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黑斑病。黑斑病主要是4月份开始发病,尤其在阴雨季节发病更重,发病初期叶片开始发黄,并逐渐向叶片基部蔓延,产生各种颜色的不规则病斑,直至叶片开始慢慢枯萎,影响植株生长。它的病原体较为顽强,可抗低温越冬,并在来年成为新的病原体。

2、根线虫。根线虫从名字就可得知,它危害的是麦冬的根部,它的体形较小,危害植株根部形成大小不等的根结,这些根结又会生长出毛根,这些毛根末端又会再次被根线虫侵染,形成小的根结,就这样慢慢的蔓延整个根部,影响植株生长。

3、蝼蛄。蝼蛄主要危害幼苗,它的成虫和幼虫都能危害植株,以啃食苗根为食,常常将幼苗根部啃食干净,导致植株枯死,它多在夜间活动,有

麦冬种植如何做好病虫害防治?它主要会发生哪些病虫害?

栽植成活后,要中耕除草,保持土壤70%湿度,麦冬喜湿、喜阴,耐寒植物,在高温、阳光强烈的夏季,要采取遮荫降温措施。进入7月份再浇一次肥,农家有机肥2500公斤,饼肥50公斤,田间管理要注意除草,这个说实话很费人工,全靠手拔!再一个就是病虫害防治,为了提高经济效益,麦冬地里还可以套种玉米,或者大春蔬菜都是可以的。

其实,麦冬的生命力很顽强,对生长环境的要求也并不高。麦冬在过去一般麦地中比较常见,而这种植物也比较喜欢在肥力充足、排水良好,松软的沙质土壤中。选用适宜本地区种的优良小麦品种,晒干,在播种前在晒一晒,增加酶的活性,提高发芽率,并用种衣剂加新高脂膜对种子进行药剂拌种,在背阴处堆放6~8小时播种,药拌能驱地下病虫害。

作为栽种种苗。一般情况下,随收获后,种苗随即种植。种苗在种植时,由于留下的茎根太长,栽种后容易形成两重茎节,即农民称为高脚苗,使生长的地下茎块过少,影响产量。种植它的时候,也一定要选择适当的季节和适当的温度,每年都会在4月或者5月份对它进行种植,这时候气温已经升高了,不像冬天那么冷,平均的温度大概在19度到21℃左右。

这种植物经过了多年的种植就会繁殖出很多的品种,现在在市场上也有很多的品种出现,但是最多的还是两个品种,第一种是直立型的麦冬,第二种是匍匐型的脉动。要选择土壤疏松、土质肥沃的沙土地,栽植前要施足基肥。一般每亩地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4000公斤左右,15-15-15%氮磷钾复合肥40公斤。先将农家肥和复合肥均匀地撒在大田里。

麦冬炭疽病是什么?

麦冬(沿阶草)炭疽病是草地常见病害。分布于长春、唐山、天津、北京、南京、青岛、上海、杭州、苏州、郑州、长沙和福州等地。

症状

叶片出现近圆形褐色病斑。病斑中心部分颜色较浅,呈灰褐色。后期病斑出现黑色小点,潮湿时有粉红色分生孢子堆出现。发生严重时,病斑连接成大斑,造成叶片成段变褐枯死。

病原

Vermicularia Ophiopogonis Pat.属半知菌亚门丛刺盘孢属真菌。分生孢子盘圆盘形,其上密布黑褐色的刚毛。分生孢子新月形,单胞,无色。据报道,造成麦冬炭疽病的病原还有Colletotrichum sp.Guignardia sp.等。

发病特点

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盘在病叶上越冬。翌年春后出现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并使病害迅速扩展蔓延。病菌生长适温25℃左右,通过伤口侵染。7~8月间如多风雨时,病害发生严重。

防治方法

(1)加强管理。发现病株或病叶及时除掉,以减少侵染来源;注意排涝。

(2)挑选无病的母株繁殖,春播种子时,用0.1%福美双拌种消毒。

(3)药剂防治。发病初斯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麦冬草坪的种植与养护?

