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兴:根据《三国志》记载,梁兴是关中将领,拥兵割据一方。后梁兴联合马超、韩遂、侯选、程银、李堪、张横、成宜、马玩、杨秋共十部势力起兵反抗曹操。梁兴率步骑五千人夜袭曹军先头部队徐晃,被击退。马超、韩遂联军失败后,梁兴逃到蓝田,劫掠周围郡县。夏侯渊、徐晃进攻蓝田征讨梁兴,梁兴战败被杀。根据《三国演义》记载,梁兴是韩遂手下八部将之一,同马超、韩遂一起起兵反抗曹操。后马超中曹操离间之计,与韩遂火并,梁兴等五将步战围攻马超,不能取胜。结果梁兴被马超砍死。

求三国演义中韩遂手下

楼上说的是韩遂手下的八骠骑
很详细了
另外
韩遂有个女婿叫阎行
应该算韩遂军第一猛将
还有一个三国演义没提到的韩遂手下唯一一个帅才
成公英
详见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744415.html?wtp=tt
至于马超手下
除了庞德就只有他的几个弟弟了
马岱
马铁等

汉末三国韩遂、马腾手下将领

1. 庞德:字令明,东汉末年南安狟道(今甘肃陇西东南)人。
根据《三国志》的记载,庞德最早从“从事”这样的小官做起,后来跟随马腾,讨伐羌、氐少数名族。曹操进攻袁谭的时候,派马腾进攻郭援、高干。庞德跟随马超进军,作为先锋,大破郭援、高干,并亲自斩了这两人。被册封为中郎将、都亭侯。后来跟随马腾讨伐张白骑叛军,又大破之。后来曹操和马超交战,庞德跟随马超败退汉阳,后来又逃入汉中。曹操攻打张鲁时,庞德归降曹操。曹操也听说他骁勇,封他为立义将军,关门亭侯,邑三百户。此后随曹仁平定了侯音、卫开的叛乱,接着和关羽交战。庞德亲自与关羽交手,射中了关羽的额头。因为庞德常乘白马,所以关羽军畏惧他,称他为“白马将军”。后来因为汉水暴涨,被关羽偷袭成功,庞德被俘,不肯投降,被关羽杀死。曹操封他两个儿子为列侯,曹丕即位后,追谥他为壮侯。
《三国志》对他的评价是:每战,常陷陈却敌,勇冠三军。陈寿的评价是:“庞德授命叱敌,有周苛之节。”
根据《三国演义》的记载,庞德最初为西凉马腾帐前心腹校尉,当时曹操擒杀马腾,马超誓报父仇,亲攻长安,庞德与马岱并为左右折冲。庞德向马超献策,攻陷长安,亲斩魏将钟进。后来曹操亲征马超、韩遂,马超兵败,庞德跟随马超逃到汉阳,保守冀城;旋即又随马超投奔汉中张鲁。后马超入蜀,庞德因病留汉中,曹操进攻汉中时,张鲁的谋士阎圃提议用庞德出战。曹操见庞德骁勇,以计擒之;庞德思张鲁不仁,亦愿拜降。后曹仁被关羽围于樊城,庞德作为征西将军于禁的先锋,引军赴救。庞德抬棺上阵,奋力斗关羽,又用箭射伤关羽。然于禁怕他立功,加以制肘。关羽水淹七军后,魏军大败,庞德被俘,誓死不降,为关羽所杀。
2. 马岱,生卒年不详,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
《三国志》没有马岱的传,不过根据里面的记载,马岱是马超的堂弟,曾经跟随马超大战曹操,失败后随马超逃到汉阳,后来又被夏侯渊击败,被迫投奔张鲁。建安十九年,马岱随马超归附刘备,马超临终前将马岱托付刘备。跟随丞相诸葛亮南征孟获和北伐曹魏,马岱久经沙场、多负辛劳,作战冷静而勇猛,深得诸葛亮信任,后来诸葛亮死后,杨仪与魏延不和,杨仪命令马岱杀了魏延。一年后,马岱率众伐魏,为牛金所退。官至平北将军,陈仓侯。
根据《三国演义》的记载,马岱是马超的从弟。曹操假诏马腾入朝,从子马岱随行。及马腾及两子被杀,马岱乔装逃出。马超起兵,马岱跟随左右。建安十九年,马岱随马超归降刘备。后主即位后,马岱随诸葛亮南征孟获,斩敌将忙牙长。后又跟随诸葛亮多次北伐,马岱多有功勋。诸葛亮病危时,授命马岱,让他袭斩魏延。
