嘌呤主要以嘌呤核苷酸的形式存在,体内嘌呤核苷酸的合成有两条途径,一是从头合成途径,一是补救合成途径,其中从头合成途径是主要途径。

嘌呤,是身体内存在的一种物质,主要以嘌呤核苷酸的形式存在,在作为能量供应、代谢调节及组成辅酶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嘌呤是有机化合物,无色结晶,在人体内嘌呤氧化而变成尿酸,人体尿酸过高就会引起痛风。

什么是嘌呤?嘌呤是怎样形成的?

有机化合物,分子式c5h4n4,无色结晶,在人体内嘌呤氧化而变成尿酸.人体尿酸过高就会引起痛风.俗称富贵病.一般在男性身上发病,而且会遗传.海鲜,动物的肉的嘌呤含量都比较高,所以有痛风的病人发病时用药物治疗外(医治痛风的药物一般对肾都有损害),更重要的是平时注意忌口.

在人体内有一种叫嘌呤的物质,主要以嘌呤核苷酸的形式存在,在作为能量供应、代谢调节及组成辅酶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它的代谢发生紊乱后就会引起痛风。

嘌呤经过一系列代谢变化,最终形成的产物叫尿酸。尿酸在人体内没有什么生理功能,在正常情况下,体内产生的尿酸,2/3由肾脏排出,余下的1/3从肠道排出。

体内尿酸是不断地生成和排泄的,因此它在血液中维持一定的浓度。正常人每升血中所含的尿酸,男性为0.42毫摩尔以下,女性则不超过o.357毫摩尔。在嘌呤的合成与分解过程中,有多种酶的参与,由于酶的先天性异常或某些尚未明确的因素,代谢发生紊乱,使尿酸的合成增加或排出减少,结果均可引起高尿酸血症。当血尿酸浓度过高时,尿酸即以钠盐的形式沉积在关节、软组织、软骨和肾脏中,引起组织的异物炎症反应,成了引起痛风的祸根。

嘌呤是什么来的,哪些东西里面含有它?

嘌呤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即生物碱,广泛存在于核酸中,较多食品中含量较高。嘌呤在体内参与蛋白质及DNA合成,也是核酸的代谢中间产物。经体内经代谢生成终产物-尿酸。血中的尿酸水平取决于尿酸的产生量和排泄量之间的平衡,如果尿酸过多,而排泄减少,可能引起高尿酸血症,尿酸易沉积于肢端(手指,下肢末端)、耳郭、大足趾的跖端,指关节尤易累及,因而发生痛风。 含嘌呤较高的食物,每100克含嘌呤100—1000毫克。这些食物包括动物的脑、心、肾、肝及鹅肉、鸡、肉末、肉汤、肉汤、小鱼干、乌鱼皮、乌贼鱼、鲨鱼、鳕鱼、海鳗、海参、带鱼、沙丁鱼、蛤蜊、牡蛎、干贝、蚝、贻贝、鲢鱼、鲤鱼、鱼子、豆苗、黄豆芽、芦笋、菜花、紫菜、香菇、鸡汤、酵母及酒类。这类食物对无论处于急性期抑或缓解期的痛风病人均属禁用食品。 含有中等量嘌呤的食物,每100克中含嘌呤50—100毫克。这类食物有:鱼、肉、禽、贝类、虾、螃蟹、干豆类、扁豆、豆腐以及笋干、金针菜、银耳、龙须菜、菠菜、蘑菇、芦笋、花生、腰果、芝麻等。凡属缓解期的病人,可从其中选用一份动物性食品和一份蔬菜,但食用量不宜过多。 含少量嘌呤的食物,每100克中含嘌呤小于50毫克的。这些食品有:五谷类的大米、大麦、小麦、燕麦、面包、面条、高粱、玉米、马铃薯、甘薯、通心粉,淀粉,蛋类的鸡蛋、鸭蛋、皮蛋,奶类的牛奶、乳酪、冰琪琳,饮料类的汽水、巧克力、可可、咖啡、麦乳精、果汁、茶、蜂蜜、果冻,以及杏仁、核桃、榛子、糖、果酱、蜂蜜、植物油、咖啡、菜、可可、苏打水、汽水,以及各种水果、蔬菜和油脂等。这类食物痛风病人可随意选食,不必严格控制。

采纳哦

嘌呤是怎么产生的?

