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挤挤是人才济济的误写。

人才济济是四字成语,形容有才能的人很多。人才:指德才兼备的人或有某种特长的人。济济:众多样子。人才济济出自《书·大禹漠》:“济济有众,咸听朕命。”在清朝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十二回中也出现过,闺臣见人才济济,十分欢悦。

是褒义词。一般作主语、宾语、定语。近义词有人才辈出。

有人财挤挤这个成语吗?

没有“人财挤挤”这个成语,有“人才济济”
【读音】rén cái jǐ jǐ
【解释】济济:众多的样子。形容有才能的人很多。
【释义】 人才:指德才兼备的人或有某种特长的人。形容有才能的人很多。济济:众多样子。

人才济济,人才积挤,都是成语吗

人才济济

[rén cái jǐ jǐ]
[释义]
济济:众多的样子。 形容有才能的人很多。
[出处]
《镜花缘》六十二回;“闰臣见人才济济;十分欢悦。

常考易错四字成语中考语文归纳

今天我为同学们盘点的是关于中考语文常考且常错的 成语 归纳,同学们,你们在平时的时候有没有写错过这些字啊?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好好学习一下吧,同学们要记住下面这些字哦。

↓↓↓点击获取"中考 "相关内容 ↓↓↓

★ 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汇总 ★

★ 中考物理重点复习资料 ★

★ 中考励志标语霸气短语 ★

★ 中考英语重难点语法详解 ★

常考易错四字成语中考语文归纳

下面列举的成语,括号前的字是错别字,括号内的字是正确字。

1.暗(黯)然失色:黯然,阴暗的样子。“黯然失色”,形容相比之下暗淡无光,大为逊色的样子。

2.按步(部)就班:部,门类;班,次序。“按部就班”,指按其门类,就其次序,比喻学习要循序渐进,做事要遵循规章。

3.安(按)兵不动:指军队暂不行动,等待时机,也借指接受任务后不肯行动。按,压住、搁下。

4.暴珍(殄)天物:任意糟蹋东西。殄,灭绝;天物,自然界的宝贵生物。

5.别出新(心)裁:心裁,心中的设计筹划。

6.毕(筚)路蓝缕: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意指驾着柴车,穿着破旧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艰辛。

7.变本加利(厉):厉,通砺,在这句成语里当“更加深一层”或“更加严重” 讲。

8.病入膏盲(肓):病到了无可医治的地步,也比喻事情严重到了不可挽救的程度。膏肓,中医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和隔膜之间叫肓,认为此二者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

9.不可明(名)状:名,说出;状,形容、描述。“不可名状”,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10.不加(假)思索:假,假借、依靠。“不假思索”,不经过思考就作出反应。

11.不茅(毛)之地:“不毛之地”形容贫瘠的土地或荒凉的地区。

12.不径(胫)而走:胫,小腿。“不胫而走”比喻事物不待推行就迅速传播流行。

13.不落巢(窠)臼:窠、巢同义,但“窠臼”与鸟巢无关,含义是“现成格式、老套子”。

14.苍(沧)海桑田:沧海,蓝色的海洋。“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化巨大。

15.重蹈复(覆):辙 不吸取失败教训,重犯过去的错误。覆辙,翻过来的老路。

16.出奇致(制)胜:制,取得。“制胜”,取胜。

17.穿(川)流不息:行人、车马等像流水一样连续不断。川,河流。

18.发奋(愤)图强:下定决心,努力进取,谋求强盛。发愤:决心努力。

19.飞扬拔(跋):扈 意气举动超越常轨,不受约束。跋扈,蛮横

20.分道扬镖(镳) :镳,马嚼子。“扬镳”义为“策马”。“分道扬镳”,比喻志趣不同而分路。

21.纷至踏(沓):来 连续不断的到来,纷纷到来。沓,多而重复。

22.甘之如怡(饴):感到像糖一样甜,表示甘愿承受艰苦、痛苦。饴,饴糖。

23.各行其事(是) :是,正确的。“其是”,自以为正确的。所以,这句成语含有贬义。

24.攻城掠(略)地 :掠、略二字都有“夺取”义,但夺取的对象不同:掠,夺取人、财、地;略,夺取土地。

25.固(故)步自封 :故步,取自“邯郸学步”的 故事 ,本义为“原来走路的姿势”,在这句成语里比喻成规旧套。“故步自封”比喻安于现状,盲目自得。

26.骨梗(鲠)在喉:鲠,鱼刺。“骨鲠在喉”,比喻有话憋在心里不吐不快。

27.鼓(蛊)惑人心:迷惑、毒害人心。蛊,毒虫,用来放在食物里害人。

28.鬼域(蜮)伎俩:蜮, 传说 中在水里害人的怪物。“鬼蜮”即鬼怪。

29.汗流夹(浃)背:浃,音jiā,义为“透彻”。“浃背”,湿透脊背。

30.好高鹜(骛)远:骛,纵横奔驰,引申为“追求”。鹜,鸭子,无“追求”义。比喻不切实际,不踏实。

31.和霭(蔼)可亲:态度温和,容易接近。蔼,和气、态度好。

32.怙恶不俊(悛):坚持作恶,不肯悔改。悛,悔改。

33.煌煌(皇皇)巨著:皇皇,形容盛大。“皇皇巨著”,形容著作浩大。

34.既往不究(咎) :咎,本义为“过失、罪过”,引申为“责备”。“不咎” 即不责备。

35.及及(岌岌)可危:岌岌,形容十分危险,快要倾覆。

36.竭泽而鱼(渔) :渔, 捕鱼 。“竭泽而渔”直译为“排尽湖水捕鱼”, 比喻一味索取而不留余地。

37.禁(噤)若寒蝉:噤,闭口不言。寒蝉,秋后的蝉,寒蝉是不叫的。这句成语用“寒蝉”作比喻,形容不敢作声。

38.金璧(碧)辉煌: “金”和“碧”,是 国画 的两种颜料:金黄色的泥金和翠绿色的石绿。用它们画出来的画,鲜亮耀眼。“金碧辉煌”通常用于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

39.精兵减(简)政 :“精简”不是“减少”,而是去掉不必要的,留下必要的,从而使机构精干,人员素质更高。“精简”的真谛在于精干。

40.苦心孤旨(诣):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孤诣,别人所达不到的。诣,到。

41.烩灸(脍炙)人口:脍,切得很薄的肉片;炙,烤肉。“脍炙人口”,比喻优美的诗文或美好的事物得到人们交口称赞。

42.老奸巨滑(猾):形容十分奸诈狡猾。猾,狡猾

43.厉(励)精图治:振作精神,想办法把国家治理好。励,振奋。

44.礼上(尚)往来:尚,崇尚,讲究。“礼尚往来”,指礼节上注重有来有往。

45.廖廖(寥寥):无几 形容非常少。寥寥,稀少。

46.鳞次节(栉)比: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等密集整齐地排列。栉,梳篦。

47.伶牙利(俐)齿:伶俐,聪明灵活。“伶牙俐齿”,形容口齿伶俐,能说会道。

48.流言非(蜚)语:蜚,同“飞”。流言、飞语,均指毫无根据的话。“流言蜚语”多指诬蔑或挑拨离间的坏话。

49.留(流)芳百世:美名流传百世。流芳,流传美名。

50.毛骨耸(悚)然:悚,恐惧。悚然,恐惧的样子。

51.美仑(轮)美奂:轮,轮囷,古代的圆形谷仓,形容高大的样子。奂,众多。“美轮美奂”,形容建筑物的高大宏丽,其他用法要慎重。

52.迷(弥)天大谎:弥天,满天,形容“谎言已达到极致”。

53.糜糜(靡靡):之音 低级趣味的音乐。靡靡,颓废淫荡。

54.棉(绵)里藏针:形容柔中有刚,或比喻外貌柔和,内心刻毒。绵,丝绵。

55.明火执杖(仗) :仗,兵器。“明火执仗”,指点燃火炬,手拿武器,比喻强盗行为或肆无忌惮地干坏事。

56.名符(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副,符合。

57.名贯九洲(州) :相传大禹治水成功后,将天下划分为九州,所以“九州”是“天下”的 同义词 。大禹时代的“天下”,即华夏大地。

58.默(墨)守陈(成)规:墨守,墨翟之守,说的是墨子与公输般较量攻守的故事,本义为“固守”,后来演变成“守旧”。成规,久已通行的规则或 方法 。“墨守成规”,比喻因遁守旧不知变通。

59.沤(呕)心沥血:呕心,费尽心思;沥血,滴血。“呕心沥血”,竭尽心血。

60.旁证(征)博引:旁,广泛;征,搜集。“旁征博引”,形容做 文章 广泛搜集和引用材料,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61.青出于兰(蓝)而胜于兰(蓝): “兰”是“兰”的简化字,不是“蓝”的简化字,“蓝”简化作“蓝”。蓝,蓼蓝,一种草本植物,叶汁可作蓝色染料。青,靛青,从蓼蓝叶汁中提炼出来的青色染料,颜色比蓝深,所以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作为成语,比喻学生超过老师,后人超过前人。

62.磬(罄)竹难书:罄,器皿中空,用尽;竹,竹简,古代的书写材料;罄竹,把竹简用光了。“罄竹难书”,多用以形容罪大恶极,比喻罪恶事实多得写不完。

63.人才挤挤(济济) :济济,读作jǐjǐ,义为“众多的样子”。类似的成语还有“济济一堂”。

64.如愿以尝(偿) :偿,归还、抵补,引申为“满足”。“如愿以偿”表示自己的愿望实现了。

65.弱不经(禁)风 :禁,承受。

66.色彩斑烂(斓) :斑,斑点或斑纹;斓,多彩。“斑斓”,形容灿烂多彩。

67.山青(清)水秀:清, 清明 洁净。“山清秀水”,山水清净秀丽。

68.稍(少)安勿(毋)躁:少,音shǎo,暂时。毋,不要。“少安毋躁” 的意思是:耐心等待,不要急躁。

69.水乳交溶(融): 融,融合。比喻关系融洽或结合紧密。

70.所向披糜(靡):力量所到之处,一切障碍全被扫除。靡,顺风倒下。

71.危如垒(累)卵:累,堆积。“累卵”,一层层堆积起来的蛋,比喻局势极不稳定。

72.委屈(曲)求全:曲意迁就,以求事成。曲,委曲己意。

73.相形见拙(绌):跟另一些人或事物比较起来显得远远不如。绌,不够、不足。

74.向偶(隅)而泣:独自在一旁哭泣,比喻非常孤立或因得不到机会而失望、难过。隅,角落。

75.心无旁鹜(骛) :骛,纵横奔驰,引申为“追求”。“旁骛”,没有杂念,比喻专心致志。鹜,鸭子,无“追求”义。

76.心心相映(印) :印,印证。“心心相印”原为佛教术语,本义为“以心印证佛法”。演化为成语,形容思想境界和感情完全一致。

77.辛辛(莘莘):学子 许多学生。莘莘,众多。

78.虚座(左)以待:空着左边的尊位恭候贵客,指特意留待他人。左,古礼主人居右,宾客居左,因以左为尊。

79.炫(烜)赫一时:名声、气势在一个时期内很盛。烜,盛大。

80.淹(湮)没无闻:被埋没而无人知晓。湮,埋没。

81.淹淹(奄奄)一息:形容气息微弱的垂死之状。奄奄,气息微弱。

82.掩(偃)旗息鼓:偃,本义为“人倒地若卧”,引申为“隐匿”。“偃旗息鼓”,指放倒旗帜,停止敲鼓,形容隐蔽行动,也指停止战争或停止行动。

83.摇摇欲堕(坠):形容极不稳固,就要掉下来或垮台。坠,掉下。

84.遗(贻)笑大方:遗、贻二字,都有“留下”的意思,但使用时有所分工:表示“死人留下”用“遗”,表示一般留下用“贻”。“大方”,专家、方家。“贻笑大方”,让行家里手见笑。类似的成语还有:“贻害无穷”、“贻害后学”。

