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织造、姑苏织造与杭州织造并称“江南三织造”。
明朝在南京﹑姑苏和杭州就有织造局,久经停废。清顺治二年规复江宁织造局,杭州局和姑苏局均于顺治四年重修。八年建立了“买丝招匠”制的运营体系体例,并成为清朝江南三织造局的定制。江南三局重修之初,关于督理织务的织造官员,曾一度袭用明制,差遣织造太监视管。顺治三年改以工部侍郎一员总理织务,遴选外务府郎官办理江宁﹑姑苏﹑杭州三处织造局,名曰织造,实为天子的亲信和线人。三织造局重修时,并非常常保持消费。康熙七年当前织造始逐渐走上一般的路子。
清代的江南织造是什么官
没有江南织造。在明清时期,朝廷在江南设立了三大织造局,分别为:江宁织造、苏州织造与杭州织造。这其中又以江宁织造最为出名。
江宁织造的日常工作就是负责为宫里督造和采办各种丝织品,其负责人的官职为江宁织造郎中,官阶为五品。不过你要是觉得一个五品官有什么好说的,那可就错了。江宁织造虽然品级上还不如一个知府,但即便是两江地区的最高长官两江总督(从一品)也不敢轻易得罪他。一个负责做衣服的五品官为什么能那么牛呢?
首任江宁织造郎中的名字叫曹玺,大家可能没听过这个人。不过他却有个大名鼎鼎的曾孙——曹雪芹。曹雪芹在《红楼梦》里描述贾府中无比奢华,醉生梦死的生活,那就是江宁织造府中的真实写照。当然,江宁织造为什么牛和曹雪芹没半毛钱关系。
曹玺虽然只是个五品官,不过他却是大有来头的人物。曹玺的妻子孙氏是康熙皇帝的奶妈,曹玺的儿子曹寅自幼就在康熙身边当伴读。因此,曹家与皇帝的关系比许多大臣都要密切的多。
康熙二年(1663年),曹玺被任命为江宁织造,负责织办宫廷里和朝廷官用的绸缎布匹。不过他还有个更重要的使命,那就是负责收集江南地区的各种情报,直接向皇帝本人上奏,也就是皇帝派到江南的耳目。这样的人,谁敢得罪呢?
曹玺在任职期间,忠实勤奋、办事利索,康熙皇帝对他信任有加。曹玺死后,他的儿子曹寅接任江宁织造。曹寅从小就是康熙的“好基友”,康熙对他的信任程度自然更甚过他的父亲。除了担任江宁织造外,曹寅还被受命担任两淮巡盐御史,巡视两淮盐政。这两项职务,都是当时天下一等一的“肥差”,曹寅身兼这二职,曹家自然也就富甲一方了。
曹家在江宁的日用排场可谓极尽奢华,官员之间往来也出手阔绰。因此,虽然曹家收入丰厚,但开支也巨大。期间,康熙皇帝五次南巡都是由曹家负责接驾,虽是无上的荣耀,但也给曹家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为了侍奉好皇帝,曹寅多次向国库借钱,留下了巨额亏空无法弥补。
曹寅去世后,江宁织造一职相继由他的儿子曹颙(早逝)和侄子曹頫接任。不过,皇帝对曹家的情分也随着曹寅的去世而渐渐疏远。
雍正皇帝继位后,开始大力清查钱粮,追补亏空。曹家因经济亏空无法补足,终于在雍正六年(1728年)被革职抄家,曾经显赫一时的曹家从此没落。
清代宫廷里负责打造皇家衣衫首饰的部门
尚衣监是明代的,司珍房是唐代的。
清代宫廷里负责制造皇家衣衫的主要是内务府所属的三织造,即设于南京的江宁织造、设于苏州的苏州织造、设于杭州的杭州织造。这三织造主要负责织造宫廷所需的丝织品。
另外,内务府广储司下面还设有银作、铜作、染作、衣作、绣作、花作、皮作、帽房、针线房等机构,分别承做各项具体物品,从名称上就可以看出各作、各房的职能。
明清时在江南形成三大丝织业中心,他们分别在哪?
