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就要看肉肉植物生的是什么虫,可能是红蜘蛛、介壳虫、根结线虫、玄灰蝶等。

2、红蜘蛛。主要危害马利筋亚科、大戟科、菊科、独尾草科等科的多肉植物。可查看叶背面是否有蜘蛛网,一般伴随细小的红色/白色/暗色的虫子,如果有就可以基本判定为感染红蜘蛛了。可用40%三氯杀螨醇乳油1000~1500倍液、20%螨死净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15%哒螨灵乳油2000倍液、1.8%齐螨素乳油6000~8000倍等药剂防治。

3、介壳虫。喜欢附着在叶背面和叶片中心,常危害叶片表皮相对薄且水分含量大的多肉植物,例如景天科和仙人掌科,但是对番杏科、独尾草科、原萝藦科及其他科的多肉植物危害较小。可用40%氧化乐果1000倍液、50%马拉硫磷1500倍液、2.5%溴氰菊酯3000倍液、速扑杀800~1000倍液、呋喃丹等药剂防治。

4、根结线虫。常附着在植物根系上吸食根系水分,对所有多肉植物均有威胁,常见于景天科、番杏科等无毒品种,独尾草科有轻微毒性而故较少见。可用10%克线磷、3%米乐尔、5%益舒宝、阿维菌素等药剂防治。

5、玄灰蝶。其幼虫对多肉植物危害较大且不易被发现,常见于叶片较小或呈棍状的景天科的多肉植物如乙女心、虹之玉等,而对于叶片大、薄或是带有绒毛的则没有危害。可用浓度为1:1200的蚧必治喷杀。

多肉生虫怎么办?

问题一:多肉植物长虫怎么办 如果能看到的虫子,可以先用圆头镊子去除,然后喷一些多菌灵

问题二:多肉生虫子怎么办? 有伤害,护花神喷上,等虫子死光后上日本制造DX内吸剂,虫子吃一口就会死,上DX后不要吃多肉,有毒的

问题三:多肉植物生虫子了该怎么办 可以用护花神兑水后喷洒在叶片上,严重时可以灌根处理。平时也可以兑在水壶里,浇花时使用,起到预防作用。

问题四:多肉植物叶子里有好多小虫子,这是什么虫子,该如何消灭呢? 白色的盯般为介壳虫,
红褐色或绿色的一般为蚜虫。

无论是哪种虫,整株拔下用水使劲冲,多冲几遍,土全换掉或热水烫几遍。

问题五:多肉植物长虫子怎么办 图呢?没看到图。平时想杜绝多肉长虫可以间隔时间喷点多菌灵或者护花神。

问题六:家里养的多肉,用生虫子,怎么处理这个问题 比其他植物要好得多,虫害不是算多。不过也会长介壳虫,小黑飞之类,注意定期喷药可以预防。

问题七:多肉植物生虫子了该怎么处理 叶插出根了吗? 出根了就把根周围的土都顺带挖一点起来尽量不伤害根系。 如果没有就直接都拿出来。然后把土放进锅里隔水大火蒸1小时。 拿出来以后喷些许多菌灵就OK了

问题八:大神看看我的多肉生虫了怎么办 觉得不是很多的

问题九:多肉土里有虫怎么办? 护花神的虫子药最管用

问题十:多肉长这种虫怎么办 白色虫子是蚧壳虫,很多多肉爱好者都会遇到。
第一步,把可以看到的虫子用大头针、牙签、小毛刷等工具戳,扎死或者弄下来集体消灭。
第二步,75%酒精喷洒:这个办法优点是无公害,而且土里和难以触碰到的地方都能解决。而且同时可以起到杀菌的作用,减少其他病害发生。但是最好持续使用,坚持一段时间蚧壳虫以及虫卵、幼虫都可以杀死,消灭的更彻底。需要注意的是现在是夏天,喷完酒精后注意避光通风,以免烫伤。
最后还有一个办法,就是用药:
1、杀扑磷:广谱杀虫、杀螨剂,防治蚧壳虫有特效,不内吸,安全高效,兼治粉虱、蚜虫,秒杀一切甲壳虫、青虫。缺点:味道有点大
2、噻虫嗪:烟碱类高效低毒杀虫剂,对介壳虫具有胃毒、触杀作用,和杀扑磷搭配后对介壳虫成虫有特效。
3、有机硅高渗透剂:辅助杀扑磷和噻虫嗪使药性穿透进介壳虫体内,辅助两种药穿透虫卵,杀死虫卵。
这三种药剂相辅相成,搭配着用,效果更好。喷叶子+喷湿土表或者灌根,杀死土里的虫卵,。比例是1:1500倍,每种药剂取1克,合计取3克,然后加入1500克的水就可以了。