85.以(倚)老卖老:倚,仗恃。“倚老”,倚仗年纪大。

86.饮鸠(鸩)止渴:鸩,传说中的一种鸟,用它的羽毛泡酒,可以致人死命。

87.渊源(源远)流长:源头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

88.越桌(俎)代庖:厨子没做饭,掌管祭祀的人不能越过自己的职守,放下祭器去代替厨子做饭。比喻超过自己的职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情。俎,古代祭祀时盛牛羊等祭品的器具。

89.悠(优)哉游哉:优,本义为“吃饱了”,引申为“有余、悠闲”。“优哉游哉”,形容悠闲自在。

90.忧(优)柔寡断:优,由“悠闲”引申为“犹豫”。

91.再接再励(厉) :厉,通“砺”,即磨刀石,作动词用,表示“磨砺”。

“再接再厉”源自唐代诗人孟郊描写斗鸡情景的诗句:斗鸡在再次厮斗之前[再接],先在地上磨喙[再厉]。“再接再厉”,比喻做事要不断努力。

92.责无旁代(贷) :贷,借贷,要求贷方守信,不可推卸还贷的责任。“旁贷”,推卸给别人。

93.仗义直(执)言:执言,说公道话。

94.真知卓(灼)见:灼,本义为“火烧”,引申为“明白、透彻”。“真知灼见”,建立在真知基础上的正确而深刻的见解。

95.针贬(砭)时弊:砭,古代治病的石针,“针砭”在这句成语里作动词,当“指出”讲。

96.震(振)聋发聩:“振”和“发”同义,都是“唤起”的意思;“聋” 和“聩”也同义,都是“听不见声音”。“振聋发聩”,比喻唤醒精神麻木的人。

97.众口烁(铄)金:众人异口同声的议论,足能熔化金属,形容社会舆论的力量很大。铄,熔化。

98.纵横俾(捭)阖:以辞令打动别人,在政治和外交上运用分化和争取的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捭阖,开合。捭,分开。

99.走头(投)无路:走投,投奔。“走投无路”,比喻陷入绝境。

100.自出机抒(杼):比喻诗文的构思和布局别出心裁,富有新意。机杼:织布机,又用来比喻诗文的构思和布局。

中考常见易错两字词语

安详 舶品 妨碍 重叠 粗犷 蜂拥 针砭 覆盖 震撼

覆灭 辐射 凑合 松弛 脉搏 家具 欣赏 即使 谜团

气概 追溯 精粹 偶尔 迁徙 擅长 瞭望 沉湎 诵读

杀戮 坐落 痉挛 平添 雾凇 精简 蓝天 啰唆 修葺

增值 青睐 趟水 旋律 赝品 发轫 宣泄 夜宵 寒暄

元宵 九霄 荧光 急躁 赃款 坐镇 就绪 九州 悄然

竣工 编纂 恪守 蛰伏 表率 原型 附加 风声 委屈

桃园 直言 褴褛 经纬 陈规 义气 剧增 具备 精心

渊源 音讯 付出 俯视 抱怨 留恋 往返 株连 部署

浪费 刻画 晋升 浏览 参与 赋予 竣工 讲义 戡乱

车蓬 诓骗 妥帖 投诚 冷漠 孤僻 陷阱 装潢 橘子

偶像 梦魇 忤逆 置喙 什物 般配 凌厉 懵懂 干涸

睿智 池塘 楹联 矫情 证券 蹂躏 深邃 联袂 璀璨

盘桓 羸弱 经典 纯朴 忌讳 砥砺 刍议 闲暇 徇私

切磋 招募 怅惘 辍学 海涵 连锁 切身 特聘 申说

回馈 翱翔 沉湎 福祉 梗概 箴言 赫然 摄取 颓唐

慰藉 荧屏 边陲 船舱 稼穑 皇历 通缉 砂糖 勘察

通牒 挤兑 敲诈 枢纽 怠慢 零售 弹劾 学籍 偏袒

抱负 署名 威慑 蒙昧 端详 斑驳 晦涩 精湛 跻身

艺苑 彗星 陨落 赡养 恣意 斡旋 涵养 赔偿 寥廓

煦暖 靓丽 裨益 谗言 临摹 脉络 拇指 影碟 辞书

摈弃 殉情 聒噪 矜持 蛊惑 敦促 遐想 奚落 整饬

淤积 矫健 联结 融资 传诵 繁衍 坚韧 隽永 马厩

中考 常见易错三字词语

莫须有 破天荒 黄粱梦 掉书袋 白炽灯 孵化器 入场券

度假村 压轴戏 喝倒彩 杀手锏 坐标系 编辑室 协奏曲

势利眼 圆舞曲 满堂彩 舶来品 混合物 三部曲 井冈山

纪录片 性子躁 暴发户 练习簿 哈密瓜 沙家浜 必需品

身份证 明信片 文绉绉 照相机 一炷香 座右铭 白内障

孤零零 鱼水情 笑眯眯 林阴道 一番话 水蒸气 亲和力

脾气躁 订计划 黄澄澄 绿茵场 抠字眼 殊不知 冠名权

放空炮 唱双簧 跑龙套 碰钉子 辩证法 金刚钻 烟幕弹

洽谈会 水龙头 挖墙脚 雄赳赳 荧光屏 骈俪文 烂摊子

锦标赛 保鲜膜 博士后 喜盈门 口头禅 倒计时 冷不防

概念化 珊瑚礁 兜圈子 走一趟 破天荒 侃大山 互联网


常考易错四字成语中考语文归纳相关文章:

★ 常考易错四字成语中考语文归纳

★ 中考常考成语大全

★ 中考语文易混淆词语成语知识点

★ 中考语文修改病句常考易错类型

★ 初三语文易错词语大总结

★ 初中语文常用知识点大总结+易错读音字词汇总

★ 初三语文期末复习计划

★ 中考语文字词复习古诗词复习

★ 语文常见三字成语解释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baidu.com/hm.js?fff14745aca9358ff875ff9aca1296b3";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人才挤挤的图解成语是什麼样的

人才济济rén cái jǐ jǐ
[释义] 人才:指德才兼备的人或有某种特长的人。济济:众多的样子。形容有才能的人很多。济济:众多样子。
[语出] 《镜花缘》六十二回;“闰臣见人才济济;十分欢悦。”
[正音] 济;不能读作“jì”。
[辨形] 济;不能写作“己”。
[近义] 人才辈出
[反义] 人才零落
[用法] 用作褒义。一般作主语、宾语、定语。
[结构] 主谓式。
[辨析] 见“人才辈出”(801页)。
[例句] 科学院拥有大量博士生、硕士生;都是各个学科的主要研究人员;真可谓~。
[英译] large assembly of men of talent

四字成语鸡啥啥啥

1. 带有鸡字的四字成语是什么

鸿鹄与鸡、金鸡消息、鸡犬升天、呆似木鸡、偷鸡摸狗、鸡皮鹤发、杀鸡哧猴、鸡犬不闻、鸡鸣犬吠、戴鸡佩豚、断尾雄鸡、鹤困鸡羣、偷鸡盗狗、鸡毛蒜皮、鸡胸龟背、鸡鹜相争、宰鸡教猴、鸡鸣候旦、炙鸡渍酒、鹤处鸡群、鸡飞狗窜、纪渻木鸡、蠢若木鸡、缚鸡弄丸、牝鸡司晨、只鸡斗酒、失晨之鸡、鸡鸣狗盗、抱鸡养竹、牝鸡司旦、鸡犬相闻、指鸡骂狗、鸡声鹅斗、土鸡瓦犬、斗鸡养狗、鼠腹鸡肠、家鸡野鹜、闻鸡起舞、鸡飞狗叫、瓮里酰鸡、雄鸡断尾、只鸡樽酒、斗鸡走犬、鸡犬不安、瓦鸡陶犬、失旦之鸡、山鸡映水、独鹤鸡羣、鸡肠狗肚、牛鼎烹鸡、牝鸡晨鸣、家鸡野雉、鸡犬桑麻、鬻鸡为凤、山鸡照影、轻鸡爱鹜、、嫁鸡随鸡。

2. 鸡什么四字成语有哪些

鸡蛋里找骨头 比喻故意挑剔。

鸡飞蛋打 鸡飞走了,蛋打破了。比喻两头落空,一无所得。

鸡飞狗走 走:跑。鸡乱飞,狗乱跑。形容因极端惊恐而混乱不堪。

鸡骨支床 原意是因亲丧悲痛过度而消瘦疲惫在床席之上。后用来比喻在父母丧中能尽孝道。也形容十分消瘦。

鸡口牛后 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 *** 。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

鸡烂嘴巴硬 比喻自知理亏,还要强辩。

鸡零狗碎 形容事物零碎细小。

鸡毛蒜皮 比喻无关紧要的琐碎事情。

鸡鸣而起 鸡叫时就起床。形容勤奋不怠。

鸡鸣狗盗 鸣:叫;盗:偷东西。指微不足道的本领。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

鸡鸣狗吠 鸡啼狗叫彼此都听得到。比喻聚居在一处的人口稠密。

鸡鸣戒旦 怕失晓而耽误正事,天没亮就起身。

鸡皮鹤发 皮肤发皱,头发苍白。指老人。

3. 【人什么鸡的四字成语】

谜底:人才济济【拼音】:rén cái jǐ jǐ【解释】济济:众多的样子.形容有才能的人很多.【释义】 人才:指德才兼备的人或有某种特长的人.形容有才能的人很多.济济:众多样子.2成语典故【出处】:《书·大禹谟》:“济济有众,咸听朕命.”【示例】:闺臣见人才济济,十分欢悦.◎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十二回3词语辨析【正音】 济;不能读作“jì”.【辨形】济;不能写作“己”.【近义词】:人才辈出【反义词】:人才零落【语法】:主谓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褒义[用法] 用作褒义.一般作主语、宾语、定语.[结构] 主谓式.[辨析] 见“人才辈出”[例句] 科学院拥有大量博士生、硕士生;都是各个学科的主要研究人员;真可谓人才济济.[辨析]误写为“人才挤挤”[1]。

