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的种植技术:

播种,首先塑料薄膜铺在床面上,塑料薄膜的上面放一层营养料,厚度在5厘米左右,接着就可以撒菌种了,上面再铺一层营养料,然后撒菌种,最后把它整平、压实就可以了;发菌期,平菇在生长发菌的时期主要需要主要调温、保湿,还要防止其它杂菌的污染。播种后每天都要进行多次检查,随时观察着温度的变化;出菇期,当菌丝已经长满培养料的时候,就到了出菇期,当气温达到最低的时候,就把菇房的门窗和塑料膜都打开,通风1个小时左右,然后盖好。并且还要根据室内的湿度进行适量的喷水;追肥,在平菇的出菇期前期和后期

平菇的栽培方法 教你平菇的栽培方法

1、场地选择可选择在树荫下建遮阳大棚,或者是半地下式菇棚,场地要求排水,通风良好,远离粪堆等污染源。平菇菌丝耐低温,但不耐高温,温度40度便会死亡,因此要选择合适的种植季节,不同地区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种植时间。

2、养料配制平菇种植常用配方:每50kg玉米芯粉加石灰0.5kg、麦鼓7.5kg、过磷酸钙0.5 kg、尿素0.1kg、多菌灵0.1kg。将这些搅拌均匀后装入专用接种带,进行压紧压实,另外将菌种和料按照1:6比例进行,可以保证菌体适中,接种成功。

3、菌种摆放摆放场地可用多菌灵进行消毒,并且用石灰水进行清洁,摆放时可单层排放在地面上,每3排留50公分的过道,每一排的间距小于20公分,带跟带之间的距离要小于5公分,当菌丝发育时,可以用针在两端扎一圈排气孔,室内温度若是超过32度,要向地面洒水,保持通风降温。

4、生长管理平菇在发菌期需要对环境进行调温、保湿和防止杂菌污染。在播后两天,菌种会开始萌发并逐渐向四周生长,此时需要每天多次检查培养料内的温度变化.注意将室温控制在30℃以下,且空气湿度在65%左右,为了防止杂菌污染,播种后10内,室温要控制在15℃以下。

5、病虫害预防平菇病害主要有黄斑病,褐斑病,发现发病后,要及时摘除有病的平菇,清理出之后停止喷水,增加通风量,并且对过道墙壁进行消毒杀菌,对于发病的面料,可以使用500倍的72%连霉素进行喷施,一天喷施两次,连续喷5天,可以彻底杀菌。平菇虫害主要为菇蚊,可以使用鱼藤精或者高效氯氰菊酯或者乐果乳剂进行喷施,也可以使用一熏五绝多点熏杀。

6、采收当平菇生长到5公分左右,就可以采收了,采收之后要进行面料清理,且停水2天,再进行喷雾保湿,催蕾出菇,这样可以采收7次左右。平菇从装袋到出菇管理,正常的话,22天左右就可以采收,生物转化率可高达180%。

平菇种植原料配方

袋栽平菇的技术要求:

原料的选择:原料应新鲜、无霉变、无虫蛀、不含农药或其他有害化学成分。栽培前放在太阳下暴晒2~3天,以杀死料中的杂菌和害虫。对包谷芯、豆杆、稻草、麦杆、杂木等原材料,应预先切短或粉碎。

培养料配方:

①棉籽壳99% 石灰1% 多菌灵0.1% 
②包谷芯76% 棉籽壳20% 麦麸皮或包谷粉3% 石灰1% 
③包谷杆87.5% 麦麸皮5% 包谷面3% 石灰3% 尿素0.5% 食盐1% 
④稻草74% 包谷粉25% 石膏粉1% 多菌灵0.1%

⑤麦杆84% 麦麸皮8% 石膏2% 尿素0.5% 过磷酸钙1.5% 石灰4% 
⑥锯木面60% 棉籽壳30% 麦麸皮9% 石灰1% 
⑦杂草94% 麦麸皮5% 石膏1% 

可用作平菇栽培的原材料很多,以新鲜、干燥、易处理、便于收集和保存为原则,配置时注意调节培养料的营养和酸碱度,原料调制前,包谷芯应粉碎成花生米大小的颗粒,包谷杆、麦杆和稻草等均应碾碎并切成3~5厘米长的小段。

平菇种植技术

平菇高蛋白,低脂肪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那么平菇应该怎么种植呢?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平菇种植技术,一起来看看。