3. 梁兴:
根据《三国志》记载,梁兴是关中将领,拥兵割据一方。后梁兴联合马超、韩遂、侯选、程银、李堪、张横、成宜、马玩、杨秋共十部势力起兵反抗曹操。梁兴率步骑五千人夜袭曹军先头部队徐晃,被击退。马超、韩遂联军失败后,梁兴逃到蓝田,劫掠周围郡县。夏侯渊、徐晃进攻蓝田征讨梁兴,梁兴战败被杀。
根据《三国演义》记载,梁兴是韩遂手下八部将之一,同马超、韩遂一起起兵反抗曹操。后马超中曹操离间之计,与韩遂火并,梁兴等五将步战围攻马超,不能取胜。结果梁兴被马超砍死。
4. 侯选:
根据《三国志》记载,侯选是河东人,于兴平年间起兵作乱,有部众数千家。后侯选联合马超、韩遂、程银、李堪、张横、梁兴、成宜、马玩、杨秋共十部势力起兵反抗曹操,被击败,逃入汉中。曹操平定汉中后,侯选投降,被封官赐爵。
根据《三国演义》记载,候选是韩遂手下八部将之一,同马超、韩遂一起起兵反抗曹操。后马超中曹操离间之计,与韩遂火并,侯选等五将步战围攻马超,不能取胜,被马超砍死二人,侯选逃窜,投降于曹操,被封为列侯。
5. 程银:西凉太守韩遂八部将一。马超兴兵报父仇,他随同韩遂一道出兵。后和韩遂、侯选、程银、李堪、张横、梁兴、杨秋等一起参与密谋降曹,却被马超发现,最终死于陷坑之中。
6. 李堪:西凉太守韩遂八部将之一。当曹操设计离间韩、马二人关系时,他曾参与密谋降曹的计划,后来被马超追袭,曹将于禁放箭射马超,被马超夺过,反而射中前面的李堪,李堪坠马而死。
7. 张横:西凉太守韩遂八部将之一。韩遂、马超讨伐曹操时,马超联合韩遂、张横、侯选、程银、李堪、梁兴、成宜、马玩、杨秋共十部势力起兵反抗曹操,被击败,他和程银死于陷坑之中。
8. 成宜:
根据《三国志》记载,成宜是关中将领,拥兵割据一方。后成宜联合马超、韩遂、侯选、程银、李堪、张横、梁兴、马玩、杨秋共十部势力起兵反抗曹操,被击败,临阵战死。
根据《三国演义》记载,成宜是韩遂手下八部将之一,同马超、韩遂一起起兵反抗曹操,随马超等人夜袭曹操营寨,率三十骑往前哨探,侵入中军,被伏兵包围,为夏侯渊所杀。
9. 马玩:西凉太守韩遂八部将之一。和韩遂、侯选、程银、李堪、张横、梁兴、杨秋等一起参与密谋降曹,却被马超发现,他和梁兴被马超砍死。
10. 杨秋:
根据《三国志》记载,杨秋是关中将领,拥兵割据一方。后杨秋联合马超、韩遂、侯选、程银、李堪、张横、梁兴、马玩共十部势力起兵反抗曹操,被击败,逃至安定自守。曹操从长安出兵北征杨秋,包围安定,杨秋投降。曹操保留杨秋的爵位,让他留在安定安抚部下。曹丕继承王位时,杨秋为冠军将军,同张郃、郭淮一起征讨山贼郑甘和卢水的胡人,皆获胜。魏黄初年间,杨秋升任讨寇将军,位特进,封临泾侯,以寿终。
根据《三国演义》记载,杨秋是韩遂手下八部将之一,同马超、韩遂一起起兵反抗曹操。后马超中曹操离间之计,与韩遂火并,杨秋等五将步战围攻马超,不能取胜,被马超砍死二人,杨秋逃窜,投降于曹操,被封为列侯。
11. 阎行,字彦明,后改名艳,金城人。年少时就有勇名,开始追随韩遂。建安初年,韩遂与马腾反目。阎行曾经去行刺马超,但矛折断了,就改用折断的矛打马超的颈部,差点把马超杀了。建安十四年,韩遂指派阎行去见曹操,曹操封他为犍为太守。后来韩遂因为与阎行的父亲有矛盾,强将小女儿嫁给阎行,阎行很不高兴。后来曹操施展离间计策,阎行与韩遂互相攻击。阎行被打败,就带着家人去投靠曹操。曹操封他为列侯。
12. 成公英:金城人,一开始是韩遂的部将,被视作心腹。后来韩遂被击败,成公英跟随韩遂逃到湟中。后来韩遂死后,成公英投降曹操,被封为军师,封列侯。