4. 什么鸡四字词语

什么鸡四字词语 :

呆若木鸡、

鸿鹄与鸡、

蠢若木鸡、

断尾雄鸡、

纪渻木鸡、

三足金鸡、

失旦之鸡、

失晨之鸡、

土耳其鸡、

嫁鸡随鸡、

絮酒炙鸡、

牛鼎烹鸡、

陶犬瓦鸡、

沈明石鸡、

走马斗鸡、

见卵求鸡、

金马碧鸡、

井蛙醯鸡、

牛刀割鸡、

嫁鸡逐鸡、

瓮里醯鸡、

汝南晨鸡、

呆如木鸡、

偷狗捉鸡、

笼里抓鸡、

诃梨怛鸡

5. 什么鸡四字成语

闻鸡起舞、

牝鸡司晨、

鸡鸣狗盗、

鸡犬不宁、

鹤立鸡群、

杀鸡取卵、

呆若木鸡、

杀鸡儆猴、

金鸡独立、

小肚鸡肠、

鸡飞狗跳、

鸡零狗碎、

鸡犬升天、

鸡飞蛋打、

鸡毛蒜皮、

手无缚鸡之力、

杀鸡焉用牛刀、

鸡犬相闻、

杀鸡吓猴、

山鸡舞镜、

偷鸡摸狗、

鼠肚鸡肠、

土鸡瓦狗、

杀鸡骇猴、

鸡皮鹤发、

牛鼎烹鸡、

割鸡焉用牛刀、

鸡犬不留、

鸡口牛后

6. 人什么什么鸡四字成语

人什么什么鸡四字成语——人才济济。

人才济济

rén cái jǐ jǐ

【解释】济济:众多的样子。形容有才能的人很多。

【出处】《书·大禹漠》:“济济有众,咸听朕命。”

【结构】主谓式。

【用法】用作褒义。一般作主语、宾语、定语。

【正音】济;不能读作“jì”。

【辨形】济;不能写作“己”。

【近义词】人才辈出

【反义词】人才零落

【例句】科学院拥有大量博士生、硕士生;都是各个学科的主要研究人员;真可谓~。

【英译】large assembly of men of talent

7. 四字成语人前什么鸡

人前什么鸡的成语没有,最后一个字是鸡的有一些:

呆若木鸡 呆:傻,发愣的样子。呆得象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

斗酒只鸡 斗:酒器。古人祭亡友,携鸡酒到墓前行礼。后作为追悼亡友的话。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封建礼教认为,女子出嫁后,不论丈夫好坏,都要永远跟从。

牛刀割鸡 杀只鸡用宰牛的刀。比喻大材小用。

牛鼎烹鸡 用煮一头牛的大锅煮一只鸡。比喻大材小用。

手无缚鸡之力 连捆绑鸡的力气都没有。形容身体弱、力气小。

陶犬瓦鸡 陶土做的狗,泥土塑的鸡。比喻徒具形式而无实用的东西。

偷狗戏鸡 比喻不务正业。

瓮里醯鸡 比喻见闻狭隘的人。

呆如木鸡 呆得象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

呆似木鸡 呆得象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

嫁鸡逐鸡 比喻女子出嫁后只能顺从丈夫。

见卵求鸡 看到鸡蛋,就希求蛋化为鸡,而来司晨报晓。比喻言之过早。

井蛙醯鸡 醯鸡:昆虫名,即蠛蠓,常用以形容细小的东西。比喻眼界不广,见识浅薄。

汝南晨鸡 即汝南鸡。

8. 带鸡字的四字成语大全

带“鸡”的四字成语有:鸡犬不宁、鸡鸣狗盗、鸡毛蒜皮、鹤立鸡群、鸡零狗碎、牝鸡司晨、偷鸡摸狗、杀鸡取卵

读音:[jī ]

释义:家禽,品种很多,翅膀短,不能高飞;雄性啼能报晓,雌性生的蛋是好食品:公~。母~。~雏。

组词:

1. 呆若木鸡dāi ruò mù jī

呆,傻、发愣的样子。意为宛如木头做的鸡一样,借以形容一个人有些痴傻发愣的样子,或因恐惧、惊异而发愣的样子。

2.鹤立鸡群hè lì jī qún

意思是指比喻仪表或才能在人群里很突出

3.鸡鸣狗盗

鸣:叫;盗:偷东西。指微不足道的本领。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

4.鸡犬不宁

形容骚扰得厉害,连鸡狗都不得安宁。

5.鸡犬升天

传说汉朝淮南王刘安修炼成仙后,把剩下的药撒在院子里,鸡和狗吃了,也都升天了。后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的人也跟着得势。

造句:

1.《庄子·达生》:“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2.看到妈妈大义灭亲的举动,他顿时呆若木鸡。

3.她看到这些罪证,呆若木鸡。

9. 四字成语鸡什么耳什么

没有这样的成语。

以鸡开头的成语:鸡虫得失 比喻微小的得失,无关紧要。 鸡蛋里找骨头 比喻故意挑剔。

鸡飞蛋打 鸡飞走了,蛋打破了。比喻两头落空,一无所得。

鸡飞狗走 走:跑。鸡乱飞,狗乱跑。

形容因极端惊恐而混乱不堪。 鸡骨支床 原意是因亲丧悲痛过度而消瘦疲惫在床席之上。

后用来比喻在父母丧中能尽孝道。也形容十分消瘦。

鸡口牛后 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 *** 。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

鸡烂嘴巴硬 比喻自知理亏,还要强辩。 鸡零狗碎 形容事物零碎细小。

鸡毛蒜皮 比喻无关紧要的琐碎事情。 鸡鸣而起 鸡叫时就起床。

形容勤奋不怠。 耳在第三位的成语:酒酣耳热 形容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

面红耳赤 脸笔耳朵都红了。形容因激动或羞渐而脸色发红。

面命耳提 不仅是当面告诉他,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讲。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

目击耳闻 亲眼看到,亲耳听到。 目濡耳染 濡:沾湿;染:沾染。

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目食耳视 用眼睛吃,用耳朵看。

比喻颠倒错乱。 舌敝耳聋 讲的人舌头破了,听的人耳朵聋了。

形容议论多而杂,别人不予理睬。 掩人耳目 遮掩别人的耳朵和眼睛。

比喻用假象迷惑人,欺骗人。

人才开头的aabcc成语

ABCC式 例:兴致勃勃 大雪纷纷 人才济济 得意洋洋 流水淙淙 风度翩翩 忠心耿耿 雾气腾腾 相貌堂堂 忧心忡忡 春风习习 文质彬彬 兴致勃勃 虎视耽耽 小心翼翼 生机勃勃 喜气洋洋 风雨凄凄 含情脉脉 怒气冲冲 傲骨嶙嶙、白发苍苍、白雪皑皑、板上钉钉、波光粼粼 波光鳞鳞、薄暮冥冥、不过尔尔、不甚了了、长夜漫漫 此恨绵绵、大才盘盘、大才盘盘、大腹便便、大名鼎鼎 谠论侃侃、得意扬扬、得意洋洋、颠毛种种、钉头磷磷 独行踽踽、丰度翩翩、风尘碌碌、风尘仆仆、风度翩翩 风雨凄凄、福寿绵绵、俯仰唯唯、负债累累、顾虑重重 瓜瓞绵绵、怪事咄咄、关情脉脉、含情脉脉、好善恶恶 鸿飞冥冥、虎视眈眈、虎视耽耽、饥肠辘辘、吉祥止止 剑戟森森、空腹便便、苦海茫茫、来势汹汹、泪眼汪汪兴致勃勃 虎视耽耽 小心翼翼 生机勃勃 喜气洋洋 书声朗朗 议论纷纷人才济济 风尘仆仆 文质彬彬 衣冠楚楚 信誓旦旦 得意洋洋 风度翩翩风雨凄凄 含情脉脉 怒气冲冲 两手空空、聊复尔尔、路远迢迢、妙手空空、磨刀霍霍 目光炯炯、暮气沉沉、怒气冲冲、其势汹汹、气喘吁吁 气势汹汹、气息奄奄、千里迢迢、情意绵绵、秋波盈盈 秋水盈盈、群雌粥粥、热气腾腾、人才济济、人情汹汹 人情汹汹、人心皇皇、人心惶惶、人言籍籍、人言藉藉 人言啧啧、杀气腾腾、神采奕奕、生机勃勃、生气勃勃 瘦骨嶙嶙、书空咄咄、书声琅琅、书声朗朗、死气沉沉 逃之夭夭、桃之夭夭、天理昭昭、天网恢恢、天下汹汹 铁板钉钉、铁中铮铮、童山濯濯、万里迢迢、万目睽睽 威风凛凛、温情脉脉、文质彬彬、文质斌斌、无所事事 喜气洋洋、相貌堂堂、想入非非、小时了了、小心翼翼 心旌摇摇、心事重重、信誓旦旦、兴致勃勃、行色匆匆 行色怱怱、兄弟怡怡、雄心勃勃、羞人答答、血迹斑斑 血泪斑斑、血债累累、言笑晏晏、言之凿凿、杨柳依依 野心勃勃、一表堂堂、一息奄奄、衣冠楚楚、仪表堂堂 议论纷纷、意气扬扬、意气洋洋、英姿勃勃、佣中佼佼 庸中佼佼、庸中皦皦、忧心忡忡、忧心悄悄、余音袅袅 余子碌碌、中心摇摇、忠心耿耿、众口嗷嗷、众目睽睽

成语是什么?

