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四会六祖惠能寺入寺须知

《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里记载:修行者们云游参访,不是为了贪看风景,而是为了找寻生命中一样重要的东西,那便是"道"。

寺院是僧众修行办道的地方,平时除了举办各种法会活动,提供信徒闻法参修之外,寺院的静谧、祥和,也是社会大众于忙碌紧张的工作之余,藉以暂离喧嚣尘世,澄心静虑的好去处。

礼 仪

持酒肉荤腥者、衣着不雅者、穿拖鞋者、持刀械者请勿入寺。禁止在本寺进行化缘、募捐、算命等妨碍正法道场的行为。入寺门后,不宜中央直行,进退俱当顺着个人的左边行走。请勿在寺内吸烟,不要随地吐痰,乱扔杂物,大声喧哗。

入 殿

入殿门里,对佛菩萨要恭敬合掌,切不可在殿堂内指手画脚,乱拍照片,在佛教场所,绕塔、绕佛等,行走宜按顺时针方向逐一观瞻、礼拜。

敬 香

敬香时提倡以三只清香供养佛菩萨,请勿在寺内烧纸制品,注意防火。本寺院各殿堂门口可结缘香,禁止烧高香、大香(高50cm,直径1cm)。

  礼 佛

大殿中央的拜垫是寺主用的,不可在上礼拜。宜向两旁的垫凳,凡有人礼拜时,不可在他的头前行走。

  拜 僧

拜僧又称顶礼,见面时可合掌称师父或法师,向师父顶礼时,假如师父说一礼,就不必再继续强拜。有人在礼佛、坐禅、诵经、饮食、睡眠、经行、入厕的时候,都不要向对方礼拜。

法 器

寺中钟鼓鱼磬,不可擅敲;锡杖衣钵等物,不可戏动。

听 经

随众礼拜入座,手机调静音,如果晚到,法师已经开讲,可默默合掌走到位置。入座以后,不向熟人打招呼,不得起坐不定、闲聊谈话、接打电话。如中途不得不离开,可起立向法师合掌,肃静退出。