明清时期,江南成为最为重要的丝织业中心。 清代在江宁(南京)、苏州和杭州设立三个织造衙门,各从内务府司员中简派监督一员,简称“织造”,合称江南三织造。 清代在江宁(南京)、苏州和杭州设立三个织造衙门,各从内务府司员中简派监督一员,简称“织造”,合称江南三织造。
织造负责上用(皇帝所用)、官用(官员所用)、赏赐以及祭祀礼仪等所需丝绸的督织解送,都是钦工要件,地位重要,责任重大。 织造负责上用(皇帝所用)、官用(官员所用)、赏赐以及祭祀礼仪等所需丝绸的督织解送,都是钦工要件,地位重要,责任重大。 同时,织造还拥有密折特权,向皇帝直接禀报钱粮、吏治、营务、缉盗、平乱、荐举、参劾、收成、粮价、士人活动以及民情风俗等江南地方情形。 同时,织造还拥有密折特权,向皇帝直接禀报钱粮、吏治、营务、缉盗、平乱、荐举、参劾、收成、粮价、士人活动以及民情风俗等江南地方情形。
清代江宁织造和苏州织造谁的官职更大?各是几品?
清代江宁织造和苏州织造的官职大小一样,均为正五品(内务府郎中)。织造署织造为五品官,因为是钦差,实际地位与一品大员之总督、巡抚却相差无几。
苏州织造:明、清在苏州设局织造宫廷所需的丝织品。明由提督织造,太监主管。清初年依旧制。顺治时曾由户部差人管理,旋仍归宦官的十三衙门。康熙、乾隆每次南巡江南,在苏州均宿于织造府行宫。
江宁织造:明、清都在南京设局织造宫廷所需丝织品。明由提督织造太监主管。清初仍旧。顺治时曾由户部差人管理,旋仍归宦官之十三衙门,每年派人。康熙二年(1663),改由内务府派员久任。衔名初称“驻扎江南织造郎中”,后改为“江宁织造郎中”(或员外郎)。
扩展资料:
江宁织造府为《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之曾祖父(曹玺)、祖父(曹寅)、父辈(曹頫、曹颙)三代袭官居住地。曹雪芹(约1715-约1763?)在此出生。
织造府始建在清初江宁府上元县地界(即今大行宫一带),康熙南巡时,以织造府为行宫,后乾隆游江南又经粉饰,正式作为行宫,到同治年间命名为大行宫。其西花园原有“楝亭”一座,作曹家聚会文人学士的重要场所。
1984年8月,在西花园遗址发掘到假山石几十块,染料及明清初年瓷片、龙纹瓦当、砖雕残片等,证实这里为江宁织造府西花园遗址。
1992年江宁织造府西花园遗址被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苏州织造
百度百科-织造
故宫博物院馆藏的明清两代织绣品包含哪些品种?这些织绣品有哪些用途?