【定义】
所谓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
【形式】
成语一般都是四字格式,不是四字的较少。如“五十步笑百步”、“ 欲速则不达”、“ 醉翁之意不在酒”。成语一般用四个字,这与汉语本身句法结构和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有关系。
【结构】
四字的语法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主谓式:名副其实、盛气凌人、杞人忧天、胸有成竹;
动宾式:好为人师、莫名其妙、视为畏途;
联合主谓式:天翻地覆、水落石出、手舞足蹈;
联合动宾式:知己知彼、养精蓄锐、防微杜渐、发号施令;
联合名词式:粗心大意、南辕北辙、镜花水月;
联合动词式:突飞猛进、勇往直前;
动补式:逍遥法外、问道于盲;
兼语式:以邻为壑、令人生畏。
成语的结构是多种多样的,上面只是简单举例的性质。成语在语言表达中有生动简洁、 形象鲜明的作用。它的本身就有不少比喻和对比以及加重的措辞方法。如“阳奉阴违”、“外强中干”、“五光十色”、“一知半解”、“七嘴八舌”、“患得患失”、“不寒而栗”等各有妙用。所以文学家对成语的运用都非常注意。
【历史】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其中有古书上的成句,也有从古人文章中压缩而成的词组,还有来自人民口里常说的习用语。有些意义从字面上可以理解,有些从字面上就不易理解,特别是典故性的。如“汗牛充栋”、“虎踞龙蟠”、“东山再起”、“草木皆兵”之类,在汉语成语里占有一定的比例。汉语历史悠久,成语特别多,这也是汉语的一个特点。
成语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最主要的一点是习用语和谚语是口语性质的,成语大都出自书面,属于文语性质的。其次在语言形式上,成语几乎都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字面不能随意更换,而习用语和谚语总是松散一些,可多可少,不限于四个字。例如“快刀斩乱麻”、“九牛二虎之力”、“驴唇不对马嘴”、“前怕狼,后怕虎”,这是常说的习用语;“百闻不如一见”、“真金不怕火炼”、“有志者事竟成”、“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是一些经验之谈,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属于谚语一类。成语跟习用语、谚语是不一样的。
成语大都有一定的出处。如“狐假虎威”出于《战国策·楚策》,“鹬蚌相争”出于《燕策》,“画蛇添足”出于《齐策》,“刻舟求剑”出于《吕氏春秋·察今》,“自相矛盾”出于《韩非子·难势》,都是古代的寓言。如“完璧归赵”出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破釜沉舟”出于《史记·项羽本纪》,“草木皆兵”出于《晋书·苻坚载记》,“一箭双雕”出于《北史·长孙晟传》,“口蜜腹剑”出于《唐书·李林甫传》,都是历史上的故事。至于截取古书的文句用为四字成语的更为普遍。如“有条不紊”取自《尚书·盘庚》“若纲在纲,有条而不紊”,“举一反三”取自《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痛心疾首”取自《左传》成公十三年“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分庭抗礼”取自《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未尝不分庭抗礼”,“奴颜婢膝”取自晋代葛洪《抱朴子·交际》“以岳峙独立者为涩吝疏拙,以奴颜婢膝者为晓解当世”,“胸有成竹”取自宋代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其他采用古人文章成句的也为数很多。如“忧心忡忡”出自《诗经·召南·草虫》,“外强中干”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以逸待劳”出自《孙子·军争》,“水落石出”出自苏轼《后赤壁赋》,“萍水相逢”出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牢不可破”出自唐代韩愈《平淮西碑》。
在人民口里常说的一些四字习用语也可以归入成语里来。如“咬文嚼字”、“拖泥带水”、“阳奉阴违”、“不三不四”、“心直口快”之类,与成语的结构相同。在成语中也有些是接受外来文化而出现的。如“天花乱坠”、“当头棒喝”、“不可思议”、“不二法门”都是。
成语一般都是四字格式,不是四字的较少。如“五十步笑百步”、“ 欲速则不达”、“ 醉翁之意不在酒”。成语一般所以用四个字,这与汉语本身句法结构和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有关系。
成语是表示一般概念的固定词组或句子,绝大部分是由四个字组成的。例如“空中楼阁”、“鼎鼎大名”、“青出于蓝”、“有声有色”、“欢天喜地”等都是四字成语。少于四字的成语,如“敲门砖”、“莫须有”、“想当然”之类,多于四个字的如“桃李满天下”、“真金不怕火炼”、“心有余而力不足”、“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之类,在成语中都占绝对少数。
【成语与专有名词】
[编辑本段]
成语跟专名、科学术语、谚语、歇后语、引语和由四个字组成的普通词组,从某些方面看来,也有相似之出。譬如专名和科学术语都是固定词组;谚语、歇后语、引语不仅是固定词组或句子,而且意味也有些与成语相似;四个字组成的普通词组比较简练,形式跟绝大多数的成语一样,如“东西南北”、“春夏秋冬”之类,但是这些都不是成语。把成语跟专名、科学术语等的区别搞清楚,这就有助于断定什么是成语,什么不是成语。现在简单地就这方面作些说明。 成语跟专名不同:专名和成语虽然都是由几个字组成的固定词组,但是专名是表示特定概念的,例如“李庄小学”只是一个学校独有的名称(当然,可能有重名),“广安人民公社”只是一个公社独有的名称。成语则是表示一般概念的,例如”七零八落“这个成语,既可以用来形容开败了的花朵,又可以用来形容被打败的军队,也可以用来形容稀疏零散的人群。又如“津津有味”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任何一个人对于某些事物特别感觉有兴趣。
【成语与科学术语】
成语跟科学术语不同:科学术语是表示科学概念的,不是表示一般概念的。例如"主观能动性""革命乐观主义""无限花序""平行四边形"这些科学术语,尽管都是由几个字组成的固定词组,可是并不是成语。
【成语与谚语】
成语跟谚语不同:谚语绝大部分是句子而不是词组。谚语经常用在人民大众的口语里,用在文章里的比较少。谚语往往具有浓厚的口语色彩,不象成语那样具有文言色彩。谚语的形式,不象成语那样整齐。例如“坐山观虎斗”、“天下乌鸦一般黑”之类的谚语,都不是那么整齐。当然,如果把这些谚语一定说是成语,也是可以勉强的。
【成语与歇后语】
成语跟歇后语不同:歇后语是一种固定的句子,一定要由两部分构成,前一部分是用事物作比喻,后一部分是从正面作说明。写文章为了收到鲜明、形象、生动、具体的表达效果,也可以象引用成语似的引用歇后语。如"泥菩萨过河 自身难保。“狗拿耗子 多管闲事”、“泥菩萨洗脸 越洗越难看。”、“蜜饯黄连 先甜后苦”这些话,都是“歇后语”而不是“成语”。
【成语与引语】
[编辑本段]
成语跟引语不同:在古人的著作中有个别语句,如“勾心斗角”(见杜牧《阿房宫赋》)“水落石出”(见苏轼《赤壁赋》)等,因为时常被人们使用,后来就成了成语。但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两句诗。这两句诗不是人们时常使用的,而是在文章中偶尔被引用了。因此这类语句应该称之为"引语",不能看做是成语。
【成语与词组】
成语跟由四个字组成的普通词组也不一样,因为成语由四个字组成的占绝大多数,所以有些人往往把由四个字组成的普通词组,尤其是文言色彩比较浓厚的普通词组,也看做是成语。应当指出:凡是一个词组里的词可以抽换的,就应该把它看做普通词组。例如"根本改变""这个词组,在某种场合,也可以改为“彻底改变”、“基本改变”或“大大改变”。又如“密切合作”这个词组,可以改为“紧密合作”、“肆意挥霍”,可以改为“任意挥霍”或“随意挥霍”。这几个词组改了以后,并不影响内容,使人感到也很合适。象这样可以自由改动的词组,都是普通词组。
至于成语,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组成成语的词,一般不能用其他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来替换。例如“虎口余生”这个成语,就不能改为“狼口余生”或“豹口余生”,也不能改为“虎嘴余生”。又如:”不管哪个殖民主义者怎样花言巧语地侈谈和平,也掩盖不了他们的侵略本质”。在这个句子里,不但不能把“花言巧语地侈谈和平”改为“花言地侈谈和平”或“巧语地侈谈和平“,就是改为”巧语花言地侈谈和平“也是非常勉强的。
成语跟专名、科学术语和歇后语的不同,看起来相当明显。成语跟引语、普通词组、谚语的区别,一般说来也是清楚的,但是有的也不容易分辨。我们应该承认有些固定词组或相当固定的词组是介于成语与谚语、引语或普通词组之间的,对这类词组,不必一定去划分它的界限。例如"一文不值",我们可以认为它是普通词组,因为把它该为“不值一文”、“不值一钱”或“一钱不值”都毫不勉强。但是,这个词组毕竟有相对的固定性,极像成语,把它看作成语,也未尝不可以。又如“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把它看做成语或谚语皆无不可。
【成语辨析】
[编辑本段]
使用成语有时会错用同音字或近义词。这类错误出现频率非常高,所以,使用成语时要特别注意用字正确。下面列举的成语,括号前的字是别字,括号内的字是正字。
A
1、暗(黯)然失色 黯然,阴暗的样子。“黯然失色”,形容相比之下暗淡无光,大为逊色的样子。
2、按步(部)就班 部,门类;班,次序。“按部就班”,指按其分类,就其次序,比喻学习要循序渐进,做事要遵循规章。
3、安(按)兵不动 指军队暂不行动,等待时机,也借指接受任务后不肯行动。按,压住、搁下。
B
4、暴珍(殄)天物 任意糟蹋东西。殄,灭绝;天物,自然界的宝贵生物。
5、别出新(心)裁 心裁,心中的设计筹划。
6、毕(筚)路蓝缕 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意指驾着柴车,穿着破旧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艰辛。
