查理·卓别林为了观看鸬鹚捕鱼,曾两次访问长良川,并连连称赞鹈饲之过程“精彩”。
这些专业的鹈匠属于日本国家机关(具体为“宫内厅”)的公职人员,向天皇奉献香鱼也是他们很重要的工作。鹈匠之职规定世代要由长子继承。为了训练技艺,他们每天都与鸬鹚生活在一起。在长良川附近的“鹈饲之乡”,人们可以近距离观察鹈匠的生活。
相关阅读:日本宫内厅日本宫内厅是协助皇室的机关,它处理日本皇室成员的一切事务,无论大小,并控制日本皇室成员与外界联系的渠道,紧握日本皇室历史的官方版本。宫内厅受辖于内阁领导大臣,除了与皇室有关的国家事务外,还有协助天皇接见外国使节与举行仪式相关事务;保管御玺、国玺也是宫内厅的职责。
宫内厅的历史可回溯到文武天皇在大宝元年(公元701年)颁布的大宝令官制,当时首次出现类似后来“宫内省”的组织。明治22年(公元1892年),大日本帝国宪法订定了“皇室典范”,确立了皇室自律原则。明治41年(公元1911年),基于皇室令施行宫内省官制,以宫内大臣为辅弼天皇、处理皇室一切事务的机关。
昭和24年(公元1949年)6月1日施行领导府设置法,宫内府成为领导府的附属机构宫内厅,宫内厅的长官之下设置宫内厅次长,管辖长官官房、侍从职、皇太后宫职、东宫职、式部职、书陵部、管理部与京都事务所。
平成13年(公元2001年)1月6日起,配合中央政府机构改革,施行内阁府设置法,宫内厅受内阁府管辖。宫内厅的长官、宫内厅次长之下设置内部部局与地方机关。
了解更多星座百科、八字姻缘、八字事业、婚姻运势、财神灵签、情感合盘、看另一半、八字测算、姓名速配、一生运势、复合机会,您可以在底部点击在线咨询(仅供娱乐):http://www.adxqd.com/xz/

日本 在屋顶上一种鱼形的风筝在漂 那个叫什么 有什么寓意?

那个不是风筝,是鲤鱼旗。是端午节挂的。日本的习俗:
日本的端午节又称儿童节,是男孩子的节日。这一天有男孩子的家庭,竖起鲤鱼旗,吃粽子和柏叶饼来祝贺。竖鲤鱼旗是希望孩子像鲤鱼那样健康成长,有中国“望子成龙”的意思。从下面看鲤鱼旗,浮现在蓝天下的鲤鱼很像在水中健壮地游。另外,为了避邪,把菖蒲插在屋檐下,或将菖蒲放入洗澡水中洗澡。说到避邪,还有着这么一段传说:从前,有个叫平舒王的君主,诛杀了一个不忠之臣,这个奸臣死后化为一条毒蛇,不断害人。有个有智谋的大臣,头戴红色的蛇头,身上洒满菖蒲酒与之激战,最终制服了毒蛇。从此,在端午节时,插菖蒲、熏艾叶、喝菖蒲酒,就流传开来,成为传统的风俗,日本人称“艾旗招百福,蒲剑斩千邪”。端午的习惯是在日本的平安时代以后由中国传入日本的。到现在,与中国的意义大不相同了。中国是在阴历五月初五这一天为纪念屈原而吃粽子和举行赛龙舟活动的;在日本,主要是为了避邪而吃粽子和柏叶饼。菖蒲因为叶子的形状像剑,被用来避邪的。菖蒲是中药,能够消除病魔倒是真的。在日语中“菖蒲”和“尚武”是谐音,因此日本端午节又渐渐地变成了男孩子的节日。虽说中日两国的端午节意义已不相同了,但中日两国的文化还是源远流长。就说端午节吧,中国有插艾蒿避邪风俗,日本有插菖蒲避邪之说;中国有鲤鱼跳龙门的故事,日本有挂鲤鱼旗的风俗。所以我们在日本过端午节嚼“粽子”,也是越嚼越有味。

保护鲸鱼的节日是哪一天?

