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生于1559年2月21日 ,死于1626年7月30日,在世27年。

努尔哈赤是清王朝的奠基者,精通满语和汉语,喜读《三国演义》。二十五岁时起兵统一女真各部,平定中国关东部,后来建立后金,割据辽东,1626年,兵败宁远城之役,同年四月,努尔哈赤又亲率大军,征蒙古喀尔喀,七月中旬,努尔哈赤去世,葬于沈阳清福陵。清朝建立后,被尊为清太祖。

努尔哈赤活了多大

1626年一月努尔哈赤发起宁远之战,明朝守将袁崇焕以葡萄牙制的红夷大炮击败之,兵退盛京(沈阳)。同年四月,努尔哈赤又亲率大军,征蒙古喀尔喀,“进略西拉木轮,获其牲畜”。五月,明将毛文龙进攻鞍山,努尔哈赤回师盛京。七月中旬,努尔哈赤身患毒疽,七月廿三往清河汤泉疗养,八月初七,大渐,十一日,乘船顺太子河而下,病逝于叆(ài)福陵隆恩门鸡堡(今沈阳市于洪区翟家乡大挨金堡村),终年六十八岁。 努尔哈赤死因众说纷纭,一说是在宁远受到炮击重伤而死。但事实上努尔哈赤是在宁远之战之后8个月才死去,中间还远征了蒙古。根据支持袁说法的学者考证,努尔哈赤的死因应是抑郁症。驰骋疆场的沙场老将竟败于进士出身袁崇焕之手,精神上受到很大的创伤;再者鞍马劳累,积劳成疾,对于传位大事,萌含着家庭之变,也是深怀隐忧。至于他当时有无受伤,此为满人所忌,今日已经无法考证。努尔哈赤死亡的时的年龄已经超过当时普通人的平均寿命。 努尔哈赤葬于沈阳福陵(今沈阳东陵),庙号“太祖”。

努尔哈赤活了多少年

努尔哈赤死于1626年。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年2月21日 -1626年9月30日),清王朝的奠基者,通满语和汉语,喜读《三国演义》。二十五岁时起兵统一女真各部,平定中国关东部,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建立后金,割据辽东,建元天命。之后席卷辽东,攻下明朝在辽七十余城。1626年兵败宁远城之役,同年四月,努尔哈赤又亲率大军,征蒙古喀尔喀,七月中旬,努尔哈赤身患毒疽,不久去世,葬于沈阳清福陵。清朝建立后,尊为清太祖,谥曰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清朝十二位皇帝各活了多少岁?

1、努尔哈赤终年68岁

1559年2月21日—1626年9月30日,清朝的奠基者,后金开国皇帝,通满语和汉语,喜读《三国演义》。二十五岁时起兵统一女真各部,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建立后金,割据辽东,建元天命。萨尔浒之役后,迁都沈阳。

之后席卷辽东,攻下明朝在辽七十余城。天启六年(1626年)兵败宁远城之役,同年四月,努尔哈赤又亲率大军,征蒙古喀尔喀,八月十一日,努尔哈赤去世,葬于沈阳清福陵。

2、皇太极终年51岁

1592.11.28—1643.09.21,即清太宗,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第八子,清初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后金第二位大汗、清朝开国皇帝。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受推举袭承汗位,改次年为天聪元年。崇德元年(1636年),在盛京(今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

3、顺治终年24岁

1638年—1661年,清世祖,清太宗皇太极第九子,6岁即位,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满族。崇德3年出生。在位18年(1643年—1661年),死后谥号为:体天隆运定统建建设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陵寝清孝陵(河北遵化县清东陵),庙号清世祖。

4、康熙终年69岁

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 ,后世称呼为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传位于第四子胤禛。

5、雍正终年58岁

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康熙帝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生于北京紫禁城永和宫。康熙驾崩后,45岁的皇四子雍亲王胤禛即位,年号雍正。

6、乾隆终年89岁

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继续训政,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7、嘉庆终年61岁

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原名永琰,清朝第七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五位皇帝,乾隆帝的第十五子。 年号嘉庆,在位二十五年。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初一日,在太和殿举行乾隆禅位、嘉庆登极大典。乾隆皇帝归政之后,以太上皇名义训政。