7、变本加利(厉) 厉,通砺,在这句成语里当“更加深一层”或“更加严重” 讲。
8、病入膏盲(肓) 病到了无可医治的地步,也比喻事情严重到了不可挽救的程度。膏肓,中医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和隔膜之间叫肓,认为此二者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
9、不可明(名)状 名,说出;状,形容、描述。“不可名状”,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10、不加(假)思索 假,假借、依靠。“不假思索”,不经过思考就作出反应。
11、不茅(毛)之地 “不毛之地”形容贫瘠的土地或荒凉的地区。
12、不径(胫)而走 胫,小腿。“不胫而走”比喻事物不待推行就迅速传播流行。
13、不落巢(窠)臼 窠、巢同义,但“窠臼”与鸟巢无关,含义是“现成格式、老套子”。
C
14、苍(沧)海桑田 沧海,蓝色的海洋。“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化巨大。
15、重蹈复(覆)辙 不吸取失败教训,重犯过去的错误。覆辙,翻过来的老路。
16、出奇致(制)胜 制,取得。“制胜”,取胜。
17、穿(川)流不息 行人、车马等像流水一样连续不断。川,河流。
F
18、发奋(愤)图强 下定决心,努力进取,谋求强盛。发愤:决心努力。
19、飞扬拔(跋)扈 意气举动超越常轨,不受约束。跋扈,蛮横
20、分道扬镖(镳) 镳,马嚼子。“扬镳”义为“策马”。“分道扬镳”,比喻志趣不同而分路。
21、纷至踏(沓)来 连续不断的到来,纷纷到来。沓,多而重复。
G
22、甘之如怡(饴) 感到像糖一样甜,表示甘愿承受艰苦、痛苦。饴,饴糖。
23、各行其事(是) 是,正确的。“其是”,自以为正确的。所以,这句成语含有贬义。
24、攻城掠(略)地 掠、略二字都有“夺取”义,但夺取的对象不同:掠,夺取人、财、地;略,夺取土地。
25、固(故)步自封 故步,取自“邯郸学步”的故事,本义为“原来走路的姿势”,在这句成语里比喻成规旧套。“故步自封”比喻安于现状,盲目自得。
26、骨梗(鲠)在喉 鲠,鱼刺。“骨鲠在喉”,比喻有话憋在心里不吐不快。
27、鼓(蛊)惑人心 迷惑、毒害人心。蛊,毒虫,用来放在食物里害人。
28、鬼域(蜮)伎俩 蜮,传说中在水里害人的怪物。“鬼蜮”即鬼怪。
H
29、汗流夹(浃)背 浃,音jiā,义为“透彻”。“浃背”,湿透脊背。
30、好高鹜(骛)远 骛,纵横奔驰,引申为“追求”。鹜,鸭子,无“追求”义。比喻不切实际,不踏实。
31、和霭(蔼)可亲 态度温和,容易接近。蔼,和气、态度好。
32、怙恶不俊(悛) 坚持作恶,不肯悔改。悛,悔改。
33、煌煌(皇皇)巨著 皇皇,形容盛大。“皇皇巨著”,形容著作浩大。
J
34、既往不究(咎) 咎,本义为“过失、罪过”,引申为“责备”。“不咎” 即不责备。
35、及及(岌岌)可危 岌岌,形容十分危险,快要倾覆。
36、竭泽而鱼(渔) 渔,捕鱼。“竭泽而渔”直译为“排尽湖水捕鱼”, 比喻一味索取而不留余地。
37、禁(噤)若寒蝉 噤,闭口不言。寒蝉,秋后的蝉,寒蝉是不叫的。这句成语用“寒蝉”作比喻,形容不敢作声。
38、金璧(碧)辉煌 “金”和“碧”,是国画的两种颜料:金黄色的泥金和翠绿色的石绿。用它们画出来的画,鲜亮耀眼。“金碧辉煌”通常用于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
39、精兵减(简)政 “精简”不是“减少”,而是去掉不必要的,留下必要的,从而使机构精干,人员素质更高。“精简”的真谛在于精干。
K
40、苦心孤旨(诣) 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孤诣,别人所达不到的。诣,到。
41、烩灸(脍炙)人口 脍,切得很薄的肉片;炙,烤肉。“脍炙人口”,比喻优美的诗文或美好的事物得到人们交口称赞。
L
42、老奸巨滑(猾) 形容十分奸诈狡猾。猾,狡猾
43、厉(励)精图治 振作精神,想办法把国家治理好。励,振奋。
44、礼上(尚)往来 尚,崇尚,讲究。“礼尚往来”,指礼节上注重有来有往。
45、廖廖(寥寥)无几 形容非常少。寥寥,稀少。
46、鳞次节(栉)比 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等密集整齐地排列。栉,梳篦。
47、伶牙利(俐)齿 伶俐,聪明灵活。“伶牙俐齿”,形容口齿伶俐,能说会道。
48、流言非(蜚)语 蜚,同“飞”。流言、飞语,均指毫无根据的话。“流言蜚语”多指诬蔑或挑拨离间的坏话。
49、留(流)芳百世 美名流传百世。流芳,流传美名。
M
50、毛骨耸(悚)然 悚,恐惧。悚然,恐惧的样子。
51、美仑(轮)美奂 轮,轮囷,古代的圆形谷仓,形容高大的样子。奂,众多。“美轮美奂”,形容建筑物的高大宏丽,其他用法要慎重。
52、迷(弥)天大谎 弥天,满天,形容“谎言已达到极致”。
53、糜糜(靡靡)之音 低级趣味的音乐。靡靡,颓废淫荡。
54、棉(绵)里藏针 形容柔中有刚,或比喻外貌柔和,内心刻毒。绵,丝绵。
55、明火执杖(仗) 仗,兵器。“明火执仗”,指点燃火炬,手拿武器,比喻强盗行为或肆无忌惮地干坏事。
56、名符(副)其实 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副,符合。
57、名贯九洲(州) 相传大禹治水成功后,将天下划分为九州,所以“九州”是“天下”的同义词。大禹时代的“天下”,即华夏大地。
58、默(墨)守陈(成)规 墨守,墨翟之守,说的是墨子与公输般较量攻守的故事,本义为“固守”,后来演变成“守旧”。成规,久已通行的规则或方法。“墨守成规”,比喻因遁守旧不知变通。
O
59、沤(呕)心沥血 呕心,费尽心思;沥血,滴血。“呕心沥血”,竭尽心血。
P
60、旁证(征)博引 旁,广泛;征,搜集。“旁征博引”,形容做文章广泛搜集和引用材料,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Q
61、青出于兰(蓝)而胜于兰(蓝) “兰”是“兰”的简化字,不是“蓝”的简化字,“蓝”简化作“蓝”。蓝,蓼蓝,一种草本植物,叶汁可作蓝色染料。青,靛青,从蓼蓝叶汁中提炼出来的青色染料,颜色比蓝深,所以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作为成语,比喻学生超过老师,后人超过前人。
62、磬(罄)竹难书 罄,器皿中空,用尽;竹,竹简,古代的书写材料;罄竹,把竹简用光了。“罄竹难书”,多用以形容罪大恶极,比喻罪恶事实多得写不完。
R
63、人才挤挤(济济) 济济,读作jǐjǐ,义为“众多的样子”。类似的成语还有“济济一堂”。
64、如愿以尝(偿) 偿,归还、抵补,引申为“满足”。“如愿以偿”表示自己的愿望实现了。
65、弱不经(禁)风 禁,承受。
S
66、色彩斑烂(斓) 斑,斑点或斑纹;斓,多彩。“斑斓”,形容灿烂多彩。
67、山青(清)水秀 清,清明洁净。“山清秀水”,山水清净秀丽。
68、稍(少)安勿(毋)躁 少,音shǎo,暂时。毋,不要。“少安毋躁” 的意思是:耐心等待,不要急躁。
69、水乳交溶(融) 融,融合。比喻关系融洽或结合紧密。
70、所向披糜(靡) 力量所到之处,一切障碍全被扫除。靡,顺风倒下。
W
71、危如垒(累)卵 累,堆积。“累卵”,一层层堆积起来的蛋,比喻局势极不稳定。
72、委屈(曲)求全 曲意迁就,以求事成。曲,委曲己意。
X
73、相形见拙(绌) 跟另一些人或事物比较起来显得远远不如。绌,不够、不足。
74、向偶(隅)而泣 独自在一旁哭泣,比喻非常孤立或因得不到机会而失望、难过。隅,角落。
75、心无旁鹜(骛) 骛,纵横奔驰,引申为“追求”。“旁骛”,没有杂念,比喻专心致志。鹜,鸭子,无“追求”义。
76、心心相映(印) 印,印证。“心心相印”原为佛教术语,本义为“以心印证佛法”。演化为成语,形容思想境界和感情完全一致。
77、辛辛(莘莘)学子 许多学生。莘莘,众多。
78、虚座(左)以待 空着左边的尊位恭候贵客,指特意留待他人。左,古礼主人居右,宾客居左,因以左为尊。
79、炫(烜)赫一时 名声、气势在一个时期内很盛。烜,盛大。
Y
80、淹(湮)没无闻 被埋没而无人知晓。湮,埋没。
81、.淹淹(奄奄)一息 形容气息微弱的垂死之状。奄奄,气息微弱。
82、掩(偃)旗息鼓 偃,本义为“人倒地若卧”,引申为“隐匿”。“偃旗息鼓”,指放倒旗帜,停止敲鼓,形容隐蔽行动,也指停止战争或停止行动。
83、摇摇欲堕(坠) 形容极不稳固,就要掉下来或垮台。坠,掉下。
84、遗(贻)笑大方 遗、贻二字,都有“留下”的意思,但使用时有所分工:表示“死人留下”用“遗”,表示一般留下用“贻”。“大方”,专家、方家。“贻笑大方”,让行家里手见笑。类似的成语还有:“贻害无穷”、“贻害后学”。
85、以(倚)老卖老 倚,仗恃。“倚老”,倚仗年纪大。
86、饮鸠(鸩)止渴 鸩,传说中的一种鸟,用它的羽毛泡酒,可以致人死命。
87、渊源(源远)流长 源头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
88、越桌(俎)代庖 厨子没做饭,掌管祭祀的人不能越过自己的职守,放下祭器去代替厨子做饭。比喻超过自己的职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情。俎,古代祭祀时盛牛羊等祭品的器具。
89、悠(优)哉游哉 优,本义为“吃饱了”,引申为“有余、悠闲”。“优哉游哉”,形容悠闲自在。
90、忧(优)柔寡断 优,由“悠闲”引申为“犹豫”。
Z
91、再接再励(厉) 厉,通“砺”,即磨刀石,作动词用,表示“磨砺”。“再接再厉”源自唐代诗人孟郊描写斗鸡情景的诗句:斗鸡在再次厮斗之前[再接],先在地上磨喙[再厉]。“再接再厉”,比喻做事要不断努力,争取最好。
92、责无旁代(贷) 贷,借贷,要求贷方守信,不可推卸还贷的责任。“旁贷”,推卸给别人。
93、仗义直(执)言 执言,说公道话。
94、真知卓(灼)见 灼,本义为“火烧”,引申为“明白、透彻”。“真知灼见”,建立在真知基础上的正确而深刻的见解。
95、针贬(砭)时弊 砭,古代治病的石针,“针砭”在这句成语里作动词,当“指出”讲。
96、震(振)聋发聩 “振”和“发”同义,都是“唤起”的意思;“聋” 和“聩”也同义,都是“听不见声音”。“振聋发聩”,比喻唤醒精神麻木的人。
97、众口烁(铄)金 众人异口同声的议论,足能熔化金属,形容社会舆论的力量很大。铄,熔化。
98、纵横俾(捭)阖 以辞令打动别人,在政治和外交上运用分化和争取的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捭阖,开合。捭,分开。
99、走头(投)无路:走投,投奔。“走投无路”,比喻陷入绝境。
100、自出机抒(杼):比喻诗文的构思和布局别出心裁,富有新意。机杼:织布机,又用来比喻诗文的构思和布局。

