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七夕节,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故而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又被认为是“中国情人节” ,少女节女儿节魁星节晒书节开襟楼,人俱习之”的

七夕节又称什么节?

七夕节又称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

七夕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七夕节由星宿崇拜演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晩上举行,故名“七夕”。

拜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储七夕水等,是七夕的传统习俗。经历史发展,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历代发展

从历史文献以及结合古俗遗迹来看,随着人们对天文星象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对牛郎织女自然天象的崇拜以及祭祀祈福等节俗在上古时代就有了。汉代是中国统一后第一个大发展时期,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使风俗习惯也互相融合,这对节日习俗的传播普及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主要的传统节日在汉代开始普及。

此后七夕的风俗渐出现于文献上记载,“七姐诞”的乞巧习俗传入北方西安一带始于汉代,西汉刘歆《西京杂记》:“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这便是七姐诞的乞巧风俗出现于北方西安一带的文字记载。

南朝梁时期,代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载,“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玉石为针,陈几筵酒脯瓜果于庭中乞巧。有蟢子网瓜上,则以为符应”。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七夕节

七夕节又称什么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发源于中国,是华人地区以及部分受汉族文化影响的东亚国家传统节日,该节日来自于牛郎与织女的传说,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所以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2006年5月20日,七夕被中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七夕节以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为载体,表达的是已婚男女之间不离不弃、白头偕老的情感,恪守的是双方对爱的承诺。随着时间演变,七夕现已成为中国情人节。

别称汇总

双七:此日月、日皆为七,故称,也称重七。

香日:俗传七夕牛女相会,织女要梳妆打扮、涂脂抹粉,以至满天飘香,故称。

星期:牛郎织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别,一年才能一相遇,故称这一日为星期。

巧夕:因七夕有乞巧的风俗,故称。

女节:七夕节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赛巧等为主要节俗活动,故称女节,亦称女儿节、少女节。

兰夜:农历七月古称“兰月”,故七夕又称“兰夜”。

小儿节:因为乞巧、乞文等俗多由少女、童子为之,故称之。

穿针节:因为这天有穿针的习俗,故称。

七夕节又叫什么节?

七夕节又叫七月七、双七、小儿节、香日、星期、巧夕、穿针节等。

农历七月初七,旧称七夕,又称乞巧节、女儿节、星节、俗称“七月七”。

七夕有双七、香日、星期、巧夕、女节、兰夜、小儿节、穿针节等别称。

这天,月、日皆为七,故称“双七”,也称重七。

俗传七夕牛女相会,织女要梳妆打扮,以至满天飘香,故称“香日”。

牛郎织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别,一年才能一相遇,故称这一日为“星期”。

因七夕有乞巧的风俗,故称“巧夕”。

七夕节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赛巧等为主要节俗活动,故称“女节”,也称“女儿节”、“少女节”。

农历七月古称“兰月”,故七夕又称“兰夜”。

因为乞巧、乞文等俗多由少女、童子为之,故称小儿节。

因为这天有穿针引线的习俗,故称”穿针节”。

七夕节,又称什么节?

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的“情人节”。七夕节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晩上举行,故名“七夕”。

拜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储七夕水等,是七夕的传统习俗。经历史发展,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七夕节既是拜祭七姐的节日,也是爱情的节日,是一个以“牛郎织女”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祈福、乞巧、爱情为主题,以女性为主体的综合性节日。七夕的“牛郎织女”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上古时代人们将天文星区与地理区域相互对应,这个对应关系就天文来说,称作“分星”,就地理来说,称作“分野”。相传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织女会于天上的鹊桥相会。

扩展资料

七夕节的饮食风俗

七夕节的饮食风俗,各地不尽相同,一般都称其为吃巧食。一个“巧”字形象地道出了七夕食俗的独特之处,表达出了人们追求心灵手巧、合家安康、生活美满的美好愿望。

1、巧果

七夕乞巧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有名。巧果又叫“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乞巧果子”是七夕节的传统祭品和美点。七夕晚上人们把“乞巧果子”端到庭院,全家人围坐,品尝做“巧果”人的手艺。