韩遂帐下有谁曾经差点杀死马超,这个人后来怎么样了?

《三国演义》中“尊刘抑曹”的色彩非常浓,正是在这种曲笔下,曹操阵营中很多名将能力都被弱化,名声被掩盖或忽略,甚至于连名字都没有出现在书中。被罗贯中故意忽视的名将很多,其中便包括险些杀死马超的凉州猛将阎行。

“阎行,金城人也,后名艳,字彦明。少有健名,始为小将,随韩约。”这个韩约就是韩遂。韩遂起兵之初,跟另一位凉州叛军首领马腾关系交好,两人因此结为异姓兄弟,相互间互为奥援。

然而,世上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随着队伍规模的不断壮大,围绕着地盘、财富和人口之争,韩遂与马腾的关系开始出现裂痕,随着摩擦次数的不断增加,双方之间最终兵戎相见。韩遂与马腾混战连年、互有胜负,而阎行正是在这段时间差点杀了马超。

马超,字孟起,扶风郡茂陵县人,马腾的长子,东汉初年名将马援的后代。作为凉州数一数二的帅哥,马超因为相貌英俊、衣着华丽,故有“锦马超”的美称。马超不仅长得帅,而且擅长骑射、骁勇绝伦,自幼便有“健勇”之称,堪称军中头号猛将。建安元年(196年),马超在跟随其父马腾与韩遂作战时,遇到了阎行。


阎行

两军交锋伊始,马超便率先闯入韩遂的军中冲杀,接连挑翻十余名敌兵,如入无人之境。阎行见状,遂拍马赶到马超身前,“行尝刺超,矛折,因以折矛挝超项,几杀之。”

经过此番恶斗后,马腾父子深知韩遂手下有能人,开始加倍小心,而韩遂对阎行由此更加器重。数年后,曹操借助朝廷的名义,派钟繇、韦端调节韩、马之间的恩怨,两人由此再定盟约,但实际上嫌隙依旧存在。建安十三年(208年),马腾携两子马休、马铁入朝为官,其部众交由马超统领,而马超在执掌军务后,则跟韩遂建立起亲密的关系。

马腾入朝后,韩遂担心曹操会对他不利,遂派阎行到洛阳拜谒曹操,重申效忠之意。“太祖厚遇之,表拜犍为太守。行因请令其父入宿卫,西还见约,宣太祖教云:‘谢文约:卿始起兵时,自有所逼,我所具明也。当早来,共匡辅国朝。’行因谓约曰:‘行亦为将军,兴军以来三十余年,民兵疲瘁,所处又狭,宜早自附。是以前在邺,自启当令老父诣京师,诚谓将军亦宜遣一子,以示丹赤。’约曰:‘且可复观望数岁中!’后遂遣其子,与行父母俱东。”


曹操

马腾入朝后不久,赤壁之战爆发,大败亏输的曹操自此暂停对江东的征伐,而把攻略的目标转向割据汉中的张鲁,进而占领益州。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派夏侯渊西征张鲁,因行军路线要经过马超、韩遂的辖区,由此引发二人的猜疑,不久便联合起兵反曹,结果被曹操使用反间计击败。

