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国秦始皇姓嬴,名政,为秦庄襄王之子。因为在赵国出生,又叫做赵政。13岁即王位,39岁建立秦朝,称皇帝。是中国的第一个皇帝。
秦王政初即位时,国政为相国吕不韦和宦官嫪毐所把持。公元前238年,亲理国事,平定嫪毐的叛乱,随后免除吕不韦的相职,并任用尉缭子、李斯等人。自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采取远交近攻、分化离间的策略,先后灭韩、魏、楚、燕、赵、齐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
卫国,先后建都于朝歌、楚丘、帝丘、野王,辖地大致为现在的河南北
秦始皇灭六国天下一统,有一个国家秦始皇至死没去消灭,是哪个国家?
秦始皇灭六国天下一统,有一个国家秦始皇至死没去消灭,是哪个国家?
公元221年,秦始皇消灭了六国最后一个国家齐国,此后结束中国自秋春至今将近500很多年的诸侯国军阀割据争夺的局势,创建了中国在历史上第一个君王专制主义国家秦代。殊不知实际上,有一个国家秦始皇却至死都没灭。自然,并不是秦始皇灭不了,反而是秦始皇压根就把这个国家当回事,连灭都不想去灭。
这一国家便是卫国,卫国的第一代国君是周文王嫡九子康叔,因此,卫国也是姬姓国家。作为皇室,卫国开国功臣时的对待当然不容易差,位于中原,有人口数量有资源,可以说,那时候也算得上是个世界强国。到了卫武公时,也是强盛一时。
但并非所有的国君全是像卫武公一样有所作为的,卫武公以后,卫国出了一个荒淫无度的君王,叫卫懿公。卫懿公整日只知享有,没理国政,最后造成被狄人亡国,而他也被杀掉。之后,卫国流民在齐国的帮助下,重建了卫国,只是此刻的卫国,再没了往日光辉,早已完全沦落了末流小国了。
自此以后,卫国逐渐沦落别的诸侯国的附庸,被诸国互相兼并争夺。而卫国的国君也似乎颇有羞耻之心,他国的国君是持续向往上爬,称侯的要想称公,称公的想要称霸,一路高升,卫国的国君却反着来,一路自贬,起先从公自贬成侯,之后又是以侯自贬变成君,最后沦落了其他国家的封君。
就是这样,弱小的卫国最后变成了秦国的附庸,而秦始皇似乎对卫国也很不错,灭了六国,却依然储存了卫国,直到他死也没动卫国。或是到秦二世的情况下,卫国的最后一任国君卫角君这才被秦二世废掉,卫国完全灭亡。因而,卫国也成为了诸侯王中存有最长的国家。
秦始皇统一六国时没有灭哪个国家?
BC230 秦王政十七年 灭韩
BC227 秦王政二十年 赵代王嘉元年——灭赵?
BC225 秦王政二十二年 灭魏
BC223 秦王政二十四年 灭楚
BC222 秦王政二十五年 灭赵代、燕
BC221 秦王政二十六年 灭田齐 赵公子嘉建立的代的定性影响定性及顺序。
秦始皇一直没灭掉的小国是哪个国家
卫国,中国周朝分封的一个姬姓诸侯国,第一代国君为周文王嫡九子康叔封。卫国立国前后共计907年,传41君,是生存时间最长的周代诸侯国,也是众多姬姓诸侯国中最后灭亡的国家。卫国疆域大致位于黄河以北的河南鹤壁、安阳、濮阳,河北邯郸和邢台一部分,山东聊城西部、菏泽北部一带,首都朝歌,先后建都于楚丘、帝丘、野王。卫武公时一度强盛,周平王东迁时,卫武公曾出兵助周平戎。
公元前254年,被魏国覆亡,卫国领地已成为魏国的一个封君之地。公元前241年秦取卫国的濮阳等地。公元前239年卫元君被迫迁往野王县,卫国名存实亡。公元前209年,卫君角被秦二世废为庶人,卫国彻底灭亡。
卫国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时已经灭亡。
在春秋战国刚开始的时候,诸侯各国采用继位当年改元制。举例来说,即前一任君王身亡,继位的君王在继位之后即立刻将同一年改元为新君元年。到了春秋末年战国初年的时候,各国普遍改为后来在中国流行的次年改元制(逾年改元制)。举例来说,即前一任君王身亡,这一年依然称为旧君x年,到次年才称为新君元年。
但卫国一直使用当年改元制。司马迁在列十二诸侯年表的时候,由于秦末战火及焚书坑儒造成资料不齐,而司马迁又没有后代那么多出土青铜器铭文可以进行考订,因此在年表上出现了错误,恰好使卫国纪年被多记了十二年。
因此,卫君角二十一年是公元前221年,而非公元前209年。正确的记载是“君角二十一年,秦并天下,立为始皇帝。废君角为庶人,卫绝祀”。
有细读过史记的会知道史记中有一些地方在纪年上前后矛盾,或是纪传与年表不符,历来是研究历史者的争论点。
这种当年改元或次年改元造成的错误,是现代的《新编史记东周年代列表》所考订的史记八种纪年错误之一。
秦始皇六国都统一了,为什么当时没有消灭匈奴?