平菇种植技术

1、平菇常用栽培配方

代料栽培平菇的原料很多,有棉籽壳、玉米芯、锯木屑、稻草、麦草等,其中以棉籽壳为最好,各地可因地制宜选用。不管选择何种原料,要求培养料必须新鲜、干燥、无霉变。

配方一:棉籽皮93%,尿素0.3%~0.5%,过磷酸钙1%,草木灰1%~2%,石灰2%~3%。

配方二:玉米芯48%,棉籽皮40%,棉籽饼粉4%~5%,过磷酸钙1%,草木灰1%~2%,尿素0.3%~0.5%,石灰2%~3%。

2、配料与发酵

按比例称取培养料;将主料和不溶于水的辅料搅拌均匀;将可溶物质配制成水溶液,逐步加入,混匀。根据培养料物质的性状,调节到合适的含水量。(注意水分不能一次加完,要分批加,尤其是不能过量。)

(1)配料 以上各组配方可按料水比1:1.2~1.3加水拌料,调至含水量60%左右和pH值7.5~8。

(2)堆积发酵 选向阳地势高燥地方,培养料加pH9~10石灰水拌料,含水量达65% ~70%。拌匀后按每平方米堆料50公斤,料量少,宜堆成圆形堆,有利升 温发酵;料量大,可堆成长条形堆。因麦秸等有弹性应压实,其他应根据情况压实。然后用直径2~3厘米的木棍每隔0.5米距离打一孔洞至底部,以利通气。为通气良好,铺料时底部放两根竹杆,上面两侧打孔时与底部竹杆交叉,堆好后撒出底部竹杆,然后覆盖塑料薄膜保温、保湿使之发酵。经1~3天料温升至50-60℃,经24小时翻堆一次。翻堆时要注意将外层料翻入料内,内层翻到外层,上层翻到下层,下层翻到上层,内外上下调整位置,以便保持温度一致,承受压力一致,有利菌丝生长均匀、整齐,再按原法堆好。当温度再次升至50℃~60℃,经24小时发酵完毕,料发好后质地柔软酥松,用手一拉即断,清香、不酸臭、茶褐色。

3、装袋接种

(1)塑料袋规格与装料量:气温低时宜用长而宽塑料筒,装料量相对大,装料袋应以宽23厘米,长40-45厘米为宜,装干料0.7~0.8公斤。

(2)菌种量:保证菌丝纯正无杂菌,菌丝生长旺盛,菌龄不可过长,菌种量以15% ~20%。菌种量大,菌丝生长优势大,栽培容易成功。两端袋口菌种量宜大,有利菌丝生长取得表面优势,一般装袋接种采用层播,可三层培养料四层菌种。

4、发菌管理

(1)要控制温度,早春晚秋和冬季温度低,可南北两行并列为一排,每排间留50厘米走道,可堆3~5层,其他季节要单行排列,层数宜少。温度高也可井字形堆叠3~5层。

(2)控制适宜菌丝生长温度。在室内或室外畦栽与棚栽都要控制适宜温度,培养室温或畦温为15℃~20℃适宜,且宜低不宜高,料温控制20℃~25℃为好,短时间内不应超过25℃,最高不超过30℃。较低温度发菌不仅成功率高,也有利于高产。在适宜温度、湿度和通风良好的条件下,经20~30天菌丝可长满培养料。

(3)培养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不宜过大,初期不超过60%,因为如果空气相对湿度大易发生杂菌,后期可相应增加空气相对湿度,达60%~70%为宜。

(4)培养期间结合温、湿度情况进行通风,每天2~3次,温度高、湿度大时,应增加通风次数和延长时间,堆放数量大也应注意通风。

(5)菌丝体适宜弱光下生长,黑暗条件也可,光线强反而不利于生长。

(6)翻堆并及时检查杂菌,发现有点片状杂菌发生,应予以拣出及时进行防治。利用注射器注入消毒液或将塑料袋用剪刀(或刀片)剪一小口,用pH10以上的浓石灰水或火碱溶液涂抹,菌袋杂菌发生严重,应淘汰。

(7)培养室一定要保持环境卫生。

平菇种植环境

温度

平菇孢子形成以12℃~20℃为好,孢子萌发以24℃~28℃为宜,高于30℃或低于20℃均影响发芽;菌丝在5℃~35℃均能生长,最适温度为24℃~28℃;形成子实体的温度范围是7℃~28℃,以15℃~18℃最为适宜。平菇属变温结实性菇类,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昼夜温度变化越大,子实体分化越快。所以,昼夜温差大及人工变温,可促使子实体分化。

平菇属的种类多,不同的种和品种对温度的要求不同,人们通常以子实体的分化和发育期的温度要求,把平菇属的种类划分为三型:

1.低温型子实体分化最高温度不超过22℃,最适宜温度在13℃~17℃之间。

2.中温型 子实体分化最高温度不超过28℃,最适宜的温度范围20℃~24℃如凤尾菇、佛罗里达平菇、紫孢平菇。

3.高温型 子实体分化温度高达30℃以上,最适宜温度范围是24℃~28℃。如鲍鱼菇、红平菇。中国幅员广阔,在同一季节南北气温相差悬殊,各个地区可以在不同

季节根据当地气温选择不同温型的平菇品种。

水分和湿度

平菇耐湿力较强,野生平菇在多雨,阴凉或相当潮湿的环境下发生。在菌丝生长阶段,要求培养料含水量在65%~70%,如果低于50%,菌丝生长缓慢,而含水量过高,料内空气缺少,也会影响菌丝生长。当培养料过湿又遇高温时,会变酸发臭,且易被杂菌污染。

