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3月29日消息,广汽集团与华为合作的AH8项目的合作模式发生调整。广汽集团发布公告称,AH8项目由与华为联合开发变更为自主开发,项目总投资由92473万元调整为123342万元,资金来源自筹解决。据悉,该调整是由于各方资源的调配等原因。
华为回应称,AH8作为广汽埃安自主高端车型,在广汽埃安车型规划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经过充分沟通,华为将继续以重要供应商身份参与广汽集团自主品牌车型的开发及合作。 AH8是一款中大型智能纯电SUV,计划于2023年底量产。据本站了解,该款车型的项目投资为7.88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调整中,华为与广汽埃安的合作模式从“Huawei Inside”模式降级成为零部件供应商模式。对于此次调整,业内人士表示,这对华为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因为“Huawei Inside”模式被视为华为汽车业务中的一个核心策略,能够通过提供华为自有的技术与产品,将自身打造成为汽车行业的一名“技术供应商”。不过,华为表示将继续深入参与汽车行业的生态合作,助力车企数字化转型。
华为的两种模式
汽车 新能源和智能网联化趋势“山雨已来”,华为等ICT企业的入局正在让 汽车 主体架构发生颠覆,搅动起“一池春水”。
继与北汽合作打造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与小康合作赛力斯华为智选SF5之后,坚决不造车的华为再次牵手车企。8月24日,华为与长安 汽车 等联合发布了旗下高端 汽车 品牌“阿维塔”,阿维塔首款高端智能电动中型SUV—E11同步亮相,将搭载华为HI全栈智能 汽车 解决方案;8月26日,华为与哪吒 汽车 合作的首款车型哪吒S,将应用华为MDC智能驾驶计算平台及激光雷达技术。华为与车企目前有几种合作模式?华为等ICT企业的入局会让 汽车 江湖怎么变?
当卡尔·本茨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 汽车 后,不时冒出白烟的内燃机及其传动系统就构筑起一道森严的壁垒。这道壁垒曾经是国内车企难以逾越的高墙,但现在,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趋势已经打破了 汽车 行业“闲人免入”的格局。
“ 汽车 最后可能是一个智能机器人,这辈子碰到第一个陪伴你的智能机器人可能就是一款车。”上汽乘用车总经理、R 汽车 首席共创伙伴杨晓东这样感慨。
另外,传统车企自己开发自动驾驶等新技术会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在瞬息万变的时代,很可能错过智能 汽车 时代的最佳发展机会。“研发新系统是一个特别漫长的过程,需要大量的队伍和研发费用。那些中小企业很难承担这些。”许海东认为,从中小车企的角度来说,与华为等ICT企业的合作是一个快速切入智能 汽车 赛道的机遇。
第一种模式是Huawei Inside模式,意指华为与车企共同定义、联合开发智能 汽车 ,“势均力敌”是其中的主旋律。当前,华为与北汽、长安、广汽和哪吒的合作采用这种模式。华为与北汽联手打造了阿尔法S华为HI版,搭载硬件包括34个传感器、3颗96线车规级激光雷达、6个毫米波雷达、13个摄像头、12个超声波雷达;华为与长安等联合发布的E11将搭载华为HI全栈智能 汽车 解决方案;华为与广汽联合开发首款中大型智能纯电SUV车型,生产出的AH8系列将具备L4级自动驾驶功能;8月25日,华为与哪吒 汽车 宣布合作开发“哪吒S”,在智能网联、车载计算、智能驾驶、数字能源及云服务等领域展开全面合作。
第二种模式是Tier1与Tier2的合作模式,由华为向车企提供零部件和解决方案,目前涉及动力系统上的合作,华为在产品研发环节的参与程度更深。在今年4月的上海车展上,赛力斯带来了一款增程电动车——“赛力斯华为智选SF5”。这是与华为深度合作的一款SUV,也是华为动力系统的首次亮相。赛力斯SF5搭载的驼峰智能增程系统融合了华为DriveONE智能增程纯电 汽车 的三合一动力平台,华为电驱的加持让车辆的续航能力大幅提升。
华为在智能 汽车 解决方案的推广上仍会遇到难啃的“硬骨头”。“上汽要把灵魂掌握在自己手中。”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曾拒绝与华为的自动驾驶合作。
除上汽这样的“暂不合作派”外,华为等ICT企业的入局还面临其他挑战,入局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这其实考验了ICT企业在 汽车 行业的“底蕴”,因为把关、控制好可靠性和安全性需要长时间积累。
汽车 智能化路上充满机遇,但稍纵即逝的“战机”其实蕴藏在更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目前,国内新兴造车企业倾向于在硬件上选择博世,上汽、长城、吉利、比亚迪等传统车企都在打造自己的智能网联子公司,试图掌握域控制器、底层和中间层软件等核心系统,华为等ICT企业面前强手如林。
“电动优先原则将彻底改变我们的 汽车 架构和产品阵容。”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乐曾如是说。在 汽车 工业百年一遇的变革时代,尽管中间的里程碑时刻充满不确定性,但 汽车 行业智能化的最终形态已经确定。设备的联网不等于车辆智能,而是智能的开端;真正的智能是每一辆车都具有环境感知、人机交互和决策控制的能力。华为等ICT企业在决策控制等方面具备优势,他们的加入会让 汽车 江湖迎来怎样的变局?
产品生产周期的缩短可能是 汽车 行业中掀起的第一道波澜。“刚买了Iphone12,Iphone13又快发布了。”就像消费者不断追逐功能更为强大的新手机,未来 汽车 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将大幅缩短。由于 汽车 的定义发生变化,传统 汽车 动力机械部件已经变成执行中央计算平台和核心控制系统的指令而存在的外设。“ 汽车 一旦变成电子产品,它的更新周期会大幅缩短,甚至两三年就要换一代车型,平时也可以通过OTA来更新软件功能。”邹广才表示,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积极的变化,因为很多新技术和新功能会更快“上车”,得到应用。
不过,对于广大企业来说,这种变化可能是“甲之蜜糖,乙之砒霜”。有实力的企业会通过先进技术和前沿意识脱颖而出,但那些思维相对保守,还坚持传统 汽车 行业发展道路的企业可能会因为技术更新能力差而掉队。对企业来讲,这种技术迭代周期的缩短会导致两极分化。
突破封闭是 汽车 江湖中翻腾起的第二朵浪花,主要源自 汽车 互联性的增强。陈虹燕表示,智能座舱的出现使资讯 娱乐 系统不再是单向给予。将信息和内容呈现给车主和乘客后,智能化 汽车 更注重车主和乘客的反馈。比如,通过购物或结合地图做数据整合后进行精准行销,智能座舱能让车主和乘客在收到资讯后有所回应。“ 汽车 打破了过往的封闭生态,与其他生态圈连结。”陈虹燕说,“最明显的案例是‘车家互联’。”
第四个潜在变化是造车模式的改变。吕芃浩表示,在新商业逻辑和供应链逻辑的背后, 汽车 行业原有价值链的产品研发、供应链、制造、销售、后市场等各环节都面临变革,华为、腾讯、百度等企业在这些环节中都有自己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