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的皇后是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名哲哲,蒙古科尔沁贝勒莽古思之女,孝庄文皇后布木布泰和敏惠恭和元妃海兰珠的姑姑。在皇太极未承皇位之前,大福晋也是哲哲,所以皇太极的皇后之前是他的大福晋。
哲哲不是皇太极的原配夫人,为何她却是大清第一个在位的皇后?
哲哲是清朝历史上,第一位生前由丈夫册立的皇后。哲哲皇后并非皇太极的原配夫人,能够获此殊荣,主要是由她的出生、机遇以及大清面对的形势所决定。
一、远嫁皇太极
哲哲是蒙古贵族之女,出生就自带光环。1614年,15岁的哲哲远嫁皇太极。对于这门亲事,女真贵族极其重视,皇太极亲自出行三百里迎亲,烹羊宰牛,举行盛大的婚礼仪式。
1626年,皇太极继承女真汗位,册封哲哲为“大福晋”。所谓的大福晋,就是皇太极家地位最高的女人,主持家政事务,在地位上与待遇上,都要高于侧福晋与庶福晋。
哲哲的地位之高,与满清的战略密不可分。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后,出于政治、军事需要,与蒙古结盟。在古代,军盟与婚盟相互连接,政治军事上的友好,必然推动婚姻关系的密切。
皇太极不仅娶了哲哲,还先后迎娶哲哲的两个侄女,布木布泰(后来的孝庄太后)与海兰珠。姑母侄女,三人同嫁一夫,这在历史上都比较罕见。她们在皇太极的后宫中深受宠信,身份显赫。皇太极重视同蒙古的关系,哲哲的地位自然会水涨船高。
二、时运来了,天都挡不住
皇太极早年的元妃钮祜禄氏是满清功臣额亦都之女,地位尊崇,可惜年仅二十就香消玉损,没能熬到皇太极当皇帝;继妃是博克铎贝勒之女,因对努尔哈赤不尊重,态度傲慢,被努尔哈赤勒令离婚。
两朵地位最高的花先后凋零,空出的位置,哲哲到来后就顺其自然地填补后宫之主。
在1636年皇太极称帝之前,满清没有皇后或皇帝的说法,只有“大妃”或“嫡福晋”,即使皇太极和努尔哈赤也只称作大汗。等到皇太极称帝,原有的官职或称号、封号也会出现相应的变更,但大多是换汤不换药,比如皇太极就由大汗改称皇帝。
皇帝的原配夫人在礼仪制度上叫皇后,所以皇太极册封大福晋哲哲为皇后。哲哲是大清第一个在位的皇后,并不是第一个皇后。在她之前,皇太极先追封自己的生母孟古为孝慈高皇后。
皇太极最宠爱的女子是海兰珠,但她却是哲哲的侄女。大清的后宫讲究长幼尊卑有序,同样是皇太极的老婆,海兰珠毕竟在家族辈分上要低一点。
何况海兰珠嫁给皇太极的时候,哲哲已经与皇太极做了二十年的夫妻。人心都是肉做了,二十年也算夫妻情深了,海兰珠在“宫龄”输了哲哲一大截。
册封皇后,有一套相应的规章制度,并不完全由皇帝的宠爱决定。当时的大清,哲哲已经管理后宫二十二年,是后宫中地位最高的女子。她当皇后,那是众望所归,合情合理。
如果贸然册封其他妃子当皇后,会引起很大的动荡,说不定还会影响与蒙古的关系。皇太极是一位成熟理性的政治家,不会不顾大局仅凭个人喜好感性决策,看到哲哲当皇后是大势所趋,他也会顺势而为。
皇太极的皇后,皇太极的皇后妃子是谁
皇太极的皇后妃子是谁
15位左右 从取得顺序和地位来说吧 首先是元妃钮祜禄氏 ,开国五大臣额亦都的女儿,这实际是皇太极的原配,早死 然后是继妃乌拉纳喇氏,它是元妃死后的续泫,后来因为政治联姻的需要而退居二线,将大福晋之位相让 皇太极称帝后册封了五宫后妃,分别是 大福晋和日后的清宁宫皇后博尔济吉特哲哲,即孝端皇后,这是皇太极生前唯一册立的皇后 关睢宫宸妃博尔济吉特氏海兰珠 麟趾宫贵妃博尔济吉特娜木钟 衍庆宫淑妃博尔济吉特氏名巴特玛,他和娜木钟都是林丹汗的遗孀 永福宫庄妃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孝庄皇太后,民间所谓大玉儿 五宫后妃以下还有 侧妃叶赫纳喇氏(皇太极的表妹 侧妃,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此人最初嫁过来的时候和庄妃分别为东宫侧福晋和西宫侧福晋,位份在庄妃之上) 庶妃纳喇氏 庶妃奇垒氏(建宁公主生母) 庶妃颜扎氏 庶妃伊尔根觉罗氏 另外还有1-2位生了子女但是不知姓氏的庶妃,所以大概是15位
历史上是怎么评价皇太极的正宫皇后的?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名哲哲,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正宫皇后,科尔沁贝勒莽古思女