故宫博物院藏有十余万件珍贵的织绣文物,其中以明清两代织绣品居多。其品种有织金缎、花缎、闪缎、织金绸、花绸、花纱、直径纱、芝麻纱、棉、缂丝、漳绒、漳缎、双层织物等。其用途有制作帝后妃嫔的服饰及供陈设和观赏用的织绣画、屏风、中堂、唐卡等。
清代织绣品主要产自清宫内务府管辖的江宁(南京)、苏州、杭州三大织造(统称江南三织造),它利用江南盛产的上等好丝及熟练的技工,在内务府织造局精心的设计和监督下,织造成各种供皇帝和后妃享用的织绣品。此外,全国各地各种具有地方特色的织绣珍品也源源不断地贡进宫廷。这些织绣品代表了当时绣品工艺的最高水平。
江宁织造府:位于如今南京的市中心大行宫地区,清朝康熙皇帝6次下江南,有5次就住在江宁织造府内。这里的地名大行宫的称呼即由于康熙和乾隆两个皇帝在此住过而得名。据史料记载,曹雪芹于康熙50年公元1711年就诞生在江宁织造府内。江宁织造府是中国伟大文学家曹雪芹家在南京的遗迹,其曾祖父、祖父、伯父和父亲先后四代在金陵担任江宁织造的要职达59年之久。因江宁织造多由皇帝亲信的八旗人内务府大臣担任,称为“江宁织造部院”,其地位仅次于两江总督,更受皇帝的信任,能直接向清政府提供江南地区的各种情报,所以权势显赫。在清朝,南京地区的丝织业有着长期而优秀的传统,当时仅南京市区就拥有织机3万多台,男女工人5万左右,依靠丝织业为生的居民达20多万人,年产值达白银1200万两。当时,江宁织造府的丝绸产品只供皇帝和亲王大臣使用。
苏州织造局:明、清在苏州设局织造宫廷所需的丝织品。明由提督织造,太监主管。清初年依旧制。顺治时曾由户部差人管理,旋仍归宦官的十三衙门。康熙二年(1663),改由内务府派官就任。在任最久者为李煦,从康熙三十二年(1693)到任,至六十一年雍正帝即位后罢官,达三十年之久。苏州织造有密折奏报各处情况的任务,李煦所报,屡受康熙帝赞赏。雍正十三年(1735),废密折。然从李煦任上开始的每月具奏晴雨录及粮价单,仍继续执行。道光元年(1821),上谕谓与江苏巡抚所报重复,始废。苏州市第十中学现在就在苏州织造局的旧址。
杭州织造局:明、清两代都在杭州设局织造宫廷应用的丝织品。明由提督织造太监主管。清朝初年仍旧。顺治时曾由户部派人管理。旋仍归宦官的十三衙门。康熙二年(1663),改由内务府派官久任。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织绣文物无论在数量、品种、花色、艺术上都是无以伦比的,为研究我国的织绣历史、工艺和艺术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织绣是在绸缎、布帛和现代化纤织物等材料上,用丝、绒、棉等各种彩色线,凭借一根细小钢针的上下穿刺,构成了各种优美图案、花纹或文字。它是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
我国的织绣以年代、产地、制作工艺、产品品种等特色,形成了名目繁多、种类丰富的藏品系列,已逐渐显现出较高的收藏与投资价值。在目前的拍卖市场上,织锦、刺绣、缂丝已经成为织绣拍卖领域中的“三大主力”。织绣虽说一直是收藏市场上的佼佼者,但由于其不易保存,所以历经千百年而留存下来的数量较少。
江宁织造和曹雪芹家族有何关系?
繁华着锦,钟鸣鼎食,终化为黄粱一梦,大雪满地。
一
清初,顺治二年(1645年),金陵繁华之地,秦淮河岸,一个专门织造御用和官用布匹的官办织局——江宁织造局成立。
直到光绪三十年(1904)撤销时,江宁织造局已有260年的历史,历经数任官长,在这其中,任职最久、名气最大、最具有传奇色彩的,当属织造世家曹玺、曹寅、曹顒祖孙三代。
曹玺是曹雪芹的曾祖父,在康熙二年(1663年)蒙受皇恩始任江宁织造这一职位,掌管江宁织造局二十二年,直到康熙二十三年去世方止。
其人深得乾隆皇帝器重,被称为“是朕荩臣, 能为朕惠此一方人者也”。“荩臣”指的是忠心耿耿之臣,如此称赞,足见曹玺在乾隆心中的分量。
曹玺死后,其子曹寅被康熙任命“ 协理江宁织造”事务。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曹寅被调回北京内务府,擢为慎刑司郎中(内务府公检司法官),5年后又以广储司郎中兼佐领出任苏州织造,。
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曹寅正式任江宁织造,直到康熙五十一(1712年)年病逝,在任20年,深得皇恩眷顾。
曹寅之后,其子曹颙恩荫继任,却不幸早逝。后在康熙亲自授意下,由曹寅弟曹荃之四子曹頫接补江宁织造。
一直到雍正五年十二月被抄家为止,曹家祖孙三代4人, 总计接掌江宁织造达66年之久。
不仅如此,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起,曹寅与苏州织造李煦又奉旨轮管两淮盐务,康熙6次南巡的后4次,也是由曹、李二人共同负责江南地区按驾事宜,并且皆以江宁织造府邸为行宫。
当时,曹家备受康熙帝的信任与恩宠,就像是《红楼梦》里前期的荣宁二府一般,鲜花着锦,烈火烹油,好一派锦衣富贵、钟鸣鼎食的气象。
那么究竟为何曹家可以如此“专差久任”,把住江宁织造这么一大块肥缺长达数十年呢?
