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的故乡:赫图阿拉,即今辽宁省新宾县境内。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史称清太祖,清朝的奠基者,后金开国之君,通满语和汉语,喜读《三国演义》。二十五岁时起兵统一女真各部,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建立后金,割据辽东,建元天命。萨尔浒之役后,迁都沈阳。之后席卷辽东,攻下明朝在辽七十余城。

天命十一年兵败宁远城之役,同年四月,努尔哈赤又亲率大军,征蒙古喀尔喀,八月十一日,努尔哈赤去世,葬于沈阳清福陵。清朝建立后,尊为清太祖,谥曰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

努尔哈赤是哪里人

努尔哈赤是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境内)建州左卫人。建州左卫为女真人在图们江流域设置的一个卫所,明永乐十年左右,明朝与朝鲜国之间的女真酋长猛哥帖木儿所部从建州卫中析出,另置建州左卫,以猛哥帖木儿为建州左卫指挥使。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是清朝的奠基者,后金开国之君,通满语和汉语,喜读《三国演义》。二十五岁时起兵统一女真各部,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建立后金,割据辽东,建元天命。

扩展资料

1、努尔哈赤出生在赫图阿拉建州左卫一个小部酋长的家里,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二月二十一日。他的六世祖猛哥帖木儿,原是元朝斡朵里万户府的万户。明朝政府授女真酋长猛哥帖木儿(清肇祖)为建州卫都指挥使(被朝鲜称建州卫斡朵里),于是引起朝鲜的不满。

2、努尔哈赤出生地建州左卫是清朝嫡系所自出建州左卫,建州左卫的初建人猛哥帖木儿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六世祖。明朝招谕猛哥帖木儿,最初在永乐三年(公元1404年),接着授为建州卫指挥使。但在《明实录》中,当时却没有记载。永乐十一年始见他的名字,建州左卫之名最早出现于永乐十四年。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努尔哈赤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老家是现在的哪个省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老家在现在的辽宁省新宾县境内。

1559年二月二十一日,努尔哈赤出生在赫图阿拉,也就是现今的辽宁省新宾县境内,建州左卫一个小部酋长的家里。

二十五岁时起兵统一女真各部,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建立后金,割据辽东,建元天命。

萨尔浒战役后,迁都沈阳,之后席卷辽东,攻下明朝在辽七十余城。天命十一年兵败宁远城之役,同年四月,努尔哈赤又亲率大军,征蒙古喀尔喀,八月十一日,努尔哈赤去世,葬于沈阳清福陵。清朝建立后,尊为清太祖。

扩展资料:

公元1618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族。时值辽东大发水灾,粮食紧缺,饿殍遍野。见此情形,努尔哈赤决定祸水东引,将自己统治下的民怨转嫁于中原大明王朝,因此发布七大恨告天,八旗军队誓师后,即刻督师伐明,很快袭取了关外抚顺及其周边十几个大小城镇和四千多个村屯。

消息传到北京,朝野震惊,万历皇帝紧急召开御前会议,加兵护卫京城,同时调集各处兵马和钱粮准备征剿,并发布告示悬赏抓获或击毙努尔哈赤者赏银万两,其以下八旗将官与部族首领按向下阶梯型赏金。

没多久,明朝调动十万大军,战将千员,分兵四路,雄赳赳、气昂昂的出了山海关直奔赫图阿拉杀来,恨不能秋风扫落叶般一举荡平这些关外异族。当时担任这次大军主帅的是混迹于官场三十余年,胸中实无半点指挥才能的辽东经略杨镐。

进入辽东后,他坐镇沈阳,将蓟门、山西、山东,朝鲜等地人马分作沈阳、开原铁岭、清河、宽甸四路,从西、北、东、南四个方向渐次向赫图阿拉合围杀去,并派人向努尔哈赤正式宣战,努尔哈赤闻讯,十分镇定。

当时后金军趁着西路明军主帅杜松半夜渡浑河时,突然决堤放水,瞬间淹死明军一千多人。杜松狼狈上岸后,分兵两处,一处设大营在萨尔浒山下,一处由他率领至吉林崖去攻界凡城。不想努尔哈赤的大军正在全力追击,先一举捣毁萨尔浒大营。

