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抚为从二品,是中国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之一,又称抚台。主要是巡视各地的军政、民政大臣。清代巡抚主管一省军政、民政。以巡行天下,抚军按民而名。

知府为从四品,是中国古代的地方职官名,州府最高行政长官。掌一府之政令,总领各属县,凡宣布国家政令,治理百姓,审决讼案,考核属吏,征收赋税等一切政务皆为其职责。

知州为从五品,是中国古代官名,清朝以朝臣充任各州长官,称权知某军州事,简称知州。权知意为暂时主管,军指该地厢军,州指民政。

知府,知州,知县。巡抚哪个最大

巡抚最大。

知县:是一个县的长官,管理一县行政,称“知县事”,简称知县; 一个县的正式长官  正七品。

知州:是一个州的长官,古代州分两种,直隶州和散州。直隶州属省,级别与府相同,大致相当

于现在的市委书记;散州隶属府,同县级,都是从五品。

知府:也称太守,是州府最高行政长官,掌一府之政令,相当于现今一个地级市的市委书记兼任

市长,从四品。

巡抚:通常节制一至三省,巡视各地的军政、民政大臣。清代巡抚主管一省军政、民政。以“巡

行天下,抚军安民”而名,从二品。

古代用官品区分官员地位高低的等级,最高为一品,最低为九品,巡抚是从二品的,所以巡抚最大。

扩展资料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为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分化大臣权利,以防权臣篡位,

建立了一套有别于以前各朝的官制。清朝官制有九品十八个级别,分中央官职和地方官职两类。

清朝中央官职分中枢部、佐理部和帝室部三类。例如内阁、军机处、六部等。清朝地方官职分

文官、武官等几类,例如总督、巡抚、将军、提督、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朝官制

知府、知州、知县和巡抚哪个最大?

从小到大的顺续为:知县、知州、知府和巡抚

知州,官名。宋以朝臣充任各州长官,称“权知某军州事”,简称知州。“权知某军州事”,简称知州。权知"意为暂时主管,“军”指该地厢军,“州”指民政。明、清以知州为式官名,为各州行政长官,直隶州知州地位与知府平行,散州知州地位相当于知县。

由此可见,巡抚最大。

知县是一个县的行政长官。知府,与现在的地区行政公署专员相似。通常的知州,是一个大县,可以管辖几个知县。巡抚是一个比较大的地区行政长官,可以管很多个知府知县。按院是按察使司办公的大堂,按察使主管一个省范围的刑法之事。

知府为四品官,相当于一个独立市的市长(不包括县级市)、市委书记,因为在古代行政、司法不分的;相对应的知县七品官就是现代意义上的县长、县委书记了。

巡抚是一个比较大的地区行政长官,可以管很多个知府知县。

省、地区、县级的地方行政机构,在明朝称为“布正使司”、“知府”、“知州”、“知县”。

知府,巡府,哪个官比较大啊?

巡抚大,知府是地方官,巡抚是中央的下派官员,就像现在的警察和督察,警察是管老百姓的,督察是管警察的,

简单地说

知府相当于市长

巡抚相当于省长

所以当然是巡抚大

以明代为例

知府是正四品

属于地方官

而巡抚是中央的官员下派到地方

统一指挥管理

防止地方的布政使

都指挥使

提刑按察使这些人扯皮

任务结束就会回京

在明代

要当巡抚最低都必须是正四品佥都御使

一般的高级巡抚都是六部的侍郎或者都察院的副都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