秦始皇没有消灭匈奴,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灭不了;二是秦始皇对匈奴的政策不是“灭”,而是“逐”。秦始皇灭不了匈奴,并不是说实力不济,相反秦国强大的时候,匈奴并不算强大,在秦始皇去世的第二年,当中原的陈胜吴广们开始起义时,匈奴的冒顿也是在这一年杀害了自已的父亲,正式成为匈奴的单于。
匈奴真正的强大就是从冒顿单于开始的,可这个时候秦始皇已经去世,中原大乱,混战一片,而远在北方的匈奴也趁机发展壮大,利用中原混战的机会强大起来,不过这是后话了。秦始皇在位期间,曾派出大将蒙恬将兵30万攻打匈奴,将匈奴赶出河套地区,赶到遥远的蒙古高原上,然后秦始皇命令蒙恬有边境地区修建了长城。
秦始皇为什么不消灭匈奴这个大患呢?要知道匈奴的发展与中原的发展是与时俱进的,匈奴与中原在夏朝时,还是一家人,商灭夏后,一部人夏人向北逃入草原,成为游牧民族,也就是匈奴人的先祖。匈奴人的先祖原本就是华夏人,只不过被迫离开华夏来到草原上生存,物况天择,适者生存,匈奴人在草原为了生存,逐渐根据草原的地貌、环境进化成游牧民族,这是进化论。
因为草原上不适合耕种土地,只适合放牧生活,匈奴人来到草原后,放弃了祖辈的农耕习惯,转而开始伺养牛、羊、马等适合在草原生存的动物,以追逐水草,逐水草而居,成为游牧民族。匈奴人没有城镇,没有固定资产,没有土地,没有房子,就连居住的地方也只是临时搭建的毛毡房,当要换下一个地方时,拆掉原来的毛毡房再建一个就是了,所以匈奴人其实是居无定所,没有固定的城市。
匈奴的这种习俗历来被中原地区的人看不起,秦始皇时期,虽然武力强大,横扫关东六国,但是对于匈奴,秦始皇根本灭不了,因为匈奴人居无定所,又是马背上的民族,你一打匈奴,他就跑了,茫茫草原,秦军上哪里去找匈奴,况且对匈奴开战,需要大批的战马,秦国虽然强大,还远远还没有强大到有足够多的战马去消灭匈奴人。简单的说灭不了匈奴,意思就是说秦始皇无法发动一场 规模庞大的骑兵大会战,并且准确无误的找到匈奴人决战,秦军一来,匈奴人就跑,秦军一走,匈奴人又来了,这仗怎么打?
