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3月28日消息,造车新势力DeepWay近日宣布完成7.7亿A+轮股权融资,由魏桥创业集团和软银中国资本领投,老股东启明创投等继续投资。据官方介绍,本轮融资距DeepWay完成A轮融资仅半年时间,至此,该公司已累积融资超过12亿元,成为卡车造车新势力中的佼佼者。

DeepWay成立于2020年7月,由百度和商用车物流公司狮桥联合成立。该公司董事长兼CEO由狮桥集团创始人万钧担任,团队中除了有来自百度自动驾驶的技术骨干,还有来自传统卡车制造业的工程师。目前,该公司首款产品“深向星辰”已进入小批量试运营阶段,车辆覆盖多个真实运营场景。万钧表示,DeepWay致力于成为中国商用车电动化、智能化的重要参与者与推进者,为实现人类低碳、环保、安全的梦想贡献自己力量。

据本站了解,DeepWay此次获得的7.7亿A+轮融资将主要用于智能新能源重卡的制造及高级别智能驾驶系统的研发投入,全力确保车辆生产及高质量交付,进一步巩固DeepWay智能新能源重卡市场领先地位。本轮融资由世界500强前200名企业魏桥创业集团联同软银中国资本领投,老股东启明创投等继续投资。

DeepWay的发展势头十分迅猛,除了这次的7.7亿A+轮融资外,该公司此前还完成了A轮融资。DeepWay致力于推动商用车电动化、智能化进程,打造智能化、绿色的商用车,未来市场潜力巨大。

如何评价小鹏汽车?

虽然小鹏 汽车 背靠阿里、富士康等一众大佬,但是小疆并不看好小鹏 汽车 的未来,为何这么说,小疆为你一一道来。

1、 品牌力不足

虽然在1月份小鹏已经在北京开展了G3品鉴会的活动,但是由于只能看到G3的外观,而其他的信息都没有公布,所以不好说G3的产品力怎么样。但是从口碑上来说,小鹏 汽车 却不是很乐观。小鹏 汽车 的1.0版本就为小鹏 汽车 背上了外观抄袭雷克萨斯,内饰抄袭特斯拉的骂名,虽然G3的外观有改进,但是从内饰的官图来看,还是难以摆脱“内饰像特斯拉”的说法,参考某泰, 汽车 相似度过高不一定过得好。另外,找海马 汽车 代工这个做法也会在消费者的心中产生不好的影响。反观其他对手,传统车企自然有自有的品牌当背景,蔚来虽然也找江淮代工生产,但也有超跑在前打响了名号。相对而言,小鹏 汽车 的品牌则显得相对脆弱。

2、 国家新能源补贴政策送“助攻”

从小鹏 汽车 的G3品鉴会和其他信息来看,G3是一款定位于A级SUV的车,售价应该会在30万元以内,抛开其他尚未量产的造车新势力,在现有市场上,小鹏 汽车 在这个区间里的竞争对手主要就是比亚迪和北汽新能源。 汽车 是一个资本集中度很高的产业,钱对于车企来是就是粮草,而国家的新能源补贴政策就为小鹏的竞争对手——比亚迪和北汽新能源输送了不少粮草,据统计,比亚迪仅在2016年就获得了100亿的国家补贴,北汽新能源因为没做新能源大巴,所以补贴会少于比亚迪,但也不逞多让。而小鹏 汽车 在完成B轮后,在资本市场上获得的融资量也仅仅在50亿左右距离比亚迪从国家新能源补贴获得的钱少不少。而这也是之前小鹏 汽车 呼吁取消新能源补贴的原因。从现在的趋势来看,国家的新能源补贴的标准不断提高,也的确会慢慢减少补贴,但是就目前来说,国家的补贴还是会给与小鹏竞争的传统车企带来不少好处的。

以后的路:品质是根本,智能互联是关键

作为一个新造车企业的企业,第一款产品口碑尤其重要,这就需要在小鹏 汽车 品控上付出更大的努力,保证新车的品质,在市场上能够积累到一定的口碑,增加自己的品牌力。当然,品质好只是保证自己不会输,而车载的智能互联系统才是打胜仗的关键。作为一个互联网车企,想在机械方面战胜传统车企是非常困难的,而做好车载智能互联,让消费者在 汽车 里有更好的体验,让 汽车 不再只是一个出行的工具,这样才可以颠覆传统车企,让自己走向 汽车 市场舞台的中心。