崇德元年,皇太极并封五大福晋,孝端文皇后为国君福晋,正宫皇后,居中宫。其父莽古思死后追封为和硕福亲王,立碑于墓,封其母大妃为和硕福妃,使大学士范文程等册封。福临继位后,尊其为皇太后,顺治六年四月十七日(1649年)崩,年五十一。顺治七年二月葬昭陵。雍正、乾隆累加谥,曰孝端正敬仁懿哲顺慈僖庄敏辅天协圣文皇后。生有三个女儿,下嫁额哲、奇塔特、巴雅思祜朗。生于1598年(明万历二十六年),薨于1649年(顺治六年),享年51岁。 1632年(天聪六年)皇太极废除“四大贝勒并座”旧制,开始“南面独坐”。为正其名份,开始册封后宫福晋,哲哲成了后金第一夫人,称中宫大福晋。1636年(崇德元年),皇太极立国号“清”,当了皇帝,正式册封五宫后妃,哲哲被册封为清宁宫中宫皇后。 皇太极统治的17年间,孝端文皇后主持内宫事务,很使皇太极满意。每遇蒙古诸部远道来京朝贺,或送女来嫁,或尚公主,均由孝端文皇后率众妃举行盛大宴会,亲自迎送。由于孝端文皇后的崇高地位,其亲族亦受特殊的礼遇。她的母亲科尔沁太妃屡次来朝,皇太极均以盛大礼节迎送,宴赏极为优厚。 孝端文皇后无子,生有3女。孝端文皇后薨于1649年(顺治六年),第二年将其梓棺运至沈阳,与皇太极合葬于昭陵,即今沈阳北陵。顺治皇帝为孝端文皇后撰了祭文。 皇太极的妃嫔简介皇太极的后妃:
(1)孝端文皇后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名哲哲。正宫皇后。
(2)孝庄文皇后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永福宫庄妃。
(3)元妃钮祜禄氏(1593--1612)额亦都之女,皇太极原配夫人,明万历四十年卒,年二十。
(4)继妃乌拉那拉氏,乌拉贝勒博克铎之女,因见努尔哈赤以及阿济格不下轿,被努尔哈赤视为侮慢行为,遭勒令离婚
(5)敏惠恭和元妃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名海兰珠,关睢宫宸妃。
(6)懿靖大贵妃阿霸垓博尔济吉特氏,名娜木钟,麟趾宫贵妃。
(7)康惠淑妃阿霸垓博尔济吉特氏,名巴特玛璪,衍庆宫淑妃。
(8)侧妃叶赫那拉氏,叶赫部阿纳布贝勒之女,与代善三继福晋叶赫那拉氏是姐妹。
(9)侧妃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戴青贝勒女,受册为东宫福晋,后被皇太极给了叶赫部的南褚。
(10)庶妃那拉氏。
(11)庶妃奇垒氏,察哈尔部人。
(12)庶妃颜扎氏。
(13)庶妃伊尔根觉罗氏。
(14)庶妃克伊克勒氏,生一子,韬塞。
(15)庶妃赛音诺颜氏,生一女,下嫁班第。
扩展资料
皇太极是满族的杰出人物,他青年时代跟随父亲努尔哈赤,弯弓跃马,南征北战,为统一女真各部进入辽沈地区立下了汗马功劳。继承后金汗位以后,锐意改革,励精图治,为清王朝的建立打下坚实的基础。
皇太极在位17年,最突出的特点是审时度势,适当掌握时机,具有高度的应变能力。他继承努尔哈赤要入主中原,消灭明王朝的遗愿,不断改变斗争的策略。
皇太极针对后金面临的内忧外困,危机四伏的局面,毅然纠正努尔哈赤晚年一些政策的失误,革除一些不利于后金发展的弊端,建立有助于后金进步的制度,进行一场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习俗等方面比较全面的改革,使汗权加强,满族贵族之间和满、汉之间的矛盾得到和缓,政局稳定,生产发展,兵力强盛,加速了后金封建化的过程。
到皇太极逝世的时候,整个形势对清十分有利,‘从此燕京可得矣’。皇太极不愧为清朝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有为君主。当然,他前后多次派大军进关伐明,攻城略地,烧杀抢掠,给广大人民造成的灾难也是极为深重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皇太极
皇太极的妃子分别是太宗诸妃:
元妃,钮祜禄氏,弘毅公额亦都女,子一,洛博会; 继妃,乌拉纳喇氏,子二,豪格、洛格,女一,下嫁旺第。 称侧妃者二: 叶赫纳喇氏,子一,硕塞; 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女二,下嫁夸扎、哈尚。 称庶妃者六: 纳喇氏,子一,高塞,女二,下嫁辉塞、拉哈; 奇垒氏,察哈尔部人,女一,下嫁吴应熊; 颜札氏,子一,叶布舒; 伊尔根觉罗氏,子一,常舒; 其二不知氏族,一生子,韬塞;一生女,下嫁班第。 人物详细介绍: 元妃(1593-1612),钮祜禄氏。巴图鲁赠宏毅公额亦都之女。万历二十一年生。为元配嫡福晋,是第一任 大福晋。万历四十年卒,年仅19岁。子一,皇三子洛博会。 皇太极即位后不知何故,未予追封为皇后。 继妃,生卒年不详,乌拉那拉氏。乌拉贝勒博克铎之女。第二任大福晋,后因罪被休弃。子二女一,皇长子豪格;皇次子洛格,皇长女封固伦公主。 孝端文皇后(1600-1649),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名哲哲。科尔沁贝勒、后赠福亲王莽古思之女。万历二十八年四月十九日生。初为侧福晋,继妃乌拉那拉氏被休弃后成为第三任大福晋。皇太极称帝,崇德元年册为皇后。顺治六年四月十七日崩。女三,皇次女固伦温庄长公主,嫁额哲;皇三女固伦端靖长公主;皇八女固伦永安长公主。 孝庄文皇后(1613-1687),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科尔沁贝勒宰桑之女。万历四十一年二月初八日生,嫁皇太极为侧室。崇德元年册为庄妃,在五宫后妃中位居最末。