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词二首》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组诗作品。两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赞颂了秋天的美好,并借黄鹤直冲云霄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原诗:

1、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2、山明水净夜来霜, 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 岂如春色嗾人狂。

译文:

1、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凄凉、空旷。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秋日天

《秋词其二》怎么注音?

秋词其二的注音: shān míng shuǐ jìng yè lái shuāng ,shù shù shēn hóng chū qiǎn huáng。shì shàng gāo lóu qīng rù gǔ , qǐ rú chūn sè sǒu rén kuáng 。 

全文: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翻译:秋天了,山明水净,夜晚已经有霜。树叶由绿转为浅黄色,其中却有几棵树叶成红色,在浅黄色中格外显眼。登上高楼,四望清秋入骨,才不会像春色那样使人发狂。

《秋词二首》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组诗作品。

全诗赏析:

这两首《秋词》主题相同,但各写一面,既可独立成章,又是互为补充。其一赞秋气,其二咏秋色。气以励志,色以冶情。所以赞秋气以美志向高尚,咏秋色以颂情操清白。景随人移,色由情化。景色如容妆,见性情,显品德。春色以艳丽取悦,秋景以风骨见长。

第二首的前二句写秋天景色,诗人只是如实地勾勒其本色,显示其特色,明净清白,有红有黄,略有色彩,流露出高雅闲淡的情韵,泠然如文质彬彬的君子风度,令人敬肃。

谓予不信,试上高楼一望,便使人感到清澈入骨,思想澄净,心情肃然深沉,不会像那繁华浓艳的春色,教人轻浮若狂。末句用“春色嗾人狂”反比衬托出诗旨,点出全诗暗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运用巧妙。

秋词二首其一拼音版

秋词二首其一拼音版是:zì gǔ féng qiū bēi jì liáo,wǒ yán qiū rì shèng chūn cháo。(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qíng kōng yī hè pái yún shàng,biàn yǐn shī qíng dào bì xiāo。(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词二首》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组诗作品。两首诗的可贵之处在于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赞颂了秋天的美好,并借黄鹤直冲云霄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这首诗是诗人被贬朗州司马时所作。公元805年(永贞元年),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革新运动。但革新遭到宦官、藩镇、官僚势力的强烈反对,以失败而告终。顺宗被迫退位,王叔文赐死,刘禹锡被贬。

可贵的是,诗人在遭受严重打击后,并没有消沉下去。刘禹锡贬到朗州(湖南常德)时,是三十四岁。正感到春风得意,却被赶出了朝廷,其苦闷是可想而知的。但他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做事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云亦云。《秋词二首》就是被贬朗州时这种心情下写的。

刘禹锡的《秋词》拼音版是什么?

Zì gǔ féng qiū bēi  jì liáo,Wǒ  yán qiū   rì  shèng chūn zhāo

自 古 逢 秋 悲 寂 寥, 我 言 秋 日  胜 春  朝。

Qíng kōng yí hè pái  yún shàng,Biàn yǐn shī qíng dào bì xiāo

晴 空  一  鹤 排 云 上, 便  引 诗 情 到  碧 霄。

作者:刘禹锡,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创作背景:刘禹锡贬到朗州时,是三十四岁。正感到春风得意,却被赶出了朝廷,其苦闷是可想而知的。但他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做事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云亦云。《秋词二首》就是被贬朗州时这种心情下写的。

译文: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