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九洲航道桥的风帆造型桥塔。新华社记者梁旭摄。
新华社广州9月27日电(记者王攀 周强)全球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主体桥梁27日正式贯通。
随着土建工程告一段落,桥面铺装、交通等桥梁辅助性工程开始全面施工。在当天举行的贯通仪式上,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局长朱永灵说,这意味着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建设的“收官之战”已经打响。
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澳门的超大型跨海通道,全长55公里。其中,工程量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是长约29.6公里的桥—岛—隧集群的主体工程。
眼下,跨海大桥已如同一条巨龙跨越在伶仃洋上。当日,记者从珠海口岸出发,驱车驶过风帆造型、海豚造型和“中国结”造型的美丽桥塔,最终驶抵仍在施工进程之中的西人工岛。
规模大、难度大、风险大——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总工程师苏权科说,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同时有着许多“第一次”:外海大型深水沉管隧道施工在中国是第一次,大型钢圆筒成岛施工在世界是第一次,重达8万吨的混凝土预制构件工厂法施工在世界是第一次;仅主梁钢板用量就达到42万吨,相当于建60座埃菲尔铁塔的重量……
“世界之最”背后是一系列创新攻坚。这里是全球最重要的贸易航道,每天有4000多艘船只穿行;桥主体工程靠近香港和澳
门机场,必须在限高范围内施工;大桥还与中华白海豚的保护区重叠,人们必须在建设的过程中切实做好海洋环境保护。
苏权科表示,正是港珠澳大桥的特殊区位、超级工程的定位,以及建设条件的复杂性和技术创新的要求,决定了其在建设过程中面临着建设管理、工程技术、施工安全和环境保护等挑战,为此中国桥梁工程建设者们耗费心血,在充分吸收国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以高度的自主创新精神填补了一系列“中国空白”“世界空白”。
以海上桥梁耐久性问题为例,港珠澳大桥打破了国内通常的“百年惯例”,制定了120年的设计标准。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引领下,中国科研人员依靠1986年以来湛江地区累积形成的海洋水文数据攻克了大量技术难题,创造性地提出了“港珠澳模型”等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海洋防腐抗震技术措施,最终保障了相关指标的达成。
“从高性能环氧钢筋到高性能海工混凝土,再到高阻尼橡胶隔震支座。无论是主体工程,还是临建工程,均要以科技为先导,通过科研攻关解决设计施工中的难题。我们几乎每一步都是新的、前人没有做过的。”苏权科说。这些成果最终都定型为不同领域的工艺标准、质量标准,继续引领中国桥梁工程建设能力向更高层面挺进。
依托强大的“中国制造”和“中国装备”,港珠澳大桥得以
大规模采用工厂化制造、海上现场组装的“拼积木”模式进行施工。为了完成105米,重2786吨的“海豚”造型航道桥桥塔的建设,工程人员采用了3200吨和2300吨级大型浮吊船协同作业,实现了钢塔的“海上空中翻转”,创下了新的世界纪录。
“成功吊装的一刻,我终生难忘,”港珠澳大桥CB04标项目经理部党委书记罗锦鸿说,“十五年前,中国最大的浮吊船承载量也不过百吨左右,如果不是 中国制造 的长足进步,我们就不可能实现这么快的建设速度。”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也带动了中国企业在多个领域的技术突破。为大桥桥塔提供斜拉索的江苏法尔胜缆索有限公司就研发出了新型锌—铝合金镀层高强钢丝,使用寿命比普通镀金钢丝长40年,不仅满足了港珠澳大桥的建设需要,也在相关领域实现了全球技术领先。
随着桥梁工程的贯通,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已经全面进入岛隧工程完工阶段。朱永灵说,作为世界上最长的沉管海底隧道,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由33节沉管拼接而成,目前完成28节沉放,海底延伸至4860米。
预计大桥全线建成后,香港至珠海、澳门的通行时间将由陆路约3小时、海上约1小时变为陆路半小时。这将极大改善三地间人员往来,为加强港澳和内地经济人员交流提供更大便利。
港珠澳大桥青州航道桥的“中国结”造型桥塔,展现了“三地同心”的美好寓意。新华社记者
梁旭摄。
在中国工程人员眼里,“空前”的港珠澳大桥只是迈向新高度的一个里程碑。中国桥梁人已经把目标投向了更远的未来。
“桥梁是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时代装备制造、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集成体现。尽管尚未最终落成,但港珠澳大桥的示范效应和标杆效应已经显现。从伶仃洋出发,港珠澳大桥形成的 中国工艺 中国标准 将更好的走向全球市场。”苏权科说。
推荐你看世界上最长的河流--非洲河流尼罗河盘点动物界十大老寿星 最长寿龟255岁【图】世界上最长的曲子 曲子总长是639年[图文]世界上尾巴最长的马长达12.5英尺 拿下尾巴最长的冠军世界上最长的舌头:美国女子舌头长9.7CM世界上最长寿的马 已经51岁高龄世界上最长的过山车 俗称“钢龙”诺维尔展示世界上最大、最长的长尾鲨世界上最长的域名 后缀有18个字母十二米木雕《清明上河图》成世界上最长木雕艺术中国最长寿的老人是陈俊吗111岁世界最长寿男人百井盛去世 有望破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