顺治帝即位尊为皇太后,康熙帝即位尊为太皇太后。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崩。谥曰孝庄文皇后。子一女三,皇九子福临,即顺治帝。皇四女固伦雍穆长公主;皇五女固伦淑慧长公主;皇七女固伦淑哲长公主。 敏惠恭和元妃(1609-1641),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名海兰珠。科尔沁贝勒宰桑之女,孝庄文皇后的姐姐。天聪八年(1634年)嫁皇太极为侧室,宠冠后宫。崇德元年册为宸妃。在五宫后妃中地位仅次于皇后。崇德六年九月十八日薨。子一,皇八子,二岁殇。 懿靖大贵妃(?-1674),阿霸垓博尔济吉特氏,名娜木钟。后封郡王阿霸垓额齐克诺颜之女。初为蒙古林丹汗之大福晋,后率部归顺皇太极。崇德元年册为大贵妃,在五宫后妃中地位次于皇后和宸妃,位居第三。康熙十三年十一月二十日薨。子一,皇十一子博穆博果尔。女一,皇十一女,封固伦端顺公主。抚养一蒙古女,名淑济(疑为林丹汗之女)。 康惠淑妃(?-1669),阿霸垓博尔济吉特氏,名巴特玛·璪。阿霸垓塔布囊博第塞楚祜尔之女,初为蒙古林丹汗之妾,后嫁皇太极。崇德元年册为淑妃,在五宫后妃中位居第四。康熙六年卒。抚养一蒙古女(疑为林丹汗之女)。 侧妃: 侧妃叶赫那拉氏。叶赫贝勒阿纳布之女。生二子,第二子乌努春。生皇五子硕塞。其后,被赐归予曾任内大臣的占土谢图为妻,日期不详。占土谢图行围时被虎伤身亡。再嫁达尔琥,达尔琥为哈达部孟格布禄贝勒之族人,曾任镶黄旗轻车都尉,叶赫纳喇氏后薨于达尔琥家,薨年不详。 侧妃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巴雅尔戴青之女。天聪六年二月来归,为侧福晋,称侧妃,为东宫福晋(当时已有西宫福晋布木布泰。九年十月初七日(皇九女生下第十天),以不遂汗意,将其改嫁给叶赫部德勒格尔台吉之子南 褚,卒年不详。女二,皇六女,封固伦公主,嫁夸扎;皇九女,嫁哈尚。 庶妃(庶福晋) 庶妃,包括小福晋、格格、媵妾、婢妾等,都是没有名分的妾,庶福晋仅是对她们的尊称而已。其中生育子女者才能成为小福晋,所生子女属庶出。 小福晋5人 庶妃颜扎氏,称小福晋。布颜之女。天命十一年来归。子一,皇四子叶布舒。 庶妃那拉氏,称小福晋。英格布之女。天聪八年来归。生一子,皇六子高塞。女二,皇十女;皇十三女。 庶妃伊尔根觉罗氏,称小福晋。安塔锡之女。崇德元年来归。子一,皇七子常舒。 庶妃克伊克勒氏,称小福晋。拜祜之女。崇德三年来归。子一,皇十子韬塞。 庶妃赛音诺颜氏(也称阙氏),称小福晋。崇德元年来归。女一,皇十二女。 庶妃察哈尔奇垒氏(?-1645),称小福晋。察哈尔部谔勒济图固英塞桑之女。女一,皇十四女。顺治二年卒。 清朝皇帝皇太极的第一位皇后姓什么?清朝皇太极的的第一位皇后是--------博尔济吉特哲哲!也就是“孝端文皇后”。
详: 博尔济吉特·哲哲(1599-1649) 1936年被清太宗皇太极册封为中宫皇后。 当满蒙开始通好联姻之后,蒙古科尔沁部首领莽古思的女儿哲哲于1614年嫁给了时为后金贝勒的皇太极。虽然哲哲只有15岁,虽然皇太极已有两位非同寻常的福晋(一位是是努尔哈赤的生死之交、开国五大臣中占第一位的额亦都的女儿,另一位是努尔哈赤的大福晋乌拉那拉氏阿巴亥的姑姑),虽然皇太极的长子豪格已经5岁,但是努尔哈赤为了更好地笼络骁勇善战的蒙古科尔沁部,便指定哲哲为皇太极的嫡福晋。 由于十余年不育,哲哲决定从草原上再接一位博尔济吉特氏到后金,替自己完成这个生儿子的任务。征得家族的同意之后,她选中了自己的侄女、弟弟宰桑的女儿布木布泰。于是13岁的布木布泰在公元1625年来到了沈阳城,嫁给了34岁的皇太极。布木布泰的到来,似乎给皇太极和哲哲都带来了好运气,哲哲当年年底就诞下皇次女,而皇太极在1626年从成吉思汗手上继承了后金汗位。 公元1636年皇太极在沈阳称帝,改国号为大清,并仿明制钦定后妃名号,从诸位福晋当中选取了五位蒙古女子册封为地位显赫的五宫后妃。当时皇太极的后妃们都居住在盛京皇宫的后宫,凤凰楼是后宫的大门,凤凰楼后,一组建在近4米的高台之上的四合院式的宫殿,四周绕以高墙,独成一座宫院,这就是皇太极的五宫后妃生活区。正中是清宁宫,东宫为关睢宫,西宫为麟趾宫,东宫下首为次东宫衍庆宫,西宫下首为次西宫永福宫,统称台上五宫。五宫之主位,就是当时后宫、也是大清国最尊贵的女人了。 皇太极是为争取蒙古盟军,才全部选取了蒙古女子为五宫后妃,而蒙古科尔沁部对满清归附最早、关系最为亲密,并为皇太极统一蒙古立下了汗马功劳,故皇太极在称帝时册封科尔沁首领莽古思之女、自己的嫡福晋哲哲为皇后。 哲哲皇后论美貌不如庄妃,论宠爱不及宸妃,但她却得到皇太极独有的敬重与信任。哲哲无子,先后于1625年诞皇次女、1628年诞皇三女、1634年诞皇八女。皇太极最终在她的清宁宫驾崩,也惟有她最终得以伴随皇太极长眠昭陵。顺治六年(1649)四月病逝,终年51岁。由于清太宗皇太极的谥号是文皇帝,哲哲皇后被追谥为“孝端文皇后”。 皇太极是为争取蒙古盟军,才全部选取了蒙古女子为五宫后妃,而蒙古科尔沁部对满清归附最早、关系最为亲密,并为皇太极统一蒙古立下了汗马功劳,故皇太极在称帝时册封科尔沁首领莽古思之女、自己的嫡福晋哲哲为皇后。 皇太极的老婆叫什么名字?叫“海兰珠”(原配夫人;清太宗元妃)