菌丝生长时期要求空气相对湿度为70%~80%,在子实体发育时期,相对湿度要提高到85%~95%。在55%时生长缓慢,40%~45%时小菇干缩;高于95%,菌盖易变色腐烂,也易感染杂菌,有时还会在菌盖上发生大量的小菌蕾。若平菇采取覆土措施,还要注意调节覆土含水量。一般从地下30cm~60cm挖来的泥土,只要不是刚下过雨,土壤湿度是符合上述要求的。经过晒干的泥土,分4~6次调足水分,要达到手捏扁时不碎,不粘手为宜。

空气

平菇是好气性真菌,菌丝和子实体生长都需要空气。在正常情况下,空气中氧的含量为21%(体积比),二氧化碳的含量为0.03%,当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增高时,氧分压就势必降低,过高浓度的二氧化碳直接影响到平菇的呼吸活动,而有碍生长发育。

平菇在菌丝生长阶段,特别是在子实体发育阶段,对氧气的需要急剧增加,宜在通风良好的条件下培育,

光照

平菇的菌丝体在黑暗中正常生长,不需要光线,有光线照射可使菌丝生长速度减慢,过早地形成原基,不利于提高产量。子实体分化发育需要一定的散射光,光线不足,原基数减少。已形成子实体的,其菌柄细长,菌盖小而苍白,畸形菇多,不会形成大菌盖。

酸碱度

平菇对酸碱度的适应范围较广,pH值在3~10范围内均能生长;但喜欢偏酸环境,

pH5.5~7时,菌丝体和子实体都能正常生长发育。平菇生长最适pH值为5.4~6,风尾菇最适pH值为6.5~7,姬菇以及佛罗里达菇以pH6.5~7.5菌丝生长速度最快,而且粗壮。平菇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代谢作用产生有机酸和醋酸、琥珀酸、草酸等,使培养料的pH值逐渐下降。此外,培养基在灭菌后pH值也会下降,所以在配制培养料时应调节pH值为7~8为好。为了使菌种稳定生长在最适pH值内,在配制培养基时,常添加0.2%的磷酸氢二钾(K2HPO4)和磷酸二氢钾(KH2PO4)等缓冲物质,如果培养过程中产酸过多,可添加少许中和剂—碳酸钙(CaCO3),使培养基不致因pH值下降过多而影响平菇的生长,在大量生产中也常常用石膏或石灰水调节酸碱度。

求平菇栽培种的制作方法及配方!

平菇栽培种木屑配方如下。
杂木屑78%,麦麸(米糠)20%,石膏1%,糖1%。石灰根据品质每百斤添加1-3斤。含水量60%。
制作工艺,配料--拌料-装袋-灭菌-冷却-接种-培养。

平菇的种植技术与配料方法,出菇期间怎样管理

按照棉籽壳72%、木屑15%、麸皮10%、石膏粉1%、过磷酸钙1%、多菌灵1%这样的比例进行配料。培养料的含水量控制在60-65%左右、PH调为7-7.5比较好,拌料后进行堆料3-5天;然后把培养料铺放在床架上,铺放的厚度要合理;播种的时候要用穴播的方式,播种完之后再撒上一层菌种进行覆盖。

一、平菇的种植技术与配料方法

1、先按照棉籽壳72%、木屑15%、麸皮10%、石膏粉1%、过磷酸钙1%、多菌灵1%这样的比例进行配料。把棉籽壳用2%的石灰水浸泡12-24小时左右,然后捞出沥干在与其它辅料搅拌均匀。

2、培养料的含水量控制在60-65%左右、PH调为7-7.5比较好。拌料后进行堆料3-5天,期间温度在70℃左右的时候需要进行进行翻料,避免温度过高。

3、把床架底部铺一层农用的薄膜,然后把培养料铺在床架上,用木板拍紧实。培养料的厚度大约为10-15厘米,气温比较高的时候培养料的厚度稍微薄一点,气温比较低的时候培养料的厚度稍微厚一点。

4、然后进行播种,播种用穴播的方式,距离大约5-8厘米,深度大约3-5厘米。播种完之后再撒上一层菌种进行覆盖,然后在床面上铺一层报纸盖上薄膜即可。

5、在播种之后菇房的温度控制在15-20℃,相对湿度控制在70%左右。如果温度太高可以适当揭开薄膜进行通风降温,在播种10天之后可以每天揭开薄膜1-2次,每次揭开薄膜20分钟左右。