现在这种习俗在许多地方都已经不流传了,“乞巧果子”这种传统食品,也演变成多种花色糕点。 巧果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此外,乞巧时用的瓜果也有多种变化:或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此种瓜果称为“花瓜”。

2、酥糖

在我国一些地方的糕点铺,这一天还要制作一些织女形象的酥糖,俗称“巧人”“巧酥”,出售时又称为“送巧人”,民间认为,吃了这种“酥糖”的人会变得心灵手巧。

3、巧巧饭

在我国山东,这一天要吃巧巧饭,乞巧的风俗十分有趣:七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乞巧活动以后,她们聚在一起吃水饺,传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

4、瓜果

在福建,七夕节时要让织女欣赏、品尝瓜果,以求她保佑来年瓜果丰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鲜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鲜花和妇女化妆用的花粉。一般是斋戒沐浴后,大家轮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祷心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七夕节

七夕又称什么

七夕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

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七夕节由星宿崇拜演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晩上举行,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储七夕水等,是七夕的传统习俗。

经历史发展,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情人节介绍

情人节,又称圣瓦伦丁节或圣华伦泰节,日期在每年公历的2月14日,是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基督教。如今已经成为全世界著名的浪漫节日,但是不同国家的人们表达爱意的方式却各不相同。情人节是一个关于爱、浪漫以及花、巧克力、贺卡的节日,男女在这一天互送礼物用以表达爱意或友好。

情人节现已成为欧美各国青年人喜爱的节日,其他国家也已开始流行,中国将传统节日七夕节视作情人节。由于能表达共同的人类情怀,各国各地纷纷发掘了自身的情人节。互相在网络爱墙发送祝福也成为新的时尚,表示爱情的承诺与永恒。

七夕节又叫什么节

导语: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七夕节,那么大家知道七夕节还叫什么节吗?下面就由我来一一解答吧!

七夕节又叫什么节

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气温暖,草木飘香,这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七夕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习俗,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

1、兰夜 ——农历七月古称“兰月”,故七夕又称“兰夜”。

2、小儿节 ——因为乞巧、乞文等俗多由少女、童子为之,故称之。

3、穿针节 ——因为这天有穿针的习俗,故称穿针节。

4、双七 ——此日月、日皆为七,故称双七,也称重七。

5、香日 ——俗传七夕牛女相会,织女要梳妆打扮、涂脂抹粉,以至满天飘香,故称。

6、星期 ——牛郎织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别,一年才能一相遇,故称这一日为星期。

7、巧夕 ——因七夕有乞巧的风俗,故称巧夕。

8、女节 ——七夕节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赛巧等为主要节俗活动,故称女节,亦称女儿节、少女节。

七夕节餐厅推荐

一年一度的七夕节马上就要来咯,是否想好去哪里度过呢?七夕节,作为中国的情人节,年青的情侣们自然也不会错过良机,订情人餐、送礼物等已经成为七夕节那一天情侣们必做的流程了。那么一年一次的七夕节日,如何留下浪漫的回忆,特推荐七夕节可以去的餐厅:

“试探期”情侣推荐:仙踪林

对于彼此还处于“试探期”的情侣们来说,“做错”有时候比“不做”后果更严重,所以在彼此还不是很了解的时候,先择七夕节要吃情侣餐最好不要去那些口味很重的餐馆,万一不合对方口味,尴尬不说,有没有下一顿都说不定呢!记住,美食不过起穿针引线的作用,情调浪漫,方便聊天,能让对方全身心的放松才是最好的去处。

此类情侣,在七夕节那一天,可以选择仙踪林作为情人节的用餐地,青藤悬挂、卵石漫地、秋千摇荡的天然野趣不知迷倒了多少俊男靓女。摇曳其间,轻啜一口招牌奶茶,聆听一曲悠扬音乐,悠闲地惬意感顿生。

