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汉语方言概要》,作者:袁家骅;

2、《现代汉语方言概论》,作者:侯精一;

3、《汉语方言学》,作者:李如龙;

4、《汉语方言学教程》,作者:游汝杰;

5、《汉语方言研究的方法与实践》,作者:钱曾怡;

6、《汉语方言地理学》,作者:项梦冰;

7、《湖北方言调查报告》,作者:赵元任;

8、《钟祥方言记》,作者:赵元任;

9、《汉语方言学基础教程》,作者:李小凡;

10、《新方言》,作者:章太

介绍几本有关方言的书!

我介绍些书给你吧,我们导师开的:

游汝杰著《汉语方言学教程》,上海教育出版社

李如龙著《汉语方言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袁家桦著《汉语方言学概要》,语文出版社

臧伯慧著《汉语方言及方言调查》,湖北教育出版社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记录方言的著作是

中国第一本讲述方言的字典

《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简称《方言》,西汉扬雄(公元前53—公元18年)所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方言著作。《方言》不仅是中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对方言词汇进行比较研究的专著,在世界语言学史上也是一部开辟语言研究的新领域,独创个人实际调查的语言研究的新方法的经典性著作。《尔雅》、《释名》、《说文解字》构成了我国古代最著名的辞书系统。

这部书是他在收集了周代记录的方言资料和实际调查了当时方言的基础上整理出来的(因为书中所用的资料,有的来自《列子》、《庄子》、《吕氏春秋》等书),今存13卷(见东晋郭璞《方言注》(涵芬楼四部丛刊本))共六百六十九条,一万一千九百多字。体例仿《尔雅》,所收词汇虽不标门类,但基本上是按内容分类编排的。释词一般是先列举一些不同方言的同义词,然后用一个通行地区广泛的词来加以解释,以下大都还要说明某词属于某地方言。也有时先提出一个通名,然后说明在不同方言中的不同名称。

秦朝以前,每年八月,政府派遣“輶轩使者”(乘坐轻车的使者)到各地搜集方言,并记录整理。这些材料由于战乱而散失。扬雄的老师严君平收集了1000多字,扬雄的亲戚也有了解。扬雄对此很感兴趣,自己有搜集整理了很长时间,经过27年,写成了这部书。时人赞叹说《方言》是“悬诸日月不刊之书”。

《方言》经东晋郭璞注释之后流传至今。今本《方言》计13卷,大体轮廓可能仿《尔雅》体例,但卷内条目似不及《尔雅》严格有条理。大体上,卷一、二、三是语词部分,其中有动词、形容词,也有名词;卷四释衣服;卷五释器皿、家具、农具等;卷六、七又是语词;卷八释动物名;卷九释车、船、兵器等;卷十也是语词;卷十一释昆虫;卷十二、十三大体与《尔雅》的“释言”相似,往往以一词释一词,而没有方言词汇比较方面的内容,与前10卷大不相同。何九盈先生怀疑最后2卷可能原来是分作4卷的(扬雄自己说全书是15卷),且扬雄生前并没有把《方言》写完,现在的后2卷原本只是写作提纲。后扬雄因病去世,没有来得及把这2卷中有关方言的对比写进各条之下,以致成了未最后完成的书稿。

13卷的《方言》所收的词条计有675条(据周祖谟《方言校笺》统计),每一条下,作者往往先提出一个或几个同义词作为条目,然后或用一个词来解释它们,或分别说明各个词的使用地域,所以实际词目远远超过了条数。

学习方言的重要参考用书有哪些?

陈辉龙 1934 台湾语法 台北无名会出版部

李献璋 1950 福建语法序说 东京:南风书局(423页,32开。封面、著者都用中文,里面全是日文。本书信息承学习君提供)