马超、韩遂反叛后,曹操为示惩戒,下令处决马腾父子及韩遂的儿子,唯独保全阎行父母的安全,并以此为“筹码”,写信要求阎行尽快杀死韩遂并反正。“及约还,超谓约曰:‘前锺司隶任超使取将军,关东人不可复信也。今超弃父,以将军为父,将军亦当弃子,以超为子。’行谏约,不欲令与超合。约谓行曰:‘今诸将不谋而同,似有天数。’乃东诣华阴。及太祖与约交马语,行在其后,太祖望谓行曰:‘当念作孝子。’及超等破走,行随约还金城。太祖闻行前意,故但诛约子孙在京师者。乃手书与行曰:‘观文约所为,使人笑来。吾前后与之书,无所不说,如此何可复忍!卿父谏议,自平安也。虽然,牢狱之中,非养亲之处,且又官家亦不能久为人养老也。’约闻行父独在,欲使并遇害,以一其心,乃强以少女妻行,行不获已。太祖果疑行。”

水浒和三国有哪些人物重名?

张文远:水浒传张文远,宋江姘头的奸夫,三国演义里面张辽张文远
秦明:水浒传秦明,梁山五虎将,三国演义秦明是秦朗的弟弟被无名小将郑文秒杀
曹洪:水浒传里面的曹洪是田虎手下被乱军杀死,三国演义是曹操部下同宗大将曹洪
张横:水浒船火儿张横,三国韩遂手下张横
廖立:水浒传王庆起家前杀了个占山为王的寨主叫廖立,三国演义蜀汉长水校尉廖立
公明:水浒传宋江字公明,三国演义徐晃和算卦的管辂都字公明
孔明:水浒传宋江有个徒弟叫孔明,三国演义诸葛亮字孔明,有个三国时但是书里没有的胡昭也字孔明
杜微:水浒传方腊手下使飞刀的杜微曾联手方杰杀死秦明,三国演义蜀汉有个尚书叫杜微
邓龙:水浒传二龙山前寨主邓龙,三国演义黄祖手下被甘宁砍死了
董超:水浒里董超曾押解林冲,卢俊义,被燕青射死, 三国演义董超是庞德的手下,劝庞德投降,被庞德杀了
能想起来的就这些了

马超麾下有十位猛将,除庞德和马岱外,其余八人下场如何?

题主问的有问题,说庞德、马岱是猛将,那就是《三国演义》,可《三国演义》里马超手下也没十员猛将,只有庞德、马岱。倒是他的盟友韩遂,手下有八部军马,由侯选、程银、李 堪、张横、梁兴、成宜、马玩、杨秋八将统帅,加上马超手下的庞德、马岱,共是十将。

侯选、程银等八将在《三国演义》里的下场我们可以看一下。话说曹操用计把马腾骗到许昌杀死以后,又写信给韩遂,让韩遂杀死马超。但是韩遂没有听从,反而杀了使者,和马超一起起兵攻下了长安、潼关。曹操亲自带兵来救,在潼关下被马超杀败。

曹操无法攻克潼关,于是渡渭水北上。韩遂和庞德率军五万去劫曹军南岸大营,结果中计,庞德落入陷阱,韩遂被围。幸亏庞德武勇,跳出陷阱,步行杀出重围,又救了韩遂,韩遂手下程银、张横两人战死。

马超和韩遂见曹操渡河以后在河北还没下营,于是再次夜袭。这次马超命成宜带三十骑先去哨探,果然曹军又有埋伏,大军冲出包围了成宜,混战中成宜被夏侯渊所杀。而马超、庞德、马岱率军从后杀来,和曹军混战一场。

不过接下来因为徐晃、朱灵渡河西断了西凉军的后路,韩遂等人想和曹操求和。曹操趁机用涂改的书信离间了韩遂和马超二人,韩遂被逼无奈,只能决定投降曹操。韩遂和杨秋商议设宴诱杀马超时,马超却先一步杀了进来,砍断韩遂左手,杨秋等五人应战,马超砍翻马玩,剁倒梁兴,又杀了两将,其他三将趁乱逃了出去。

西凉军就此大乱,马超和韩遂所部混战起来,曹军趁机杀来,混战中于禁想放箭偷袭马超,却被马超躲过,反而误杀了李堪。

马超兵败以后,此时韩遂的八将只有杨秋、侯选两人还活着,都被封为列侯,留守渭口。

《三国演义》中,吕布麾下的八健将VS马超的八健将,结果将会如何?

