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瘪是牛胃及小肠里未完全消化的内容物挤出的液体,而牛粪是牛的排泄物。牛瘪,又被称为百草汤,是黔东南地区独特的一种食品,深受侗族苗族人民喜爱。烹制好的牛瘪和羊瘪是黄绿色,入口微苦,有健胃、祛热和助消化的功效,被黔东南少数民族视为待客上品。
牛瘪和牛屎有什么区别
牛瘪,又被称为“百草汤”,是黔东南地区独特的一种食品,深受侗族苗族人民喜爱,被黔东南少数民族视为待客上品。
“牛瘪”的制作工序复杂,人们将牛宰杀后,把牛胃及小肠里未完全消化的内容物拿出来,挤出其中的液体,加入牛胆汁及佐料放入锅内文火慢熬,煮沸后将液体表面的泡沫过滤后食用。
牛屎是牛排出的粪便。
如果我的回答帮到了你,请点“采纳”。
牛瘪是什么
“牛瘪”既是一味独特的美食,是贵州省黔东南人的一道深受喜爱的菜,吃牛瘪,除多见于贵州的黎平、从江、榕江和锦屏等县的侗族、苗族居住区以外,还见于广西三江、融水等县。
瘪实际上是是牛胃及小肠里未完全消化的草类液体和胃液的混合和内容物。它是在宰杀牛羊时,将其胃液取出并过滤干净,在烹制牛羊肉将熟时,放入适量。
烹制好的牛瘪和羊瘪是黄绿色,入口微苦,有健胃、祛热和助消化的功效,被黔东南少数民族视为待客上品。
扩展资料:
牛瘪和牛屎有的区别
牛吃进去的草,还没有消化的,就把牛杀了,然后就拿来做牛瘪,不是拿牛屎做牛瘪。牛瘪是用牛胃里面未消化的食物做的,可以说牛屎的味道。
贵州一种叫“牛瘪火锅”的美食,因为卖相特别制作独特,被称作“牛粪火锅”。所谓牛粪火锅就是把牛胃及小肠里未完全消化的食物拿出来,挤出其中液体,加入牛胆汁所熬出的火锅。
“牛瘪火锅”是黔东南地区的美食,只有在当地才能吃到最正宗的。在宰杀前用上等的青草加中草药材喂饱牛,宰杀后把牛胃及小肠里未完全消化的食物拿出来,挤出其中液体,加入牛胆汁及佐料放入锅内文火慢熬后食用。
这种看似“牛粪”的东西叫牛瘪,实际上是一种液体。在侗家是一种上等菜,一般只有过年才能吃到,这种菜分两种,一种是小肠里面拿出来的,比较贵,一种是大肠里面拿出来了,比较便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牛瘪
贵州的牛瘪为什么总会被人误认为是牛屎?
“瘪”这个字,从桂柳话的字面意思上来看,就是,“屎”……所以牛瘪火锅其实就是牛屎火锅,但是这个牛屎非彼牛屎。
在取“牛瘪”之前,先将牛羊饿空肚子,给牛喂食首乌、葛根、人参、当归、荞麦、鲜草、绿豆等中草药,然后让牛消化半小时后宰杀。众所周知,牛的消化方式是反刍,半小时时间这些中草药仅仅是处于半消化状态储存在牛的胃里。然后将宰杀好的牛取出肠胃,将里面的半消化的混合物取出,挤压出其中的液体,这些液体就是所谓的牛瘪。
将挤出的液体过滤,加入牛胆汁还有花椒、生姜、陈皮、香草等佐料,放入锅中慢慢熬煮,期间撇去表面的浮沫。然后再回锅,加入盐、葱、姜、蒜、辣椒,放入牛肉,就有了这牛瘪火锅。
哪里的牛瘪最好吃?
当然是黔东南地区啦,在当地,牛瘪也叫“百草汤”,有健胃、清热去火的功效,是当地人待客的上品,平时自己还舍不得吃呢。
其实牛瘪火锅的味道是微微苦的,毕竟原料是中草药嘛,就是味道屎一样的臭,建议从来没吃过牛瘪火锅的朋友,要吃先吃干锅,别吃汤锅,汤锅的臭味更浓烈。
侗医称瘪为“百草汤”,因为牛羊会选择无毒无害、营养丰富的植物去吃,黔东南的乡野中又盛产药草,人们相信这些“百草”在经过牛羊的消化之后药性会更强,有养胃护肠的作用。贵州省博物馆的学者申敏告诉我,侗人吃瘪,真正的需求其实是混合在胃肠遗留物之中的消化液成分,它具有健胃消食的功效。
牛瘪汤相当于屎汤吗?
牛瘪汤不是屎汤。所谓的牛瘪是指牛胃和牛小肠里面未完全消化的草,制作时挤出其中的汁液,烧开后撇去浮沫和杂质进行调味,再放入牛肠、牛肚、牛肉等一同食用。当地人将牛瘪汤视作上等佳肴,旧时只有过年过节时才会食用。可促进肠胃蠕动,增强免疫里。
有人说牛瘪汤便是煮牛粪,这样讲既对也不对,确实是消化系统的产物,却尚未排出。准确的说法是:未煮之前是烂草味,熬煮之时是牛粪味,刚刚入口是微苦味,饭后才知是菜香味。虽然这么说,不过作为外地人,确实对于这种美食无福消受。不知是不是心理作用,现在想想感觉那股浓烈的味道又扑鼻而来。
牛瘪在我国少数民族中有着悠久的食用历史了,在宋朝朱铺的《溪蛮丛笑》中写道:“牛羊肠脏,略洗摆羹,以飨食客,臭不可近,食之则大喜”。这道美味最起码从宋代(或是更早)延续到现在这么受少数民族的欢迎,肯定有它的独特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