当时有两个年号:宫内皇历仍用“乾隆”年号,各省改用“嘉庆”年号。

8、道光终年69岁

1782年9月16日—1850年2月25日,原名绵宁,即位后改为旻宁,是清朝第八位皇帝,也是清朝定都北京后的第六位皇帝,年号道光。嘉庆皇帝第二子,是清朝唯一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皇帝。

9、咸丰终年30岁

1831年7月17日—1861年8月22日,清朝第九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七位皇帝,清朝以及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有实际统治权的皇帝,也是清朝最后一位通过秘密立储继位的皇帝。

10、同治终年19岁

1856年4月27日—1875年1月12日,即清穆宗,清朝第十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八位皇帝,年号“同治”。为清文宗咸丰帝长子,生母为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1861年至1875年在位,共13年。

11、光绪终年38岁

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九位皇帝,在位年号光绪,史称光绪帝。父亲醇亲王奕譞,生母叶赫那拉·婉贞为慈禧皇太后亲妹。在位三十四年。

12、宣统终年61岁

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也称清废帝或宣统帝。他是道光帝旻宁的曾孙、醇贤亲王奕譞之孙、摄政王载沣长子。1909年到1912年、1917年7月1日到1917年7月12日两次在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朝君主

努尔哈赤的生日是几月几日?

公元1616年登基
公元1626年去位
太祖(努尔哈赤)8
出生:公元1559年--去世:公元1626年(在位10年)
努尔哈赤,姓爱新觉罗,号淑勒贝勒,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出生在建州左卫苏克素护部赫图阿拉城(辽宁省新宾县)的一个满族奴隶主的家庭。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自中称王”。万历四十四年(1616),在赫图阿拉建元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与明将袁崇焕在宁远交战中,大败而回并受伤,于天命十一年(1626)八月死去。终年68岁。
http://www.hledol.com/empire/chaodai.asp?country_id=16

清朝十二位皇帝各活了多少岁

1、努尔哈赤终年68岁。

2、皇太极终年51岁。

3、顺治终年24岁。

4、康熙终年69岁。

5、雍正终年58岁。

6、乾隆终年89岁。

7、嘉庆终年61岁。

8、道光终年69岁。

9、咸丰终年30岁。

10、同治终年19岁。

11.光绪终年38岁。

12.宣统终年61岁。

清朝皇帝寿命分别是多少

一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公元1559年2月21日—1626年9月30日,终年68岁。葬于沈阳清福陵。

二 、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公元1592年11月28日-1643年9月21日,终年52岁。葬于沈阳昭陵。

三. 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公元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终年24岁。葬于清东陵之孝陵。

四、 清圣祖:爱新觉罗·康熙。公元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终年69岁。葬于景陵。

五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公元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终年58岁。葬清西陵之泰陵。

六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公元1711年9月25日—1711年9月25日,终年89岁。葬于清东陵之裕陵。

七、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公元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终年61岁。葬于清西陵之昌陵。

八 、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公元1782年9月16日—1850年2月25日,终年30岁。葬于清西陵之慕陵。

九、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公元1831年7月17日—1861年8月22日,终年68岁。葬于定陵。

十、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公元1856年4月27日—1875年1月12日,终年19岁。葬于河北省遵化清东陵之惠陵。

十一 、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公元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终年38岁。葬于清西陵之崇陵。

十二、清恭宗:爱新觉罗·溥仪。公元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终年61岁。先葬于八宝山,后迁于清西陵内崇陵(光绪陵)附近的华龙皇家陵园。

1、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清朝的奠基者,后金开国皇帝,清朝建立后,尊为清太祖.