这并不是说别家的产品都不靠谱。去年的时候,我在北京金港赛车场,坐着蔚来破记录的纯电动超跑 EP9 跑了几圈,今年年初的拉斯维加斯 CES 上也作为国内首批媒体,试乘了拜腾 49 寸大屏的概念车型。 但是,要论真的上手试驾,小鹏 汽车 的 1.0 版本确实是我第一次试驾新造车企业的量产车型。

简单说下小鹏 汽车 1.0 这款车。2014 何小鹏、夏珩、何涛等人创立了小鹏 汽车 ,在去年年中辞去阿里所有职务后,何小鹏出任小鹏 汽车 董事长。去年 10 月 12 日,小鹏 汽车 与郑州海马合作的首款量产车型小鹏 汽车 极客版,也就是我昨天试驾的 1.0 版本正式亮相,但这辆已经能合法上牌的小规模量产车并不是小鹏 汽车 面向消费者的第一款车,第一批产品主要用于测试和研发。4 月 23 日,也就是今天,小鹏 汽车 首款面向消费者的车型 G3 才会正式发布。

(小鹏 汽车 1.0 版本)

试驾 1.0 版本的原因很简单,小鹏 汽车 希望媒体能够先通过 1.0 车型对小鹏 汽车 有个直观了解。 即将发布的 G3 车型,也就是小鹏 汽车 的 2.0 版本,在驾驶感受上与 1.0 是基本一致的,只不过对外在造型以及内饰和车载系统部分进行了调整,并且升级了大量的供应商,也就是说,面向消费者的 G3 版本,肯定是要比 1.0 版本使用体验要更好。

试驾时间不长,大概是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我绕着北京奥森公园的周边简单的开了下,拍了个不长的视频算是记录了下试驾过程中的第一感受。试驾结束,回味了下,还是决定用文字再详细说说。

先对小鹏 汽车 的 1.0 版本做个总结:

从外观到驾驶感受,我们一点一点来说。

小鹏 汽车 1.0 版本是一个外观更贴近与普通紧凑型 SUV 的车型,看上去不算特别炫酷,但还算有特点。2.0 版本,也就是 G3 车型在外观上做了比较大的调整,车身尺寸没有太多改变,但是车头和尾灯处的变化更大,让整个车的造型更有未来感也更加犀利。我个人觉得其实 1.0 版本的外观对比目前市面上在售的新能源车就算是不错了,G3 确实也好看不少。

(蓝色车型是小鹏 汽车 1.0 版本,灰色车型是小鹏 汽车 G3)

新能源车的结构特征决定着对比传统燃油车,新能源车的车内空间更大,设计内饰的空间也更大,但是大空间不意味着设计好营造气氛,弄不好就会像特斯拉一样,内饰用料很好,但内饰简约到近乎空旷,甚至有点单调。小鹏 汽车 1.0 目前的内饰我觉得尺寸掌握的比较好,虽然同样是和特斯拉类似的中间全触控大屏,但是车辆驾驶位用金属的空调出风口很好的营造出了一种层次感,出风口下方的翻毛皮材质也让整个内饰显得质感不错。

不过你要不满意也没事儿,昨天的试驾时 G3 的车门还不让打开,但我从车窗外看了一眼,G3 的内饰氛围要比 1.0 版本更加细致豪华一些,1.0 版本中一些看起来还比较粗犷的翻毛皮包裹在 G3 上换成了真皮包裹,更有豪华感。

但不管怎样,我觉得但凡是开过特斯拉的人,坐进小鹏 汽车 1.0 版本,都不会认为这个内饰设计的不好。

驾驶体验和特斯拉以及奔驰很像,同样用的是怀档,非常方便。车载中控的大屏部分触控和拖动都挺流畅的,但因为小鹏工作人员说目前版本还只是测试版,不是最终版,就不在文章中赘述,有一些我觉得很好的功能,在视频中提到了,下面还是重点聊下驾驶感受。

试驾的这一个多小时,恰好赶上了正常路况,堵车,空旷道路这几种日常城市使用中所有可能遇到的情况。最直观的驾驶感受是整个车开起来有点像特斯拉,也有点像普通燃油车,加速很线性,也不会感觉像普通新能源车那样车身很沉,整个车的转向非常灵巧,掉头时转向半径很小。