四字成语什么什么什么鸡

1. 带鸡字的四字成语大全

带“鸡”的四字成语有:鸡犬不宁、鸡鸣狗盗、鸡毛蒜皮、鹤立鸡群、鸡零狗碎、牝鸡司晨、偷鸡摸狗、杀鸡取卵

读音:[jī ]

释义:家禽,品种很多,翅膀短,不能高飞;雄性啼能报晓,雌性生的蛋是好食品:公~。母~。~雏。

组词:

1. 呆若木鸡dāi ruò mù jī

呆,傻、发愣的样子。意为宛如木头做的鸡一样,借以形容一个人有些痴傻发愣的样子,或因恐惧、惊异而发愣的样子。

2.鹤立鸡群hè lì jī qún

意思是指比喻仪表或才能在人群里很突出

3.鸡鸣狗盗

鸣:叫;盗:偷东西。指微不足道的本领。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

4.鸡犬不宁

形容骚扰得厉害,连鸡狗都不得安宁。

5.鸡犬升天

传说汉朝淮南王刘安修炼成仙后,把剩下的药撒在院子里,鸡和狗吃了,也都升天了。后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的人也跟着得势。

造句:

1.《庄子·达生》:“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2.看到妈妈大义灭亲的举动,他顿时呆若木鸡。

3.她看到这些罪证,呆若木鸡。

2. 四字成语后面一个字带鸡的有哪些

呆若木鸡 呆:傻,发愣的样子。

呆得象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

斗酒只鸡 斗:酒器。古人祭亡友,携鸡酒到墓前行礼。

后作为追悼亡友的话。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封建礼教认为,女子出嫁后,不论丈夫好坏,都要永远跟从。

牛刀割鸡 杀只鸡用宰牛的刀。比喻大材小用。

牛鼎烹鸡 用煮一头牛的大锅煮一只鸡。比喻大材小用。

陶犬瓦鸡 陶土做的狗,泥土塑的鸡。比喻徒具形式而无实用的东西。

偷狗戏鸡 比喻不务正业。 瓮里醯鸡 比喻见闻狭隘的人。

呆如木鸡 呆得象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

呆似木鸡 呆得象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

嫁鸡逐鸡 比喻女子出嫁后只能顺从丈夫。 见卵求鸡 看到鸡蛋,就希求蛋化为鸡,而来司晨报晓。

比喻言之过早。 井蛙醯鸡 醯鸡:昆虫名,即蠛蠓,常用以形容细小的东西。

比喻眼界不广,见识浅薄。 汝南晨鸡 即汝南鸡。

3. 鸡什么四字成语有哪些

鸡蛋里找骨头 比喻故意挑剔。

鸡飞蛋打 鸡飞走了,蛋打破了。比喻两头落空,一无所得。

鸡飞狗走 走:跑。鸡乱飞,狗乱跑。形容因极端惊恐而混乱不堪。

鸡骨支床 原意是因亲丧悲痛过度而消瘦疲惫在床席之上。后用来比喻在父母丧中能尽孝道。也形容十分消瘦。

鸡口牛后 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 *** 。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

鸡烂嘴巴硬 比喻自知理亏,还要强辩。

鸡零狗碎 形容事物零碎细小。

鸡毛蒜皮 比喻无关紧要的琐碎事情。

鸡鸣而起 鸡叫时就起床。形容勤奋不怠。

鸡鸣狗盗 鸣:叫;盗:偷东西。指微不足道的本领。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

鸡鸣狗吠 鸡啼狗叫彼此都听得到。比喻聚居在一处的人口稠密。

鸡鸣戒旦 怕失晓而耽误正事,天没亮就起身。

鸡皮鹤发 皮肤发皱,头发苍白。指老人。

4. 什么鸡四字词语

什么鸡四字词语 :

呆若木鸡、

鸿鹄与鸡、

蠢若木鸡、

断尾雄鸡、

纪渻木鸡、

三足金鸡、

失旦之鸡、

失晨之鸡、

土耳其鸡、

嫁鸡随鸡、

絮酒炙鸡、

牛鼎烹鸡、

陶犬瓦鸡、

沈明石鸡、

走马斗鸡、

见卵求鸡、

金马碧鸡、

井蛙醯鸡、

牛刀割鸡、

嫁鸡逐鸡、

瓮里醯鸡、

汝南晨鸡、

呆如木鸡、

偷狗捉鸡、

笼里抓鸡、

诃梨怛鸡

5. 【人什么鸡的四字成语】

谜底:人才济济【拼音】:rén cái jǐ jǐ【解释】济济:众多的样子.形容有才能的人很多.【释义】 人才:指德才兼备的人或有某种特长的人.形容有才能的人很多.济济:众多样子.2成语典故【出处】:《书·大禹谟》:“济济有众,咸听朕命.”【示例】:闺臣见人才济济,十分欢悦.◎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十二回3词语辨析【正音】 济;不能读作“jì”.【辨形】济;不能写作“己”.【近义词】:人才辈出【反义词】:人才零落【语法】:主谓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褒义[用法] 用作褒义.一般作主语、宾语、定语.[结构] 主谓式.[辨析] 见“人才辈出”[例句] 科学院拥有大量博士生、硕士生;都是各个学科的主要研究人员;真可谓人才济济.[辨析]误写为“人才挤挤”[1]。

6. 形容鸡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1) 鸡飞蛋打:鸡飞走了,蛋打破了。比喻两头落空,一无所得。