好像没有保护鲸鱼的节日 `` 不过找到了一个新闻报道 近日,关于日本不顾国际禁令,启动该国最大规模捕鲸计划的新闻引人关注。 鲸是海洋中最美丽的精灵之一,它们在这个星球上生活了几千万年,是比我们人类更古老的地球居民。然而,这些处于大洋生物链顶端的海洋动物,却不断遭到生存威胁,最直接的威胁就是日本等极少数国家的捕鲸活动。 自1986年 世界捕鲸委员会禁止商业捕鲸以来,很多人以为鲸鱼从此以后可以自由自在地在大海里潜游。实际上,1987年起,世界最大捕鲸国日本每年都以“科研”的名义捕杀近千头鲸。随着日本捕鲸活动年年扩大,国际上的抗议活动也越发高涨。 捕鲸其实是一项非常古老的行业。在欧洲,鲸油在几个世纪里给人们带来了光明,鲸骨是妇女裙撑必不可少的材料。鲸油也是制造灯油、机械润滑油,制造蜡烛、肥皂、人造黄油和冰淇淋的原料。 日本的捕鲸史可以追溯到千年以前。在日本历史上,鲸鱼制品是盛大宴会上和节日里的美味佳肴。上世纪初叶,日本用现代技术开始大规模捕鲸,最多的时候一年捕杀鲸鱼高达2.2万头。 日本为什么偏偏对鲸鱼“情有独钟”?一位日本人说,日本是一个岛国,在吃牛肉的习惯传到日本以前,鲸鱼是不可多得的肉类。饮食习惯上,日本人没把鲸鱼当鱼,把它看成和猪肉、牛肉一样,毕竟鲸鱼是哺乳动物。而且,鲸鱼肉不像猪牛肉,所含脂肪极低,食后也不会发生过敏反应,是强身健体的美食之一。 东京的一位教授表示,地球就是毁在牛肉文明上。世界上现有16亿头牛,一头牛一年要吃掉500公斤牧草,使得土质变硬,水土无法保持,牛打出的嗝,放出的屁比汽车尾气还可怕,是地球变暖的重要因素。他说,在印度,牛是神一样的生物,走在大街上人和汽车都要让它,而且许多人生来不吃牛肉。作为文化,印度人同样可以要求西方人停止吃牛排,同样抗议西方人屠杀牛。 日本认为适度捕鲸是为了保护鱼类。西方国家反对捕鲸,提倡保护鲸鱼,日本认为这是狡辩,是虚伪。捕杀鲸鱼开始于欧美,目的就是炼油。当石油满足了需要,欧美的捕鲸才自然消失。而日本的捕鲸是合理利用。其理由一是鲸食量大,一味过度地予以保护,会危及其他较小鱼类的生存;二是鲸类种群数量正在不断上升。日本搬出一些数据,指出日本捕获量最多的小须鲸的总数比近代捕鲸开始以来增加了近10倍,而且大部分鲸种有增无减。另一方面,日本还强调,鲸鱼所捕食的鱼类达3亿至5亿吨,是世界人口渔业消费量的3至6倍。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鲸鱼甚至有可能抢去人类的食物。 一些环保人士则表示,全球一年观赏鲸鱼的商业价值达到10亿美元。其中,新西兰的观赏鲸鱼旅游一年可得利1.1亿美元,吸引超过42.5万名游客。这项旅游业惠及多个国家和地区,多达900万人。“活生生的鲸鱼要比死的值钱很多。”相反,捕鲸对日本经济几乎没什么帮助,只会对日本的形象带来负作用。 更令人惊讶的是鲸鱼肉有毒,其含汞量达到危险标准——这是日本科学家早在2003年就得出的研究结论。美国科学家也认为鲸鱼肉毒素是日本国民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日本科学家发现鲸肉的含汞量,相比本国卫生标准都超标了,有的甚至超出标准几乎200倍。公布的医学报告表明,经常食用鲸鱼肉的母亲,生下来的孩子往往有神经性问题,食用鲸鱼内脏(如肝脏)还会影响肾功能,这也是汞含量在作怪。 所以,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日本多年来为什么要坚持捕鲸?鲸肉真的有很高营养价值吗?鲸真的会对海洋生物造成不良影响吗?事实上,日本坚持捕鲸,是为了掌握海上控制权,并与反对捕鲸的欧美国家进行抗衡。然而,这一政治目的所殃及的是可爱的鲸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