2、爱新觉罗·皇太极。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第八子,清初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后金第二位大汗、清朝开国皇帝。

3 、爱新觉罗·福临。清军入关的首位皇帝,迁都北京,整顿吏治,稳定秩序,统一全国。年号顺治。

4、爱新觉罗·康熙。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后世称呼为康熙帝。

5、爱新觉罗·胤禛。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康熙帝第四子,年号雍正。

6、爱新觉罗·弘历。清朝第六位皇帝,入关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

7、爱新觉罗·颙琰。原名永琰,清朝第七位皇帝,清军入关后的第五位皇帝,乾隆帝的第十五子。  年号嘉庆。

8、爱新觉罗·旻宁。原名绵宁,即位后改为旻宁。是清朝第八位皇帝,也是清朝定都北京后的第六位皇帝。是清朝唯一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皇帝。年号道光。

9、爱新觉罗·奕詝。清朝第九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七位皇帝,  清朝以及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有实际统治权的皇帝,也是清朝最后一位通过秘密立储继位的皇帝。奕詝是清宣宗道光帝第四子(嫡子)。年号咸丰。

10、爱新觉罗·载淳。清朝第十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八位皇帝,年号“同治”。

11、爱新觉罗·载湉。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九位皇帝,在位年号光绪,史称光绪帝。

12、爱新觉罗·溥仪。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年号宣统。字耀之,号浩然。  也称清废帝或宣统帝。醇贤亲王奕譞之孙,  载沣长子,母亲苏完瓜尔佳·幼兰。

扩展资料:

 

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最后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共传十帝 ,享国二百七十六年。

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1644年顺治帝迁都北京,从此清朝取代明朝成为全国统治者。军事上在随后的二十余年间平定大顺、大西、南明等政权。后又平定三藩之乱、统一郑氏台湾,逐步掌控全国。

康雍乾三朝走向鼎盛,在此期间,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在原有的体系框架下达到极致,改革最多,国力最强,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长迅速,疆域辽阔。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清朝统治者将新疆和西藏纳入版图,并在西南推行改土归流政策。

最终确定了中国近代的版图,积极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 但是封建专制也推向了最高峰。中后期由于政治僵化   、文化专制 、闭关锁国  、思想禁锢、科技停滞等因素逐步落后于西方。

鸦片战争后多遭列强入侵,主权和领土严重丧失。也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开启了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得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清朝后期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统治瓦解,1912年2月12日,北洋军阀袁世凯逼清末帝溥仪逊位,隆裕太后接受优待条件,清帝颁布了退位诏书,清朝从此结束。

参考链接:清朝-百度百科


明朝.清朝的第一任皇帝活了多少岁????谢了!!!!