6、在播种30-40天之后菌丝会长满培养料,在这个时候会出现像葡萄状的平菇子实体原基,可去掉覆盖在料面的薄膜,控制菇房温度在15℃左右,相对湿度控制在90%左右,加强菇房通风换气,经过一个星期左右就可以采收了。

二、平菇出菇期间怎样管理

1、平菇菌丝长满之后要把菌袋堆放成排,一般堆4-7层高。当袋口处有小菇蕾形成的时候,要及时除去袋口的报纸,在小菇蕾形成初期,可以少量多次向菇房空中喷雾状水,这样可以保持地面湿润,但是不能向菇蕾喷水。

2、当菇蕾分化出菇盖、菇柄的时候才可以喷雾化水,并且要少喷、细喷。同时还要保持地面湿润,当菇盖长到3厘米以上的时候才可以喷水到菇体上。在平菇出菇期间菇房的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5%比较合适。

3、当平菇长到菌盖边缘而且没有完全展开的时候要及时采收。在采收完一潮菇之后,需要停止喷水3-7天,这样可以促进菌丝生长和菌包转潮出菇,等菌包有菇蕾出现的时候再适当喷水,这样可以刺激新一潮菇体的形成。

平菇种植方法和步骤

场地选择:种植平菇时选择在排水好、无污染的位置搭建菇棚。 配制养料:使用玉米芯、麦麸、多菌灵、尿素等加水装入塑料袋。 摆放菌种:接入菌丝摆放在菇棚里,间距要小于5厘米。 生长管理:空气湿度保持在65%,室温不超过30度。

平菇如何种植

1、场地选择

种植平菇时选择在排水好、通风、周围无污染的位置搭建遮阳大棚作为菇房棚,或者搭建半地下的菇棚,并且根据不同的种植地区,选择不同的种植时间,在大棚内装置控温设备。

2、配制养料

平菇在种植前需要配制基质,一般使用玉米芯、麦麸、多菌灵、尿素等物质,按照比例加水搅拌均匀,装入塑料袋中压实并进行高温消毒,养料和菌种的比例大约是6:1,合适的比例能提高接种成功率。

3、摆放菌种

平菇棚中用多菌灵和石灰水清洁消毒,将装有养料的塑料袋排放在地上,打开一侧接入菌种后密封扎紧,每一袋养料的间距要小于5厘米,室内温度控制在25-30度之间,菌丝生长发育时用牙签扎出排气孔。

4、生长管理

平菇发菌期间菇棚的空气湿度保持在65%,播种后2-3天时菌种开始萌发,逐渐长四周扩散生长,此时的室温不能超过30度,并且在十天后将室温控制在15度左右,长到5厘米的高度时就能开始采收。

平菇菌种如何制作?

制作平菇菌首先要将土豆切成小块放烧杯里煮半个多小时,过滤出里面的水备用,将琼脂放到煮土豆的水里,烧开,等到琼脂完全溶化后煮一会儿,把汁液分放到试管里,放到高压锅里消毒杀菌。斜放知道冷凉凝固之后准备接种。将品相优良的嫩蘑菇用酒精清洗杀菌。

在无菌箱里切成小块,接种到琼脂基质上,(接种时下面要放一个酒精灯,试管口在酒精灯上方,尽量保证接种空间无菌)用塞子堵上口,放到培养箱里培养就可以了。等到长满菌丝备用,形成一级菌种。

二级菌种:将大豆等谷粒煮熟,高温杀菌,无菌条件下晾干;玻璃瓶高温杀菌;将晾好的谷粒装到玻璃瓶里。封口。放到高压锅里高压灭菌。取出在无菌室冷凉。之后将培养瓶放到无菌箱里,将一级菌种放进去,用专用小匙挖出黄豆大小菌种接种入玻璃瓶里,(接种时下面要放一个酒精灯,试管口在酒精灯上方,尽量保证接种空间无菌)接种后随即封口。放到培养室培养,等到长满菌丝备用。

三级菌种(生产用菌种):与二级菌种制备方法基本雷同,不过,培养基一般采用煮熟的玉米粒、麦粒、棉籽等。等三级菌种菌丝长满后就可以取出来种蘑菇了。这样经历了三级菌种的培育后,平菇菌就完全制作好了。

平菇生料种植如何拌料?