嘌呤是生物核酸中的一种碱基(也就是核酸中的组成成分,核酸碱基有五种,其中两种就是嘌呤。),这是生物体内广泛存在的东西,人通过消化食物中的核酸,将其水解为嘌呤、嘧啶、五碳糖和磷酸,这是人体嘌呤的主要来源。

嘌呤经过一系列代谢变化,最终形成的产物(2,6,8-三氧嘌呤)叫尿酸。而尿酸不溶于水,如果体内嘌呤代谢出了问题,导致组织就尿酸结晶沉积过多,这才是痛风病的根源。

嘌呤含量少或不含嘌呤的食品:精白米、玉米、精白面包、馒头、面条、通心粉、苏打饼干、卷心菜、胡萝卜、芹菜、黄瓜、茄子、甘蓝、莴苣、南瓜、西红柿、萝卜、山芋、土豆、泡菜、咸菜、龙眼、卷心菜、各种蛋类、牛奶、炼乳、酸奶、麦乳精、各种水果及干果类、糖果、各种饮料包括汽水、茶、巧克力、咖啡、可可等,各种油脂、花生酱、花生、杏仁、核桃、果酱等。

每100克中嘌呤含量<75毫克的食品:芦笋、菜花、四季豆、青豆、豌豆、菜豆、菠菜、蘑菇、麦片、鲱鱼、鲥鱼、鲑鱼、金枪鱼、白鱼、龙虾、蟹、牡蛎、鸡、火腿、羊肉、牛肉汤、麦麸、面包等。

每100克中嘌呤含量75毫克~150毫克的食品:扁豆、鲤鱼、鲈鱼、梭鱼、鲭鱼、贝壳类水产、熏火腿、猪肉、牛肉、牛舌、小牛肉、鸡汤、鸭、鹅、鸽子、鹌鹑、野鸡、兔肉、羊肉、鹿肉、肉汤、肝、火鸡、鳗鱼、鳝鱼。

每100克中嘌呤含量150毫克~1000毫克的食品:胰脏825mg、凤尾鱼363mg、沙丁鱼295mg、牛肝233mg、牛肾200mg、脑195mg、肉汁160~400mg 。

嘌呤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 (不是自身合成的那种)

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代谢 体内嘌呤核苷酸的合成有两条途径,一是从头合成途径,一是补救合成途径,其中从头合成途径是主要途径。

1.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

肝是体内从头合成嘌呤核苷酸的主要器官,其次是小肠粘膜和胸腺。嘌呤核苷酸合成部位在胞液,合成的原料包括磷酸核糖、天冬氨酸、甘氨酸、谷氨酰胺、一碳单位及CO2等。主要反应步骤分为两个阶段:首先合成次黄嘌呤核苷酸(IMP),然后IMP再转变成腺嘌呤核苷酸(AMP)与鸟嘌呤核苷酸(GMP)。嘌呤环各元素来源如下:N1由天冬氨酸提供,C2由N10-甲酰FH4提供、C8由N5,N10-甲炔FH4提供,N3、N9由谷氨酰胺提供,C4、C5、N7由甘氨酸提供,C6由CO2提供。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特点是:嘌呤核苷酸是在磷酸核糖分子基础上逐步合成的,不是首先单独合成嘌呤碱然后再与磷酸核糖结合的。反应过程中的关键酶包括PRPP酰胺转移酶、PRPP合成酶。PRPP酰胺转移酶是一类变构酶,其单体形式有活性,二聚体形式无活性。IMP、AMP及GMP使活性形式转变成无活性形式,而PRPP则相反。从头合成的调节机制是反馈调节,主要发生在以下几个部位:嘌呤核苷酸合成起始阶段的PRPP合成酶和PRPP酰胺转移酶活性可被合成产物IMP、AMP及GMP等抑制;在形成AMP和GMP过程中,过量的AMP控制AMP的生成,不影响GMP的合成,过量的GMP控制GMP的生成,不影响AMP的合成;IMP转变成AMP时需要GTP,而IMP转变成GMP时需要ATP。

2.嘌呤核苷酸的补救合成

反应中的主要酶包括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APRT),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嘌呤核苷酸补救合成的生理意义:节省从头合成时能量和一些氨基酸的消耗;体内某些组织器官,例如脑、骨髓等由于缺乏从头合成嘌呤核苷酸的酶体系,而只能进行嘌呤核苷酸的补救合成。

3.嘌呤核苷酸的相互转变

IMP可以转变成AMP和GMP,AMP和GMP也可转变成IMP。AMP和GMP之间可相互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