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2023年世界经济论坛年会(达沃斯论坛)在瑞士小镇达沃斯举办,英特尔CEO帕特·基辛格受邀参与此次论坛。帕特·基辛格指出,在全球数字化进程势不可挡的今天,包含计算、连接、基础设施、人工智能、传感和感知在内的五大“超级技术力量”搭建起从模拟时代到数字时代的桥梁,深刻地塑造了我们体验世界的方式。随着“超级技术力量”变得日益无处不在,它们正在释放更强大的全新可能性。

帕特·基辛格对五大“超级技术力量”做出了如下的解读:

1. 计算:任何事物都相当于一台计算机。4004芯片的发明从根本上开启了现代计算世界的飞跃式发展。在4004芯片诞生50年后的今天,我们与之互动的一切几乎都是“智能”的,都拥有了计算的能力。如今,计算定义了人们体验世界的方式。

2. 连接:每个人和每件事物都是相连的。Wi-Fi是无线化的关键技术,让人们在使用网络时能够自由移动。5G、6G将进一步推动在每个人和每件事物间建立起安全、可靠的连接。

3. 基础设施:英特尔正在为数据存储和互连计算创建一条动态、可靠的路径。以视觉体验的交付为例,如流媒体服务、云游戏和其他视觉负载,通过将云上的无限规模和容量与智能边缘的无限覆盖范围相结合,可同时满足对更低延迟和更高带宽的需求。

4. 人工智能:伴随着无处不在的智能化,人工智能将无穷的数据转化为切实可行的洞察。数据和计算,使人工智能算法能够更加精确地进行预测和创建。例如,能够大规模编写智能软件的软件。

5. 传感和感知:无论对于人类本身还是人类创造的技术来说,合作都至关重要。作为一个超级技术力量,传感和感知正在将教育、研究机构和企业汇集到一起,共同寻找让人类生活变得更美好的方式。

同时,帕特·基辛格还通过列举具体的应用实例,强调了五大超级技术力量的结合使英特尔能够增强和模拟人类五感(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从而造福地球上的每一个人,持续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例如:美国佐治亚大学的研究人员使用英特尔的AI软件开发了采用AI技术的声控背包Mira,帮助盲人或弱视患者独立寻路;许多企业目前正在探索人工耳蜗与神经网络的进一步连接,以区分语音和噪音,帮助更多人听到更高质量的声音。此外,利用AI驱动的机器翻译技术,OmniBridge正在消除使用手语人士的沟通障碍,进行实时翻译;康奈尔大学正在与英特尔研究院的神经拟态计算小组合作开发算法,以协助嗅觉神经生理学家的研究,包括测量动物嗅到气味时其大脑中的脑电活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研究人员从2013年就开始研究通过数字模拟器传输虚拟食物和饮料味道的可能性;英国的研究人员正在探索3D打印皮肤,并进行模拟触摸。布里斯托机器人实验室的触觉机器人研究小组设计了一个安装在柔软的3D打印指尖里的网络摄像头,旨在模仿人类指尖的触觉受体。

在技术对人类生存的各个方面都越来越重要的今天,五大“超级技术力量”中的每一项超级技术力量建立在其它超级技术力量的基础之上,同时也在互相强化,由此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循环,不断提高影响力并加速技术的创新、探索和增长。

最前线 | 英特尔换帅,技术老将帕特·基辛格接任CEO

当地时间1月13日,英特尔公司宣布,公司董事会已任命帕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为新一任首席执行官,该任命自2021年2月15日起生效。基辛格履新后也将加入英特尔公司董事会。

英特尔官方表示,CEO换任一事与英特尔2020年的财务表现无关。英特尔将于1月21日如期公布第四季度业绩和2020年全年财报信息。此外,英特尔称在7纳米制程技术方面已取得重大进展,将在1月21日的财报电话会议上更新相关信息。

此前,英特尔一直奉行技术至上主义,但现任CEO司睿博(Bob Swan)却是英特尔首个CFO出身的掌门人。2018年6月,英特尔临危受命,担任临时CEO,到2019年1月才被正式任命,在任时长仅有2年8个月。

虽然英特尔表示换帅与业绩无关,但无法否认的是,司睿博在任期间,英特尔在7nm工艺制程方面一直未能取得关键性进展。近年来,英特尔在产品发布方面一直被人诟病为“挤牙膏”,其股市表现也较为低迷。

与此同时,竞争对手AMD发展迅速,在市场份额上大举进攻;去年10月,苹果发布自研M1芯片,且宣布未来Mac将不再使用X86架构的英特尔处理器。

缓慢前行的英特尔或许痛定思痛,决心再次回归技术主流,邀请了兼具技术经验和领导能力的帕特·基辛格担任英特尔第8任CEO。

帕特·基辛格曾在英特尔工作30年,是英特尔的首位CTO(首席技术官)。他曾推动USB和Wi-Fi等关键行业技术的开发,作为80486处理器原型的架构师,他领导了14种不同微处理器的开发项目,并在酷睿和至强产品系列的成功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2012年,帕特·基辛格出任VMware威睿公司首席执行官,带领公司进行云基础设施、企业移动和网络安全领域的转型,使公司的年营收几乎翻了三倍。

截止发稿,英特尔股价涨6.97%。

以下为帕特·基辛格致英特尔员工的一封信:

重返英特尔担任首席执行官,我十分激动同时心怀谦卑。我18岁加入英特尔时,刚从林肯技术学院毕业。服务英特尔的30年间,我非常荣幸受教于格鲁夫、诺伊斯和摩尔门下。英特尔支持我在圣克拉拉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继续深造。公司还让我有机会能在芯片创新的最前沿,与业界最优秀、最聪明的人才一起工作。