接着挥师界凡城,里外夹击,杀得明军落花流水,尸身枕籍,杜松也战死在乱军之中。正是努尔哈赤的运筹得当,将士凶悍,一上战场,无不以一当十。明军损失相当惨重,三天之内四个前线指挥官及大小将领三百多人战死,四万五千八百多士兵阵亡,骡马辎重、枪炮弹药更是丢弃无数。

而金兵据说死亡还不足二百人,此战后,明军士气动摇,一听金军消息都怕的要死,更别说前去征剿了。而努尔哈赤却大笑着亮出了后金的旗帜,牢牢抓住战争主动权,开始公开掠取明军关外土地,并放眼中原那座最为耀眼、最是威武雄壮的天下第一关,山海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出生地在哪里

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年—1626年9月30日),女真族,建州女真首领、后金第一位大汗、清朝实际奠基者。生于建州左卫苏克素护河部赫图阿拉城(今辽宁抚顺新宾县西南),父塔克世,母喜塔喇氏,努尔哈赤为长子。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被明廷任命为建州左卫都指挥使。同年,以祖、父遗甲十三副起兵,对建州女真各部展开了兼并战争,统一了建州各部。

新宾是谁的故乡

世界文化遗产清永陵 永陵位于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西北启运山脚下,在新宾县城西21公里,满语称"恩特和莫蒙安".是努尔哈赤父亲、祖父、曾祖、远祖及伯父、叔叔等皇室亲族的陵墓。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始建。清天聪8 年(1634年)称兴京陵,顺治16年(1659年)尊为永陵。至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 永陵是著名的清初关外三陵之首(另外二陵是坐落在沈阳的福陵和昭陵)。也是我国现存规模较大,体系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寝建筑群。现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它具有我国古代建筑的优秀传统和满族艺术风格,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陵内葬着努尔哈赤的六世祖猛哥贴木尔、曾祖福满、祖父觉昌安、父亲塔克世及伯父礼敦、叔父塔察篇古。1648年,清世祖福临追封猛哥贴木尔为“肇祖原皇帝”、福满为“兴祖直皇帝”、觉昌安为“景祖翼皇帝”、塔克世为“显祖宣皇帝”。康熙、乾隆、嘉庆、道光等皇帝曾先后九次来永陵谒陵祭祖,使永陵祭祖活动成为清代的国家大典。永陵陵园最初并没有修建殿堂楼阁,建筑均为青砖青瓦,肃穆庄严。随着清王室的强盛,这座清王室营造最早、安灵最多的陵园也日趋完善。康熙十六年,永陵改建,青砖青瓦变成了红墙黄瓦,陵园的规模和格局也基本定型。现存的永陵古建筑群由下马碑、前宫院、方城、宝城、省牲所等部分组成,总占地面积为一万一千多平方米。 清永陵是满族祖先留下的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与沈阳的昭陵、福陵一起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清永陵辉煌的陵园建筑与秀丽的大自然交相辉映,景色万千,已成为海内外游人参观游览的历史名胜和与外界进行文化交流的纽带与桥梁。 永陵由下马碑、前宫院、方城、宝城、省牲所、冰窖、果楼等部分组成。启运殿是永陵的主体建筑。整个陵寝占地1.1万余平方米。 游抚顺不能不游新宾,游新宾不能不游永陵。这不仅因为这里埋葬着"肇祖原皇帝"孟特穆、"兴祖直皇帝"福满"景祖翼皇帝"觉昌安、"显祖宣皇帝"塔克世等"四帝""四后",还因为这里的一切都闪烁着苍茫的、令人神往的历史光照。 乾隆皇帝东巡到此,封此树曰"神树"并御制《神树赋》一篇,又将其刻成卧碑传世。现仍存于永陵宫。 永陵始建于天命九年为"东京陵",顺治十五年回迁兴京陵,顺治十六年定为"永陵"。从康熙二十一年至道光九年的一百年间,迳相玄烨、高宗弘历、仁宗禺琰、宣宗敏宁四朝四帝先后至此举行隆重的祭祀大典。适时,万人随驾,连绵数十里。至今想来,也令人啧啧。

历史上清朝满族人的发源地是哪?