招牌奶茶、鸡翅及炸豆腐

推荐仙踪林的招牌奶茶,冲得香,撞得滑,茶瘦奶肥,茶味和奶味都清晰可分,但两种味道又配合得天衣无缝,一口喝下去,能让心浮气躁的人马上原神归位。沉淀在杯底的珍珠糯糯qq的,带点桂花香,弹性十足且不黏牙。

刚出炉的炸豆腐是仙踪林的亮点。金黄香酥、外焦里嫩,闻起来带着点特有的臭味。豆腐表层里面都是带气孔的,筋道有嚼头,淋上浓稠的酱汁,咬下去冷热香浓层次分明,那味道怎能不令人陶醉?

卤水三拼面

卤水三拼面份量够足,里面的牛肉很多,铺了厚厚一层。酱卤的很入味,只是汤汁稍微有点咸。面条不够劲道,软嗒嗒的,若是换成手擀面口感会更好。

推荐理由:

绿野仙踪般的氛围静谧安详,秋千卵石颇讨女生欢心,可以来这里喝茶聊天,也可以饱餐一顿。俘获她的人,先要俘获她的胃,当第一口招牌奶茶滑入喉中,甜了胃、蜜了心,还怕她不束手就擒?

“老夫老妻”推荐:城市花园

对于那些感情稳固的“老夫老妻”而言,平时的日子,或许少些浪漫,多点平淡才是真理,但是情人节当天可不能过得太马虎哦,怎么着也得为单调枯燥的生活留点美好回忆不是?想想平日忙于工作,有多久没有坐在一起促膝长谈了?是不是应该在钢筋水泥般的都是丛林中寻觅处后花园,赏赏风景、讲讲情话,那本已归于平淡的感情也会再一次升温。

城市花园是一处可以看得到风景的咖啡店,坐在宽大的落地玻璃窗前可纵览窗外的层峦叠翠。葱翠的藤蔓随性地攀爬上墙沿窗棂,连透过玻璃窗斜射进来的阳光仿佛都是慵懒的。整间店堂以宁静的棕黄、凉薄的碧绿为主色系,错落有致的室内布置精细而不烦琐。舒缓的音乐浅浅流泻,柔和灯光映射在璀璨的餐具上,流光溢彩。

法式煎鸡扒套餐

在合肥吃简餐,还是城市花园性价比最高。推荐法式煎鸡扒套餐,浓郁的汤汁覆盖在滑嫩的鸡扒上,姜黄色的面条筋道弹牙,拌匀后吃上一口,油而不腻,麻而不燥,满溢的酱香猛烈冲击味蕾。另外还附赠有番茄浓汤、水果沙拉、咖啡和餐包。营养搭配丰盛得当,一人吃分量足矣。

爱尔兰咖啡

极力推荐这里的爱尔兰咖啡,那背后隐含的凄美故事本身就是感情的催化剂。当威士忌注入热玻璃杯的一刹那,酒精因受热得以挥发出来,满室醇香。紧接着倒入滚烫的黑咖啡,两者交汇,迸发的美妙气味难以用语言形容。滚烫的咖啡穿过冰冷的鲜奶油,在酒精作用下,温热的感觉从腹中燃烧蔓延至全身。咖啡本身的香醇加上威士忌的清冽,激荡出独特妙曼的香气令人陶醉!