在后金清初时期,元妃是大汗的第一个正妻(也称嫡福晋、大福晋、大妃)。孝端文皇后的侄女,孝庄文皇后的姐姐。成吉思汗二弟哈撒尔19世孙女。
钮祜禄氏(1593年-1612年),是清太宗皇太极第一任大福晋。后世称清太宗元妃,钮祜禄氏为皇太极生有一子。1611年生皇太极三子洛博会。1612年钮祜禄氏去世。
1614年四月,哲哲与皇太极成婚。1617年洛博会病死,无谥号。与皇太极继妃乌拉纳喇氏一样,钮祜禄氏也并未得到应有的尊封。
扩展资料:
生平——
天聪八年(1634年)十月十六日 ,在哥哥台吉吴克善护送下,时年二十六岁的海兰珠由科尔沁部至盛京。皇太极偕诸福晋亲迎,设大宴成婚,纳为福晋。她的姑姑哲哲同为皇太极的福晋,称为汗妻大福晋。早在天命十年(1625年)二月,海兰珠年仅十三岁的妹妹布木布泰(即孝庄文皇后)就已嫁给了皇太极。海兰珠在此之前是否婚配,前夫何人已无何考证。
崇德元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在盛京皇宫崇政殿内举行豋基仪式并改国号为清;同年七月初十日,皇太极册封五大福晋时,封东关雎宫福晋为东大福晋,汉文即为宸妃。海兰珠亦可被称为东大福晋、宸大福晋或东大福晋宸妃,地位仅次于姑母清宁宫中宫国君福金哲哲,位列四妃之首。
崇德二年七月初八日(1637年8月27日),宸妃生皇太极第八子,皇太极为此大赦。大赦是立太子时才会有的举措。他们母子最受皇太极宠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太宗元妃
皇太极的几位妻子的名字1、孝端文皇后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名哲哲。正宫皇后。
2、孝庄文皇后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永福宫庄妃。
3、元妃钮祜禄氏额亦都之女,皇太极原配夫人,明万历四十年卒,年二十。
4、继妃乌拉那拉氏,乌拉贝勒博克铎之女,因见努尔哈赤以及阿济格不下轿,被努尔哈赤视为侮慢行为,遭勒令离婚。
5、敏惠恭和元妃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名海兰珠,关睢宫宸妃。
6、懿靖大贵妃阿霸垓博尔济吉特氏,名娜木钟,麟趾宫贵妃。
7、康惠淑妃阿霸垓博尔济吉特氏,名巴特玛璪,衍庆宫淑妃。
8、侧妃叶赫那拉氏,叶赫部阿纳布贝勒之女,与代善三继福晋叶赫那拉氏是姐妹。
9、侧妃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戴青贝勒女,受册为东宫福晋,后被皇太极给了叶赫部的南褚。
10、庶妃那拉氏。
11、庶妃奇垒氏,察哈尔部人。
12、庶妃颜扎氏。
13、庶妃伊尔根觉罗氏。
14、庶妃克伊克勒氏,生一子,韬塞。
15、庶妃赛音诺颜氏,生一女,下嫁班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皇太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孝端文皇后
清朝第一位被正式立为皇后的人
民间传说故事构成了中国民间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广大民众的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清朝第一位被正式立为皇后的人:
无论是提到孝端文皇后,还是提到博尔济吉特.哲哲,大部分人都没有一个具体的印象。但是如果说到孝庄和海兰珠,相信大家能强烈的浮现出某几部影视剧中的人物形象。而博尔济吉特.北魏年间,有个名叫花弧的将军,他在战争中受了重伤回老家养病。花弧有个孩子,大女儿花木莲,女儿花木兰,最小的孩子是个儿子,名叫花雄。哲哲,就是孝庄和海兰珠,这两个在史书上留下重要痕迹的女人的姑姑。
孝庄是因为她的智慧,她辅佐了大清三位皇帝,更是一手将"千古一帝"康熙
寒冬腊月的一天,张鹏举想去城里看看儿子,溜达着就上了路。抚养长大,因此她无论是在清朝还是历史上的影响,都不小。
而海兰珠,则是因为获得了建立了清王朝的帝王皇太极的爱恋,让天下的女人嫉恨。她与皇太极之间的爱情,至今还在各影视剧中出现。正是因为有这两个侄女的存在,才掩盖了哲哲本身的光芒。
博尔济吉特.哲哲,实际上是皇太极的大福晋,也是皇太极建立了清王朝之后,亲自册封的正宫皇后。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时期,后金逐渐重视与蒙古的联盟,哲哲也因蒙古受到重视,地位逐渐上升。
公元1614年,出于满蒙联姻的需要,十六岁的哲哲与二十二岁的皇太极成婚。
哲哲与皇太极之间的婚姻,对于两部来说,都是一场极为重要的婚姻。这场婚姻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能够生下,具有两个部族血脉的孩子,从而加强两部之间的联系。