如果吕布麾下的八健将对战马超的八健将,那么这个结果毫无疑问是吕布的八健将胜出。吕布的八健将指的是张辽、臧霸、郝萌、曹性、成廉,魏续、宋宪、侯成等八人,而马超的八健将其实应该是韩遂的手下,指的是侯选、程银、李堪、张横、梁兴、成宜、马玩、杨秋等八人。

在这十六人里,最强的无疑是张辽和臧霸两人:张辽的战绩不用多说,在濮阳之战他和夏侯惇杀了一个不分胜败,官渡之战战平张郃,合肥之战与太史慈打平,濡须之战和凌统杀了一个难解难分,此外还杀死了蒋奇、沮皓、蹋顿等人,可以说不仅有和一流武将交手的记录,也有斩将记录,武艺可以说非常不错。

臧霸的战绩没那么多,但是在濮阳之战时他也曾经战平乐进,击败曹洪。乐进和曹洪也是曹操手下的勇将,濡须之战乐进也曾经和凌统打平,这么算起来他即使不如张辽,相差也有限。所以臧霸的综合实力也应该和张辽相当。

但是除了这两人之外,其他的十四人基本可以说是杂鱼了:吕布手下的郝萌、曹性、成廉、宋宪四人曾经被典韦一人杀败,而成廉在定陶之战时,混战中被乐进一箭射中,当场毙命;曹性倒是用弓箭立了一功,射中了夏侯惇的左眼,不过随即就被夏侯惇反杀,一枪杀死;郝萌在下邳之围时护送许汜、王楷去向袁术求救时被张飞一合活捉;宋宪在白马之战和颜良交手三合被杀;魏续更加不堪,被颜良一刀劈死;倒是侯成还稍微好点,虽然曾经败给典韦,不过好歹全身而退。

马超这边的几个也不行。程银、张横两人在劫曹营时死于混战之中;成宜则是在第二次劫营时被夏侯渊所杀;马超和韩遂中了曹操离间计翻脸以后,侯选、李堪、梁兴、马玩、杨秋五人围攻马超,结果被马玩、梁兴战死,其他三人逃走,最后李堪还被于禁误射而死。

两边比较,马超和典韦基本属于同一层次的高手,所以郝萌、曹性、成廉、宋宪四人和侯选、李堪、梁兴、马玩、杨秋五人相比,虽然都是败于一人,但是郝萌等人起码还全身而退,而侯选这边死了两人,还是郝萌这边略强一些。

程银、张横死在乱军之中,想来武艺也是平平,侯成等人足以应付。而成宜死在夏侯渊手中,夏侯渊武艺和夏侯惇相当,也就是和张辽、臧霸差不多,成宜对上他们两人也是难逃一死。所以这两队人马打起来,张辽、臧霸对上任何一人都可以完胜,其他杂鱼级的十四人则无论谁对谁,都是半斤八两,所以最后结果就是张辽、臧霸两人不断收割人头。

在三国中哪些人可以一个打五个,有怎样的成就?

三国演义中,猛将辈出,打起仗来,生猛无比,人们常常会夸这些武将一个打两个不在话下,那么如果让他们一个打5个呢,战况会如何呢?

在整本书中,我们会看到说某某武将闯入敌军阵营,如入无人之境,但是很少看到一个武将同时单挑5个以上的敌人,整本书下来,能做到这种程度的只有一人。


很多人猜这个人可能是吕布,毕竟他是三国第一猛将,实际上吕布也确实有一打五的纪录,但是那次他被打败了。当时曹操让夏侯惇、夏侯渊、李典、乐进、典韦、许褚一起围攻吕布,吕布体力不支,只能撤退。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位,以一敌五,还获得大获全胜。


马超战韩遂

以一敌五的纪录第一次发生是在曹操征马超的战争之中。当时曹操和马超韩遂的西凉军大战,暂时没有办法取胜,最终选择离间计来离间马超和韩遂的关系。在部将的劝说下,韩遂决定突袭马超,将马超的人头献给曹操,以此投降。而马超也早已探知了这个消息,亲自潜伏进来,准备一探究竟。