平菇种植方式如下

培养料必须选用干燥、无霉变的玉米芯,将玉米芯粉碎成玉米粒般大小的颗粒状。这样的培养料粗细适宜,透气性好,极有利于菌丝的生长。

培养料配方:

1、玉米芯百分之七十八,麸皮百分之二十,石膏粉、糖各百分之一、多菌灵百分之零点一,水分适量。

2、纯玉米芯50公斤,麸皮10公斤,石灰、石膏、磷肥各百分之一,多菌灵百分之零点一,水分百分之六十五。

3、拌料时,先将石灰、磷肥、多菌灵溶于水中,然后充分搅拌均匀,加入其它辅料。

4、料堆做成龟背状,高度宜低

(1)玉米芯的处理。将玉米芯粉碎至花生粒大小,然后用3%~5%的石灰水拌料,直到拌透拌匀,接着添加2%的过磷酸钙、2%石膏、0. 5的尿素、0.1%克霉王(或其他)、1%食盐,拌匀,使料水保持在1:1~1.4。

(2)建堆发酵。拌匀后堆成宽1.5~1.8米,高0.8米的长堆,堆的两边用木棍在堆肩打两排孔,孔距0.6~1米,上覆薄膜以保温,堆底留空隙,以通风。当堆内1搜索5厘米处温度达到65℃以上时保持一昼夜,然后翻堆,上翻下,里翻外,如此共翻3次,然后摊开散温。

(3)接种发菌。选用适宜优质三级种。出菇袋规格一般为22厘米×45~50厘米的聚乙烯筒袋,采用三层料四层种的层播法,菌种量在15%左右。

(4)出菇管理。可采用立墙或覆土栽培方法。当采收1潮菇应及时补施营养液:5%~10%黄豆浸出液等。一般可采收3~4潮。生物学效率可达100%~150%。

夏季反季节种植平菇技术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食用菌反季节的栽培的发展和受经济效益的驱动,在夏季进行平菇生产成为菇农增加效益的途径之一。但是,由于夏季温度高,病虫害严重,对缺少栽培经验的栽培户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下面把夏季种植平菇的几个关键环节总结如下:

(1)选种。这是夏季种菇的前提。菌株要求抗高温、耐旱、耐湿、抗杂的品种。如高平1号、夏王40、江都71、夏优1号等。

(2)拌料、发醇、装袋与发菌。配方中的辅料应少加有机氮,不能加尿素。石灰以5%~8%为宜,并加入0.1的多菌灵或克霉王,但要注意不能与石灰同时加入,应先加入石灰粉。含水量要比其他季节少。发酵期适当缩短。进行高碱处理,装袋前培养料PH保持在8以上。栽培用的塑料袋规格要小一些。加大播种量,增加播种层数。装好袋后在有菌种处用铁钉打眼,并从菌袋中间用小手指粗木棒打一孔,加快发菌速度。发菌时加强蔽荫控温,夜间通能风降温。加强发菌管理,提高发菌质量与成功率。

(3)栽培与出菇管理。因覆土栽培时,菌袋中产生的热量不易散失,且土壤中病原菌及虫口多,故一般不采用该法,通常用堆码立墙栽培。出菇时,挽起两端菌袋,晚间定期通风,加大空气湿度和喷水量,搞好蔽荫控温,控制光线。提前搞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发生后,就选用不产生药害的低毒农药防治。否则,高温环境,易产生药害。及时采收。保持出菇场所的卫生。

平菇菌种怎么培养,怎么种植平菇?