张洪年 1972 香港粤语语法的研究 香港中文大学

*高华年 1980 广州方言研究 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

郑谢淑娟 1981 台湾福建话形容词的研究 台湾学生书局

*李永明 1986 衡阳方言 湖南人民出版社

*许宝华、汤珍珠主编 1988 上海市区方言志 上海教育出版社

罗肇锦 1988 客语语法(修订再版) 台湾学生书局

杨秀芳 1991 台湾闽南语语法稿 大安出版社

*李永明 1991 长沙方言 湖南出版社

陈淑梅 2001 鄂东方言语法研究 江苏教育出版社

徐 慧 2001 益阳方言语法研究 湖南教育出版社

曾毓美 2001 湘潭方言语法研究 湖南大学出版社

黄伯荣等编著 2001 汉语方言语法调查手册 广东人民出版社

张惠英 2001 汉语方言代词研究 语文出版社

*钱曾怡主编 2001 山东方言研究 齐鲁书社

钱奠香 2002 海南屯昌闽语语法研究 云南大学出版社

林璋、佐佐木勋人、徐萍飞 2002 东南方言比较文法研究(日文) 好文出版

*张惠英 2002 汉藏系语言和汉语方言比较研究 民族出版社

*邢向东 2002 神木方言研究 中华书局 [515-693 为《语法篇》]

*林寒生 2002 闽东方言词汇语法研究 云南大学出版社

*周一民 2002 现代北京话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邓思颖 2003 汉语方言语法的参数理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方小燕 2003 广州方言句末语气助词 暨南大学出版社

戴昭铭主编 2003 汉语方言语法研究和探索:首届国际汉语方言语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陈泽平 2003 闽语新探索 上海远东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戴昭明 2003 天台方言初探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4、 现代汉语方言研究名家、名作有哪些?

1、《汉语方言概要》,袁家骅等著。文字改革出版社1960年2月初版, 1983年6月第二版。本书论北方话、吴、湘、赣、客家、粤、闽南、闽北各方言形成的背景,词汇特点和语法特点。

2、《现代汉语方言》,詹伯慧著。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年8月出版。

3、《汉语方音字汇》,北京大学中文系语言学教研室编。文字改革出版社1962年9月初版,1989年6月第二版。本书收入北京、济南、西安、太原、汉口、成都、扬州、苏州、温州、长沙、双峰、南昌、梅县、广州、厦门、潮州、福州等十七个地点的2700余字的语音,用国际音标标音。

4、《汉语方言词汇》,北京大学中文系语言学教研室编。文字改革出版社1964年5月初版。本书收入北京、济南、沈阳、西安、成都、昆明、合肥、扬州、苏州、温州、长沙、南昌、梅县、广州、阳江、厦门、潮州、福州十八个方言点的905条词语,用国际音标标音。

5、《汉语方言常用词词典》,闵家骥、晁继周、刘介明编。浙江教育出版社1991年5月初版。所收方言词尽量注明该词语使用的地区,难以确定的则在文末注明资料的来源。方言词读音一律折合普通话读音,用汉语拼音注音,差异较大的,用国际音标加注方言音,按音序排列。

请介绍《尔雅》《方言》《说文解字》《释名》四部作品

《尔雅》成书于战国或两汉之间,是中国第一部词典,最早收录于《汉书·艺文志》,但未载作者姓名。作品中收集了比较丰富的古汉语词汇。它不仅是辞书之祖,还被列入《十三经》中,是汉族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尔”是“近”的意思(后来写作“迩”),“雅”是“正”的意思,在这里专指“雅言”,即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都合乎规范的标准语。《尔雅》的意思是接近、符合雅言,即以雅正之言解释古汉语词、方言词,使之近于规范。

《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简称《方言》,作者扬雄(公元前53—公元19年)。《方言》是汉代训诂学一部重要的工具书,也是中国第一部汉语方言比较词汇集。它的问世表明中国古代的汉语方言研究已经由先前的萌芽状态而渐渐地发展起来。《方言》被誉为中国方言学史上第一部“悬之日月而不刊”的著作,在世界的方言学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是由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编著的语文工具书著作。《说文解字》是中国最早的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语文辞书,也是世界上很早的字典之一。它是科学文字学和文献语言学的奠基之作,在中国语言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历代对于《说文》研究者众多,清朝时研究最为兴盛。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桂馥的《说文解字义证》;王筠的《说文释例》、《说文句读》尤备推崇,四人也获尊称为“说文四大家”。

《释名》,训解词义的书。汉末刘熙作,《释名》是一部从语言声音的角度来推求字义由来的著作,它就音以说明事物得以如此称名的缘由,并注意到当时的语音与古音的异同。《释名》在吴末已广为流布,为学者所重视。对后代训诂学因声求义的影响很大,同时也是研究汉语语源学的要典,其体例仿照《尔雅》。

具体百度百科上解释得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