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雨林是地球上一种常见于约北纬10度、南纬10度之间热带地区的生物群系。主要分布于亚马逊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等地。

主要植被热带雨林中生物资源极为丰富,如三叶橡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橡胶植物,可可、金鸡纳等是非常珍贵热带雨林的经济植物,还有众多物种的经济价值有待开发。开垦后可种植巴西橡胶、油棕、咖啡、剑麻等热带作物。

但应注意的是,在高温多雨条件下,有机物质分解快,物质循环强烈,而且生物种群大多是K对策,这样,一旦植被破坏后,很容易引起水土流失,导致环境退化,而且在短时间内

热带雨林气候的主要植被类型

热带雨林为热带雨林气候及热带海洋性气候的典型植被。

热带雨林中植物种类繁多,其中乔木具有多层结构;上层乔木高过30米,多为典型的热带常绿树和落叶阔叶树,树皮色浅,薄而光滑,树基常有板状根,老干上可长出花枝。

热带雨林气候的植被类型

热带雨林的特征是具有“常绿喜湿、高逾30米的乔木,富有厚茎的藤本、木质和草本的附生植物”.热带雨林拥有全球最丰富的植物种,其中70%为木本植物(高位芽植物).热带雨林通常每英亩(合4047平方米)生长 40~100种乔木,形成优势种分化不明显(种多样性极大)的混合雨林.但也有单优种群落出现,即上层乔木由少数树种组成,如南美洲北部泛滥平原上的毛拉豆(Mora)雨林,在东南亚常成小片分布的龙脑香 (Dipterocarpus)雨林等.乔木高大,个别类型可达40~60米,主干挺直如圆柱状,胸径一般为50~60厘米,大者为100~200厘米.乔木通常分化为3层结构,上层多呈不连续状,使雨林顶部起伏不平,树干基部普遍有板状根发育.乔木中下层树冠郁闭,使林内光照急剧减弱,经常出现树干和老枝着生花果的茎花现象.雨林中乔木一般具有带滴水叶尖(即尾状突出的叶尖)的中型革质叶片,缺乏同步的生物节律(如老叶更新、花期终始等).木质藤本植物茎粗20厘米以上,穿行于最高层树木之间,如棕榈科省藤属(Calamus)的茎长可达 300米.大量附生的蕨类和有花植物为雨林重要特征,它随所在层位局部小环境而有从湿生到旱生的各种生态类型,半附生的绞杀植物尤具特色.林下真正灌木较少.草本植物稀疏,多耐荫湿生类型,有些属于腐生或寄生植物.

热带雨林在最适状况下每公顷的总植物量为 350~450吨,年总生产量每公顷120~150吨,但有 75%左右的有机产品当年被自身吸收消耗掉.其植物量(主要是木材)占陆地总植物量40%,净生产量则占世界总产量的四分之一.雨林下土壤因风化淋溶强烈,肥力不高,植物直接从林下凋落物层借助于真菌获得营养成分,同时每天以每平方米 4.12.6克干物质的速度补充落叶数量.因此,热带雨林是依靠迅速的营养物质生物循环维持自身庞大的生物量和很高的生产力.

中国雨林位于热带边缘,受热带季风气候限制,仅在局部湿润环境(如沟谷、山地)有小片分布,并呈现出季节性特征.优势种类以具有龙脑香科的种类为标志,并由桑科、大戟科、桃金娘科、梧桐科及棕榈科等的种类组成.

热带雨林是全球最大的生物基因库,也是碳素生物循环转化和储存的巨大活动库.它的盛衰消长不仅是地表自然环境变迁的反映,而且直接影响全球环境、特别是人类生存条件.雨林的保护已成为当前最紧迫的生态问题之一.

热带雨林气候的植被是什么

热带雨林气候的植被是以木本植物(高位芽植物)为主。热带雨林是全球最大的生物基因库,也是碳素生物循环转化和储存的巨大活动库。它的盛衰消长不仅是地表自然环境变迁的反映,也直接影响全球环境。热带雨林在最适状况下每公顷的总植物量为350~450吨,年总生产量每公顷120~150吨,但有75%左右的有机产品当年被自身吸收消耗掉。其植物量(主要是木材)占陆地总植物量40%,净生产量则占世界总产量的四分之一。

热带季风气候的植被类型

热带季风气候所对应的植被叫做热带季雨林带,植被类型主要有丘陵低山季风常绿阔叶林、中山山地季风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竹林等。

热带季雨林植被特点

热带季雨林是分布于热带、有周期性干湿季节交替地区的一种森林类型,也称季雨林或雨绿林。热带季雨林在亚洲、非洲和美洲呈不连续分布,以东南亚最为发达。中国的季雨林主要分布在北回归线附近及其以南地区,包括台湾、海南、广东、广西、云南和西藏的部分地区,是中国热带季风气候地带的代表性植被类型。

这些地区年降水量800-1300毫米,季节分配不均匀,有干湿季节交替,旱季(月降水量少于100毫米)持续3-5个月,降水量少、温差大,与热带雨林相比季相变化明显。落叶乔木占有一定比例,附生植物以草本为主,板状根不发达,芽有鳞片保护与树皮增厚等抗旱适应。

它的主要树种在旱季落叶,雨季复出新叶,大部分灌木和草本植物相继开花。因为开花期比较集中和某些植物具有大型花朵,季雨林的外貌较雨林华丽,群落结构比雨林简单,种类组成亦较贫乏。通常乔木分为2-3层,高度平均在25米左右。

下层常有一些常绿树种,但具有旱生特征。林内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少,尤其缺乏木本附生植物,季雨林的季节变化影响动物的生存,半常绿季雨林中的动物种类与热带雨林中的动物种类相差不多,落叶季雨林的动物已渐向热带稀树草原过渡。

我国的季雨林根据外貌结构、种类组成和生境条件可分为落叶季雨林、半常绿季雨林和石灰岩季雨林三类。全球总计有750万平方千米的季雨林,储存的生物量达132亿吨,仅次于热带雨林。因为它的开发历史较热带雨林更久,破坏已很严重,与热带雨林同被列为重点保护对象。

热带季风气候特点

热带季风气候,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之间大陆的东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和信风带控制。注意这是较特殊一种气候,是由于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移动而形成的:在大陆东岸才有季风气候;

信风带一般是干燥的,但是在我国西南地区及印度一带,冬天刮来自大陆的东北季风,干燥,夏天由于太阳直射点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球自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右偏转为西南风,来自海洋的西南风降水丰富。所以有明南北回归线显的干湿季节。

全年高温,最冷月平均温也在18℃以上,降水与风向有密切关系,冬季盛行来自大陆的东北风,降水少,夏季盛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风,降水丰沛,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区为1500—2000毫米,但有些地区远多于此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