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隶:保定府,顺天府,正定府,河间府,天津府,顺德府,宣化府,永平府,承德府,口北三厅,广平府,大名府等。

盛京将军辖区:奉天府,锦州府。

山西省:太原府,汾州府,泽州府,潞安府,宁武府,大同府,朔平府,代州,保德等。

山东:济南府,武定府,东昌府,兖州府,泰安府,沂州府,青州府等。

江苏:江宁府,镇江府,苏州府,松江府,扬州府,淮安府等。

安徽:安庆府,池州府,宁国府,庐州府,凤阳府,颍州府,六安州等。

河南:开封府,河南府,

清朝各省具体都有哪些府、州?

清朝具体如下:

直隶:保定府、顺天府、正定府、河间府、天津府、顺德府、宣化府、永平府、承德府、口北三厅、广平府、大名府、遵化州、易州、定州、深州、冀州、赵州

盛京将军辖区:奉天府、锦州府

山西省:太原府、汾州府、平阳府、蒲州府、泽州府、潞安府、宁武府、大同府、朔平府、归绥六厅、代州、保德、忻州、平定州、辽州、沁州、霍州、X州、绛州、解州

山东:济南府、武定府、东昌府、曹州府、兖州府、泰安府、沂州府、青州府、登州府、临清府、济宁州

江苏:江宁府、镇江府、常州府、苏州府、松江府、扬州府、淮安府、徐州府、海州、通州、太仓府、海门厅

安徽:安庆府、池州府、徽州府、宁国府、庐州府、凤阳府、颍州府、六安州、泗州、滁州、和州、太平府、广德府

河南:开封府、河南府、怀庆府、卫辉府、彰德府、归德府、陈州府、汝宁府、南阳府、汝州、许州、光州、陕州

陕西:西安府、同州府、延安府、榆林府、凤翔府、汉中府、兴安府、商州、乾州、邠州、富州、绥德州

甘肃:兰州府、巩昌府、平凉府、庆阳府、宁夏府、西宁府、凉州府、甘州府、安西州、泰州、泾州、阶州

浙江省:杭州府、湖州府、嘉兴府、绍兴府、宁波府、台州府、金华府、严州府、衢州府、处州府、温州府

江西省:南昌府、南康府、九江府、饶州府、广信府、建昌府、抚州府、临江府、瑞州府、袁州府、吉安府、赣州府、南安府、宁都州

湖北:武昌府、黄州府、汉阳府、德安府、安陆府、襄阳府、郧阳府、宜昌府、施南府、荆州府、荆门州

清朝有那些府啊?

清朝的府有台湾府,王府,内务府,清朝海督府,奉天府。

1、总督署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裕华路,是清代直隶总督的办公处所,是直隶省的最高军政机关,是我国现存的唯一一座最完整的清代省级衙署。

民国年间是直系军阀曹锟的大本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曾是日伪和国民党河北省政府所在地,有“一座总督衙署,半部清史写照”之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河北省人民政府也曾驻此。1988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王府是封建社会等级最高的贵族府邸。北京市西城区现存的王府均为清代所遗,分亲王府、郡王府、贝勒府、贝子府共4个等级。清代北京内城有满洲八旗分住,王府大多建在北京东西两城。

清顺治帝进关定都北京后,所封诸王和以后各朝所封的亲王、郡王在西城建立的王府达30座,其中有亲王府18座,郡王府9座,蒙古王府3座。此外还有贝勒府、贝子府若干。

3、内务府,清代官署名,掌宫廷事务。长官称总管大臣,无定员,由满族王公或满族大臣兼充,秩从二品,乾隆时改正二品,会稽司掌本府出纳;掌仪司掌本府祭祀及太监品级;都虞司掌武职铨选;慎刑司掌本府刑名。

营造司掌本府缮修;庆丰司掌牛羊牺牡;钱粮衙门掌皇庄租赋;内管领处掌应中宫差务;官房租库掌收房税;养心殿造办事处掌制造器作;中正殿各司员掌喇嘛唪经。

武英殿修书处掌监刊书籍;雍和、宁寿二宫司员掌陈设汜埽及考查宫监勤惰;御书处掌镌摹御书;御茶膳房掌供饮食;御药房掌药物;牺牲所掌牧养黝牛;总理工程处掌行营工作。

4、海督府是督建颐和园的指挥部,因为是为北洋水师操练用的公园,所以这个指挥部就称为了“海督府”。海督府在那个时候对清朝的园林建设做出了比较大的贡献。

5、奉天府,中国清朝府名之一,位于盛京。1644年清兵入关,迁都燕京后,盛京改为留都。并设盛京五部。该府设府尹辖有治中,通判等官职。1912年,清朝灭亡,该府废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总督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内务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朝海督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奉天府

历史题清朝时我国的省级区划有哪些?

