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漆器是中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及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它一般髹朱饰黑,或髹黑饰朱,以优美的图案在器物表面构成一个绮丽的彩色世界。从新石器时代起,中国人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历经商周直至明清,中国的漆器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中国的炝金、描金等工艺品,对日本等地都有深远影响。生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一般称为“漆器”。生漆是从漆树割取的天然液汁,主要由漆酚、漆酶、树胶质及水分构成。用它作涂料,有耐潮、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殊功能,又可以配制出不同色漆,光彩

漆器是什么?

漆器是一种用生漆涂敷在器物胎体表面作为保护膜制成的工艺品或生活用品。表面被涂过漆的胎体经过反复多次的髹涂后,不仅坚固耐用,而且多样的装饰使器物色泽华丽。从新石器时代起,历经商周直至明清,漆器工艺不断发展。期间有许多工艺如戗金、描金等,不仅是我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及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也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漆器是什么 什么是漆器

漆器指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

相关介绍:

历经商周直至明清,中国的漆器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中国的炝金、描金等工艺品,对日本等地都有深远影响。漆器是中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及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

西晋以后到南北朝,由于佛教的盛行,出现利用夹纻工艺所造的大型佛像,此时的漆工艺被用来为宗教信仰服务,夹纻胎漆器也因而发展。所谓的夹纻是以漆辉和麻布造型作为漆胎,胎骨轻巧而坚牢。

扩展资料

相关背景:

中国古代漆器的工艺,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夏代的木胎漆器不仅用于日常生活,也用于祭祀,并常用朱、黑二色来髹涂。殷商时代已有“石器雕琢,觞酌刻镂”的漆艺。1973年河南成蒿成台西村商代遗址中出土的漆器残片,在木胎上雕饰饕餮纹,并涂上朱、黑两色的漆。

生漆是从漆树割取的天然液汁,主要由漆酚、漆酶、树胶质及水分构成。用它作涂料,有耐潮、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殊功能,又可以配制出不同色漆,光彩照人。

今日中国大陆和台湾,漆器仍是民间工艺的重要组成部份,著名的漆器工艺,包括福州的脱胎漆器,厦门的髹金漆丝漆器,广东晕金漆器,稷山螺钿漆器,山西平遥推光漆器,成都银片罩花漆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漆器

漆器是什么材质

漆器是大漆、黑漆、木胎材质。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一般称为漆器。生漆是从漆树割取的天然液汁,主要由漆酚、漆酶、树胶质及水分构成。用它作涂料,有耐潮、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殊功能,又可以配制出不同色漆,光彩照人。在中国,从新石器时代起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

历经商周直至明清,中国的漆器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中国的炝金、描金等工艺品,对日本等地都有深远影响。漆器是中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及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

中国古代漆器的工艺,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夏代的木胎漆器不仅用于日常生活,也用于祭祀,并常用朱、黑二色来髹涂。殷商时代已有石器雕琢,觞酌刻镂的漆艺。1973年河南成蒿成台西村商代遗址中出土的漆器残片,在木胎上雕饰饕餮纹,并涂上朱、黑两色的漆。

漆器有什么特点?

漆器是用漆涂在各种器物表面的器具,是中国古代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艺品。漆器具有色泽明亮、防腐、耐酸、耐碱等特点,它的制作原料是天然漆。天然漆一般称生漆,俗称大漆,是漆树身上分泌的液体,呈灰乳色,与空气接触后氧化成栗壳色,干后成褐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