所以蒙恬北击匈奴是:却匈奴七百余里。可以理解为将匈奴赶到七百里之外。秦始皇没有消灭匈奴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秦始皇的国策不是消灭匈奴,而是驱逐匈奴。这就是因为两种不同文明的冲突了,秦始皇代表的是农耕文明的顶峰,匈奴代表的是游牧民族的巅峰,秦始皇重农抑商,匈奴放牧抢掠,秦始皇主要靠农民种地获得粮食来维持“吃”,匈奴主要靠游牧来获得牛、羊的成长而获得肉食来解决“吃”的问题。
换句话说,匈奴的地盘是茫茫草原,秦始皇抢来做什么?又种不了地,难不成让秦始皇去放牛羊?正是因为匈奴人的地盘,不能种地,不能产粮食,秦始皇的国策就选择了放弃,只是驱逐,解决北境威胁就行。再说了,不光秦始皇,战国时期的赵国,燕国等诸侯国,在面对北方游牧民族时,都选择了驱逐的策略,并且还修建了长城,修建长城说明是采用防守的策略,用长城来阻止匈奴人的进攻及作为军事设施阻击匈奴人。
秦始皇时期,仍然派出蒙恬修建了长城,并且 将原来赵国和燕国长城连在一起,在整个中国北方形成一条南北隔断的分界线,作为匈奴与大秦帝国的国界线,就已经说明了秦始皇对匈奴不是消灭,而是驱逐的政策。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秦始地南征百越,秦始皇对百越地区的征服,可就是消灭同化了,原因也很简单,南方的百越之地是可耕种的土地,与华夏同出一源,所以秦始皇在南征百越之后,大量从中原地区移民过去,以耕种来生活,以秦法来管理,以秦人来统治,纳入自已的地盘之中,这叫开疆拓土。
为什么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还有一个卫国没有被灭?
秦始皇只所以没有灭卫国,我认为有这二个原因:一是出于政治需要;二是出于个人情结。
卫国是战国时期的一个小诸侯国,公室为姬姓王族,国民为殷商遗民,国都是商朝旧都朝歌。整个国家地域面积小,只有一个县之地,春秋时期有过强盛之时,战国时期就衰落为魏国的一个附属国。虽挂名为国,实际已名存实亡。那么始皇帝为什么还保留着它呢?
一、出于政治目的。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六国贵族对其做法是不敢怒也不敢言,这是因为始皇帝的强大威慑力的原因。秦始皇心知肚明世人的想法。秦统一六国之初,对于国家实行什么样的制度,许多儒生还是希望能“举逸民,兴灭国”实行分封制。对于分封制,秦始皇早看到了它的弊端,所以就果断拒绝了。
保留这个名存实亡的小国,不仅借机可彰显大秦德行,还可以堵住儒生的口舌。这样以更好的为帝国的统治服务。
二、个人情结。秦始皇跟这个卫国很有缘分:不仅自己的爱妻公孙丽是卫国人,为秦国立下汗马功劳的商鞅也是卫国人;扶持他坐上权力宝座的吕不韦也是卫国人。这三个人对自己都很重要:公孙丽一旦连自己的家乡都没有了,她会难过的,自己心爱的女人伤心,是一个有担当的男人最不愿意看到的。
一个是自己崇拜的商鞅,为了秦国的发展舍弃生命的功臣,为其留下故国是对他怀念和崇敬的最好方式。还有就是秦始皇的相父吕不韦,无论他对于吕不韦是什么情感,但秦始皇不得不承认的就是,没有吕不韦,他登不上皇帝的位置,他也不得不承认吕不韦为秦国做出的巨大贡献。
所以,秦始皇于情于理都要保留这个对帝国没有任何威胁的小国。
卫国在秦二世时灭国,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秦灭六国之后,还有一个小国存活了下来,秦始皇为何没有灭它?
01
秦始皇统一天下,并没有将所有的国家都灭掉,留下了卫国。相信很多人不能理解,为何单独留下了这个国家,这样不是让自己的统一大业有了瑕疵了吗?
