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比赛规则:

一、发球、接发球和方位的选择。

1.选择发球、接发球和场地的权力应通过选择硬币的正反面来决定。选对者可以选择先发球或先接发球,或选择先在某一方。

2.当一方运动员选择了先发球或先接发球或选择了场地后,另一方运动员应有另一个选择的权力。

3.在每发球两次之后接发球方即成为发球方,依此类推,直到该局比赛结束,或者直至双方比分都达到10分实行轮换发球法,这时发球和接发球次序仍然不变,而且每人只轮发一分球。

4.一局中在某一方位比

国际乒联历次规则修改

1、小球改大球开始实施时间:2000年10月1日规则修改内容:将原为39毫米大的乒乓球改成40毫米。新规带来影响:球体变大后比过去软,速度减慢,增强了比赛回合和观赏性,有利于力量型选手。新规则实施后首个大赛冠军:马琳。2000年奥运会后,在扬州举行的男乒世界杯,首次采用大球,无缘奥运、在家苦练的马琳获得大球时代的首个冠军。悉尼奥运会男单冠亚军孔令辉和瓦尔德内尔小组赛双双折戟。2、21分改11分开始实施时间:2001年9月1日规则修改内容:由原来每局21分,缩减到每局11分。新规带来影响:局分减少后,比赛时间缩短,有利转播,比赛偶然性增加,有利于实力较弱的选手爆冷。新规则实施后首个大赛冠军:张怡宁。2002年8月,第六届女乒世界杯在新加坡举行。在王楠缺席的情况下,已对新赛制适应一年的张怡宁在决赛战胜队友李楠卫冕世界杯冠军。3、实施无遮挡发球开始实施时间:2002年9月1日规则修改内容:运动员在发球时,将不得用身体及手臂挡住出手瞬间的动作状态。新规带来影响:减少直接吃发球比率,增加比赛回合数,对发球和前三板较弱的选手有利。新规则实施后首个大赛冠军:波尔。2002年10月,男乒世界杯在济南举行,波尔在决赛中战胜孔令辉登顶。4、禁用有机胶水开始实施时间:2008年9月1日规则修改内容:全面禁止用含有机挥发物的溶剂胶水粘球拍,代之以无挥发物的水质胶水。新规带来影响:禁胶有利于球员身体健康,但会减少球拍胶皮的弹力,使球速进一步减慢,使胜利天平继续向力量更大选手倾斜。新规则实施后首个大赛冠军:李晓霞。本届世界杯,北京奥运会女单冠亚军张怡宁、王楠双双缺席,另外两名四强选手郭跃与李佳薇也表现不佳。而无缘奥运会、得到充分适应时间的李晓霞重复了马琳2000年的故事,成为无机时代的第一个王者。 双打改团体反海外兵团颁布禁胶令限参赛人数规则要点等等改革。在这就不一罍述了。现在附一份乒乓球规则发 球(1)发球开始时,球自然地置于不持拍手的手掌上,手掌张开,保持静止。 (2)发球时,发球员须用手将球几乎垂直地向上抛起,不得使球旋转,并使球在离开不执拍手的手掌之后上升不少于16厘米,球下降到被击出前不能碰到任何物体。(3)当球从抛起的最高点下降时,发球员方可击球,使球首先触及本方台区,然后越过或绕过球网装置,再触及接发球员的台区。双打中,球应先后触及发球员和接发球员的右半区。(4)从发球开始,到球被击出,球要始终在台面以上和发球员的端线以外,而且不能被发球员或其双打同伴的身体或衣服的任何部分挡住。(5)在运动员发球时,球与球拍接触的一瞬间,球与网柱连线所形成的虚拟三角形之内和一定高度的上方不能有任何遮挡物,并且其中一名裁判员要能看清运动员的击球点。击 球对方发球或还击后,本方运动员必须击球,使球直接越过或绕过球网装置,或触及球网装置后,再触及对方台区。失 分(1)未能合法发球;(2)未能合法还击;(3)击球后,该球没有触及对方台区而越过对方端线;(4)阻挡;(5)连击;(6)用不符合规则条款的拍面击球;(7)运动员或运动员穿戴的任何物件使球台移动;(8)运动员或运动员穿戴的任何物件触及球网装置;(9)不执拍手触及比赛台面;(10)双打运动员击球次序错误;(11)执行轮换发球法时,发球一方被接发球一方或其双打同伴,包括接发球一击,完成了13次合法还击。一局比赛在一局比赛中,先得11分的一方为胜方;10平后,先多得2分的一方为胜方。 1.1.5 一场比赛 单打的淘汰赛采用七局四胜制,团体赛中的一场单打或双打采用五局三胜制。次序和方位(1)在获得2分后,接发球方变为发球方,依此类推,直到该局比赛结束,或直至双方比分为10平,或采用轮换发球法时,发球和接发球次序不变,但每人只轮发1分球。(2)在双打中,每次换发球时,前面的接发球员应成为发球员,前面的发球员的同伴应成为接发球员。(3)在一局比赛中首先发球的一方,在该场比赛的下一局中应首先接发球,在双打比赛的决胜局中,当一方先得5分后,接发球一方必须交换接发球次序。(4)一局中,在某一方位比赛的一方,在该场比赛的下一局应换到另一方位。在决胜局中,一方先得5分时,双方应交换方位。间 歇(1)在局与局之间,有不超过1分钟的休息。(2)在一场比赛中,双方各有一次不超过1分钟的暂停。(3)每局比赛中,每得6分球后,或决胜局交换方位时,有短暂的时间擦汗。竞赛方法已经举办过的5届奥运会乒乓球比赛,竞赛方法大同小异,但均不完全相同,主要是采用分组预选和单淘汰加附加赛或排名淘汰赛加附加赛的方式。第29届奥运会乒乓球竞赛方法是:团体赛——第一阶段,将男女各16支队伍分为4个小组进行单循环赛。第二阶段,获小组第一名的队通过半决赛和决赛,产生团体赛的金牌和银牌。获小组第二名的队只能争夺铜牌。通过小组第二名之间的对抗,获胜的两个队和半决赛失利的两个队进行铜牌的半决赛和决赛,产生团体赛的铜牌。团体赛的形式是:(1)五场三胜制。一、二、四、五场为单打,第三场为双打。(2)一个队由三名运动员组成,每名运动员出场2次。(3)比赛顺序是: 主队 客队第一场 A —— X第二场 B —— Y第三场 C+A或B —— Z+X或Y第四场 A或B —— Z第五场 C —— X或Y(4)在打完前两场比赛后再确定双打运动员的出场名单。(5)A或B及X或Y如果参加了双打比赛,就不能参加后面的单打比赛;不参加双打比赛的运动员才可以参加后面的单打比赛。 单打比赛——采用与第28届奥运会相同形式的排名淘汰赛加铜牌附加赛。如果团体赛的名额用不完再分配给单打,使男女单打人数超过64人,将增加一轮预选赛。(来源: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乒乓球世界排名规则修改,此次做出了哪些新改变?