内地

清朝内地行政区划

直隶省、江苏省、安徽省、山西省、山东省、河南省

陕西省、甘肃省、浙江省、江西省、湖北省、湖南省

四川省、福建省、广东省、广西省、云南省、贵州省

1884年(光绪十年)置新疆省

1887年(光绪十三年)置福建台湾省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置江淮省后旋即撤裁

土司

云南、贵州、广西、四川、湖南、湖北、甘肃等省设有土司,分为宣慰司、宣抚司、招讨司、安抚司和长官司(长官为武职),与土府、土州、土县(长官为文职)。

土司的长官以当地各族头人充任,可以世袭,由朝廷或地方官府颁给印信,归所在地方之督抚、驻扎大臣管辖。

宣慰等司的长官隶属于兵部、土知府、土知州等官隶属于吏部。

雍正年间,云南、贵州、广西等省的土司开始改行流官制,史称改土归流。

光绪、宣统之际,赵尔丰出任川滇边务大臣,四川西部的藏人土司、西藏东部的宗也开始改土归流[87] 。

东北

清朝疆域(1820年)

东北为清朝龙兴之地。

顺治年间入关后,以驻防八旗留守盛京沈阳。

康熙至乾隆年间,逐渐形成三个相当于行省的将军辖区:盛京、吉林、黑龙江。

将军之下设专城副都统分驻各城,并管理各城的临近地区。

副都统下有总管统领各旗。

在汉民聚居之处,置府、州、县、厅,如同内地。

居于黑龙江、嫩江中上游的巴尔虎、达斡尔、索伦(鄂温克)、鄂伦春、锡伯等族,编入八旗,由布特哈总管、呼伦贝尔总管管辖。

黑龙江、乌苏里江下游及库页岛的赫哲、费雅喀、库页、奇楞等渔猎部落则分设姓长、乡长,由三姓副都统管辖[89] 。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改奉天、吉林、黑龙江三个将军辖区为省。

藩属国

清朝的藩属国,早在皇太极与康熙时期就有朝鲜与琉球国。

到乾隆时期扩充到东南亚地区的安南(即越南)、南掌(今老挝)、暹罗(今泰国)、缅甸以及南洋群岛的兰芳共和国(柬埔寨被安南与暹罗瓜分,吕宋与苏禄于西班牙统治菲律宾群岛后相继消失);西南喜马拉雅山有廓尔喀(尼泊尔)、哲孟雄(锡金)、不丹等国;中亚地区有哈萨克汗国、布鲁特汗国、浩罕汗国、布哈拉汗国、爱乌罕(今阿富汗)、巴达克山、乾竺特与拉达克等国。

希望采纳!谢谢!

清朝时候的地方行政区划是怎么划分的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清朝平定准噶尔汗国后疆域达到极盛,北起蒙古唐努乌梁海地区及西伯利亚,南至南海,包括“千里石塘、万里长沙、曾母暗沙”(今南海诸岛),西南达西藏的达旺地区、云南的南坎、江心坡地区等缅甸北部,西抵葱岭、巴尔喀什湖地区,东北抵外兴安岭,包括库页岛,东南包括台湾、澎湖群岛。国土面积达1316馀万平方公里,晚清1908年缩减为约1135万平方公里。

朝幅员辽阔,清朝在1662年统一中原后,划前朝的两京十三布政使司为十八个行省,省下设道、府(州)、县;1760年达到领土极盛,在东北、外蒙、新疆则设立五个将军辖区,实行因俗而治;又在科布多设立参赞大臣辖区和西藏办事大臣及达赖喇嘛辖区、西宁办事大臣辖区、青海玉树四十族等负责管辖辽阔的藏区。在云贵地区则推行土司制度,并在雍正年间完成改土归流。晚清则在台湾和新疆正式建省,至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清朝境内共分为二十二省及特殊政区。

扩展资料

详述

在行省设置方面,基本沿袭了明代所置的两京与十三布政使司,即南北二京及山东、山西、河南、陕西、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湖广、四川、云南、贵州。1644年(顺治元年)定鼎北京,以盛京为留都。1645年(顺治二年)改北直隶为直隶省,改南直隶为江南省。

1664年(康熙三年),分湖广为湖北、湖南二省。1667年(康熙六年),江南省正式分为江苏、安徽二省。1668年(康熙七年),陕西省正式分为陕西、甘肃二省,自此形成了所谓「内地十八省」的格局。分别为直隶、江苏、安徽、山西、山东、河南、陕西、甘肃、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

1885年(光绪十一年),分福建省台湾府置“福建台湾省”。两年后台湾正式建省,正式称福建台湾省。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因甲午战争战败,台湾省被割让予日本,遂被废除。1905年1月(光绪三十年十二月),分江苏江宁、淮安、扬州、徐州四府及通州、海州二直隶州置江淮省,旋即裁撤,仍为江苏省。此後至清末,内地仍为十八省,与东三省、新疆省合为二十二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朝行政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