卫国在春秋时期很特殊,虽然属于周朝封国,但是文化方面继承了商朝。之所以这样,主要是因为卫国建立在了商朝故土上,有很多的商朝遗民。
作为一个身处中原腹地的国家,卫国曾经强过,但是随着接连被打击,逐渐变弱了。战国时期,卫国像是没有一样了,因为魏国和韩国等国家已经将其遮盖住了。
02
魏国起来之后,觉得卫国没有必要存在了,直接发兵灭了。这个灭了不是什么都不剩了,而是保留了卫国的王位传承。
这样一来,卫国虽然是还有君王,但不是独立存在的了,而是魏国的属国。其实,这样的事情在春秋战国时期很常见,给原先国家君王一块封地,让他安稳度日就行了。
这个属国的君王和国家的君王也不是一回事了,整整差了一级。
总的来说,被魏国灭掉后,卫国算是名存实亡了。
后来,随着秦国灭了魏国,卫国就到了秦国手中了。对于这个本身就名存实亡的国家,秦始皇没有太在意。
03
秦始皇还是保留了卫国的封君,这是他统治的一种手段,派了一些秦国子民去了卫国,这样就不会对秦国造成威胁了,一旦没有了威胁,自然没有必要灭掉卫国。
秦始皇很注意影响,他在继位后,想了很多办法加强权威,其中就包括拉拢了很多儒生给他效力。在这些拉拢的人里面,主要包括卫国的老牌贵族,都是源于周封国里面的。拉拢的手段就是给他们地位,让他们感到满足。
在各国之中,类似卫国封君的情况有很多,这些人实力都很强,有的完全可以和官府抗衡。不能全部消灭干净,只能是收了他们,然后得到这些人的支持,从而便于国家管理一些地区。秦二世上位后,他废除了封君,导致出现了很多反抗势力。
除此之外,卫国对秦国影响很大,商鞅来自卫国,吕不韦也是来自卫国,都是让秦国发展了。卫国出现不少人才,也都基本在他国效力,也正是因为这样,卫国才间接被保留了。卫国多人才没有什么坏处,对他国都有利。
04
如果没有这些人才的支撑,卫国可能很早就被灭了,没有存在的价值了。卫国很少选择对外扩张自己的领土,秦统一六国后,卫国也是没有引起秦国的注意。对比一下,卫国对秦国的威胁根本不值一提,所以留着它是有利而无害的。
秦始皇没统一的国家是中山国还是是卫国?
秦始皇确实没有灭掉所有的国,其实卫国就是在秦二世继位以后才灭掉的。并不是因为卫国强,而恰恰是因为它弱到几度被灭,又受秦国的恩惠而复国,后来只能投靠秦国,于是很早就成了秦的附属国,秦国也便没有必要武力吞并。直到二世的时候才正式亡国,至此才能说真正形式上的大一统。
至于搂主所说的中山国,其实说来也算是蛮有名的,国虽不大,但好歹人家《战国策》上专门为它分出一卷来。中山国是春秋时北狄鲜虞族建立的侯国,战国时达到鼎盛,成为仅次于“战国七雄”的强国,但史籍记载缺略。战国时期的中山国,位于今河北正定、石家庄地区较小的地域之内。中山国虽然地小人少,但它是由北方游牧民族和华夏民族结合而建立起来的,非常强悍,虽处在强邻的包围之中却能够自立,立国时期长达二三百年之久,直到公元前296年才被赵国所灭。战国时期,中山国与其北方的燕国和东方的齐国结为盟国,长期和平相处。而它西南方的赵国和魏国却视其为心腹之患。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此时还有哪些诸侯国暂时还没被秦朝消灭?
只有一个卫国没有被灭。
卫国,周朝分封的一个姬姓诸侯国,侯爵。第一代国君为周文王嫡九子康叔封。
卫国疆域大致位于黄河以北的河南鹤壁、河南安阳、河南濮阳、河北邯郸、邢台一部分、山东聊城西部一带,先后建都于朝歌、楚丘、帝丘、野王。卫武公时一度强盛,周平王东迁时,卫武公曾出兵助周平戎。
卫国是生存时间最长的周代诸侯国之一,立国前后共计838年,传35君。公元前254年,已被魏国覆亡,其领地已成为魏国的一个封君之地。公元前241年秦取濮阳等地,公元前239年卫元君被迫迁往野王县(今沁阳),卫也就名存实亡了,公元前209年卫君角被废为庶人,卫国彻底灭亡。
孔子在卫国游学10载,春秋时吴王寿梦第四子季札赞赏“卫多君子,其国无患”。
秦灭六国后,六国的君主都是什么下场?有没有没被灭的国家?
秦国统一六国后开创了大一统时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秦国从商鞅变法发展了近百年,国富民强,为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秦王嬴政雄才大略,在他的运筹帷幄下,秦军采取远交近攻,先弱后强的战略战术,倾全国之力逐一灭掉六国!(顺序分别为韩、赵、魏、楚、燕、齐)。
至于六国君主的下场,韩国是战国七雄之中,国力最弱的,首当其冲被秦国灭掉,公元前230年,秦派史内腾率兵攻韩,韩国无力抵抗,最终灭亡。秦军俘虏了韩王安,软禁在陈县。但是韩国的旧贵族不甘心,公元前226年遂发动了叛乱,被平定叛乱后,秦王嬴政处死了韩王安,以震慑人心。
赵国在长平之战中,由于赵括纸上谈兵,指挥失当,被秦军杀了40万赵军,赵国军力锐减,无力称霸,公元前228年,秦将王翦击败赵军,俘虏赵王迁,赵国名存实亡。赵国公子嘉逃到代地,自称代王。公元前222年,秦将王贲攻取代地,公子嘉自杀,赵国彻底灭亡。赵王迁的结局,秦王嬴政把他流放到房陵的深山老林中,被活活饿死!