历史上清朝满族人的发源地是长白山。

满族及其先人千百年来即生息繁衍于长白山区,是长白山以及黑龙江、松花江、图们江总称“白山黑水”养育了满族的先人和满族人民,因此,满族人寻根溯源一般都称长白山是他们的故乡,祖宗发祥之地。

满族谱书大都记述本氏族的祖宗源流,其族源亦皆记为长白山。长白山是满族各姓氏的“根”。满族及其先人明代女真人,在至今五六个世纪的历史长河中,历经了数次较大规模的举族迁徙,氏族的发展变化大,人口繁衍快,居住迁移繁频,但为了不“数典忘祖”,都把自己的“根”植于长白山。

因此,满族人追根溯源之风较其他民族尤其强烈,而绝大多数满族人将自己的“根”扎在长白山,许许多多的满族神话传说、故事都与长白山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从而形成了满族特有的长白山文化。

扩展资料

清朝满族与长白山文化的发展

随着满族(女真)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由牧猎生产向农牧生产以致进入农耕生产的发展阶段,农业民族诸神先后进人了满族人的殿堂。清太祖努尔哈并起兵前后,曾向明廷请神,明带送来观世音菩萨、关帝圣君和土地三尊神像,因此,清宫和各王府的神位,既反映了长白渔猎文化,也反映了中原农业文化,两种文化的代表神并坐满族人的神殿。

清官的神殿供奉的神位有至圣先师孔子、关帝圣君、长白山神、牵牛织女星君、月光神等;各王府的神位有如来佛、观音、仙女神、长白山神。此外,常享烟火之神还有天神、佛托妈妈神、狐仙等神。在陈满洲人家,如新宾满族自治县的爱新觉罗氏(肇)家族的神板上即供奉有佛祖、观音、关公、努尔哈齐的老祖母,还供奉有清代肇、兴、景、显四祖与佛托妈妈。问佛祖为何神,答曰:长白山神。

不管神位有多少,其中必有长白山神位。从满族角度看,满族发祥时期的长白山神,是满族神,她更多地是赐福于满族人。因此,满族人为求“神贶”,无论是宫廷、王府,还是普通百姓都是崇祭至诚。

康熙十七年“封长白山神,祀典如五岳”,已将长白山神位晋升为五岳神相同的位置,这就更将代表满族民族神的长白山神提高到了代表中华民族神之列,甚至将长白山神位提高到中国八大名山之首。因此,清廷每致祭八大名山时,都将长白山列为榜首,而且派遣满洲旗人官员代表帝王致祭,以显示满族从贵族到平民不忘先祖,对先祖发祥之地格外尊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满族发源地历史研究

「皇太极的祖先」苏克素护河畔,遥远的草原,皇太极的故乡

在今辽宁省东部,烟筒山(满语呼兰哈达)附近的苏子河(即苏克素护河)畔,曾有这么两座相隔八里地的城池。

这两座城池 历史 悠久,都各自有一段辉煌的 历史 !

其中费阿拉是皇太极出生的地方,是建州女真一直的聚居地;赫图阿拉是后金建立的地方,见证着女真部落大一统并走向昌盛!

皇太极家族的祖先还在费阿拉居住时,主要依靠农耕辅以采集和渔猎为生。

皇太极的远祖名叫布库里雍顺 ,仅仅只是当地建州女真的一个部落首领,地位类似于农耕文明中的族长或小村子的村长。

在元朝初年,他曾被封为万户,后来却被叛乱的部众杀死!


在那次叛乱中,布库里雍顺的儿子范察逃脱。

范察逃脱后,生子挥厚,为第三代子嗣。

挥厚在范察死后世袭万户职位,生下儿子猛哥帖木儿。

猛哥帖木儿人如其名,是一位真正的猛人!