目前车辆的参数是:电机最大功率140KW(约190匹马力),最大扭矩300Nm。百公里加速 8.4 秒,车长4.47米,轴距2.61米,所以这样紧凑型的 SUV 配合这样的动力,可以说在城市中是绰绰有余的。标准模式、运动模式、经济模式以及节能模式这四种驾驶模式可以调控电能和动力的输出限制,方便根据实际使用需求优化车辆性能输出。

运动模式下加速很快,虽然并不会有特斯拉那种狂暴模式的眩晕感,但是在城市里随便超个家用车肯定是够了,而且加速时候仍然觉得整个车的可操控性很好,急加速再并线时候也因为悬挂相对较硬,车身没有出现明显的侧倾。

标准和节能模式下整个车的动力输出会被限制一些,为的是更舒缓的驾驶体验以及更长的电力续航。目前 1.0 版本的电池容量不算太大,等速续航里程在 300 公里以上,工作人员很实诚的说他们平时开的车大概也能跑个二百多公里,但最终 G3 版本的综合续航会在 320 KM 左右,不算特别突出,但是日常生活肯定是够用了。

这也不是说这个车开起来哪儿都好了,我个人觉得小鹏 汽车 的 1.0 版本底盘中规中矩,悬挂相对也较硬,所以开起来遇到坎儿的时候颠簸比较明显,当然较硬的悬挂其实意味着路感更好了。另外行驶起来隔音似乎不是特别好,可能还是和小规模量产车的做工有关,因为试驾过程也就是一个小时左右,还是要等最终的 G3 开放试驾再测试下这些问题。

最后做个总结吧,我给小鹏 汽车 1.0 一个整体正面评价的原因很简单:首先,这是所有新造车企业中,最先开放车型试驾给媒体的品牌。且他们对于自家的产品真的足够实诚,在试驾过程中,小鹏 汽车 一位工作人员开诚布公地跟我讲了他自己作为平时经常会开到这辆车的工作人员,对于这辆车的评价。也很坦诚说明在这个价格定位区间的车型,小鹏 汽车 的优势是什么,做的相对比较常规的是什么。

这种平常心,其实在“万事都要求颠覆”的新造车领域是非常难得的。而在我今年几次采访何小鹏的经历中,同样能从何小鹏的每一次回答都感受到他对造车这件事的谦虚与真诚。

试驾完小鹏 汽车 的 1.0 版本,算是大概对小鹏 汽车 在车辆性能的研发能力有了直观了解,也对小鹏 汽车 的产品有了更深入的认知。那么在真正卖给消费者的 G3 车型上,还有更多我期待去尽早体验的功能,包括小鹏 汽车 主打的针对中国市场的自动驾驶功能,还有更好的车辆内饰氛围以及高完成度的车载系统。

下一次,G3 车型试驾再见。

小鹏 汽车 由UC创始人何小鹏,YY创始人李学凌、猎豹移动CEO傅盛、腾讯高管吴霄光,经纬创投张颖等多位互联网大佬及多家知名风投机构、上市公司投资创立,公司总部位于广州市开发区科学城开源大道11号B7栋。

团队成员主要来自广汽、比亚迪、PSA、福特、德尔福等知名整车与大型零部件公司,以及阿里巴巴、腾讯、三星、华为等互联网与 科技 公司。

但我并不看好,原因如下:

1.虽然叫互联网智能 汽车 ,但落脚点是 汽车 , 汽车 可不像手机,不好用,大不了咬咬牙丢了。 汽车 的品质怎么来的,如何保证?再来谈谈制造方面,像这种所谓的造车新势力,制造方面只能说是一塌糊涂稀巴烂,一没有自己成熟的制造流程标准,二没有自己可靠的质量标准及手段,三没有稳定的供应链体系,选的都是不入流的供应商,能把零件做出来就是成功,就别谈质量保证了,由于量太少,大一点的供应商根本不愿意做这个生意。可能就只是PPT造车而已。

小鹏 汽车 比特斯拉还要牛?额,对于这样的想法只能说,对自主品牌有信心是好事,但也不能盲目乐观啊!