公元前225年,秦兵进攻魏国都城大梁,秦将王贲引黄河、鸿沟之水灌城,魏军死伤无数。魏王假驾着小船向秦军投降,魏国灭亡。投降后的魏王假被秦军杀掉以震魏国人心!
楚国地大物博,秦国攻楚,楚国猛将项燕连战连捷,大败秦军,最后在王翦60万秦军的进攻之下,楚国节节败退,项燕兵败自杀。公元前223年,楚王熊负刍主动投降,被俘虏,楚国灭亡。之后楚王熊负刍被秦王嬴政扁为庶人,下落不明!
著名的“荆轲刺秦王”大家熟知,公元前227年在刺杀秦王失败后,秦王大怒,随即发兵攻打燕国,公元前226年,秦军攻下了燕都蓟,燕王喜和燕太子丹逃到了辽东郡。燕王喜为了保命,杀死了太子丹,将其首级献给了秦国。公元前222年,秦国派王贲讨伐燕国在辽东的残余势力,俘虏了燕王喜,燕国灭亡。秦王嬴政没有为难燕王喜,最终结局不详。有的说是他自杀!
公元前221年,秦将王贲领兵攻齐,直逼齐国都城临淄,齐王毫无准备。齐国大臣劝齐王建投降,齐王建胆小怕事,竟然不战而降。秦王嬴政把齐王建发配到边远的共地,齐王建被活活饿死!
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秦王政二十六年)登基。建立首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还有一个弹丸之地的国家没有被灭,这就是卫国!
公元前254年,卫国沦为魏国的附庸国,秦灭魏后,又成为秦的附庸国。为什么没有灭卫国,因为丞相吕不韦是卫国人。直到公元前209年,秦(秦二世)废卫君姬君角,卫国灭亡。卫国是周诸侯国中最后一个被秦灭亡的国家。
秦始皇没有彻底统一天下,还有一国未灭吗?
《阿房宫赋》中说过,”六王毕,四海一。“秦始皇横扫六国,一统天下是我们熟知的历史,一切好像已经盖棺定论了,可是秦二世胡亥在诛杀扶苏,篡位成功之后,却又要统一天下,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秦始皇并没有彻底的统一天下,还有一国未灭,这个国家就是卫国。
卫国在历史上的命运真是离奇曲折,两次被灭又奇迹般的救了回来。
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660年,当时的国君是卫懿公,此君有个特殊的爱好,喜欢养鹤,他爱鹤更胜自己妻子,把自己宠爱的鹤封为”将军”,玩物丧志,不顾人民的生死,后来被狄族所灭,在这过程中,发生了搞笑的一幕,卫懿公叫部下拼死守城,可是部下以前的地位就比不上”鹤将军“,于是部下来了个以牙还牙,让那些鹤将军去守城,结果懿公被杀,卫国灭亡。
但是事情又出现了转机,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拉了卫国一把,他亲率大军,在管仲等人的辅佐下,帮助卫国复国成功,为了表示感激,新立的卫国国君卫文公送了齐桓公一程,不知不觉已经出了卫国边界,到了齐国境内三十里,春秋时期,有本国国君送他国国君不能出境的规矩,但是齐桓公并没有怪罪于他,反而将出境的三十里地割让给卫国,卫国便在楚丘(河南渭县)建都,第一次复国成功。
后来卫国内乱不断,民不聊生,又有强国虎视眈眈,逐渐衰败,公元前254年,战国七雄之一的魏国,为了报马陵之败的血海深仇,派兵攻打秦国陶郡,卫国作为秦国的附属国,也魏国一并灭了,按理说,卫国应该寿终正寝了,谁知一向弱肉强食的秦昭王此时帮了卫国一把,之所以如此,并非心血来潮,而是借此来打击魏国,就这样,卫国第二次复国,再次成为秦国的附庸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