朱元璋,终年七十一岁,明王朝的开国皇帝。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汉族,濠州(今安徽凤阳县东)钟离太平乡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蒙元暴政,龙凤七年(1361)受封吴国公,十年自称吴王。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在基本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和扫平元的残余势力后,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葬于明孝陵。明孝陵在南京市东郊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茅山西侧,明孝陵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合葬于此。朱元璋安排后事简朴,将自己的陵墓修在了钟山南麓,为孝陵。明孝陵方圆四十五华里,规模宏伟。1398年6月24日,71岁的朱元璋驾崩,葬于孝陵,谥号“圣神文武钦明应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庙号“太祖”。 明孝陵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翌年马皇后去世,葬入此陵。因马皇后谥“孝慈”,故陵名称“孝陵”。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启用地宫与马皇后合葬。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02.21-1626.09.30),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出生于建州左卫苏克素护部赫图阿拉城。后金政权的建立者,为后金首位可汗。其子爱新觉罗·皇太极称清帝后追尊努尔哈赤为太祖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武皇帝,终年六十八岁。
死因之谜
重伤致死说
经过潜心研究,朝鲜学者金国平和吴志良终于从朝鲜人李星龄所著的《春坡堂日月录》中找到了一条明确记载努尔哈赤在宁远之战中受“重伤”的珍贵史料。据该书记载,朝鲜译官韩瑗随使团来明时,碰巧与袁崇焕相见,袁很喜欢他,宁远之战时曾把他带在身边,于是韩瑗得以亲眼目击这次战役的全过程。宁远战事结束后,袁崇焕曾经派遣使臣带着礼物前往后金营寨向努尔哈赤“致歉”(实为冷言讥讽),说“老将(按:指努尔哈赤)横行天下久矣,今日见败于小子(按:指袁崇焕),岂其数耶!”努尔哈赤“先已重伤”,这时备好礼物和名马回谢,请求约定再战的日期,最后终于“因懑恚而毙”。这条史料明确记载努尔哈赤是在宁远之战中受了“重伤”,并由于宁远兵败,精神上也受到很大的创伤,整日悒悒不自得。在肉体和精神受到双重创伤的情况下,这位沙场老将终于郁郁而终。1626年一月努尔哈赤发起宁远之战,明朝守将袁崇焕以葡萄牙制的红夷大炮击败之,兵退盛京(沈阳)。同年四月,努尔哈赤又亲率大军,征蒙古喀尔喀,“进略西拉木轮,获其牲畜”。五月,明将毛文龙进攻鞍山,努尔哈赤回师盛京。七月中旬,努尔哈赤身患毒疽,七月廿三往清河汤泉疗养,八月初七,大渐,十一日,乘船顺太子河而下,病死于叆(ài)福陵隆恩门鸡堡(今沈阳市于洪区翟家乡大挨金堡村),终年六十八岁。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死于明军红夷大炮之下。驰骋疆场的沙场老将竟败于进士出身袁崇焕之手。 努尔哈赤葬于沈阳福陵(今沈阳东陵),庙号“太祖”。
愤懑致死说
正在人们对努尔哈赤之死不再提出异议时,清史专家李鸿彬在《满族崛起与清帝国建立》一书中,却对努尔哈赤炮伤而死论者的关键证据《春坡堂日月录》提出了质疑[1]。 疑点一:既然朝鲜译官韩瑗都知道努尔哈赤“先已重伤”,那么守卫宁远的最高统帅袁崇焕就应更加清楚,何况袁崇焕还曾派遣使臣前往后金营中察看过呢。如果努尔哈赤确实身负“重伤”,这当然是袁崇焕的特大功劳,也是明军的重大胜利,不仅袁崇焕本人,而且朝廷上下、文武百官都将对此事大书特书,以便激励军民的士气。但是,无论是袁崇焕本人报告宁远大捷的折奏,还是朝廷表彰袁崇焕的圣旨抑或朝臣祝贺袁崇焕宁远大捷的奏疏,其中都只字不提努尔哈赤受伤之事。 疑点二:努尔哈赤战败于宁远,是1626年正月,至八月二十日死,其间八个多月。从大量史料记载看,在这八个多月中,努尔哈赤并没有去治病,而是“整修舟车,试演火器”,并且到“远边射猎,挑选披甲”,积极准备再进攻宁远,以复前仇。四月,亲率大军,征蒙古喀尔喀,“进略西拉木轮,获其牲畜”。五月,毛文龙进攻鞍山,后方吃紧,这才回师沈阳。六月,蒙古科尔 沁部的鄂巴洪台吉来朝,他亲自“出郭迎十里”,全不像“重伤”之人。 因此,李鸿彬认为,努尔哈赤在宁远之战中有没有身受“重伤”,是不是“懑恚而毙”,很值得怀疑。 那么,努尔哈赤到底是因何致死的呢? 李鸿彬认为,努尔哈赤回到沈阳以后,一则由于宁远兵败,赫赫有名的沙场老将败在初历战阵的青年将领手中,精神上受到很大的创伤,整日心情郁忿;二则因为年迈体衰,长期驰骋疆场,鞍马劳累,积劳成疾。同年七月中,努尔哈赤身患毒疽,并非炮伤,二十三日往清河汤泉疗养。到了八月七日,他的病情突然加重。十一日,便乘船顺太子河而下,转入浑河时,与前来迎接的太妃纳喇氏相见后,行至离沈阳四十里的叆鸡堡逝世。
福陵
福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及其孝慈高皇后叶赫纳喇氏的陵墓。与沈阳市的昭陵、新宾县永陵合称“关外三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故宫
陵”、“盛京三陵”。东陵公园始建于公元1629年 (天聪三年),到公元1651年基本建成。后经清朝顺治、康熙、乾隆年间的多次修建,形成了目前规模宏大、设施完备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筑群。距今已有三百六十余年历史。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大清建国,定陵号为“福陵”,1929年被当时奉天当局辟福陵为东陵公园,1963年被列为辽宁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国务院将其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陵公园地处于沈阳市东郊二十里的天柱山上,整个占地面积为557.3公顷,其中陵寝占地为19公顷,整座陵墓背倚天柱山,前临浑河,自南而北地势渐高,山形迤逦、万松参天、众山腑伏、百水回环、层楼朱壁、金瓦生辉、建筑宏伟、气势威严、幽静肃穆、古色苍然,其优美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深邃人文景观早已为历代文人雅士所垂青。福陵建筑格局因山势形成前低后高之势,南北狭长,从南向北可划分为三部分:大红门外区、神道区、方城、宝城区。陵寝建筑规制完备,礼制设施齐全,主要建筑规模宏伟,陵寝建筑群保存较为完整。 2004年7月1日,在中国苏州召开的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批准中国的沈阳福陵作为明清皇家陵寝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我说一下,清朝的第一任皇帝有人认为是皇太极,但我认为说是努尔哈赤更恰当