二
清朝时,江宁织造与苏州织造、杭州织造并称江南三织造,它们的主要职能是为朝廷提供服御赏赉之用。
《钦定大清会典》 记载了三织造的具体分工:
“凡大红蟒缎、大红缎、片金、折缨等项,派江宁织造承办。仿丝绩、杭绸等项由杭州织造承办。毛青布等项,每年需用三万匹内,苏州织造承办;需用至四五万匹则分江宁等处织办”。
三织造并非清朝独创,明代便有。明朝时,三织造由中央派遣织造太监管辖,但却导致很多弊病,织造太监们因“腹削民力,抑且以『钦差』横行,作恶地方”而成为一大弊政。
以此为鉴,清朝建立后,统治者一改前朝旧制。
顺治三年(1646年),朝廷“罢织造太监”,但织造局仍旧保存,而其隶属皆归工部,为清廷制作用以辨别身份地位的“冠服”。
顺治十八年(1661年),织造局改属内务府。
康熙二年(1663年),织造局成为内务府专差,并规定官员“不必限年更代”,也就是任期不限。
此时三织造多由内务府郎中等中层官员担任,且无一例外均来自内务府包衣三旗,即“各省盐政织造关差皆系内府世仆”。
包衣全称包衣阿哈,满语音译词,意思是“家仆”,存在于八旗满洲之中,其中上三旗的包衣由内务府管辖,服侍皇室;下五旗的包衣则服侍下五旗的王公贵族。
曹家祖上便是内务府上三旗的世代包衣。到了曹玺父子这一代,曹家地位陡然提升。
曹玺是内务府正白旗旗鼓佐领下包衣,其妻孙氏为康熙皇帝的保姆,其子曹寅幼时是康熙的伴读。
这一潜在的关系是康熙年间曹氏一族能久享繁华的根本所在。
江宁织造官位阶不高,是内务府的中级官员,但除了上述织造经营的份内职务外,还可以依仗皇权特命,兼任关差及盐政等职。
如江宁织造曾兼理龙江关差,苏州织造兼管浒墅关,杭州织造兼管北薪关,曹寅亦曾多次兼巡盐政。
关税收益自不必多说,盐业更是中国古代政府收入的大项。
织造处每年有户部拨放的俸银、办公银、养廉银、买办银等各种固定经费,又有关税、盐业等灰色敛财途径。不仅如此,织造官们还通过与内廷皇室的关系,经营人参、铜、粮食等特权交易,赚得盆满钵满,富庶流金。
然而如此渔利侵吞、中饱私囊,朝廷不可能不知,然而却对此始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是因为这些利用特权聚敛的财富大部分还是服务于皇家本身。例如曹家罄其所有、奢华糜费的多次接驾,各织造经常不断的珍玩贡进等等。
《红楼梦》里赵嬷嬷对江南甄家接驾奢糜铺张发出感叹,一语道破玄机:“不过是拿着皇帝的银子往皇帝身上使罢了”。
三
除了替皇帝收敛财物,以曹家为代表的江南织造官员,还肩负着另一项特殊任务。
康熙初年,密折制度还未兴起,对于身在北京城的统治者来说,远离京畿的江南不仅是经济重地,又是局势复杂的政治要冲。
他们除了通过正式的官方统治机构实施其统治政策外,也需要通过一些特殊可靠的途径来了解江南的民情风气,从而做出自己的判断,以更好的巩固统治。
这时候,用类似曹家父子那样的包衣“为一人之耳目之官”,可以获取信息,实现对江南地区的有效掌控。
从康熙、雍正帝与曹家父子、李熙的往还奏折中可以看到各种通报天气农情、市况粮价的“晴雨录”,还夹有各种民间传闻信息、文人士子言行等等,详细而准确。
除了记录消息,网罗招揽江南名士也是这一类织造官员的任务。
比如曹玺文化修养深厚,便利用自己的学识与江南士子结交,后赠送古玩名画加以笼络。曹寅、李熙等人也曾为网罗名士而进行《全唐诗》、《佩文韵府》的刊刻。