针对乒乓球改规则,还是国际乒联为了打压中国而做出的,主要是从积分和排名方面做出修改,在日本提出修改乒乓球比赛积分排名规则之后,国际乒联就新的世界排名规则做出了规定。

新规则从开始实施,对新的乒乓球比赛规则提出了要求。说白了,这是一个类似考勤表的规则。这无疑迫使老运动员退役,因为老运动员因为伤病不可能参加每一场比赛,所以老运动员的排名分数会下降。以马龙和丁宁为例。本来世界第一,由于新规则的影响,排名推到了几十位。新世界积分的排名特点是,所有参加世界级比赛、奥运会、国际乒联世界巡回赛、国际乒联认证或注册的比赛都可以获得积分。

成人组根据比赛水平,下面的小组,青年小组哦比赛得分。单打比赛将根据晋级排名和轮换得分。团体比赛将根据个人在比赛中的胜利得分,双打排名将使用新的双打积分表。积分将根据年龄进行分类,并每月公布一次不同的排名。因特殊情况连续6个月未参加国际比赛的运动员可申请“特殊种子计划”,未能参加国际比赛超过12个月的运动员将暂时隐藏积分。国际乒乓球联合会通过新规则鼓励运动员参加更多的比赛和更多的积分。事实上,它正在压制宇宙中最强大的中国队。由于按照惯例,国家乒乓球队的主力一般只参加大型比赛,基本上不参加一些公开赛和挑战赛,新规则有利于其他国家经常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如日本。

然而,无论国际乒乓球联合会如何改变法律和规则,它都无法阻止强大的中国队。以卡塔尔公开赛为例,中国队赢得了所有的项目冠军,并击败了国际乒乓球联合会。简而言之,无论国际乒乓球联合会和日本如何努力压制国家乒乓球联合会,国家乒乓球队都无法击败,只会越来越强大,只会激发国家乒乓球队更大的潜力,冠军是中国的,正如国家乒乓球总教练刘月半所说,“你拿走了世界第一,留下了冠军”。