2) 鸡鸣起舞:指胸怀大志、及时奋发的豪壮气概。

3) 鸡鸣犬吠:比喻聚居在一处的人口稠密。同“鸡鸣狗吠”。

4) 鸡鸣馌耕:比喻妇女勤俭治家。

5) 狗盗鸡鸣:①比喻具有微末技能。②比喻偷偷摸摸。

6) 狗盗鸡啼:比喻具有微末技能。同“狗盗鸡鸣”。

7) 鹤处鸡群: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同“鹤立鸡群”。

8) 独鹤鸡群:一只鹤站在鸡群中。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超群出众。

9) 范张鸡黍:范:范式;张:张劭;鸡:禽类;黍:草本植物,指黍子。范式、张劭一起喝酒食鸡。比喻朋友之间含义与深情。

10) 凤毛鸡胆:凤的羽毛,鸡的胆子。比喻外表英武而实际怯弱。

11) 鹤骨鸡肤:伶仃瘦骨,多皱的皮肤。形容年老。

12) 鹤困鸡群:比喻才能出众的人沦落于平庸之辈当中。

13) 鹤行鸡群: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同“鹤立鸡群”。

14) 淮南鸡犬:比喻投靠别人而得势的人。

15) 淮王鸡狗:比喻攀附别人而得势的人。

16) 鼠肚鸡肠:比喻气量狭小,只考虑小事,不顾大体。

17) 鸡肤鹤发:皮肤发皱,头发苍白。指老人。同“鸡皮鹤发”。

18) 鸡飞狗走:走:跑。鸡乱飞,狗乱跑。形容因极端惊恐而混乱不堪。

19) 鸡鸣候旦:怕失晓而耽误正事,天没亮就起身。同“鸡鸣戒旦”。

20) 鸡声鹅斗:比喻吵吵闹闹,彼此不和。

21) 鸡鹜相争:鸡鹜:比喻平庸的人。旧指小人互争名利。

22) 鸡鹜争食:鸡鹜:比喻平庸的人。旧指小人互争名利。

23) 鸡胸龟背:凸胸驼背。

24) 鸡争鹅斗:比喻吵吵闹闹,彼此不和。

25) 鸡头鱼刺:比喻轻微而不被重视的的事物。

语文 成语

[编辑本段]【简介】
成语:chéng yǔ (idiom)
语言词汇中的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汉语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多数为4个字,也有3字的以及4字以上的成语,有的成语甚至是分成两部分,中间有逗号隔开。
[编辑本段]【定义】
所谓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
[编辑本段]【形式】
成语一般都是四字格式,也有二字、三字、五字等成语。如“五十步笑百步”、“ 欲速则不达”、“ 醉翁之意不在酒”。成语一般用四个字,这大概是因为四字容易上口。如我国古代的诗歌总集《诗经》,就以四字句为多,古代历史《尚书》,其中四字句也有一些。后来初学读的三、百、千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其中后两种即全为四字句。《四言杂字》《龙文鞭影》初、二、三集,都是四言。这虽然是训蒙书,也足以说明四字句之为人所喜爱、所乐诵。古人有些话,本来够得上警句,可以成为成语。只是因为改变为四字,比较麻烦,也就只好把它放弃,作为引导语来用。例如"宋朝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语,意思很好,但因字数较多的关系,就没能形成成语,我们只能视为警句,有时引入文章。而如"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就容易说,容易记,便可以成为成语。而同在《岳阳楼记》中的文句"百废俱兴",因为是四字,就成了成语。
[编辑本段]【结构】
四字的语法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主谓式:名副其实、盛气凌人、杞人忧天、胸有成竹;
动宾式:好为人师、莫名其妙、视为畏途;
联合主谓式:天翻地覆、水落石出、手舞足蹈;
联合动宾式:知己知彼、养精蓄锐、防微杜渐、发号施令;
联合名词式:粗心大意、南辕北辙、镜花水月;
联合动词式:突飞猛进、勇往直前;
动补式:逍遥法外、问道于盲;
兼语式:以邻为壑、令人生畏;
并列式:千山万水、画蛇添足;
偏正式:倾盆大雨、窈窕淑女(中间可加“的”字)。
成语的结构是多种多样的,上面只是简单举例的性质。成语在语言表达中有生动简洁、 形象鲜明的作用。它的本身就有不少比喻和对比以及加重的措辞方法。如“阳奉阴违”、“外强中干”、“五光十色”、“一知半解”、“七嘴八舌”、“患得患失”、“不寒而栗”等各有妙用。所以文学家对成语的运用都非常注意,因为成语有多种意思!
[编辑本段]【历史】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其中有古书上的成句,也有从古人文章中压缩而成的词组,还有来自人民口里常说的习用语。有些意义从字面上可以理解,有些从字面上就不易理解,特别是典故性的。如“汗牛充栋”、“虎踞龙蟠”、“东山再起”、“草木皆兵”之类,在汉语成语里占有一定的比例。汉语历史悠久,成语特别多,这也是汉语的一个特点。
成语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最主要的一点是习用语和谚语是口语性质的,成语大都出自书面,属于文语性质的。其次在语言形式上,成语几乎都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字面不能随意更换,而习用语和谚语总是松散一些,可多可少,不限于四个字。例如“快刀斩乱麻”、“九牛二虎之力”、“驴唇不对马嘴”、“前怕狼,后怕虎”,这是常说的习用语;“百闻不如一见”、“真金不怕火炼”、“有志者事竟成”、“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是一些经验之谈,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属于谚语一类。成语跟习用语、谚语是不一样的。
成语大都有一定的出处。如“狐假虎威”出于《战国策·楚策》,“鹬蚌相争”出于《燕策》,“画蛇添足”出于《齐策》,“刻舟求剑”出于《吕氏春秋·察今》,“自相矛盾”出于《韩非子·难势》,都是古代的寓言。如“完璧归赵”出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破釜沉舟”出于《史记·项羽本纪》,“草木皆兵”出于《晋书·苻坚载记》,“一箭双雕”出于《北史·长孙晟传》,“口蜜腹剑”出于《唐书·李林甫传》,都是历史上的故事。至于截取古书的文句用为四字成语的更为普遍。如“有条不紊”取自《尚书·盘庚》“若纲在纲,有条而不紊”,“举一反三”取自《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痛心疾首”取自《左传》成公十三年“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分庭抗礼”取自《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未尝不分庭抗礼”,“奴颜婢膝”取自晋代葛洪《抱朴子·交际》“以岳峙独立者为涩吝疏拙,以奴颜婢膝者为晓解当世”,“胸有成竹”取自宋代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其他采用古人文章成句的也为数很多。如“忧心忡忡”出自《诗经·召南·草虫》,“外强中干”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以逸待劳”出自《孙子·军争》,“水落石出”出自苏轼《后赤壁赋》,“萍水相逢”出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牢不可破”出自唐代韩愈《平淮西碑》。
在人民口里常说的一些四字习用语也可以归入成语里来。如“咬文嚼字”、“拖泥带水”、“阳奉阴违”、“不三不四”、“心直口快”之类,与成语的结构相同。在成语中也有些是接受外来文化而出现的。如“天花乱坠”、“当头棒喝”、“不可思议”、“不二法门”都是。
成语一般都是四字格式,不是四字的较少。如“五十步笑百步”、“ 欲速则不达”、“ 醉翁之意不在酒”。成语一般所以用四个字,这与汉语本身句法结构和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有关系。
成语是表示一般概念的固定词组或句子,绝大部分是由四个字组成的。例如“空中楼阁”、“鼎鼎大名”、“青出于蓝”、“有声有色”、“欢天喜地”等都是四字成语。少于四字的成语,如“敲门砖”、“莫须有”、“想当然”之类,多于四个字的如“桃李满天下”、“真金不怕火炼”、“心有余而力不足”、“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之类,在成语中都占绝对少数。
[编辑本段]【成语与专有名词】
成语跟专名、科学术语、谚语、歇后语、引语和由四个字组成的普通词组,从某些方面看来,也有相似之处。譬如专名和科学术语都是固定词组;谚语、歇后语、引语不仅是固定词组或句子,而且意味也有些与成语相似;四个字组成的普通词组比较简练,形式跟绝大多数的成语一样,如“东西南北”、“春夏秋冬”之类,但是这些都不是成语。把成语跟专名、科学术语等的区别搞清楚,这就有助于断定什么是成语,什么不是成语。现在简单地就这方面作些说明。 成语跟专名不同:专名和成语虽然都是由几个字组成的固定词组,但是专名是表示特定概念的,例如“李庄小学”只是一个学校独有的名称(当然,可能有重名),“广安人民公社”只是一个公社独有的名称。成语则是表示一般概念的,例如”七零八落“这个成语,既可以用来形容开败了的花朵,又可以用来形容被打败的军队,也可以用来形容稀疏零散的人群。又如“津津有味”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任何一个人对于某些事物特别感觉有兴趣。
[编辑本段]【成语与科学术语】
成语跟科学术语不同:科学术语是表示科学概念的,不是表示一般概念的。例如"主观能动性""革命乐观主义""无限花序""平行四边形"这些科学术语,尽管都是由几个字组成的固定词组,可是并不是成语。
[编辑本段]【成语与谚语】
成语跟谚语不同:谚语绝大部分是句子而不是词组。谚语经常用在人民大众的口语里,用在文章里的比较少。谚语往往具有浓厚的口语色彩,不象成语那样具有文言色彩。谚语的形式,不象成语那样整齐。例如“坐山观虎斗”、“天下乌鸦一般黑”之类的谚语,都不是那么整齐。当然,如果把这些谚语一定说是成语,也是可以勉强的。
[编辑本段]【成语与歇后语】
成语跟歇后语不同:歇后语是一种固定的句子,一定要由两部分构成,前一部分是用事物作比喻,后一部分是从正面作说明。写文章为了收到鲜明、形象、生动、具体的表达效果,也可以象引用成语似的引用歇后语。如"泥菩萨过河 自身难保。“狗拿耗子 多管闲事”、“泥菩萨洗脸 越洗越难看。”、“蜜饯黄连 先甜后苦”这些话,都是“歇后语”而不是“成语”。
[编辑本段]【成语与引语】
成语跟引语不同:在古人的著作中有个别语句,如“勾心斗角”(见杜牧《阿房宫赋》)“水落石出”(见苏轼《赤壁赋》)等,因为时常被人们使用,后来就成了成语。但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两句诗。这两句诗不是人们时常使用的,而是在文章中偶尔被引用了。因此这类语句应该称之为"引语",不能看做是成语。
[编辑本段]【成语与词组】
成语跟由四个字组成的普通词组也不一样,因为成语由四个字组成的占绝大多数,所以有些人往往把由四个字组成的普通词组,尤其是文言色彩比较浓厚的普通词组,也看做是成语。应当指出:凡是一个词组里的词可以抽换的,就应该把它看做普通词组。例如“根本改变”这个词组,在某种场合,也可以改为“彻底改变”、“基本改变”或“大大改变”。又如“密切合作”这个词组,可以改为“紧密合作”、“肆意挥霍”,可以改为“任意挥霍”或“随意挥霍”。这几个词组改了以后,并不影响内容,使人感到也很合适。象这样可以自由改动的词组,都是普通词组。
至于成语,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组成成语的词,一般不能用其他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来替换。例如“虎口余生”这个成语,就不能改为“狼口余生”或“豹口余生”,也不能改为“虎嘴余生”。又如:”不管哪个殖民主义者怎样花言巧语地侈谈和平,也掩盖不了他们的侵略本质”。在这个句子里,不但不能把“花言巧语地侈谈和平”改为“花言地侈谈和平”或“巧语地侈谈和平“,就是改为”巧语花言地侈谈和平“也是非常勉强的。
成语跟专名、科学术语和歇后语的不同,看起来相当明显。成语跟引语、普通词组、谚语的区别,一般说来也是清楚的,但是有的也不容易分辨。我们应该承认有些固定词组或相当固定的词组是介于成语与谚语、引语或普通词组之间的,对这类词组,不必一定去划分它的界限。例如"一文不值",我们可以认为它是普通词组,因为把它改为“不值一文”、“不值一钱”或“一钱不值”都毫不勉强。但是,这个词组毕竟有相对的固定性,极像成语,把它看作成语,也未尝不可以。又如“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把它看做成语或谚语皆无不可。
[编辑本段]【成语辨析】
使用成语有时会错用同音字或近义词。这类错误出现频率非常高,所以,使用成语时要特别注意用字正确。下面列举的成语,括号前的字是别字,括号内的字是正字。
A
1、暗(黯)然失色 黯然,阴暗的样子。“黯然失色”,形容相比之下暗淡无光,大为逊色的样子。
2、按步(部)就班 部,门类;班,次序。“按部就班”,指按其分类,就其次序,比喻学习要循序渐进,做事要遵循规章。
3、安(按)兵不动 指军队暂不行动,等待时机,也借指接受任务后不肯行动。按,压住、搁下。