可惜的是,尽管哲哲嫁给皇太极后,深受皇太极宠爱,却没有为皇太极生下一个孩子。她先后为皇太极生下了三个女儿,这种情况下,显然不是科尔沁草原的人想要看到的。于是她又做主,将自己十三岁的侄女布木布泰(也就是后来的孝庄文皇后)嫁给皇太极。
公元1632年,皇太极废除"四大贝勒并座"旧制,开始"南面独坐"。为正名份,开始册封后宫福晋,哲哲成了后金国君福晋,称中宫大福晋。
公元1636年,皇太极立国号"清",称帝,正式册从这个时候起,海堤才得造成。百姓们为了纪念钱王这次射潮的功绩,就把江边的海堤,叫做"钱塘"。封五宫后妃,哲哲被册封为清宁宫皇后,居中宫,是清朝第一位被正式立为皇后的人。
清世祖在位时,孝端文皇后与孝庄文皇后并尊为皇太后,但是并没有徽号,这也是清朝唯一一位没有徽号的皇太后。
虽然后世,对于哲哲这个女人了解不多。但她绝对是贤妻良母的典型,将皇太极的后宫治理的井井有条,这才能让皇太极放心的在外征战。每遇蒙古诸部远道来京朝贺,或送女来嫁,或尚公主,均由孝端文皇后率众妃举行盛大宴会,亲自迎送。
哲哲一生没有生下一个儿子,孝庄的孩子福临继承皇太极皇位,改元顺治之后,被尊为母后皇太后。顺治六年,哲哲逝世,享年五十一岁。与皇太极合葬于昭陵,谥号经历代累谥为"孝端正敬仁懿哲顺慈僖庄敏辅天协圣文皇后。"
孝端文皇后到底是怎么死的,史书上没有具体的说法。许多影视剧上,都表现出的是"病死"的这么一个说法。特别是前几年那部《山河恋。美人无泪》,对于哲哲的病,更是描绘出了一个极为顺畅的前因后果。
科尔沁与建州的联姻,其实就是两部共和,建立盟约的见证。这一次联姻,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诞下儿子,一个具有两部血脉的儿子。可是哲哲嫁给皇太极之后,接连生了三个女儿,都没有生下一个儿子。
就算后来孝庄嫁过来,生的也只是一个女儿。这期间哲哲承担的压力可想而知,因此她四处求医,各种偏方都试了个遍。这些药物,搞垮了她的身体,而那巨大的压力,又使她怀孕更加艰难。就这样进入了这么一个死循环,虽然开始没有表现出来,但到后来,病痛总会夺去她的生命的。
《清史稿.孝端文皇后传》:"顺治六年四月乙巳,崩,年五十一。七年,上谥。雍正、乾刘东见主人这样待他,心里十分感激。隆累加谥,曰孝端正敬仁懿哲顺慈僖庄敏辅天协圣文皇后。"史书既然只是一个字"崩",那么最大的可能就是自然死亡吧!
清朝第一位被正式立为皇后的人到这里就结束了,
皇后清朝
皇太极之后是谁继承皇位,皇太极把皇位传给谁了
皇太极把皇位传给谁了
皇太极生前没有指定继承人,这就导致了死后豪格与多尔衮两派的斗争。当时皇太极嫡出的子女只有长子豪格、五子硕塞、九子福临和十一子博穆博果尔,其余的都是庶子。清朝初期大福晋和侧福晋都是妻子,所生子女都是嫡出。只有庶福晋才是妾,所生子女是庶出。长子豪格生母为皇太极的第二任大福晋乌拉那拉氏,后来因为获罪被休弃,早死,豪格军功卓著,但在关键时刻优柔寡断、放弃地位,导致后来被多尔衮整得很惨。硕塞生母为皇太极侧妃叶赫那拉氏,此女也是皇太极的表妹,后来因为调整后宫关系被改嫁他人,硕塞势单力薄。这就只剩下了福临和博穆博果尔。福临当时6岁,博果尔2岁,首先福临年龄上占优势。其次,福临的生母庄妃来自蒙古科尔沁,归降已有二十余年;而博果尔生母贵妃来自蒙古阿霸亥部,归降仅九年,人心不稳,且贵妃前夫是蒙古林丹汗,并未林丹汗生有一遗腹子阿布鼐,当时已9岁,后来做了察哈尔亲王。朝中大臣怕博果尔当上皇帝他同母异父的哥哥阿布鼐会权倾朝野、颠覆大清的基业,后来阿布鼐在康熙年间果然获罪,因此权衡之下拥立了福临为帝。
皇太极的大儿子最终为什么没有继承皇位?清朝的规矩是即位之前“子以母贵”,即位之后“母以子贵”。
在宫中,皇太极的正式皇后哲哲,是庄妃(孝庄文皇太后)的亲姑妈,无子。 宫中四大妃之首的海兰珠和她的儿子早就死了。 四大妃之二 林丹汗的囊囊太后,叫娜木钟,生了皇十一子博穆博果尔,娜木钟的地位其实比福临要高,所以继承顺序也高。 四大妃之三 林丹汗的窦土门福晋,无子。 四大妃排位最后的才是庄妃,和她所生的顺治皇帝福临。庄妃身后是她自己的亲姑妈哲哲。所以如果娜木钟提出说自己的地位比庄妃高,所以博穆博果尔也就应该比福临更应该继承帝位,那么庄妃就会让自己的姑妈哲哲皇后认领福临为子,这样福临的继承顺序就又可以当皇帝了。所以娜木钟干脆就没提让自己儿子即位的事来白白的得罪人。 所以宫里就只能是庄妃之子福临即位。 皇太极病逝之后,哪位皇子继承皇位?由哪两位辅政?崇德八年,皇太极突然病逝,清政权在继承问题上发生纠纷。皇太极的长子豪格与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多尔衮争立,经调和解决,由皇太极的第九子、年仅六岁的福临(即清世祖福临)即位,改元顺治,而以两个叔父多尔衮和济尔哈朗辅政。后来,多尔衮的权势日盛,称皇父摄政王。
皇太极死后,为何没把皇位传给博穆博果尔?皇太极去世后,为什么没把皇位传给豪格或者博穆博果尔,而是传给福临呢?本人总结有以下几点。
第一:皇太极是突然死的,事前并没有什么长期生病而要死亡的预兆,所以他死前并没有留下遗诏!他是空留着帝位而去的!
