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特微商含义:

农特微商于2015年成立,旨在打造全新的微创业孵化加品牌农业、订单农业、社交电商、原产地直供、扁平化、链O2O新零售融合的互联网农业生态。农特微商跟微商相似,主要销售农业特产,包括蔬菜水果等农家产品。是一种农产品的新型销售模式。

什么是农特微商,农特微商的运营模式

2015年,农特微商这个词被发明,顺着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农业电商领域得到了更大的扩展,完全颠覆了传统的电商模式,使农特产品的销售方式更加的多样化,“品牌化”、“商品化”、“网货化”也成为了农产品的形容词。

因为“互联网+”和“一带一路”的宏观政策,给农特微商带来了创业机遇,同时农特微商也逐渐成为农业电商发展潮流中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

1

农特微商为什么火了

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发展普及,互联网思维早已根深蒂固在当代青年的思维中。因此也诞生了很多互联网的创业者,其中有部分人选择回到家乡施展拳脚,我们将他们称为“新农人”。

“新农人”通过新的商业模式(农特微商)销售家乡的农产品,通过互联网的联系拉近了农特产品与终端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彻底改变了原有的农产品的销售市场环境。

其次,政府凝心聚力惠民生,消费者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于食品的最求不再止于温饱,食品安全问题成为首要问题,“有机”“无公害”等词语不绝于耳,消费者对于绿色食品的需求远远大于市场的供给。这时农特微商因为供货源地安全,产品直销等优势恰好填补了消费者的需求空白。

这样强烈的供求失衡的市场环境促成了现在农特微商大火的局势。

2

互联网+农业

农特微商是农村电商和微商的混合产物。如果说农村电商利用互联网,结合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有效的解决农产品买卖难的问题,那么,随之产生的激烈的价格战、产品质量、物流等一系列问题,侵蚀着本土农民的利益,则是他们始料未及的。

但和传统的农村电商以产品为中心不同的是,农特微商有着微商最鲜明的特征,以人为核心,注重与客户的沟通,形成特定的社交圈。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前提下,获得信任,在通过信任将产品卖出去,这样也减缓了价格战激烈剥削农民利益的问题。

相较于电商,微商的低门槛、低投入、传播快等优势十分明显,但在电商中出现的物流、产品质量的问题依旧无法解决,加之微商没有特定的平台,所以其中售后问题也亟待解决。

1

目前出现的问题

第一点,农特微商爆发的主要原因在于农特产品本身取自原产地,所以产品保鲜特别重要。

农产品微商需要的是一套多温支撑,到C端的物流,但目前国内只有顺丰一张到C端的网,而且运营能力有限,农产品微商需要的是一套多温支撑,到C端的物流。

第二点,安全问题也是当前农特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最好的做法是引入政府背书。当前各地政府都想把自己的产品推向互联网,而他们自己不会玩,单度的一家企业可能无法推动企业对品牌的背书,这就需要对产业链整合的平台协同基地、物流、以及微商共同与政府建立背书的体系。

第三点,农特微商现在的利润远远落后于传统品类的微商,卖出一件商品也只有几元的收益,这样微薄的收益就连维护日常都难更别谈创设品牌。

农特专家解释道,农特其实在本质上区别于微商,所以一般并不会将农特与微商进行类比,农特是全国“互联网+农业”创业孵化,孵化全国原产地的创业企业,用互联网的方式打造全新的商业体系,直接对于新零售渠道。

并且对于农特,很多人的刻板印象就是农民,但这对现在的农特来说太过片面,和我们合作的都是有互联网思维的人,和产区农特创业者合作,再将他们孵化。这是农特现在的模式,也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互联网的发展,移动社交的成长,农产品的标准化、品牌化和供应链的不断完善,使农特微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农特也将通过互联网微商的形式发挥到极致,同时将会使整个农特产品的产业链发生显著的变化,未来农特+微商的模式也将越来越成熟,让农特微商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饮食文化,和更好的购物体验。

相关阅读:

从舌尖上的中国到农特微商,中华饮食文化的精神纽带 |见微评论

农特产品食品分布图

农副产品运营如何做

1、农产品+可视农业

“可视农业”主要是指依靠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雷达技术及现代视频技术将农作物或牲畜生长过程的模式、手段和方法呈现在公众面前,让消费者放心购买优质产品的一种模式。

秒懂农产品电商五种模式及农产品网上销售10大营销方式分享

“可视农业”还有一大功能,就是可靠的期货订单效应,众多的“可视农业”消费者或投资者,通过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远程观察并下达订单,他们在任何地方通过可视平台都能观察到自己订的蔬菜、水果和猪牛羊等畜产的生产、管理全过程。

2、农产品+微商

其实,就是农特微商。通过微信朋友圈发布自家的农产品信息,该信息包含:种植、成长、采摘等信息。把农产品的生长情况拍成图片发布到微信里,让用户第一时间了解农产品的情况。

农产品+微商需要我们考虑几个问题:

1)品牌打造:要打造一个人格化的品牌,通过品牌来溢价;

2)应链打造:配送与物流、冷链。这是农特微商的重点。

3)展示真实的自己:微信朋友圈卖的不是产品是人,是用户我们的喜欢与认可。

3、农产品+电商的营销模式

就是电商、互联网平台对农产品进行展示及推广,让更多人了解、知晓,并方便用户在线下单及购买。

农产品+电商要注意两个问题:

1)农产品本身就是不是标品,但把农产品做成礼品或干货的确是一条路子;

2)品牌改造的问题 借助电商对农产品的重新定位,打造符合新时代消费者需要的工业品。

4、“农产品+餐饮”营销模式

把餐饮店、餐饮体验当做渠道或者平台,之后把农产品的体验、农产品消费、农产品互动嫁接在餐饮店里,从而破解农产品销售与推广困局。

采用“农产品+餐饮”营销模式要思考几个点:1)要不要自己做餐饮体验店;2农产品的优、特上下功夫;3)吃、玩、学如何平衡。

5、“农产品+网络直播”营销模式

去年最火的是网络直播,如范冰冰、赵丽颖等明星也纷纷参与网络直播,并获得百万的打赏。

网络直播的好处:

1、亲眼所见,提高购买信心;

2、参与互动,获得满足感;

3、新奇时髦 很多人都是冲着没有玩过的东西而来的。

6、“农产品+众筹”营销模式

即通过众筹平台来卖农产品,已经成为新农人常用的手段。其中,农产品+众筹可以解决农产品的滞销及农产品传播等问题。

7、“农产品+社群”营销模式

社群是什么概念?就是有相同标签、相同兴趣、相同爱好、相同需求属性的人自发或者有组织的群体组织。

在农产品方面比如:樱桃爱好者、素食爱好者、减肥爱好者、苹果爱好者等等对某一款农产品或者具有相同属性的人对农产品的相同需求的人组成的群体,他们会对农产品的需求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