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

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求年龄对应称呼 如三十而立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票?梅之年。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

人的年龄古代的叫法是什么,如:三十而立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总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像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天命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致改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耄耋(音maodie)

90岁-背之年

100岁-期颐

求年龄的称谓 例如 30岁 就称作”而立”之年

分类: 文化/艺术 >>文学 >>小说

问题描述:

高分问题噢

解析:

古代年龄称谓

在学习古文的过程中, 经常会碰到一些表达年龄称谓的词,如:“弱冠”、“耄耋”等。学生往往对此很费解。其实类似这样的词还很多,都是我们在学习古文的过程中所必须了解的知识。古人的年龄称谓来源不一,大多根据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袭前人所言而成为固定称谓的。

在所有的年龄称谓中,“九十”的称谓可谓最多最有趣。或叫“鲐背”,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又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又称“冻梨”。

还有依据生理特征命名的,如:人初生叫“婴儿”,是因为人初生需要抱在胸前喂奶。婴可与膺通假,膺者胸也。婴儿即为抱在胸前之儿。七岁除叫做“悼”外,还叫“龆龀”也叫做“毁齿”,因为正是换牙时期,所以有此称呼。十五岁叫做“童”,“山无草木曰童”。古代十六岁成年,十五岁男子未加冠,女子未及笄。此处用的是比喻意。

另外,我们现在常说的“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则来自于《论语·为政篇》的记载:“子曰: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距。”

*** 戴圣所辑《礼记·曲记篇》中说:“人生十年曰幼,二十曰弱,三十曰壮,四十曰强,五十曰艾,六十曰耆,七十曰老,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其中还有耄年有罪不加身的说法。但后人却常把“幼学”、“弱冠”等作为年龄称谓,这恐怕是后代词汇由单音节向双音节发展的原因吧

我国还有干支纪年的传统,六十年为一轮,故又有六十岁为“花甲之年”的说法。杜甫有诗句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二十古来稀。”于是,七十又有了“古稀之年”的别称。

当然,古代年龄称谓并不止这些,还有许多散见于各类古书中,因较少使用而未被流传下来。上面所述这些因使用频率高,生命力强而被后人沿用了下来。有些还已经进入了我们的日常交际之中,如:“三十而立”。再如,从“婴儿”和“儿童”两个词中,我们已看不出历史和今天的区别了。

另外还有: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韶年:男孩八岁。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 舞勺之年:十三至十五岁 志学:十五岁。

舞象之年:十五至二十岁。 弱冠:二十岁。 而立之年:三十岁。

不惑之年:四十岁。 知天命、知非之年:五十岁。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

古稀之年:七十岁。 杖朝之年:八十岁。 耄耋:八十、九十岁。

期颐:百岁之人。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及笄:女子十五岁。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标梅之年:出嫁

30岁的年龄称谓叫什么

30岁的年龄称谓叫而立之年

成语出处:《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在鲁国政坛受排挤后,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经历卫、郑、陈、晋等地碰壁后,在蔡国闲居,孔子与弟子们谈起自己的经历,说他从30岁开始立志弘道,到现在快七十岁没能推销出仁政,感慨万千……宰予立即过来安慰孔子。

称谓释义

一、汤饼:出生三天,邀亲友吃汤饼。

二、教数:9岁。

三、外傅:10岁,出外就学。

四、弱冠:指男子20岁。

五、而立:指30岁。称30岁为而立之年

六、不惑:指40岁。

七、强壮:指四十。《续焚书》卷一·书汇:兄虽强壮之年,然亦几于知命矣

八、知命:指50岁。

九、花甲(耳顺):指60岁。

十、古稀:指70岁。称70岁为古稀之年

十一、耄耋:指80~90岁

十二、期颐:指百岁老人。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而立之年   百度百科-年龄称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