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礼拜的【Pinkoi 本周主打星】,我们来到位于新北市新店区的「小孩画画妈妈制器」工作室。成立于2019 年,这个从P 编「私心最爱の口袋名单」中捞出的宝藏品牌,是由妈妈亦慈与两位儿子共同经营的。如此罕见的创作组合,究竟他们怎么迸出「合体」的灵感,平时又是如何共事呢?


熊熊创作之火烧红天际


 

毕业于国北师,美术系创作组的亦慈说自己是在大学时期接触到制陶。回想起师承「视世界为一座窑、其中的生命体皆为陶土」这样接近浪漫神秘学的概念式陶冶,让她曾有一两年时间犹如著魔般地每天拉胚到半夜,榨干创作精力才肯翻墙回家休息的青春记忆。


 

后来,她飞往荷兰攻读艺术硕士,持续浸淫在各种抽象前卫的创作形式中。行为艺术、装置艺术、表演艺术⋯⋯原来艺术可以不只是水彩素描,亦慈积极地将自己的肉身抛向各种公共空间,上街头突袭,让阿姆斯特丹与爱尔兰街头的路人们对着关在密闭盒子中六个小时的她「忏情」⋯⋯,朝着概念式的「树洞」,用气音去分享自己最私密、最见不得光的秘密。


 

在欧洲(阿姆斯特丹、布鲁塞尔及维也纳等)混剧场,回台后也受邀加入了《河床剧团》开房间展演计画导演作品《外人》。她导演,也表演。在熊熊创作之火烧红天际的时候,亦慈怀孕了,成为了一位母亲。


 

允许苟活?「我就是一台电梯!」

成为人母,创作生涯自然受到限制。亦慈想过妥协⋯⋯她干起艺术行政的活,也兼著作艺术家的助理。但是,做作品的欲望越压抑越萌生,挣扎到最后仍旧一发不可收拾。「不再拥有资源或团队,就不能创作了吗?」亦慈本能地想起了曾经最最熟悉的媒材:陶。

只要有张桌子,就可以继续制陶⋯⋯,但是,要捏什么主题呢?


 

哺乳时,亦慈曾感受到奶头被婴儿吸吮的「痛」;也因为这样的痛,惊觉自己的肉身转化成了一具有功能的「物件」。「我变成了一枚容器⋯⋯我就是一台电梯!」曾只身在欧洲艺术圈闯荡的自由灵魂,又怎能接受自己被如此「物化」?


 

于是,她开始制作「盘子」。经过1,230 度高温烧制,真正可以用来承装食物的那种。

以盘子自喻,承接一切。面对「自我的失去」,亦慈在盘面上,掏心掏肺地刻画上对生活的领悟与控诉,仿佛在皮肤上刺青一样,流着脓带了血的。


 

毋需开会、分工,以自己一人就可以操作的「微型工厂」,亦慈烧出了一批暗黑中带有浓浓奇幻感与赤裸裸自省的陶皿创作。这批作品,在因缘际会下受邀至总统府参展,也在展览结束后,全数售罄。


关照他眼中的大千世界


 

在亦慈家,画画就像吃饭、睡觉一样日常。所以当她埋首创作时,儿子也会乖乖在旁边拿起纸笔作画。在大儿子五岁的时候,亦慈偶然瞥间他笔下一只四足孔雀,惊为天人。


 

「这是什么东西?他怎么能画得如此自信??」

这只大人眼中所看不见的孔雀,颠覆了亦慈那种「呕心沥血式」的创作SOP。它的轻盈与美好,让妈妈开始小心翼翼地收集起儿子的各种随手画。而这些凤毛麟角,后来成为亦慈绝佳的创作素材,这个由儿子画图,亦慈捏陶并负责上色、排版的系列,就是「小孩画画妈妈制器」。

你知道「鹿儿岛睦」这位来自日本的陶艺家吗?亦慈在鹿儿岛睦的作品中,看见了釉下彩化妆土厚重的质感,也激发了她「图像呈现在盘面的朴拙质感」的可能性。透过这样的技法、脉络与特色,就更容易理解亦慈与儿子的创作系列了。

「我的陶器并不是艺术品,只是为了让人们感到快乐的生活道具而已。」 ── 鹿儿岛睦


咖喱食谱也是传家之宝

问起品牌热卖款,大家的眼光不约而同地落在「龙虾盘」上。

台湾古早时期,在庶民日用的碗盘上经常能见到「虾子」的插画。台湾传统习俗一般认为餐点有鱼、虾,就是富饶的山珍海味。再者,「虾」音同台语「谢」,象征主人对宾客的来访,寄予无限的感谢。

小孩画画妈妈制器的「新版本」,就是来自他们对台湾记忆的另类诠释。而消费者们似乎对这样的巧思颇有共鸣。


 

亦慈会带着儿子上街采购食材,也让他们去「写生」食材;甚至用孩子的画,记录下家里的「咖喱饭食谱」。她说自己当妈后变得怕死,总担心自己没能留下足够的东西给孩子。咖喱盘的意义⋯⋯就是如果有一天,当他们想念起妈妈的味道,还可以从盘子找到线索,循着味蕾的记忆,回家。

最新推出的「虎爷」系列,让品牌初尝热销的甜美滋味。也许搭上了虎年的流量密码,也肯定因为虎爷超~可~爱~的(笔者拍胸保证),亦慈说平时不大爱重复做东西的他们,光是虎头就捏了超过百颗。


 

虎爷超可爱的啦!

与大众进行一场关于「价值」的交换

除了在Pinkoi 贩售,小孩画画妈妈制器也可算是市集常客。亦慈说,跑市集根本是种「修行」。因为一定会有人经过摊位前连正眼都不瞧、摆明了对你的作品没兴趣;也会遇到有人质疑如此幼稚的涂鸦、这么手感的盘「能卖这价钱」?


 

站在自己的摊位前见证人情冷暖,仿佛又回到了早期那种把自己放置在街头的行为艺术。认同、不认同,她与两个儿子就这样与大众进行一场又一场,关于「价值」的交换。

「没错,我就是要如此正经地、用最高规格处理这样的材料。」赤裸裸坦荡荡地。


 

的确,欣赏这样的作品有一定的门槛。若不再拥有有一颗开放的心、自由的心,你又如何能够阅读出这些宝藏的价值?

这些杯盘就这么随着母子三人四处流浪、征战。走入了大小市集,在慢慢生活美推广釉下彩创作,甚至赶在疫情前爆发的前期,一路挺进了具有「全球20 大最美书店之一」美誉的好样本事VVG Something(现已歇业),在那里举办了梦幻的品牌个展⋯⋯绕了一圈,最后才又再回到他们温暖的家。
 


 

沿途上各种美好风景与回忆,都被这三人仔细地收纳进盘子里了。满载着童趣、想像力的信息,希望有朝一日「小孩画画妈妈制器」独特的创作也能⋯⋯如孢子般乘着风、飘进我们的窗,让各种生活的小感动在每个世界角落,悄悄地落地生根。

采访、文字、摄影:Nichol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