他将当年参与叛乱的仇家后代四十多人诱骗到烟筒山下的赫图阿拉地区,杀了一半报仇,留下另一半来作为筹码,索取被他们强占的部众。



猛哥帖木儿计谋得逞后,便就在赫图阿拉定居了下来。

有了部众,他也就重新开始做起了部落首领。

1412年(明永乐十年),明朝在辽东建置建州左卫,猛哥帖木儿被任命为指挥使。

此时的建州左卫仍旧为一个整体,并没有一个建州右卫与之对应。



但是猛哥帖木儿在不久后被野人女真杀死,其弟弟凡察和其儿子童仓随即逃向朝鲜边境会宁。

猛哥帖木儿死后,野人女真仍旧回到库页岛地区,因此明廷又令猛哥帖木儿的另一个儿子董山世袭都督同知。

可是,不久后凡察携童仓又回到赫图阿拉,他们并不甘心手中的权利就此丢失。



为了安抚他们,明廷便将建州左卫一划两半。 一半仍旧称建州左卫,归董山管辖;另一半则改称建州右卫,归童仓管辖。

董山后来在女真诸部中威望渐盛,但却就此目中无人。 他开始勾结蒙古部落袭扰明朝边境,为此他在1467年被明军所杀!

这是皇太极家族的第五代。



从此之后,皇太极家族便开始慢慢衰落。

此后,董山的三儿子石报奇世袭都指挥职位,石报奇又生子福满。

福满又生下后来被清皇室尊称为六祖的六个儿子。

六祖中的老四便是皇太极的曾祖父——觉昌安!


从第五代到第八代,虽然人丁仍旧兴旺,但到了觉昌安时期,皇太极家族已经落魄到了一穷二白的地步。

当时,觉昌安仍旧住在赫图阿拉,他兄弟中的其余五人则住在不远处的其他地方。

觉昌安虽然世袭了都督职位,但只是一个虚衔。

当时,他其实一直作为建州右卫都督王杲的下属管理抚顺马市与汉族的贸易。



皇太极家族的落魄境况在觉昌安时有了转机。

当时,赫图阿拉附近有两个恶霸势力,一个是灼烧纳氏,一个是加虎氏。

他们仗恃武力,横行霸道。觉昌安便联合五名兄弟,在长子礼敦的协助下将他们打败。

自此以后,皇太极家族又慢慢兴盛了起来。



觉昌安的四子塔失就是皇太极的祖父。

他曾经为辽东总兵李成梁担任向导,后来在劝降王杲之子阿台时,与觉昌安一起被乱军杀死在古勒城。



据有些史料记载,努尔哈赤便因此与李成梁之间有了往来联系。

此后,既是在李成梁的照拂下,同时也是自身发愤图强。

努尔哈赤以十三副甲起兵,迅速统一了三部女真。



以皇太极的出生为时间点。

皇太极出生前,努尔哈赤便统一了建州女真,并且将长白山三部女真之一鸭绿江部收归治下。

皇太极十一岁时,努尔哈赤则在当年先祖猛哥帖木儿定居的赫图阿拉建立城寨,举家搬迁。

此后,赫图阿拉便成为了女真部落间的政治中心。

等到1616年,皇太极24岁时,努尔哈赤已经统一了女真的绝大多数部落。

当时明朝将东海女真等“不常朝贡”的女真称为野人女真。因此,虽然东海女真居住在库页岛附近,但是其他一些偏远的地方也有零星的野人女真存在。

这部分人难以统治,也没有统治的必要。



而且,仅仅统一女真也已经无法满足努尔哈赤的野心。

为此,他在1616年,也就是皇太极二十四岁时建国后金。



后金在有些书籍中被称为是奴隶 社会 政权。

对于这种说法,有部分可取之处。后金建立以前,女真长期在分裂之中以原始部落的形态散布于辽东各地游牧。即使在唐代粟末靺鞨曾经建立渤海国,但年代早已久远。

而且,女真的直系祖先是黑水靺鞨部,一直未建立属于自己的政权,与建立渤海国的粟末靺鞨间也争斗颇为激烈。(靺鞨在辽代改称女真)


后金之前的一段 历史 中,女真并没有国家的概念。

明朝对其统治也是任其自治,并没有在当地建立实际的 社会 制度。

后金建立后,除了叶赫部在明朝的护卫下未接受其统治外,大部分的女真力量都被努尔哈赤团结在了一起。



大势已成,此后便是努尔哈赤挥师山海关,染指中原的 历史 !

1636年,努尔哈赤死后不久,四贝勒皇太极继承汗位!