关于佛教里的六祖惠能

五祖知道惠能已经开悟,见到自性,就说:“若不认识本心,学法是没有益处的。若能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就是大丈夫、天人师、佛。”
五祖传受以心印心的顿教法门,并将衣钵传给他,说:“你现在就是第六代祖师,要善自护念,广度一切有情众生,将佛法流布于未来,不要使它断绝。”
五祖传法已毕,又说偈:
“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
无情亦无种,无性亦无生。”
五祖对他说:“从前初祖达摩大师刚来中国时,传法师承不为世人所相信,所以才将衣钵作为信物,代代相继嗣承。正法则是以心传心,皆令学道之人自悟自解。自古以来,诸佛所传的就是自性本体,历来祖师相传的都是自性本心。衣钵是争夺的祸端,只传到你为止,不可再传。倘若再传下去,则你的生命就好像悬丝那样的危险!你必须赶快离开此地,因我怕有人要害你。今后佛法将由你发扬光大,你离开以后,要往南走,但不宜急著弘扬佛法,因为法是要从难中兴起的。”
六祖大师拜辞了五祖,一路向南行,两个多月后,到了大庾岭。后面有好几百人在追赶,想要夺取衣钵。其中有一位僧人,俗姓陈名叫惠明,曾任四品将军,性情粗暴,他走在众人之前,赶先追上了惠能。
六祖见状,就将衣钵放在石头上,说:“这衣钵是历代祖师传承的信物,怎可用暴力来争夺?”于是隐藏在草丛中。
惠明赶到,看到石头上的衣钵,想伸手去取,但却拿不动,于是大声喊叫:“行者!行者!我是为求法而来,不是为衣钵而来。”
六祖从草丛中走了出来,趺坐在石头上,惠明向他作礼后说:“希望行者为我说法。”
六祖说:“既然为求法而来,就该屏除一切攀缘心,勿生一念,我才为你说法。”
惠明遵照六祖的嘱咐,默然良久。
六祖说:“不思量善,不思量恶,正在此时,那个是明上座的本来面目?”惠明至此言下大悟。
(第一公案原文:“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
惠明又问:“从上代祖师传下来的密语密意之外,还有其他比这更妙的吗?”
六祖说:“跟你讲的就不是秘密了,若能返观内照,妙法还是在你身边。”
惠明说:“我在黄梅这么多年,实在还没有省悟自己的本来面目,承蒙行者的指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现在您就是我的师父了。”
六祖说:“你既这样谦下,我们都是同师黄梅五祖,你要善自护持,勿令退失。”
六祖后来到了曹溪,又被恶人追逐,只好在四会的猎人队中避难,前后经过十五年的岁月。
仪凤元年丙子正月八日,六祖来到广州法性寺,正逢印宗法师讲《涅槃经》。讲经时,有风吹动旛旗,一僧说这是“风动”;另外一僧说这是“旛动”,彼此争论不已。六祖走向前去,告诉他们说:“不是风动,不是旛动,是仁者你的心动啊!”
大众听了都感到惊异。印宗法师就请六祖到上座,征诘宗门奥义,见师言简理当,不由文字,印宗法师说:“行者一定不是个平常人,我久闻黄梅的衣钵南传,不知道是不是您?”
六祖谦称:“不敢当。”
印宗法师立即向六祖叩头顶礼,请他将五祖所传的衣钵出示给大众看。
正月十五日,印宗法师在光孝寺集合四众弟子,为六祖大师举行剃度仪礼,且自愿拜他为师。
二月八日释迦牟尼佛出家曰,集聚高僧大德为六祖授具足戒。西京智光律师为授戒师,苏州慧静律师为羯磨师,荆州通应律师为教授师,中印度耆多罗律师为说戒师,西印度密多三藏法师为证戒师。
六祖受戒的戒坛有一段因缘:刘宋时代有一位求那跋陀罗三藏法师,创建了这座戒坛,坛上竖一石碑,且曾预言:“后世当有一位肉身菩萨于此受具足戒。”
梁武帝天监元年(公元五○二年),印度智药三藏法师航海而来,看到这法坛与石碑,将从印度带来的菩提树栽植在坛边,并立碑预志说:“一百七十年后,当有肉身菩萨在这菩提树下,开演上乘佛法,广度无量众生,真是传佛心印之法主也。”
次年春天,六祖辞众欲归曹溪宝林寺,印宗法师与僧俗一千多人,送到曹溪,当时荆州通应律师与学者数百人,依师而住。
六祖到曹溪宝林寺后,看到殿宇讲堂狭窄,不能容纳那么多人,想予以扩建,就去拜访当地地主陈亚仙说:“老僧想向施主化一坐具之地,不知道可不可以?”
亚仙说:“和尚的坐具有多大?”六祖拿出坐具给他看,亚仙欣然答应。
这时,六祖把坐具一展,尽覆曹溪四境,并有四大天王现身,坐镇四方。如今的天王岭,就是因此得名。
亚仙目睹这奇妙的境界,就告诉六祖说:“和尚您的法力广大,但是我高祖的坟墓都坐落于此,将来建塔时,希望予以保留,其余土地愿意全部捐献,永远做宝坊。此地乃是生龙白象来脉,建造时只可平天,不可平地。”后来的建筑都是依照陈亚仙的话去做。
六祖大师随即在菩提树下,开东山法门。六祖大师在城中大梵寺,向韶州韦刺史与官僚、徒众说法:“我在黄梅得法后,受尽种种艰难苦楚,生命像悬丝般的危险。现在能与韦璩刺史和各官僚、僧人、比丘、比丘尼、老道、居士聚会一堂,这都是我们多生多劫的缘分,也是过去生中供养诸佛,同种善根,才能听闻如上所说顿教的法门,和我得法的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