多肉长虫了怎么办

第一,如果多肉的盆里发现了小飞虫,小黑虫,在多肉的花盆土面上倒入一层细沙,河沙就可以了,这个可以防止小飞虫,小黑虫,阻断小飞虫的生存来源。沙子透气排水,不影响多肉的生长。减少浇水,控制浇水,让盆土保持略干的状态,这样难以生虫子。因为长虫子的盆土,一般都是非常潮湿长期潮湿的。
第二,可以喷点大蒜水,稀释的洗洁精等等。如果还是比较顽固的话,可以喷点稀释后的酒精或是用蚊香熏一熏。尤其是用普通的酒精,兑水稀释后喷在虫子上面,喷完之后可以套一个方便袋,几个小时后再拿下来,作用非常不错。

多肉起虫了该怎么解决

对于多肉长虫,我从来都是采取主动防御的措施,因为这样最有效,同时也最简单。何谓主动防御呢?其实说白了就是给多肉直接使用小紫药等内吸式杀虫药,然后浇水让它们吸收,这样多肉就变成了一棵“毒肉”,不管是蚧壳虫也好、蚜虫也罢,还是更难搞的玄灰蝶幼虫,它们在吸食多肉汁液的时候就会挂掉。
我给多肉放小紫药的时候通常都非常的简单粗暴——不管前面放的有没有完全融化,只要时间到了就再给它们放一大勺(小紫药的药效为3个月),而得益于这种粗暴的施药方式,我养多肉6年时间,除了漏放的多肉遭过蚧壳虫和玄灰蝶以外,其它的多肉从来都没有长过虫子。
题主的多肉长虫子了,肯定没有跟我一样采取主动防御的措施,那在这种情况下虫子比较少的话,你可以选择手动清理,比如说蚧壳虫和玄灰蝶幼虫,直接把它们找出来,然后用牙签戳死或者用夹子夹死都可以。而要是虫子数量较多的话,那手动清理就比较麻烦了,而且一时半刻也清理不完。
那么对于大规模氾滥的虫子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呢?首先蚧壳虫的话可以选择用蚧必治、毒死蜱和速扑杀等专治药来喷洒多肉整个植株,若是气温合适的话还可以兑水灌根,这样连续施药一段时间蚧壳虫就可以得到有效的遏制,而后再放一些小紫药或者小白药的话,多肉就不会再长虫了。
其次玄灰蝶幼虫的话可以使用阿维菌素来喷叶,在虫卵刚刚孵化的一段时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而比较大条的虫子还是只能采用手动的清除方式。另外红蜘蛛之类的虫子氾滥的话,我们则可以使用三氯杀螨醇、哒螨灵和克螨特等来灭杀,都有较好的效果。不过个人觉得最好的防虫方式还是主动预防,这样才能避免虫子出现的时候手忙脚乱。
首先多肉植物的虫害有很多种,如果不提前做好防御措施,随便哪种虫害爆发起来都是防不胜防的。而多肉植物常见的虫害有:蚧壳虫、蜗牛、小蜈蚣、小白虫、小黑飞、蚂蚁等等。

当植株感染虫害后需要针对性解决
当植株感染虫害后便需要针对性的解决,比如蚧壳虫必须使用专用的蚧壳虫药来杀虫才会事半功倍(国光蚧必治),而蚂蚁则需要将整个植株的盆土更换,否则是很难根治的。至于小黑飞就是盆土的积水太多导致大量滋生,因此在栽种时必须保持栽种环境干爽......
由于感染后虫害会蔓延特别快,不仅该植株会染病,连周边的植株也会有被感染的风险。因此这边建议大家与其等感染虫害后再找办法治虫不如提前使用内吸式的杀虫药来防虫。
建议提前施加防御性的防虫药
毕竟从春天开始,雨水增多,虫害和各种各样的多肉植物病害就会接踵而来。因此我一般都是建议提前使用小白药、小粉药、小紫药这类型的防御型防虫药。
一般是四月份~五月份这段时间提前埋好这些小药,哪种的功效都是差不多的,只是小白药会稍微有点臭味,介意的话可以选择紫药或者粉药,但紫药的价格一般比较贵。所以大家还是按照自己的实际需求进行选购即可。另外,这类型的植物内吸药物都是微毒的,因此使用过后记得洗手并且尽量放置在婴幼儿无法触碰的地方哦。