随后,他将盛京(今沈阳)立为国都,称帝,改国号大清。

此时,皇太极34岁。

在皇太极的苦心经营下,清朝势力迅速壮大,为之后定鼎中原打下根基!



[1] 陈涴. 皇太极[M].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3.11.

清朝皇帝的故乡

清朝皇帝的故乡位于今辽宁省境内老家在长白山一带
女真起源于白山黑水之间,是靺鞨部落的后人。靺鞨一部分定居于松花江上游、长白山之北,建立了“震国”,唐玄宗封其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自此以后便以“渤海”为号。唐中期,渤海统一了拂涅、号室等部,统辖地域北至松花江下游、南至朝鲜半岛北部、东临大海、西南达今辽宁省北部及东部,此为 白山
靺鞨部落中在黑水,其生活地域在今黑龙江省爱辉县以东、依兰县以北、直临大海的黑龙江下游地区。唐玄宗时,封其首领倪属利稽为“勃利州刺史”,后又设黑水军、黑水府。渤海国被灭以后,黑水靺鞨向南迁移,《辽史》中契丹人称其为“女直(女真)”(《辽史》称“女真”为“女直”是为避辽兴宗耶律宗真之讳)。此后靺鞨这一称谓便被“女真”所取代
明朝初期,女真族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三大部。后又按地域分为建州、长白、东海、扈伦四大部分。明朝在东北设立辽东都司、奴儿干都司作为管理机构,女真各部皆臣服于明朝。清朝统治者为出身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建州女真首领猛哥帖木儿(努尔哈赤六世祖,后被追封为肇祖原皇帝)时为明朝建州卫左都督,1433年因部族冲突被害。1440年建州部南移,最终定居于赫图阿拉。南移后,建州女真部与明朝交往密切,建州部社会生产力提高,经济繁荣。
建州女真即为清朝皇帝部族,分布于以今辽宁省境内的浑河流域为中心,南抵鸭绿江,东达长白山北麓和东麓的地域中。在建州部落内部还有苏克苏护部、浑河部、完颜部、董鄂部、哲陈部、鸭绿江部、讷殷部、珠舍里部等
1644年,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军攻陷北京,明朝崇祯帝在农民军的攻城炮声中自杀于皇城后的景山。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降清。清摄政王多尔衮指挥八旗劲旅,兼程入关,以吴三桂为前导,击败大顺农民军,进占北京。同年清顺治帝迁北京,祭告天地祖宗,表示他已是全中国的君主。

我爱我的家乡,辽阳

2017年11月14日 星期二  天气晴

        今天晚上,小豆包实在想不出日记要写点什么,忽然间脑海中冒出一个主题,写下了这篇小短文。虽然文笔有限,字里行间还是透出对家乡辽阳满满地热爱!

                        我爱我的家乡,辽阳 

        辽阳是一个古老的城市,曾经努尔哈赤的都城就在这里建设。他在现辽阳太子河东就建立了一座都城-----东京城。

        辽阳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城市,辽阳现在的太子岛、太子河公园、汤河水库,它们是多么秀丽啊!

        辽阳是一个少有灾难的城市。近几百年,辽阳都几乎没有地震、洪水、台风等灾害。辽阳还是一个文明的城市,近三年,辽阳一直在创城。我们辽阳基本没有撞车等交通事故,我们在公共场合也很少听到有人大声喧哗。我爱我的家乡,辽阳!