木瓜牛奶、鲜果盅和海鲜咖喱包

城市花园的木瓜牛奶里能喝到沙沙的木瓜瓤,所以口感丰厚了不少。乳白配橙红,两种明快的颜色纠缠在一起,青涩的甜香。浓艳的色与恬淡的味溶合出来的木瓜牛奶饮,在这个季节当仁不让的成为店内点击率最高的一款冰饮。

百汇鲜果盅,造型精致,挖空了果肉的柠檬容器雕刻成细密的锯齿状,里面塞满草莓、奇异果、芸豆等果品,其上覆盖厚厚一层鲜奶冰激凌,巧克力棒和威化饼斜斜的插在边缘,简直就是件完美的艺术品。每一勺口感都各有千秋,让味蕾在盛夏享受一场美妙的.冰淇淋洗礼。

推荐理由:

整间店面有种颓废的文艺复兴气息,轻松舒适的氛围很容易身心放松。除各色扒类排饭外,水果甜品是城市花园的另一特色,卖相讨喜、摆盘精致,满足小女孩大女人对食色孜孜不倦的追逐。抛开生活工作中的琐事,在如此慵懒的环境里缱绻细语,日渐平淡的感情也会升温不少哦!

“暧昧期”男女推荐:绿茵阁

若是拿捏不准“她”的口味,建议选择充满中国元素的绿茵阁西餐厅。除了各色西式餐点外,它还提供多款中国特色美食,且都是按照西餐的格式,写着“头盘”、“主菜”……上菜的时候也都是分餐制,对于初识的情侣来说最合适不过。饭点一过,贴心的店员就会调低光线,幽暗迷离的光影很适合搞暧昧呦。如此私密的空间里,感情升温自不在话下。

绿茵阁位于太阳城负一楼,整体装修风格现代、大气、且精致。喜欢墙上的涂鸦和靠墙的连排沙发,还有全透明的vip包间。店内的各色灯饰相当震撼,华丽丽的将整个餐厅衬托流光溢彩。晚上来此还会聆听到live版的钢琴演奏,年轻女子一袭白色华服,发髻高高挽起,修长的指尖优雅的跳跃于黑白琴键上,缱绻悠扬的音乐顺势流泻。

七夕节又叫什么 七夕节的又名

1、七夕节又叫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

2、古时,七夕节又称为女节、“乞巧”节,民间相传是牛郎织女到鹊桥相会的日子。在百姓心中,织女是位善良、貌美、手巧的天仙。所以每逢七夕当日,各个阶层的家庭,不管是宫廷宰辅,还是士庶之家,皆“作大棚,张挂七夕牵牛织女图,盛陈瓜果、酒饼、蔬菜、肉脯,邀请女流作巧节会”。宴会后,女流和家中的妻女都要面对银河方向跪拜,向织女乞求“智巧”。到了明朝,女节更加隆重,宫庭中还会举办盛大的“七夕巧筵”。

七夕节又称什么节 七夕节又称啥节日

1、七夕节也称为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等。

2、七夕本来来源于对自然的崇拜和对时间的崇拜。 但是众所周知的是牛郎织女的传说。 牛郎织女传说是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也是我国民间最古老、流传最广的传说。 七夕节是拜谒七姐的节日,也是爱情的节日,是以“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祈祷、乞巧、爱情为主题,以女性为主体的综合性节日。 七夕节表达了已婚男女之间“不离不弃”、“白头偕老”的感情,遵守双方对爱情的承诺。 传说每年7月初7点,人类喜鹊在天空中飞翔,在银河中为牛郎织女挂鹊桥相遇。 凡人女子在这个晚上,向织女祈求自己幸福的婚姻。

七夕节又称为什么节 七夕节又叫什么节

1、七夕节的别称主要有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夕、双七、星期、兰夜、牛公牛婆日、小儿节、穿针节、道德腊、中国情人节等。

2、七夕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活动在七月七晩上举行,故名“七夕”。

3、七夕的“牛郎织女”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上古时代人们将天文星区与地理区域相对应,这个对应关系就天文来说,称作“分星”,就地理来说,称作“分野”。

4、七月七是七姐的诞辰,“乞巧”是“七姐诞”的重要习俗之一,故又称“乞巧节”。民间相传,是天上的织布能手。旧时,靓女们向七姐“乞巧”,乞求她传授心灵手巧的手艺。

七夕节别称什么节

七夕节别称什么节

七夕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

具体如下:

