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喂养方法。现在养猪不管是肉猪、种猪还是野猪都是将它们圈起来养,并且饲喂精料来喂养,使猪长得更快,增膘速度更加迅速,在饲养方面还是有一定的讲究的。每天不得少于两次投喂,早上8-9点一次,晚上一次5-6点一次,养成野猪的进食习惯并且形成记忆,增强野猪的食欲,不仅能使野猪在进食时有充足的食欲,而且还能节省不少的人力。

2、定时喂水。猪是一种非常喜水的动物,但是一般的饲料都是干饲料,干饲料又比较干燥无水,特别是到了夏季的时候,夏季多高温情况,野猪排汗,血液循环,营养输送等都需要大量的水提供能量,所以在保证营养的同时要保持水槽中有充足的水供野猪自由饮水,最好是在猪舍安装一个水龙头,经常饮水对猪的生长也是非常有利的。

3、良好环境。在冬春季饲养的环境还不是很严格,但是到了夏季的天气又湿又热,高温多雨。所以猪舍一定要随时保持干燥的环境,且要增强舍内通风透气性。不然如果猪舍的温度过高会导致猪容易爆发猪瘟,但是在冬季时也注意保暖,不然温度太低也会导致野猪容易感冒。每天坚持清理猪舍,让野猪每天都生活在干净卫生的环境下,这样对野猪的生长也会有很好的帮助。

4、定时放养。国内的经济发展越来越迅速,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了,所以对餐桌上的野猪肉要求也越来越高了。不仅要吃瘦肉还要求瘦肉的味道口感,所以要保持野猪的运动,让其肉变得紧绷有弹性,肉质鲜美有嚼劲。让野猪放养不仅可以让野猪多多运动,还能让野猪自己进食一些绿色食物和草,降低野猪的脂肪,增加瘦肉的香味。

养殖野猪需要注意的事项

断奶过早

许多农户在养殖野猪时,为了使其早配种及让仔猪提早上市,人为地提前断乳。由于野猪的乳腺不发达、泌乳量小、泌乳时间短,过早断奶容易导致仔猪个体小、体质较弱,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胃肠功能较差,易引起疾病。饲养实践证明,野猪仔以45天断乳为好。

饲料不合理

野猪天生耐粗饲,喜食青草、青菜等青绿饲料,而且食量小。人工饲养时青绿饲料占70%,1天仅需喂2餐。而有些农户饲养野猪时全部饲喂全价饲料,致使野猪因过肥而不发情。虽然采取增加运动量、限饲等方法能使母猪恢复正常发情,但时间一般要推迟几个月,既耽误时间,又浪费饲料,增加了成本。

不注重防疫和卫生消毒

许多养殖户不重视使用疫苗,或免疫方法不规范。

另外,一些养殖户的卫生防疫观念淡薄,而且极少采取消毒措施。其实消毒是预防疾病最简单、最有效、最根本的措施。应该每5天对猪舍进行1次清洗、消毒,并在养殖场门口、生产区门口与猪舍门口设立三重消毒池,人员进出都必须消毒和更换工作服。

猪的排泄物较多,容易造成细菌和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如果能保持猪舍卫生,就可最大限度地减少病原微生物的繁殖,杜绝疾病的传播。但目前大部分养殖场卫生差,污水横流,臭气熏天,蚊蝇多,极易造成疾病的流行和暴发,影响养殖效益。

不注重技术学习和培训

目前,一些养殖户在引种时没有经过正规的专业培训,导致在养殖过程中出现许多问题,从而影响养殖效益。另外,在养殖时不注重技术学习,不及时观察野猪的精神状态、饲料量、饮水量、活动情况和大小便的变化,出现问题无法及时解决。由于技术和管理的差异,导致养殖野猪的繁殖率、成活率、生长速度及经济效益也相差许多。

野猪的饲养方法

人工饲养野猪,既保护了野生动物资源,又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野猪的饲养方法,一起来看看。

