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体是指电阻率很小且易于传导电流的物质,导体中存在大量可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称为载流子,在外电场作用下,载流子作定向运动,形成明显的电流,常见导体有金属,水 ,以及人体和大地,塑料,橡胶;

木头等不容易导电的物质叫做绝缘体,人体电阻范围很大,一般在几十万欧,但是绝缘材料一般至少要在兆欧以上,金属导体的电阻率一般随温度降低而减小,在极低温度下,某些金属与合金的电阻率将消失而转化为超导体。

人是算导体还是绝缘体还是半导体

人是导体。

因为人体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子以及金属粒子,尤其是血液中铁元素含量最多。另外还包含了许多其它微量的金属和非金属物质粒子。也可以这样说,人体主要是由碳水化合物组成的大化学分子有机体。如果人体接近电场的两个正负端点时,人体中的导电粒子就会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形成电子。

扩展资料

导体中存在大量可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称为载流子。在外电场作用下,载流子作定向运动,形成明显的电流。金属是最常见的一类导体。金属原子最外层的价电子很容易挣脱原子核的束缚,而成为自由电子,留下的正离子(原子实)形成规则的点阵。

金属中自由电子的浓度很大,所以金属导体的电导率通常比其他导体材料的大。金属导体的电阻率一般随温度降低而减小。在极低温度下,某些金属与合金的电阻率将消失而转化为“超导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导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体触电

人是不是导体

人是导体的,在日常生活中有时会听到人有触电事故,说明人是可导电的,说明人也是导体,不同人的导电性不同,36伏是安全电压,只要是36伏以下电压对人类是安全,在安装和使用36伏以上电压的电时要注意人身安全。

人是导体吗

;     人是导体。人体内具有电解质,主要有水、氯化钠、PH缓冲物等物质,虽然能导电,但电阻比较大。导体是指电阻率很小且易导电的物质,比如金属、石墨、电解质溶液、电离的气体等都能导电,甚至有些绝缘体在特定条件下也会导电。
导体性质
      第一类导体是金属和石墨,金属和石墨中的原子核和内层电子形成原子实,规则的排列成点阵,而外层电子容易和外界物质跑掉,构成导电的载流子。
      第二类导体是电解质溶液或称为电解液的熔融电解质也是导体,研究发现,大部分纯液体虽然是电解质,但不是导体。
      电离的气体也能导电,通常情况下,气体是良好的绝缘体,如果在特定条件下,气体也能导电,如加热、用X射线、紫外线照射等。

人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人体是“导体”。

行业规定 安全电压为不高于36V,持续接触安全电压为24V,安全电流为10mA, 电击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和通电时间长短。电流强度越大,致命危险越大;持续时间越长,死亡的可能性越大。

能引起人感觉到的最小电流值称为感知电流,交流为1mA,直流为5mA;人触电后能自己摆脱的最大电流称为摆脱电流,交流为10mA,直流为50mA;在较短的时间内危及生命的电流称为致命电流,致命电流为50mA。在有防止触电保护装置的情况下,人体允许通过的电流一般为30mA。

扩展资料:

为了人身安全,采用安全电压时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除采用独立电源外,安全电压供电的输入电路必须实行电路上的隔离。安全电压如从输电线路上获得,必须通过安全隔离变压器,一般采用双圈隔离变压器或具有绕组分开的直流机以及蓄电池、干电池等来提供所需的独立电源,不得使用自耦变压器;

2、工作在安全电压下的电路,必须与其它电气系统和任何无关的可导电部分?包括大地 实行电气上的隔离;

3、采用24V以上安全电压的电气设备,必须采取防止直接接触带电体的防护措施,其电路必须与大地绝缘;

4、设置在安全电压线路上的部件和导线的绝缘耐压等级至少为250V。

除此之外,安全电压系列用的插头应不能插入较高电压的插座,如使用36V插头则应不能插入220V插座。

绝对安全的就是24伏,但对于我们日常用电的220伏来说极短时间接触也不会危及生命(鞋必须绝缘),所以常听与电打交道的人说被电了一下。在没有专业知识与防护的情况下接触220伏的民用电是很危险的,必须远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体安全电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