【平菇菌种的培养】
一、平菇菌种配方
土豆 200 克、白糖 20 克、琼脂 20 克、水 1000 毫升、硫酸镁 3 克、维生素 2 克。按配方精确称取,先将土豆去皮切片放入 1000 毫升水中,用文火煮沸 20 分钟左右。然后过滤,加水再加热,先将琼脂、白糖、硫酸镁、维生素煮至全部溶化,用量杯量一下是否还够 1000 毫升,如不足,用开水补足。趁热分装试管中,每管装 12 毫升, 1000 毫升可分装 80---100 支试管。分装时要用长管 漏斗,不要使培养基沾到试管口上,以免沾湿棉塞污染杂菌。塞棉塞要用普通棉花,塞 入试管要松紧合适。然后,每 10 支试管用皮套捆成一小捆,每 5 小捆再捆成一大捆,棉塞用牛皮纸包好,放入高压锅中 1.5 公斤压力,灭菌 40 分钟,停火。等 压力表回零才能排气开锅,取出试管倾斜排放在桌面上,斜面试管有两种:原母种试管 ----- 斜 面长度应为管长的 1/3 ,生产母种试管的斜 面应为管长的 1/2 ,冷却凝固后,取一些试管放入恒温箱中 27--30 度空白培养 10 天,经无菌观察,确认无杂菌,才能大量用于分离制种或转接生产母种。接种要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进行 -- 可以使用 629 食用菌专用消毒剂、气雾消毒盒、电子接种器等。接种后放入 25 度的恒温箱中培养 7---10 天,长满试管确认无任何杂菌,就可用于转接二级原种了。
二、平菇二级原种制作
配方 1 :阔叶木锯沫 80 斤、玉米面 25 斤、克霉灵 1 两、白糖 1 斤、硫酸镁 5 两、磷酸二氢钾 3 两、石膏 1 斤、碳酸钙 1 斤。含水量 65% 。
配方 2 :玉米芯 80 斤、稻糠 15 斤、夫子 10 斤、克霉灵 1 两、白糖 1 斤、硫酸镁 5 两、磷酸二氢钾 2 两、尿素 3 两、石灰 2 斤。含水量 65% 。
配方 3 :阔叶木锯沫 40 斤、玉米芯 40 斤、豆饼粉 10 斤、玉米面 10 斤、白糖 1 斤、克霉灵 1 两、硫酸镁 5 两、菇丰素 15 克、二氢钾 3 两、碳酸钙 1 斤、石灰 1 斤。 含水量 65%
配方 4 : 玉米 100 斤,磷酸二氢钾 0 。 5 斤,硫酸镁 0 。 5 斤,白糖 1 斤,碳酸钙 2 斤, 629 消毒剂 1 瓶。
拌料:先将主料和夫子或玉米面、石膏、白灰干拌均匀。然后将其它药品溶化于水中,形成浓的原液。然后把原液均匀加入水中拌入料里。拌匀、含水量掌握在 65% ,即拌完料后用手握一把料,手指缝有水滴但不下落。最好用“亚泰牌装袋机”拌料,节省劳力、搅办均匀,而且还可以装多种规格的菌袋,一机多用。
装瓶标准:每瓶能装干料 2.5 两,装完湿料连瓶称重应为 1.1 斤,这就证明装料量、松紧度都要适度。料中间打一个眼以利菌丝快速生长,装完瓶后马上擦净瓶身,盖上丙烯塑料,套好皮套,进行高压灭菌 1.5 公斤压力保持 2 小时以上。灭菌结束后,瓶温降到 30 度以下搬入接种箱中,接种前必须进行严格消毒 ---- 用 629 消毒剂或气雾消毒盒或电子接种器配合使用。一支生产母种可转接 5--8 瓶二级种,接完后马上放入 25----27 度的恒温箱中培养,没有恒温箱也可以放在能保持 25 度条件下培养。每 3---5 天检查一次,把长势不好、不纯的及时挑出。经 25 天左右培养,就能长满瓶,满瓶后应再巩固培养 5 天,才能转接三级种。二级种可采用12*24丙烯袋装,因为罐头瓶不好买,大规模制种都有采用塑料袋.
二级种制作要领:
料要干,无变质,加入原料必须精确,灭菌必须达到杀死一切微生物。接种要在绝对无菌条件下进行,盖瓶塑料必须用聚丙烯塑料,因为丙烯塑料比玻璃还透明,就是有小米粒大小的杂菌,也能清楚的观察到。
三级种配方可完全参照二级配方和制作方法,但培养基营养配比应接近于栽培料,使菌丝有一个更适应的过程。
三、栽培料配方
1 、棉子壳 100 斤,石灰 4 斤,硫酸镁 4 两,克霉灵 1 两 ,尿素0.5斤,二氢钾3两,玉米面10斤,含水量65% 。
2 、棉子壳 100 斤,石灰 1.5 斤,石膏 2 斤,克霉灵 1 两,高锰酸钾 1 两。
3 、棉子壳 100 斤,生石灰 3 斤,磷肥 1.5 斤,尿素 2 两,硫酸镁 3 两,克霉灵 1 两,碳酸钙 1 斤。
4 、玉米芯 100 斤,玉米面 25 斤,高锰酸钾 1 两,克霉灵 1 两,磷酸二氢钾 3 两,尿素 3 两,复合肥肥 3 两,硫酸镁 4 两,碳酸钙 1 斤,石灰 4 斤,菇丰素 15 克,大粒盐 1 斤(发酵料添加)。
5 、玉米芯 100 斤,夫子 15 斤,米糠 20 斤,克霉灵 2 两,尿素 5 两,磷酸二氢钾 3 两,硫酸镁 5 两,石灰 3 斤,石膏 1 斤,增产素 1 支,大粒盐 1 斤(发酵料用)。
6 、花生壳粉 65 斤,玉米芯 35 斤,玉米面 5 斤,黄豆粉 10 斤,磷酸二氢钾 5 两,石灰 3---4 斤,克霉灵 1--2 两,过磷酸钙 5 两,硫酸镁 4 两。
7 、豆秸粉 50 斤,木屑 30 斤,玉米芯 20 斤, 夫子 13 斤,玉米面 10 斤,石灰 4 斤,克霉灵 2 两,过磷酸钙 5 两,尿素 4 两,硫酸镁 5 两,菇丰素 15 克,碳酸钙 1 斤。