一、繁殖:

1、种子繁殖:出苗时间较长,一般15-20天出苗。每亩地用量30-40斤。

2、分株繁殖: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下旬栽种。选生长旺盛、无病虫害的高壮苗,剪去块根和须根,以及叶尖和老根茎,拍松茎基部,使其分成单株,剪出残留的老茎节,以基部断面出现白色放射状花心(俗称菊花心)、叶片不开散为度。按行距20厘米、穴距15厘米开穴,穴深5-6厘米,每穴栽苗2-3株,苗基部应对齐,垂直种下,然后两边用土踏紧做到地平苗正,及时浇水。每亩需种苗200-250㎡左右。

二、日常养护管理:

(1)中耕松土。一般每年进行3-4次,宜晴天进行,中耕松土还可防止土壤板结。有些绿化地麦冬草栽植较密,无法中耕,怎么办?可以使用禾林道免深耕土壤调理剂,每亩地2公斤,可以疏松土壤,打破板结,提高根系透气性和促进根系生长,让植株健壮。

(2)追肥。麦冬生长期长,需肥量大,一般每年5月开始,追肥3-4次,肥种以有机肥为主,配施少量复合肥。可以选择禾林道有机肥、八方蓝精灵等。

(3)浇水。栽植麦冬苗后,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利于生根和生长。7-8月雨季,注意排涝。麦冬耐干旱,但是长期干旱,会降低抗逆性,所以一般春秋20天左右浇一次水比较适宜。

(4)除草。麦冬地里杂草主要有禾本科、阔叶和莎草科杂草,靠人工拔除,费工费钱,可以使用麦冬佳、麦草除组合装等进行化学除草,禾阔莎全杀,省时省工省钱。除草是麦冬养护中一个重要环节。

三、病虫害防治:

麦冬病虫害相对较少,所以麦冬的养护成本相对较低,一年四季常绿,在园林绿化中应用广泛。

麦冬的病害主要有叶枯病、黑斑病、炭疽病、褐斑病、根结线虫病,虫害主要有蝼蛄、地老虎、蛴螬等。

叶枯病:麦冬叶枯病是由半知菌亚门真菌引发的一种常见病。这种病不仅发病猛,传播快,而且对沿阶草属其他植物也可造成危害。麦冬叶枯病主要发生在叶尖。在叶片上,病菌由叶尖向下侵染,叶片病斑圆形或椭圆形,发病在叶缘时呈半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灰褐色至灰白色,最后会形成灰白色枯死,病健交界明显,在枯死的叶片上还可以看到散生或近似轮生的小黑点。5-9月是高发期。

防治方法:

1、加强水肥管理。

2、发病期禁止灌溉,及时排除积水。

3、使用扫斑800倍、双佳杀菌剂800倍液喷雾,间隔5-7天,2-3次。预防可用多菌灵、百菌清等。

炭疽病: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枯黄色至褐色圆形小斑点,随着病斑逐渐扩大,病斑发展成半圆形或叶片尖端的不规则状。病斑中央为退绿白色,边缘淡红色,在淡红色病斑边缘中还有褐色黑线1条。发病后期病斑处组织可能脱落,造成叶片自然边缘的凹形缺陷,整个叶片自患病处至病叶尖端提前褪绿成橘黄色。

防治措施:

1、冬季及早春及时清理病残体,剪除病叶,并用1~2波美度的石硫合剂200倍液进行喷雾。

2、防止植株栽植过密。

3、从雨季来得开始,用光合素+炭科800倍液喷雾2-3次。

黑斑病:麦冬黑斑病的病原菌是真菌中一种半知菌,发病初期叶尖变黄并向下蔓延,产生青、白不同颜色的水浸状病斑,后期叶片全部变黄枯死。受害麦冬叶尖开始发黄变褐,逐渐向叶基蔓延,病健交界处色泽较深;有时叶片上产生水渍状、不同颜色的病斑。发病后期,全叶发黄枯死,严重影响产量与质量。病原菌在种苗上越冬,竖年4月中旬即开始发病。病害发生发展与雨水关系很大,雨季发病严重。田间可见到明显的中心病株,并迅速向四周蔓延,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很快流行,成片枯死。

防治措施:发病时使用八方蓝盾+扫斑800倍液喷雾,或理白+扫斑800倍液,配合贝翠或光合素,效果更佳。

根结线虫病:以预防为主,一旦发生,基本无药可救。可以使用地菌净+扫钱宝+壮猫灌根,每年1-2次。如果之前有过发生的地块,后期种植一定要预防。没有发生过的可以每年一次进行预防。

地下害虫:蛴螬、蝼蛄、地老虎等,每年春秋危害较重,一般以3-4月和8-9月危害最为严重。咬食麦冬草根部,导致局部麦冬草枯黄枯死。

防治措施:可以用八方地猛每亩地2-3千克拌土撒施,浇水。或者用胜爽、地安、园施本等每亩地500-1500毫升喷雾或稀释灌根,可以有效杀死地下害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