第二:古代帝王之家都有一约定俗成的规定:在儿子即位之前,是子以母贵,在儿子当上皇帝后,才是母以子贵!就是说,作为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他的出身是很重要的,虽然清朝没有定下“嫡长子即位制”。但是清朝当时还没有进关,满蒙联姻是基本国策!这个时候,实际上母亲的出身,对于一个皇子的地位高低是至关重要的!甚至影响到日后是否能继承大统的问题!
所以福临的母亲庄妃博穆博果尔的母妃地位要高一点,毕竟博穆博果尔的母亲是林丹汗再嫁!第三:福临年长于他的这个弟弟,当时的博穆博果尔还是一个不知世事是顽童!而福临则已经相对年长一些,懂事一些,而且福临的性格、品行都是不错的,与其让不知世事,不知道日后品行如何的小孩子即位,还不如福临来的稳重些,妥当些,他们也没必要冒这个险!万一博穆博果尔之后桀傲不驯呢。
第四,睿亲王多尔衮,拥护福临即位,这当中还光为流传着他与庄妃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而事实上,当时多尔衮的势力要大于豪格,毫格只有一人,而多尔衮还有亲胞弟多铎的相助。为了防止宫变,维系满蒙的关系,在诸多因素之下,决定让福临即位!
关于这个问题也有这样的说法,就是当时在选继承人的时候,要考虑继承人的身体状况,当时福临已经得过天花了,而博穆博果尔还没得过天花,为了避免夭折,最后选了福临。
扩展资料:
爱新觉罗·博穆博果尔(1642年—1656年),清太宗皇太极第十一子,生母为懿靖大贵妃博尔济吉特氏娜木钟。顺治十二年(1655年)封襄亲王, 顺治十三年(1656年)去世,谥号襄昭,无嗣。有学者认为他是董鄂妃的前夫,并且由于顺治与其抢夺董鄂氏而死,这个传说不见于正史。
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年11月28日-1643年9月21日),即清太宗(1626年-1643年在位),又译黄台、洪太主。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第八子,清初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后金第二位大汗,兼任蒙古大汗,清朝开国皇帝。
皇太极前后在位17年。他在位期间,发展生产,增强兵力,不断对明朝作战,为下阶段清王朝迅速扩展入主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庙号太宗,谥号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葬于沈阳昭陵。死后其第九子爱新觉罗·福临即位。
参考资料:
虽然说皇太极的生母没有受到努尔哈赤的喜欢,但是皇太极这个人还是很受努尔哈赤喜欢的。当时努尔哈赤的儿子是非常多的,他的长子褚英曾经就被立为太子,但是褚英自己由于战功赫赫,年少轻狂。在被立为太子之后更加的猖狂,看不起任何人,
竟然逼着开国臣们和众贝勒一起向天发誓,他们会效忠自己,这个时候,大臣们就纷纷上书给努尔哈赤,努尔哈赤知道了这个事情以后就废除褚英的太子身份,从那以后,努尔哈赤在太子的人选上就极为谨慎,皇太极是当时特别有实力的一个人,因为当时我们要知道,努尔哈赤是一个特别喜欢打仗的人,皇太极也跟随着努尔哈赤了不少战功,
而且皇太极是受大众所推崇的,等到皇太极上到皇位之后,他所做的也没有让其他人所失望。他在国内大力实行改革,也疯狂的对外扩张。他命令军队建造最具有杀伤力的武器,红衣大炮,并且将单一骑兵兵种改成一支由骑兵,炮兵和步兵多兵种的军队,
皇太极十分重视汉族地主知识分子和明朝降将降官的作用,对他们采取的贿赂收买的政策,不仅招募了很多人,同时也为他的皇位巩固做出了不少的基础,皇太极的种种行为都在预示着,当时努尔哈赤选他为下一任皇帝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皇太极非嫡非长,为什么可以继承皇位?皇太极非嫡非长却继承皇位,那么他继位的真实情况到底是怎样的呢?
一、推举继位。根据史料推测,努尔哈赤临终前,与岳托极有可能密谋过,因为努尔哈赤8月11日下午去世,群臣将他的灵柩抬到沈阳宫已是“夜初更”,随后岳托联合萨哈廉连夜动员代善立皇太极,因而“翌日”清晨“卯时”,以代善为首包括皇太极在内的大贝勒便召集诸贝勒会议,由代善提议立皇太极为汗。以此可见,皇太极继位,确实是诸贝勒按照努尔哈赤的遗训,经过众人推举最后确立的。
二、皇太极非嫡非长,为什么推举他呢?