野猪的饲养方法

1、野猪的饲养

买来野猪后,将公野猪母野猪放入圈舍内人工驯养。野猪胆小,初时怕人。为了改变它的这一弱点,一般采用购买小型野猪进行驯养,其体重大都在10~22公斤,因这种野猪月龄不大,容易驯化,可塑性极强。在驯养过程中,最好将一多半野猪和一少年家猪混群饲养,比例为8:2。在这样的环境下,幼野猪与同等月龄的家猪会很快合群,让家猪带着幼野猪进行活动和采食。野猪是一种杂食性动物,一般仿照家猪日喂2次。因其野性习惯,善于采吃生食,在农家中常见的嫩玉米、红高粱、冬瓜、土豆、地瓜、花生秧、地瓜秧、谷穗、南瓜、茄子等都是它喜欢吃的食物。刚开始家养时,应配合主食饲喂。一个月后,喂一半生食,另一半喂家猪的饲料,如玉米面、敖皮、豆腐渣、粉渣,加入适量食盐,待野猪基本适应了圈养环境后,用饲喂家猪的配合饲料,来喂野猪即成。但也应适当添喂一些根类植物。

2、圈舍建造

野猪圈舍最好选在地势较高的地方,容易排水,便于采光和通风。原有的家猪圈舍稍加改造也可进行饲养。新建圈舍外窝室要求水泥铺地。圈舍要求里窝室与外窝室配套。里窝室供野猪睡觉、产仔,长约3米,宽约2.8米,加上棚,建成一般猪舍样式。外窝室供野猪大小便、饮食、运动和晒太阳,长约3米,宽约2.8米,围墙用水泥抹面,建筑高度为1.7~1.8米。可在便于排水的墙根处用砖石水泥砌一个饮水池,长 1米,宽O.5米,深230厘米。应注意的是,饮水池不宜过深或窄,否则,当夏季天气炎热时,猪趴在水池中凉快,会造成怀孕母猪窒息死胎现象。应在内窝室与外窝室中间留一条1米宽的通道,以利于野猪自由出入,栏门一般留在内窝室的前面。

3、配种技术

野猪被毛粗而稀,一般为灰色或灰黄。成年母猪体重在90~130公斤,对外部环境反应灵敏,乳头一般为6~7对。在人工饲养条件下,母野猪年产2胎,每胎平均产仔 6~10头。适宜的配种时间为出生后5~6月龄,体重在40~60公斤。一般采取初产母猪配早、经产母猪配晚的原则。野猪发情时,外生殖器明显红肿,当外生殖器由红色变为暗紫色时,再由肿胀变为稍皱缩,或用手摁住母猪后腚,而其站立不动时力最好的配种时间。公母野猪配种时间约需40分钟,比家猪略长。根据经验,最好采取复配方式,即间隔6~8小时后再重复交配1次,这样,可明显提高母猪的受胎率。母野猪发情适合交配时,也可采取将公野猪赶入母猪圈内1~2 天,此时公野猪夜间可多次爬跨、交配。待确认交配成功后,将公野猪赶出,过20天后再观察母野猪是否发情。一般母野猪发情周期为18天,如不发情,证明母野猪已交配成功。

4、种猪选择

野猪养殖场必须拥有1~2头纯种野公猪。常言说的好:母猪好,好一窝公猪好,好一坡。由此可见种猪的重要性。选择好的种用野公猪,对于后代表现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一般将具有身长、腿高、嘴尖等符合野猪特征的纯种野公猪留神。将野猪与家猪杂交所产的后代作为种用,培育出来的后代有返祖现象,即生产出来的猪只,外观有部分不象野猪,而象家猪。所以,二元杂交的特种野公猪不宜留作种用。在血缘关系上还要防止近亲交配,以利于其后代抗病力强,生长迅速。

5、开发价值利用

野猪与家猪杂交,用纯种野猪作父本,用杜洛克、长白作母本而杂交产生的特种野猪,具有基因稳定、生长发育快的特点,在市场上呈现出极好的发展势头。据专家测定,野猪肉质鲜嫩,营养丰富,瘦肉率高,其胴体瘦肉率比家猪高6~8个百分点,肌肉中亚油酸含量比家猪高出1.5~2倍(亚油酸目前被认为是对人体最重要的一种脂肪酸)。野猪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不饱合酸,并含有17种氨基酸。用野猪肉加工成的野猪火腿肠、野猪内味腊肉畅销海内外市场。在南京、上海、广州等地市场每 500克野猪肉售价15~30元。野猪经驯化后,保持了原有的外观体型和具有野味、抗病力强、耐粗饲、合群性强的特性,因而备受人们青睐。随着我国入世和我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型肉类食品必将受到越来越多的人青睐,基于此,野猪养殖将商机无限。