马超潜入韩遂的帐篷,只见韩遂正和五名将领正在谈论如何挟持自己投降曹操,顿时大怒,挥剑就冲进了帐篷。他向韩遂一剑斩去,韩遂用手抵挡,被斩掉一只手,其余五将反应过来,立刻开始围攻马超。帐篷太小,无法施展,马超退出,五将立即跟随包围上去,结果马超英勇无敌,以一敌五,丝毫没有一点惧怕,一番酣战下来,两名将领被砍翻,另外三人被吓得直接逃了。


能在韩遂手下做大将的人,哪一个不是一等一的好手,五个高手围攻马超一人,还被马超全部击败,吓得落荒而逃,马超的勇猛,还真是应了曹操那句话,堪比当年的吕布。


马超战杨阜

由于韩遂的投降,马超最终兵败入羌。两年内,马超大肆结好羌兵,遂再次起兵进攻曹操。但是由于杨阜的背叛,最终马超被夏侯渊击败,只能逃跑。逃跑途中,杨阜领兵截住马超的退路,与马超发生混战。混战中,杨阜与其宗弟7人一起围攻马超,在退路被切断的情况下,马超凶性大发,一人战八人,丝毫不怯懦,还越战越勇。最终,战斗结果是杨阜宗弟7人全部被马超刺死,杨阜身中马超5枪,幸而夏侯渊大军及时赶到,马超逃走,杨阜才活了下来。

这一战,马超的表现比上一次更猛,一人大战8人,最终竟然大获全胜,看到这里都要惊呆了。


三国中猛将一个打两三个很正常,但是要像马超这样,一人单挑5个以上,还能大获全胜的,还真没有其他人了。

三国演义中谁投奔了曹操

韩遂。

韩遂是东汉末年并州刺史,与马腾结为异姓兄弟,同镇西凉,曾随马腾勤王,进攻李傕等人,因军粮不足被击败。后马腾被曹操诱入京城,遇害。

出于兄弟之谊,韩遂与马腾之子马超联合,起兵进攻曹操,欲为马腾报仇。几番交战之后,马超、韩遂中曹操离间之计,马超对韩遂起疑,韩遂手下密谋降曹,被马超发现,砍断左手,成为残疾之人。

最终,马超败走,韩遂降于曹操,被封为西凉侯。

韩遂结局:

建安十九年(214年),韩遂让阎行别领西平郡。阎行纠集他的部曲欲杀韩遂投降,响应夏侯渊,乘夜攻击韩遂不下。韩遂极为失意,向成公英表示自己打算从羌中撤退至蜀地,依附刘备。