1、父亲的喜爱。皇太极的母亲是努尔哈赤专宠的女人,因而努尔哈赤常常逗留其宫中,日夜的接触使皇太极得到了其他皇子得不到的来自父亲的关爱,日久天长,皇太极得到父亲的偏爱。
2、皇太极非常聪慧。《清太宗实录》卷一记述他幼年时“太祖钟爱焉,甫三龄,颖悟过人。七龄以后,太祖委以一切家政,不烦指示,即能赞理,巨细悉当。及长,益加器重。”《实录》所述虽多为溢美之词,但不会是毫无根据的编造。
3、与兄弟的关系密切。皇太极从小岳托、萨哈廉、济尔哈朗、德格类等关系很好。四人中皇太极的年龄最小,兄弟都非常喜欢他,因而他也让人易于接近。加上皇太极在后金中的显赫地位和父亲的青睐,自然就成为这些人追随的对象。在四大贝勒中,惟有皇太极可称得上是文武双全的英才。天命五年(1620)代善被废掉太子之后,皇太极在众人心目中无疑已被视为储位的最佳人选。
4、竞争对手不具备实力。努尔哈赤去世后,与皇太极竞争的对手情况是这样的:
阿济格三兄弟因其母大妃的地位而成为竞争汗位不可忽视的力量,其不利因素是年岁较小,最小的多铎年仅十三虚岁,他们军政实践经验很少,难当重任。阿济格虽已二十二岁,但此人有勇无谋,性格粗暴,很难入选。
其他各系中较有资格的是各系具有父亲或兄长身份的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以上四人也正是凭借他们的嫡出身份及政治经验,在竞争汗位上具有其他人无法比拟的优越条件。但阿敏属于汗室旁支,而且与努尔哈赤发生过严重的矛盾冲突事件,在决定汗位人选的成员中,努尔哈赤子孙又占有绝对优势,所以阿敏根本不可能入选。
莽古尔泰在行政能力、战功方面,比起代善、皇太极并无突出之处。代善一系成员较多,且其宽柔性格及处理行政的能力也曾赢得不少人的好感,而且战功颇著。但天命五年(1620)九月其太子位遭到努尔哈赤的废黜,不能不对他以后汗位的入选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相比较而言,皇太极在后金诸贝勒中可称得上文武双全,而且人际关系也较好。
在议立新汗的十五个成员中,有七人属于皇太极一派,其他任何人也不具备这种优势条件。其他的诸人,阿巴泰、硕托有可能属于中立派。阿敏、莽古尔泰、杜度及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兄弟即使有不同意皇太极为汗者,也提不出在能力素质上优于皇太极的人选,更不可能获得如皇太极那么多的支持者。因而,皇太极最终以推举的形式入继大统,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皇太极继承皇位后,为何非要将两个哥哥干掉?因为他刚继承王位需要在臣子门面前树立权威,而那些在众人面前当刺头的人肯定要被挑出来杀掉以敬效尤,其实也就是杀鸡儆猴。他杀掉的其中一个哥哥是他的堂哥阿敏,其实阿敏是推崇他做君主的,而且阿敏刚开始也对努尔哈赤非常的忠心,而皇太极作为努尔哈赤的儿子,阿敏肯定也是愿意效劳的,但是他之所以死就在于他的性格太莽撞有时候不知轻重,这也为他的死埋下了祸根。
也许是因为刚开始他追随的是努尔哈赤,看皇太极就像是小孩子一样,所以有时候把皇太极的话不放在心里,最重要的是在皇太极刚继位后,阿敏就想自己成立一国,这肯定让皇太极不舒服,因为他想的是统治的地方越多越好,所以虽然阿敏比较能打仗,而且非常的强悍,但依然不能留,因为他对皇太极是一种威胁。
而他之所以杀自己的哥哥也是因为莽古尔泰对自己大不敬,这其实就是挑战天子权威,对于皇太极来说肯定不能忍受。对于刚登上皇位的君主来说,最需要的就是稳定人心,当然也是收买人心的时候,而他最不放心的应该就是自己的兄弟们,所以在他登上王位之后发现莽古尔泰对自己不敬,他心里是非常恼火的,因此即使在莽古尔泰死后,他也依然不放过对他的处罚,这也能够看出君王的狠心。
一山不容二虎,更何况是对于当时刚登上王位的皇太极来说,他需要做的就是斩草除根。不然以后可能会更加后患无穷,而且他这样做也是给其他的兄弟们看,尤其是当时代善和多尔衮也都非常的有才能,他这样做大概也是想警醒他们不要和自己对着干。
太极(166)皇位(20)
清朝后宫妃子的等级划分是什么呢?
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更容易被大家了解。诸多影视剧创作也以清朝为历史背景创作,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清朝宫廷剧。在清后宫中皇帝各位嫔妃的等级划分的,根据地位高低对人数也有严格限制。随着清王朝的发展,后宫中的嫔妃等级大致做了三次调整。
入关前:努尔哈赤的后金时代,当时并未有明确的后宫等级制度,嫔妃们大致被分为“福晋”“格格”两种,福晋比格格的身份更加尊贵。在电视剧《孝庄秘史》中皇太极的后宫中身份最为尊贵的便是大福晋,这便是中国皇后等级的前身。在皇太极上位之后不久,便对后宫有了基本的等级划分标准,按照身份等级将依次划分为五宫:中宫清宁宫、东宫关雎宫、西宫麟趾宫、次东宫衍庆宫、次西宫永福宫。
入关后:这是清朝进入强盛时期,皇帝的后宫也随之变得丰富。在康熙以后,原本后宫中“福晋”“格格”地称谓被更为细致的划分替代。这是后宫之主皇后的职务被明确划分,皇后居中宫,有且只有1人。另设置皇贵妃1名,贵妃2名,妃4名,嫔6名,还有贵人、常在、答应共八个等级各自分配居住在东西12宫。其中贵人、常在、答应、官女子(伺候皇帝的宫女,不算入等级划分)是没有人数限制的。东西12宫中东宫: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延禧宫、永和宫、景阳宫,西宫:永寿宫、翊坤宫、启祥宫、长春宫、咸福宫、储秀宫。妃位是后宫品阶中的分界线,妃位以上便可“自立门户”居一宫正殿主位自称“本宫”,可以管束自己宫内品阶低的嫔妃。影视剧中常见的娘娘和主子只有在嫔位以后才有资格。
清中后期:这时清王朝开始衰败,后宫的人数急速减少。原有的后宫八个等级和人数限制已经名存实亡,清后期同治皇帝的后宫中仅一后四妃5人,光绪皇帝也只有一后二妃3人。清朝共12位皇帝,后宫的人数配置一直和王朝的兴衰紧密结合,康熙盛世是后宫大小嫔妃有过79人。
除中宫和东西12宫外,紫禁城中还有一个区域是安置先帝嫔妃的地方,这些建筑以“慈宁宫”为首,还有寿康宫、宁寿宫、寿安宫等。按照清朝祖制,先帝驾崩后,先帝妃子们便要搬进这里,太后、太妃、太嫔等先帝嫔妃搬进这里后便自动退出了后宫的舞台,除太后还有些许娱乐活动外,其他人多半是青灯礼佛安然度过一生。
请问清朝皇帝皇太极之孝端文皇后的具体情况(详细)?