总结:多肉植物病虫害的防治主要以预防为主
咱们一直都说栽种多肉植物一定要防患于未然,因此要保证栽种环境的整洁干爽,在闷热溼的天气尽量不要再额外为植株浇水。始终保持着“宁干勿溼”这一要点。栽种土壤尽量选择无菌的复合多肉植物栽种土壤,尽量避免使用野外的园土。
PS: 初冬、早春、梅雨前这三个时期在集中喷药或者埋药都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肉肉生虫子了怎么办

问题一:肉肉达人,肉肉土里有虫子怎么办 两种情况:
第一种:如果是小黑飞,买颗粒的土杀药,均匀撒在土面上,浇上水就好了,上完药丢室外,室内会有味道 就是那种一般的小黑虫。
这个是吃土里腐殖物的,喜欢湿润含有腐殖质的土壤,幼虫是在土里的,翻一下土可以看见土里 *** 小的小蛆虫就是他的幼虫,种多肉的话问题不大,土太干他就不在土里产卵了,据说也有幼虫把多肉吃空的例子。
第二种:白色虫子,将肉拿出来,换掉土。是根粉蚧,属同翅目,粉蚧科昆虫。在盆栽花卉上最常见的有木槿根粉蚧和仙人掌根粉。
根粉蚧无介壳,虫体乳白色,体长仅0.9至2.2毫米,呈长椭圆形。由于虫体细小,很易被人们所忽视。根粉蚧一生均在盆土内生活,一年发生3代以上。在温室内可一年。

问题二:肉肉植物生小白虫怎么办 1、白粉病
发病时树木的叶片、枝条、嫩芽上出现一层白粉状物,影响光合作用,致叶片凹凸不平,萎缩干枯,新梢畸形,严重时造成植株死亡。紫薇、三角枫中较为多见。
白粉病菌以菌丝在寄生主的病芽、病枝条或落叶上越冬。春天温度合适时生长发育,产生分生孢子进行传播和侵染。6~8月遇高温又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扩大再侵染。分生孢子落在叶片上,发芽生出菌丝,在叶表面生长,并长出吸胞从叶片气孔插入组织内,吸取叶片的养分。
了解了白粉病菌的发生规则和侵染过程,可采取以下方法进行防治:
(1)将盆景放置于通风透光的环境。减少盆景摆放密度,适当疏剪枝叶;
(2)人为降低环境温度、湿度;
(3)剪除病枝叶,将病枝叶集中焚毁;
(4)喷药保护。早春发芽前,喷波美度3~4度石硫合剂。生长季节发现白粉病,及时喷洒杀菌剂,可选用①50%代森铵1000倍液;②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1000倍液;③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④25%粉锈宁乳油1500倍液。

问题三:多肉植物生虫了怎么办 取一片叶其他扔掉,发后更好看的!

问题四:多肉生虫子怎么办? 有伤害,护花神喷上,等虫子死光后上日本制造DX内吸剂,虫子吃一口就会死,上DX后不要吃多肉,有毒的

问题五:肉肉上有油虫怎么办 喷杀虫药,比如护花神

问题六:求助,肉肉上有小白虫子怎么办 蛆虫就是白色的,大小有几毫米长。是不是生蛆虫了,建议还是把肉扔掉吧

问题七:求助有大虫子吃了我的肉肉,怎么办 用纸巾垫着按死他们,如果皮肤上有红点最好去医院看看。

问题八:救命啊,肉肉生虫了,怎么办怎么办 什么肉肉?你说清楚一些,看能不能帮你。

问题九:栗子生虫子怎么治,是那种白色感觉肉肉的虫子 估计是:板栗栗实象的幼虫,请看下图
防治方法参考百度:1.热水浸种栗果脱粒后用50~55℃热水浸泡10~15分钟,杀虫效率可达90%以上,捞出晾干后即可用砂贮藏。不会伤害栗果的发芽力,但必须严格掌握水温和处理时间,切忌水温过高或时间过长。
2.栗果熏蒸:有条件的栗果收购点,在密闭条件下用溴甲烷或二硫化碳等熏蒸剂处理,能彻底杀死栗果内的幼虫。溴甲烷每立方米用量2.5~3.5克,熏蒸处理24~48小时;二硫化碳每立方米用量30毫升,处理20小时,灭虫率均可达100%。一般在正常用药量范围内对栗果发芽力无不良影响。