努尔哈赤活到几岁

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努尔哈赤生于建州左卫苏克素护部赫图阿拉城(今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老城村)。祖父觉昌安、父塔克世为建州左卫指挥,母为显祖宣皇后。
1626年一月努尔哈赤发起宁远之战,明朝守将袁崇焕以红夷大炮击败之,兵退盛京(沈阳)。同年四月,努尔哈赤又亲率大军,征蒙古喀尔喀,“进略西拉木轮,获其牲畜”。五月,明将毛文龙进攻鞍山,努尔哈赤回师盛京。七月中旬,努尔哈赤身患毒疽,七月廿三往清河汤泉疗养,八月初七,大渐,十一日,乘船顺太子河而下,病逝于叆(ài)福陵隆恩门鸡堡(今沈阳市于洪区翟家乡大挨金堡村),终年六十八岁。
努尔哈赤葬于沈阳福陵(今沈阳东陵)。
虽然楼上的时间没错,确实是1559年2月21日-1626年9月30日,但是按照中国的算法,努尔哈赤,享年六十八岁

皇太极在什么时候登基的?那时努尔哈赤多大年纪?

皇太极于1626年10月20日至1643年9月21日在位,在1626年努尔哈赤逝世后继承汗位,登基之时努尔哈赤已经驾崩,享年67岁。

努尔哈赤(1559年2月21日-1626年9月30日)

清太宗皇太极(满语:ᡥᠣᠩ
ᡨᠠᡳᠵᡳ,转写:Hong Taiji,1592年11月28日-1643年9月21日),又称崇德帝,爱新觉罗氏,,是后金的第二代大汗和清朝开国皇帝,1626年10月20日至1643年9月21日在位,年号天聪(后金大汗时)、崇德(大清皇帝时),庙号太宗(满语:ᡨᠠᡳᡯ᠊ᡠ᠊ᠩ,穆麟德:taidzung),谥号简作文皇帝(满语:ᡤᡝᠩᡤᡳᠶᡝᠨ
ᡧᡠ
ᡥᡡᠸᠠᠩᡩᡳ,穆麟德:genggiyen šu hūwangdi)。

皇太极早年译名不定,或作“黄台吉”、“洪太极”、“洪太主”、“洪佗始”等,乾隆年间改用现译,沿用至今。他是后金建立者努尔哈赤(尊为清太祖)第八子,在1626年努尔哈赤逝世后继承汗位,年号天聪,当时后金的实际统治区域为现中国东北大部及俄罗斯远东部分地区。在位期间,大力发展生产,持续增强兵力,为后来清朝迅速扩展入主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皇太极除了发展实力之外,也不断发兵入侵明朝。1636年,远征蒙古的察哈尔部,被漠南蒙古部落奉为“博格达·彻辰汗”(“天赐聪慧”的可汗,即“天聪”义译)。同年改国号大清、年号崇德,在沈阳称帝,正式建立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又改女真族名为满族,定满语为国语。仿汉制(重用汉人范文程),立百官。此后又以朝鲜国拒绝朝贺为由,大举南下侵略朝鲜,迫其臣服,将明朝在清朝后方的这一个重要盟友势力铲除。