自特斯拉诞生以来,它所造成的影响绝对是独一无二的,作为一个纯电动 汽车 品牌,它对于传统燃油 汽车 的发展所造成的影响无异于一场革命,并且作为新能源技术的开拓者,它旗下的产品不仅已经量产上市,并且还获得了众多好评,更有甚者将之捧为“神作”,虽然有些过了,但特斯拉的地位确实微妙。

至于小鹏 汽车 ,首先这是一家互联网造车公司,在新能源 汽车 逐渐走热的时代,国内的互联网造车也演变成了一种趋势,虽然我们对此应表示欣慰,毕竟多样化的自主品牌在发展之后未必不能立于世界的“ 汽车 之林”,不过就目前发展的程度来看,互联网造车不说对比特斯拉,就是对比传统的 汽车 行业,其没有根基的劣势也是一览无余。就像小鹏 汽车 虽说在筹备自己的肇庆工厂,但却和海马达成了互利互惠的协议,以求在最快的时间内将自己的量产车型推出,这样的做法确实让我们看到了小鹏 汽车 的一种战略思想,但是从侧面也不难看出,依仗自己的实力,互联网转投造车行业其劣势还是十分明显的。

特斯拉已经纵横市场多年,其纯电动 汽车 领军人物的形象在短时间之内还不会被推翻,至于说国内像小鹏 汽车 这样的互联网造车公司未来的前景如何,相信在今后的岁月中自然会见分晓。

投资界(微信ID:pedaily2012)8月2日消息,小鹏 汽车 今日宣布完成签约总额40亿元的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春华资本、晨兴资本以及小鹏 汽车 董事长兼CEO何小鹏的联合领投。

据悉,本轮融资是2018年迄今以来,造车新势力最大的单轮融资。本次B+轮融资协议完成后,小鹏 汽车 整个B轮融资达到62亿元,累计融资额已超过100亿元。目前,小鹏 汽车 估值近250亿元。

超豪华创业投资团队

据悉,小鹏 汽车 成立于2014年,由UC创始人何小鹏,YY创始人李学凌、猎豹移动CEO傅盛、腾讯高管吴霄光,经纬创投张颖等多位互联网大佬及多家知名风投机构、上市公司投资创立。团队成员主要来自广汽、比亚迪、PSA、福特、德尔福等知名整车与大型零部件公司,以及阿里巴巴、腾讯、三星、华为等互联网与 科技 公司。

在团队构建上,何小鹏正式出任小鹏 汽车 董事长后,小鹏 汽车 在人才挖角上快速提速。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小鹏 汽车 已经将特斯拉著名机器学习专家谷俊丽、一汽技术研发院副院长刘明辉揽入麾下。同时还吸引了原京东集团高级副总裁、宝洁大中华区美尚事业总裁熊青云出任小鹏 汽车 首席营销官。

小鹏 汽车 豪华的创业团队也吸引来了大批的知名投资机构。

据不完全统计,小鹏 汽车 的背后的投资机构阵容已包括阿里巴巴、纪源资本、晨兴资本、经纬中国、顺为资本、昆仲资本、光速创投、富士康、IDG资本等。

除了机构投资者,小鹏 汽车 的个人投资者还有58同城网创始人兼CEO姚劲波、大众点评创始人张涛、猎聘网创始人兼CEO戴科彬等。

在本轮融资之前,小鹏 汽车 已经完成了6轮融资,详情见下表:

据悉,本轮融资除了多家老股东持续投资外,高瓴资本、K11、钟鼎创投等投资方也首次现身,注资小鹏 汽车 。

功能 汽车 到智能 汽车 的进化

在今年的GMIC2018“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上,何小鹏在主题演讲中表示,小鹏 汽车 在过去一年时间已经完成了60亿元的融资,接下来的一年将继续进行100亿规模的融资。

何小鹏认为,如果从最终消费者角度来看,手机和 汽车 是可以进行类比的。在10年前iPhone刚刚发布的时候,诺基亚功能手机还非常流行。但在随后的很快时间里,仅能打电话的功能手机以极快的速度被智能手机取代。这个过程,一定也会在 汽车 领域出现,从功能 汽车 到智能 汽车 的进化。