七夕:七月七,人称“七姐诞”,因拜祭活动在七月初七晩上(晚上,古称“夕”),故称为“七夕”。

双七:此日月、日皆为七,故称,也称重七。香日:俗传七夕牛女相会,织女要梳妆打扮、涂脂抹粉,以至满天飘香,故称。

星期:牛郎织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别,一年才能一相遇,故称这一日为星期。

乞巧节:得名于“七姐诞”的“乞巧”习俗。七月七是七姐的诞辰,“乞巧”是“七姐诞”的重要习俗之一,故又称“乞巧节”。民间相传,七姐是天上的织布能手。旧时代靓女们向七姐“乞巧”,乞求她传授心灵手巧的手艺;其实,所谓“乞巧”不过是“斗巧”。

女节:七夕节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赛巧等为主要节俗活动,故称女节,亦称女儿节、少女节。它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靓女们专属节日。女孩子们在这个晚上,除了向织女乞求巧手之外,更乞求婚姻巧配。过去,婚姻是决定女孩子一生幸福的终身大事,所以,世间痴情女子会在七夕当晚,对着星空祈祷自己的婚姻美满幸福。

兰夜:农历七月古称“兰月”,故七夕又称“兰夜”。

牛公牛婆日:在越南,七夕的庆祝主体是华人,七夕有个别称叫做“牛公牛婆日”。

小儿节:因为乞巧、乞文等俗多由少女、童子为之,故称之。

穿针节:因为这天有穿针的习俗,故称。

道德腊:道教《天皇至道太清玉册》称:七月七日,名道德腊,此日五帝会于西方七炁素天。

中国情人节:经历史发展,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因被赋予了与爱情有关的内涵,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非常具有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七夕风俗活动:

喜蛛应巧

这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南朝的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说; “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

投针验巧

这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的盛行的七夕节俗。”

穿针乞巧

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

种生求子

旧时习俗,在七夕前几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再摆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称为“壳板”,或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磁碗中,等它长出敷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又称为“五生盆”或“生花盆”。南方各地也称为“泡巧”,将长出的豆芽称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针,抛在水面乞巧。还用蜡塑各种形象,如牛郎、织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秃鹰、鸳鸯、等动物之形,放在水上浮游,称之为“水上浮”。又有蜡制的婴儿玩偶,让妇女买回家浮于水土,以为宜子之祥,称为“化生”。

晒书晒衣

据载,司马懿当年因位高权重,颇受曹操的猜忌,有鉴于当时政治的黑暗,为求自保,他边装疯病躲在家里。魏武帝仍然不大放心,就派了一个亲信令史暗中探查真相。

供奉“磨喝乐”

磨喝乐是旧时民间七夕节的儿童玩物,即小泥偶,其形象多为传荷叶半臂衣裙,手持荷叶。每年七月七日,在开封的“潘楼街东宋门外瓦子、州西梁门外瓦子、北门外、南朱雀门外街及马行街内,皆卖磨喝乐,乃小塑土偶耳”。时值七月七日,装疯的司马懿也在家中晒书。令史回去禀报魏武帝,魏武帝马上下令要司马懿回朝任职,否则即可收押。司马懿只有乖乖的遵命回朝。

吃巧果

七夕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 巧果是油面糖蜜。

拜织女

“拜织女”纯是少女、少妇们的事。她们大都是预先和自己朋友或邻里们约好五六人,多至十来人,联合举办。

拜魁星

民间传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特别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运亨通。

染指甲

染指甲系流传在中国西南一带的七夕习俗,四川省诸多县志以及贵州、广东两地,也有此风。许多地区的年轻姑娘,喜欢在节日时用树的液浆兑水洗头发,传说不仅可以年青美丽,而且对未婚的女子,还可以尽快找到如意郎君。用花草染指甲也是大多数女子与儿童们,在节日娱乐中的一种爱好,也与生育信仰有密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