野猪的饲养管理

一、注意猪种的来源

一些引种户因贪图方便与便宜,或被一些不法场家蒙骗,引进一些含纯种野猪血缘仅12.5%左右的特种野猪,其外观、品质已与家猪相差无几,其抗病力、耐粗饲、瘦肉率、营养成分等方面都较差,因此,引种要慎重,建议从正规野猪育种场引种。

二、注意不要断奶过早

许多农户在养殖野猪时,为使其早配种及让仔猪提早上市,人为地提前断乳。但野猪乳腺不发达,泌乳量小,放乳时间短,如过早断奶容易导致仔猪个体小、体质较弱,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及胃肠功能较差,易出现鼻疾病。

三、注意饲料要合理

野猪天生耐粗饲,喜食青草、青菜等,青绿饲料占70%,食量少,一天仅需喂两餐。而有些农户养野猪时喂全部饲料,使野猪长得太肥,导致不发情。虽然采取增加运动量、限饲等方法后可正常发情,但时间一般要推迟几个月,既耽误了时间,又浪费饲料,增加成本。

四、注意安全防疫

野猪养殖许多养殖户不重视使用疫苗或者生搬硬套,操作不规范、不科学。科学的免疫应该是根据当地的疫情而制订一套完整的免疫程序。另外,一些野猪养殖户卫生防疫观念淡薄,养殖场随意让人参观,且极少采取消毒措施。其实消毒是最简单最有效最根本的预防疾病发生的措施。建议每五天清洗、消毒一次,并在养殖场门口、生产区门口与猪舍门口设立三重消毒池,人员进出都必须消毒和换工作服。

五、科学配种与繁殖

1 种公猪

种公猪的初配月龄应在10月龄以上,体重达到70千克以上为好,膘情应以八成膘为适。种公猪的使用年限能达7年以上,但必须要科学饲养。

(1)饲料:成年公猪每天投料量2-2.5千克,每天投料2-3次,用1:(1-1.5)料水比例拌料饲喂。饮水要充足供应。夏季更为重要,天气太热时应在圈舍内泼水降温。冬季要加强保温,有条件的要让种公猪经常活动,以便增强体质。

(2)配种:每天配种1次为宜 ,最多不能超过2次,中间应该间隔4小时以上,连续配种3-4天后应休息1天。在配种旺季,多饲喂青绿饲料,每天喂1-2个鸡蛋最好。

种公猪要单圈饲养,必须防止与其他公猪接触,以免打斗造成伤害。

2 种母猪

母猪的妊娠期一般为115天,应在母猪产前7天左右转入产房或搞好产舍准备。

母猪产下小猪后,立即把仔猪口内的黏液清除,把身体上的胎膜擦干净,放入保温箱内,对呼吸微弱的仔猪用手提起后腿,轻轻拍打仔猪胸部,直到呼吸正常为止。

仔猪产下后,脐带有的很长,断脐时应把脐带内的血向体内挤压几次,然后在距离腹部10厘米左右断开即可。

母猪产仔后,及时喂给麸皮水,天冷时应喂温水,第二天开始喂料,喂料时第一天喂给平时饲喂量的1/3,第二天2/3,第三天可以正常饲喂,以后要喂饱为止。必须每天供给充足的饮水。母猪的圈舍一定要干燥卫生,这样可以减少仔猪黄白痢发生。

六、注意猪舍卫生和环境消毒

野猪的排泄物较多,容易造成细菌、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如能保持猪舍卫生,就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病原微生物的繁殖,杜绝疾病的传染。但目前大部分的养殖场卫生差、污水横流、臭气熏天、蚊蝇多,据报道一只苍蝇即可携带600个细菌,极易造成疾病的流行和暴发,影响养殖效益。