团队方面,何小鹏曾透露,在两年时间里小鹏 汽车 团队已经从一千人左右涨到五千人左右。今年,小鹏 汽车 在研发团队还将继续增加到1700,明年到3000人。在北京、上海这个团队已经在建立。未来,在硅谷、广州也会建立自动驾驶和互联网团队。

未来,硬件+软件+数据一体化闭环进行自主研究和做智能 汽车 将作为小鹏 汽车 主要发展方向。

第一,在硬件上,小鹏 汽车 将与供应链进行合作,供应链进行硬件制造,小鹏 汽车 负责集采;在软件架构层次,小鹏 汽车 将积极进行软件算法升级;在数据上,小鹏 汽车 将进行大量实验并与部分车合作,实现大数据的采集。

第二,未来小鹏 汽车 交付给用户后,小鹏 汽车 将致力于让 汽车 变得更智能。就是在未来,小鹏 汽车 将是会升级的、可以变化的,且车主能够在每个月、每个季度能够感到车子的变化。比如说车主回到家, 汽车 就能记忆住你的停车位在哪儿,并自动停过去等。

据悉,小鹏 汽车 在广东肇庆投资百亿元建设肇庆新区智能 科技 产业园,并在郑州与海马 汽车 深度合作智能生产基地。

造车新势力交付的元年

2018年对造车新势力来说是里程碑式的一年,因为今年是造车新势力交付的元年。

“2018年还处于产品磨合阶段,2019、2020年大规模交付才是造车新势力的生死年。”何小鹏称, 汽车 与互联网产品不同,不论线上还是线下交付都有必要成本,因此新造车势力如果完全只想通过互联网卖车会非常困难。

在北京车展前的4月26日,小鹏 汽车 G3开放预订,补贴前20-28万元。目前已先后交付了超过200位内部员工进行测试。据悉小鹏G3或将在2018年广州车展前正式上市,并会做好批量交付准备,小鹏 汽车 董事长何小鹏则预计在2019年能完成第一个3万辆的交付。

不仅是小鹏 汽车 , 2018年还有蔚来 汽车 、威马 汽车 、前途 汽车 、奇点 汽车 4家新造车企业启动并计划交付,等都将面临交付大关。

蔚来 汽车

据蔚来 汽车 5月18日时公布的量产时间表,在5月31日完成首批10辆车的内部交付后,其将在6月内交付预订编码前550号的已付尾款车主。

“我们不是PPT造车,现在已经开始交付了。”6月30日,在2018中国企业未来之星年会暨粤港澳大湾区南沙论坛上,蔚来 汽车 创始人兼董事长李斌说到。

从李斌的个人微博及蔚来APP上获悉,蔚来 汽车 在6月28日开始向普通用户交付车辆,这次交付并未延迟。但对于交付的具体数量,官方却并未公布。只是表示,7月10日之前全国范围将陆续交付550台,计划在9月底完成10000辆创始版车型的交付。已知交付的地区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宁波、温州、长沙等,每个城市的交付量目前都不多。

威马 汽车

按照威马 汽车 副总裁陆斌之前透露的最新规划,威马将于9月底陆续实现新车交付,而且这个交付并非几台或几十台的象征性交付,而是真正大规模交付,预计今年将交付1万台。

7月12日,威马 汽车 EX5进入批量交付前的最后一次高温测试将在新疆吐鲁番进行,此前EX5已经在牙克石进行了两次高寒测试,以考察车辆的电控系统、电池、整车电气配置在高寒、高温下的可靠性。

今年8月,威马计划在北京建立一家、上海建立四家交付中心,更多的交付网点也正在筹备建设中。相比采用代工模式的蔚来,自建工厂的威马 汽车 在交付能力和环节把控上更有优势,9月底前开始交付的把握很大。

前途 汽车

前途 汽车 首款量产纯电动跑车前途K50已经于4月的北京车展亮相,对媒体的首次大规模试驾活动也即将展开,新车定价预计在70万元左右。

此前前途 汽车 董事长陆群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不会接受忙订、预订等形式,前途K50将会采用“上市即交付”的模式。虽然因此导致正式上市时间一再跳票,但是这次是真的离我们不远了,预计将在2018年四季度正式推出。

奇点 汽车

早在2017年4月,奇点 汽车 就发布了预售区间20-30万的奇点iS6(以下简称“iS6”)车型,以及将在“2017年第四季度正式小批量生产”的计划。但iS6的上市时间仍然被推迟,并在不久前宣布与北汽新能源达成了代工合作。