孝端文皇后,名哲哲,姓博尔济吉特氏,生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她的父亲是蒙古科尔沁部大领主莽古思。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哲哲刚满十六岁便远嫁皇太极为妻。一迎娶之际,皇太极率领部下从赫图阿拉城(今新宾县老城)出发,北行三百余里到达辉发部(今吉林省辉南县境)扈尔奇山城,在此杀牛宰羊举行隆重的迎亲仪式和结婚仪式。天聪元年,皇太极继承汗位,封哲哲为“大福晋”。所谓大福晋是主持亲王家政的主妇,管理后宫一切事务,包括对其它侧福晋及庶福晋(即妾)的管束。有时皇太极外出打猎也要携哲哲出行。皇太极坐殿,哲哲有时与他左右而坐。哲哲所以受到如此重视,获得大福晋的尊贵地位,并不完全由于皇太极对她的倾心,主要还是她出身于蒙古大领主世家,是清朝初期的联姻制度的核心。当然清初婚姻制度非常重视门第高低。天聪初年,哲哲的母亲从科尔沁来盛京看望女儿、女婿,皇太极均以大礼相待。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建国大清,改“汗”号为皇帝,按古代制度要分封后妃,大福晋哲哲被封为中宫皇后,又称国君福晋,居中宫-清宁宫,成为主持宫围,赞襄朝政的天下第一国母。在册封大典上,皇太极授给她象征地位等级的《册文》、“金印”,以及仪仗銮驾等物。《册文》全文如下;
奉天承运、宽温仁圣汗制曰:
天地授命而来,既有汗主一代之治,则必命匹配心腹视过福晋,赞襄朝政,坐立双成,同立功德.共享富贵,此乃亘古之制,位守三纲五常,系古圣汗等所定大典。今我正大住典蒙天佑,得遇福晋系蒙古科尔沁
博尔济吉特氏,特赐尔册宝,位出诸福晋之上,命为清宁宫中宫国君福晋。尔务以清廉、端庄、仁孝、谦恭之义训诲诸福晋,更以尔贤德之训,使天下夫人仿法。勿违我之圣意
皇太极的老婆叫什么名字?
叫“海兰珠”(原配夫人;清太宗元妃)
在后金清初时期,元妃是大汗的第一个正妻(也称嫡福晋、大福晋、大妃)。孝端文皇后的侄女,孝庄文皇后的姐姐。成吉思汗二弟哈撒尔19世孙女。
钮祜禄氏(1593年-1612年),是清太宗皇太极第一任大福晋。后世称清太宗元妃,钮祜禄氏为皇太极生有一子。1611年生皇太极三子洛博会。1612年钮祜禄氏去世。
1614年四月,哲哲与皇太极成婚。1617年洛博会病死,无谥号。与皇太极继妃乌拉纳喇氏一样,钮祜禄氏也并未得到应有的尊封。
扩展资料:
生平——
天聪八年(1634年)十月十六日 ,在哥哥台吉吴克善护送下,时年二十六岁的海兰珠由科尔沁部至盛京。皇太极偕诸福晋亲迎,设大宴成婚,纳为福晋。她的姑姑哲哲同为皇太极的福晋,称为汗妻大福晋。早在天命十年(1625年)二月,海兰珠年仅十三岁的妹妹布木布泰(即孝庄文皇后)就已嫁给了皇太极。海兰珠在此之前是否婚配,前夫何人已无何考证。
崇德元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在盛京皇宫崇政殿内举行豋基仪式并改国号为清;同年七月初十日,皇太极册封五大福晋时,封东关雎宫福晋为东大福晋,汉文即为宸妃。海兰珠亦可被称为东大福晋、宸大福晋或东大福晋宸妃,地位仅次于姑母清宁宫中宫国君福金哲哲,位列四妃之首。
崇德二年七月初八日(1637年8月27日),宸妃生皇太极第八子,皇太极为此大赦。大赦是立太子时才会有的举措。他们母子最受皇太极宠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太宗元妃
在清朝,满蒙联姻是习俗,有几位出身蒙古族的皇后?
在清朝时期,一共有五位皇后是出身蒙古族,她们分别是孝庄文皇后、孝端文皇后、清世祖废后、孝惠章皇后和孝哲毅皇后。
一、孝庄文皇后说起清朝时期最著名的蒙古族皇后,那就非孝庄文皇后莫属了, 其实大部分人更多地是称呼她为孝庄太后。孝庄文皇后是出身博尔济吉特氏的女子,这个家族也是被誉为“盛产大清皇后的家族”,而孝庄文皇后虽然没有真正做过皇后,但是却因为她的儿子顺治皇帝登基了,所以才被追封为皇后。
二、孝端文皇后说起孝端文皇后,可能大家都比较陌生,但是她可是第一位博尔济吉特氏的皇后,她也是孝庄文皇后的姑姑。皇太极在世时,她就是皇太极的第三任大福晋,所以她可不是被追封的皇后,而是被册封的皇后。但是奇怪的是,顺治皇帝继位以后,并没有正式册封她为太后。
三、清世祖废后接下来要说的就是清世祖的废后博尔济吉特氏·孟古青了,她是孝庄文皇后的侄女,也是博尔济吉特氏第一位废后。虽然说她被顺治皇帝狠心地废黜了,但是她却因此成为了大清后妃中少有的留下了全名的女子。
四、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孟古青被废黜以后,孝庄太后又给自己的儿子顺治皇帝找了一位博尔济吉特氏的女子当皇后,她就是孝惠章皇后,虽然后来的康熙皇帝并不是她所生的,但是她依然按照规矩当上了母后皇太后,她在后宫中的地位也是比康熙皇帝的生母更高的。
五、孝哲毅皇后从康熙皇帝时期开始,清朝的皇后就不怎么出现蒙古族的女子了,直到同治皇帝的孝哲毅皇后出现,而她也成为了清朝最后一位蒙古族的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