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1908年4月5日死于1989年7月16日,出生于萨尔斯堡,奥地利著名指挥家、键盘乐器演奏家和导演。卡拉扬在指挥舞台上活跃60多年。他带领过欧洲众多顶尖的乐团,并且曾和柏林爱乐乐团有过长达34年的合作关系。他热衷于录音和导演,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音像资料,包括众多的管弦乐,歌剧录音和歌剧电影,涵括从巴洛克到后浪漫主义欧洲作曲家的作品。其中一些作品,如贝多芬的交响曲还被多次录制。卡拉扬在音乐界享有盛誉,甚至在中文领域被人称为“指挥帝王”。

“指挥之王”卡拉扬简介?

赫伯特·冯·卡拉扬(1908~1989),生于奥地利萨尔茨堡,是当代最杰出的指挥家。卡拉扬5岁就掌握了惊人的钢琴演奏技巧,作为“神童”也轰动了萨尔茨堡。卡拉扬的指挥气势宏伟、强调理性,技术精炼,热情洋溢,对乐曲处理细腻精致,与乐队配合得水乳交融,他那惊人准确的指挥技巧与指挥风格深刻地影响了新一代指挥家。他长期指挥的柏林爱乐乐团是世界首屈一指的最高水平乐团,只有维也纳爱乐乐团可与其媲美。卡拉扬指挥的作品很多,是指挥贝多芬、勃拉姆斯、舒曼、瓦格纳、威尔第、布鲁克纳和理查·施特劳斯等人作品的顶级人选。

指挥家冯·卡拉扬的有哪些生平事迹?

冯·卡拉扬是奥地利著名指挥家。他被人们誉为“当代指挥艺术宫殿中的帝王”。他所开创的时代,代表着20世纪下半叶世界指挥艺术的整体潮流。

卡拉扬于1908年出生在奥地利的萨尔茨堡。他的祖先原籍希腊,移居到奥地利后由于祖上的功名卓著,先后有两人被奥皇封为男爵。卡拉扬的母亲是一位医生,同时又是一名出色的业余音乐家。受父亲的影响和家庭音乐环境的熏陶,卡拉扬很小的时候便显露出了极为出众的音乐才华。

卡拉扬4岁开始学习钢琴,8岁时就已经举行了公开演奏会。由于其出色的才华,当时被人们誉为“神童”。人们都认为他将来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钢琴演奏家。

卡拉扬早年在家乡的莫扎特音乐学校学习,这个学校的校长十分欣赏卡拉扬的才华,给予他各个方面的关怀,还介绍他去著名的意大利美术馆去学习绘画和雕塑。这对卡拉扬以后艺术风格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

到了十几岁以后,卡拉扬便离开了自己的故乡,来到著名的音乐中心维也纳,在维也纳国立音乐学院和维也纳大学学习钢琴、指挥和音乐学。起初他希望成为一个钢琴家,从师于约·霍夫曼,钢琴演奏水平提高很快。不幸的是,卡拉扬手指间的肌腱严重受伤,才不得已转而专攻指挥,从师于阿·冯德勒。冯德勒虽然是个出色的音乐家,但作为教师却不能教给学生更多的东西,卡拉扬只好通过自学来充实自己。

卡拉扬自学非常刻苦,他将维也纳歌剧院所上演的每一部歌剧的总谱全部熟读一遍,然后再跑到剧院旁听席上去听现场的演奏,并与自己读谱时所产生的内心听觉加以比较,以提高自己的阅谱能力和对音乐变化的掌握。这期间,他用心倾听了维也纳歌剧院上演的大量大师名作,还得以观摩了如克芬斯、托斯卡尼尼、瓦尔特等指挥大师的排练和演出,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

毕业后,卡拉扬回到萨尔茨堡。1929年,他精心筹备了一场音乐会,由自己与莫扎特音乐学院的学生乐队合作演出。他指挥演奏了柴可夫斯基的第五交响乐、莫扎特的《A大调钢琴协奏曲》和理查·施特劳斯的交响诗《唐·璜》等。演出获得了成功,更重要的是,卡拉扬得到了来听音乐会的乌姆市歌剧院院长的赏识,被聘为乌姆市歌剧院的常任指挥。

刚到乌姆市,卡拉扬就在1929年3月上演了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乌姆市是个经济、文化都不很发达的小城市,乌姆市歌剧院更是一个仅有几十人的小剧院。这一切并没有阻止卡拉扬前进,经过他的不懈努力和勤奋工作,乌姆市剧院在各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在五年之后,卡拉扬突然被歌剧院院长解除了职务。

经过多次异常艰苦的奔波和竞争之后,卡拉扬受聘担任了亚琛歌剧院音乐指导的职务。在亚琛任职期间,卡拉扬很好地发挥了自己的才能,开始作为一位小有名气的青年指挥被邀请到柏林、维也纳等地担任客座指挥。

1938年,卡拉扬受邀担任柏林国家歌剧院的常任指挥,同时还兼任在亚琛的职务。直到1941年,他才正式辞去了亚琛歌剧院的职务而专心在柏林工作。随着卡拉扬知名度的上升,他在1956年和1977年先后担任维也纳国立歌剧院的常任指挥,还被欧洲各大乐团和歌剧院聘为音乐指导和指挥,包括米兰斯卡拉歌剧院、伦敦爱乐乐团等。此外,他还成为像萨尔次堡音乐节、卢赛恩音乐节等世界著名音乐节的艺术总指导,因此人们送他“欧洲音乐总指导”的称号。

1989年,卡拉扬与世长辞,享年81岁。作为世界指挥史上的超级指挥大师,他那精湛的指挥艺术是这个时代中最为精美和辉煌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