奇点 汽车 官方曾表示,奇点iS6将在2018年四季度上市并交付。

2018年注定是诸多造车新势力最为关键的一年,必须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是真正的造车企业而不是“PPT造车”。

小鹏 汽车

小鹏 汽车 创立于2014年,是一款专注针对年轻人的电动 汽车 ,由UC创始人何小鹏创办而成,其首款量产车型G3在2018年4月23日正式发布,并在26日接受预定,据了解G3在动力方面将搭载拥有最大功率140kW,最大扭矩300Nm的驱动电机,前驱车型0-100km/h加速8.2秒,最高车速170km/h。。不过小鹏 汽车 作为新兴的造车势力这创造力方面还是略显平庸的,就拿外观来说创新性略显不足。

从2018年的交付成绩上来看,小鹏 汽车 创始人何小鹏输了与蔚来 汽车 创始人李斌的万辆赌约,因为蔚来的交付量超过一万辆(1.13万辆),相比之下,小鹏 汽车 同期数据仅有522辆,差距明显。

在其他造车新势力都“削尖脑袋”为交付量奔波的时候,只有小鹏 汽车 保持佛系。今年第一季度,面对蔚来与威马的4000辆边界线,小鹏 汽车 也只有1228辆。

但是,据小鹏 汽车 规划,2019年才是其真正大规模交付期的开始。据规划,2019年7月底交付1万辆,全年交付4万辆G3。

(小鹏G3)

创始人的性格决定了企业的基因。何小鹏创立了UC,李斌创立了易车,两人都是互联网行业的资深玩家。恰似马云与王健林的电商赌约、董明珠与雷军的制造业与互联网赌约,何小鹏与李斌的“万辆赌约”结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两家新势力巧妙地利用这个话题将自己引入公众视线。

【蔚来 汽车 创始人李斌(左)与小鹏 汽车 创始人何小鹏(右)】

从造车进度来看,上海车展亮相的小鹏P7已经是第二款车,距离其去年上市的小鹏G3,仅相差4个多月时间。蔚来推出第二款车ES6是去年底,威马第二款车EX6要等到今年9月。

(小鹏P7)

从产品定位来看,小鹏 汽车 集中在更为接地气的紧凑型、中型车市场,这一点与威马 汽车 相似,比蔚来定位要低。受补贴退坡影响,G3自2月1日起全系调整补贴后售价,补贴后统一售价由13.58-16.58万元调整至15.58-19.98万元,增加幅度为2.00-3.40万元。而蔚来ES6在2019年补贴后的价格将比按照上一年的价格整体贵了4.75万元。

小鹏在价格、续航、重量之间,做了个聪明的权衡:用传统工艺的钢材车身,车重略微增加,但大幅降低了价格;用相对轻的电池,降低重量也降低价格;而续航的短板则采用了OPPO的方式:充电5分钟,快跑50公里!(按照官方数据推算)

对小鹏G3的总体评价如下:

1、外观算是比较酷,超大前挡风玻璃流的一比。

2、自动泊车蛮好用,然而仔细想想没什么太多使用场景。

3、自适应巡航比BBA的好用,道路居中也很牛。

4、AI系统听着很智能,实际上只是换了一种操控方式而已。

5、驾驶体验蛮好,乘坐体验普普通通。

6、销售方式好像是在学小米,但是学的不太像。

7、在弱化车价是车主 社会 地位象征的观念。 上个月有朋友买了一台车,本来只是觉得外观蛮好看,坐进去之后发现车顶前段和前玻璃是一体的,抬头就是蓝天。

我买了一台小鹏G3,目前开了一万公里,感觉不错。这车比特斯拉便宜,比比亚迪智能,比蔚来性价比高,比威马 时尚 。

研究过小鹏P7,小鹏P7是 汽车 中首个搭载高通骁龙820A芯片以及自动驾驶芯片NVIDIA DRIVE Xavier,硬件系统的一款车型,拥有强大的计算能力,为更长久的系统升级做好了铺垫。