这样的做法虽别有用心,但对稳定清前期的江南局势,消除满汉民族间的隔阂,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以江宁织造为代表的三织造,最终成为维系全国思想最活跃、经济最富庶的江南与清廷之间的重要纽带。
基于政治、经济等多种原因,江宁织造虽只是内务府各部门职官中的普通官缺,但却为皇帝钦派专差。
更为重要的是,江宁织造往往与关差、盐税等政府经济命脉部门具有密切的联系,且被视为皇帝的耳目。
因此,其地位随着统治者的需要而发生变化,到乾隆时期,其实际地位几乎可与一品督府和巡抚平起平坐。
究其原因,织造官员的升迁罚,是取决于皇帝的个人意志。从某种程度上说,以江宁织造为首的江南三织造,可以视为封建皇权在地方的延伸。
正因如此,曹氏家族荣辱兴衰只在皇帝一念之间,一代盛世豪门终逃不脱衰败的凄凉下场——曹頫获罪免职,曹家家道中落,曹雪芹寂寥而终。
正应了是《红楼梦》里的那句话:“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清朝的苏州织造是几品官?
正五品.
清朝时,江宁、杭州、苏州三处各设织造监督一人,简称“织造”。织造是不属于常设官缺,例以内务府司员简派,事实上多是由资深的内务府正五品郎中出任。原则上织造每年更替一次,但可以连任,所以出现像李家、曹家那样长期担任织造的世家。
清制,织造官由内务府派遣,虽然内务府郎中仅为正五品,但派到地方后属钦差性质,与地方长官平行,权势较大。不仅管理织务、机户、征收机税等,亦兼理采办及皇帝交办的其他事务,且监察地方,可专折奏事,行文中称“织造部堂”。
清朝的苏州织造官是什么级别啊?
清朝的苏州织造官是正五品官。
明、清在苏州设局织造宫廷所需的丝织品。明由提督织造,太监主管。清初年依旧制。顺治时曾由户部差人管理,旋仍归宦官的十三衙门。康熙、乾隆每次南巡江南,在苏州均宿于织造府行宫。
苏州织造局分设有织染局(一名北局年)和总织局(一名南局年)。局内织造单位分为若干堂或号,每局设头目三人管理,名为所官。所官之下有总高手﹑高手﹑管工等技术和事务管理人员,负责督率工匠,从事织造。
扩展资料
江宁织造、苏州织造与杭州织造并称“江南三织造”。清代在江宁(今南京)、苏州和杭州三处设立的、专办宫廷御用和官用各类纺织品的织造局。管理各地织造衙门政务的内务府官员,亦通称织造。
明代在南京﹑苏州和杭州旧有织造局,久经停废。清顺治二年(1645年)恢复江宁织造局﹔杭州局和苏州局均于顺治四年(1647年)重建。八年确立了“买丝招匠”制的经营体制,并成为清代江南三织造局的定制。
江南三局经费的来源,完全靠工部和户部指拨的官款,其中工部拨款占百分之五十五,户部占百分之四十五,然后根据织造任务和生产能力的大小分配给三处织造。工部户部拨款虽有数字,但与各局的实际费用并不相同。从总体看,织造局的实际费用呈逐年递减的趋势。如雍正三年(1725年)南三局的实际费用为二十一万三千余两,嘉庆十七年(812年)降至十四万两,反映出清代官营织造工业的规模日益衰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州织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