近几年乒乓球规则变化

国际乒乓球比赛规则的不断变化,推动了乒乓球技术的变革和发展。

在2001年和2003年47届团体,单项世乒赛上,国际乒联对比赛规则做出了重大改革:比赛用球的直径由38mm增加到40mm,每局分数由21分该为11分,以及无遮挡发球等,并决定此规则从2001年9月1日开始实施。

虽然规则的修改较为简单,但对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却产生巨大的影响。

实践证明,用40mm球比赛避免了击球速度过快,旋转过强,来往球少的间题,从而大大提高了乒乓球的观赏价值;而11分赛制的改革使比赛双方胜负的偶然性加大,打破了传统的比赛格局。

虽然目前对11分制褒贬不一,但改革已成定局。

为了继续保持我国在该运动项目的世界领先地位,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对新规则,新赛制,新特点进行深人的研究,为此,我们走访了资深乒乓球教练员和有关专家,并对专业乒乓球运动员进行访间,座谈,同时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以图寻找并把握11分制和大球及无遮挡发球在技术,战术,心理等方面的内在规律,客观地提出相应的措施与对策,使我国的乒乓球运动尽快适应这一新的变化。

1、乒乓球新规则的演变过程

运动竞赛规则的修改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改进和提高技术,二是可以打破平衡,从总体上促进该运动项目的发展。

历史地回顾世乒赛走过的路不难发现这一规律。

第36, 37届世乒赛,中国队在两届的14项比赛中获得13项冠军;参加团体赛的18名运动员中,使用长胶,生胶和两面不同性能球拍的运动员有6人。

欧洲运动员对中国和朝鲜等国运动员这种打法和球拍很不适应,提出了要求改变规则的呼声。

因此,在第37届世乒赛期间召开的第37届国际乒联大会上对1981-1983年国际乒联手册中的乒乓球规则进行了修改:球拍:从1984年1月起,不管球拍两面的覆盖物性能是否相同,球拍的两面均必须是两种明显不同的颜色;发球:限制运动员背对手或使对手看不见其发球动作;在发球时不允许运动员跺脚。

并在第38届国际乒联大会上再次明确:球拍两面不管是否覆盖物,必须是一面红色,一面是黑色。

第39届代表大会对运动员发球进一步做了严格规定:球离手后向上垂直抛起的高低不能低于16cmo1998年5月国际乒联在南非召开的理事会上,以19票对18票通过了限制使用长胶。

继而,1998年8月中旬,中国乒协收到了国际乒联发来的"球拍覆盖物批准表",国际乒联器材委员会在此表中对"长胶"下了正式定义:颗粒粒高与直径之比大于0。

9。

颗粒粒高和直径之比大于1。

1,如不做改进,只能使用到1999年的7月1日;物理指标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如不做改进只能使用到200〕年10月1日。

近年来国际乒联对乒乓球规则又进行三大改革:比赛用球的直径从原来的38mm改为40mm;每届比赛的分数从21分改为11分,每轮次只能发球2次;发球时禁止用身体遮挡,造成对手看不见球。

2、规则改革对世界乒坛格局产生的影响

根据国际乒联每年公布的最新世界排名,可以清楚地看出从1981年一2003年来规则的改革对中国运动员在世界排名上产生的影响,见下表和图示的比例分配。

1981年——2003年世界排序前10名的男运动员分布情况

年份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00 01 02 03

中国6 6 6 5 6 6 6 5 4 3 2 1 2 2 4 5 4 3 4 5 5 5 4

欧洲3 3 3 4 3 3 4 5 5 6 6 6 7 6 5 4 5 6 5 4 3 4 4

其他1 1 1 1 1 1 1 1 2 3 1 2 1 1 1 1 1 1 1 2 1

在1981年——1989年的9年中,世界排名前10名选手中,中国选手有50人次,占总人数的55%,并且排名都靠前。

例如在1982——1986年公布的排名中,前3名男选手都是中国运动员,说明这是中国选手成绩最好,打法最多,阵容最整齐的时期。

1990年——1994年是中国男队的低谷期,5年中排名前10名选手只有10人,占总人数的20%。

其主要原因是:一批优秀选手如郭跃华,蔡振华,江嘉良等退役,使中国男队整队实力受到影响;中国队的直拍快攻打法没有创新,技术落后,且青少年后备力量中没有比较优秀的选手顶上来;新规则实施后,中国队的总体实力受到影响,与其它国家实力相对拉近了。

如使用"倒拍"的中国著名选手蔡振华1981年排名世界第7名,1982年——1983年排名世界第2名,1984年升到世界排名第1名;而从1985年新规则实施后,我国选手的排名有所下降,而欧洲选手因使用普通胶皮却没有受到影响,成绩反而上升了。