8 、玉米芯 100 斤,玉米面 10 斤,黄豆粉 10 斤,米糠 5 斤,尿素 5 两,复合肥 3 两,硫酸镁 3 两,石灰 3 斤,过磷酸钙 1 斤,克霉灵 2 两。
9 、木屑 87% ,夫皮 5% ,玉米面 5% ,石灰、石膏、磷肥各 1% ,克霉增产灵 0.1% 。
10 、豆秆、木屑混合物 80 斤,夫皮 10 斤,鸡粪 5 斤,玉米面 5 斤,豆饼 5 斤,石灰 4 斤,磷肥 1 斤,尿素 3 两,克霉灵杀菌剂 2 两,碳酸钙 1 斤,硫酸镁 5 两,发酵期15--20天。
平菇栽培料拌料要点:
1 、料要新,不能有发霉、成团、虫卵等。
2 、主料以复合料为好,养份全、透气性好,有利于菌丝生长,确保高产。即使是单一的使用一种主料如玉米芯,也要注意料的粗、细。
3 、料、水比例,不同的原料在栽培时加入的水量是不同的,不能只根据以往的某一经验一成不变。如棉子皮不脱绒时,料水比在 1 : 1 . 5 ,而脱绒的棉子皮在加水时,料水比在 1 : 1 .3 左右。另外,原料的干、湿程度,原料的颗粒大小都影响拌料时的加水量。再有,质的不同的原料吃水程度也不同,玉米芯原料拌完后 2 小时左右才能吃透水,也就是说,要在拌完玉米芯主料闷 2 小时后,用手紧握一把料,手指间有水珠但不下落即为含水量 65% 。
4、为达到主料与辅料等混合均匀,要先把主料、夫皮、玉米面、石灰、石膏干拌均匀,再把肥料、微量元素、杀菌剂、增 产剂溶于水中再均匀的加入主料中。一般发酵料在第二次翻堆时加入杀虫剂。另一个方法是干拌法,把所有的辅料都拌在一起,然后撒在主料的表面,干拌两遍,再向料堆加清水,省工,快速,均匀。
【平菇栽培方法】
1 、按上述配方和拌料要点先把栽培主料拌好,测好含水量,然后用粗一点的木棒向料堆中心多打一些洞,以利通气,再在料堆上覆盖草帘或塑料防止水份的大量流失。
2 、 2 天后进行第一次翻堆,根据季节、环境适当加入敌敌畏等杀虫药。翻堆一定要细致,要让料的里外、上下、干湿都混合均匀,再用木棒多打一些洞。以后每 2 天再翻一次堆,一共 6--7 天发酵完毕。
发酵过程需要注意的事项:
①发酵过程中不需要额外再加水,有局部失水严重的可适当用水淋湿。
②一定确保发酵过程中的通风换气。
③料堆表面生成的一层白色小绒毛是放线菌,在翻堆时不用扔可均匀的拌入主料当中。
④在发酵过程中料表面或表层浅处可能有绿色、褐色的杂菌,需及时清理。
⑤栽培料发酵成功的标准:料显带微红的暗褐色,且里外均匀一致没有黄白色的夹心料,有较浓的发酵酒香味,用手握料富有弹性。料温不再持续升高。
⑥发酵看似简单,但在这个过程中受地理、季节、环境等的影响都会改变发酵过程中的生物学变化过程,造成发酵结果的不同。栽培料没发透就接种,堆垛后料会继续发酵过程,造成菌袋急速升温以致烧死菌丝,或阻碍菌丝的正常生长速度,使主料酸化,给杂菌以生长的时机和环境。如果发酵料“过火”再接种,造成主料中营养的损失,致使菌棒出菇后劲不足。不过从栽培成功率的角度看,宁可“过火”不能“缺火”。
3、装袋接种
准备工作 ----- 事先把购买的低压聚乙烯筒料,截成 22 —— 25 × 45 厘米规格的菌袋,然后用订书器将菌袋的一头订紧。再把要盛放菌种的工具用浓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消毒,然后将优质的三级菌种掰成大枣大小的块,备用。
装袋前,把发酵好的栽培主料散开,铺成薄薄的一层,待料温降到 30 度以下就可装袋接种了。先将聚乙烯筒袋没扎口的一端向另一端转起,以利于工作,然后放入一层主料,并用手按压紧实,再放入三级菌种,接着一层料一层菌种,装至满袋扎好袋口,再打开菌袋的另一头放入菌种,重新扎口。建议每个菌袋装成 4 层菌种 3 层料,或 5 层菌种 4 层料,两端要多放一些菌种,放入中间层的菌种要放在塑料袋的周围,放在料的中心由于缺氧或温度高会烧死菌种。装好菌袋后,用二寸铁钉在每一层放菌种的地方扎 7--8 个小眼,利于通氧促进菌丝的快速定植生长。扎口方法可采用订书器封口,速度快,通气性好。
4、发菌
菌袋装完后就进入了发菌阶段,发菌阶段的要点如下:
①控温。由于栽培料在翻堆、降温、装袋的过程中充分与空气接触,在装完料后的 4---15 天里还会产生高温,所以应根据当时的季节、温度,合理安排菌包的堆垛高度。在生长过程中。料温会高于室温 3---5 度,所以室温最佳应控制在 20--25 度之间。如果料温超过 35 度,菌丝将会受到严重的伤害甚至死亡。所以严格的说料温达到 30 度就必须倒垛通风。
②控湿。高温高湿易引发杂菌污染,在培养菌丝阶段,环境的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不超过 65% 。
③通氧。如果发现菌丝即使在倒垛后还不能正常生长,这时就要用铁钉在菌丝生长边缘内 1 厘米处扎眼,以供给充足的氧气。
④杀虫、及时清理有污染的菌袋。
菌袋经过 22--30 天的培养就可长满,再巩固 5--7 天就进入了出菇阶段。