B
4、暴珍(殄)天物 任意糟蹋东西。殄,灭绝;天物,自然界的宝贵生物。
5、别出新(心)裁 心裁,心中的设计筹划。
6、毕(筚)路蓝缕 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意指驾着柴车,穿着破旧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艰辛。
7、变本加利(厉) 厉,通砺,在这句成语里当“更加深一层”或“更加严重” 讲。
8、病入膏盲(肓) 病到了无可医治的地步,也比喻事情严重到了不可挽救的程度。膏肓,中医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和隔膜之间叫肓,认为此二者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
9、不可明(名)状 名,说出;状,形容、描述。“不可名状”,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10、不加(假)思索 假,假借、依靠。“不假思索”,不经过思考就作出反应。
11、不茅(毛)之地 “不毛之地”形容贫瘠的土地或荒凉的地区。
12、不径(胫)而走 胫,小腿。“不胫而走”比喻事物不待推行就迅速传播流行。
13、不落巢(窠)臼 窠、巢同义,但“窠臼”与鸟巢无关,含义是“现成格式、老套子”。
C
14、苍(沧)海桑田 沧海,蓝色的海洋。“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化巨大。
15、重蹈复(覆)辙 不吸取失败教训,重犯过去的错误。覆辙,翻过来的老路。
16、出奇致(制)胜 制,取得。“制胜”,取胜。
17、穿(川)流不息 行人、车马等像流水一样连续不断。川,河流。
F
18、发奋(愤)图强 下定决心,努力进取,谋求强盛。发愤:决心努力。
19、飞扬拔(跋)扈 意气举动超越常轨,不受约束。跋扈,蛮横
20、分道扬镖(镳) 镳,马嚼子。“扬镳”义为“策马”。“分道扬镳”,比喻志趣不同而分路。
21、纷至踏(沓)来 连续不断的到来,纷纷到来。沓,多而重复。
G
22、甘之如怡(饴) 感到像糖一样甜,表示甘愿承受艰苦、痛苦。饴,饴糖。
23、各行其事(是) 是,正确的。“其是”,自以为正确的。所以,这句成语含有贬义。
24、攻城掠(略)地 掠、略二字都有“夺取”义,但夺取的对象不同:掠,夺取人、财、地;略,夺取土地。
25、固(故)步自封 故步,取自“邯郸学步”的故事,本义为“原来走路的姿势”,在这句成语里比喻成规旧套。“故步自封”比喻安于现状,盲目自得。
26、骨梗(鲠)在喉 鲠,鱼刺。“骨鲠在喉”,比喻有话憋在心里不吐不快。
27、鼓(蛊)惑人心 迷惑、毒害人心。蛊,毒虫,用来放在食物里害人。
28、鬼域(蜮)伎俩 蜮,传说中在水里害人的怪物。“鬼蜮”即鬼怪。
H
29、汗流夹(浃)背 浃,音jiā,义为“透彻”。“浃背”,湿透脊背。
30、好高鹜(骛)远 骛,纵横奔驰,引申为“追求”。鹜,鸭子,无“追求”义。比喻不切实际,不踏实。
31、和霭(蔼)可亲 态度温和,容易接近。蔼,和气、态度好。
32、怙恶不俊(悛) 坚持作恶,不肯悔改。悛,悔改。
33、煌煌(皇皇)巨著 皇皇,形容盛大。“皇皇巨著”,形容著作浩大。
J
34、既往不究(咎) 咎,本义为“过失、罪过”,引申为“责备”。“不咎” 即不责备。
35、及及(岌岌)可危 岌岌,形容十分危险,快要倾覆。
36、竭泽而鱼(渔) 渔,捕鱼。“竭泽而渔”直译为“排尽湖水捕鱼”, 比喻一味索取而不留余地。
37、禁(噤)若寒蝉 噤,闭口不言。寒蝉,秋后的蝉,寒蝉是不叫的。这句成语用“寒蝉”作比喻,形容不敢作声。
38、金璧(碧)辉煌 “金”和“碧”,是国画的两种颜料:金黄色的泥金和翠绿色的石绿。用它们画出来的画,鲜亮耀眼。“金碧辉煌”通常用于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
39、精兵减(简)政 “精简”不是“减少”,而是去掉不必要的,留下必要的,从而使机构精干,人员素质更高。“精简”的真谛在于精干。
K
40、苦心孤旨(诣) 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孤诣,别人所达不到的。诣,到。
41、烩灸(脍炙)人口 脍,切得很薄的肉片;炙,烤肉。“脍炙人口”,比喻优美的诗文或美好的事物得到人们交口称赞。
L
42、老奸巨滑(猾) 形容十分奸诈狡猾。猾,狡猾
43、厉(励)精图治 振作精神,想办法把国家治理好。励,振奋。
44、礼上(尚)往来 尚,崇尚,讲究。“礼尚往来”,指礼节上注重有来有往。
45、廖廖(寥寥)无几 形容非常少。寥寥,稀少。
46、鳞次节(栉)比 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等密集整齐地排列。栉,梳篦。
47、伶牙利(俐)齿 伶俐,聪明灵活。“伶牙俐齿”,形容口齿伶俐,能说会道。
48、流言非(蜚)语 蜚,同“飞”。流言、飞语,均指毫无根据的话。“流言蜚语”多指诬蔑或挑拨离间的坏话。
49、留(流)芳百世 美名流传百世。流芳,流传美名。
M
50、毛骨耸(悚)然 悚,恐惧。悚然,恐惧的样子。
51、美仑(轮)美奂 轮,轮囷,古代的圆形谷仓,形容高大的样子。奂,众多。“美轮美奂”,形容建筑物的高大宏丽,其他用法要慎重。
52、迷(弥)天大谎 弥天,满天,形容“谎言已达到极致”。
53、糜糜(靡靡)之音 低级趣味的音乐。靡靡,颓废淫荡。
54、棉(绵)里藏针 形容柔中有刚,或比喻外貌柔和,内心刻毒。绵,丝绵。
55、明火执杖(仗) 仗,兵器。“明火执仗”,指点燃火炬,手拿武器,比喻强盗行为或肆无忌惮地干坏事。
56、名符(副)其实 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副,符合。
57、名贯九洲(州) 相传大禹治水成功后,将天下划分为九州,所以“九州”是“天下”的同义词。大禹时代的“天下”,即华夏大地。
58、默(墨)守陈(成)规 墨守,墨翟之守,说的是墨子与公输般较量攻守的故事,本义为“固守”,后来演变成“守旧”。成规,久已通行的规则或方法。“墨守成规”,比喻因遁守旧不知变通。
O
59、沤(呕)心沥血 呕心,费尽心思;沥血,滴血。“呕心沥血”,竭尽心血。
P
60、旁证(征)博引 旁,广泛;征,搜集。“旁征博引”,形容做文章广泛搜集和引用材料,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Q
61、青出于兰(蓝)而胜于兰(蓝) “兰”是“兰”的简化字,不是“蓝”的简化字,“蓝”简化作“蓝”。蓝,蓼蓝,一种草本植物,叶汁可作蓝色染料。青,靛青,从蓼蓝叶汁中提炼出来的青色染料,颜色比蓝深,所以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作为成语,比喻学生超过老师,后人超过前人。
62、磬(罄)竹难书 罄,器皿中空,用尽;竹,竹简,古代的书写材料;罄竹,把竹简用光了。“罄竹难书”,多用以形容罪大恶极,比喻罪恶事实多得写不完。
R
63、人才挤挤(济济) 济济,读作jǐjǐ,义为“众多的样子”。类似的成语还有“济济一堂”。
64、如愿以尝(偿) 偿,归还、抵补,引申为“满足”。“如愿以偿”表示自己的愿望实现了。
65、弱不经(禁)风 禁,承受。
S
66、色彩斑烂(斓) 斑,斑点或斑纹;斓,多彩。“斑斓”,形容灿烂多彩。
67、山青(清)水秀 清,清明洁净。“山清秀水”,山水清净秀丽。
68、稍(少)安勿(毋)躁 少,音shǎo,暂时。毋,不要。“少安毋躁” 的意思是:耐心等待,不要急躁。
69、水乳交溶(融) 融,融合。比喻关系融洽或结合紧密。
70、所向披糜(靡) 力量所到之处,一切障碍全被扫除。靡,顺风倒下。
W
71、危如垒(累)卵 累,堆积。“累卵”,一层层堆积起来的蛋,比喻局势极不稳定。
72、委屈(曲)求全 曲意迁就,以求事成。曲,委曲己意。
X
73、相形见拙(绌) 跟另一些人或事物比较起来显得远远不如。绌,不够、不足。
74、向偶(隅)而泣 独自在一旁哭泣,比喻非常孤立或因得不到机会而失望、难过。隅,角落。
75、心无旁鹜(骛) 骛,纵横奔驰,引申为“追求”。“旁骛”,没有杂念,比喻专心致志。鹜,鸭子,无“追求”义。
76、心心相映(印) 印,印证。“心心相印”原为佛教术语,本义为“以心印证佛法”。演化为成语,形容思想境界和感情完全一致。
77、辛辛(莘莘)学子 许多学生。莘莘,众多。
78、虚座(左)以待 空着左边的尊位恭候贵客,指特意留待他人。左,古礼主人居右,宾客居左,因以左为尊。
79、炫(烜)赫一时 名声、气势在一个时期内很盛。烜,盛大。
Y
80、淹(湮)没无闻 被埋没而无人知晓。湮,埋没。
81、.淹淹(奄奄)一息 形容气息微弱的垂死之状。奄奄,气息微弱。
82、掩(偃)旗息鼓 偃,本义为“人倒地若卧”,引申为“隐匿”。“偃旗息鼓”,指放倒旗帜,停止敲鼓,形容隐蔽行动,也指停止战争或停止行动。
83、摇摇欲堕(坠) 形容极不稳固,就要掉下来或垮台。坠,掉下。
84、遗(贻)笑大方 遗、贻二字,都有“留下”的意思,但使用时有所分工:表示“死人留下”用“遗”,表示一般留下用“贻”。“大方”,专家、方家。“贻笑大方”,让行家里手见笑。类似的成语还有:“贻害无穷”、“贻害后学”。
85、以(倚)老卖老 倚,仗恃。“倚老”,倚仗年纪大。
86、饮鸠(鸩)止渴 鸩,传说中的一种鸟,用它的羽毛泡酒,可以致人死命。
87、渊源(源远)流长 源头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
88、越桌(俎)代庖 厨子没做饭,掌管祭祀的人不能越过自己的职守,放下祭器去代替厨子做饭。比喻超过自己的职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情。俎,古代祭祀时盛牛羊等祭品的器具。
89、悠(优)哉游哉 优,本义为“吃饱了”,引申为“有余、悠闲”。“优哉游哉”,形容悠闲自在。
90、忧(优)柔寡断 优,由“悠闲”引申为“犹豫”。
Z
91、再接再励(厉) 厉,通“砺”,即磨刀石,作动词用,表示“磨砺”。“再接再厉”源自唐代诗人孟郊描写斗鸡情景的诗句:斗鸡在再次厮斗之前[再接],先在地上磨喙[再厉]。“再接再厉”,比喻做事要不断努力,争取最好。
92、责无旁代(贷) 贷,借贷,要求贷方守信,不可推卸还贷的责任。“旁贷”,推卸给别人。
93、仗义直(执)言 执言,说公道话。
94、真知卓(灼)见 灼,本义为“火烧”,引申为“明白、透彻”。“真知灼见”,建立在真知基础上的正确而深刻的见解。
95、针贬(砭)时弊 砭,古代治病的石针,“针砭”在这句成语里作动词,当“指出”讲。
96、震(振)聋发聩 “振”和“发”同义,都是“唤起”的意思;“聋” 和“聩”也同义,都是“听不见声音”。“振聋发聩”,比喻唤醒精神麻木的人。
97、众口烁(铄)金 众人异口同声的议论,足能熔化金属,形容社会舆论的力量很大。铄,熔化。
98、纵横俾(捭)阖 以辞令打动别人,在政治和外交上运用分化和争取的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捭阖,开合。捭,分开。
99、走头(投)无路:走投,投奔。“走投无路”,比喻陷入绝境。
100、自出机抒(杼):比喻诗文的构思和布局别出心裁,富有新意。机杼:织布机,又用来比喻诗文的构思和布局。
成语 (chénɡ yǔ)
(1) 习用的古语。
古文不宜蹈袭前人成语,当以奇异自强;四六宜用前人成语,复不宜生涩求异。 元 刘祁《归潜志》卷十二
凡作倔强聱牙之句,不合自造新言,只当引用成语。 清 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
不节烈(中国称不守节作‘失节’,不烈却并无成语,所以只能合称他‘不节烈’)的女子如何害了国家? 鲁迅《坟·我之节烈观》
(2) 指长期习用,结构定型,意义完整的固定词组。大多由四字组成。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或是当时成语。 清 任泰学《质疑·经义》
我想了一阵,想出个模棱两可的成语来,写了‘有口皆碑’四个大字。 赵树理《金字》
[编辑本段]【外语翻译】
【英语】idiom, phrase
【日语】〈语〉熟语.成句.ことわざ.
【韩语】[명사]성어. 관용어.
【法语】[n.] expression toute faite / locution / proverbe
【德语】[Sprachw] Chinesische Sprichwörter[S] Redensart, Idiom;Sprichwort
【意大利语】[名] proverbio; frase idiomatica; modo di dire
【世界语】proverbo
【加太隆尼亚语】proverbi
【阿拉伯语】مثل ، قول مأثور
【维吾尔语】ئىدىئوم،تۇراقلىق ئىبارە،تۇراقلىق ئىبارە، ئىدىئوم
【俄语】фразеологияидиомаཁ་དཔེ། གོམས་གཤིས་སུ་འགྱུར་བའི་བ
【蒙古语】хэвшмэл хэллэг;өвөрмөц хэллэг
[编辑本段]【成语之最】
最荒凉的地方-不毛之地
最遥远的地方-天涯海角
最大的手-一手遮天
最长的腿-一步登天
最高的人-顶天立地
最吝啬的人-一毛不拔
最长的一天-度日如年
最昂贵的文章-一字千金
最快的流速-一泻千里
最赚钱的生意-一本万利
最洁净的东西-一尘不染
最有胆量的人-胆大包天
最惨重的失败-一败涂地
最有效的劳动-事半功倍
最珍贵的承诺-一诺千金
最大的网-天罗地网
最大的功绩-丰功伟绩
最快的时间-一日三秋
最全面的手术-脱胎换骨
最绵长的口水-垂涎三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