好久没回新宾了,也不知道家乡变的怎么样了,有人能告诉我吗?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的日益重视和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全面启动,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县委、县政府及县水利水保部门把水土保持工作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内容摆上日程,制定规划,出台政策,研究措施,坚持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两轮驱动,在保护生态环境中求发展,生态效益日益明显。 新宾满族自治县古称兴京,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又称罕王)的故里。改革开放初期,由于毁林开荒栽植人参,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卖木头、砍大柴使森林植被质量逐年下降。2002年,新宾县被水利部列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县”。之后,全县上下一心实施了为期3年的生态建设六项工程。 一是实施以封山育林为主的天然林保护工程。全县组建了有600名护林员的护林大队,设立了领导负责的封山育林责任区,对主要河流、道路两侧、水库周围和35度以上坡地、岩石裸露地、疏林地的天然林实行了全面封育。一次封育10年不变,封育面积125万亩,占全县面积的32%。二是实施以营造珍贵阔叶林和水源涵养林为主的林种树种结构调整工程。三是实施以提高森林覆盖率为主的绿化造林工程。县委、县政府领导带头植树,并实行了采造挂钩等激励措施,几年来共完成造林绿化32.44万亩。四是以发展种养业为主的林下资源综合开发工程。为达到“不砍树,也致富”的目标,他们实施了山上绿化,山脚蓄水,沟塘滩面造地,对小流域实行立体开发的治理模式。几年来,开发治理小流域4200条,面积达240万亩,许多农民实现了靠林下经营脱贫致富。五是实施以节柴改灶为主的农村能源工程。为改变农村以烧柴为主的传统习惯,实现釜底抽薪,减少森林资源消耗,县政府明确提出了“守在青山旁,尽量不烧柴”的要求,取而代之的是通过典型引导和政策扶持,大力推广农村替代能源。目前,全县已有40%的农户参与节柴工程,每年减少薪炭林采伐近9.3万亩,促进了生态植被的保护。六是实施了以制止毁林开垦为主的退耕还林、退参还林工程。针对参业发展一度使乱占林地、乱批参业用地的现象普遍存在,破坏了生态环境的问题,县委、县政府从1996年开始,加大了整治毁林开垦、乱占林地的力度,大力开展退参还林生态恢复工作,下发文件对参业发展实行规模控制。目前,全县共还林15.7万亩。 通过上述六项工程措施,新宾县的生态建设已打下了坚实基础。目前,新宾县封育林区山雉、野猪等野生动物开始增多,水土流失状况明显好转。

满族和蒙古族有什么关系?

满族和蒙古族没有关系,不是一个族。

东北地区的“白山黑水”是满族的故乡。满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肃慎以及后来的挹娄、勿吉、靺鞨和女真。清太祖努尔哈赤是建州左卫猛哥帖木儿的六世孙,具有卓越的政治和军事才能,他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开始了统一女真各部的战争。

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起,努尔哈赤先后用11年时间,统一了建州女真,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又兼并了海西女真中的哈达、辉发和乌拉三部。在30多年时间中,努尔哈赤将东至海滨、西达开原、北抵嫩江流域、南至鸭绿江广大地区分散的女真各部全部统一起来。

蒙古最初只是蒙古诸部落中的一个以东胡为族源的部落所使用的名称,后来逐渐吸收和融合了聚居于漠北地区的森林狩猎和草原游牧部落,发展成为这些部落的共同名称。

根据《史记》记载,蒙古部落最初只包括涅古斯和乞颜两个氏族,他们被其他突厥部落打败后只剩下两男两女,逃到了额尔古涅昆(额尔古纳河畔山岭)一带居住下来,公元8世纪,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不得不向外迁徙,这时已分出了70个分支了,这70个分支被称为“迭儿勒勤蒙古”。

扩展资料:


1、满族

满族人口分布于全国各地,以辽宁、河北、黑龙江、吉林和内蒙古自治区、北京等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多,其他散居于新疆、甘肃、宁夏、山东、湖北、贵州等省区及西安、成都、广州、福州等大中城市。

满族人口总数为1068.2万人(2000年),在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居第二位。满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东北地区的“白山黑水”是满族的故乡,清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逐步统一全国,从此开始了满族贵族对全国的统治,辛亥革命之后,清廷覆亡。

满族是个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也是一个善于博收外来文化并融汇创新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富有民族特色的风俗文化,满族岁时风俗,多与汉族相近,但又保持着不少满族特色。

2、蒙古族

蒙古族(蒙古语:ᠮᠣᠩᠭᠣᠯᠦᠨᠳᠦᠰᠦᠲᠡᠨ,西里尔字母:Монгол үндэстэн),是主要分布于东亚地区的一个传统游牧民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同时也是蒙古国的主体民族。

此外,蒙古族在俄罗斯等亚欧国家也有分布,鄂温克族和土族也有时被认为是蒙古族的分支。蒙古族始源于古代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东岸一带。13世纪初,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部统一了蒙古地区诸部,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蒙古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满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