如瓦尔德内尔在1986年排名世界第10名,从1987年——1998年的12年中,先后5次排名世界第1名,4次世界排名第2名,3次世界排名前5名。

从1995年开始,中国男队的成绩开始逐步提高。

这期间主要是中国乒协的领导加强了对乒乓球训练的管理,狠抓了基本功,注重了对乒乓球技,战术打法的继承和创新,并大量培养和使用青年选手,所以在较短的时间里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并涌现出一批优秀青年选手,如:孔令辉,刘国梁,王励勤,马琳等。

但形势也不容乐观,看近年来男子前10名的所属,世界男子格局依然是欧足继续对峙,欧洲男子实力依然雄厚,不容忽视,特别是球变大,1l分制的偶然性及发球的限制等,使我们的国手们应尽快适应新的规则。

3、规则改革对乒乓球技术产生的影响

为了抑制中国人在乒乓球项目上的绝对优势,国际乒联在欧洲人的倡导下实行了新规则。

在47届世乒赛单项比赛中,以瑞典名将瓦尔德内尔为代表的上个世纪的"遗老"们早早被淘汰出局;由波尔,萨姆索诺夫,庄智渊驾驶的"三驾马车"被掀翻在八强之外;而近乎"失传"的削球技术重新充当了"杀手"身份;旨在抑制中国人的新规则却使欧洲人频频翻船……。

在本届世乒赛上,比欧洲人更快适应新规则的中国队,仍然是实施新规则后第一次世界大赛的绝对赢家。

西方人希望以新规则的紧箍咒束缚住中国人,中国队却以东方人的智慧一一找到了化解之法。

由此我们应辩证地认识规则的修改,其影响也是正负两方面的。

(1)比赛改用大球使比赛更具有对抗性

比赛用球的直径由原来的38mm增加到40mm。

由于比赛用球增加了2mm,球的旋转速度明显下降,这对我国选手尤为不利,特别在发球上。

发球的旋转变化莫测历来是中国选手的优势,是制胜的重要法宝之一。

如今随着球的变大,旋转力的下降,加上无遮挡发球规定,发球制人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大球的使用对我国的选手影响很大。

当然,比赛用球的改变使比赛更具有对抗性,同时也提高了竞赛的观赏性。

使用大球,使运动员击球的速度相对减慢,使比赛的来回球增多,一般情况下,难以一拍置对方于死地,比赛更加激烈,精彩,以前那种几板攻球打死对手的局面明显减少了,这无疑提高了比赛的观赏性。

比赛的对抗性增强,队员要练就扎实的基本功,灵活多变的打法,灵敏反应及快速的脚步移动和持续搏杀的能力,才能掌握比赛的主动权。

(2)比赛实施11分制使比赛结果的偶然性增大

现今的乒乓球比赛给人的突出感觉是比赛冷门不断,比赛胜负难以预测,许多比赛的结果具有较大的偶然性。

这既反映了各国球员水平不断提高,相互实力更加接近,也体现了新规则所产生的影响。

本届比赛最大的特点是:11分制使以往21分制那种鲜明的局面划分和战术组合不再明显,胜负结局往往在瞬间发生转变。

强弱之间差距不再明显,决战时刻屡屡出现,许多名将纷纷被这种迅速逆转的局面拉下马,而更多的新人则借助新规则一战成名。

尽管11分制相比21分制不能充分体现乒乓球的技战术内涵,但缩小选手之间的差距,使比赛更具悬念,更加精彩,却在另一方面增强了比赛的魅力,赋予了乒乓球运动新的机遇。

21分制的比赛中,由于比分相对较多,一局换发球有5次发球的机会,在比赛中一般是前10分运动员之间往往会处于适应,摸底的过程;11分制则由于比赛减少了10分,相互之间已没有更多的机会相互摸底,这要求运动员要尽快进人比赛状态,控制对方,打好开局。