小鹏 汽车 多项智能 科技 均由小鹏 汽车 自家研发团队制作,并预计明年三月推出基于自研端的自动驾驶技术,在没有GPS的情况下,可以在车库内低速完成泊车。此外,将来这套技术将会再升级完成家内车库到公司车库内全自动,这样的自动驾驶被称之为端到端之间的自动驾驶。

上半年融资475亿元 造车新势力融资不足2017年同期一半

8月3日, 汽车 预言家对今年上半年主流造车新势力车企公开报道的融资情况进行梳理。在今年上半年内,主流造车新势力累计融资金额达到475亿元。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中,智能 汽车 涉及超过50起融资事件,融资金额近1000亿元(约957亿元)。可以说,造车新势力融资情况仍然占到总融资的半壁江山。

汽车 预言家对2017年至2021年的五个年份上半年的融资情况梳理发现,造车新势力融资情况尽管起伏波动,但总体趋势呈现下降态势。具体来看,2017年至2021年每上半年的融资金额分别为960亿元、122亿元、220亿元、130亿元、475亿元。

此外,今年造车新势力还呈现新的特点,传统车企中的“规模论”正在新势力车企身上上演。独立 财经 评论员、 财经 专栏作家、叶檀 财经 创始人、华鑫股份首席经济学家叶檀在接受 汽车 预言家采访时称,一些传统车企的表现正在走高,相反造车新势力车企正在趋向传统化。

半年累计融资475亿元不足2017年同期一半

今年上半年主流造车新势力车企融资总额达475亿元,不到2017年960亿元融资金额的一半。分析人士称,这反映出资本市场开始对造车新势力呈现“收紧”态势。作为造车新势力阵营中的三大头部车企“蔚小理”一向被视为造车新势力的标杆存在。其中蔚来 汽车 在今年2月25日和3月5日宣布分别完成145亿元和2.35亿美元(约16.3亿元)的融资;小鹏 汽车 于1月12日和3月15日宣布分别完成128亿元和5亿元融资;唯独理想 汽车 成为今年上半年没有相关融资信息披露的车企,但这并不意味着理想 汽车 从未融过资,事实上,理想 汽车 自2015年成立至今,已经陆续完成9轮融资。

在2021年上半年内,理想 汽车 虽然没有新的融资消息披露,但市场表现相对良好。数据显示,半年累计销量达3.02万辆,同比增长211.96%。无独有偶,蔚来 汽车 、小鹏 汽车 上半年销量分别达到4.20万辆和3.0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5.9%和42.7%。除了头部车企“蔚小理”表现走高之外,哪吒 汽车 、零跑 汽车 分别以累计交付2.11万辆和1.3万辆的成绩紧跟“蔚小理”之后。

在融资方面,哪吒 汽车 在今年3月宣布融资50亿元人民币,4月26日,哪吒 汽车 宣布启动30亿元融资项目;零跑 汽车 在今年1月28日,宣布完成43亿元融资,3月份有相关融资消息,但具体金额未曾披露。另外,威马 汽车 在今年2月9日,宣布完成115亿元融资。销量方面,今年上半年威马以累计销量1.57万辆,同比增长103.8%,在造车新势力中排行第五。

5家造车新势力2021年前6月销量

除此之外,恒大 汽车 、FF 汽车 、拜腾 汽车 均无实车交付,而天际 汽车 以及创维 汽车 具体销量如何,并未有相关市场数据透露,但在融资方面却表现不一。具体来看,恒大 汽车 于1月24日,融资金额达到260亿港元(约合217亿元人民币),FF 汽车 于1月27日,宣布融资20亿元。拜腾 汽车 宣布1月6日完成相关融资项目,但并未透露具体金额,创维 汽车 自认为“含有金钥匙”不缺钱自然也没有走到融资地步。

以此来看,造车新势力的融资尽管能够为自身企业发展带来一定经费动力,但与市场销量表现之间的关联度并未有直接的作用显现。

新势力累计销量占新能源市场不足两成

对于造车新势力今年上半年融资情况不到2017年一半,国泰君安证券首席 汽车 分析师张欣在接受 汽车 预言家采访时表示,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其中有很大原因是目前造车新势力市场已经接近成熟期,资本投资更看重的是风口期,早在2017年时正是造车新势力兴起阶段,这时候对于资本力量来说投资回报比远大于现在。