成公英反对,认为韩遂兴军数十年,如今虽然失败了。但是不应该丢弃自己在西州建立的威信而转投他地,向韩遂献计先躲入羌氐部落中重新招揽部众,等待机会卷土重来。

韩遂从计,连同数千名追随者退走羌中,由于韩遂曾经有恩于羌人,所以得到羌人的保护。

建安二十年(215年),夏侯渊回汉中,留下阎行,韩遂结集羌胡数万兵众攻破阎行。之后韩遂逝世(一说被部下杀害),享年七十余岁。

韩遂怎么死的

韩遂怎么死的?韩遂在哪一年被谁杀死的?公元二百一十五年,韩遂被部下麹演、蒋石等人杀害,年七十余岁,首级献于曹操。
韩遂字文约,本名约,原是东汉末凉州知名地方人士,然而在中平元年北宫伯玉等羌族首领叛乱时,与同郡边章(允)被挟为共主,更以两人之名屠戮金城,因而遭到通缉不得不改名。之后韩遂又杀北宫伯玉等夺得实权,与马腾、宋建等成为凉州庞大的割据势力,举兵为乱长达三十年,经过曹操、夏侯渊讨伐,先后逃入氐中、羌中,由于向来有恩于羌,因此尽管历经数次惨败,尚能号召羌胡数万人。《典略》韩遂在湟中,其婿阎行欲杀遂以降,夜攻遂,不下。遂叹息曰:「丈夫困厄,祸起婚姻乎!」谓(成公)英曰:「今亲戚离叛,人众转少,当从羌中西南诣蜀耳。」英曰:「兴军数十年,今虽罢败,何有弃其门而依于人乎!」遂曰:「吾年老矣,子欲何施?」英曰:「曹公不能远来,独夏侯尔。夏侯之众,不足以追我,又不能久留;且息肩于羌中,以须其去。招呼故人,绥会羌、胡,犹可以有为也。」遂从其计,时随从者男女尚数千人。遂宿有恩于羌,羌卫护之。及夏侯渊还,使阎行留后。乃合羌、胡数万将攻行,行欲走,会遂死,英降太祖。
不过就在领着这数万羌胡企图卷土重来的时候,韩遂却突然死了,脑袋被人送给了时在汉中、武都一带的曹操,心腹成公英不得不投降。而有关韩遂之死的史料中,则有值得讨论的地方。《三国志.武帝纪》(建安二十年)三月,公西征张鲁,至陈仓,将自武都入氐;氐人塞道,先遣张郃、朱灵等攻破之。夏四月,公自陈仓以出散关,至河池。氐王窦茂众万余人,恃险不服,五月,公攻屠之。西平、金城诸将麴演、蒋石等共斩送韩遂首。《三国志董卓列传》十九年,天水人杨阜破超,超奔汉中,降刘备。韩遂走金城羌中,为其帐下所杀。《续汉书》曹公遣偏将击凉州。十九年,获宋建,韩遂逃于羌中,被杀。
如此看来,韩遂貌似是在建安二十年死于以麴演为首的凉州诸将之手,但是若以此为定论,显然与下列记载有所矛盾。《魏略》郭宪字幼简,西平人,为其郡右姓。建安中为郡功曹,州很多人欲杀之以邀功,但是郭宪不愿趁人之危,反而更加保护韩遂。
接着问题就来了-「其后(韩)约病死,而田乐、阳逵等就斩约头」也就是说,韩遂是自己病死的,然后头才被砍下来,而砍头的主谋则是田乐、阳逵这两个名不见于其他史料的小人物,其中这个田乐,如果不说是人名,大概还会被误以为是日本料理。总而言之,对照《三国志》、《后汉书》和《续汉书》的记载,不但「凶手」不一样,就连死法也不一样,且由于病死之说仅出于《魏略》,因此看起来是孤证。幸好郭宪正直的品格,为我们提供了一些线索。《魏略》(承前文)当送之,逵等欲条疏宪名,宪不肯在名中,言我尚不忍生图之,岂忍取死人以要功乎?逵等乃止。时太祖方攻汉中,在武都,而逵等送约首到。太祖宿闻宪名,及视条疏,怪不在中,以问逵等,逵具以情对。太祖叹其志义,乃并表列与逵等并赐爵关内侯,由是名震陇右。黄初元年病亡。正始初,国家追嘉其事,复赐其子爵关内侯。
田乐、阳逵砍下了韩遂的脑袋,自然是要向曹操邀功,然而这个几年前众人就想要的「大奖」,落到这两个无名小卒手中,其他人又怎会不眼红?于是最保险的做法,就是让那些较有权势的凉州诸将联名上奏,大家分一杯羹。而郭宪为西平大族,且可以保护韩遂免于被其他割据势力杀害,可见有一定的军事实力,因此被阳逵等人找上,想不到郭宪却说:「韩遂活着的时候我都不忍杀害了,更何况是死了之后用来邀功?」于是阳逵等只得作罢。
后来久闻郭宪盛名的曹操看了条奏,觉得奇怪为何郭宪不在其中,阳逵等人才说出实情,曹操感慨其深明大义,于是将郭宪连同阳逵等一起封为关内侯。至此,或许有人会以「曹操怎会接受这种欺骗行为」来质疑此记载的真实性,但曹操得知实情后仍封阳逵等为关内侯,显然是姑且接受了这个「谎言」,这也是曹操的政治手腕比王允高明之处-与其用礼法将这些有归顺之意的叛军拒于门外,还不如务实一点,把他们安抚下来,反正心头大患韩遂已死,没有必要再徒惹猜疑,逼得他们为自保联合起来。
如此回头对照《武帝纪》云「西平、金城诸将麴演、蒋石等共斩送韩遂首」和其他韩遂被杀的记载,就没有太多矛盾了。《魏略》记田乐、阳逵,是因为他们为「斩首行动」的主谋,然而以军事实力来说,又当以麴演、蒋石最强,其中麴演甚至在几年后发起过二次叛乱,武威郡一度告急,因此在「联名表」上自然是排最前面;至于韩遂被杀,既然曹操认同了凉州诸将的邀功,官方档案就只会如此记述,而陈寿、范瞱、司马彪引用之也不足为怪了。《苏则传》太祖崩,西平麴演叛,称护羌校尉。则勒兵讨之。演恐,乞降。文帝以其功,加则护羌校尉,赐爵关内侯。后演复结旁郡为乱,张掖张进执太守杜通,酒泉黄华不受太守辛机,进、华皆自称太守以应之。又武威三种胡并寇钞,道路断绝。武威太守毋丘兴告急于则
当然还有一点需要怀疑的,就是麴演等未必是韩遂的部将,较有可能是其他割据势力,如同建安十六年马超、韩遂号召的杨秋、程银、李堪等,纯粹是以生存和利益为前提的一丘之貉。而这些韩遂一生最后一次集结的诸将,在他死后瓜分了残留的剩余价值,凉州叛乱的野火,最终只剩下点点星火。