而且两球一转换的发球规则,大大削弱了以发球强攻型选手的发球威力和抢攻得分能力。

我国运动员在发球强攻战术上创造了多种技术,在世界大赛中屡见成效。

21分制时期,前2个发球是摸清对手底细的试探性发球,后3个发球则使用绝招。

而11分制只有2球的机会,这无疑打破了队员固有的发球强攻模式,削弱了发球的攻击力和破坏力。

这对我国以强攻型选手和发球抢攻能力较强的运动员是一个制约。

11分制的实施对比赛的技术风格产生了影响,容易使运动员产生求稳的思想,尽盆减少自己的失误,但这种打法进攻力差,得分机会也很少。

希腊的格林卡,这位老将是11分制的受益者,改11分制后,他这种打法凶狠,特长明显的运动员一下就占了上风。

由于大球的使用,那些攻球力大,冲击猛的选手占了较大的优势;而发球规则的修改又使那些以发球抢攻技术型的运动员威力大大减低。

相对而言,稳扎稳打,各种技术全面的运动员优势更加明显。

针对11分制,无论那一类型运动员,都有必要重新整合自身的优势,力求比赛稳中凶,凶中有稳,敢打敢拼,要求原来"技术型"和"实力型"打法的技术风格必须有机的结合。

11分制的比赛平均局点相对更多,同时,也使胜负的偶然性增大。

局点的增加,使比赛更加激烈,更具观赏性;局点的增加,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如何处理关键球的次数也相应增加,这无疑对运动员的技,战术及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胜负的偶然性增大,中国队的教练余承刚就这问题归结为两个原因:一是从21分到11分足足减少了10分,比分的减少,这必然影响到结果;二是发球由连续5个发球该为2个发球,高手落后时缓冲的余地小了。

过去在关健时刻轮到自己发球时,高水平选手可以把5个发球加以战术组合,通过变化多端的发球变换战术,扩大优势或者追上对方。

现在两个发球几乎就没法组合。

(3)新发球规则产生新变革

所谓新发球规则,也就是当球与球拍接触时,发球员或他的双打同伴身体的任何部位和衣服,都不能在球网以及两侧网柱顶端与球进行连线所形成的虚拟三角形之内或上方,一"上方"的高度,以不会挡住接发球员的线为限。

新发球规则的实施,使得乒乓球技战术发生了大变革开有针对性的策略。

为适应这一情况我们应从两方面:一是重建发球抢攻体系。

建立新的发球套路应尽量不破坏原有的发球体系。

以马林为例,由于新发球规则的限制,马林的低抛转不转发球就不能发了,只能改用高抛发球,以高抛转不转发球为主,由于发球质量下降,马林的发球抢攻就要以抢拉上旋球为主,抢冲底线长球和半出台球为辅。

二是培养快速,凶狠主动接发球的意识。

由于发球质量下降,接发球减少了摆短的使用,而是利用速度将对手逼向中台,从而自己能在中近台形成主动发力相持局面,其中庄志渊正手暴挑,吴尚垠的反手快撕,波尔上手一板高吊的质量和相持中节奏,路线的控制尤为突出。

相反,我国运动员在主动接发球意识上不够凶狠,果断,第一板上手不愿发力,总想稳几板,后面再打实力球。

结果一招先失,全盘被动,从而导致兵败釜山。

所以无遮挡发球规则采用,使乒乓球的接发球战术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进而影响原有打法,也让乒乓球越来越吸引大家目光。

4、新规则对科学安排比赛和训练所产生的影响

80年代以来的几次规则变化对世界和中国乒坛的技术发展已经产生重大的影响,而国际乒联在近期彻底对竟赛规则进行改革后,中国乒乓球队为适应新规则,在赛前做了大量的细致工作。

据中国乒羽中心副主任兼总教练蔡振华表示,重新针对新规则进行针对性训练的是可以取得好成绩的。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自身规律的改变。

从理论上讲,国际乒联从80年代开始对规则进行修改以来,中国队面对困难都能迎刃而解,并在大赛中取得好成绩。

而在本届世界乒赛所采取的无遮挡发球和11分制及其他方面的改变后,实际上意味着自身规律的改变,我们只有围绕着新规则寻找新规律,对我国优秀运动员就必须重新设计战略战术。

总的来说,从7001年9月1日开始中国队就一直在尝试用新的训练方法去适应新的规则。

训练内容的改变。

原来的训练体系和现在的规则存在一定的冲突,也就是说训练的无效劳动更多,而实际效果减少,因此,我们进行了训练内容和训练手段的一些新的尝试和改革。

例如在训练时间上有两个区别,一是每个训练内容计划的时间由原来的15m1n改成了5m1n或7m1n;也是因为无遮挡发球,原来是5个发球一个轮次,现在两个发球一个轮次,原来5个发球可以组成多种战术的套路,现在要形成更多的套路,而且发球和接发球从主动到被动的转换频率也高,所以计划要进行调整,这是训练内容的改变。

符合科学性更具实效性的体能强化训练。

11分制和无遮挡发球要求运动员精力的投人,即每一板球质量的要求更高,除了旋转,击球,力量和弧线这四大要素以外其他方面必须要到位,包括落点和命中率等等,这就要求运动员的精力要特别集中,对运动员的消耗就要大一些。