此外,造车新势力的销量占比在整体市场中份额也相对较少。数据显示,包含特斯拉在内,今年上半年造车新势力累计销售达23.46万辆,占到上半年新能源 汽车 总销量19.26%,可以说,造车新势力占比依然十分有限。梳理上半年造车新势力车企销量发现,在造车新势力车企销量排行前五中,销量最高的蔚来 汽车 也没有超过5万辆,而排名第五的威马 汽车 销量也在2万辆以下。

相比于几年前造车新势力将颠覆整个新能源 汽车 行业的观点,现在来看似乎造车新势力的“市场鲶鱼论”形容更为贴切。

此外,与造车新势力们的销量走高相比,其财务表现却并未非尽如人意。以“蔚小理”为例,根据现有的公开信息显示,目前在2021年第一季度财报中,蔚来 汽车 亏损为4.51亿元人民币;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小鹏 汽车 拥有362亿元现金流,但仍然存在亏损;而理想 汽车 的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净亏损3.6亿元,较上年同期的净亏损7710万元扩大366.9%。

新势力重走“上市”和“规模”老路

严峻的财务状况也倒逼造车新势力们除了通过融资路径之外,也在积极寻求自身的产品业务调整。其中以哪吒 汽车 、零跑企业为例,在追求自身销量的同时,也将目光紧紧锁定在产品性价比上。目前哪吒 汽车 全系在售产品售价均在15万元以下,而零跑 汽车 除C11外,其余产品同比布局在15万元以下。并且这两家车企也正在积极谋求上市。其中,哪吒 汽车 已经在7月20日启动C轮融资,并确认将在2021年寻求在科创板上市;零跑 汽车 于今年7月14日宣布,其已完成超45亿元的Pre-IPO轮融资,零跑 汽车 将于今年下半年提交IPO申请,力争2021年底至2022年初期间在科创板正式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7月7日,中纪委在官网宣布,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证监会纪检监察组讲坚持风险防范和腐败问题治理同步,深挖风险事件背后的腐败问题,对证监会证券发行注册全业务链条公权力运行进行专项监督检查,净化政治生态和资本市场生态。简言之,就是加强对证券行业的监管。如今,面对科创板登陆收紧的信号,以零跑、哪吒为代表的新势力车企仍然准备下半年IPO申请,也就是说这些车企一旦公开宣布,就意味着必须走下去努力实现科创板的登陆。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哪吒、零跑已经在资金、技术、资质等方面做足了准备。

与零跑、哪吒谋求科创板IPO不同,小鹏 汽车 在今年6月24日,完成港交所上市聆讯,成为今年首个美国纽约、中国香港两地双重上市中概股,全力冲刺港交所“智能电动车第一股”。分析人士称,此次小鹏 汽车 决定港股双重上市,其中很大原因是由于缺钱,急需资金“回血”所致。而理想 汽车 谋求港股上市亦是情同此理。

此外,在产品节奏方面,“蔚小理”的产品推出相比之前较为缓慢。以蔚来 汽车 为例,其第二款车型ES6上市时间距离第一款车型ES8相距一年,第三款车型EC6相比于第二款车型确却是隔一年半之后;而理想 汽车 其首款 汽车 理想ONE自2019年4月上市以来,至今仍是在理想ONE这款单一车型上进行迭代升级。

产品的后续节奏慢也直接影响到新势力车企的“上量”问题,因此蔚来 汽车 CEO李斌曾在回答投资者问时提出,蔚来 汽车 除了继续聚焦高端产品市场之外,进入大众市场是长期战略,蔚来与长安等车企合作便是基于这方面的考量。甚至有消息称,蔚来 汽车 正在内部组建团队,要秘密打造一个新的中低端子品牌。目前该子品牌项目尚处于保密阶段,据了解,蔚来新的子品牌定位在20万左右的市场,瞄准工作2至5年,想要体验一部代步车的“职场新菁英”消费群体。

独立 财经 评论员、 财经 专栏作家、叶檀 财经 创始人、华鑫股份首席经济学家叶檀在接受 汽车 预言家采访时称,目前传统车企以及造车新势力两者之间出现双向押注,特别是最近一些传统车企在采取互联网模式之后,出现股市上涨,可以预见的是包括蔚来 汽车 在内的一些造车新势力都在走向传统式的发展。以前一些重规模重资产的情况如今也在造车新势力身上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