急!!急求三国演义59回 许褚裸衣斗马超 曹操抹书间韩遂 梗概 尽量通俗易懂!!!

第五十九回
许褚裸衣斗马超
曹操抹书间韩遂
操筑土城以拒马超。
马超与许褚交战,许褚赤膊上阵,臂中两箭。
韩遂派杨秋与操讲和。,操使反间计,与韩遂在阵前交谈,马超怀疑韩遂。
操改抹给韩遂的书信,超愈生疑,超于阵前杀遂不成被操军围困,庞德、马岱救出,望陇西临洮而逃。操回许都。
汉中汉宁太守张鲁欲伐西川,刘璋派张松为使赴许都说操伐鲁,以解西川之危。
曹操和马超的部队在渭河上大战了一场,这个曹操被火烧赤壁教训的还不够,在渭河上又被马超火攻一次,再加上沙土筑起了的寨墙不牢靠,曹操都快急疯了,还好一个终南山的隐士娄子伯指点了冻土筑墙的方法,曹操总于可以缓了一口气。
马超给许褚安了一个虎候的名头,曹操居然默许了,当然这也激起了许褚的斗志,提出要和马超单挑,两个家伙打的不分上下,但是曹操怕自己的保镖失手,所以就让人上去帮忙,结果导致两军混战。
曹操知道这样的打法是搞不过马超的,得拿点自己的强项出来了,趁马超不注意,曹操派人渡过河去对马超形成夹击之势,马超一看自己失势,赶紧召集部将商议,部将大多提出割地求和,毛超自己有点犹豫不决,但没有明确反对就是同意。谁知道这一同意麻烦就大了,接下来就中了曹操的离间计,曹操一直和韩遂套近乎,搞得马超以为韩遂有反意,而韩遂又死活说服不了马超,最后曹操的一招抹书真的很厉害,把信上面的一些地方故意涂涂改改就让韩遂被马超逼到真反了,高手杀人真是不用刀的。能和曹操打到这个地步的马超也不是省油的灯,很快得到了消息,韩遂还没有起义就被马超砍掉一条胳膊,于是西凉军自相残杀,曹操就捡了一个大大的便宜。
曹操是打算斩草除根的,所以毛超就是重点的抓捕对象,在逃跑中马超也被射落马,幸好庞德、马岱及时赶到救起了他,逃到最后几万人就剩下三十几个人,在短时间内这已经对曹操没有一点威胁了,所以曹操下令回许都,心情爽的时候他开始给他的那些手下解释,为啥要曹洪守十天潼关,那是因为要把敌人全部吸引过来好渡河西,渭河见到马超的援军到了反而高兴,那是因为一起打掉总比一个一个打要省时省力。
汉宁太守张鲁,他的管理按现代的说法就是迷信,但是从文字中描述来看,其结果未必不好,人还是要有点信仰或者敬畏才好,这个世界不缺少法则,缺少的是遵守,而愚民是法制的最忠实的执行者。张鲁听说马超也被曹操干掉,开始担心自己的未来了,心中小九九一算,应该把西川拿下称王,这样才有势力和曹操对抗。而四川那边的益州太守刘璋本来和张鲁有杀母之仇,听到张鲁要来打自己了,一颗心提到了嗓子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