平菇菌种的栽培料配方

1 。棉子壳 100 斤,石灰 4 斤,硫酸镁 4 两,克霉灵 1 两 ,尿素0.5斤,二氢钾3两,玉米面10斤,含水量65% 。2 。棉子壳 100 斤,石灰 1.5 斤,石膏 2 斤,克霉灵 1 两,高锰酸钾 1 两。3 。棉子壳 100 斤,生石灰 3 斤,磷肥 1.5 斤,尿素 2 两,硫酸镁 3 两,克霉灵 1 两,碳酸钙 1 斤。4 。玉米芯 100 斤,玉米面 25 斤,高锰酸钾 1 两,克霉灵 1 两,磷酸二氢钾 3 两,尿素 3 两,复合肥肥 3 两,硫酸镁 4 两,碳酸钙 1 斤,石灰 4 斤,菇丰素 15 克,大粒盐 1 斤(发酵料添加)。5 。玉米芯 100 斤,夫子 15 斤,米糠 20 斤,克霉灵 2 两,尿素 5 两,磷酸二氢钾 3 两,硫酸镁 5 两,石灰 3 斤,石膏 1 斤,增产素 1 支,大粒盐 1 斤(发酵料用)。6 。花生壳粉 65 斤,玉米芯 35 斤,玉米面 5 斤,黄豆粉 10 斤,磷酸二氢钾 5 两,石灰 3---4 斤,克霉灵 1--2 两,过磷酸钙 5 两,硫酸镁 4 两。7 。豆秸粉 50 斤,木屑 30 斤,玉米芯 20 斤, 夫子 13 斤,玉米面 10 斤,石灰 4 斤,克霉灵 2 两,过磷酸钙 5 两,尿素 4 两,硫酸镁 5 两,菇丰素 15 克,碳酸钙 1 斤。8 。玉米芯 100 斤,玉米面 10 斤,黄豆粉 10 斤,米糠 5 斤,尿素 5 两,复合肥 3 两,硫酸镁 3 两,石灰 3 斤,过磷酸钙 1 斤,克霉灵 2 两。9 。木屑 87% ,夫皮 5% ,玉米面 5% ,石灰、石膏、磷肥各 1% ,克霉增产灵 0.1% 。10 。豆秆、木屑混合物 80 斤,夫皮 10 斤,鸡粪 5 斤,玉米面 5 斤,豆饼 5 斤,石灰 4 斤,磷肥 1 斤,尿素 3 两,克霉灵杀菌剂 2 两,碳酸钙 1 斤,硫酸镁 5 两,发酵期15--20天。 平菇栽培料拌料要点: 1 。料要新,不能有发霉、成团、虫卵等。 2 。主料以复合料为好,养份全、透气性好,有利于菌丝生长,确保高产。即使是单一的使用一种主料如玉米芯,也要注意料的粗、细。 3 。料、水比例,不同的原料在栽培时加入的水量是不同的,不能只根据以往的某一经验一成不变。如棉子皮不脱绒时,料水比在 1 : 1 . 5 ,而脱绒的棉子皮在加水时,料水比在 1 : 1 .3 左右。另外,原料的干、湿程度,原料的颗粒大小都影响拌料时的加水量。再有,质的不同的原料吃水程度也不同,玉米芯原料拌完后 2 小时左右才能吃透水,也就是说,要在拌完玉米芯主料闷 2 小时后,用手紧握一把料,手指间有水珠但不下落即为含水量 65% 。 3 。为达到主料与辅料等混合均匀,要先把主料、夫皮、玉米面、石灰、石膏干拌均匀,再把肥料、微量元素、杀菌剂、增 产剂溶于水中再均匀的加入主料中。一般发酵料在第二次翻堆时加入杀虫剂。另一个方法是干拌法,把所有的辅料都拌在一起,然后撒在主料的表面,干拌两遍,再向料堆加清水,省工,快速,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