七、注意技术学习和技术培训

野猪虽然抗病力、生命力都比家猪强,但仍有许多基本知识必需掌握。目前一些养殖户在引种时没有经过正规场家的专业培训,导致在养殖过程中出现上述问题。另外,在养殖时又不注重技术学习,不能及时观察野猪的精神状态,饲料量、饮水量、活动情况、大小便的变化,使出现的问题无法得到及时解决。因技术、管理的差异,而影响其经济效益。

野猪饲养技术

肥育是野猪生产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其主要目的是在尽可能的饲养时间内,耗费最少的饲料和劳动力,获得数量多质量好的猪肉。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野猪饲养方法,一起来看看。

野猪饲养技术

1、掌握野猪的特性,了解其生长发育规律是快速育肥的前提。

(1)、掌握野猪的优良生长特殊性,是仔猪育肥的前提。

(2)、掌握野猪的生长发育规律是合理配制饲料的依据,是提高养猪生产的经济效益的必需条件。

A、野猪的机体组织生长发育的规律:肥育猪在体重小时以骨骼生长最快,肌肉生长次之,脂肪沉积最缓慢,在体重50kg 时,野猪的肌肉生长逐渐上升,直到体重接近90kg时,肌肉和骨骼生长缓慢,或逐渐停止。

B、适时出栏

适时出栏是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的最主要条件,这是由野猪机体组织的生长发育规律所决定的。例如,猪机体组织每沉积1克蛋白质与1克脂肪需要能量虽然相同,但生产1克瘦肉与1克肥肉则相差很大。因为瘦肉含水约为75%,含蛋白质约为25%,而肥肉则含水10%,含脂肪90%,因此生产1克肥肉比生产1克瘦肉多耗用不少饲料,因此适时出栏是提高效益的必要手段。野猪最佳出栏活重为85-95kg。

2、科学饲养管理是野猪的育肥的手段。

(1)、保证最优的环境条件:现代肉猪生产是高密度舍饲饲养,猪舍内的小气候应是主要环境条件。

A、肉猪生产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招宝公司饲养证明,11-45kg活重的野猪最适宜温度是21°C,而45-100kg 的猪需18°C135-160kg猪需16°C。,而最适宜的相对湿度为 65-50%。

B、光照:开放舍自然光照和在无窗舍人工光照40-50LX下的生长肉猪,表现出最高的生长速度。

C、合理的密度:标准为每10头猪一栏,水泥地面饲养时,35-50kg活猪每头占床面种为0.7-0.8平方米,而75-100kg活重猪每头占床面积为1.1平方米。

(2)、进行合理的分群。

a、全进全出制:原窝(原群)保持不变

b、外购时由于猪来源不同,应把来源、体重、体质、性格和吃食等方面较近似的猪合并在一起饲养,合并原则:“留弱不留强,拆多不拆少”,“夜并昼不并”等方法,但要有专人看管。

(3)、调教:仔猪在新编群或调入新圈时,要及时调教,使其养成在固定位置排便、睡觉、采食和饮水的习惯。这样可减轻劳动强度,并保持圈舍卫生。

野猪饲养要点

一、圈舍设计

圈舍设计分内窝室和外窝室,内窝室是供其饮食和睡觉的地方,面积为3.5米×2.5米,外窝室是供运动和晒太阳用的,面积为内窝室的1.5倍,内窝室地面须用水泥铺成,但不可太光滑,略带斜坡状,便于排尿和冲洗,保持圈舍干燥和清洁卫生。

二、饲料配方

玉米粉、米糠、青饲料各占20%,麦麸34%,碘盐、骨粉各0.5%,豆渣或大豆5%,氨基酸每头每天15~40克。

三、疫病防治

1、猪瘟病的防治:抗猪瘟血清每次5ml肌注,每天两次,连注3-4天,猪瘟免化弱毒疫苗一次皮下肌注。

2、猪肺疫病的防治:先用青霉素180万×2肌注(75公斤以上体重)再注射氧氟沙星5ml×2,每天两次,连注3天,效果极好。

3、猪丹毒病的防治:该病又称打火印。治疗可按每公斤体重4万单位青霉素深部肌注,每日两次,连用3~5天,并配合用浓肥皂液擦猪身,擦成肥皂泡罩住猪身的状态有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