在英特尔的经历塑造了我的整个职业生涯,对这家公司我永远心怀感激。在这样一个推动创新的关键时期,一切都在加速数字化,我能以首席执行官的身份回到英特尔这个“大家庭”,这将是我职业生涯中最大的荣耀。

对于英特尔丰富的 历史 和所创造的强大技术,我心怀崇高的敬意,这些技术奠定了、并将继续塑造世界上的数字基础设施。我们拥有非凡的人才队伍和令人瞩目的技术专长,为业界所钦羡。

我期待着与你们所有人一起,继续塑造 科技 的未来。英特尔有着深厚的 历史 ,同时从一家CPU公司到一家多架构XPU公司的转型也非常令人兴奋;作为世界领先的半导体制造商,我们的机遇前所未有。我将于近期分享更多我对英特尔愿景、战略的思考,与此同时,我深知我们要继续加快创新步伐、夯实核心业务,为股东、客户和员工创造价值。

我要感谢司睿博在英特尔转型的关键时期发挥的领导作用和为英特尔做出的重大贡献。我欢迎他继续提供咨询和指导意见,为了我们的客户和大家,我们将尽可能确保无缝衔接。

相信大家会有很多关于下一步的问题,我期待着听到它们,即便我不会在第一天就能给出全部答案。和大家一起开启这段旅程,我已迫不及待!

英特尔公司的历史

英特尔公司是芯片创新、开发技术、产品与计划的全球领先厂商,它成立于1968年,具有39年的技术产品创新和市场领导的历史。

1971年,英特尔推出了全球第一枚微处理器。

这一举措不仅改变了公司的未来,而且对整个工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微处理器所带来的计算机和互联网革命,改变了这个世界。

英特尔为全球日益发展的计算机工业提供建筑模块,包括微处理器、芯片组、板卡、系统及软件等。

这些产品为标准计算机架构的组成部分。

业界利用这些产品为最终用户设计制造出先进的计算机。

今天,数字经济正引导信息产业朝着计算与通讯以及3C融合的方向迅速发展,作为全球信息产业的领导公司之一,英特尔将致力于整合公司的一切资源,推动基于英特尔产品的完全技术平台开发的策略。

正如英特尔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保罗·欧德宁所指出的:“英特尔在充分准备人员和资源,以着重开发能够满足客户需求、并为市场带来创新和全新技术的平台。

新组织结构将可以帮助公司更好地预测和把握市场需求,加速决策制定,确保世界一流的出色运营,进而充分抓住增长机遇。

各运营部门可以自主合理地分配计算与通信资源,使英特尔的整个结构与我们的平台产品战略保持一致。”

2005年,英特尔全球年收入为388亿美元。

2005年1月,在达沃斯召开的“世界经济论坛”上,英特尔被评为“全球百佳最具持续性发展的企业”之一。

1985年英特尔在北京设立了第一个代表处,至今英特尔进入中国已经超过20年。

从1985年至今,英特尔已承诺在中国的直接投资达13亿美元,共有本地员工7000多人。

用于建立大规模的研发设施、微处理器封装与测试工厂、英特尔®教育创新计划,并积极投资于具有创新精神的中国高科技公司,以支持推动中国IT产业的发展,构建起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行业生态环境,来支持推动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

2005年,在庆祝英特尔在华发展20周年之际,英特尔宣布了一系列新的投资计划,以促进中国的科技创新、教育发展和支持社区服务,旨在进一步加强其20年来对中国发展作出的持续承诺。

英特尔将以在中国20年的发展为基础,进一步加强在华投资,通过设立2亿美元的“英特尔投资中国技术基金”,推动和激励中国科技创新的发展。

英特尔公司还将加倍在教育方面的投入,为中国的教师和学生提供广泛的科技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和学习水平。

同时,进一步深入推广英特尔社区服务计划,其中包括为特殊奥运会提供支持。

“支持和推动中国IT产业的发展”是英特尔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英特尔不仅是中国IT产业的积极参与者,而且通过与国内业者的全方位合作,成为中国IT产业的重要推动者。

从技术研发、芯片测试与封装到教育计划,英特尔不断把最新的产品、技术和理念带到中国市场,在不断加强自身本地化的同时,大力扶植本土企业,促进国内科研和制造水平的提升,营造了可持续发展的数字时代的产业生态环境,其影响远远超出IT产业本身。

例如,自1999年至今,英特尔已经连续八年在中国召开春秋两季的“英特尔信息技术峰会”(Intel Developer Forum),与国内业界及时分享全球信息技术最新的发展趋势,交流实践经验,深入了解最新技术和产品。

在2006年的春季IDF上,英特尔宣布支持全国五所重点高校建立多核技术实验室,其中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和浙江大学,推广多核技术在大学教学与科研中的应用。

英特尔推动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的另一重要举措是对中国的新兴技术和企业进行投资,以促进中国本土技术的开发,从而提高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推动中国IT产业的发展,并进一步促进全球互联网经济的发展。

迄今为止,英特尔已在中国投资超过50家企业。

2005年6月,英特尔又宣布特别设立两亿美元的“英特尔投资中国技术基金”,进一步激励中国科技创新。

截至2006年11月,从“英特尔投资中国技术基金”中获得投资的企业已经达到18家。

秉承良好企业公民的宗旨,英特尔在中国还开展了一系列教育和社区建设服务,为中国的教师和学生提供广泛的科技培训,为技术条件相对有限地区的年轻人创造更多上网途径,鼓励中国的年轻学生参与国际新发明和新技术的交流。

同时,英特尔的员工以志愿者的身份,深入社区,促进和谐社区的建设,并为将于2007年在上海举行的特殊奥运会提供支持。