问题十:多肉植物长虫怎么办 如果能看到的虫子,可以先用圆头镊子去除,然后喷一些多菌灵

多肉土里爬了很多小虫子怎么办

没有发酵腐熟配置营养土,施入土壤病虫害较多,动物粪便里、农作物秸秆、下脚料里含有病菌、虫卵、病毒,如果直接施入土壤,会在土壤中漫延、滋生、孵化,危害农作物生长,爆发病虫害疫情。

养花时间长的人,经常会遇到盆土生虫子的情况,下面我简单介绍几种方法:

一、预防法。盆花在上盆前,将盆土装入大一点的旧食品袋中,浇入开水,系紧袋口,放置于阳光下曝晒一天,再摊开晒干后使用,可起到杀灭虫卵的作用。

二、化学法。盆土内长期潮湿,引起虫害发生,可购杀虫剂,喷洒灭虫,室内盆栽避免使用。

三、改变害虫的生存环境,将花盆搬至干燥、通风的地方,晒太阳,注意要及时浇水,喜阴花卉,如兰花、文竹要遮挡植株,防止晒伤叶片。

四、更换盆土。采用灭过虫、灭过菌的合适盆土,进行彻底换土,换土之后,要注意遮阴养护一段时间后,才能转入正常养植。

总结:种花土里生虫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导致生成的原因也有很多,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土壤没有处理好,许多病菌虫卵和害虫都是在土壤中生存或者越冬。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换盆儿,就是换土。如果还没有开始上盆的话,就在上盆前对土壤进行消杀。

多肉长虫子怎么办

多肉一般都粉 *** 嫩的,很少长虫,但春夏季节,随着天气变暖,降雨增多,危害多肉的小虫子就开始活跃起来了,
不论我们养什么植物,最不愿意看到它长虫子了。多肉那么可爱的小植物,如果遭受病虫的侵袭,甚至威胁到了它整体的形态,看着多么让人心疼啊!所以,为了防止这种现象出现,我们来说一下长虫子之后应该怎么办吧。

首先, 如果是能用眼睛看得到的虫子的话,可以准备一个小镊子,然后小心地把它们都拿掉,注意不要伤害到植物的叶片。
然后,再喷洒一些杀虫剂,比如说多菌灵之类的。
把植物放到能够通风良好的环境中,因为这种植物的虫害很大程度上都是介壳虫,在没办法很好地通风的环境中最容易滋生。
其他注意事项
摘除虫子的时候要记得戴护具,还有就是要远离餐桌、食品等。
另外,还不能只是单一地使用一种药,因为一旦时间长了,虫子体内便会产出相应的抗体,那么这种药就没有用了。最好就是在家中经常准备着那么两三种药剂,然后混合使用。
还有就是当我们购买时候,一定要注意挑选没有虫子的。盆土也要重新配制,避免原来的土壤中本身含有虫卵交叉感染!

一定要注意加强通风,通风良好的环境中虫害不易出现。
当然增强植物自身免疫力也是非常重要,可以多把植物拿出来晒晒太阳,这样它们就更加茁壮了,抵抗能力也相应增强了。并且,这种植物本身也是非常享受光照的。

多肉植物生虫子了该怎么处理

早春是多肉植物各类介壳虫为害的高发期,多肉植物受介壳虫刺吸为害后春季生长受阻,叶(茎)色转暗,甚至出现片状的已被蜡质盾壳的成虫,往往令爱好者举足无措,只得丢弃以防虫害的进一步扩散。事实上采用酒精刷除结合换盆处理介壳虫为害严重的植株,效果明显且简单易行,其具体方法如下:
药品及工具
用油画笔蘸取适量75%酒精后在介壳虫集中部位多次刷除。
原理及优势
75%的酒精具有表面杀菌及消毒作用,处理后主要成分挥发快,表皮残留少,不易形成影响植株美观的斑渍;而油画笔则可灵活、有效地刷除仙人掌及多肉植物棱谷、褶皱处、瘦基、叶背面和两叶重叠处等部位孽生的介壳虫。
后处理
将刷除后的植株放置在40%速扑杀乳油1000倍稀释液中浸泡片刻后晾干(如家庭养植此步骤可省略),单独放置;同时结合换盆,重新配土,换下的盆洗净后高温消毒或用0.05%高锰酸钾稀释液浸泡消毒,以防二次传播。期间加强管理,注意介壳虫害的反复。http://www.yuhuagu.com
需要说明的是,该方法只是个万不得已的补救措施,针对仙人掌及多肉植物的养护需要以防为主,以治为辅。早春期间加强通风换气,适时调整盆距,密切关注各种介壳虫为害的发生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