因此我国选手在训练节奏和体能训练上进行了较大的调整。

先是把以往的一天两练改为一天三练,尽管训练时间并没有延长,但训练的强度却大大的增强,确保了运动量,而整个训练的改变也是根据"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体现了训练与实战相结合的原则。

5、结论与建议

针对新规则,我们应继续秉持以往的方针积极应对,加强思想认识,认真剖析现行规则的特点,掌握其内在规律,根据不同运动员的具体情况,采取有效的手段和措施,尽快适应新的变化,变不利为有利,变被动为主动,保持我国世界乒坛的优势地位。

为此,应从基本技术,心理训练,观念认识以下几方面人手。

(1)苦练基本攻,继续发扬我国运动员"快,准,狠,变,转,'的技术风格。

苦练绝活,技术上力求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

继续发挥发球的优势,苦练旋,转,巧的基本攻。

运动员在平时训练中要在旋,转,巧的基础上,强化稳定性和成功率,力求最大限度地减少自身失误。

大球的使用,击球速度减慢,相持球相对增加,这就要求运动员要加强相持能力训练,并进一步得到提高,在比赛中具备充足的后劲,主动上手敢打敢拼,做到心不虚,手不软。

(2)加强比赛的心理训练,适应新规则转化快,节奏快的要求。

要对关键场次和局点球进行严格的,有针对性的训练,使运动员习惯于紧张而激烈的比赛;平时训练要勤于制造干扰气氛,增加运动员的心理压力,提高运动员的心理承受能力,以适应快速紧张的比赛节奏。

针对11分制在技战术上的特点,心理训练比21分制时代更为重要,培养运动员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科学训练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心理训练是一种辅助手段,运动员赛场上的镇定与自信,主要来自对于自己高技术水平的信心。

所以心理训练的作用在于使运动员敢于拼搏,去争取好成绩。

(3)转变观念,更新方法,适应乒乓球新规则。

规则的改变将引导世界乒乓球运动向新的方向发展,教练员应研究新形势带来的新变化和新要求,转变观念,更新方法,只有主动顺应世界乒乓球运动发展潮流,才能使我国乒乓球运动在新的世纪继续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乒乓球比赛规则修改了哪些

看看吧,我也是在网上转的,呵呵

1.1 球台

1.1.1球台的上层表面叫做比赛台面,应为与水平面平行的长方形,长274米,宽1.525米,高地向高76厘米.

1.1.2比赛台面不包括球台台面的侧面。

1.1.3比赛台面可用任何材料制成,应具有一致的弹性,即当标准球从离台面30厘米高处落至台面时,弹起高度应约为23厘米。

1.1.4比赛台面应呈均匀的暗色,无光泽,沿每个2.74米的比赛合面边缘各有一条2厘米宽的白色边线,沿每个1.525米的比赛台面边缘各有一条2厘米宽的白色端线。

1.1.5比赛台面由一个与端线平行的垂直的球网划分为两个相等的台区,各台区的整个面积应是一个整体。

1.1.6双打时,各台区应由一条3毫米宽的白色中线,划分为两个相等的“半区”。中线与边线平行,并应视为右半区的一部分。

1.2 球网装置

1.2.1球网装置包括球网、悬网绳、网柱及将它们固定在球台上的夹钳部分.

1.2.2球网应悬挂在一根绳子上,绳子两端系在高15.5厘米的直立网柱上,网柱外缘离开边线外缘的距离为15.25厘米。

1.2.3整个球网的顶端距离比赛台面15.25厘米.

1.2.4整个球网的底边应尽量贴近比赛台面,其两端应尽量贴近网柱。

1.3 球

1.3.1球应为圆球体,直径为38毫米。

1.3.2球重2.5克。

1.3.3球应用赛璐璐或类似的材料制成,呈白色,、黄色或橙色,且无光泽。

1.4 球拍

1.4.1球拍的大小,形状和重量不限,但底板应平整、坚硬.

1.4.2底板厚度至少应有85%的天然木料,加强底板的粘合层可用诸如碳纤维,玻璃纤维或压缩纸等纤维材料,每层粘合层不超过底板总厚度的7.5%或0.35毫米。

1.4.3用来击球的拍面应用一层颗粒向外的普通颗粒胶覆盖,连同粘合剂厚度不超过2毫米;或用颗粒向内或向外的海绵胶覆盖,连同粘合剂,厚度不超过4毫米.

