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牛群划分。养殖牦牛与普通牛类养殖一样,首先我们便需要做好牛群的划分分群工作。根据牦牛的年龄、性别、生长能力等各种因素对牦牛做一个分类处理。整个牦牛群中,要分为配种群、肉用、奶用以及幼牛等各个不同的牛群。不可进行混群养殖,如果大小混养的话,那么容易出现大欺小的现象。对牦牛的增膘、出栏等都会造成较大的影响,养殖效益与效率也会因此下降。

2、牧场划分。做好牛群划分之后,便要做好牧场的划分工作了。我们要根据天气的变化选择至少两个不同的牧场,分别为暖季与冷季,对应夏冬季。夏季牧场要保证有一定的海拔,牧草干净无污染且周围有充足的干净水源。冬季牧场则要选择在海拔不高的地方,有着良好的交通,能够有效躲避风雨。牧场的合理规划,对牦牛一年四季的健康生长是非常关键的,同时也直接影响着牦牛正常增膘。

3、棚圈建设。棚圈建设也是在养殖牦牛时非常重要的一环。一般牦牛圈的建设材料可用泥土搭建,用牛峰搭建粪圈,这样的棚圈耐久性是比较长的,也能够保证牦牛的正常生长,而且成本低,能够随地搭建临时设施。并且还可以根据当地的环境进行就地取材,用各种树木或者是草皮进行建设,耐久性虽然相对较差,但也是可行。在搭建牦牛舍的时候,一定要因地制宜。

4、疾病防治。最后当然就是牦牛的疾病防治工作了,牦牛的抗病能力虽然比较强,但是我们每年也要根据免疫流程进行严格防疫。例如要定期、有目的性的为牦牛注射炭疽芽孢苗等疫苗,增强牦牛的体质,提高免疫能力。然后要加强管理,做好预防工作,保证牦牛健康生长。在发现有牦牛出现发病情况时,要及时隔离检查,然后对整个牛场进行全面的消毒工作。

牦牛饲养管理的技术要点有哪些?

我国牦牛饲养管理水平和技术措施,受牦牛分布地区生态环境条件和传统的生产方式,以及生产者的科技文化水平,生产经验,劳动技能,风俗习惯,甚至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地区间存在很大差异。既有现代畜牧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又有原始传统的自然生产方式,现代和原始的生产技术相互并存,这是我国牦牛饲养管理的一大特点。但从总体而言,牦牛的饲养管理比较粗放,没有脱离“靠天养畜”的范畴,只依靠天然草地牧草,获取它维持生命、生长、繁殖等所需的营养物质。牦牛群的饲养管理则随季节而定,具体概括为:

夏初:接产护犊,整群分群,去势阉割;

入夏:抓绒剪毛,预防接种,药浴驱虫;

夏秋:挤乳制乳,抓膘配种,打草贮草;

冬前:淘汰屠宰,清点圈存,整修棚圈;

入冬:停奶保胎,保膘度春,进入冬房;

翌春:少量补草,控制死亡,丰年在望;

牦牛的饲养管理,一年四季,周而复始。

科学开展肉牛养殖的要点有哪些呢?

科学开展肉牛养殖,应更加注重肉牛品种的优化。在优化肉牛品种的过程中,不能盲目导致最终的肉牛品种没有优势。因此,肉牛养殖者应配合基层畜牧管理部门,通过实地调研和推广试验,选择适合当地养殖、经济效益高的肉牛品种。

同时加强牛棚建设,在中国,肉牛主要由农民饲养。许多农民不愿意在养殖过程中投入太多的精力和成本。大多数肉牛是自由放养的。牛舍环境差,肉牛养殖效率低。各地畜牧部门要加强牛舍建设技术和管理技术的推广。相关畜牧部门也需要对牛棚的清洁、消毒和饲养管理进行广泛的宣传和培训。科学的种群管理模式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合理利用牧草,提高牦牛的生产性能。因此,牦牛是根据性别、年龄和生理条件分组的。一般分为泌乳牛群,断奶牛群和育肥牛群,在养殖的不同阶段中要区别喂养

泌乳牛群主要指哺乳期由牦牛组成的畜群。日常管理要加强。最佳日粮,补充精料和配合饲料。改善母牦牛体质,增加产奶量。在具体饲养过程中,应合理控制饲养量,防止过重的母牦牛影响胎儿生长,增加饲养成本。

断奶牛群是一群已经到了第一个生育年龄的牦牛和没有小牛的干奶牦牛。牛群是指从断奶到一岁的牛。此时的牦牛非常活跃,很难控制。与成年牦牛混合时,扰动较大,适合群体饲养。1岁至第一次交配的幼牦牛繁殖能力强,雌雄牦牛应成群吃草。

肥育牛群的牛如果数量少,可以增加公牛。秋末是牦牛发胖的关键期。牦牛育肥应选择安静的放牧环境。如条件允许,还应采用补饲方式为牦牛提供精料或配合料,以保证生长速度。为了保证牦牛的健康生长,安静的放牧环境非常重要。同时,营养均衡,合理饲养,避免过度影响牦牛生长。

以上就是关于科学开展肉牛养殖的一些注意事项,供大家了解参考和学习,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牦牛暖棚养殖技术有哪些?

尽管牦牛有很强的抗逆性,但对其恶劣环境的适应是以降低体重、降低繁殖能力、延长出栏周期为代价的。要实现牦牛养殖业的高产、优质和高效,就必须改变其生存环境。

(1)冷季全舍饲暖棚养殖技术

冷季由于寒冷造成掉膘是制约牦牛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何梅兰等(2005)报道,牦牛在冷季采用塑膜暖棚全舍饲养殖及越冬保膘效果十分明显,是缩短饲养周期,降低饲料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在冷季,塑膜暖棚内全舍饲的牦牛,不但能克服寒冷、缺草料等因素造成的体质下降,而且保膘效果明显或体重均有增加。因此,加强棚圈建设,推广塑膜暖棚,使牦牛在寒冷枯草季节减少能量消耗,使部分瘦弱、妊娠母牛及犊牛在补饲后有较好的体质,可提高母牛繁殖率,降低犊牛死亡率,提高仔畜成活率。该技术具有一次性投资、多次利用、见效快、使用方便、效益明显等优点,并为高寒地区的牦牛创造了正常生活、生长的小气候环境。

(2)冷季放牧加半舍饲暖棚养殖技术

冷季放牧加半舍饲暖棚饲养是一种实用而易于推广的高寒牧区牦牛培育技术。谢荣清等(2005)报道,在冷季2.5周岁牦牛采用“放牧+半舍饲+补饲”饲养210天,可使牦牛减少掉膘率18.15%。减少掉膘,能使牦牛在青草期尽快恢复体况,暖季更能充分发挥其采食上膘能力强的特性。因此,冬春除放牧外,宜修建保暖性能良好、能通风透气、温湿度适宜、条件优越、投资少、成本低的暖棚以便牦牛的越冬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