1643年,皇太极逝世。其弟多尔衮与长子豪格争夺皇位,最终由第九子福临(顺治帝)继位,由多尔衮和济尔哈朗摄政。

努尔哈赤(满语:ᠨᡠᡵᡤᠠᠴᡳ,穆麟德:nurgaci,太清:nurgaqi ;1559年2月21日-1626年9月30日),爱新觉罗氏,出身建州左卫都指挥使世家旁系,祖父觉昌安被明朝授予都指挥使,父亲塔克世为觉昌安第四子,努尔哈赤是嫡长子,宣皇后喜塔喇氏所出。努尔哈赤少年时曾以采人参为生,常到抚顺关马市进行贸易活动。后因父祖被明朝误杀,努尔哈赤遂以先人留下的“十三副遗甲”起兵复仇,开始了其建国称汗、征战一生之路。他先后征服了建州女真其他势力、海西女真诸部和部分野人女真部族,大体上统一女真。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天命汗,建立后金,两年后誓师伐明,后金军在四年间接连攻占抚顺、清河、开原、铁岭、沈阳、辽阳、广宁等地,并迁都沈阳。

由于努尔哈赤是后金的创建者、清朝的主要奠基人,所以其继承人皇太极在改号称帝后追尊其为太祖武皇帝,康熙元年又改谥为太祖高皇帝(满语:ᡨᠠᡳᡯᡠ
ᡩᡝᡵᡤᡳ
ᡥᡡᠸᠠᠩᡩᡳ,穆麟德:taidzu dergi hūwangdi,太清:taizu dergi hvwangdi)。正因如此,努尔哈赤虽然没有亲自建立清朝,却仍有“清朝第一帝”之称。努尔哈赤也是八旗制度的创建者,他将来源于女真诸部的松散力量凝聚在八旗制度之下。努尔哈赤还令手下大臣、学者根据蒙古字母创制文字来拼读女真语(满语),解决了当时女真人(满洲人)书面交流只能使用蒙古文或汉文所带来的诸多不便。努尔哈赤善于组织、长于用兵,一生少有败绩,且常有以少胜多、以弱克强之战,其进兵辽东时期所采用的屠杀和奴役人民的严酷手段给辽民带来了深重的磨难。

古代皇帝有多少活到五六十岁的

西汉皇帝共十一人,六十岁以上的有:
高祖刘邦 六十二岁 BC256——BC195
武帝刘彻 七十岁 BC156——BC87
东汉皇帝共十三人,六十岁以上的有:
光武帝刘秀 六十四岁 BC6——AD57
西晋皇帝共四人,六十岁以上的没有
东晋皇帝共十一人,六十岁以上的没有
唐朝皇帝共二十一人,六十岁以上的有:
高祖李渊 七十岁 566——635
则天皇后 八十二岁 624——705
玄宗李隆基 七十八岁 685——762
德宗李适 六十四岁 742——805
北宋皇帝共九人,六十岁以上的有:
徽宗赵恒 六十二岁 1100——1161
南宋皇帝共九人,六十岁以上的有:
高宗赵构 八十一岁 1107——1187
孝宗赵睿 六十八岁 1127——1194
理宗赵昀 六十岁 1205——1264
辽共有皇帝九人,六十岁以上的有:
圣宗耶律隆绪 六十一岁 971——1031
德宗耶律洪基 七十岁 1032——1101
金共有皇帝九人,六十岁以上的有:
太宗完颜晟 六十一岁 1075——1135
世宗完颜雍 六十七岁 1123——1189
宣宗完颜珣 六十一岁 1163——1223
西夏共有皇帝十人,六十岁以上的有:
仁宗李仁孝 七十岁 1124——1193
神宗李遵顼 六十四岁 1163——1226
元朝共有皇帝十一人,六十岁以上的有:
太祖铁木真 六十六岁 1162——1227
世祖忽必烈 八十岁 1215——1294
明朝共有皇帝十二位,六十岁以上的有:
太祖朱元璋 七十一岁 1328——1398
成祖朱棣 六十五岁 1360——1424
清朝共有皇帝十二位,六十岁以上的有:
太祖努尔哈赤 六十八岁 1559——1626
圣祖玄烨 六十九岁 1654——1722
高宗弘历 八十九岁 1711——1799
仁宗顒炎 六十一岁 1760——1820
宣宗旻宁 六十九岁 1782——1850
溥仪 六十二岁 1906——1967
谢谢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