1.4.3.1”普通颗粒胶”是一层无泡沫的天然橡胶或合成橡胶,其颗粒必须以每平方厘米不少于10颗,不多于50颗的平均密度分布整个表面。

1.4.3.2"海绵胶"即在一层泡沫橡胶上覆盖一层普通颗粒胶,普遍颗粒胶的厚度不超过2毫米。

1.4.4覆盖物应覆盖整个拍面,但不得超过其边缘。靠近拍柄部分以及手指执握部分可不予以覆盖,也可用任何材料覆盖。

1.4.5底板、底板中的任何夹层、覆盖物以及粘合层均应为厚度均匀的一个整体。

1.4.6球拍两面不论是否有覆盖物,必须无光泽,且一面为鲜红色,另一面为黑色。拍身边缘上的包边应无光泽,不得呈白色。

1.4.7由于意外的损坏、磨损或褪色,造成拍面的整体性和颜色上的一致性出现轻微的差异。只要未明显改变拍面的性能,可以允许使用。

1.4.8比赛开始时及比赛过程中运动员需要更换球拍时,必须向对方和裁判员展示他将要使用的球拍,并允许他们检查。

1.5 定义

1.5.1“回合”:球处于比赛状态的一段时间。1.5.2“球处比赛状态”,从发球时,球被有意向上抛起前,静止在不执拍手掌上的一瞬间。到该回合被判得分或重发球。

1.5.3“重发球”:不予判分的回合。

1.5.4“一分”:判分的回合。

1.5.5“执拍手”:正握着球拍的手。

1.5.6“不执怕手”:未握着球拍的手。

1.5.7“击球”,用握在手中的球拍或执拍手手腕以下部分触球.

1.5.8 "阻挡”:对方击球后,处于比赛状态的球尚未触及本方台区也未超过比赛台面或其端线,即触及本方运动员或其穿带的任何物品。

1.5.9“发球员":在一个回合中,首先击球的运动员.

1.5.10“接发球员:在一个回合中,第二个击球的运动员.

1.5.11"裁判员:被指定管理一场比赛的人,

1.5.12“裁判助理":被指定在某些方面协助裁判员工作的人.

1.5.13运动员“穿或带”的任何物品,包括他在一个回合开始时穿或带的任何物品。

1.5.14球从突出台外的球网装置之下或之外经过,或回击的球越过球网后又回弹过网,均应视作已”超过或绕过”球网装置。

1.5.15球台的“端线”包括端线两端的无限延长线。

1.6 合法发球

1.6.1发球时,球应放在不执拍手的手掌上,手掌张开和伸平。球应是静止的,在发球方的端线之后和比赛合面的水平面之上。

1.6.2发球员须用手把球几乎垂直地向上抛起,不得使球旋转,并使球在离开不执拍手的手掌之后上升不少于16厘米。

1.6.3当球从抛起的最高点下降时,发球员方可击球,使球首先触及本方台区,然后越过或绕过球网装置,再触及接发球员的台区。在双打中,球应先后触及发球员和接发球员的右半区。

1.6.4从抛球前球静止的最后一瞬间到击球时,球和球拍应在比赛台面的水平面之上。

1.6.5击球时,球应在发球方的端线之后,但不能超过发球员身体(手臂、头或腿除外)离端线最远的部分。

1.6.6运动员发球时,有责任让裁判员或副裁判员看清他是否按照合法发球的规定发球.

1.6.6.1如果裁判员怀疑发球员某个发球动作的正确性,并且他或者副裁判员都不能确信该发球动作不合法,一场比赛中此现象第一次出现时,裁判员可以警告发球员而不予判分.

1.6.6.2在同一场比赛中,如果运动员发球动作的正确性再次受到怀疑,不管是否出于同样的原因,不再警告而判失一分.

1.6.6.3无论是否第一次或任何时候,只要发球员明显没有按照合法发球的规定发球,他将被判失一分,无需警告。

1.6.7运动员因身体伤病而不能严格遵守合法发球的某些规定时,可由裁判员做出决定免予执行,但须在赛前向裁判员说明。

1.7合法还击

1.7.1对方发球或还击后,本方运动员必须击球,使球直接越过或绕过球网装置,或触及球网装置后,再触及对方台区。

1.8比赛次序

1.8.1在单打中,首先由发球员合法发球,再由接发球员合法还击,然后两者交替合法还击。

1.8.2在双打中,首先由球员合法发球,再由接发球员合法还击,然后由发球员的同伴合法还击,再由接发球员的同伴合法还击,此后,运动员按此次序轮流合法还击。

1.9重发球

1.9.1回合出现下列情况应判重发球:

1.9.1.1如果发球员发出的球,在越过或绕过球网装置时,触及球网装置,此后成为合法发球或被接发球员或其同伴阻挡。

1.9.1.2如果接发球员或同伴未准备好时,球己发出:而且接发球员或其同伴均没有企图击球。

1.9.1.3由于发生了运动员无法控制的干扰,而使运动员未能合法发球。合法还击或遵守规则。

1.9.1.4裁判员或副裁判员暂停比赛。

1.9.1.5在双打时,运动员错发,错接。

1.9.2可以在下列情况下暂停比赛:

1.9.2.1由于要纠正发球、接发球次序或方位错误

1.9.2.2由于要实行轮换发球法;

1.9.2.3由于警告或处罚运动员;

1.9.2.4由于比赛环境受到干扰,以致该回合结果有可能受到影响。

1.10 一分

1.1O.1除被判重发球的回合,下列情况运动员得一分:

1.10.1.1对方运动员未能合法发球;

1.1O.1.2对方运动员未能合法还击;

1.1O.1.3运动员在发球或还击后,对方运动员在击球前,球触及了除球网装置以外的任何东西

1.10.1.4对方击球后,该球越过本方端线而没有触及本方台区;

1.10.1.5对方阻挡;

1.10.1.6对方连击;

1.10.1.7对方用不符合1.4.3条款的拍面击球

1.10.1.8对方运动员或他穿戴的任何东两使球台移动

1.10.1.9对方运动员或他穿戴的任何东西触及球网装置

1.10.1.10对方运动员不执拍手触及比赛台面;

1.10.1.11双打时,对方运动员击球次序错误

1.10.1.12执行轮换发球法时,接发球运动员或其双打同伴,包括接发球一击,完成了13次合法还击。

1.11 一局比赛

1.11.1在一局比赛中,先得21分的一方为胜方,20平后,先多得2分的一方为胜方.

1.12 一场比赛

1.12.1一场比赛应采用三局两胜制或五局三胜制。

1.12.2一场比赛应连续进行.但在局与局之间,任何一名运动员都有权要求不超过两分钟的休息时间。

1.13 发球、按发球和方位的选择

1.13.1选择发球,接发球和这一方,那一方的权力应由抽签来决定,中签者可以选择先发球或先接发球,或选择先在某一方。

1.13.2当一方运动员选择了先发球或先接发球,或选择先在某一方后,另一方运动员应有另一个选择的权力.

1.13.3在获得每五分之后,接发球方即成为发球方,依此类推,直至该局比赛结束,或者直至双方比分都达到20分或实行轮换发球法,这时,发球和接发次序仍然不变,但每人只轮发一分球.

1.13.4在双打的第一局比赛中,先发球方确定第一发球员,再由先接发球方确定第一接发球员.在以后的各局比赛中,第一发球员确定后,第一接发球员应是前一局发球给他的运动员。

1.13.5在双打中,每次换发球时,前面的接发球员应成为发球员,前面的发球员的同伴应成为接发球员·

1.13.6一局中首先发球的一方,在该场下一局应首先接发球。在双打决胜局中,当一方先得10分时,接发球方应交换接发球次序。

1.13.7一局中,在某一方位比赛的一方,在该场下一局应换到另一方位.在决胜局中,一方先得10分时,双方应交换方位.

1.14 发球、接发球次序和方位的错误

1.14.1裁判员一旦发现发球、接发球次序错误,应立即暂停比赛,并按该场比赛开始时确立的次序,按场上比分由应该发球或接发球的运动员发球或接发球在双打中,则按发现错误时那一局中首先有发球权的一方所确立的次序进行纠正,继续比赛。

1.14.2裁判员一旦发现运动员应交换方位而未交换时,应立即暂停比赛,并按该场比赛开始时确立的次序按场上比分运动员应站的正确方位进行纠正,再继续比赛。

1.14.3在任何情况下,发现错误之前的所有得分均有效。

1.15 轮换发球法

1.15.1如果一局比赛进行到15分钟仍未结束(双方都己获得至少19分时除外),或者在此之前任何时间应双方运动员要求,应实行轮换发球法。

1.15.1.1当时限到时,球仍处于比赛状态,裁判员应立即暂停比赛。由被暂停回合的发球员发球,继续比赛。

1.15.1.2当时限到时,球未处于比赛状态,应由前一回合的接发球员发球,继续比赛。

1.15.2此后,每个运动员都轮发一分球,直至该局结束。如果接发球方进行了13次合法还击,则判发球方失一分。

1.15.3换发球法一经实行,该场比赛的剩余部分必须继续实行,直至该场比赛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